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6659|回复: 31

转载:谱牒见证韩国林氏寻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9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09-9-21 16:14 编辑

http://www.qzwb.com/qzx/content/2006-08/16/content_2179236.htm
转载注1:值得311先生注意的是,韩国林氏寻根第六次,先去泉港涂岭晋安郡王祠、再去莆田九牧祠。
注2:作者简介:  林少川,高级编辑,现任泉州学研究所所长,原《泉州晚报・海外版》主任。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文史委员,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会理事,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泉州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泉州俞大猷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与林氏源流有关的):
    1、编著《霞思--林贵攀女士传记》,任副主编,(15万字),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2、合作完成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华侨族谱研究”,任《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副主编,该书上下册共97万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3、编著《海内外林姓源流》,任副主编,该书50万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林树丹先生就不用介绍了。  


     谱牒见证韩国林氏寻根
                                
                                
 
               
                  
――华侨为何称“唐人”又一新证据
作者:林少川  林树丹
(图一)
    一、族谱与海外华人寻根
    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尤为重视自己的祖根。我国又有修史的传统,历代以来有关中国家族历史的私家记录--族谱,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第一。
    谱牒之学,构成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成为极为独特的一个领域。
   本文作者之一、原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教授林少川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参加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华侨族谱研究》,与课题组同仁深入福建泉州的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石狮等市县(区),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查阅到八百多部族谱,其中大部分谱牒或多或少都有记载出洋人数有名有姓、有生卒日期者由三、五人至数十人甚至上千人不等。总计收录出洋个案资料达一万多人(条)。出洋时间最早的族谱记载是明朝,出洋地点遍及东南亚、日本、欧美以及非洲等地。该调研成果《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庄为玑主编,林少川等副主编)全书上下册97万字,1998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然而,随着侨乡谱牒研究的深化,韩国林氏来泉寻根,则将华侨出国的历史推前至唐朝,也为华侨为何称“唐人”又增添一新证据。
   姓氏源流研究又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后更形成新的热潮。姓氏溯源、追根溯源也是人类的天性。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写了一部名叫《根》的小说,生动描写了美国黑人祖先被奴隶贩子从非洲掠运到美洲,其子孙历尽千辛万苦寻找自己祖根的故事,轰动了世界,也引发了“寻根热”。其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珍重“木本水源”,最重视自己的祖“根”,体现着慎终追远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久远的姓氏传统文化,一些古老的姓氏相传绵延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姓氏都出现得比较晚,欧美国家的姓氏大多出现于中世纪,日本除少数特权阶层外,绝大多数平民百姓直到明治维新公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之后才拥有自己的姓氏。
   姓氏源流,是个有趣的话题,历久而又常新。姓氏是代表个人及其所出家庭的一种符号,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诸如有以国、以爵、以官、以谥、以邑、以姓、以字、以族系为氏者。姓氏萌生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中,故姓氏之源,带有神话传说和神秘色彩。远古“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比“氏”起源更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以男为主体,故姓亦改从男,氏则反为女子家族之用。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到汉代司马迁著《史记》时,称汉高祖为“姓刘氏”,才把姓氏始混为一,因此,汉以后姓与氏已不再区分,均表姓之义。
    徜徉泉州的大街小巷、村间乡里,常可见建筑物的门额横匾往往镌刻着诸如“九牧传芳”、“颍川衍派”、“江夏衍派”的醒目大字。有人就能够看着这些郡望堂号而立即讲出房主的姓氏来,而且还挺准的。
   若再追溯,泉州这些郡望堂号又是怎么来的?当然还得往上追根溯源到中原。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山川毓秀,人文荟萃,有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何乔远《闽书》载,早在西晋永嘉之乱,“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大批晋人南迁,在这里沿江而居“晋江”因此而得名。从晋朝以来陆续南迁的中原汉族移民,在地僻东南一隅的泉州一带聚族而居,保留较多的中原传统习俗,同时又适应闽南山海环境形成区域性的特色。例如,被誉为“活化石”的泉州南音南戏,至今仍保存中原晋唐古音。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原古姓氏,也保留在泉州。
   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早在南北朝,泉州已有船只航行南海诸岛,唐时,泉州港已成为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更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素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北宋惠安籍进士谢履《泉南歌》曰:“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僻;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正是泉州华侨大量出国的生动写照。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泉州港随之衰落,泉州人不得不离乡背井、飘泊海外谋生。据统计,目前泉州人口750多万,而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则超过750多万,分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与故乡泉州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对祖国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泉州寻根祭祖者络绎不绝,掀起了“寻根热”。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特色之一,这在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上也是十分罕见、十分独特的。
   由于泉州是重点侨乡,与海外联系密切,居民又多是晋朝以来陆续南迁的中原汉族移民,保留较多中古中原家族俗遗制,接着又通过移民到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因此,闽南既是港澳台同胞寻根的起点又是海外赤子追溯自己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开放改革以来,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姓氏源流以及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已成为海内外民间文化交流的热点,众多的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到中国大陆祖居地探亲访祖,以族谱家乘为引导,对促进中华民族与海外华侨华人、国际友人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寻根热”不断升温。
   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友人寻根问祖的事迹十分感人。1988年春,菲律宾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通过《鸿渐美许门族谱》寻到祖根,确认其曾祖许寰戈即许玉寰,系原同安鸿渐村人(今属漳州龙海),于是就任总统后访华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鸿渐村,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我是菲律宾的总统,又是鸿渐村的女儿,回到这里,就是回到娘家”。这是典型的事例。
    二、韩国林氏来华的寻根活动
    1、韩国林氏泉州寻根
   在韩国江华湾平泽滨海,有一座朝西南向雄伟庄严的铜像,它是韩国林姓都始祖忠节公林八及(见照片一)。而在中国泉州市惠安东岭镇彭城古渡头,有一座朝东北向的“唐邵州刺史蕴公玄孙、新罗(韩国)林氏都始祖八及公渡海处”纪念碑(见照片二)。铜像与纪念碑隔着碧波万顷的大海遥遥相望。这里蕴含着我国海外移民的传奇故事,它经历了1100年,这是历史的记实,记载着“千年溯源,万里寻根”激人心弘的故事。
   韩国林姓都始祖林八及,原仕职唐朝,忠于职守,被奸佞进谗而见逐,浮海泊于平泽,在新罗国任职,官至吏部尚书。其时贼兵侵边,八及公奋讨。以战功,卒后谥忠节公,葬平泽龙珍坊云岩洞。历1100年,传42代,人口120多万,分布于平泽、扶安、镇川、醴泉、长兴、安义、淳昌、益山和蔚珍等地。八及公渡新罗国后,其后裔按中国传统续修谱牒。蔚珍谱载有八及公的祖源:“远祖林蕴,唐元和初(806年)为西川推官”又载:“林蕴与欧阳詹尝于长安会饮赋诗”。
   中韩建交后,出身于世家望族的佛心道文大法师林允华根据家谱记载,以“林八及”、“邵州刺史蕴公”和“彭城”为线索,先后三次组团来中国寻根。也到过江苏徐州“彭城”,但由于日久年湮,相隔千年,被访者往往无法弄清祖源、说明来龙去脉。真可谓是“踏破草鞋没处觅”。
(图二)
   1995年5月3日,佛心大师林允华与林炳九一行韩国代表团赴河南卫辉谒比干庙,遇上了机缘,破译了千年祖源之谜,正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在当日宴会上,泉州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长林荣田、《比干文研》主编林树丹向韩国谒祖团增送《比干文研》。林允华接过《比干文研》道谢后询问:“你们属哪个支派?”当得知泉州南安林氏系“唐九牧二房”时,林允华高兴地说:“我们是九牧六房蕴公后裔,太好了,盛唐时一家亲。”经亲切交谈,林荣田会长邀请韩国宗亲到泉州寻根。
    2、审慎地寻根
   同年6月8日,林允华率领林茂圭、林淳男等一行八人不远千里飞抵厦门,南安武荣文研会派车去接机。韩国宗亲对内厝林氏宗亲盛情欢迎激动万分;对当地珍存太始祖比干公古画像并庄重地供奉非常敬佩。拜谒比干公像时,团长林允华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但是,作为寻根认同,韩国代表团持审慎的态度,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须搞清八及公之父文范的兄弟文回的宗支;第二,朝谒莆田九牧祠;第三,拜谒晋安郡王陵。当南安---泉州---莆田---惠安涂岭之行完成后,特别是拿到《九牧六房谱》,查到八及公高祖蕴公的传承世系后,深感已圆了千年寻根之梦。
   韩国代表团返汉城后,又提出更高要求---抓住“彭城”问到底。文研会通过一系列调查走访,终于在惠安东岭镇找到了“彭城”行政村,复印了资料并拍摄照片。印证彭城的资料寄达韩国后,林允华作了安排:利用访问延边之机,请文研会会长、秘书长和笔者飞往延边。他们在访华过程中安排了两个项目:一是查阅“彭城”的考证资料和照片;二是在延吉举行“中韩源流讲授”,让林树丹作专题报告(这次报告是问答式的)。讲授结果,中韩宗亲热烈鼓掌,亲切地握手,欢腾的场面令人感动。欢腾表明,韩国林氏寻根非常圆满。
    3、以韩国的仪礼谒祖
   1995年12月15日,韩国林氏谒祖团由汉城、醴泉、扶安、镇川、平泽、安东等地宗亲代表组成,一行16人飞抵福州,当日赶到南安。第二天上午,在官桥内厝---殷比干古画像保存地隆重地举行祭祖仪式。韩国林炳九副会长任执礼,佛心道文大法师任证明法师,林荣植任初献官,林栽丰任亚献官,林宪德任终献官,林吉相任祝官。参加祭典的还有林五喆、林容得、林宪复、林宪俊、林炳周、林相熙、林相峒等。12月17日,谒祖团初访惠安东岭彭城,在古码头向东北方向遥望韩国江华湾平泽,思潮澎湃,遥想当年林八及公渡海往新罗国的情景,个个感慨万千。
    韩国林氏,在分隔千年之后不远万里前来寻根,在中华民族播迁史上可以说是罕有的,它谱写了值得记载的、有价值的新篇章。
    4、第二次组团谒祖
   1996年12月4日下午三时,武荣文研究会会长和执事在厦门机场迎接韩国林允华率领的谒祖团。该团成员除了林五喆等林氏宗亲外,增加了韩明玉(汉城大圣寺信徒会会长)、罗敬花(汉城大觉寺信徒会会长),姜顺子(庆州天龙寺园监)和许国宁(釜山东亚大学教授)等新成员,他们专程前来考证并准备协助筹资捐建比干纪念堂。
    12月5日上午,隆重举行殷太师比干公殉国纪念日祭典,参加盛典的有韩国访问团,还有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宗亲谒祖团和来自温州、长乐、泉州各地的宗亲,合计近万人。祭典时,人山人海,鼓乐喧天,鞭炮轰鸣,双狮起舞,气氛非常浓烈。
   是日午宴后,举办中、韩、菲、马、港联谊会。副会长林姜维致欢迎词,副会长林荣达汇报了比干纪念堂组织施工情况。紧接着,贵宾们参观了正在施工的比干纪念堂。韩国宗亲林五喆激动地说:“去年听说要建纪念堂,原让为仅是规划而已,万万没想到今天已经施工快完成了。”韩明玉女士当场表示要尽快把承诺的款项汇来。佛心道文大法师见到宏伟壮观的主殿,心情异常激动,感慨万千,他抚摸着青龙石柱,留恋着舍不得离去。这一镜头被摄影师录了下来。《泉州晚报》作了“绿叶对根的情怀”的专题报道,引起了泉州文史界对韩国林氏宗亲千年寻根、万里溯源来泉延续中韩友谊的高度重视与赞誉。
    5、参加比干纪念堂落成典礼
   经两年的辛勤施工,比干纪念堂顺利竣工。韩国佛心道文大师闻讯,欢欣雀跃,组成35人的谒祖团于11月23日飞抵厦门,24日参加比干纪念堂落成典礼。代表团成员是林炳九、林吉相、林五喆、林弼洙、林宣光、林来祥、林铜镐、林淳孝、林江子、林奎洛、林永斗、林正洛、林行镇、林贞顺、林洪周、林洞洛、林锡贵、林淳达、林均泽、林益圭、林元圭、林锺得、林上元和韩明玉等三位女士。
这次庆典盛况空前,《泉州晚报》作了报道:
    11月24日是我国第一位谏臣---比干殉国3026周年纪念日,一座由海外人士捐建的规模宏伟的“比干纪念堂”在南安官桥内厝落成,海内外有关人士近万人隆重举行盛大的庆典。
   这座金碧辉煌的“比干纪念堂”的建成,缘于一段韩国知名人士来泉寻根的传奇经历。原来,韩国佛心大法师是闽林九牧六房林蕴之后裔,其先祖八及公于唐末由惠安彭城渡海往新罗国,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韩国林氏已达120万人。林允华来中国寻根,经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的鼎力协助,查证族谱,并实地考察,终于找到八及公根在泉郡、唐代渡海出国地点为惠安东岭彭城。佛心大师出于对比干古画像的崇敬,得知武荣比干文研会将兴建比干纪念堂以保存文物时,慷慨捐巨款玉成此举。
    6、三赴彭城  追寻祖迹
    1998年10月22日,韩国佛心道文大法师第五次率团访泉,代表团中大部份是老成员,也增添许多新成员,有的是汉城大学教授,有的是韩国文化界知名人士,随行的还有韩国佛教电视台两名摄影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采访报道。
   翌日上午,韩国谒祖团满怀对亘古第一忠臣比干公万分敬仰的心情在比干纪念堂举行隆重的祭典。翌日上午,先去泉港涂岭谒晋安郡王祠,再去莆田谒九牧祠。下午三时,在文研会领导的陪同下,佛心大师一行来到了惠安东岭彭城追寻古迹。佛心大师远远地看到了立在村口的“彭城”石碑,便示意车子在村口停下,贵宾都下车,在印证八及公渡海的石碑旁,大师与韩国宗亲合影留念,随后步行到海边古码头。
   在古码头,大师面对先人离国之地,非常激动,遂点燃香火,分与众人,带领众人面海而站,将香火在沙滩上“一”线插好,双手合掌于胸前,虔诚祷告。此时正逢退潮,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拍打着浪花,渐行渐远,仿佛千年前林氏先人乘坐的船正离港去国。在静穆中,只有风吹衣袂的声响,大师仿佛听到了先人的叮嘱,感动得从紧闭的双眼流下两行热泪。当时,本是晴朗的天,在海风中竟夹杂着点点雨滴,也许上苍也感动于大师和韩国贵宾的虔诚而洒下的泪水吧。
    祈祷完毕,大师与闻讯赶来的彭城村村长进行了交谈,表示此地系其先人千年前离国之地,很有纪念意义,为了方便以后韩国林氏宗亲来此拜谒,他准备在此立碑。碑文将用中韩文字镌刻:“唐朝林八及公渡海往新罗纪念碑。”
10月24日下午,佛心大师一行结束此次访问乘机回国。
    7、在八及公渡海处举行揭碑仪式
   2001年12月11日上午,韩国林氏宗亲谒祖由韩国林氏宗亲中央会会长(前韩国总统府顾问)林芳铉、副会长林炳九带领一行21人(团员有林鹤圭、林东根、林完植、林东浩、林炳旭、林东喆、林容德、林英植、林荣善、林炳喜、林东杓、林敬镐、林俊熙、林炳先、林哲洙、林汉德、林守镇等)。在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姜维等的陪同下,于泉州惠安东岭彭城村古码头举行“新罗林氏始祖八及公渡海处”纪念碑揭碑仪式。
   这方独具特色的韩国林氏始祖“渡海处”纪念碑的建成,缘于韩国知名人士来泉寻根的传奇经历。原来,韩国林氏系中国闽林始祖的后裔。唐末邵州刺史林蕴玄孙林八及仕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权,林八及为避难,由彭城渡海北上,在新罗国(今韩国)江华湾登岸,居于平泽,繁衍生息,历经千年,支派播及汉城、镇川、醴泉、安东、釜山和扶安等地,人丁达120万人,称“海东林氏”。
   中韩建交后,韩国林氏宗亲多次来华寻根。1995年5月3日,林允华带领的访问团在河南卫辉幸会福建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比干文研》主编林树丹,经交谈,认定同属九牧林家。旋即于6月8日接受邀请来泉访问,在南安官桥内厝拜谒了比干古画像并带回唐九牧六房谱牒。经深入研究查证,印证了韩国林氏始祖八及公与九牧六房蕴公的传承关系。
自1995年6月以来,韩国林氏宗亲六次组团来泉谒祖。
    8、虔诚敬祖心  七次千里行
   2003年11月18日,韩国林氏中央会会长林芳铉、副会长林炳九再次率团到南安比干纪念堂谒祖。此行有许多新成员,他们怀着虔诚敬祖之心,不辞千里跋涉,与新加坡、金门林姓宗亲访问团,欢聚在南安比干纪念堂,庆祝“崇贤阁”和“怀忠阁”落成,并隆重举行纪念比干公殉国3051年祭典。
    南安比干纪念堂珍存着千古第一谏臣殷比干忠烈公古画像和“殷少师忠烈公正印”,是闽南地区备受珍存的文物瑰宝。因此,比干纪念堂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亲视为朝谒圣地。近年来,先后有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林姓宗亲组团前来朝谒。
前年,韩国林姓宗亲在其开基祖渡海处---惠安彭城,建立林八及移居新罗国渡海纪念碑,“千年寻根,万里溯源”顿时传为佳话。这次,韩国林氏宗亲又驱车前往彭城在渡海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
    9、第八次组团谒祖
   2004年11月24日上午,韩国林氏谒祖团在中央会会长林芳铉的率领下,参加中国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并隆重举行纪念比干公殉国3052周年祭典。当天下午,谒祖团驱车至彭城在八及公渡海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建议建立韩文纪念碑。碑文如下:(见照片三)
    韩国谒祖团的动议,是呼应在韩国兴建的八及公铜像的。原来韩国谒祖团于2001年在中国惠安彭城八及公渡海处隆重举行渡海纪念碑揭碑仪后,经林氏中央会研究决定,在韩国平泽八及公定居处建立铜像,以资纪念。
    铜像建立推进委员会由林大洪任名誉会长,林芳铉任会长,林完洙任委员长;林东源、林植、林允华等任顾问;林英植、林鹤圭等任常务副会长。2003年八及公铜像在平泽塑造完工,韩国各地宗亲代表隆重举行仪式,纪念这位为新罗国立下丰功伟绩的都始祖八及公。
(图三)
泉州史学界人士认为,韩国林氏在分隔千年之后,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前来中国寻根一事,这在中华民族播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它将成为中韩两国人民交往史上的一段新佳话,也将为我市开展海外联谊提供新的契机。
(原载于:《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新华出版社2006年4月)
发表于 2009-9-20 18: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國林氏寻根,写出了林八及后裔寻根全过程,我也为之高兴,激动,但开头就说"值得311先生注意的是,韩國林氏......先去泉港涂岭晋安郡王祠,再去莆田九牧祠,这样的"注意"有必要么?先去那里,后去那里能说明什么?但忠輝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说明"泉港涂岭的[林公祠]就是郡王祠,为了不影响阅读本文的气芬,我就不多说了,忠輝先生也应如此,这样挖空心思,就不想给本文清纯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所在位置已经给出链接,并且已经是书中一部分。所以,加注也是正常,311先生说我挖空心思,也对。我就是有点挖空心思。因为我不想让宗亲论坛上其他人认为惠安(包括现在的泉港)有两个晋安郡王祠。至于晋安郡王林公祠是不是晋安郡王祠,那我还真的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2: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先后,还真有必要讲一讲。修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慎终追远,先有晋安,后有莆田啊。我对韩国林氏寻根的慎重态度是极为赞赏的。必须要有什么,必须找到什么,很明确,也很有毅力,真的对他们的认真态度所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导的是韩國林氏寻根,而"我不想誏宗亲论坛上其他人认为惠安(包括现在的泉港)有两个晋安郡王祠",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亊,能扯得上么?你的目的很清楚,連正文也不顾了,就顾自已宣泄,你诡辨得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2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帖:"先有晋安,后有莆田",莆田之上,除了晉安,还有済南,还有西河呢?追远怎么从中间追起,如此明显的目的,还要诡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3: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4#帖:"先有晋安,后有莆田",莆田之上,除了晉安,还有済南,还有西河呢?追远怎么从中间追起,如此明显的目的,还要诡辨.
3116631 发表于 2009-9-20 23:40

又是看帖不仔细,人家都去过河南了。至于济南,去看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08: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7#帖
我是说你4#帖的"用心",追远从中间追起,装什么糊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0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有奌挖空心思"和"我就是要硬说",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曲不雅,也就只能自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二中,左是林姜维,右二林树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好像是2000年前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次还说的是2004年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09-9-21 11:04 编辑
报导的是韩國林氏寻根,而"我不想誏宗亲论坛上其他人认为惠安(包括现在的泉港)有两个晋安郡王祠",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亊,能扯得上么?你的目的很清楚,連正文也不顾了,就顾自已宣泄,你诡辨得么?
3116631 发表于 2009-9-20 23:33

我转载这篇还是与”惠安有两个晋安郡王祠“有关,只是觉得这篇文章有必要单独提出。因为他们这么多次到中国,卫辉比干庙、南安比干庙、莆田九牧祠、涂岭”新修“的晋安郡王林公祠都参拜了,就是不去惠安城内的”老“的【正宗的】”晋安郡王祠“参拜,不应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
这帖有进歩,不诡辨了,虽然暗喻惠安城內沒有郡王祠,这暗喻我就不管你了,那你说的"值得311先生注意的......"不坚持了吧,你都没得说了,还要我"注意"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林忠辉

02年我参加世林会议就有这方面的书料,可能他们又来彭城弄了个仪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7: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桥内厝---殷比干古画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比干古像始于盟嘉靖年间,是我亲眼所见最久远的画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17: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
这帖有进歩,不诡辨了,虽然暗喻惠安城內沒有郡王祠,这暗喻我就不管你了,那你说的"值得311先生注意的......"不坚持了吧,你都没得说了,还要我"注意"什么?
3116631 发表于 2009-9-21 16:03

311先生都能看得懂暗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1 1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原想说什么就讨论什么?就争什么?不要老转移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8: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惠安城内没有晋安郡王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18:11 , Processed in 0.05067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