|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0 17: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世系总纪①
(宋)朱熹②
林氏出自子姓,黄帝之裔,历虞夏商三十三代而生比干,为纣少师。因直谏,纣剖其心而死。夫人有妫氏③娠三月,而逃于长林石室之间,已而生男。周武王克商,未下车而封比干之墓,征其所生男,赐姓林氏,命名曰坚。仍诞育地食采于博陵,世为大夫。
自周迄东晋以至今,豪生杰出,代不乏人。春秋时,有林回、林放、林雍、林楚、林不狃,或以忠孝,或以文德。秦末子孙居齐郡,后改济南郡。林尊为郡人,以《尚书》论石渠④,官至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公始也。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至西晋,有林礼者,徙籍于下邳。礼生颖、显。颖生二子曰懋、曰禄。懋为下邳太守,子孙婚宦皆下邳,遂为徐之冠族。其弟禄,晋永嘉五年诏同陶侃讨杜弢之乱,屡建奇勋,除招远将军,迁合浦太守,后奉敕守晋安,未几卒于官,葬于郡之涂岭。林姓入闽居晋安,自禄公始。 禄之夫人孔氏,生二子:曰景、曰暹。斯时中州板荡⑤,衣冠卿相士族徙居闽者,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族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景生二子:长曰缓,封南平侯。至七世而生孝宝,孝宝为泉州刺史,由晋安温陵迁居莆阳北螺村。又三世而生玄泰,为号南北二村。万宠生三子:曰韬、曰披、曰昌。韬生尊,尊生三子:季子欑居丧,庐墓有白乌甘露之祥,唐德宗立双阙以旌其孝,时号阙下林。披生九子:曰苇、曰藻、曰著、曰荐、曰晔、曰蕴、曰蒙、曰迈、曰蔇。藻廷试赋《合浦还珠》称,擢进士及第,为闽中破天荒。蕴辟蜀推官,值刘辟之乱,捐躯不屈,忠义凛然。兄弟九人俱拜官州牧,此九牧之所由名也。举闽州凡称林氏,皆禄公后也。
世远支分,播满海内。北自玉融、长乐,以通吴夏;南自晋安以至粱化、潮阳,无不聚斯。今十三代沣走谒,请记于余,因谱其右以归之。
宋淳熙六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己亥年)己亥岁吉日,知建康、新安朱熹题。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见林树丹主编《海内外林姓源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pp414-415。
按,据博主言,该文传为朱熹所作,在林氏族谱中多有记载。泉州师范学院林振礼先生对该文进行考证,主要从比干墓葬、林尊论《尚书》、林禄葬地和九牧原由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以《朱熹谱序发微》为题发表于《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一期。林振礼先生初步认为该序当是朱熹所作。朱熹与请序者关系匪浅,另外,朱熹与南夫子林光朝艾轩先生交情颇深,与林氏多人有书文往来,给闽中林姓写序,也算自然之事。
本文叙述林氏的流变与别谱大致相同,但用语更为严谨,条理更为清晰,可信度更高。
②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古称新安)婺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③妫(guī):姓氏的一种。《说文》:“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按,这里以“有妫氏”称比干之夫人,也有林氏族谱称为“陈氏”。存有争议。
④按,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石渠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议奏》一书。又名《石渠论》。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当时,济南人林尊事欧阳高为博士,参与石渠讲论。
⑤板荡:典出《诗经·大雅》,其中分《板》与《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后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⑥林沣:《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九《朱子兴化门人及交友》中有“县令林同叔先生沣”:“林沣,字同叔,仙游人,为建州幕,廉勤自持。朱文公嘉其操行,书问往复,相期甚厚。知崇安县,清静不扰,县圃产芝,池莲双花并蒂,岁以大稔。县丞杨霓为记其事,民立祠曰林长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