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238|回复: 0

[林氏名人]林氏近代繁昌:十一、清代名臣(林则徐林鸿年)学者名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2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 近代显要 - www.bigan.cn
民族英雄
林则徐 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乾隆五十年(1758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他从小随父林宾日入垫启蒙,颖悟有文名,崇尚民族气节,仰慕古代民族英雄岳飞、李纲等人的功业和高尚情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受到经世之学教育。九年,中举人。为谋生计,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被招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四年,“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益以经世自励。”
林则徐曾两次入京会试,但都落第。十六年,终以二甲第四名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被派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1820年),外放为江南道监察御史,不久,任浙江杭嘉湖道,他修海塘,兴水利,致力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道光三年(1823年),由江南淮海道升任江苏按察使,他廉明办案,倡捐赈灾,有“林青天”之称。四年,署江苏布政使。七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他先后曾两度丁忧。十年、十一年,相继调任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尽管时间短暂,他在兴修水利、救灾办赈、整顿吏治等方面多有兴革,“一时贤名满天下”。不久,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他认真整顿河政,多方查验,揭露和杜绝了不少弊端。十二年二月,擢升江苏巡抚。任职近五年,其中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他采取“兴利除弊”、“利民便民,,-措施,处理了极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博得百姓的普遍爱戴。 - www.bigan.cn
此时,鸦片烟毒日益泛滥,成为朝野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十七年(1837年),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厉行禁烟,成效卓著。十八年闰四月黄爵滋上奏严禁鸦片,重治吸食。则徐表示完全支持,遂于五月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提出全国禁烟六条章程,并附戒烟药方。八月,他又上著名的《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地指出鸦片泛滥破坏社会经济,危及国家存亡,“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就促使宣宗下决心严禁鸦片。同年十一月,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去广州的途中,通过各种途径,调查鸦片走私的情况。抵达广州后,他进一步查证外国鸦片贩子与广东海关、水师、行商等勾结舞弊的种种内幕,立即查办了一向包庇鸦片走私、贪污受贿的督标副将韩肇庆,并传讯
十三洋行商人,责令传谕外商限期缴烟,并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以英国为主的外国鸦片商贩缴,在英国驻广州商务总监督义律的支持和唆使下,负隅顽抗,拒缴鸦片。则徐采取断然措施,宣布封舱,暂停贸易,又撤出为商馆服务的中国雇员和工人,派兵包围商馆,不让鸦片贩颠地逃走。从而,迫使义律不得不表示同意缴烟。结果,外国鸦片商贩缴出鸦片19187箱,又2119袋,共重2376000多斤,超过了义律具报的数额。除留8箱样土外,所缴鸦片从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虎门销烟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www.lincha.com
则徐非常注意了解和研究外国,主张睁眼看世界。为了“采访夷情”,“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他将翻译的外国报刊汇编为《澳门新闻纸》,并以专题分类整理编成《澳门月服》,还翻译英国人慕瑞所著《地理大全》的一部分,整理成《四洲志》。还摘择西方报刊上议论中国的各种言论,辑成《华事夷言》;摘译瑞士人瓦特尔的国际法著作,编成《各国律例》;摘译英国地尔洼《鸦片罪过论》等书,通过这些资料,他了解到不少“夷情”,并据此制定了对敌的“控制之方”。他还请人翻译西方大炮瞄准法等有关武器制造书籍,并将此先进军事技术在广东防务中加以应用。
与此同时,则徐积极加强广东沿海筹防,警惕英国侵略者突然偷袭和战争挑衅。尤其虎门销烟后,鉴于义律阻挠英国商船遵照规定具结,蠢蠢欲动,则徐针锋相对地加强防范措施。他在亲自视察和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英人非不可制”,相信“民心可用”。因此,一面注重训练水师和招募水勇,一面鼓励民众组织起来“由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他多次奖励民众勇敢杀敌,曾告示民众,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他采取“以守为战”战术,曾以夜战火攻机动灵活地袭击敌船获胜。
十九年下半年,中英双方关系日趋紧张,义律多次率英国兵船在九龙、穿鼻和官涌一带挑衅,皆被击退。二十年(1840年)正月,英政府决定对华发动战争,五月懿律率领大小兵舰40余艘封锁珠江口海域。鸦片战争开始爆发。但由于广州防范严密,英舰只得沿海北上,于七月中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进行威胁。宣宗慑于侵略者的武力,派遣直隶总督琦善与英方谈判,表示要重治林则徐之罪,为侵略者“代伸冤抑”。八月,宣宗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办。
九月,则徐和邓廷桢同时被革职,留粤听候查问差委。在则徐的一再要求及两江总督裕谦等人多次荐举下,宣宗勉强同意则徐以四品卿衔赴浙江随营效力。则徐于二十一年闰三月到达浙东前线镇海一带筹防,考察当地山海形势,安设炮位,商筹铸炮、造船等。五月,奉命遣戍新疆伊犁。七月初,则徐在京口(今镇江)会见魏源,将《四洲志》交他修订扩充为《海国图志》。他继续前行抵达扬州,又奉旨折回,赴河南祥符河工工地襄助王鼎办理堵口工程。经半年辛勤治理,黄河决口胜利合龙。但宣宗仍命他赴戍伊犁。
则徐怀着悲愤心情踏上戍途,一路写下大量诗篇,抒发自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二十二年十一月,他终于抵达伊犁戍所。在伊犁期间,他对“中原之事,未敢或忘”,并带病阅读京报和新疆地方档案,探究边防、屯垦以及兴修水利之方,并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开垦三颗树、红柳湾和阿勒卜斯地方荒地,又捐资承修龙口水渠工程。二十四年冬,则徐奉旨查勘南疆诸城荒地。将近一年时间里,先后到阿克苏、乌什、和阗、库车、喀什噶尔、叶尔羌、喀喇沙尔以及英吉沙尔等处勘察,垦地面积达69万余亩。所至倡修水利,推广坎井和纺车,并建议将田分给回民耕种,实行兵农结合坚守重镇,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作出重要贡献。
经过对新疆边境的实地考察,则徐对沙俄侵华野心有所认识。他说:“予视俄国势力强大,所规划布置,志实不小。……将来必为大患,是重可忧也。”因而他临终前一年曾提出警告:“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二十五年九月,则徐在哈密被“赐环”,以四、五品京堂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随后又任命为陕西巡抚,他镇压了陕甘地区藏民、回民和刀客的抗清斗争。二十七年,升任云贵总督。当时云南“汉回互斗”,聚众抗官,则徐采取“但分良莠,不分回汉”策略,制止了冲突,平息了人民起义,受到宣宗嘉奖,被加以太子太保衔,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他整顿云南矿务,主张“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开采银矿,积极促进当地矿业生产的发展。同年八月,则徐奏请回籍养疴,宣宗准予开缺回籍就医调治。
三十年(1850年)三月,则徐回到福州。此时,正当福州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入城斗争高涨时刻。他即联络绅民倡仪驱逐侵略者。为加强海防抵御能力,他抱病乘船至闽江口五虎礁和闽安、长门等要塞察看形势,修筑炮台,向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畲提出调兵、演炮、募勇等积极建议,但并未受采纳。十月,林则徐被文宗授为钦差大臣赴广西,他带病兼程就道,十九日行到广东普宁县驿馆病逝。终年66岁。赐谥“文忠”,敕建专祠谕祭。林则徐生平奏稿、日记、公牍,汇编为《林则徐集》出版,并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行世。

一代学者   - www.bigan.cn
林春溥 字立源,号鉴塘、纳溪,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75年)。嘉庆七年(1820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派习国书(满文)。不久,因病告假,病愈回复习,十年散馆考试,钦取翻译第一名,授编修。同馆后辈林则徐、郭尚先皆拜他为师。翌年,充任功臣馆纂修,勘修《实录》。十二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丁母忧回乡守制,主讲玉屏书院8年。春溥常与学者游光绎、陈寿祺、赵在田、陈登光等讲论学问,后奉父命,于二十二年还朝供职。二十四年(1819年)任国史馆纂修,参与修《一统志》。不久。又充任庶吉士满文教习。次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在这时期,他著有《开辟传疑》、《古史纪年》、《战国纪年》、《孔子世家》、《补订武王克殷日记》、《竹书纪年补正》等书。道光元年(1821年),春溥被皇帝召见于乾清宫。数日后,春溥奉旨任文渊阁校理。翌年秋,父病乞假回家侍奉。春溥回福州后,募款扩修朱文公祠,作为自己授徒之地。时有泉州梅石书院、浦城南书院聘他主讲,他以父老未就。十年,父逝服阕后,才到南浦就教,同时兼江西鹅湖书院讲席。十四年(1834年),他回福州主讲鳌峰书院。直至咸丰二年(1852年),获准辞职。主讲鳌峰书院前后19年,连同在外地讲学,前后共从事教育30多年,培养了大量人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春溥逝世,终年87岁,人祀乡贤祠。春溥著作甚丰,早年著有《孔子年表》、《论世约编》、《宜咯识字》等书刊印行世。退休后,尽管年事已高,仍不辍著述,把未成诸书逐一补订,并编次诗文全集,计已刊的有《竹柏山房丛书》76卷,未刻的有《开辟至春秋年表》、《古帝王年疑》、《十六国年表》、《历代年号分韵》、《说文引经考异》、《穆天子传日谱》、《经学渊图》、《说文方言》、《石鼓文考》、《韵府险字摘抄》及诗文集等。
林昌彝 字惠常、芗谿,号球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拜经学家陈寿祺为师,并饱览其家藏书,为他日后学业奠定根基。昌彝少时通诗文,在福州颇有名气。林则徐的女儿普晴和女婿沈葆桢都是其学生。道光十九年(1839年),昌彝中举人,后八次上京会试,皆落第。他归途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及北方燕、赵地区,又到江南洞庭湖、太湖、苏州、杭州等地,恣情游览,发为诗歌,皆豪气进发。在游历中,他还结识经世致用学者魏源、朱琦、汤鹏等。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林则徐和魏源对他的“御夷之法”和“平夷之策”,都认为“决为可行”,评价很高。鸦片战争失败,福州辟为通商口岸。英国侵略者入福州后,一度租据乌石山积翠寺。昌彝家书楼,正面对乌石山,他目妻心伤,绘《射鹰驱狼图》以见志,并名所居之楼为“射鹰楼”。他称称饥鹰和恶狼,皆指英国侵略者。对战后英国大量鸦片输入,昌彝极为痛恨。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昌彝向咸丰帝进呈《三礼通释》280卷,赏官教授。于是,他先后曾任福建建宁、邵武教谕。后辞职回乡,授徒自给,闭门著述。昌彝生平最重要的著作是《射鹰楼诗话》和《海天琴思录》,此两书互为表里,全面反映他的论诗观点。他论诗著重格、意、趣,反对无病呻吟和堆切词藻。他的《诗话》所录诗作,皆以此为原则。他对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对天文、地理、植物学、医学、数学和工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研,论述归于《砚桂绪录》中。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昌彝逝世福州家中,享年74_岁。已刻著作除上述提及外,还有《衣漶山房诗集》、《小石渠阁文集》、《温经日记》、《鸿雪联吟》;未刻的有《说文二徐校本》、《燕翼日抄》、《敦旧集》、《稳人存知录》等。
林寿图 初名英奇,字恭三、颖叔,别署黄鹤山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幼年丧父,赖母张氏守节抚养,督导读书。道光二十年(1845年)成进士,官工部主事。咸丰二年(1852年),考取军机章京,以工楷法,得任帮办总章京,起草机要。太平天国起事后,寿图历充实录馆收掌、纂修、协修兼提调、虞衡司主事、员外郎、工部两窑厂监督、分校礼闱。九年十二月,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因福建当局腐败,寿图奏罢总督、布政使,调浙江布政使徐宗干为福建巡抚,由是寿图直声远播。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慈禧挟幼主回京,发动政变,寿图参与有功,渐为慈禧器重。寿图上疏力求务实,提出镇名器,重廉耻,崇气节。十一月,升任礼部给事中,兼署兵部给事中,浙江道监察御史。时新主登极,诏求直言,寿图上疏,请端圣学以裕国本,布宽政以培元气,慎言利以苏民困,坚初念以受谏诤。同治元年(1862年),寿图改任顺天府尹,受慈禧召见。十月,充校射大臣,并充顺天武乡试监临。二年(1863年)九月,寿图出为陕西布政使,与巡抚刘蓉和衷共济,调和汉、回民族成见,民间元气渐复。四年夏,得罪伊犁参赞联捷改署陕西布政使,兼司军营转运,督办庆阳粮台,后改督办全甘后路粮台,不久,又恢复陕西布政使原职。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奉旨督办陕甘军务,西击回军,驻军西安,令地方筹饷百万。寿图以“民生凋蔽,不堪摊派”,制止派饷。后寿图因丁母忧回乡守制三年。服满,任山西布政使。因左宗棠奏劾“不解协饷”,奉旨革职。寿图至湖北武昌租屋以住,受两江总督沈葆桢之聘主讲钟山书院。光绪七年(1881年),寿图返榕,曾主讲鳌峰、致用书院。十年,朝廷命办理团练,何璟乃奏保寿图为团练大臣,赏给四品顶戴。十一年(1885年),奉旨引见,寿图因病不往,不久病卒,终年77岁。寿图工诗,诗多写实,如《馈粮叹》、《九苦行》和《高将军行》等。家富藏书,中多善本,身后,书楼火失,书稿被烧大半。平生著述甚多,有《春秋浅说》、《论语证故》、《余赘记》、《两晋六朝文类纂》、《冶南诗薮》稿皆被火焚.《诗经注释》、《尔雅补注》、《闽学宗派考》、《黄鹤山人文集》、<欧剂书画记》尽佚。已刊存有《榕阴谈屑》、《启东录》、《黄鹤山人诗抄》、《华山游草》等。

兴化显宦   - www.bigan.cn
林扬祖 字孙诒,号岵瞻,福建莆田城内庙前(今城厢区长寿街)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扬祖家贫,7岁丧父。赖母教养成人。道光五年(1825年),扬祖中试获经魁第一名。道光九年(1829年),扬祖举进士,签刑部主事,升员外郎,旋充方略馆编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调江西典试宫。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扬祖以祖母老病,乞归终养。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服毕回京,补授湖广监察御史,提任工部给事中。道光三十年(1850年),扬祖人军机处,升南北城御史。在军机处,获宣宗赏识,考语“林扬祖可大用”,文宗登极,遂加拔擢。咸丰元年(1851年),扬祖外放河南道台。他革除积弊,节省河费5万余两,赏戴蓝翎,升河南按察使。成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进攻河南,开封吃紧,扬祖奉诏管开封兵防。他捐金、米以发兵饷。旋关东巡抚李吉人率援兵至,太平军乃引去。朝旨为扬祖赏换花翎,署河南布政使。继调陕西按察使、升布政使。咸丰九年(1859年),扬祖应召人京,指陈时政得失,特旨署理陕甘总督。扬祖历任所居皆要职。尝得“办事认真,操守端方”的嘉奖。离职回乡,盘缠无着,后他历任县擢英书院、兴安书院及仙游、厦门书院山长计20余年。自己则日习柳公权书法百余字,读史鉴20余页,作日记数则,虽盛暑严寒不辍。扬祖在家唯赖书院的一点“束修”收人以度日。光绪九年(1883年)元月二十二日,扬祖病卒,终年84岁。

册封大臣
林鸿年 字勿村,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少时勤读,道光十六年(1836年)以进士第一人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十八年,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他抵琉球,代表清政府谕祭故王,册封新王。在琉球共160天,摒绝馈赠,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在访知该国人民生活困苦时,他把出使费余钱二百四十万贯,悉数交给国王作为赈恤费,赢得了琉球国上下的感戴。他归国后,著《使琉球录》,纪途中见闻。二十年,鸿年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继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职。二十六年,外放任广东琼州(今海南省)知府。任上,他关心民漠,澄清吏治,重视文教,充实琼台、罗峰两书院图书设备,增加学生的学习津贴费,文风因而大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护理雷琼道,设法招抚海盗,并平定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刘文楷之乱,人民得以安宁。咸丰二年(1852年),丁母忧回籍。当时,太平军已由湘进据武昌,清政府大为恐慌,命各省办理团练,鸿年以在籍官员身份参加办团练有功,实授道衔。咸丰九年(1859年),晋京引见,授云南临安府知府,因政绩显著,先后擢按察使、布政使,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云南巡抚。同治五年(1886年)正月,鸿年受劾,以“畏寇逗留”及所招抚的人有“借词授降,意图混入四川”等片面之辞,革职。鸿年回里后,受聘为正谊书院山长。他训士以器识为先,尤其注重基础之学。生徒中人才辈出。同时,他还审校了悬而未决的道光《福建通志》,并亲自作序。光绪四年(1878年),福建巡抚丁日昌以“掌教闽中,著有成效”上奏,八年,吏部以“经术湛深,品行峻洁”回奏,特赏三品卿衔。光绪十一年(1886年)十二月,鸿年病逝,享年82岁。有《松风山馆诗抄》传世。

浙省兴学   - www.bigan.cn
林 启 字迪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出生于贫儒家庭。林启于光绪二年(1876年)成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外任陕西学政,禁止生员吸鸦片、包词讼。出为浙江道监察御史,曾应诏上疏整顿财政开支和挽救士风之事,未被采纳。中法战争失败后,慈禧太后拟挪用建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林启上疏谏阻,触怒慈禧,被外放任浙江衙州知府。他在任不及两年,曾充实仓谷,种桑养蚕,平反冤狱,惩办劣绅,整顿书院,创立义塾等,受到人民的欢迎。二十二年(1896年),林启调任杭州知府。他革除陋规,禁收红包和水门私税,鼓励人民检举不法吏役,不许文人包揽词讼,拒绝洋人无理要求,使社会风气起了很大变化。为了开启民智,林启在杭州首手创办求是书院(今为浙江大学)、蚕学馆和养正书塾等三所近代新式学校,奠定了杭州新教育的基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二十四日,林启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年62岁。家属拟运柩回籍安葬,杭州绅民以他有功地方,坚决挽留以便奉祀,双方相持经年,后经旅杭闽人取得家属同意,葬林柩于西湖孤山放鹤亭附近,并建立一座“林社”,塑其遗像纪念,定每年四月二十四日为社祭日,杭州各校员生都来致祭,以寄哀思。今浙江大学等尚以林启为创办人纪念之。

海南鼎甲   - www.bigan.cn
林彭年 字龙基,号朝珊,广东海南人。清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这是林姓第六位榜眼。前五位榜眼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71年)甲辰科林琢、宋理宗景定元年(1259年)己未科林公一、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壬寅科林海、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林志、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林枝春。林彭年授翰林院编修,迁贵州镇远府知府,曾上疏陈对捻军招抚之策,被认为是完备可行之疏。

名臣妻女
林普睛 号敬纫,林则徐三女,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史载,林则徐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四月。奉命带其妻子郑氏到浙江出任杭嘉湖道道台。翌年秋,则徐父病请假省亲,生于建州(今福建建阳)船上。因生于中秋夜取名“普晴”。稍长习诗书琴画。普晴天性聪敏,人见人爱。稍长许配姑表兄沈葆桢为妻。普晴外秀内刚,处事果断,协助丈夫办了许多有益于民族、国家的事,其中助夫成名,则广为传颂。清咸丰六年(1856年),沈葆桢署江西广信府知府。时江西督学侍郎廉兆纶赴广信郡属之河口劝民输饷,着葆桢随行。葆桢离开郡城后,太平天国杨辅清率太平军万余众自吉安出发,农历八月初连陷贵溪、弋阳,逼近广信,一路上势如破竹。清军节节败溃,广信府城危在旦夕。面对危局,普晴保持镇静,沉着应付。为定人心,普晴鼓励官吏和兵士坚守府城,亲自为守城的兵士们洗衣、烧饭,鼓舞士气。她还刺破指头以血作书,向夫君的同乡好友、驻守在浙江玉山的总兵饶廷选求援。廷选接普晴血书,以救援为急,即率兵赴广信。内外配合,经过七战,特别是八月十五日的一战,破长围,广信转危为安,军民欢庆更生。这一天是普晴的生日纪念,对她说来有双庆之喜。广信大捷后,曾国藩向清廷上沈葆桢夫妇守城状。清廷下诏论功行赏,沈葆桢升为四品京堂,林普晴亦受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普晴病逝于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十五日。世有“父一品夫一品,生中秋卒中秋”之佳话。

台湾名将   - www.bigan.cn
林文察 字密卿,台湾彰化阿罩雾庄人。原籍福建平和。生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咸丰四年夏五月,小刀会党犯台北,破鸡笼(今基隆)城。文察募乡勇随征,有功。寻捐银助饷,以游击分发福建补用。九年,闽浙总督王懿德檄带台勇会剿建阳。十年,平建宁汀州之乱,皆有功,擢参将,换花翎。复助饷,加副将衔。以副将尽先补用,赏换乌讷思齐巴图鲁勇号。五月,克汀州,晋总兵。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补四川建昌镇总兵,未行,奉旨复处州,破门而入,诏加提督衔。十一月,移军武义,寻调福宁镇总兵。二年夏六月,署福建陆路提督。当是时,戴潮春起兵大墩,破彰化,围嘉义,窥淡水,南北震动,诏命渡台。十月,至嘉义,偕护理水师提督曾元福议进兵。四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以延平军务危急,奏调内渡。十月,至福州。十二月,移驻万松关,太平军进攻,先以赢卒诱,击走之。已而围合,文察督勇奋斗,所部死伤略尽,援兵不至,遂阵没。宗棠、宗斡先后疏言其事,寻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刚憋,准建专祠,赏骑都尉世职,兼一云骑尉。袭次完时,以恩骑尉世袭罔替。弟文明随军,叠战有功,至副将。子朝栋,亦有名。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57 , Processed in 0.033422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