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楼主: GOSEDN

林氏谱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族谱序①
  
(明)苏伯衡②
  
平阳林氏,五季时自长溪赤岸③来居四溪。宋中叶,自四溪析居岭门。岭门之族字敬伯者,持其谱图指示余曰:“惟我林氏,自周博陵公历十八代而至于今二千七百余年,其名字世次皆于此见焉。然以时论之,今距宋唐未远也,上距晋魏则远矣,又等而上距汉秦周则已远矣。远者难稽,近者易考,易考者当详,难稽者当略。今吾世谱,顾详于远而难稽者,略于近而易考者。无他焉,年代绵邈,卷帙浩繁,兵火之荐更④,存于散轶之后,得于毁裂之余。由唐而上全而有征⑤,由唐而下不全而无征故也。吾于其有征者,既不敢忽而不录;于其无征者,亦不敢旁求曲证。故以旧谱置于前,而断自所可知者为岭门谱系附于后。盖林氏之在平阳也,皆祖福唐尉⑥后;若干世徙四溪;又七世徙岭门;又五世,支为四房:曰文、曰行、曰忠、曰信,其初兄弟也,服虽穷、亲虽尽而同所自出也。先生傥⑦以为弗畔,则愿为我序之。”
于戏!君子重乎谱者,非以夸门地⑧也,所以慎同异、别亲疏也。故无所据而强加之,是谓诬其祖;可据而反遗之,是谓忽其先。诬祖,不孝也;忽其先,亦不孝也。今敬伯之所为,不妄援⑨于已远,不轻弃于已疏,真知孝之道哉!仲尼不云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⑩。
古今林氏以德业显者,余不暇论,姑言敬伯之所自出者焉。若福唐尉之执丧庐墓,可谓孝矣;若知谏院11之直言极谏,可谓忠矣。事亲不过乎孝,事君不过乎忠,臣子之事君亲而于忠孝无憾,可谓盛德之士矣。盛德者必百世祀,此其子孙之所以有衍而无替也。自今敬伯率其族人,相与劝勉,处家庭则以尉之所以事亲者事亲,列朝著则以谏院之所以事君者事君,则信乎能继述12矣,其于孝也又何加焉!余见林氏之福泽方来而未艾,谱之所书,岂但若是而已哉!
  
【注释】
①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版《苏平仲文集》卷四。
按,《苏平仲文集》十六卷,《四库总目》行于世。卷首有洪武四年刘基之序,集末有洪武八年胡翰之跋。正统壬戌处州推官黎谅所重刊。
文中叙述了“平阳林氏”的源头及迁徙、繁衍的过程。作者认为,“平阳林氏”属福唐尉林攒之后。五代时,从长溪赤岸迁居平阳四溪;宋朝中叶,从平阳四溪分出一支至岭门。岭门林氏又分为四房:文、行、忠、信。
本文即应岭门林氏的林敬伯之请而做的谱序。对长溪赤岸林氏、平阳林氏、岭门林氏等源流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②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前后在世。博洽群籍,为古文有声。苏轼九世孙,苏友龙三子。元末,贡于乡。明太祖辟礼贤馆,伯衡亦被延致。擢翰林编修,乞省亲归。学士宋濂致仕,荐伯衡自代;称他“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复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坐笺表误下吏死。
③五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宋·叶绍翁《南屏兴教磨崖》:“钱塘自五季以来,无干戈之祸。”  长溪赤岸:据《福宁府志》、《霞浦县志》等记载,应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城关东十华里的赤岸大队。
④荐更:屡经,反复经历。荐,通“洊”。
⑤证(zhēng):证明,证验。
⑥福唐尉:即林攒。福建莆田人。唐贞元(785—804)初,仕为福唐尉。母年老,未及迎而病,攒闻,弃官还。母亡,自埏甓作冢,庐其右,有白鸟来,甘露降。诏作二阙于母墓前,又表其闾,蠲徭役,时号“阙下林家”。
⑦傥(tǎng):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⑧门地:犹门第。前蜀·韦庄《寄薛先辈》:“不说文章与门地,自然毛骨是公卿。”
⑨妄援:虚妄而不顾事实地攀援。
⑩按,出自《中庸》。原文为:“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11知谏院:不知确指。是否指林见素呢?待考。
12继述:继承。述,遵循。
注:本文由古汉语专家霍德柱先生点校,仅供参考,在此寻根网感谢霍德柱先生对林氏谱牒文化的积极贡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林茂则注:
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苏轼九世孙,明太祖时期朝天任职,曾寓居温州多时,岭门林氏林与直为其学生,并盛情招待。
福唐尉:即林攒。福建莆田人。唐贞元(785-804)初,仕为福唐尉。母年老,弃官回家。母亡,守墓多时,墓前有白鸟来,甘露降。皇帝下诏做二阙于母墓前,时号“阙下林家”。
          林韬-林尊-林攒(阙下林)
万宠公    林披-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九牧林)
          林昌-林萍(游洋林)
     
    实际上,按照目前现有的资料显示,平阳(现平阳、苍南、泰顺等)林氏来源繁多,其中九牧,阙下,游洋居多,因此说平阳皆阙下福唐尉后有失偏颇。孙冶让《瓯海轶闻》卷三十二.氏族里亦言,“林氏系出莆田,初迁长溪,再迁平阳。居平阳者,非一族。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4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族谱旧序


林景熙

      按唐史志诏天下群臣咸修族谱,绪接源流。又观欧阳公制为谱碟,凡五世画成一图,后虽支分派别,按图而观,其源流昭若星辰,明如指掌。然则族谱之系,岂不重欤!若乃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有正统,能继之使不失其传,则为孝也大矣。夫孝者,一于光祖先、遗后嗣而已。彼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当因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已为之事而可法,子孙当因其事而遵守之。故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然非家谱,则数传而后,虽有孝子慈孙,亦伤于无征,至问以祖宗之名号、里居、坟墓,且有茫然莫知者,逞言其祖父之志之事为何如,其志其事之当继当述为何如哉?  
      吾始祖仲夫公,于石晋天福间避乱,自闽之长溪徙于平之泗溪。既而昌炽,遂大族。至太祖永年公迁居钱仓,旋迁盖竹,续分金竹坑、林坳、林垟、宋埠、花园若干处,振振绳绳,绵绵蛰蛰,其纡金系紫,佩玉扬镳,工翰墨,精吟咏,效忠良,守节义者,后先相映,代不乏人。旧谱所载麟麟炳炳,其嘉言懿行皆可法可则,诚吾子孙百世之至宝也。  
    无何,故国之版图失守,故家之谱碟将湮。熙初不自揣,愿效驰驱,奔走于杭越之间,徒销岁月,愈滋罪戾。今者徜徉陇亩,常与微子之悲,于国无望,于家奚辞?于是祖述旧谱,旁采诸书,访之故老传闻,验之邑乘实录,汇成一册,手抄十函,分付各房,世守勿失。俾披图而观者,其支派了然在目,不敢忘先人之善,不致昧一身之由。后之孝慈,嗣而修之,则先人之志之事可继述者不泯,且可因此得尽敦宗睦族之道焉。是吾之所深冀也夫!  

              
                    时元大德戊申端阳日,裔孙景熙识。  
  
编者按:
    林景熙的这篇《济南郡族谱旧序》见于腾蛟林泗源的《林氏族谱》,其真伪,目前平阳苍南等地学者存着颇多争议,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17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 玉林, 林氏, 宗谱, 族谱  
广西玉林《林家族谱-1993版》承乡林氏宗谱序   
承乡林氏宗谱序
吾宗自元帝东渡禄公为招远将军从中州因始而入闽迄今之派蕃衍或居城廓或居山林海岸无处非吾林氏之子孙矣弟以支分派远亲疏莫辨朔其始则皆商忠谏之苗裔是一人之身而化千万亿人之身莫非其始一人之身也善哉人之曰水有源木有本水之流河虽散记同一源之枝叶虽殊无非一本为子孙者无不念厥祖哉祖之远者谱系失传坟墓莫考故礼祇祀四代五外视若涂人岂人情之所得已哉势出于无可如何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岂祀四代之祖不得而考故存勿论可得而考者不可追而崇祀之也予祖元季从宁化石壁移来考其族谱是大元至正二年宁化县儒学教谕讳文迪所修予祖派分义门系出九牧昭可考也盖先世邵州公十八孙仿作石城时值宗末沧桑致仕归回见石壁山风土之美遂安居焉厥后文建公生三子一曰樊二曰懋三曰攀俊英多才辟漳州幕府功曹卜居南胜懋出仕潮阳攀少随任而官遂家焉樊生五子长庆元号肇基生二子长曰清次曰日明清生四子长曰仁次曰智三曰勇四曰京仁公生宗茂兄弟八人时逢世乱被盗兄弟离散宗居长乐宗泽徙居铙平宗茶徙居溪庵后余被所害名亦失传智公生宗蕃居刺凤勇公生宗泰号赭唐居葛尾京公生宗敬宗厚曰明生六子长二三失传忘其名四曰平平生二子宗时宗育五曰暨暨生四子宗阳宗随宗澄宗承六曰酉酉生二子宗长宗盛子孙繁庶迁十二排而居交黼奉旨出戍湖广衢州荣授百户立军籍宗茂别号济庵即于之高祖也幼拥岐欵之举长负英敏之才赋性醇笃尤多智略少时因遭家难密失怙恃寄食于故及壮即于承乡里创大厦恢复祖居重兴世业祖妣曾氏生大荣大华继妣曾氏生大杰大隆义方垂训式毂贻谋子孙之俊秀者教之习读诗书朴鲁者教之安耕亩亩崇節俭向敦睦是以嫡孙徐公英年膂力烈震行军曾孙壁公髫雅文章蜚教庠序宗枝广衍户田弥增成化间没平和县合族分尚清宁里军二籍自斯而后弥繁多有迁居别处者因饶赋张涟作乱乡里残破旧谱毁尽余一二是以远代宗系阙而未详予惟夫历世弥久难稽敬将所存仍其旧例不敢增损述书简端俾后得以瞻仰而取法焉其子孙之在他乡外邑未获招收入谱惟取肇基公派下宗字者修之俾亲疏有序昭穆灿然后之子孙观斯谱者犹得因叶而寻因流而遡源也若夫掇巍科克仕籍光隆九牧家声明礼让敦孝友或继义门之意懿德非予子孙之贵而谁贵哉明万历元年七月朔日世孙松百拜谨识
  
附:
吾宗自元帝东渡,禄公为招远将军;从中州因始而入闽。迄今之派蕃衍或居城廓、或居山林海岸、无处非吾林氏之子孙矣。弟以支分派远亲疏莫辨,朔其始则皆商忠谏之苗裔,是一人之身而化千万亿人之身;莫非其始一人之身也,善哉:人之曰:水有源,木有本水之流河;虽散记同一源之枝叶虽殊,无非一本为子孙者,无不念厥祖哉祖之,远者谱系失传、坟墓莫考,故礼祇祀四代五外,视若涂人岂人情之所得已哉;势出于无可如何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岂祀四代之祖不得而考,故存勿论可得、而考者不可追,而崇祀之也。予祖元季从宁化石壁移来,考其族谱,是大元至正二年{1342年}宁化县儒学教谕讳文迪所修,予祖派分义门,系出九牧。昭可考也,盖先世邵州公十八孙仿作石城时,值宗{宋}末沧桑,致仕归回,见石壁山风土之美,遂安居焉。厥后文建公生三子,一曰樊、二曰懋、三曰攀。俊英多才,辟漳州幕府功曹,卜居南胜。懋出仕潮阳;攀少随任而官遂家焉,樊生五子,长庆元号肇基、生二子,长曰清;次曰日明;清生四子,长曰仁、次曰智、三曰勇、四曰京;仁公生宗、茂,兄弟八人时逢世乱被盗,兄弟离散;宗居长乐,宗泽徙居铙平;宗茶徙居溪庵后。余被所害名亦失传。智公生宗蕃、居刺凤。勇公生宗泰,号赭唐,居葛尾、京公生宗敬、宗厚;曰明生六子,长二三失传,忘其名。四曰平平、生二子,宗时、宗育、五曰暨,暨生四子,宗阳、宗随、宗澄、宗承、六曰酉,酉生二子,宗长、宗盛,子孙繁庶,迁十二排而居;交黼奉旨出戍,湖广衢州荣授百户,立军籍。宗茂别号济庵、即于之高祖也。幼拥岐欵之举,长负英敏之才,赋性醇笃,尤多智略,少时因遭家难;密失怙恃,寄食于故,及壮即于承乡里创大厦,恢复祖居,重兴世业。祖妣曾氏,生大荣、大华;继妣曾氏,生大杰、大隆;义方垂训,式毂贻谋子孙之俊秀者,教之习读诗书朴鲁者,教之安耕亩亩崇節俭向敦睦;是以嫡孙徐公英年膂力、烈震行军,曾孙壁公髫雅文章蜚教庠,序宗枝广衍,户田弥增,成化间没。平和县合族分尚清宁里军二籍,自斯而后弥繁多、有迁居别处者,因饶赋张涟作乱乡里,残破旧谱毁尽余。一二是以远代宗系阙,而未详?予惟夫历世弥久难稽。敬将所存仍其旧例,不敢增损述书简端,俾后得以瞻仰而取法焉,其子孙之在他乡外邑未获招收入谱,惟取肇基公派下宗字者修之,俾亲疏有序昭穆灿。然后之子孙观斯谱者犹得因叶而寻,因流而遡源也。若夫掇巍科克仕,籍光隆九牧家声明,礼让敦孝友或继义门之意懿德非。予子孙之贵而谁贵哉。明万历元年{1574}七月朔日世孙松百拜谨识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134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重修族谱序
   谱之作,所以存本源,序昭穆也。有本源则分蕃衍,定昭穆则名分显彰。予尝虑失乎此,遂因旧谱而重为之修也。
   且予林氏之生,按其所自,殷有三仁,惟比干以忠谏死。夫人陈氏惧而遁长林石室中,遗腹三月而生一子,及武王克商,寻封比干墓,召其夫人,赐所生之子姓林名坚,以其林中石上所产也。坚封博陵公,食邑二千户,世为大夫。厥后子孙益蕃,分适他国,杰出先后,代不乏人。逮至汉尊公占藉济南,论书石渠,官至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公始;传至礼公,在西晋迁藉于下邳;礼生颖,颖生二子:曰懋曰禄。懋,为下邳太守,遂为徐之冠族;禄,当永嘉之乱,从元帝南渡,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充合浦太守。大宁三年,诏归朝,封敕守晋安郡,因家焉。林氏之族在晋安者,自禄公始。禄生景,景生缓,缓八世而生孝宝,为泉州刺史,二世而生玄泰,为瀛州刺史;玄泰之长子曰万宠,为饶州太守;宠之长子曰韬,韬生尊,尊生攒,居母丧,庐墓有白乌甘露之祥。唐德宗立双阙于其墓,旌表门闾,号阙下林家。万宠之次子曰披,生九子,同为九州刺史,衣冠之盛赫濯闽中。今居澄渚者,多其后也。
   苇公七世孙讷公,生二子:曰杞曰梓。杞在福建莆田由明经及第,于宋绍兴元年,偕母郑氏与弟梓来任广东雷州府海康县尹。任满而返,梅岭不通,**【此原谱烂阙二字】莆归,寓居古冈。后胤迁居古博尊名,而又由古博迁居新会址山。林边.棠坑.岭背.冲式皆讷公之后,即我杞公祖伯之裔也。梓公随广东按察司林复还福建,生一子:杰,为县尉;杰之子曰应能,应能之子曰佳,登宋淳熙进士,徐授广东左参政大夫,政尚宽平,介然有守;属郡颂其德,下民沐其惠,立祠塑像于广东之高第街。其后秩满,闻倭贼据福建,遂依于生祠白莲池。生三子:曰庑斋.曰庭斋.曰康斋。至庑斋之子铁崖,争效勇于国,由羊城而居古冈焉。
   崖之孙曰西川,生二子:曰善通.善义,因田产而就居于文章里。
   芦冲之族,又自梓公一支始。其中或仕或止,星分棋处,若难摭记,愈久愈繁,恐世系或紊于是,将旧谱而重修之,辑成一篇,百有余世,昭穆晰然。举目毕览,庶不失乎前修之功;抑亦有贻后人之考,俾世世因是兴敬祖之心;步武前方,启振后裔,不愧九牧金紫家声者,是予之望也。遂述其概于简篇云。
   峕
大明宣德七年壬子仲春望旦 世孙本馀 本义 仝拜识【芦冲房序】
【岁次己丑秋 新会迁廉江裔孙  星 敬加标点】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75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邑高堂,隐学士林国祥,莆之进士先大夫岳公十世孙也。适国祥自潮如莆就博,予自古田来,其共窗肄业,缔交孚契有日,其缙衿逢掖之贤者,成与焉。游从之暇,访其先世之居。乃自厥祖及酉,偕父岳公任潮而归,志决创徙,遂往潮邑,卜宅西洋;迨祖制属公,又自西洋而之高堂创宅居焉。以故地灵人杰,代居数世,宗族最藩,人文士类相续,时盖犹多隐君子焉。  
予与国祥话别分携后,登泰定丁卯第,历三十年于兹矣。其岁丁酉,适有事于南役,经潮阳,因谒国祥家,言谈之余,国祥且出其能世之谱籍,再请于予叙,予受而阅之,乃知君为高堂之产,本出清河坚公之裔,历传并晋安林禄公,而独谱其本系以降焉。
示尊亲,其传信也,溯数十世而上其迹略,溯数十世而下其事详,记其所可知,缺其所不可知,又叙其所分衍作为者终其端,可谓不诬其祖贤矣,可谓知敦本矣。但念江南屡经兵燹,故家谱多放失,林氏之谱,犹掇拾于残缺之馀,于今盼昔,时方多艰,其能无感乎。
予观国祥少好学,而能多交当世贵介人将迈且显矣,夫何老其深藏不试?孰知天之不仕于其身,而昌笃于其裔。异日有以乘驷车怀章绶,过家上冢,以合其族,南山之下,东山之上,必有丽牲之穹然砝立为潮州出色,殆将与莆文物而俱盛也。
予虽耄,尚能跃然大书林氏之谱,又因国祥而决盛其传也夫。
洪武辛西七月既望  赐进士通议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前国子监祭酒福建古田张以甯拜叙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58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清西河林氏宗谱》  
出自:乐清图书馆馆藏家谱  


宗支世系图叙  

夫祖宗诚远乎,子孙以为远则益远。岁时伏腊,祀不以诚,则幽明之格微,亲友谊之关,视若秦越,则本源之义息,此所谓远而益远也。  
往余游京师,辞帟帏阙奉养者十有余载,去祖宗邱墓之乡者千有余里,翘首西望,山川阻深,触绪乡关,苦难展翼,屺岵之诗,知古人于此,殷然神伤者有由也!迄今回溯曩昔,风木之悲,皋鱼抱痛,椎牛而祭,不如鸡黍之逮存,岂虚语乎?  
然余祖考往矣,手泽之存,杯桊击之,矧余今日之念知祖考,其念祖考昔日之念其祖考亦若是而已,第未审后之子孙之念其祖考亦若是否也。恐事变风移,情谊寝薄,淳浇异迹,遂有数典忘祖之虑。  
粤稽余始祖澄斋公,讳清之,兄弟避唐季王审知之乱,由闽之长溪赤岸迁瓯之平阳。至余祖行裕三,字忠实,讳守信,登徽朝乙未进士,复迁今址,土名政洪寺下,为邑之西乡地。自澄斋至余八世祖其折永嘉安固,族中诸硕彦纂缨文望,着声朝野,固余族之光也。  
然余疏于问候,未尝会晤族谊,余滋愧矣。先伯考甫公,讳宁之,以理学推重士林。诞余从兄曰锡、曰赐,能以诗礼世其家,迩徙居海澨,兄弟文学有声,遂以双望称之,此又族之光也。其地去故居五里有奇,过从甚迩乐之晨夕,余之愿也。余以习近,避世别墅,在赵家祠用是暌隔,相见日疏,此则余亲谊维击所不能忘者。  
余今老矣,时与愿违,慨念近日国事日非,疆场日蹙,帷幄封疆,两负委任。余既反初服,不能为国家赞恢复之勋,坐视陵夷,无从籍手,蓄恨茫茫,曷其有极。惟是二三知己及家之俊秀相与商榷古今,逍遥泉石,以终我余年,此外更无足撄我胸次者。  
特念祖宗之义,本支分合之由,系乎者甚切,思辑之以示后人,自始祖以来世代尚近,失今不纪恐遂散轶,此亲亲之道也。昭穆之序,尊卑之明,亲疏之辨,胥在于此,末俗衰替,于今为甚,干糇之失,角弓之翩,反恬不之怪也。行苇既醉之谊无闻焉,何也?教化阙,风俗偷,彛伦攸斁积之渐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不信然乎。”惟示之以笃亲事长,尊祖敬宗之义,则人庶知亲其亲,而长其长,由是生则尽其养,丧则致其衷,祭则思其敬。一人如是,则一家被其教,推之而一乡,又推之而一国,究其极功全量,且推之而至于天下。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可运诸掌也,亦何患其远而益远哉。  

故明卜此义,上有以安祖考,下有以传子孙,此宗支世系不可不为之图也,非躗言也。时从子彦思适来侍侧,避席而请曰:“若是则乌可不记,幸纂辑之,以示厥后。”余颔之,遂次其可稽者着于编帙,而授之而去,并述其大略如此。彦思,锡兄嗣也。  


赐榜眼及第,第八世孙公一顿首拜志。






注:
林公一(公元1217一1263),字道初,宋西乡(今万家乡赵家硐村)人。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中举,再奋力于学,得程朱理学旨趣甚深。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登进士第。廷对时,主考官拟定为第一名,时理宗欲将公主嫁给新科状元,奸相丁大全暗嘱主考者另换周震炎为榜首,而被置为第二名。初授文林郎为兴国军判官,改授信州观察推官。信州多讼争,知府悉委公一办理,处理皆公允。后衡文鄱阳,得士居多,在职三年,诏除宗正学谕,不幸以疾卒于官。身无分文,得同僚及士友相赠,始得归葬。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177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篮田林氏家谱序(节选)
吾祖苇公三传可贞,可贞入赘马洋,随地而居。可贞生子孺,孺生慕舜,慕舜生庆稠,庆稠生牖。牖由马洋移居前山,三传至黠,黠生惟嘉,迁平南里六十都东瀚福唐埔,至熙宁元年买化北何仪地而卜居蓝田焉。其地两山夹岐,潮水附于山根;俗云潮未浮江海,潮去倚山林,青红间绿,于是爰处焉。兢兢竭力创建庭宇,高立门墙,田连阡陌,积谷仓囷,遂为邑之粮长。生子以德,以德生五子:则仁、则义、则礼、则智、则信。仁、礼俱为僧,义、智、信各分列屋而居。义屋居东名曰东头,智屋居中,因曰中部,信屋居西名曰西头。自此三支而下,子孙繁衍。里役分为二班,而庆吊问馈,则如同居焉。自澄渚而迁马洋,由马洋而迁前山,枝分派别,随其所居,悉皆详洽。疑者阙,传者续,居常念祖之厥德,叨睹源流之深长,望尔儿曹尽皆忠孝而有光于前人,绍绪业为可继于逡系,庶几孝弟之心油然而兴。岂有视丘冢坟墓而等抔土,处亲疏贫贱而同路人者哉?

淳熙三年丙申岁春三月望后一日
惟嘉公三世孙则智重备

《梅林蓝田世谱》节录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189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林氏宗谱序》
程大昌
  
粤稽林氏之先, 始自殷比干之子, 逃难于长林山, 因以林为氏,子孙遂氏焉。则自三代以来, 其为名世也远矣。皎然翘然, 天下知有林氏,秦、汉之时裂而复合, 合而复涣, 其间四布而不可计矣. 传至唐太宗, 诏修天下谱牒, 退新门, 进旧望, 左膏梁, 右寒畯, 合一百九十三姓(亦书合百九十八姓) 千六百五十一家, 而林氏实与首称焉。  
今孔门弟子放公为奕世之祖, 子孙游宦不一, 散处四方;有居于燕山、上谷、中山、天中、蜀郡、杨、淮、阴者;有迁于三山、清源、漳州、长溪、平海者;有居于豫章、楚黄、建武、彭城、大梁、晋阳、东鲁、广东、番禺者;有徙于金陵、姑苏、宣珹、昆陵、雲间、新安、歙州、婺州者, 皆岀闽中济阳之派也。历传至我皇宋, 父子德业焕赫, 世为名宦而遂为天下右族氏也。而又有谱牒以贻传后人, 世臣乔木之家, 咸莫与之。京焉。嗟!夫士之为名世有二, 人品与家世而已, 人品不足, 而家世尤足, 而家世尤足, 以振之, 人品与家世俱足, 而无忝於所生。林氏子孙并皆有之, 此其所以为名世也, 此林氏之谱所由作也, 谨序。
宋乾道五年己丑中秋日  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  休宁程大昌撰
(录自《梨岭英田清江房林氏宗谱》)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496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溪宝峰族谱跋》
  
吾祖自比干以后,世居博陵。至后汉建兴年间,(按:此记有误,应为西晋建兴年间)由下邳而迁于闽,几有三是世矣。复至万宠公,子披公析居澄诸,孙恩公复析居于仙游夏顿宝峰,又百年矣。恩公至今十代,又三百余载矣。去本稍远,枝叶蕃衍,子孙十百余人,循循雅,皆以诗书为业,问礼谈经。尝谓士大夫之子,不修礼义则为庶人,庶人之子能修礼义则为士大夫。士大夫与庶人之归,岂有他哉?修与不修而已。水因归家而读家谱,推而上之,以至披公之祖,循而下之,以及曾来之孙。叙而别之,则吾家之谱。庶几观者,感祖德之博厚,以至子孙之众多,相与劝勉,以尽诗书为本,显亲扬名,睦宗族,怡昆弟,岂不益昌于始,使后世子孙之所袭,可谓林氏九牧孙子衣冠事实万世无穷者哉,不亦宜乎。
宋乾道七年正月七日裔孙水敬书撰
(录自《仙游林氏大族谱》)

【注:林水, 字伯波。唐九牧蔇公十二世孙。父季善, 生水、浪、宋卿、宋臣、宋弼。宋卿, 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弟宋臣、宋弼,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 水,绍兴二十五年授台州学正。】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496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自直秘阁,举同东过家时尝观,林氏宗谱,登载世孙,自有唐贞元三年,至今淳佑二年,近于五百余载,溯而其名序,则自孔着公始居焉。历我漳五代乘也。七世孙时哲生光,当我皇宋建隆年间,为兴化学教授,(查有关正史,年代符合)。至此十三世孙柏生子二人,长曰孝,即壶南主人公。次曰敬,合一十有四世也。林氏自一世至六世,至后唐一百五十载,或多年,或七十年,或四十三年,是以唐同休戚,历历可数。有如此,逮后梁篡唐,分籍别号五代,将八十余载,林氏并无仕之君子。所谓自周为顽民,自商则为忠臣者,非欤越八世即臣民。我皇宋受命临御正统至明淳祐,亦才十有四圣臣者,计其科袭封林氏,则有五六人。合前后多历年,所与唐代祖同。余然后知林氏宗谱,不惟於世次可考。而忠臣大节,出仕大义,亦且见于其中矣。此于所以为林氏谱重也。故进为之叙。日嗣此后,我皇宋千亿万载,林氏孙子几继此后之系者。亦必绵绵延延,延至先公尊我朝之拜食,我朝之禄,以此起为中兴。一世祖后世,林氏当放嵩呼,为我皇宋臣民,以至十世百世,千万世与国永孚于休。此固吾夫林君愿今日所以恳予叙谱之意,亦予以望林氏日后子孙臣民我皇宋之意也。是以为叙。
  
淳祐二年壬寅,太府少卿,景瑛颜熙,仲笔。
铜壶二十二世 裔孙,林叔恭 点校
公元一九九九年己卯,孟春。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9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鼎铜壶古老宗族谱牒由河南省卫辉府儒学教谕等人作序  
          *****************************************************************
            南靖邑(南靖县)之宝鼎铜壶林氏宗族谱牒代叙
  
国家有史,家族有谱,其来尚重要矣。故记于国者,皆源序以家者,为之相关也。古者大宗小宗之法,先王所以叙天伦系入心,明孝厚敦政本也。由汉而下,宗法广而门第盛,于是谱牒之学兴焉。五季纷乱,士大夫家里谱牒,亡掉者十之有九。宋兴稽遗掇缺,失其真者,亦已多矣。必须有贤子孝孙,修举而兴复之,然而闻见之不能详记,忆之不及远代,自其所可知者而记之,犹愈于因循广弛而不为也。苟因循广弛而不焉。则其孟远而益立,将使昭穆不明,长幼无序,亲疏无别。遂至乖争凌犯,痒疴疾痛不相悯焉,老壮稚弱之不相关切。写不愧乎。南靖邑之铜壶,林氏孔著河南光州固始人也。约唐贞元年间,从原福建守帅陈元光的派系部下共同守卫泉州与漳州,奏增设漳州漳浦郡邑。后乃徙治龙溪邑(县),再分居南胜后洋,更卜居宝鼎铜壶。家众渐盛矣。历宋而元,元季有讳崇辅者,为邑主簿。其兄崇德任漳浦县丞。二人同受监郡命征泉州回贼,得捷而归。时温良甫者,知本县事,心歹妒其讨贼成功,担心其无功受禄,为其设圈套所杀。及后屡经畲寇作乱,屋宇被其回禄,家业荡尽,族谱因是而失耶。今日孙字辈纯雍者,聪明特达,能自树业。且知书好义,每叹鼻祖以来,世次不知其详。姑以其所问于父宜钊公,叔殷弼记之麓,为谱图盖。深念水木本源之义,示后之子孙而知宗派亲疏之别,永垂于不泯耳。一日,持其谱谒於文山之馆,请予记其巅末。嗟夫,故宗巨族,若无贤德子孙,继志述事,尊尊而亲亲,其视族属如途人者甚矣。就其谱之修,亲者疏者同出一宗一祖哉。今观纯雍知所重以谱牒为务,族属茂衍,不改其旧,何以致之哉。天下之物,其基厚者其积高,其本深者其叶茂。改积善之家,世笃其庆,其传必远,而非朝夕之故矣。林氏宝鼎铜壶之居,非他族所能及,其油然而生矣。则为之后者,因当谨家谱,尤当说先德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又曰,夙兴夜寐,无黍而所生诚克念焉。诚无黍焉,则林氏之盛,又当何如是。皆予以欣慕,而属望者焉,庸述以为序。
  
=天顺元年,能集丁丑冬十月望日,河南卫辉府淇县,儒学教谕,致士林侨 序。(一云文山致仕教谕,吴淇 序)
=己卯年 孟春, 铜壶二十二世裔孙  林叔恭 加标点符号。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8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义门林氏族谱①
  
昔商王子比干,遭纣不道,累贡真言剖心而死,夫人陈氏娘,方三月逃开长林石室之中,生男泉。武王灭纣,封比干墓,如其夫人赐生之子林姓,名坚,以其林中石室所产也。封清河郡,今贝川也。次拜夫子博陵食采三千户,其后林放从问孔子问礼之本,春秋时有林楚.林雍.不狃,战国时有林回弃千金壁而保赤子,晋有林伯升与释道安为友,汉有大子大传林尊,吴有将军林拘,齐有皇后林氏,赵有宰相林高生九子国人称之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嗣后二十六年至礼公西晋时,君于下邳郡生二子;颖.显,颖生二子:懋.禄,公仕晋永嘉德帝丧乱元帝南迁,禄公差为征南将军,次收合浦郡大守,考浦却任晋安温陵二郡,刺守温陵而终,即闽泉州也,后追封晋安牧子孙遂居于闽,按史记,汉武帝以越王徐善叛,诏楼泉船军杨朴.韩安国共围闽,入闽人俱役徐善送首降,武帝以闽越数叛命迁其民于江淮之地,今诸姓入闽自永嘉始也。
  
唐贞元德宗六年庚午九月望后三日比干公壹百壹十世孙邵州刺史蕴序
  
  
义门林氏族谱序②
  
林氏出自子殷少师,比干遭纣不道,以直谏死。夫人陈氏外有遗腹,遂生于长林石室中,周武王克商纣,封比干墓,命其子坚赐姓林氏,食采博陵,世为大夫或出为牧伯为卿士,自周至东晋仕官无旷也。林雍.林楚.林不狃在春秋时见列于传,林放从孔子问礼之本,林回弃千金之壁保其赤子,林高为赵相有九子人号九龙之父十德之门,望著西河西澹分济南郡以尚书为博,仕官至九乡,大子大传林氏之望济南者,自尊始礼在西晋居于下邳,生二子:颖.显颖生二子,长曰懋,次曰禄,为下邳大守,子孙分官皆出于下邳,至唐亦名邳之甲姓。当永嘉之乱,元帝渡江,禄从为招远将军,僵滞大守还即晋安之温陵,卒年六十有八,即葬郡之龙岗,墓田在惠安涂岭。盖自汉武诛东越王徐善,而以闽越数叛徙其民于江淮,至侯王八闽林氏之在晋安者自禄公,始禄生景,景生缓,皆授为平南侯也,平南七世,而生茂,茂生孝宝,为泉州刺史,又三世,而生玄泰,为瀛州刺史,而生万宠,为饶阳大守,没葬于鸟齐山,其子散居莆田北螺林,号曰南北二林郎,上丘山,下其别野也,其下,生二子,长曰韬,次曰披,韬生尊,尊生欑,字会道,在唐贞元间,举进士出身,以为福唐尉,闻母有疾,奔归奉养,迨至殒绝,自运砖瓦于茔冢庐墓侧,孝感上天,甘露之降白鸟再翔,廉使柳免具奏德宗皇帝,降敕褒异立双阙,以旌其闾蠲其全家,徭役时号阙下林家,迨今犹号其门曰义,其里曰孝里。次子披,字茂则,目所一贤,必记于心,年十五,写六经百家子史约十余卷,年二十以经业擢弟授林临汀郡,遭杨郡多山鬼,披曾著无鬼论,廉史李家器奏授汀郡别驾,御李西筠又奏授大子詹事兼苏州别驾,生九子长苇次藻三著四荐五晔六蕴七蒙八迈九蔇,披仝蕴等邵州刺史,苇治内外长史追赠显披为睦州刺史,苇为端州刺史,苇为进士登科容州刺史,官至侍御史,著贞元六年明经及第,横州刺史荐,贞元六年明经及第,邵州刺史晔,景州司马蒙金吾长史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唐州刺史,蕴登第邵州刺史,时号九牧,唐贞元间事也皆为唐朝名乡而藻蕴尤其显,著昔之谱,常存于秘阁乃贞观中书温彦曰;博将以示,蕴得其副本,因以相传至。藻,字伟乾,方七岁,与崔氏儿同馆读书,互争家世,曰:林放问礼之,本尔家催子弑齐君何得与我比也?众共异之。初犁岭有誓词。后以蕴荐三弟。再经犁岭题诗云;曾上犁岭题姓字不穿,杨氏则不归兄弟各折一枝,后同向犁岭联彩飞,自从之后世代久远枝叶繁多或在祖居或徙外也或采山林或去乡村若非族谱之具存,岂识根源之所,自修辑族谱,皎若星日,吾代族世代知振作子孙善思之,念宝而惜之,虽在遗佚,要穷慎无废先业,克绳世绪不坠斯文俾,百年千万世续庆源于无穷也,后世子孙览斯谱者亦念厥祖而知所免哉
大元至正二年三月望后三日比干公一百二十代孙汀州宁化县儒学教谕文迪序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35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重修族谱序

   广南古冈林氏,先济南人。厥后于子孙游宦,遂迁闽至莆田。传自二十六叶孙讳佳者,博学有文,举淳熙进士,除官东粤。既下车,政尚宽平,介然有守,属郡颂其德,下民沐其惠,着廉明声。后来英裔,簪缨相承。至二十八世孙铁崖.铁山,争效勇于国,因而居古冈焉。铁崖之孙西川因【扌虑】产而举文章里,其子庄森游予门,亦能博闻强记,名著乡庠,人咸以为世泽所流也。遂将先世谱牒重修以垂不朽。录其世系,图分宦迹,集为一图。子孙日益蕃衍,家流诗书,蔚然名宗。而谱历图析,派分历历可考。谒予言为斯谱序,俾族人咸知水木本源之义,可谓知礼矣。
    按,林氏始于比干之子坚,坚因逃难长林山,因氏焉。逮今数千百年,而子孙散居天下,为名宗显宦者,不可胜数。而禄公禄公为评事【原文如此】虽出济源,至莆而广,遂迁罗*古冈,亦坚之后欤。而子孙尤当笃尊祖敬宗之*,*诗书礼义之教,将见瓜瓞绵绵,家声益振,则****【原谱烂阙四字】于后矣。
       峕
正统庚午正月上瀚 正议大夫资尹礼部左侍郎  邻邑东莞陈琏谨序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18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乐十一年癸巳,六世孙世厚参拜林氏祠堂喜作颂歌
古代林氏裔孙永思堂铭
  
天高地厚,人生其间。受气成形,理亦赋然。源源本本,当孝为先。尧舜著仪,周礼垂教。执玉捧盈,慎修尽礼。追远竭诚,敬宗尊祖。祠宇是谋,栖神有所。陈祀有器,明洁身心。诚悫是敬,稽诸远公。光州固始,承命应援。平定闽广,当日奏绩。原自潮始,由彼来斯。后洋辟址,泊居铜壶。挺生德辅,由明经荐。县丞主簿,捕获叛亡。民歌载路,历宋而元。阙房分五,元季慷惶。中原草昧,惟我宗祊。存祀未遂,大明启运。考也是兴,立孝立敬。地义天经,思作祖堂。未遂而殁,予小子生。是读是承,临深履薄。惕励战兢,乐贤叔父。勉予继志,谓予荷担。土木工程,之需予乃。教护课督,叔且关心。置营己厅,事於后者。历练指画,并力易就。时癸已春,予基经始。两阅月而,祠宇毕役。前堂中堂,高下大小。相宜壮丽,非以示威。奉祀已觉,宽敬予与。叔父窃庆,其可火也。于中规制,沃沃葱葱。志平女姑,丈善作之。世当共守,出水处清。暗沟九曲,所以防其。太浅祠前,率履左辅。处处似见为直,所以疏其湮郁,此不易之极。则也幸遇令旦,三月十五日落成,因是而肇兴祠祀列龛。置主高曾祖弥,左右昭穆,衣冠仪文。仅致齐岩,从而石判者望,乃竭乃恭出入启。祝吉趋凶,避春秋雨露之感,凄怆伤怀孝思,是将蓣添,惟馨致悫。于先抒诚,于己最哉。文来念兹,在兹铭言。昭许而替引长。
  
= 永乐十一年癸巳,春三月望,六世孙世厚遇经始祠堂成喜作。
己卯年,仲秋,林叔恭 加标点。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2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祠堂記
元 貢師泰
福州長樂縣羅田林氏既爲祠以合祭其先,族之長曰崇孫寔主祠事,間遣諸孫頤以狀來請。曰:林氏始祖諱遷者,以唐貞元八年自董平山來婿羅田羅氏,遂爲里人。遷生相,相生惠蒙。惠蒙學浮屠法,太平六年廬親墓,有孝行,天嘗雨之錢,朝廷因旌其門。宋建隆、開寶間,相之從孫珎爲殿前都虞侯、彰武軍都巡驛使。珎五世孫栗累官兵部侍郎,在孝宗朝爲名臣,没謚簡肅。嘗置祭田若干畝,且譜其族。簡肅之子行知經畧廣東。經畧諸孫春一通判泉州,當内附初,棄官歸隱,更爲譜甚悉。後至元庚辰,崇孫謀于諸孫德生、公劉,始買宗人宅一區爲今祠。中堂四楹,東西兩廡,門庭庖庫,祭器具完。又於堂之西别爲屋兩楹,櫃藏遠近之主。朔望則合族之人羅拜祠下。節序薦以時食。春秋卜日,謹奉主列叙堂上,執事者深衣幅巾,行三獻禮。至正甲申,復益田十五畝,聘名師即兩廡教其子孫之來學者。然後尊祖敬宗之道稍備,而子弟彬彬然亦知所向矣。願紀顛末,以訓後人。予既諾,而未有以復,則頤之請益堅。頤昔在京師從予遊甚契,今又與予友程備夫數來相謁,其可無一詞以告之乎!夫自廟制廢,而祭祀之失久矣。祠堂雖非古制,而近世士大夫家能行之者猶以爲難,況閭閻市井之間乎!且自兵變以來,故家巨室,莽爲丘墟,雖欲洒掃一室以致灌薦且不可得,又安能求其門堂寢室之具備哉!林氏居閩海之濱,歷二十一世、五百七十餘年,而猶克保其遠裔於凋謝散逸之餘,守其遺祠於干戈搶攘之際,亦何世德之遠歟!雖然,禮有隆殺,廟有祧毁。今既各祖其祖,而又合祭其遠近,庶幾有徵於時袷之遺乎!吾於林氏,益知閬俗之厚矣。


出处:【元】贡师泰《玩斋集》卷七


贡师泰(1298年-1362年),元代著名散文家。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元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曾任吏部待郎、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官至户部尚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3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黄滔《祭林先辈用谦》(福建莆田 林用谦)

  维光化三年(900)岁次庚申十一月日,敬祭於林君执光之灵。惟灵。夫渥洼之足,以千里之为程,已驰之而俄沮;嶰谷之音,以六律之为府,既参之而忽泯。夫不永其终始,何痛如之。呜呼林君,得以言矣。君负相如之词赋,慕郄氏之科名。一纪秦城,千门祢剌。虽众口大馨其凤藻,人罕如焉;而三春累困於莺乔,数何奇也。然则女贞而十年必字,药灵而九转须成。果契至公,克升上第。既己东堂得意,南国言旋。龙珠则动彩於握中,雁字则增辉於天际。将冀盛清风於吾道,岂期叹逝水於人生。屈原之难问者天,蔡泽之不知者命。螺江烟景,方翻丁令之羽毛;驹隙光阴,俄启曾参之手足。诚寿天靡移於夙契,且鬼神何害於善人。祸福吉凶,悠扬暧昧;凄凉物理,惨怛人情。今则寿域斯开,贞魂永蛰;垅头水咽,山上云愁。邓攸之继世无儿,语留身後;崔曙之遗孤有女,诗在生前。虽盛衰之同休,亦存亡之至痛。某京关进退,砚席参差,幸忝先鸣,弥欣继捷。未贺桂枝之入手,忽从薤露以伤心。修短有兹,吁嗟何极;灵輀戒路,丹旐翻风。远寓丹诚,聊陈薄奠;愿垂冥感,鉴歆於斯。呜呼哀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31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族谱序[1]
明·梁潜[2]

林氏之先,系出殷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谏而死,夫人方娠,惧而遁于长林石室之间,已而生子。及武王之克殷也,求比干后,得所生子,封之。以其诞于林中石上也,赐之姓林氏,名之曰“坚”,此林氏得姓之始也。
历汉太子太傅尊[3],尊以《尚书》论石渠[4],始居济南。晋永嘉之乱[5],黄门侍郎颍从中宗南渡[6]。颍二子:曰懋,为下邳太守,林氏居下邳者皆懋之后也;曰禄,自散骑中常侍、合浦浦郡太守,改晋安,因家焉。至唐,林氏在晋安者尤盛。高士廉[7]等承诏定正天下氏族,凡九十八家,林氏首称于晋安,所谓林、黄、陈、郑是也。其后族益繁,散处旁郡,多林氏,盖皆禄之后。禄十五世曰饶州太守宠,宠子披。披子九人,同时为州刺史者八人。曰端州刺史苇,始居莆田之前埭,号前埭林家者,苇之后也。苇八世曰蕡,三子:曰矩,曰伯林,曰国华。今谱自蕡而上,既总为图以统其世次[8],自矩三人而下生齿[9]既多,又别为图者三,而于先世出处、隐显、言行、生卒之概,则以世备著于图之后,其端绪、本末最为较著,其为谱则因唐之旧而增续之,无有所易。故方之欧阳氏、苏氏二家之谱[10],编集分合又自有谊例[11],不相同也。国华几世孙崇璧以属予序之。
崇璧以永乐丙戌(1406)进士及第,入翰林,为修撰,寻选侍讲。方以文章显名于时,而其用心不屑屑于声利,于敦宗重本、孝弟友爱,油然不匮[12]。如此,世徒慕其文,于其行未尽知也。然自其诸父昆弟为当世名宦者甚众,又不独崇璧一人,独予知崇璧之深也。崇璧既同被命[13]来北京,朝夕往还,因得观其谱,因其先世之显庸[14]光昭,而又有如崇璧者,皆克世其家,乃掇其世次源流以为之序云。

【注释】
[1] 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版《泊庵集》卷五。
按,本文乃梁潜为林崇璧(状元林环)所持林氏宗谱而作之序。
正如作者所言,“乃掇其世次源流以为之序”,本文从林氏得姓写起,阐明了在永嘉之乱中林氏南迁的情形。林颖南渡之后,其长子林懋居下邳,成为“居下邳林”之始祖;次子林禄居晋安,成为“晋安林”之始祖。而后世繁盛的南方林氏,大多属于此两大支流的后裔。文中的林国华为林禄之后。林禄之十五世孙林宠,其子林披。林披有九子,林苇为其一(莆田前埭林之始祖)。林苇的八世孙林蕡有三子,其第三子即林国华。
作者同时还论述了林国华所持的林氏族谱的体例之新之合理。这些,对林氏源流及族谱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梁潜(1366—1418),字用之,江西泰和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丙子科举人。翌年任四川苍溪县训导,荐任四会知县。爱护百姓,铲除积弊,崇尚宽厚政治,治理民政更为勤恳。稍有闲暇,就到学舍教授诸生学业。执政年余,百姓诚服,争讼平息。流徙在外的人纷纷回来,数以千计。先后调任阳江和阳春知县,均有政绩。永乐元年(1403),奉召修《太祖实录》。升翰林院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代郑赐总纂《永乐大典》。成祖到北京时,曾召他到寓所,多有赞许。永乐十五年,成祖再到北京,叫他辅佐皇太子。后因太子事受牵连而下狱,终被斩。著《泊庵集》。
[3] 林尊:字长宾,西汉济南人。从事今文经学研究,师从欧阳高,成为经学博士,参与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论战。官至少府、太子太傅。师从欧阳高,传给平陵人平当与梁国人陈翁生。后来,平当位至丞相,陈翁生官至信都太傅,并把学问向下传递。至此,欧阳高之学又分出平、陈之学。这其中,林尊的功劳是很大的。
[4] 按,石渠,即石渠阁。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汉宣帝在石渠阁,“诏儒讲五经同异”,并曾亲自主持讲论会和批阅讲论奏议,论定诸儒讲论臧否。林尊属《尚书》学者,参与了此次辩论。
[5] 永嘉之乱: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起兵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使得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来自于此次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6] 按,永嘉之乱中,许多林氏裔孙纷纷南下,主要扩散地在今江苏、浙江、江西和福建。如《晋书》记载:“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唐人林谓《闽中记》:“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郭四姓先人闽。”据林氏族谱,移居江苏及福建的林氏支脉素以林礼祖孙(林礼,子林颍,孙林懋及林禄)最为彰显。林礼是林坚的八十世孙,在晋怀帝永嘉元年(307)任职中郎主簿,后升为太子太傅,由世居地博陵郡迁入徐州,遂成为徐州林氏望族之始祖。林颍是林礼之子,在晋愍帝建兴三年(315),由徐州别驾升任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南巡,先寓居徐州,后定居下邳。林颍长子林懋是林坚的八十二世孙,在晋愍帝执政时期曾任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和侍卫将军等职,后出任下邳郡(今江苏睢宁及邳州)太守。林懋太守任满之后,鉴于时局动荡,便慎选下邳郡的梓桐乡定居下来。现今所见的林氏家谱,一般称林懋为“下邳林”的始祖。林懋有六个儿子,都当了大官,地位显贵,时人称之“六龙”。林禄是林颍的次子,在西晋王朝中历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曾随司马睿南渡,颇受重用,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合浦太守和晋安太守等职。林禄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举家入闽,定居晋安(今福建福州),成为“晋安林”的开基始祖。
[7] 高士廉(575—647),名俭,字士廉,渤海人。唐代开国功臣。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高士廉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任侍中、义兴郡公安州大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主持编撰《氏族志》。凌烟阁功臣图像中位列第六。
[8] 世次:世系相承的先后。
[9] 生齿:长出乳齿。古时以婴儿长乳齿始登载户籍,因亦以指代婴儿。后借指人口、人民。
[10] 方:并列,并行。按,宋代欧阳修编写的《欧阳氏谱图》,苏洵编写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
[11] 谊例:同“义例”。著书的主旨和体例。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唐五代史书皆公(欧阳修)手所修,然义例绝有不同者。”
[12] 不匮:不竭,不缺乏。《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毛传:“匮,竭。”郑玄笺:“孝子之行非有竭极之时。”
[13] 被命:指奉命,受命。
[14] 显庸:显示功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28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前林氏家谱序[1]
明·黄儒炳[2]

予膺上命,典试南畿[3]。竣事日,太学林生国佐持其所修家谱,乞予一言弁首[4],以诏后人。
按谱,林氏受姓出于殷少师比干。后迨籍仁和,君志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告最时南宋初也。寻隐天台,便道过宁,谒族故御史天霄公墓。游方前、凤潭[5],慕其幽雅,命子文宁筑室为居。由是,文宁公遂为方前始迁之祖。历五世,良辅公赘居[6]同里之陈岙。又二世,及明,福建汀州郡守公讳思英者,始事修谱,数百年世系得有考证。又百余年,弘治间县尹朝泰、庠生仲坤嗣修之,迄今又百余年。国佐承祖命谋于族人,复嗣修之,今所存谱牒是也。
夫国有史,家有谱。谱者,史之流也。按凡例修国史者,必知春秋之义[7],然后可以明人道而正国体;修家谱者,亦当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人伦而正风俗,可谓得其意矣。
予谓欲明春秋之义,莫先于辨是非,究明一体之学。良知者,是非之公,自圣贤以至途人皆所同具。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良知者,天地之灵气,原与万物同体。手足痿痹,则为不仁,灵气有所不贯也。有人于此,以县宇为家,以昊天为祖,以四海为兄弟,以万物芸芸为同体,谁曰不可?故同之,则楚越一家,以其心之同也;异之,则肝胆易处,以其心之异也。今夫聚族而居,父子、伯叔、兄弟咸在,出入则同,吉凶庆吊则同,序事则同堂,会食则同席,由是而返,共所自始,一体相授,俨然如将见之,以其谱之存也。古者敦睦[8]以合族[9],君子难之。夫合族之难,非合之难也,以身范俗之难也;非身范俗之难也,能以族范身之难也。故勇可以夺三军而不可以加九族,力可以抗万乘而不可以藐周亲,顾躬行何如耳?
子也既明一体之义,以身为范,不患出之无本;一人倡之,众皆和之,使伯叔兄弟共明一体之学,以其所范概于子之身,一体相承,绳绳不绝,人伦可明,风俗可正,以实行将之,不徒科条粉饰之具,始足称善耳。予故乐而道之。

【注释】
[1] 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林姓部·第三百六十卷·艺文》。
按,方前,指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所辖之地,现有凤潭、方前等村。
本文是作者“典试南畿”结束后,应太学生林国佐所请而为新修订成的林氏族谱所作之序。
文中记载,该支林氏是从仁和迁至方前、凤潭,时为南宋之初,林文宁为始迁之祖。历七世而至明朝,福建汀州郡守林思英主持修谱;又过百余年,弘治年间县尹林朝泰、庠生林仲坤嗣修族谱;迄今又百余年,林国佐复嗣修谱,即今谱。短短数语,勾勒出了方前林氏从南宋至明代后期的发展脉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对修谱之意义的论述。作者从“修家谱者,亦当知春秋之义”起论,指出唯有如此才能“明人伦而正风俗”。而“欲明春秋之义,莫先于辨是非,究明一体之学”,需要人们具有“良知”、“是非”。具有了“良知”、“是非”,则能够与万物同体,与四海一家。而气承载者、维系者即族谱。族谱的存在,是合族之标志;但要真正地做到合族,靠的还是君子之义,靠君子们“以身范俗”、“以族范身”。最终落实到君子的“躬行”上,由此赞美林国佐的修谱之善举。
作者由远及近,由古到今,由大道至小举,推理严谨,有理有据,用语纯熟,张弛有道,可谓谱牒学理论方面的力作。
但是,本文却可能为伪作。查明·王畿《 龙溪王先生全集》(清道光二年刻本)卷十三,有《太平杜氏重修家谱序》,其构思、句式、用语与本文如出一辙。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王阳明学生。明朝中晚期阳明学派的代表人物,对阳明学有重要发展,并深远影响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而黄儒炳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卒于1626年。所以,本文或为伪作,或为套作。
下列王畿《太平杜氏重修家谱序》于后,以供参考:
万历丁丑夏,予赴宣歙之会,道出太平九龙山,杜生质偕诸叔侄子弟咸赴讲下,出其所藏谱牒,乞予一言弁首,以诏后人。
按,谱杜氏受姓出于陶唐,系籍西安。牧之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慕长林之胜,以其子荀鹤出继族人杜筠公为嗣,荀鹤公遂为长林始迁之祖。历七世,希素公迁居太邑之箬岭。又五世,广东廉访司副使国贤公始事修谱,数百年世系,得有考证。又百余年,成化间,十五世孙杜住生嗣修之,殆今将百年。杜子质辈谋于族人,复嗣修之,今所存谱牒是也。
夫有国史,有家乘。乘者,史之流也。按凡例,修国史者必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王道而正国体。修家乘者亦当知春秋之义,然后可以明人伦而正风俗。可谓得其意矣。予谓欲明春秋之义,莫先辨于是非,究明一体之学。良知者,是非之公,自圣以至于途人皆所同具,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良知者,天地之灵气,原与万物同体。手足痿痹,则为不仁,灵气有所不贯也。有人于此,以县宇为家,以昊天为祖,以四海为兄弟,以万物芸芸为同体,谁曰不可!故同之则楚越一家,以其心之同也。异之则肝胆易处,以其心之异也。今夫聚族而居,父子伯叔兄弟咸在,出入则同,吉凶庆吊则同,序事则同堂,会食则同席,由是而反其所自始,一体相授,俨然如将见之,以其谱之存也。
古者敦睦以合族,君子难之。夫合族之难,非合之难也,以身范族之难也。非身范之难也,能以族范身之难也。故勇可以夺三军,而不可以加九族,力可以抗万乘,而不可以藐周亲。顾躬行何如耳。子也既明一体之义,以身为范,不患出之无本。一人倡之,众皆从而和之,使伯叔兄弟共明一体之学。以其所范概于子之身,一体相承,绳绳不绝,人伦将自此而可明,风俗将自此而可正。合并为公,以实行将之,不徒科条粉饰之具,始足称为善俗耳。予故乐而道之。
[2] 黄儒炳:字士明,龙江人。自幼聪颖,十岁能文,博闻强记。万历三十二年(1604)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纂修神宗光宗两朝实録副总裁。万历、天启之交,两度出主乡试,慧眼识人,甄拔卢象升、王绩灿、陈组授、华琪芳等举子,后来都成为一代重臣。主持南京国子监期间,整肃机构,振兴制度,清查帐目,修葺设备,编纂《南雍续志》,刊刻二十一史,被誉为“治才”。不向“阉党”妥协,谏阻明熹宗直接授予宦官兵权、委任他们出任地方镇将,虽遭严旨斥责仍不退缩;坚决抵制魏忠贤要安插亲信入吏部担任要职的要求。力荐有才干而不为皇帝喜欢的邹元标,营救触怒权奸的御史陈保泰;驳斥工部增收京城赋税充扺工役的提案,制定条规严加管束皇室不法庶宗;力劝广东封疆大吏迅速停止增榷全省杂税,制止葡萄牙人倒运粮食出口,倡议用和缓办法征收辽东军饷以舒缓民力;厉禁部属巧立名目损公肥私,拒收门生番禺知县陈钟盛馈赠的田户。后在无奈之中辞官归里奉母,终因母病逝而亡。一生好学,长于文史,著有《影木轩诗集》、《史概》、《读书漫录》、《大明律集解》。
[3] 南畿:犹南都。唐肃宗时指江陵,明代指南京。清·王韬《送八户宏光游金陵序》:“江宁旧号金陵,为六朝建都胜地,明代列于陪京,称为南畿。”
[4] 弁(biàn)首:卷首,前言。
[5] 方前、凤潭: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下辖有凤潭、方前村。
[6] 赘居:谓做赘婿长住妇家。明·宋濂《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颖,信之永丰尉,赘居兴贤女氏。”
[7] 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后汉书·丁鸿传》:“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基,可谓智乎?”
[8] 敦睦:亲善和睦。《三国志·明帝纪》:“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也可用作使动词,使和睦。夏侯湛《昆弟诰》:“敦穆于于九族。”
[9] 合族:聚合族人,序以昭穆,按血缘的秩序组织管理宗族。《仪礼·丧服》:“大宗者,收族者也。”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
[10] 绳绳:众多貌,绵绵不绝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朱熹集传:“绳绳,不绝貌。”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0xu9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28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5 10: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王毓椿《潭頭林氏宗譜序》
《禮》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1]譜牒一立,尊祖、敬宗、收族一以貫之矣。昔陶淵明遇長沙公[2]于潯陽,乃云“昭穆既遠,以為路人” [3],不勝“同源分流”[4]之歎;何遜《贈秣陵兄弟》[5],則有“所思不遠,邈若秦越”[6]之悲。然則收族顧不亟乎哉!
潭頭林姓其先珍公,于國朝順治初年,由福州侯官遷邑之東崑,又由東崑徙居潭頭。厥後子孫繁衍,多散處他鄉,至道光乙未年(道光十五年,1835),始立譜牒。
今年春,其族人有感于族之散,延余與余侄延咸修之。遂為詳其支派,綴以字行,於收族庶有合焉。抑又聞之,唐給事中李崇引義甫為同譜宗[7],彭和甫之派非玕後[8]也,其譜牒合二族為一本,收族固如是乎?余故嘉其族人之明,收族之義,而又不敢失之混也。爰樂書數言,以牟[9]諸簡端。

峕大清同治十二年(1873)歲在癸酉桂月吉旦。
雲湘廩生少莊氏王毓椿拜撰。
譜首裔孫士禮、士榮、士椿、士鑾、長順、長泰。

【註釋】
①按,《禮記·大傳》:“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後樂。”  收族:謂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團結族人。《儀禮·喪服》:“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絕。”鄭玄注:“收族者,謂別親疎,序昭穆。”陳澔曰:“收,不離散也。宗道既尊,故族無離散。”
②長沙公:晉大司馬陶侃的封號為長沙郡公。按當時的制度,父爵子襲。據《晉書·陶侃傳》載,陶侃的五世孫陶延壽世襲長沙郡公之爵。陶延壽與陶淵明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陶淵明是陶侃的四世孫,比陶延壽長一輩。
③按,陶淵明路過潯陽,作詩《贈長沙公》,其序曰:“余于長沙公為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以為路人。經過潯陽,臨別贈此。”此詩陶淵明以長者的身份,一方面感歎宗族的悠久歷史,讚美宗族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讚揚長沙公能繼父業,並勉勵他不斷進德修業,希望日後常通音訊。
④按,《贈長沙公》前兩句為“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⑤何遜(?—518),南朝梁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八歲就能作詩,二十歲左右被舉為秀才,受到范雲、沈約的欣賞。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病逝。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南朝山水詩派代表人物之一。  按,何遜有詩《贈族人秣陵兄弟》,其題注:“何思澄為秣陵令。”
⑥按,《贈族人秣陵兄弟》有句:“所思不可見,邈若胡與秦。”
⑦按,此處指唐給事中李崇引李義甫為同譜宗。此為古代描述“附望聯宗”風氣時的常用之典。
⑧按,文天祥《跋彭和甫族譜》:“莆中有二蔡:其一派君謨,其一派京。傳聞京子孫慚京所為,與人言每自詭為君謨後。和甫來自博土齊,而非玕後也。”此亦為古代描述“附望聯宗”風氣時的常用之典。
⑨牟:力求得到,目的在於。

【簡析】
此序取自潭頭林氏宗譜。先引用《禮記》名言,論述“尊祖、敬宗、收族”的意義,提綱挈領,立意高遠。然後舉出兩個名人實例,加以佐證,有理有據。不僅如此,作者還用“抑又聞之”一轉,從反面距離,不讚同世俗的“附望聯宗”,發出“收族固如是乎”的疑問。在正反論證的基礎之上,高度讚揚此次“收族”表現出“族人之明,收族之義,而又不敢失之混也”。本文雖短,立意宏闊,論述周延,文筆頗為老到。
文中提及此支林氏的先祖是林先珍,其遷移時間和路途交代得很清楚,具有史料價值。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2v3hj.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18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4-11-20 17:06 编辑

广邵州续庆图序①
(宋)林谕②
林氏得姓,其来尚矣。比干为纣少师,伤宗室之危,累贡直言,剖心而死。时夫人陈氏有遗腹,逃于长林石室中,生男泉。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赐姓林名坚,以林中石室产也。食采于清河,移封博陵郡公,至今二郡为林氏之望。厥后有雍、楚、不狃见于《春秋》,放、回、既、类见于《传》。放,鲁人也,从孔子问礼,望称于鲁国者始此。尊,济南人,以《尚书》仕汉为太傅,望称于济南者始此。赵有宰相皋,子九人皆贤,时号“九德之父”、“十德之门”。历国仕宦曾无,旷世间有贤人,斑斑可纪。四十五代祖颖公,居下邳。子曰懋曰禄。懋为下邳太守,子孙婚宦不离桑梓,至唐亦为甲姓。禄为晋招远将军,随元帝南渡,后除晋安太守,因家焉。自汉武灭越之后,以闽越数叛,徙其民于江淮,遂空其地,至是诸姓始入闽。禄公十三世生瀛州刺史玄泰,瀛州生饶阳太守万宠,饶阳生睦州刺史披。饶阳以上并居北螺,至睦州始卜于澄渚居焉。睦州九子,联影穿杨,各剖符竹⑤,衣冠之盛,光映闾里。初,闽人未知学,江陵藻、邵州蕴兄弟与欧阳四门詹⑥,继登科第,声振闽中,号为“欧阳独步,藻蕴横行”。今澄渚一宗,均出端州、江陵、邵州⑦三公之胤,犹宦学不替。其他分布别析,亦为茂族。今纪其在吾邑者,涵江有天章侍讲瑀,都官郎中孜;长城有学士英,太常少卿茂先;马洋有国子博士仲舒;上溪有太常博士读。他若闽县有辨,五子皆列仕路;福唐最、高,父子甲科;长乐有休复,兄弟三人擢笫。皆系出澄渚。自饶阳三世而生攒,以孝感甘露三降,白乌再翔,诏旌门闾,子孙绵盛,谓之“阙下林家”,又自北螺而迁焉。自晋而后,居莆北螺者尤盛,泉、福诸林,皆分莆北螺之裔。士弘⑧建国豫章,称大楚皇帝,唐史记谓本莆田北螺人,则其宗种散落远矣,今其地遂墟,犹号林埔。林氏之在泉最为着姓,莆田于唐晋安为支邑。唐定天下氏族,得百九十八家,许通婚姻。而林氏为晋安郡之首,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自比干而下,名字爵世,乃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所定,藏在秘阁。邵州在史馆得其副本,更自为《续庆图》。文字舛讹,世次不完。但自禄公以下而子孙,所藏刊本最详。遂加考訂,演为全书,号《广邵州续庆图》。余念家世,自得姓以来一百有余代矣,忠孝儒学,光荣一时,遗芳后嗣,丕缵⑨前烈,可不勉哉!
绍圣四年(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年),邵州七世孙从政郎永明令谕撰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据博主言,此版本见于《邵州集》附录。笔者没有见到《邵州集》。
按,此文另有一版本,标为治平三年(1066)的《重广邵州续庆图序》。“龙泉山人”认为:两文文字大体类似,与本文比较,其中部分文字,疑为后人添加。如:为本族写序,先祖名讳一般不会称姓,如林楚、林雍,林回。其二,阙下林一段文字,明显提前,硬性插入,显得生硬。此外,治平三年岁次丙午,亦非丙子。为参考计,也录该文于后,以便比较。

本文的记述更为条理详明。特别是叙述南渡之后林氏的发展,条分缕析,杂而不乱,是临时文化研究的重要史料。

②林谕:关于作者的资料不多,查《龙溪县志》,有“林谕,龙溪人,淳熙八年辛丑进士”。不知是否。

③斑斑:犹“班班”。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李贤注:“班班,明貌。”

④联影穿杨

⑤符竹:《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⑥欧阳詹(755—800),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性喜静,弱冠能属文,“五试于礼部”,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十五年(799)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全力参与韩愈的古文运动。贞元十五年(799),力荐韩愈为四门博士。《闽政通考》:“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贞元十六年(800),客死长安,韩愈写有《欧阳生哀辞》。著《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全唐诗》收其诗一卷。

⑦端州:指端州刺史林苇。  江陵:林藻。据《唐史·人物志》:“初授容州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岭南节度使,终江陵刺史。”  邵州:指邵州刺史林蕴。

⑧林士弘(?—622),饒州鄱阳人,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5)率众起兵,攻占豫章郡城,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发展到十多万人,遂攻占虔州。林士弘称南越王或楚帝,并用延康或太平为年号。其势力最强时领土由江西九江至广东广州。至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战败,退保安成山洞,不久病亡。
⑨丕:大。  缵(zuǎn):继续,继承。

重广邵州续庆图序

林氏得姓,其来尚矣。比干为纣少师,伤宗室之危,累进直言。纣王不悦,曰:吾闻圣人心有七孔,孔有七毛。即剖而视之,果圣人也。时夫人陈氏有遗腹,逃于长林石室中,生男泉。周武王克商,命闳夭封比干墓,赐泉姓林名坚,以林中石室产也。食采清河,移封博陵郡公。至今二郡为林氏之望。厥后有林楚、林雍、林不狃,见于《春秋》。林放、林回屡见于《传》。放,鲁人也,为孔门弟子,望称鲁国者始此。尊,济南人,以论《尚书》仕汉至太傅,望称济南始此。齐有金闾女为皇后。赵有相皋,子九人皆贤,号九德之父,十德之门。历朝显宦贤才,斑斑可纪。四十五世祖颖公,居下邳。子曰懋日禄。懋为下邳太守,子孙婚宦不离桑梓,至唐亦为甲姓。禄为晋招远将军,随元帝南渡,授晋安太守即家焉。自汉武灭越,以闽数反,徙其民于江淮,遂空其地。至是禄公始入闽。禄公传二十世而生瀛州刺史玄泰,瀛州而生饶阳太守万宠,饶阳生睦州刺史披。兄曰韬、弟曰昌。饶阳以上并居北螺,睦州始卜于澄渚。睦州九子,联影穿杨,各剖符竹,衣冠之盛,光映闾里。初,闽人未知学,端州刺史苇,弟御史藻、邵州蕴兄弟与欧阳四门詹,继登进士科第,声振闽中,号为“欧阳独步,藻、蕴横行”。今澄渚一宗均为端州、御史、邵州三公之裔,犹宦学不替。其他分布山泽,苗裔滋析,亦为茂族。今纪其在吾邑者,韬生一子曰尊。尊生三子:曰松、曰栩、曰攢。三子以孝感,甘露三降,白乌再翔,诏表门闾,子孙绵盛,居义门、龙井、乌石,号称阙下林家。犹有外居西州、前街、南门、县前、后街、岩前、长城、玉井、阳城等处,即其裔也,又自北螺而迁焉。如在涵江,则有天章侍讲瑜,都官郎中敬,长城有学士朝散大夫英,太常少卿茂先,马洋有国子博士仲舒,上溪有太常博士读。其在外邑者,闽县有辨,五子皆列仕路,福唐有最、高,父子联甲科。长乐有休复,兄弟并侄二人擢笫,皆系出澄渚。在隋、唐间,居北螺者尤盛,往往福、泉诸林,皆分南北螺之裔。隋未有林士弘,建国豫章,称楚皇帝,载于唐史,谓本北螺,则其宗种散在远矣。今其地遂墟,犹号林墓埔。林在福泉最为著姓。莆于晋安为支邑。唐定天下,氏族得百九十八家,许通婚姻。而林为晋安郡姓之首。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自比干而下,名字爵世,乃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所定,藏在秘阁。邵州刺史蕴在史馆得其副本,更自为《续庆图》。今所得邵州《续庆图》,文字舛讹,世代不究。但自禄公而下,而子孙所藏别本最详。遂加刊改演成书,号《重广邵州续庆图》。余每念家世,自得姓始,以忠孝传家,光荣一时,遗芳后世,丕缵前烈,可不勉也哉!

宋治平三年岁次丙子四月初八日,乡贡进士裔孙瑜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0e452d0100xnu7.html

蕴-愿-邕同-暠-白-缜--奕-良翰-大鼐-宝俭-沅-庆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27 , Processed in 0.04889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