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楼主: GOSEDN

林氏谱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4-11-20 17:03 编辑

重广邵州续庆图跋①



(宋)林大鼐②



大鼐尝疑吾祖少师遗腹而胙③之氏,别无经见④。览本朝追封七十二子,放⑤封长山侯及赐赞,乃知放少师十二代孙,因坚初生长林山而钖⑥爵也,盖非一家无据之文。林宝为太常博士,作《元和姓纂》,叙林氏得姓自比干,正合。且云九牧实长山之后,晉安禄之裔是也。邵州蕴作《续庆图》,元和十四年书到家,云:“大历中,唯谏议⑦一房为近。今国博及京兆兵曹兄弟⑧,即吾佰仲也。亦足以荣宗族乡闾,可叙列姓字继之于后。”《姓纂》所载:希旦⑨,谏议大夫。宝为太常博士,侄藩⑩为京兆兵曹。此一门衣冠赫奕,居济南,亦长山侯之后,当时必世系蝉联,可以按昭穆而知谏议之远近。今《续庆图》文字讹舛,尚失本胄,况其枝叶乎!邵州睦州府君墓銘11曰:“瀛州生饶阳12,饶阳生睦州,茔陇祭扫,灼然犹在。”而《闽中名士传》以林放为少师之后,是也。言其祖有为温陵牧13,至十六代孙披,生苇等九子。藻、蕴诫其弟曰:“吾忠烈之后,降为农人,诚可耻也。”遂负笈西上,连登科第。按南平侯而下14,嬴州15而上,无世不簪缨。永明重广邵州之作16,比旧本最详备,他日得异书秘记及遇吾族之显于他邦者,有能见当时谱牒全书,庶增辑其后矣。

绍兴十六年(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丙寅年),邵州十世孙、吏部尚书大鼐撰。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据博主言,此版本亦见于《邵州集》附录。笔者没有见到《邵州集》。

按,题目中的“重广”有重新编校,发扬光大之意。这是宋人修书的特点,一经修订就常常在书名前冠以“重广”之类的字词。宋时,林氏后裔林谕在林蕴《续庆图》的基础上,增补扩大,编成新的《续庆图》,邀林大鼐作跋,即本文。

本文叙断有据,考证翔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句言及“尝疑吾祖少师遗腹而胙之氏,别无经见”,可见在林大鼐之时,有关林氏由来的史料为数不多。作者也是在见到了追封林放为长山侯后,从“赐赞”的文字上得知林氏的得姓氏,才发出“盖非一家无据之文”的感慨,可见古人作文之严谨。然后,主要以《元和姓纂》为据,树立林氏之流变。接着,引出林蕴《续庆图》。作者指出,林蕴《续庆图》“文字讹舛,尚失本胄,况其枝叶乎”,可见唐宋期间记载林氏历史的著作并不多,且说法不一,错误不断,所以林永明要“重广邵州之作”。篇末,作者提出希望:“他日得异书秘记及遇吾族之显于他邦者,有能见当时谱牒全书,庶增辑其后矣。”

本文用语谨慎,不虚夸藻饰。但《元和姓纂》版本颇多,说法有异,故有些论断仍需进一步探讨。

②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由诸王宫大小学敎授历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权吏部尚书。后为秦桧所忌,出知泉州,卒於任。性好书,奇篇隐帙,衍词奥语,悉能道之。著有《铁砚集》。

③胙(zuò):赐与,分封。《隶续》:“考绩有成,符策乃胙。”

④经见:从经典中见到。《史记·封禅书》:“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⑤按,林放,字子丘,春秋时期鲁国清河人,比干二十七(本文为十二)世孙,传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为孔子得意门生。周敬王时,担任鲁国大夫,拜太傅。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林放被赐号为清河伯。后从祀孔庙西庑首座,又祀于乡贤祠。宋真宗时,考林姓族谱,林姓得姓于长林山,遂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林放为长山侯。

⑥钖(yáng):马额上的金属饰物。马走动时发出声响。《左传·桓公二年》:“钖、鸾、和、铃,昭其声也。”按,“钖”无别意,疑为“赐”之误用。

⑦按,一般认为:唐时,济南林氏中谏议大夫林希旦之后裔由济南迁居光州固始,至林卫之子林穆于唐末随王审知入闽。

⑧国博:指林宝。唐宪宗时期太常博士,著有《元和姓纂》。  京兆兵曹:指林宝之侄林藩(《元和姓纂》作“璠”),官京兆兵曹。

⑨按,笔者在《元和姓纂·卷五·二十一侵·林》(嘉靖七年刊版,古歙洪氏校藏,金陵书局校刊)中找不到“希旦”之名,而做过谏议大夫的只有林宝之父林礼。故这里可能为“林礼”之误。而注⑦的说法为现大多数林氏宗谱所有,笔者认为可能为人云亦云的结果,若按《元和姓纂》的记述,应指林礼。

⑩侄藩:按,《元和姓纂》中林宝为林琨之孙,而林璠与林琨同辈。故“侄藩”的说法有误。

11邵州:指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林藻之弟。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刘辟反,蕴切谏,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坐事流儋州,卒。  睦州府君墓銘:即《睦州刺史二夫君神道碑》,林蕴为其父林披所作。碑文包含了中唐福建社会变迁的史实,是研究中唐以降福建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揭示了在中唐变革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林氏一家与江南文化圈的关系,以及以林蕴、林藻、欧阳詹为代表的闽中士子群能够率先走出福建,融入主流文化的原因。林披(733—802),字茂则,莆田县人。林万宠次子,天宝十一年(752),登明经科,任将乐令,历官漳州刺史、澧州司马、康州刺史。贬临汀郡曹掾、临汀县令。后升临汀郡别驾,知州事。御史大夫栖筠荐授检校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不久归里,家居四十年。贞元十八年(802)卒。其九个儿子都是刺史:林苇、林藻、林着、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世称“九牧林家”。宝历元年(825),以子林蕴恩赠睦州刺史。

12瀛州:即林玄泰。字履贞,国都之三子,福建莆田人。唐中宗嗣圣元年(684)举茂才,对策第三名,授内校文章博士。垂拱年间以勋授上骑都尉,终瀛州刺史。  饶阳:即林万宠,字圣公,玄泰长子。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明经及第。授新安郡学,累迁长史、饶州刺史,知高平郡诸军事、署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分别为阙下、九牧、游洋(雾峰)之祖。晋安林姓昌盛发祥,始于此。

13按,晋朝永嘉之乱时,林坚的八十四代后裔林禄作战有功,被封为招远将军,晋元帝时林禄出任温陵令时迁往福建,成为福建林姓的始祖。

14南平侯:林禄之子林景,林景子林缓被封桂阳郡南平开国侯。

15嬴州:疑为“瀛洲”。指林玄泰,见注12。

16按,林谕(邵州七世孙,从政郎,永明令)重新编校、增补林蕴《续庆图》。林大鼐为之做《重广邵州续庆图跋》,即本文。林谕,龙溪人,淳熙八年辛丑进士。其增补的《重广邵州续庆图》(也称《广邵州续庆图》)有自序《广邵州续庆图序》,其署名为“绍圣四年,邵州七世孙、从政郎、永明令谕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0xnu7.html

蕴-愿-邕同-暠-白-缜-谕-奕-良翰-大鼐-宝俭-沅-庆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①



(唐)温彦博②






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氏后。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氏。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玄嚣,嚣生蟜极,极生帝喾,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简秋,从祀于禖③,浴于玄丘之水,见玄鸟随④卵,取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及长,贤,而舜用之,荐于尧,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国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明生相土,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丁生报乙,乙生报丙,丙生主壬,壬生主癸。癸生天乙,谥曰成汤;伐夏无道,得天位,为殷国。传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而生帝辛,为商纣。暴虐无道,杀害生民。比干,纣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贤德,佐纣为孤卿⑤。见纣无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谅⑥,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自以持也。”纣怒曰:“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⑦,下令曰:“宗少师说妖言惑众,故诛云。”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时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三月,即将婢四人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坚,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坚归周朝。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冑,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

夫人受姓各有所因,或因生而得姓,或因功而命氏。有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是其义也。如黄帝生姬水,故姓姬;尧生伊耆,故姓伊耆;舜诞姚墟,故姓姚,此因生而得姓。因官,若司徒、司马之类是也。官族者,若孟孙、叔孙之徒,食邑而姓。取地而姓者,各因其封,若蔡、管、宋、楚、齐、魏、韩、梁是也。故受姓氏者,实有所因。

坚以后居博陵,子孙遂成阀阅⑧。历周、秦及汉,玉钮金绳,枝党繁兴,荣荫当世。战国以来,遇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失去。卓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汉主受卓谮,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为三国;生民惟习武功,莫知文艺。爰自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叶散。前后记牒,多所阙漏。自非建盛节、立奇功,可以著美一时、垂名千载,鲜有不坠者矣。以故大族帝王之裔、世家诸侯之胤,忠臣孝子,文德武功,各擅兰芳,俱传桂馥。著马迁之《史记》,传述殊名;见篇目之繁文,君臣异式。莫不世序相承,昭穆不紊。及观受姓得封之因,源委可究。桑梓卜居,邱陵兆域。适时迁而南渡,遇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东徙。虽后三江殊流,会出岷山;九河堑分,终归沧海。缀集条贯⑨,举宏纲目;派系虽别于九州,星罗实同于五纬⑩。上自博陵受封,下乃贵贱无殊,具题缄对,名曰宗谱。惟夫命代奇绩,旧在茂陵之书11;冠世高勋,先纪邱明之史。各随事实,欲其信传。庶几来代哲人,尚有所考云。

唐贞观六年(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壬辰年)四月朔,中书令西河公拜12州温彦博撰。



【注释】

①见《西河九龙族谱》。清光绪三年,新嘉坡古文轩版。此文多见于林氏族谱之中,但关于其真伪多有争议。正史及《全唐文》无载。贞观前期,唐朝文风多侈靡华丽,不似本文之质朴简练。

②温彦博(574—637),字大临,山西人。《新唐书》载其“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尝以并州道行军长史,与突厥战于太谷,军败被执。突厥数问唐兵多少,及国内虚实,不肯对,乃囚之阴山苦寒地。太宗即位,突嵌归款,始得还。贞观中,迁中书令,封虞国公,进尚书仆射。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帝数褒美之。卒,谥恭。著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③禖(méi):祭名。古人求子之祭。柳宗元《天对》:“喾狄祷禖,契形于胞。”又如:禖祝(祀求子之神的祝辞);禖坛(古代为祭禖神所设之坛);禖祠(禖神之祠庙)。

④随:应为“堕”。

⑤孤卿: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⑥谅:一般为“谏”。

⑦焚其面:按,此说比较新颖。有人据此认为乃真作之据,并以李世民《皇帝祭殷太师比干文》中之《赠殷太师比干诏》为证。但是诏书中的句子“虽复周王封墓,莫救焚图之祸;孔圣称仁,宁追剖心之痛”,是“焚图之祸”而非“焚面之祸”。笔者可以见到原碑,确为“图”。所以,以此无法证明该文之真。

⑧阀阅:功勋(阀,也作‘伐’,指功劳;阅,经历)。借指有功勋的世家。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⑨条贯:体系。

⑩五纬:亦称五星,即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等五颗行星。五星与日、月合称七政。

11茂陵之书:按,晋·臣瓒著《茂陵中书》,简称《茂陵书》,它是汉武帝置茂陵邑产生的户口簿。已失传。

12拜:应为“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族谱序①



(宋)林英②



林氏出自子姓,黄帝之后,历唐、虞、夏、商四十六代③而生比干,因直谏死。子名泉,武王克纣,未下车封其墓,徵其所生男,赐姓林,命曰坚,食邑博陵,世为大夫。自周至今,豪出杰生,代不乏人。春秋著名于《传》者,林放、林回、林雍、林楚、林不狃,或以忠贞,或以文德。秦末,子孙居齐郡,汉兴,改为济南郡,以林尊为郡人,讲论石渠,官太子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始。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四朝至西晋,林礼徙籍下邳,遂为徐之冠族。传至孙晋安郡王禄,为闽林始祖。当中州板荡,衣冠卿相徙闽居之者有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禄生景,景生绥,封南平侯④。至七世而生茂,茂生孝宝,由晋安迁莆之北螺村。又三世而生玄泰,泰生万宠,葬于本山之乌齐。其子孙居北螺村者东南二房。万宠生韬、披、昌。韬之孙攒,德宗立双阙以旌其孝,时号阙下林家。披自北螺村迁居澄渚,生九子,同时为九州牧。世远支分,布满海内。北自福清、闽县、长乐、连江、浦城,以逮吴下;南自惠安、晋江、龙溪、漳浦以及惠、潮,莫不聚斯国族,而推其世德作求⑤,绵绵弗替⑥云尔。

宋元祐三年(宋哲宗元祐三年,1089,戊辰年)六月上浣,金紫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兼翰林承旨、长城裔孙英撰。



【注释】

①见《西和九龙族谱》。清光绪三年新嘉坡古文轩版。原文无题。该文多用在林氏族谱中,但略有差异。

②林英(1024—1106),字希宾,一字希贤,行三龙,莆阳兴化军崇福乡兴福里长城人。幼时魁梧俊秀,性敏好学,能通《孝经》、《论语》。及长,忠厚庄重,尤擅经史,人称懿行。庆历六年(1046)进士,为避仁宗赵祯讳,遂改“英”为“悦”,初授泉州观察推官。寻迁漳州军军判官。庆历八年(1048),诏授国子录事,旋升大理寺评、忠正军节度掌书记兼监察御史。嘉祐元年(1056),迁侍御史。嘉祐六年(1061),命监省试,兼知贡举。后出知河东府河中县事。林悦外放,因乞归莆阳祭扫先代墓莹,仁宗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林悦取《林氏族谱》以进,仁宗御览《林氏族谱》,叹比干忠谏而遇害,堪称忠烈,欣然御书“忠孝”二字于谱额,钤以御宝。又赐御诗二章,敕曰:“珍重到家,可即回京。”治平元年(1064),英宗诏召林悦赴经筵讲《易》,赐衣带鞍马。旋升鸿胪寺卿,悦献《备边三策》。仍知河东县事,寻升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熙宁三年(1070),因谏阻《青苗法》为王安石所忌,谢病归莆阳。致仕归田后,旦夕思念先帝仁宗所赐《题谱诗》,遂摘其“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章句,手书一联悬之府第大门两侧,邑人起居郎蔡京闻之,诏上圣旨差遣林悦到京,悦答使者云:“臣回家不得见圣上(音容),悬此在门,出入知见圣上也。”神宗见语喜曰:“赐汝颁行天下。”元祐元年(1086),高太后主政,召见林悦,曰:“卿历事三朝,谏达民隐,宣城之命,劳卿一行。”至元祐八年(1088),宣城民食以足。林悦以异绩征回,复守尚书都官员外、兼提举两浙常平、广惠农田水利。绍圣元年(1094),厌恶朝廷党争,上疏力求外补,遂以朝列大夫尚书都官郎中、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兼管内劝农田水利,赐紫金鱼袋,可谓“聪之知远,明以察微”。元符三年(1100),权臣蔡京力荐同乡林悦,悦察其奸,俯首退避。徽宗授其金紫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兼翰林承旨、礼部尚书、赐紫金鱼袋。林悦为元佑党人论谏,徽宗不纳,以老疾固乞致仕。归田后杜门不出,督修宗祠,捐增祭田,肇修族谱,起民之病,治国之疵。并著有《终鱼集》十卷存世。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忠。居官五十六载,历事十一任,奉侍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性峭直有气节,不为利怵威诱,“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不猛,是为难耳”。其临终遗表犹劝徽宗清心寡欲,察贤远佞,政修祖宗之旧,思念母后之圣,重建强盛国家,再造汉唐盛世。葬于城南锦亭(古称水亭)山前,今存神道碑,题“宋故金紫林公神道”。

③按,有版本为“三十二世”。

④按,有版本为“开国侯”。

⑤世德: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郑玄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

⑥替:衰微,衰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世系总纪①



(宋)朱熹②



林氏出自子姓,黄帝之裔,历虞夏商三十三代而生比干,为纣少师。因直谏,纣剖其心而死。夫人有妫氏③娠三月,而逃于长林石室之间,已而生男。周武王克商,未下车而封比干之墓,征其所生男,赐姓林氏,命名曰坚。仍诞育地食采于博陵,世为大夫。

自周迄东晋以至今,豪生杰出,代不乏人。春秋时,有林回、林放、林雍、林楚、林不狃,或以忠孝,或以文德。秦末子孙居齐郡,后改济南郡。林尊为郡人,以《尚书》论石渠④,官至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公始也。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至西晋,有林礼者,徙籍于下邳。礼生颖、显。颖生二子曰懋、曰禄。懋为下邳太守,子孙婚宦皆下邳,遂为徐之冠族。其弟禄,晋永嘉五年诏同陶侃讨杜弢之乱,屡建奇勋,除招远将军,迁合浦太守,后奉敕守晋安,未几卒于官,葬于郡之涂岭。林姓入闽居晋安,自禄公始。 禄之夫人孔氏,生二子:曰景、曰暹。斯时中州板荡⑤,衣冠卿相士族徙居闽者,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族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景生二子:长曰缓,封南平侯。至七世而生孝宝,孝宝为泉州刺史,由晋安温陵迁居莆阳北螺村。又三世而生玄泰,为号南北二村。万宠生三子:曰韬、曰披、曰昌。韬生尊,尊生三子:季子欑居丧,庐墓有白乌甘露之祥,唐德宗立双阙以旌其孝,时号阙下林。披生九子:曰苇、曰藻、曰著、曰荐、曰晔、曰蕴、曰蒙、曰迈、曰蔇。藻廷试赋《合浦还珠》称,擢进士及第,为闽中破天荒。蕴辟蜀推官,值刘辟之乱,捐躯不屈,忠义凛然。兄弟九人俱拜官州牧,此九牧之所由名也。举闽州凡称林氏,皆禄公后也。

世远支分,播满海内。北自玉融、长乐,以通吴夏;南自晋安以至粱化、潮阳,无不聚斯。今十三代沣走谒,请记于余,因谱其右以归之。

宋淳熙六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己亥年)己亥岁吉日,知建康、新安朱熹题。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见林树丹主编《海内外林姓源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pp414-415。

按,据博主言,该文传为朱熹所作,在林氏族谱中多有记载。泉州师范学院林振礼先生对该文进行考证,主要从比干墓葬、林尊论《尚书》、林禄葬地和九牧原由四个方面加以论证,以《朱熹谱序发微》为题发表于《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一期。林振礼先生初步认为该序当是朱熹所作。朱熹与请序者关系匪浅,另外,朱熹与南夫子林光朝艾轩先生交情颇深,与林氏多人有书文往来,给闽中林姓写序,也算自然之事。

本文叙述林氏的流变与别谱大致相同,但用语更为严谨,条理更为清晰,可信度更高。

②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古称新安)婺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③妫(guī):姓氏的一种。《说文》:“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按,这里以“有妫氏”称比干之夫人,也有林氏族谱称为“陈氏”。存有争议。

④按,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石渠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议奏》一书。又名《石渠论》。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当时,济南人林尊事欧阳高为博士,参与石渠讲论。

⑤板荡:典出《诗经·大雅》,其中分《板》与《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后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⑥林沣:《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九《朱子兴化门人及交友》中有“县令林同叔先生沣”:“林沣,字同叔,仙游人,为建州幕,廉勤自持。朱文公嘉其操行,书问往复,相期甚厚。知崇安县,清静不扰,县圃产芝,池莲双花并蒂,岁以大稔。县丞杨霓为记其事,民立祠曰林长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安林氏谱序①



(唐)林藻②



余讳藻,乃林氏裔也,薄官退休于风晨月夕之下,每念乎故国在世,臣故家在子姓,然必源深者流长,根固者枝茂。细查,本自来远祖比干公,直谏而死,周王赐姓锡爵,始居博陵,继迁下邳。自颖公、禄公渡江入闽,已数代矣。际斯时也,壶兰影居③莆之城北,降生余兄弟九者,长兄苇、三弟著、四弟荐、五弟晔、六弟蕴、七弟蒙、八弟迈、九弟蔇,而余则居行二焉,皆登显仕,衣冠济济,德行彬彬,时为九牧,而别姓难与传然④亦昌,敢以之自夸,实赖先人庆泽远而支派长。父太守披公,伯父韬公,叔父昌公,列天地人。三房以下诸兄弟,为白眉⑤,为臣擘,无负乎余之素志,故所原也。噫!斯盛矣,厥后子孙果业诗书而图登科第,万年无疆之计,亦将暝于地下矣。

谨序。

唐贞元十七年孟春,赐进士第、殿中侍御史、岭南节度使、裔孙藻谨书。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

按,龙泉山人注:本序出自《云峰林氏族谱》,疑为伪托。九牧之说,起于林藻自己?给自家写谱,能说“余讳藻”?

②林藻:约唐顺宗永贞中前后在世。少负奇志,耻为农,乃与欧阳詹刻意文学。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试珠还合浦赋,敍珠去来之意,人谓其有神助。累迁殿中侍御史。官至岭南节度副使。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③壶兰影居:按,莆田县内有南干山脉,其主峰为壶公山,有“壶兰雄邑”之称。壶公山耸立于木兰溪畔,在莆城南面3公里处。

④传然:不知何意。可能有误。

⑤白眉:比喻最出色,最优秀。典出《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安林氏谱序①



(唐)林蕴②



昔商王子比干,遭纣不道,累谏直言,剖心而亡。陈氏娠方三月,逃于长林石室之中,生男泉。周武王灭纣,封比干墓,召其夫人,赐所生子名林坚,以其林中石上所产也,食采③清河,命为三监。移封④博陵公,食邑二千户。其后林放问礼之本,在七十二子之列。《左传》有林雍、林不狃者。《庄子》有林回,弃千金之璧。赵有宰相林皋,生九子,国人称之曰“九德之父”、“十德之门”。汉有太傅林尊。吴有将军林恂。晋有林伯升,与释道安为友。齐有皇后林氏。继而二十六代至礼公,居于徐州下邳县,生二子:懋、禄。禄公仕晋,永嘉丧乱,元帝南巡,禄公扈从。公初为征北将军,次牧合浦郡太守,考满,任晋安、温陵二郡,又勅守温陵而终(寿祺按:晋分建安立晋安,泉州之地属焉,安有温陵郡名?此数语大谬,必非《邵州集》之旧。),即闽泉州也。后追封晋安郡王,子孙相续,遂居于闽。按史记,汉武帝时,越王餘善叛,诏楼船将军杨僕、韩安国兵围闽(兵上有脱字),闽人恐惧,杀餘善,送首降。武帝以闽越数叛,命迁其民于江淮,久空其地,今诸姓入闽,自永嘉始也。(《林邵州集》中无落款)

唐贞元十六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庚辰年)孟冬,尚书水部员外郎、邵州刺史蕴撰。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据博主言,此版本见于《邵州集》附录。笔者没有见到《邵州集》。

按,龙泉山人注:本序也见之于《云峰林氏族谱》等族谱,但从为文内容、方式,落款看,疑为后人伪托之作。在《林邵州集》(嘉庆十七年,诰授奉直大夫、文渊阁校理、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加六级记录七次、福州陈寿祺编)中,作《宗谱序》,文字相近,今以其为本,录以备考。

本文多见于林氏族谱,正如龙泉山人之分析,有可能为伪作。再如直呼前人之姓,谱牒中不为;只是叙事,无议论,似乎不合序言之常规。

②林蕴,字复梦,泉州莆田人,林藻之弟。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刘辟反,蕴切谏,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坐事流儋州,卒。

③食采:亦作“食菜”。享用封邑的租赋。《汉书·地理志下》:“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

④移封:改换封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前林氏家谱序①



(明)黄儒炳②



予膺上命,典试南畿③。竣事日,太学林生国佐持其所修家谱,乞予一言弁首④,以诏后人。

按谱,林氏受姓出于殷少师比干。后迨籍仁和,君志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告最时南宋初也。寻隐天台,便道过宁,谒族故御史天霄公墓。游方前、凤潭⑤,慕其幽雅,命子文宁筑室为居。由是,文宁公遂为方前始迁之祖。历五世,良辅公赘居⑥同里之陈岙。又二世,及明,福建汀州郡守公讳思英者,始事修谱,数百年世系得有考证。又百余年,弘治间县尹朝泰、庠生仲坤嗣修之,迄今又百余年。国佐承祖命谋于族人,复嗣修之,今所存谱牒是也。

夫国有史,家有谱。谱者,史之流也。按凡例修国史者,必知春秋之义⑦,然后可以明人道而正国体;修家谱者,亦当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人伦而正风俗,可谓得其意矣。

予谓欲明春秋之义,莫先于辨是非,究明一体之学。良知者,是非之公,自圣贤以至途人皆所同具。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良知者,天地之灵气,原与万物同体。手足痿痹,则为不仁,灵气有所不贯也。有人于此,以县宇为家,以昊天为祖,以四海为兄弟,以万物芸芸为同体,谁曰不可?故同之,则楚越一家,以其心之同也;异之,则肝胆易处,以其心之异也。今夫聚族而居,父子、伯叔、兄弟咸在,出入则同,吉凶庆吊则同,序事则同堂,会食则同席,由是而返,共所自始,一体相授,俨然如将见之,以其谱之存也。古者敦睦⑧以合族⑨,君子难之。夫合族之难,非合之难也,以身范俗之难也;非身范俗之难也,能以族范身之难也。故勇可以夺三军而不可以加九族,力可以抗万乘而不可以藐周亲,顾躬行何如耳?

子也既明一体之义,以身为范,不患出之无本;一人倡之,众皆和之,使伯叔兄弟共明一体之学,以其所范概于子之身,一体相承,绳绳不绝,人伦可明,风俗可正,以实行将之,不徒科条粉饰之具,始足称善耳。予故乐而道之。



【注释】

①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林姓部·第三百六十卷·艺文》。

按,方前,指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所辖之地,现有凤潭、方前等村。

本文是作者“典试南畿”结束后,应太学生林国佐所请而为新修订成的林氏族谱所作之序。

文中记载,该支林氏是从仁和迁至方前、凤潭,时为南宋之初,林文宁为始迁之祖。历七世而至明朝,福建汀州郡守林思英主持修谱;又过百余年,弘治年间县尹林朝泰、庠生林仲坤嗣修族谱;迄今又百余年,林国佐复嗣修谱,即今谱。短短数语,勾勒出了方前林氏从南宋至明代后期的发展脉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对修谱之意义的论述。作者从“修家谱者,亦当知春秋之义”起论,指出唯有如此才能“明人伦而正风俗”。而“欲明春秋之义,莫先于辨是非,究明一体之学”,需要人们具有“良知”、“是非”。具有了“良知”、“是非”,则能够与万物同体,与四海一家。而气承载者、维系者即族谱。族谱的存在,是合族之标志;但要真正地做到合族,靠的还是君子之义,靠君子们“以身范俗”、“以族范身”。最终落实到君子的“躬行”上,由此赞美林国佐的修谱之善举。

作者由远及近,由古到今,由大道至小举,推理严谨,有理有据,用语纯熟,张弛有道,可谓谱牒学理论方面的力作。

但是,本文却可能为伪作。查明·王畿《龙溪王先生全集》(清道光二年刻本)卷十三,有《太平杜氏重修家谱序》,其构思、句式、用语与本文如出一辙。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王阳明学生。明朝中晚期阳明学派的代表人物,对阳明学有重要发展,并深远影响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而黄儒炳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卒于1626年。所以,本文或为伪作,或为套作。

下列王畿《太平杜氏重修家谱序》于后,以供参考:

万历丁丑夏,予赴宣歙之会,道出太平九龙山,杜生质偕诸叔侄子弟咸赴讲下,出其所藏谱牒,乞予一言弁首,以诏后人。

按,谱杜氏受姓出于陶唐,系籍西安。牧之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慕长林之胜,以其子荀鹤出继族人杜筠公为嗣,荀鹤公遂为长林始迁之祖。历七世,希素公迁居太邑之箬岭。又五世,广东廉访司副使国贤公始事修谱,数百年世系,得有考证。又百余年,成化间,十五世孙杜住生嗣修之,殆今将百年。杜子质辈谋于族人,复嗣修之,今所存谱牒是也。

夫有国史,有家乘。乘者,史之流也。按凡例,修国史者必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王道而正国体。修家乘者亦当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人伦而正风俗。可谓得其意矣。予谓欲明春秋之义,莫先辨于是非,究明一体之学。良知者,是非之公,自圣以至于途人皆所同具,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良知者,天地之灵气,原与万物同体。手足痿痹,则为不仁,灵气有所不贯也。有人于此,以县宇为家,以昊天为祖,以四海为兄弟,以万物芸芸为同体,谁曰不可!故同之则楚越一家,以其心之同也。异之则肝胆易处,以其心之异也。今夫聚族而居,父子伯叔兄弟咸在,出入则同,吉凶庆吊则同,序事则同堂,会食则同席,由是而反其所自始,一体相授,俨然如将见之,以其谱之存也。

古者敦睦以合族,君子难之。夫合族之难,非合之难也,以身范族之难也。非身范之难也,能以族范身之难也。故勇可以夺三军,而不可以加九族,力可以抗万乘,而不可以藐周亲。顾躬行何如耳。子也既明一体之义,以身为范,不患出之无本。一人倡之,众皆从而和之,使伯叔兄弟共明一体之学。以其所范概于子之身,一体相承,绳绳不绝,人伦将自此而可明,风俗将自此而可正。合并为公,以实行将之,不徒科条粉饰之具,始足称为善俗耳。予故乐而道之。

②黄儒炳:字士明,龙江人。自幼聪颖,十岁能文,博闻强记。万历三十二年(1604)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纂修神宗光宗两朝实録副总裁。万历、天启之交,两度出主乡试,慧眼识人,甄拔卢象升、王绩灿、陈组授、华琪芳等举子,后来都成为一代重臣。主持南京国子监期间,整肃机构,振兴制度,清查帐目,修葺设备,编纂《南雍续志》,刊刻二十一史,被誉为“治才”。不向“阉党”妥协,谏阻明熹宗直接授予宦官兵权、委任他们出任地方镇将,虽遭严旨斥责仍不退缩;坚决抵制魏忠贤要安插亲信入吏部担任要职的要求。力荐有才干而不为皇帝喜欢的邹元标,营救触怒权奸的御史陈保泰;驳斥工部增收京城赋税充扺工役的提案,制定条规严加管束皇室不法庶宗;力劝广东封疆大吏迅速停止增榷全省杂税,制止葡萄牙人倒运粮食出口,倡议用和缓办法征收辽东军饷以舒缓民力;厉禁部属巧立名目损公肥私,拒收门生番禺知县陈钟盛馈赠的田户。后在无奈之中辞官归里奉母,终因母病逝而亡。一生好学,长于文史,著有《影木轩诗集》、《史概》、《读书漫录》、《大明律集解》。

③南畿: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清·王韬《送八户宏光游金陵序》:“江宁旧号金陵,为六朝建都胜地,明代列于陪京,称为南畿。”

④弁(biàn)首:卷首,前言。

⑤方前、凤潭: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下辖有凤潭、方前村。

⑥赘居:谓做赘婿长住妇家。明·宋濂《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颖,信之永丰尉,赘居兴贤女氏。”

⑦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后汉书·丁鸿传》:“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基,可谓智乎?”

⑧敦睦:亲善和睦。《三国志·明帝纪》:“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也可用作使动词,使和睦。夏侯湛《昆弟诰》:“敦穆于于九族。”

⑨合族:聚合族人,序以昭穆,按血缘的秩序组织管理宗族。《仪礼·丧服》:“大宗者,收族者也。”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

⑩绳绳:众多貌,绵绵不绝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朱熹集传:“绳绳,不绝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霞浦县溪西村济南郡林氏谱序
溪西永康忠公叙:今夫士贵自主惟有志者竟成,忠幼力学甘自刻苦后见知于宗主,随任用于殿庭立朝凡二十年上表,因乞诛李林哺之奸玄宗怒,嘀出长溪县令上任一年往柘荣公务,见溪西一方左有山曰奎,右有山曰壁,此奎壁文明之象也,到县辞官遂卜居于此,依奎壁而居,吾祖婺州永康人讳:{元佑}字祖容,唐太宗朝官至刑部尚书兼太子太傅,娶陈氏生二子{应芳}{联芳}不仕,应芳字:庭桂,太宗朝节度使镇辽东,娶郑氏生三子{铁}{釧}{铉}俱进士,铁字:德威~高宗朝官至工部尚书兼太保太傅佐补阙,娶薛氏生一子{翰}字汝林,武后朝官至中书秘书丞娶王氏生三子{云}{朝}{俊}朝:进士后不仕,云字行之中,宗朝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史部尚书兼太保太傅,睿宗即位权左丞相敕太师太傅,立朝以民物为己责以练诤为己任时政多所禅益年老至仕,玄宗即位累召不赴娶沈氏生五子{思}{恩}{惠}{忠}{懋}思:于玄宗朝官至史部尚书左侍郎,恩:翰林院大学士,惠:官至礼部尚书兼左补阙,懋:于肃宗朝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傅,忠:迁居长溪西北之溪西子孙有志攻书无田不穷子孙不能读书有田无用植福增寿之地,前人早于此草创余乃增广壇场鼎建云堂,钟鼓阁楼左右二廊,厨舍三間铺砌砖石整然一新于戏余之深意,有在此若继志数是则在后世耳不然岂余迁居之意也哉~!
唐大历六年辛亥岁孟春月吉旦:赐进士史部尚书兼太子太傅左补阙 梅严忠公:自叙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xungen2003i.w122.mc-test.com/Html/?33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47 , Processed in 0.040266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