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4353|回复: 32

闽中望族--大田梓溪林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1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梓溪林氏大宗图

    梓溪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林氏祖祠禅林祠始建于唐朝唐文宗开成戊午三年,即公元838年 ,为福唐刺史暨公林蔇之后林法旺(林发旺)所建。据大田县志记载,唐代林法旺公与陈氏、易氏三人循溪而上,抵达一梓树成荫地貌奇特风水宝地后,取名梓溪,定居繁衍。其风水地貌在闽中堪称一奇,文革期间为苏氏干部嫉妒生恨严重恶意破坏,毁坏宗祠,蛮横连挖带炸破坏地貌,忆其况让我等梓林后人心痛! 1981年各宗贤捐款重建了“梓林大宗”宗祠.2004年11月各宗支自发筹建了“梓林大宗理事会”,由林开昌为会长.每年的祭祀时间为农历冬至,来自各地的宗亲后裔到此祭拜先祖,高峰期间人数高达千余多人。由于人数愈增,而宗祠偏小,目前梓林大宗理事会计划修缮2500平方的停车场、接待大厅、生活区和功德碑等.

    梓溪禅林世系表:林思公 -- 林保流公(字文明)--林大郎公--林发旺(林法旺)公--林兴盛公--林五公--林载惠公--生七子:林珍谋、林振梓、林朝阳、林朝福、林泽溪、林常春、林兴源。 如今九牧九房派下梓溪禅林发旺公派下子孙分布三明大田包括城关,吴山,谢洋及泉州部分、福州部分、德化、永春、漳平、南安一带。其后广泛分布在闽中闽南八县,其中包括望族安溪县柏叶银紫林氏,肇基祖为林载惠公弟六子林常春,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年)自大田梓溪入居安溪县崇信里柏叶,构屋拓业,繁衍生息,至今已逾750多年,传衍27世。
    关于梓溪林氏是系出九牧林氏九房还是"五马南驰”第三子畅公后裔思公之子存在争议,因为历史原因,一直是闽林族谱研究的争论点.左右为难.另开帖讨论:http://lin.bigan.cn/thread-6989-1-1.html
    例大田县志记载:梓溪林氏大宗位于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系唐开元六年(718年)林法旺进士,自福唐东渎,经汀州、沙县治判给事,于尤溪寻水源直抵梓溪,肇基创业,为梓溪开基始祖。林氏大宗名曰禅林祠,又称梓林祠。法旺公妣赵氏生子二,长子戴爱官福州主傅,开基福州后迁居安溪碧石(今白桃),妣黄氏生子四;法旺公次子戴惠,妣易氏生子有七,长子珍谋居本处,次子振梓、四子肇福开基永春、福鼎,三子朝阳开基大田阳春,五子泽溪开基漳平德安、安溪西坪,六子林常春开基安溪柏叶林氏,七子兴源开基安溪湖头。禅林祠位于梓溪村水尾,当地人称之为"七户祖",四周群山环绕,溪流蜿蜒,溪中凸起小山。林氏祖先在该小山肇建祠堂,形化仙人撒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禅林祠历经沧桑被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宗亲、海外侨胞寻根追源,成立董事会,林茶飘香,于1981年修复祠堂原貌,每年春秋各地宗亲及海外侨胞,回梓访亲渴祖。

以下为梓溪林氏后裔的部分繁衍分布,目前资料详尽系统的唯有安溪部分:
    资料来自安溪县情资料库:安溪县大田梓溪林氏派系 林法旺开基,另有战友兄提供的梓溪禅林安溪林氏的昭穆字辈(http://lin.5d6d.com/thread-4434-1-1.html)   
1.林戴爱支系   
(1)福田白桃(碧石)林氏   据安溪碧石《清溪林氏族谱》载,约于南宋后期,大田梓溪林法旺的四世孙林戴爱,因避乱隐迹由福州迁入碧石(今福田乡白桃村)肇基。   
(2)魁斗凤山林氏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碧石林氏裔孙林珵玑(即三十五)的长子林德坚因打猎到凤山(今魁斗镇凤山村),肇基西墘祖宇。后裔先后迁往南安、同安、龙海、漳州、宁化、福州等地。九世孙林天樟由今魁斗凤山分支到今金谷镇河内村开基;林天隆移居金谷镇河美村杉垵开基。   
(3)魁斗村内坂林氏   派出凤山林氏。林德坚的七世孙林甫进(讳日观)由凤山移居今魁斗镇魁斗村内坂。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林甫进之子林正美,讳行碧,由内坂迁居今金谷镇金东村高雁开基,至今已衍传八世,有后裔迁往马来西亚、印尼、台湾等地。
  此外,碧石林氏厦寮祖厝尾派、石狮派、洋中派、庵兜派、垵头派、钱山墘派林氏后裔分别迁居顺昌、江西、台湾。其中庵兜派裔后林中呜移居江西省广丰县十六都吴家钟村,林中鹆移居广安县王家潭。钱山墘派林元禄移居顺昌县埔上白石,建东湖厝。
  
2.林戴惠——林珍谋支系
  (1)湖头竹山(庵头、巷口)林氏
  明洪武元年(1368年),林戴惠长子林珍谋的裔孙林九郞由龙岩迁入肇基。其后裔分支湖头镇下东、仁福、四角井、船巷等居委会及湖二村、前溪村虎炉山、美坂村新蓝等地。此外,裔孙林其波于民国38年(1949年)间迁居台北市。
  (2)湖上飞新(大份)林氏
  明洪武八年(1375年),林珍谋之裔林天祐,携妻及弟林天福由龙岩聚贤里七甲迁居开基,被尊为飞鸦大份林氏始祖。其裔孙林成宗、林成正兄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林有曾、林有兴、林有悌、林有初、林有施兄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迁往德化县;林世德、林箱德、林武魁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林光武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林辉系、林宗陈兄弟于道光五年(1825年)迁往沙县。林佳壮、林佳贵兄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林时卿、林时佳兄弟于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迁往江西广信府;林三英、林文宗、林成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林武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林武诗(又名德礼)偕子林光才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林昭度(又名元量)于咸丰五年(1855年),林日群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移居台湾。林武州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居金门。林元闩(又名昭阖)迁居印尼。
  (3)剑斗东阳林氏   明景泰六年(1455年),林珍谋之裔林建大因避乱从母吴氏由大田梓溪迁入,开基林氏浚都祖宇。三世林斌三、林斌六、林斌八兄弟移居江西省上饶;林斌九、林斌十五兄弟移居南安溪仔尾。十二世林天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与二弟林天枢移居福宁府霞浦县七宝洋乡。十四世林起谈偕子林有伙移居延平府永安县落竹山。

  3.林戴惠——林肇福支系
  (1)长坑云二林氏   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孙林兴杰,由永春福鼎厚坪迁入安溪县还集寨东山(今长坑乡云二村)肇基。
  (2)长坑南斗林氏   安溪县还集寨东山(今长坑乡云二村)林氏的六世孙林发源,由还集寨东山迁今长坑乡南斗村开基。
  (3)白濑长基林氏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林发源弟林进宗(字思祖,号仁德)之孙林俊英(号元清,林观隆次子),由东山移居鸿基高魁(今白濑乡长基村),为鸿基林氏始祖,后裔移居剑斗镇小磜。
  (4)官桥新春林氏   明洪武初,林进宗之孙林英贤(林观陞之长子)由吏员任龙江提举司职受官衔,玺符诰封归田,在龙居山顶东山寨牧鸭,后入居官桥镇新春村,为“春林”始祖,至今已衍传二十二世。明末,后裔自八世起先后迁居广东、浙江、江西、湖南、厦门、漳州、泉州、三明等地。明末至民国期间,先后有128人渡台谋生,至今裔孙逾万人;现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日本、香港等地逾千人。
  (5)蓬莱吾邦林氏   共有两支。一是林进宗之孙林英隆(林观陞次子),由长坑还集寨东山移居龙兴里石浔东山寨(今官桥镇新春村)暂住,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移居龙兴里吾邦(今蓬莱镇吾邦村)开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十五世林新甲偕儿女移居新溪里高院(今官桥镇碧二村)。二是派出新春林氏。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英贤之裔林扌山由新春移居今蓬莱镇吾邦村尾垵。
  吾邦林氏后裔林大检移居浙江处州府龙泉县西门。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林大朱移居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十五都车盘街堪下。林祖贵移居铅山县三十九都金凤山下董家坂近七洋界。清末民初多人移居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
  (6)蓝田黄柏林氏   派出南斗林氏。林发源的四世孙林三,号梅谷,开基蓝田乡黄柏村。后裔多人移居南平西芹,现繁衍近万人。

  4.林戴惠——林泽溪支系
  (1)龙涓西兴(西庚)林氏
  大田梓溪林戴惠第五子林泽溪之裔林汝和,由今华安县仙都镇迁入肇基。四世林桂生生三子:长子林志清分居西墘厝(下厝仔);次子林志弘分居祖厝脚路下;三子林志安分居通斗(聿修堂)。明末,二房林志弘后裔,迁居江西省广丰县,现衍裔孙逾万人。民国期间,后裔10多户迁往印尼,其中林公楼(子林振河)迁往巴城,林水珠迁往茂物;林秋金等裔孙迁往漳州市石亭乡南山村,现衍约400人;林金福迁入台湾台北大安区,现衍后裔200多人。
  (2)西坪西原(外赊)林氏   据西坪西原《雾山林氏族谱》载,其始祖林念五为林泽溪之裔,明正统三年(1438年)迁入肇基。七世林宣长开基西坪雾山巷口。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七世林千三,字廷文,移居今虎邱镇竹园村前垵开基。十三世孙林士瑞迁往台湾淡水内湖头重溪庄石壁坑。林宣长四世孙林世源的后裔迁往广东梅县(今梅州市),其裔孙(佚名)清代时考中进士,殿试居进士二甲第一名,任职户部,故西坪雾山林氏延用其灯号为:“金殿传胪,户部主政”。因民国7年(1918年)宗族成冤,房屋财产均被焚毁,故世系不明。十一世林燕愈,号慢陀,迁往武夷山,开垦茶园,培植了诸多名茶。十六世(林燕愈后裔)林孝逸迁往厦门、漳州,开办林奇苑茶行,今有500多人。十六世林孝迁,十七世林题、林金蝉、林木瓜、林木金、林新俊、林新源、林新忠、林新丙,十八世林国文、林尼姑父子、林德发、林国河、林国钦、林国治、林国色、林汉鑫等迁往台湾、美国、印尼等地。
  (3)湖上飞新(醉面园)林氏   其始祖林崇隆为林泽溪之裔,由漳平县和睦里维坑迁入飞新村醉面园肇基。十七世林荣言、林荣绅迁居台湾。据有关资料记载,林泽溪的后裔还迁居安溪县的西坪、深内、土楼、长坑、黄柏、飞鸦、高山、美溪等地。

  5.林戴惠——林常春支系
  (1)西坪柏叶林氏   柏叶林氏始祖林常春(六房)为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六子,宋淳祐十年(1250年)迁入肇基。林常春生三子:有统、有绪、有纲。林有纲生二子:长子器,次子鸣。林子器(柏叶林氏三世)生四子:长弘宽(迁居永春埔头),次弘裕(迁居厦门嘉禾),三弘温,四弘柔(迁居浙江金华)。林弘温,名清,字希华,生三子:四八(福)、四九(禄)、四十(寿)。
  (2)大坪村林氏   派出柏叶林氏。林有绪之子致政,字子行,肇基大坪乡大坪村。其后裔现播居大坪村下林、中间,福美村南山,双美村大路坑及虎邱镇林东村坑头林、纺车林等地。
  (3)官桥芹石林氏   派出柏叶林氏。林四八(柏叶林氏五世),字天烈,号安福,其子林时斋居官桥芹石。林时斋生三子:长子林怀祖居芹石故土;次子林振祖迁永春县卑湖山尾;三子林建祖居西林后林。
  (4)蓬莱大墘林氏   派出柏叶林氏的芹石支系。约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林振祖之孙(林妈生之子)林佛孙由卑湖徙居安溪县蓬莱大墘,为大墘林氏始祖。大墘林氏又衍播至蓬莱镇的联中、联盟、蓬新等村。迁居县内有三支:一是嘉靖年间(1522~1566年),裔孙林尔亮迁居今湖头镇横山村,后裔又迁居永安、浙江温州等地。二是万历年间(1573~1619年),裔孙林积守迁居今感德镇霞庭村,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后裔林在辉又迁居三明市三元区。三是清初,裔孙迁徙今魁斗镇奇观村。
  此外,大墘林氏还迁居省内外及东南亚各地。其中:明末,六世孙林义立及子林茂华移居浙江,后裔定居洞头、玉环等县:清初,林公列父子等数十人移居台湾、香港、南洋等地。现大墘林氏繁衍的后裔在台湾5000多人,在新加坡3000多人,在马来西亚7000多人,在缅甸仰光1000多人,在世界其他各地两万多人。
  (5)蓬莱龙居林氏   派出柏叶林氏。林四九,字天瑞,号安禄,明洪武六年(1373年)由蓬莱井边(今美滨村)迁徙崇善里龙居(今蓬莱镇龙居村)开基。三世林子仁迁居今蓝田乡进德村,后裔又迁居江西。建文年间(1399~1402年),四世林实,字秋秀,号兴苗,由龙居迁徙今尚卿乡中山村吉春。清嘉庆十四年   (1809年),龙居林氏裔孙林文杏,由龙居许坑移居今蓬莱镇吾邦村大坂;后裔林金豆又移居新加坡;民国20年(1931年),林水廸移居马来西亚。1965年前后,龙居林氏裔孙一支移居蓬莱镇美滨村魁美。
  此外,龙居林氏后裔还先后迁居厦门海仓、泉州、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等地
。   (6)龙门桂林(茂林)林氏   派出柏叶林氏。林四十(柏叶林氏五世),又名禄而,字天祥,号安寿,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福清奉例到安溪县光德里澳江屯田。其四世孙林文辉由光德里迁依仁里光孝(今龙门镇光孝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林文辉带长子每法、次子每福开基茂林(今龙门镇桂瑶、桂林两村)。至今已传二十二世。现每法的后裔四大房各支系分布在龙门镇桂瑶、桂林两村。
  此后,桂林林氏后裔又先后移居同安汀溪堤内村、温州、广东延平、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其中:十一世林同庚移居台湾屏东;十三世林理完移居台湾三峡溪南里,建“林信记堂号”;林理襄移居台北,其裔后在高雄林园乡林家村开宗立派。
  (7)虎邱仙景林氏   柏叶林氏三世林子鸣的四世孙林文养,字孚育,由柏叶迁徙今虎邱镇仙景村开基,建仙景林氏祠宇。
  (8)龙门村林氏   明天顺三年(1459年),林子鸣的五世孙林复润(号裕翁)之子林安七,号确斋,分居龙门。弘治九年(1496年)建龙门林氏祖宇。现龙门镇的龙门、翠坑、龙山、龙美、观山等村均有其后裔居住。后裔自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后,又陆续迁居台湾、香港等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现在海外繁衍裔孙1万多人。
  (9)虎邱湖西林氏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林复润之子林回生(林安七之弟),字廷复,号质斋,迁居山后(今虎邱镇湖西村),为山后林氏始祖。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裔林衍成又移居台湾嘉义县白秋光潭。
  此外,由于林复润生有九子,现虎邱镇美亭村望亭、扬尾山、墘尾,仙景村谢厝,西坪镇北山、石浪硿均有其后裔居住。
  (10)官桥赤岭林氏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林子鸣的五世孙林复春(复润之弟),字伯祥,号朴翁,移居今官桥镇赤岭村,为赤岭林氏驷岭大宗始祖。林复春有5子5女、18孙、56曾孙、142玄孙,后裔衍播海内外。
  随着人口的增加,赤岭林氏陆续外迁。二房裕斋的裔孙分居官桥镇赤岭村芦宅、岩前、石船,虎邱镇金榜村,西坪镇柏叶村、后坪村、龙地村溪东,芦田镇石盘村。三房伟斋的裔孙分居官桥镇赤岭村大路街、溪洲、后畲,澳江,燎原,枫厝和长坑乡苦竹林等地。四房坦斋的裔孙分居官桥镇驷岭村新楼、旧厝、后沟和岩前村、仙都村等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坦斋的十世孙林其多由赤岭迁居西坪镇龙地村,至今已衍传十一世。
  此外,明末清初,赤岭林目棍率500余族众赴厦配合郑成功攻台,金榜林氏多人随众迁台。二世二房林裕斋的后裔还迁居三明沙县、龙海汀洋、台湾新店等地,现台湾新店有全岛林氏最大的裕斋公大祠堂;二世五房林美荣,字廷和,号处斋,迁居浙江温州;以后又有林时瞻、林允俦等迁居温州。
  (11)虎邱金榜林氏(http://lin.5d6d.com/thread-497-1-1.html)
  共有三支。一是赤岭林氏二世长房逸斋之子迁居今虎邱镇金榜村竹脚,后裔又徙居南安县马头枫树脚,浙江苍南沿埔七亩地等处。二是赤岭林氏三世林德昭,号纯斋,开基今虎邱镇金榜村邦溪。其三子林遯轩,讳岳,字居瞻,开基望亭(今虎邱镇美亭村),为望亭林氏始祖。三是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年),赤岭林氏四世林岱,字孔瞻,号蒙庵,由赤岭迁居安溪县城侯厝(今县城后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林岱之子林逢祥(字允庆,号迁乔)、林逢瑞(字允贤,号凤樵)兄弟由县城迁徙宫坂(今虎邱镇金榜村)建万全楼,为金榜万全楼林氏始祖。后裔因避乱先入南山,后迁大池柳树垵(今虎邱镇福井村)。
  此外,金榜林氏于清初还随林嗣环、林嗣祯往广州、海南经商、供职,后又迁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金榜人、解元林文斗任台湾府学教授、金门浯江书院山长,后居泉州城,有族人随外迁泉州、台湾等地和印尼、马来西亚等国。
  (12)金谷村西山林氏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赤岭林氏五世林忠沂偕子林廷机由赤岭迁居崇善里谷口乡西山(今金谷镇金谷村西山林厝)开基,林忠沂被尊为西山林氏一世祖。民国期间,后裔林文庆、林书得、林生水、林再生等,又先后迁居台湾等地及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13)长坑山格林氏   赤岭林氏六世林腾森,由赤岭迁居今长坑乡山格村山东堡开基。后裔林科章的长子林五四迁居江西铅山县十都横坂。
  (14)官桥仙都林氏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赤岭林氏裔孙林翠岩、林讷庵、林东琳兄弟3人由赤岭迁居今官桥镇仙都村开基,至今已衍传二十世。后裔林士济、林士烈、林体、林举迁居台湾。
  此外,官桥镇石林村、城厢镇经岭村水沟洋及砖文村均有赤岭林氏后裔居住。

  6.林戴惠——林兴源支系
  (1)湖头鲎山林氏   湖头鲎山林氏始祖林八郎(七房)系大田梓溪林戴惠第七子林兴源之裔。十四世孙林应祥,字吉夫,号十一伯,后改名林世清,任泉州府同知。十五世孙林福隆,字德昌,同领义兵剿捕贼首薛世冲,至来苏里长圳岭,中箭身亡,时年35岁,督府嘉其勇,封为“保义郎”,来苏里人立鲎山庙(又称厚山庙、猴山庙、侯山庙)祀为开山王。林福隆的长子林若水,字巨官,承继大田梓溪二房林振梓之后;次子林茂山生三子:长子林子徽,居蓬莱,衍西坪;次子林子仁居湖头;三子林子义迁永春。后裔还迁居泉州、漳浦、长泰、福清、武夷山、浙江等地。
  (2)蓝田进德林氏   派出湖头鲎山林氏。林福隆之孙林子仁,字贤穆,号十处士,生二子:长子林承祖,号清隐;次子林承源,徙居进德(今属蓝田乡进德村)田头。
  (3)湖头竹山林氏长房   派出湖头鲎山林氏。林福隆的四世孙林承祖共生六子。其长子林广济,官居南京右卫军,生四子:长隐翁,字深澄,衍今湖头镇竹山林氏长房,后裔又分七个支系;次子号称二处士,衍播不详;三子林聪甫移居崇善里杏厝(今蓬莱镇蓬新村杏厝)。
  (4)蓬莱蓬新(杏厝)林氏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湖头鲎山林氏裔孙林聪甫,字深渊,别号三居士,由来苏厝头建造(今湖头镇上田村)迁感化里郭山宫(今湖头湖一村永久桥边),后再移居崇善里蓬莱乡杏厝社(今蓬莱镇蓬新村杏厝),创建美厝祖宇,为蓬莱美厝林氏始祖。清代,其后裔迁居浙江平阳、泰顺等地,至今乃保持联系。
  此外,林八郎的后裔现还播居湖头镇上田村(建造、聚都)、湖一村(郭山)、溪美村(上宅园)、郭埔村(郭坂)、竹山村(南山、凤口)、虎头山等地。

7, 林戴惠——林兴源支系
   (1)湖头鲎山林氏   湖头鲎山林氏始祖林八郎(七房)系大田梓溪林氏林戴惠第七子林兴源之裔.十四世孙林应祥,字吉夫,号十一伯,后改名林世清,任泉州府同知.十五世孙林福隆,字德昌,同领义兵剿捕贼首薛世冲,至来苏里长圳岭,中箭身亡,时年35岁,泉督府 嘉其勇,封为“保义郎”,来苏里人立鲎山庙(又称厚山庙、猴山庙、侯山庙)祀为开山王。林福隆的长子林若水,字巨官,承继大田梓溪二房林振梓之后;次子林茂山生三子:长子林子徽,居蓬莱,衍西坪;次子林子仁居湖头;三子林子义迁永春。后裔还迁居泉州、漳浦、长泰、福清、武夷山、浙江等地。
  (2)蓝田进德林氏  派出湖头鲎山林氏。林福隆之孙林子仁,字贤穆,号十处士,生二子:长子林承祖,号清隐;次子林承源,徙居进德(今属蓝田乡进德村)田头。
  (3)湖头竹山林氏长房  派出湖头鲎山林氏。林福隆的四世孙林承祖共生六子。其长子林广济,官居南京右卫军,生四子:长隐翁,字深澄,衍今湖头镇竹山林氏长房,后裔又分七个支系;次子号称二处士,衍播不详;三子林聪甫移居崇善里杏厝(今蓬莱镇蓬新村杏厝)。
  (4)蓬莱蓬新(杏厝)林氏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湖头鲎山林氏裔孙林聪甫,字深渊,别号三居士,由来苏厝头建造(今湖头镇上田村)迁感化里郭山宫(今湖头湖一村永久桥边),后再移居崇善里蓬莱乡杏厝社(今蓬莱镇蓬新村杏厝),创建美厝祖宇,为蓬莱美厝林氏始祖。清代,其后裔迁居浙江平阳、泰顺等地,至今乃保持联系。
  此外,林八郎的后裔现还播居湖头镇上田村(建造、聚都)、湖一村(郭山)、溪美村(上宅园)、郭埔村(郭坂)、竹山村(南山、凤口)、虎头山等地。
梓溪林氏禅林大宗祠2008祭祀大典(视频) - 作者:林秀植:http://lin.5d6d.com/thread-2599-1-1.html
更多闽中林氏望族梓溪林氏源流资料:http://search.discuz.qq.com/f/search?sId=5543782&ts=1364715034&mySign=ba6f7330&q=%E6%A2%93%E6%BA%AA

来源:http://www.bigan.cn/jiapu/FujianDaTian-ZiXi-ChanLin-998.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5: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梓溪村尾,两“山”对绕,山脊互缠,自然造化在这里设计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太极”图,水环山形成三个彰显的“几”字,造就了一个难寻的风水宝地——七户祖(梓林祠)。从传统的地理形法理论来看,此处具备龙、穴、砂、水、向五要素。梓林祠背靠“出洋龙”,面朝“回龙”, 左倚“卧龙”,右望“降龙”,如坐交椅,右焚香,面横琴,深得山之神势。梓溪迂回婉转,顺从于两山之间,来无头去无尾。所谓“来不见源流天门开,不见水去地户闭”之曰。几水环流,财源广进。穴基地势宽平,局面阔大。梓林祠地理上取名为“仙人撒网”,自然得益于枕山襟水,容山水之气,成为遐尔闻名的祖地福址。从坑口水库朝南,逆流而上,弃船涉水,领略溪石之搭配,山水之的交融,叹自然只巧妙,梓溪林姓的祖先在唐时从尤溪溯流而上,探得此地山水的奇杰,遂定居于此,繁衍七兄弟,宋以来林姓子孙不断外迁,现已遍及省内及东南亚等地,可谓鼎盛。今到梓林祠,观山看水,我们不能不佩服林姓先祖的慧眼。

转载于http://travel.blogcn.com/zhengwen77294,107105,0.shtml
    出处<曲流的景色>作者颜良重.

①《梓溪林氏族谱》绍兴巳己十九年(1149)四月八日法旺公十世孙,律泉院林舜臣书:“余始祖法旺公,自唐开元六年(自)福唐东渎与同志陈国辨、易思京义为兄弟,往寻水源,其地多梓木,因以彰名,故号梓溪乡,择而居之。陈家尾坂、陈田,居之无传;易家居易坑头,移徙漳平地方。惟吾祖法旺公子孙兴盛昌炽,生二子:长曰爱公,止墓在清坑东垅岭畔坐东向西山水流张坑。次日载公,生七子……”
  ②《梓溪林氏族谱》载《台山志》(梓溪台山)咸淳五年(1269)正月上吉受泉州同知事林世清谨书:“开元六年吾始祖法旺公自东渎经汀州沙县判给公据,不辞迢递,溯水源而来,肇基於此山之下。故先到者为土地主,披蓁莽,芟荆棘,而以梓水为乡,肯构堂宇,不知几百年矣,代代相承,至世清凡一十有五代……。”
  ③《安溪龙居林氏族谱》载《梓溪谱序》宋咸淳十年甲戍(1274)蒲月朔旦,十八世孙榕谨志于台山小筑,文曰:“吾梓溪林氏祖,自晋安郡王禄公第三子讳畅公,授镇州刺史,分衍福唐东渎、长乐、连江诸处,至十七世思公生三子……次曰发(法)旺……发(法)旺公,由东渎迁梓溪乃唐开元六年也。”
  ④《梓溪林氏族谱序》大明弘治二年乙酉(1489)孟夏吉旦,南京国子监征仕郎、助教、乡贡进士福州长乐林则明谨识:“懋公居北,禄公居南,时人称‘六龙北奋’、‘五马南驰’,禄公第三子讳畅公,为镇州太守,今福州、长乐、连江、侯官等处皆畅公之后裔也。曰思公,居福唐东渎,思公之子法旺公,唐开元六年与同志陈国辨、易思京为友,三人自福唐东渎,经汀州沙县,治判给事凭,人於沈水,即尤溪县,往寻水源,直抵梓溪。彼时未立县,法旺公与陈、易二友,到梓溪,因其地多梓木名曰梓溪乡,公择而居之……惟吾祖法旺公子孙昌炽……公生二子:长曰爱,迁福州;次曰载,公生七子……。”
  ⑤《春轩翁重修福鼎谱序》(梓溪四房居永春福鼎)明嘉靖丙戌(1526),梓溪二十二世孙林洪撰:“余宦归过福鼎,我族人既歌行苇,遂以修谱请余,欣然曰:‘修谱盛举也,况重之以宗谊,谱不修则未免於湮芜,况值兵燹之际。’乃取吾梓溪谱,合福鼎谱而订之……知福鼎无忘梓溪,梓溪无忘东渎,而总出於镇州刺史公一人……”
  ⑥梓溪林氏《重修谱系序》,明万历三十三年岁次甲辰( 1604),兴化府莆田邑庚子科贡生吴东嶽书:“至法旺公,乃禄公五马之派也,唐开元六年,寻水源直抵梓溪,见梓木荣茂,知为兴隆之地,肇基创业为一世之开山祖也。”
  ⑦《龙居林氏族谱》收有《兴建福建会城开闽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大宗祠序》,乾隆癸未年(1763)漳州府南靖县教谕裔孙应宸书:“禄公……为开闽始祖,先娶清河张氏,生子五:长曰恭、次曰晖、三曰畅、四曰期、五曰雅,时号‘五马南驰’俱官刺史,继娶孔氏,生子二:长曰景、次曰暹……”
  ⑧《龙居林氏族谱》收有《梓溪林氏原委》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来苏派(梓溪五房居安溪来苏)裔孙光昙书:“……懋公生六子皆为太守,禄公生五子皆为刺史……第三子曰畅公为镇州刺史,今福州、长乐、侯官皆畅公裔子孙也,有讳思公者,居福唐东渎,思公之子曰发(法)旺公,以唐开元六年……直抵梓溪……。”
  ⑨永安《葛溪林氏家谱》载:清乾隆四十六年岁次辛丑(1781)瓜月林朝兴撰序:“禄公事晋为招远将军,随元帝南渡入闽,以功封晋安郡王,实为闽林始祖也,先夫人张氏生五子,俱为刺史,时称“五马南驰”,后夫人孔氏生二子,俱为将军……。”谱中又载:大明嘉靖七年(1528)《重鼎梓溪法旺公祖祠法旺公神主图》和《梓溪历代谱图》载有戴公七子的名讳及迁徙地点:一房珍谋,居梓溪渡头;二房振梓,居梓溪宁坑;三房朝阳,居德化王春(今阳春);四房肇福,居永春三都福鼎;五房泽溪,居梓溪茭塘,后徙尤溪万足里大丰,安溪湖头来苏;六房常春,居白叶溪边,后徙安溪赤岭等地;七房兴源,居永春桃源、大田。


梓溪林氏】吴山乡梓溪第一世为林法旺(一说林发旺),一说唐闽林17世九牧林林藻长子林惠支系,一说源自仙游林思,更有说出自宋九牧林景渊之后; 各执一词,于唐开元六年(718年)由福塘东渎行经沙入于尤溪寻水源而肇基梓溪,生林戴爱、林载惠二子。关于闽中第一旺族梓溪林氏的资料:http://lin.5d6d.com/tag-%25E8%25F7%25CF%25AA.html

林戴爱官福州主簿,开基福州后迁居安溪碧石(今白桃)。林载惠生七子:长子林珍谋居梓溪厚山及珍山谢洋,次子林振梓居永春福鼎卿源,裔孙又开南安金淘,台湾,安溪,三子林朝阳开基吴山乡阳春(后裔开大田小华,永春荷珠,前坪下地,永泰,福州北岭,永安,台湾),四子林肇福开基永春福鼎井兜(今横口乡)五子林泽溪开基漳平德安、其后裔又迁安溪西坪,六子林常春开基安溪柏叶赤岭,七子林兴源开基安溪湖头来苏(后裔林子义徒居永春万代又迁藻岭,藻岭又一支今居于闽北福鼎市)。
林珍谋生林少清、林赈、仲晓、处忠四子。
林少清裔孙丙五开前坪湖平、七六于清开梅山乡金阳村。林赈受闽王诰封把截使,生可仁、可仕、可柔、可是、可邯、可言六子。林仲晓过继二房林振梓为嗣.其次子林邱迁小田寨都。林处忠居桃源万宝龙江祠,名为九户林,其第八户名文生,徙居汤溪,建金犁祠。至第六世林继源,迁大田城关北门,至三世孙名林杨赞,迁文江,子孙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文兴堂
林赈长子林可仁,其孙林继宗居后湖。后裔林大五于宋嘉熙年间开基谢洋小珍山奉先堂,传谢洋支系:禄二开基谢洋龟山堂,禄三迁科里,谐九、诏八迁坑口,在名、在昭、尚乐迁仕福,枳二迁坑头,灌四等后裔迁碧山,妍八开基和春,在巽、谡四开基怀德等等。逢端开基均溪温镇镇前洋,尾开基石牌镇桃溪村。魁三迁桃源镇。林甲乙开基台石街(今武陵乡大石村),后裔七克初从台石街开基石燕坑(今湖美乡西燕村);至唐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林廿一从石燕坑再开基林兜(今湖美乡林兜村),林泰五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从林兜又开基黄龙山(前坪乡黄龙村),建立瞻依祠;其后裔从黄龙山又迁居前坪乡吉坑、川石,文江乡后洋、光明、龙门、温厝、花桥、小芹村,建设镇香浮村,太华镇汤泉村,桃源镇岭头岬等。林万宝于公元1295年从梓溪迁至桃源仙头,林文庄约于1408年迁居山门(现为东风农场管辖)、林文生迁居乾元(现为东风农场管辖)繁衍生息。近代又分支武陵乡大石下尾等处繁衍生息。三子林可柔,一孙林至诚居岭头,一孙移根口。五子林可邯,孙林志礼居后屋今祖安房。林五五开基太山崎,其后裔林文春又分支华坑。六子林可言,生五子,文显、用乾、汉臣、昭贵、昭信。文显任押司,居亭上,子孙徙尤洋隔口。用乾生五子,长子林应朝居后山;次子林昌龄居后处,传至11世林书为前处祖;三子林应期居埔尾,其裔孙林长升开鳌头房,林昱开龙岩,林璘迁武陵大石,林问居白地溪头;四子林四薰居后湖;五子林公奭,居书齐埔。汉臣居前坂。昭贵居后山迁尤洋隔口。次子林可仕、四子林可是无传.
林朝阳(梓林三房始祖),裔孙(阳十七世),林政东号云龙,于明洪武间迁大田小华.
林政华諱德瑛号云林,生四子:长文焕号青峰行十三.二子文煊号翠岩行十四.三子文煇号雪岩行十五.四子文燿号碧岩行十六.
林政华长子,行十三:后裔林叔辉,林元登,林其宜,于乾隆甲申(一七六四年)移江西广丰廿四都祝村.上铺,十五都上加尖.林等修(字大埒).林汝修(字大谴),林厥初,康熙年间移台湾台北.林是镇(字锡瑘),林是車(字锡琰),林是琅(字锡球)乾隆癸已(一七七三年)造基台湾省台中及嘉义.林传稅.林传赡,光绪年移台湾.林是恭.林厥温(阳二十九世)于乾隆间移永安西洋.林节源,林振会居永安墨斗崙及内炉村
林政华二子,行十四:生四子:长林仕九字旺无传,二林璟二字芳无传,三林璟七字顕,四林璟八字兴(阳十九世),明永乐年间移永泰.
林政华三子,行十五:后裔林周十(子仸蔭)于嘉靖十一年移福州北岭上崙,开基祖祠龙卿堂.(阳二十五世)林唐英,康熙年间移永泰.林僉公,林约修(諱中要),林九亨(諱中元),林孔金(諱中银)(阳二十八世),康熙年间移居台湾.
林政华四子,行十六:后裔林璠三(阳十九世)居德化新化里小尤.林朝四(阳二十世) 子林云嶽任湖广云梦知县,林云嶽孙林乔椿武生,任天津指挥使,其后裔林鹤英今兴居于南京.林大一居大田屏山后坑尾.后裔林大四迁居大田前坪下地.下地又再开基尤渓坂面.林京四(阳二十二世)生二子:长林格华,次林汗三(迁漳平塗坑).林格华生三子.长林应绵居永春苦竹头,二子林应顺定居大墘.三子林应居,生一子林宗成,迀居永春荷珠.另支纯珍后裔移居江西铅山,福建邵武,光泽.


梓溪禅林祠】位于梓溪村水尾,四面群山环绕,溪流蜿蜒,溪中凸起小山包,林姓先祖在该山建祠堂,形似仙人撒网形,1981年重建。详情请看:http://lin.5d6d.com/thread-60-1-1.html
谢洋珍山奉先堂】位于谢洋乡小珍山村,始建于宋嘉熙(1237—1240年)年间,历代都有修缮。
谢洋龟山堂】位于谢洋乡谢洋村,约建于明代宣德、正统年间,形似龟形,故名龟山堂,坐寅向申,2006年重建。安溪福鼎举人林露深撰有对联:恍乎鲁国名山族聚端惟正;依然谢家宝树材涤自桂芳。龟鹤呈奇徵久远;山川毓秀蔚人文。2009年重修。

阳春普照堂】位于吴山乡阳春村,坐癸丁壬丙向,占地二百五十平方米..原为佛祖寺庙址,林姓进住后约于明朝初年翻建为宗祠.左厅.中厅奉佛殿.右厅立宗祖厅堂.原建筑雕樑画栋,精雕细刻,镏金大漆,宏伟壮观.于一九七三年被毀,一九七六年复建,今拟复原防古重建之中.原寺宇建造何年代无可考.现存屋后千年红豆杉,沧老枫树为历史写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6: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田县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简称“岩城”,东与德化为邻,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县、尤溪毗连。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延平府(府治在今南平市)通判林元伦建议、巡按御史白贲奏请朝廷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四县之边隅地合置一县;因在大小田村建衙设治,故取名大田,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和龙岩、永安、晋江专区(地区)。现属三明市管辖,县治均溪镇。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大田县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均溪、上京、太华、广平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工业卫星镇。
  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蜿蜒,高峰峻立,沟涧密布。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宽57公里,南北长75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处为南端的大仙峰,海拔1553.4米,最低处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海拔不到200米。境内溪流纵横,河网密布,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3.8小时,无霜期297天,适宜农作物生长。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闽中宝库”,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铁、铜、铅、锌、钨、锰、硫和瓷土等37种,矿产种类、藏量和价值居福建省前列、三明市之首位。
森林面积155.1万亩,占宜林地面积67.9%,森林覆盖率48.6%,绿化率71.03%。活立木蓄积量526.9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木425.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141科621种,珍稀树种2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杜仲、福建柏、红豆杉、铁坚杉、三尖杉、金钱松等。野生动物有虎、豹、羚羊、狐狸、黑熊和穿山甲等110种。药材资源也较丰富,可药用的有957种,尤其是素有南方人参之誉的绞股蓝,1993年产干品700吨,其系列产品开发初具规模,行销国内外。
            交通处于闽西北通往闽南沿海“金三角”的陆路要冲,是三明市的南大门。省道205线、305线二级水泥路直贯全境。县城距福州340公里、厦门262公里、泉州196公里、三明129公里、永安97公里。鹰厦铁路的岭头火车站与省道305干线相交,距大田县城62公里。开发中的菜坂洋新城区,把大田县城与省道205线、305线交会处的石牌乡连为一体。
县内胜迹景观,古有百雉凌云、双岩映翠、仙峰秀色、合剑溪声、南涧渔歌、东溪虹影、新兴梵韵、古寨晨烟,时称“田阳八景”。现有白岩公园、空洞山、黄岩洞、白鹤洞、慧林洞、大仙峰、高峰、东岩寨、狮古洞、象山。新辟位于城西的白岩公园,占地500亩,是一座独具天然美景、又融现代气息的森林公园。345级登山台阶,气势雄伟、壮观,拾级而上,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被誉为闽中山区的一颗明珠。
  大田的历史,据已发现的石器和印纹硬陶片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耕耘、繁衍生息。两晋南北朝期间,由于中国北方连年战乱,闽中闭塞的山区却相对稳定,成为中原汉人逃难的处所,形成“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潮,大田一时人口增加。唐以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人又因避难而多次南迁入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经济渐次发展。据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县人连登岸精研星纬,著有《天文志》;肖一槐高年积学,著有《天文地舆图》。名医不乏其人,清吴腾汉途经福州,治愈当地“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所器重;叶端一剂药治愈厦门海防分府李章霖内眷难症,名震鹭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谢廷训主修首部《大田县志》。
  大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毗邻沙县的邓茂七,为反抗地主阶级沉重剥削,聚众起义;县人郑新随之率众揭竿而起,声势浩大,震撼英宗皇朝。历史上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封建王朝和军阀残暴剥削、压迫的斗争从不间断。民国18年8月(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攻克大田县城,播下革命火种。民国26年春,河北省立农学院大田籍学生、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林鸿图返乡宣传革命真理,并在武陵创建大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首任书记林大蕃,率有志青年和劳苦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不懈斗争。1949年9月6日,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均溪游击队解放大田县,建立人民政权。在长期、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林鸿图、林大蕃、肖冠槐、林友梅等76位革命者先后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1958年1月13日,朱德亲笔为大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千百年来,大田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体现了致力开发山区资源、利用省内外资本特点。农业方面,有茶、竹、木、果、药材、油茶和苎麻等开发和栽培;手工业有采炼、造纸、瓷器、糕点、酿造等,尤其是矿冶工业发端早。据可考资料表明,宋、元时代,采矿冶炼之风已相当盛行,采炼矿种有铁、铜、铅、锌、硫、瓷土和石灰石等,采炼地有济阳、翁厝、香坪等十几处。明代,采炼业又有较大发展。最大锻铁炉雇工数量“多至五七百人”。在经营方式上,大田县的锻铁炉,皆徽州商人投资(曹叔明《新安休宁名族志》卷一),而“雇募工丁,俱就本地召募农民”。清代至民国,大田有30多座铁炉,位居全省前列,采矿业一度兴盛,“在此境内大办铁课、银课”,“铁银课税系省之众”,开采地有文经、南坑、万湖、小合、汤泉、银顶格等十多处。文经、南坑矿运至文江,经尤溪入闽江,“运输为全省各矿中最称便利者”(民国《开发福建矿业计划》)。民国36年(1947年),县人肖冠英研制水轮泵成功,使大田成为全国水轮泵的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7-2-6 21:55:59
林氏朋友,你的贴中引用了我的文字:请你著明出处(<曲流的景色>作者颜良重.)
匿名  发表于 2007-2-6 21:58:30

回复 #2 lin 的帖子

这是我发在博客上的照片,请你注明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59.196.x的颜良重先生

非常抱歉!因为工作忙的原因,一直没有回复你的问题,请见谅!  因为本人是公益无偿在做这件事情,没有能力支付稿酬,如果可以的话,回去大田我请你喝茶^_^ ,不行的话,只要您一句话我马上删除更正,虽然这篇文章非常好,有点不舍^_^,抱歉,上面的链接现在既然打不开了?!请问你的BLOG是在哪?我一直会去林子云,昌政的BLOG以及大田的网站看看文章,大田农业法制网被挂马了,刚刚中毒了, 怎么没有人处理? 可以的话交个朋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7-2-17 12:24:34
請問有梓溪林氏祖祠禅林祠聯系電話嗎?
 楼主| 发表于 2007-3-3 13: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est from 220.207.56.x 于 2007-2-17 12:24 发表
請問有梓溪林氏祖祠禅林祠聯系電話嗎?

你好!我是梓溪林氏之后,去年冬至刚刚去祭祀过,联系方法没有注意,我需要问一下.我的MSN:lins@liv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7-3-7 11:27:18

大田资讯网欢迎您!

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派<A href="http://lin.5d6d.com/tag-%25E8%25F7%25CF%25AA.html">林法旺</A>的十五世裔孙林念五和弟林念八于南宋祥兴己卯年(1279)来到漳平玳瑁坑赘于萧家,咸称萧念五,后在赤凌崎(岐山)与一苏家同架屋而居,至孙辈两姓不和,林姓再从岐山迁移开基上德安,已传28世。祖祠毓秀祠。现有165人。派下第六世林千一,移居安溪德园;第七世林宣长开基安溪西坪雾山。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8: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叶林氏大宗位于西坪镇柏叶村寮内角落,是柏叶林氏肇基始祖林常春的祖居地,明弘治三年(1490年)由八世孙林安西、林安兴建。清顺治间(1644~1661年)重建。清末旅外侨亲林虎捐巨资大修。后被毁。1998年,柏叶林氏宗亲捐资重建,2000年12月12日举行落成庆典。祠坐西南向东北,规制仿古。主体工程占地1258.75平方米,附属工程占地238.6平方米。楹联:“发甲登科,七派中首屈一指;蕃昭绵轶,三宗内裔逾万丁”、“帽山将星谋卫国,功垂八闽;柏叶经魁有铁崖,名动九州”、“派衍梓溪分一脉;祥呈柏叶茂千秋”。  柏叶林氏大宗,坐落于西坪镇柏叶村。当地林氏始祖林常春始建于宋淳祐十年(1250年),穴称“雄鹰赶玉兔”。1998年族裔倡议重建。祠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258.75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518平方米,附设199平方米。为二进大屋脊构建,规制仿古,金碧辉煌。2000年12月12日落成。厅堂中悬挂“世进士”、“进士”、“都督府”、“父子提镇”、“按察副使”、“解元”等匾额。
  龙坪村林姓为大田梓溪林氏派系,属柏叶林常春支系。林常春,柏叶村林氏始祖,为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六子,宋淳祜十年(1250年)迁入肇基。

  27.蓬莱井边(靖滨)林氏祖祠
  位于蓬莱镇美滨村。柏叶林氏四世林弘温、林弘柔兄弟合买井边(靖滨)连厝祖祠全座,后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建。民国24年(1935年)因水灾倒塌,后复修。楹联:“派衍九龙绵世泽;门迎高雁萃山灵”、“井水发源,直接西河正派;蓬山胥字,克恢南土丕基”、“系出九龙,仰先世破浪龙门,毋忘祖德;堂瞻高雁,兆后昆题名雁塔,大振家声”。
  28.大墘林氏德门祖宇
  位于蓬莱镇联中村大墘,系肇基始祖佛孙的祖居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林佛孙在大墘内溪埔建屋居住。嘉靖四十年(1561年),裔孙林西泉重建,二进十间,号“德门祖宇”。后经多次修建,民国36年(1947年)重修,改为柱体钢筋水泥,屋面杉木瓦结构。1992年再次重建。祖宇虎形牛腿,案角带环水,案外山挺秀,为联系海内外林氏德门祖宇派系的纽带,被列为“泉州名祠”。楹联:“德心可造子孙福;门第能为邦国光”、“三仁绵世泽;十德显宗光”、“绍西河文物;仰东晋衣冠”等。

柏叶四世祖祠堂
  位于大坪乡双美村大路坑。祠坐乾巽兼亥巳,2004年重建。楹联:“柏叶传宗,大路山川植本固;西河衍派,梓溪圣地发源长”、“先祖德绍子孙福;世裔门第邦国光”。
  33.仙境林氏大宗祠
  位于虎邱镇仙景村,系仙景林氏始祖林文养(柏叶林氏六世)的祖居地。宗祠背靠“也”形山,又名“也”形祖。古祠原已毁,仅留旧址。2002年间,族贤倡议重修,有“辉辉呈新态,艳艳仿旧踪”之感。楹联:“仙人山作也形祖;境土竟成肇始基”、“仙乐和鸣催鸾凤;境云激荡起蛟龙”。
  34.龙门林氏宗祠
  位于龙门镇龙门村,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康熙年间
  (1662~1722年)再修。1988年海外侨亲倡议并捐资重建。总建筑面积536平方米。楹联:“派会梓溪,到龙门腾浪万里;支分柏叶,荫石室长翠千秋”、“龙宇焕新光祖德;门堂溢彩耀宗功”。
  35.赤岭林氏驷岭大宗祠
  位于官桥镇驷岭村,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赤岭林氏驷岭大宗始祖林朴翁肇基时建。宗祠取“双凤朝牡丹”之形。历经三次重建,三次重修。门前有半月池及七块奇石,称“七星坠地”。民国35年(1946年)秋,蓝溪中学在此创办,宗祠遂成校舍。1988年冬,海内外裔孙集资收回宗祠重修,依旧制而鼎新,翌年告竣,耗资50余万元,庄严炳焕,古貌新颜。宗祠占地面积10368平方米。楹联:“柏叶怎常青,赤岭土膏植本固;芦流胡不舍,梓溪支派发源长”、“尚义行仁,救活流亡三百;赈饥恤难,安存困顿万千”、“状元神笔安崩圳;进士奇文比铁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19: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梓林氏之后,但大家都忽略了开基祖林法旺公还有长子戴爱公,著名的"七户祖"应该是法旺公孙辈的,这是有家谱可查的,虽然长房戴爱公由于种种原因离开梓溪,孙辈也没有认到先祖,致后来大家都忽略了法旺公长房这一房!我就是法旺公长房戴爱公的世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7: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林杜辉 的帖子

<P>收获很大!我之前在族谱也看到了法旺公的长子是戴爱公,族谱上记载的不是很多.好像是迁居福州,非常希望你能提供相关的资料.至于你们为什么不回来祭祖,今年我们梓林大宗要统一整理族谱了.</P>
<P>&nbsp;</P>
<P class=t_msgfont align=center><STRONG>
</P>
<P class=t_msgfont align=center><STRONG>林氏禅林大宗祠第二届理事会组织机构人员名单</STRONG><STRONG></STRONG></P>
<P class=t_msgfont></P>
<P class=t_msgfont align=center>
<P class=t_msgfont align=center>&nbsp;</P>
<P class=t_msgfont></P>
<P class=t_msgfont><STRONG>名誉会长:</STRONG>林&nbsp;&nbsp;园&nbsp; &nbsp;林芳高&nbsp; &nbsp;林来发<BR>&nbsp;&nbsp;&nbsp;&nbsp;&nbsp; 林连格&nbsp; &nbsp;<STRONG>林传居</STRONG><BR><STRONG></STRONG></P>
<P class=t_msgfont><STRONG>顾</STRONG><STRONG>&nbsp; &nbsp; </STRONG><STRONG>问:</STRONG>林广征&nbsp; &nbsp;林开旺&nbsp; &nbsp;林纯廊&nbsp; &nbsp;林玉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以欢&nbsp; &nbsp;林永起&nbsp; &nbsp;林传于&nbsp; &nbsp;林因地<BR>&nbsp;&nbsp;林为政&nbsp; &nbsp;林居仁&nbsp; &nbsp;林玉祥&nbsp; &nbsp;林国民</P>
<P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启后&nbsp; &nbsp;林天开&nbsp; &nbsp;林乐实&nbsp; &nbsp;林万端<BR>&nbsp;&nbsp;林丁声&nbsp; &nbsp;林还城<BR><STRONG>理</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事</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长:</STRONG>林开昌<BR>&nbsp;<STRONG>副理事长:</STRONG>林乐妙&nbsp; &nbsp;林水胜&nbsp; &nbsp;林起昭<BR>&nbsp;<STRONG>常务理事:</STRONG>林福源&nbsp; &nbsp;林和协&nbsp; &nbsp;林兴阵&nbsp; &nbsp;林国才<BR>.&nbsp; 林财发&nbsp; &nbsp;林&nbsp;&nbsp;琼&nbsp; &nbsp;林金泰&nbsp; &nbsp;林忠信</P>
<P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传芳&nbsp; &nbsp;林多胜&nbsp; &nbsp;林秀枝&nbsp; &nbsp;林传来</P>
<P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丁勇&nbsp; &nbsp;林传应&nbsp; &nbsp;林文革&nbsp; &nbsp;林永平</P>
<P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新乾<BR>&nbsp;<STRONG>秘</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书</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长:</STRONG>林乐妙(兼)</P>
<P class=t_msgfont><STRONG>副秘书长:</STRONG>林昌硕&nbsp; &nbsp;林秀植</P>
<P class=t_msgfont><STRONG>理</STRONG><STRONG>&nbsp; &nbsp; </STRONG><STRONG>事:</STRONG>(名单附后)</P>
<P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林氏禅林大宗祠理事会拟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00七年九月十五日</P>
<P class=t_msgfont align=center>
</STRONG></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7 2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 奋进 团结

我是梓溪林氏之后,愿与大家携手奋进,团结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林子 的帖子

我是大田的,林子是三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18: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属戴爱公这支</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5 18: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P>梓溪禅林世系表:九牧九房林蔇公--林思公(长泰、仙游林始祖)--林保流公(字文明)--林大郎公--林发旺公--林兴盛公--林五公--林载惠公--生七子:珍谋、振梓、朝阳、朝福、泽溪、常春、兴源。<STRONG><FONT size=5>这个是世系表是否有误(发旺公下来不应该兴盛公吧)</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1></FONT></STRONG>&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蔇公之次子思公之后的资料很详细,难得,我是恩公的后裔,可惜到现在还找不到详细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28.大墘林氏德门祖宇  位于蓬莱镇联中村大墘,系肇基始祖佛孙的祖居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林佛孙在大墘内溪埔建屋居住。嘉靖四十年(1561年),裔孙林西泉重建,二进十间,号“德门祖宇”。后经多次修建,民国36年(1947年)重修,改为柱体钢筋水泥,屋面杉木瓦结构。1992年再次重建。祖宇虎形牛腿,案角带环水,案外山挺秀,为联系海内外林氏德门祖宇派系的纽带,被列为“泉州名祠”。楹联:“德心可造子孙福;门第能为邦国光”、“三仁绵世泽;十德显宗光”、“绍西河文物;仰东晋衣冠”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1: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梓溪林氏家族发扬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7 1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林戴惠——林常春支系好象最近兴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28 , Processed in 0.06677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