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楼主: GOSEDN

九牧六房世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6-28 16:37 编辑 蘊公以忠義拒劉闢,九牧之中最為知名,生愿。吾林係九牧衍派蘊公後裔者也。愿公在唐憲宗時明經及第,任左驍尉參軍,生同,邕,圉,賦。同公在唐穆宗時經及第,授威武將軍,生暠,旻。旻公在唐武宗時任建安主簿,生尚素,尚清,尚闕。尚清公在唐懿宗時明經及第,任循州司馬,生元穹。元穹公在唐僖宗時任龍溪縣尉,生坤。坤公在唐昭宗時任莆田錄事,生渙之。唐朝末年政治腐敗,中央宦官與朋黨攬權互爭,地方藩鎮割據,民變尤烈,最後唐室亡於朱溫矣。 朱溫篡唐建梁,都汴,是為後梁太祖,五代時代由焉始矣。渙之公為唐明宗時人,生世彰。世彰公為後周太祖時人,生昆。五代凡歷五十三年,天下終歸北宋矣。 趙匡胤統一五代亂世,開展承平之局,建國號宋,都汴,是為宋太祖。吾林始祖堅公直系第八十世祖蘊公派下第八十六世默姑,是吾林直系第八十六世祖坤公之同輩妹也。默姑,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時,卒於宋太祖雍熙四年丁亥九月初九日,享夀二十八齡。默姑,天生慧靈,護國佑民,勅封天上聖母,為國人信仰奉祈者也。昆公為宋太祖時人,生欽,欣,凱。欣公在宋太宗時授莆田縣尉,生敏。敏公宋眞宗時為知許州,宋仁宗時遷御史中丞,告假掃墓,仁宗召閱族譜,深德嘉祖德,因賜詩作序,一時稱為盛遇也。生卨,俛,幹,淨。卨公在宋仁宗時遷知長興縣,生博。博公在宋英宗時為莆田縣官,生倫,儀,備,倡。儀公在宋神宗時莆田縣主簿,生子為,子位。子位公在宋徽宗時登進士,知茶陵縣,生一鳴。北宋文化發達,惟重文輕武國力不振,晚期黨爭激烈,金兵南侵,徽宗欽宗二帝及皇族三千名被虜遇害,北宋終焉亡矣。 康王趙構為徽宗諸子中唯一死裡逃生者,乃即帝位,建都臨安,是為南宋高宗。一鳴公在宋高宗時遷知惠州,生楨,楫,枅,柏。枅公在宋高宗時登第,生光朝。光朝公在宋孝宗時登進士,終祭酒除中書舍人,生正大。正大公在宋寧宗時為嚴州學官,生磻。磻公在宋寧宗時登進士,終除秘書丞權司封,生逢聖。逢聖公在宋理宗時以易學薦召,官至迪功郎,生耕,施。耕公在宋理宗時聶惠州,生術。南宋危局始終未靖,元兵南侵,恭帝投降,帝昺投海而死,南宋亡焉。 忽必烈統一海內外,建國號元,是為元世祖。大元帝國,經過成吉思汗,窩濶臺汗,忽必烈等之經營擴大,國土橫跨歐亞兩大洲,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大之帝國。大元帝國為蒙古人所建,故吾林列祖殆無仕宦者也。術公為元世祖時人,生瑭,玫,琮。瑭公為元成宗時人,生滂,節,布,琥,恪。恪公為元英宗時人,生越,超。越公為元順帝時人,生導。導公在元順宗帝時任學官,生圭。元朝晚年,群雄並起,其中朱元璋最為強大,戰勝群雄,終得天下,元亡。 明太祖朱元璋,承天之命,戰勝群雄,得有天下,建國號明,年號洪武,初都金陵,成祖時復遷北京。圭公在明太祖時以明經薦為本邑訓導陞寧國教諭,生昭,時 ,昶。時公在明成祖時登進士,授陜西布政使司歛事,生文。文公在明宣宗時登進士,累官太常少卿,生興。興公在明英宗時中鄉貢,官至武寧知縣,生正。正公在明憲宗時登進士,授廣東監察御史,生承德。承德公在明憲宗時中鄉會試,終莆田知縣,傳二子,長文俊,次厚敦。文俊公為明武宗正德進士,官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厚敦公為吾林始祖堅公直系第一百二十四祖,乃吾林九牧衍派厚敦支始祖也。厚敦公生於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乙巳五月二十日午時,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十月初一日寅時,享夀七十一齡,厚敦公為明武宗正德舉人,累官晉江縣,而於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辛酉,自興化府莆田縣徙籍泉州府晉江縣御淮鄉,遂家焉。厚敦公徙籍晉江縣興家創業,建立德門居,並以厚字為首親立昭穆歷明派支本源,昭穆示曰:厚近仰玉萬,仕志文朝克,為維元丕振,奕世紹公侯,詩書裕後仲,定立棟樑謀,天恩高,祖功長,宗勳隆,國興仁,延法正,殿禮盛,家傳訓,子賢孝,永富貴,東光景象安,金寶滿堂春,京邦瑞兆顯,廣大必登俊,祿星百龍昌,偉雲輝德門。厚敦公自成一支,故以厚敦公為九牧衍派。 厚敦支十三世孫元芳字季豐甫劍峯謹譔于臺灣桃園頂社祖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7: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7-26 10:54 编辑 卨━━博┳倡 (居莆田)      ┣备     ┣仪━━子为     ┗伦━━子立━━鸣┳柏              ┣枅━━光朝━━正大━━磻━━逢圣┳施              ┣楫               ┗耕━━术┳琮              ┗祯                    ┣玫                                    ┗瑭 瑭┳恪┳超  ┣琥┗越━━导━━圭┳昶(居惠来)  ┣布        ┣时━━文━━兴━━正━━承德┳厚敦  ┣节        ┗昭             ┗文俊  ┗涌 南宋莆田县人林磻,字岂献,嘉定十三年(1222)进士,调海阳(今广东潮安)县尉。史志称其“少负俊声,从游者众”,名臣的王迈早年尝以师事之。可见学问之博、声名之高。
林正大,宋诗人。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其改诗为词、括文为词之举,在宋词中聊备一格。今有《风雅遗音》二卷传世。生平事迹见《风雅遗音》自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7-12 10:37 编辑 寻泉州府晋江县金竹林
本帖最后由 林俊荣 于 2012-5-5 02:26 编辑 皓20世----|-向 (迁南郊村) |-白 |-子羽(高)-概 |-子年-二评事-宣义-奉议-二十八承事(泽)-规-达-积仁-元忠-叔献-舟之-恒-得泽-O-允文(中山安堂谱) |-子美(义、字尚文)-|-汝南|-宁-------|-庆-|-英|-鸿-------------|-熹--|-绮--|-伯颜 | |(朝议大夫)| |(字良才、闽福巡抚)| | | |-丙南|-京 |-周庭 |-良能 |-杰 |-踩 |-仁溥-义厚(列30世宋嘉定七年迁泰顺泗溪) (998年迁括苍) |-超常 |-仁贵 |-会(字超宗) |-伯远(迁处州) (官荆州牧) |-伯达 另传- -义-琅-积-厚-肤-德-|-朝俊(吴川唐览林屋始祖) |-中俊 [九牧林氏]:蕴公九世孙、皓之曾孙诩为承事郎,其孙洵美曾孙大鼐(28世) 大鼐字梅卿,西天尾镇溪白村人,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官太常寺丞升监察御史、侍御史、拜谏议大夫兼侍讲、至吏部尚书,后被贬泉州知州. 洵美、诩之孙,宋绍兴十五年1145特赐进士,知潮州海阳县. 皓公五子义于梁乾化癸酉年913由莆田北螺村移居南郊村(今荔城区),明正德间建德源祠"和鸣堂"、庆源祠"敦叙堂".奉祀蕴、义公及巷里房族祖先. [源本堂家谱]英公字荣成,蕴公十二世孙,后周广顺二年952殿试榜眼,授金紫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承旨. 永千公(1280-1367)太始祖,乃荣成公十五世孙,世居泉州府晋江县金竹林乡.游学(1308年之前)于海阳县龙湖树下乡而家. 二世、乘万公(1308-1367),讳昕、字宏耀、号顺斋,元顺帝庚子科1360年解元,选太平县正堂除云南昆阳州知州,巨寇杨万钟闻风向化率众盗归投....擢升广信府同知,以疾致仕.[长林风彩]列为明揭阳人,成化十六年1480解元,号钝斋.其它相同,待核查. 五世、鲁公(约生于1380)讳诚著,潮阳人.登明永乐七年1408戊子科副榜元,选交趾顺化府经历,升中顺大夫、顺化府正堂. 本糸 祖祠[林氏宗祠]"源本堂",历代通用门匾:西河旧家,金竹旧家、金竹流芳. 绍兴三十年庚辰1160梁克家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9 14:20 编辑 广平林氏】开基祖林迪,行十万,赠大总戎,北宋初年从仙游石壁潭迁入广平大泽。林迪自入迁后,生七子,长眺传、次标、三卢、四邦、五晖、六苗、七第润。长二子并居福州,三东山,次子居富积,三子居万积大丰、下井、陈海、白石坑,四子寄居沙邑官庄,后支分三保及南山前召,五子居积村、大泽,六子居岩兜、龙池、陈山、泽坂、珍山等处,七子居福州又分南阳。 林迪派下各支祖:四五都富上坊林一千,四五都坡兜坊林七四,四六都龙溪坊林高三,四六都彭床坊林定七,四四都珍山坊林三十二,四四都龙逢场林旺七,南坑头林喜二,汤头林振满,竹坪林十六,田头林万九,北门林进侯,小黄坑子林郁公,四六都鉴村林德宇。三九都三保(现建设镇)始祖林千一。 大田县广平镇大泽坊族谱 大泽始祖 迪公 鳌 公子 行十万(本地称十万公) 授总戎 赵宋初迁尤邑四十五都大泽坊 明嘉靖十四年(1535)新设大田县,乾隆丙辰割入大田县管辖,是为四十五都.有大泽祠堂一座,五直官厅式 坐癸兼丑. 公葬于祠堂左边案手.世远年湮,靡识由来.迨清顺治十六年己亥, 二十二世孙日恺,考家谱,寻出公之葬所.与四胞弟日卿,统率诸子姓,于康熙十年辛亥十一月,架复祠堂,置田祀之,积年旷典于是再举云! 配马氏夫人,葬与公合.子七--------眺, 标, 卢, 邦, 晖, 苗, 闰. (原按):自成之公迁尤溪传至迪公计十九代,系长发公依傅岩(本地)旧谱本抄录,确有可据.而三元谱载,成之公生三子 长: 三万公 讳 建, 守此弗迁;次子:五万公 讳 延, 迁桃州踞四九都石龟立基,分衍井尾, 陈坂, 溪东, 苏对坑; 又次 讳 迪 行十万公,移居四十五都大泽坊,开傅岩, 双涧, 登仙, 东坑, 及沙县南洋,官庄,山祭,陈山等.夫以公兄弟有三此未可知,而以迪公为成之公子者误也. 第二世 苗公 迪公六子 任谣饶州侍郎,居傅岩兜,立有祠堂,地名桥上坪.年久崩颓,今下底田岩兜厝上左边旷地,遗址尚存.葬饶州后门坎山午向,周围杉木一百二十株,有石碑为记. 配邓氏十娘 续配周氏十娘 (傅岩谱载)周氏有随奁山名牛坑山,殁葬此山,名燕巢形.永安黄沙口谱与公合葬后山牛坑边,坐子兼壬,有碑,其坟山一大片,四水归内.又娶杨氏,葬桃水坪.子三:光武, 胜兴, 生朝. 迪公之 长房----眺公,又名傅.为福州总管三年.生子名顺,又分支龙溪. 黄沙口谱载,迁福州三都. 二房----标公,住富积, 又云:居拿阳馆, 支分龙湖, 即今沙县湖源坂尾陈家厝是也. 黄沙口谱载迁笔洋馆. 三房----卢公,在万足大丰井下, 陈海, 白石坑等住.生二子: 又云分支楮林,葬龙塘. 黄沙口谱载迁大丰井下. 四房----邦公,在沙县官庄(分支大田县建设镇)及南山前长召等, 为宋左臧军,葬南剑水东埔后. 黄沙口谱载居沙县山祭. 五房----晖公,居大泽祖厝,派分剧头,又分七三公, 双涧, 坂兜,七四公分支彭床(即龙床). 七房----闰公,又名第,与长兄居福州三东山. 南洋谱载七子 讳闺, 居南洋上笾,支分后地,葬张坑峡. 第三世 胜兴公,苗公次子,字 光明,排林四 又排少四. 南洋谱载 公行位小六. 南坑谱载 配罗氏二娘合葬北山燕巢. 子三: 经, 绎, 绩. 伯祖光武公,苗公长子,字 天明行位小一,在福州侯官住,生三子 长 大用,次 大梁. 后复居傅岩兜. 黄沙口谱载 生子伯一迁枣树坑及下坑岭.即念三公 排少三公,乃林一公之后也,桥上坪住其屋崩.即今之下底田岩兜住屋左边旷地即遗址也.生二十一公及兴公.习武,官授镇府把守建阳.葬在宫边.后迁本山泗水仔岭脊金字面大盂内,共四穴,并念三,念一,念九公葬在此,乙辛向. 又支仙厚(即山后). 又十二公分中央厝住,地名梅花落地,即今岩兜土地祠下方右边花台角后之田.遗址尚存在. 又四八公之子,名 谢一开下底田住,既今岩兜住屋, 配谢氏三娘, 岩兜谱载 长子名颁,岩兜祖厝住. 叔祖生朝公,苗公三子,字 昌明,知建康村节度使,生三子: 长 寿,知福州提刑招讨使,孙开泉州,德化,梓溪,樟州,,龙岩,龙宫等.嗣孙讳马郎娶二妻:嫡邓十六孺人生子小九公以及二十五公.至三十一公还基后坪. 又开三凤芹菜坪乌土坪中巷大溪边郭厝处. 又生九六公 讳 宁 字思永,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开元沙东溪(东坑)生子名魁六公. (说明: 梓溪那边以前来广平镇元沙村问 曲溪 在哪里.那是古地名,少有人知道,其实就是现在元沙东溪,也叫东坑,即元沙村.)
林氏世系29--九牧六房2--大田大泽--尤溪霞川中lwzflw 的评价: 大田大泽---尤溪霞川。虚构的比较明显,非常长。这一般都是前面接他人的世系,后面跟自己传说的世系造成的。 不过我并不清楚从哪里断开,因为没有看到那个林岳的后代世系。无法考证。 据林氏《渊源谱》载:入闽林氏第二十二世林元穹生有二子:岳、坤。林岳居莆田,其子林成移居尤溪。传至林迪,官总戎,宋时移居尤溪45都大泽(今大田县广平)。林迪生7子:眺、标、庐、邦、晖、苗、润; “苗公生光武、胜兴、生朝。吾祖胜兴公生绎,绎生宣八,宣八生太十四、太十九,吾太十四公生四子。公与第4子千十七,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迁居凤池,嘉定三年(1210年)居下村,嘉定七年定居南坑。至今已蕃衍400多人口。”林苗的长子林光武的后裔迁居三元区蓬岩。据三元《蓬岩林氏家谱》载:“吾祖出自苗公之长子光武 此世系相对来说发展得快了点,需要多提供些信息来佐证才行.能将族谱上传就更好了
元穹-|--|-深之--成之--|- 成之(尤溪始祖,字行六,授朝奉郎,葬枫石前) | |-绩之 |--|-彦杰-|--|-必通--汝先-|-善保安卿-|-元成-|--|--|-/ | | |-彦俊 | |-必达 |-善谋 |-元佑| |- -|-公庆/启宗 | | |-必振 | |-维宗-|-宗湖 | |--|- | |-四八|-和卿 |--|-涣之-|-世彰-|- |--|-华国 |-直卿-|-有明 | |- |-伟国 |-自明 |--|--|-溢之居安 --**--**--**肖山 |-必遇 |- 大泽始祖 迪公 鳌 公子 排行十万(本地称十万公) 授总戎 赵宋初迁尤邑四十五都大泽坊 明嘉靖十四年(1535)新设大田县,乾隆丙辰割入大田县管辖,是为四十五都.有大泽祠堂一座,五直官厅式 坐癸兼丑. 公葬于祠堂左边案手.世远年湮,靡识由来.迨清顺治十六年己亥, 二十二世孙日恺,考家谱,寻出公之葬所.与四胞弟日卿,统率诸子姓,于康熙十年辛亥十一月,架复祠堂,置田祀之,积年旷典于是再举云! 配马氏夫人,葬与公合.子七--------眺, 标, 卢, 邦, 晖, 苗, 闰. (原按):自成之公迁尤溪传至迪公计十九代,系长发公依傅岩(本地)旧谱本抄录,确有可据.而三元谱载,成之公生三子 长: 三万公 讳 建, 守此弗迁;次子:五万公 讳 延, 迁桃州踞四九都石龟立基,分衍井尾, 陈坂, 溪东, 苏对坑; 又次 讳 迪 行十万公,移居四十五都大泽坊,开傅岩, 双涧, 登仙, 东坑, 及沙县南洋,官庄,山祭,陈山等.夫以公兄弟有三此未可知,而以迪公为成之公子者误也. 第二世 苗公 迪公六子 任谣饶州侍郎,居傅岩兜,立有祠堂,地名桥上坪.年久崩颓,今下底田岩兜厝上左边旷地,遗址尚存.葬饶州后门坎山午向,周围杉木一百二十株,有石碑为记. 配邓氏十娘 续配周氏十娘 (傅岩谱载)周氏有随奁山名牛坑山,殁葬此山,名燕巢形.永安黄沙口谱与公合葬后山牛坑边,坐子兼壬,有碑,其坟山一大片,四水归内.又娶杨氏,葬桃水坪.子三:光武, 胜兴, 生朝. 迪公之 长房----眺公,又名傅.为福州总管三年.生子名顺,又分支龙溪. 黄沙口谱载,迁福州三都. 二房----标公,住富积, 又云:居拿阳馆, 支分龙湖, 即今沙县湖源坂尾陈家厝是也. 黄沙口谱载迁笔洋馆. 三房----卢公,在万足大丰井下, 陈海, 白石坑等住.生二子: 又云分支楮林,葬龙塘. 黄沙口谱载迁大丰井下. 四房----邦公,在沙县官庄(分支大田县建设镇)及南山前长召等, 为宋左臧军,葬南剑水东埔后. 黄沙口谱载居沙县山祭. 五房----晖公,居大泽祖厝,派分剧头,又分七三公, 双涧, 坂兜,七四公分支彭床(即龙床). 七房----闰公,又名第,与长兄居福州三东山. 南洋谱载七子 讳闺, 居南洋上笾,支分后地,葬张坑峡. 第三世 胜兴公,苗公次子,字 光明,排林四 又排少四. 南洋谱载 公行位小六. 南坑谱载 配罗氏二娘合葬北山燕巢. 子三: 经, 绎, 绩. 伯祖光武公,苗公长子,字 天明行位小一,在福州侯官住,生三子 长 大用,次 大梁. 后复居傅岩兜. 黄沙口谱载 生子伯一迁枣树坑及下坑岭.即念三公 排少三公,乃林一公之后也,桥上坪住其屋崩.即今之下底田岩兜住屋左边旷地即遗址也.生二十一公及兴公.习武,官授镇府把守建阳.葬在宫边.后迁本山泗水仔岭脊金字面大盂内,共四穴,并念三,念一,念九公葬在此,乙辛向. 又支仙厚(即山后). 又十二公分中央厝住,地名梅花落地,即今岩兜土地祠下方右边花台角后之田.遗址尚存在. 又四八公之子,名 谢一开下底田住,既今岩兜住屋, 配谢氏三娘, 岩兜谱载 长子名颁,岩兜祖厝住. 叔祖生朝公,苗公三子,字 昌明,知建康村节度使,生三子: 长 寿,知福州提刑招讨使,孙开泉州,德化,梓溪,樟州,,龙岩,龙宫等.嗣孙讳马郎娶二妻:嫡邓十六孺人生子小九公以及二十五公.至三十一公还基后坪. 又开三凤芹菜坪乌土坪中巷大溪边郭厝处. 又生九六公 讳 宁 字思永,于明洪武十一年戊午,开元沙东溪(东坑)生子名魁六公. (说明: 梓溪那边以前来广平镇元沙村问 曲溪 在哪里.那是古地名,少有人知道,其实就是现在元沙东溪,也叫东坑,即元沙村.) 蕴公生邕<文范,冲回---宗>,同,圉. 同公生嵩,嵩生回,白,子羽,子年,义,文 (加曰字头). 子年生镇,尚素,尚清,尚闻. 尚清---元穹---岳,坤<--涣--震--> 岳---深之,绩之,绎之<--霆-->.< 深之---成之(尤溪始祖,字行六,授朝奉郎,葬枫石前)---佳,灌---彦俊,彦杰---遇,迈---必达,必通---汝先---善谋,善宝---安卿---元佑,元成---载,尧/ 载公---教,敏(宰相)---振,武(右丞相)---维宗---镶,卓(加王字旁)---四八---和卿,直卿---有明,必遇,自明/ 必遇---鳌---迪/. 迪公(大泽始祖,大田县广平镇)------眺 标 卢 邦 晖 苗 闰/ 苗公----光武 胜兴 生朝/ 胜兴公----1 经 2绎 3绩(迁居锦水) 2绎---生长子太十四为南坑始祖 生次子太十九为黄沙口祖. 1 经公(字宣义,开广平镇龙池)----长子诚信 孙儿大观 次子伯继----甲乙 甲二 甲三(甲二开沙县陈山,甲三开沙县洋坂). 甲乙公----长子千八 孙子五万 次子六万----长 三十二公(住广平村龙池) 次 三十三公(广平镇苏桥村珍山又名茶山自然村) 三十三公再经过二十五代就是我本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17: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llylam 于 2012-6-16 17:55 编辑
... ...40世林二九郎,属九牧林蕴派下,曾祖林文德,祖九郎,父三五郎。从东莞移居陆丰鳌峰,传惠来象岗。 GOSEDN 发表于 2012-6-7 13:00
廿八世 秀敏 ┌───┼──────┬───────┐ 廿九世 倪 軒公 卨公 凈 ├────────┬──┐ 三十世 泰(馬院房祖) 博 居士 ┌─┼─┐ │ 卅一世 (鲁文登林、鄂黃冈林、皖金寨林、台淡水林始祖)時 睦 子立 ┌──┬──┼──┬──┐ │ 卅二世 銎 資 鋈 鍌 莹 一嗚(居惠州) ┌─┼─┐ │ 卅三世 (衍梅都、增城、清遠、懷集)稚 雅 維 ***获(居新會) ┌──┼──┬──┐ 卅四世 偉 可 均 成 ┌─┼─┐ 卅五世 福 祿 祥 ┌────┤ 卅六世 迪 通 ├──┐ 卅七世 文德 文享(東莞石井祖) ┌───┬───┬───┼───┬───┬───┬───┬───┐ 卅八世 元勛 元功 元慶 元嘉 元光 元以 元福 元壽* 元全 (衍尢溪) │(湖南白水祭)│ (衍黃岡) ┌────┬────┤ 卅九世 (衍寧化石壁) (上杭縣白沙里) 三五郎 四二郎 滿一郎 ┌───┬───┤ │ 四十世 (居東莞茶圓)二九郎 五二郎 五一郎 (衍海陸豐) ┌──────────┤ (居象山社)/│ 四一世 啓東 啓夫 有基 ├──────┐ │ ├───┬───┐ 四二世 仕進 仕漢 有岱 世榮 福壽 石崇 (衍饶平石井) (博美鰲峰系) │ (居硃矶巷) 悦(即逸乐,陆丰红头沟逸乐派,即鳌峰派) *(卅八世八郎元壽衍河源、雷州、海康、遂溪) ***获(居新會)http://lin.5d6d.com/thread-2769-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17: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牧六房林蕴公后裔至澄海林居安祖 http://lin.5d6d.net/redirect.php?tid=2959&goto=newpo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世 願公 ├─┬─┬─┐ 十九世 邕 同 圉 賦(湖石揭陽棉樹等處) ┌──┬─┘┌┴───┬──┐ 廿世 文范 文回 暠公 旻公 昌公 ┌──┤ ├─┬─┬───┬──┐ 廿一世 (衍韓國)八及 宗 向 白 子明 子年 義 ├──┐ │ 廿二世 偃 斌 琅 │ │ 廿三世 華 積 ┌──┼──┐ │ 廿四世 芋 芳 苯 厚 │ │ │ 廿五世 仲豪 │ 豐 │ │ │ 廿六世 (浦城株林开基祖)云公 │ 肤 │ │ │ 廿七世 廷雷 │ 德 │ │ ┌──┴──┐ 廿八世 庆 │ 朝俊 中俊 │ │ (吳川唐覽霖屋) (樟木林屋祖) 廿九世 ┌─────────子山 景列 │ ┌┴┐ 三十世 耕茂 勛 烈 │ │ 卅一世 孟升 亮 │ │ 卅二世 永谦 存 │ ├───┐ 卅三世 祥 (番禺市官堂村)應時 應中 │ │ 卅四世 通 元慶 │ ┌──┼──┐ 卅五世 乌 通 進 達 ├──┬──┬──┐ │ 卅六世 文政 文佐文佑 文敬 號 │ 卅七世 异 │ 卅八世 廷貴 ┌─┴─┐ 卅九世 朝盛 朝清 http://lin.5d6d.com/thread-3932-1-2.html 十八世 願公 ├─┬─┬────┐ 十九世 邕 同 圉 賦 ┌──┬─┘ │ ┌┴┐ 廿世 文范 文回 保吉 崇 嵩 ┌──┤ │ │ 廿一世 八及 宗 孚 可萃 ├──┐ │ │ 廿二世 偃 斌 惟悫 倪 ┌───┬───┼─┐ ┌┴┐ │ 廿三世 善安 细知 维改 四 洪毅默(媽祖)亢宗 │ │ │ 廿四世 英 (海南、揭阳棉树派) 升赟 │ │ 廿五世 廷烂 丕显 ┌─┴───────┐ │ 廿六世 士恭 士检 士宗─────┐ (后裔居濑口、井头派 仓后、宅里、岐山派) │ 廿七世 林溥 │ 廿八世 (橫阳林,淅江温州橫阳县)林杞 http://lin.5d6d.com/thread-3942-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2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billyla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6-27 14:15 编辑 28# 广东揭阳林浩生 图中玉溪有三兄弟,思文,玉溪,玉海,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元吉冲佑-|-思文光朝-|-世明 |-|-皓 | |-世良子发-|-仕旗-|-慤翁、景翁、意翁、极翁 |-观 |- | |-世芳 |-袭翁-|-仝祖 | |-承庆 |-全祖彦南文贵/文显/文达 |-玉溪---恒叟--蟠隐--敦毅-|-赞顺--寿丰--盛轩 |-玉海 |-赞政--驯翁-|-兰轩/梅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3-4-29 23:41 编辑

林端世居闽之兴化府莆田县贤良港,字开远,生于宋庆元乙卯年,卒于宝佑五年,葬兴化府城西之化龙桥,上承世系未明,但贤良港林姓为蕴公派裔,蕴公四世孙保吉,仕后周,顕德之年败北汉军于高平山有功,授统军兵马使,旋以老弃官,归隐贤良港,是妈祖曾祖父,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林蕴生于大历二年丁未年,林端距林蕴428年,以三十年一代算,相隔13代,暂列蕴公十四世。林端于宋嘉定十三年庚辰科中武榜进士,理宗时官京湖宣抚副使,宝佑于亥三月同閫师少保京湖宣武使都督江陵军马亊赵葵征征讨楚粤红苗,卒于军,扶柩归闽,赠封忠义候,配蒋氏,生于宋庆元四年,宝右于已九月奉命率八子思难、九子思义征讨苗疆,平定红苗有功,敕封忠节得道助国夫人,卒葬湖南甘棠镇。生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忠、思敬、思向、思难、思义。思难字惩吉,生于宋宝庆三年,嘉熙二年戊戌科会试中武榜进士,隨母征南有功,敕封定南慰,家湖南靖州夏郡,公卒,蔡妣因思故里,率子进祥、进祉、进景归莆田居焉,进祉由武举升四川叙州府千总。思义字廉吉,生于宋绍定二年,淳佑四年甲辰科会试中武榜进士,宝佑四年升都督府宣武副使,宝佑五年调征楚粤红苗,平服戌蛮有功,特命镇守渠南军,元敕封征边千户侯,家湖南龙宝夏郡,生进祚,进祚生定辅,定捕字师蔚,生于宋景定庚申年,由黄门例监任山东提举司正提举,生光荣、光华、光富、光贵、光兴、光隆、光宝。光富字裕昆,生于元至元己丑年,生茂卿,茂卿字君宠,生于元大德丁酉年,移居湖南会同县墓脚村,裔衍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茂卿生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五。万四生公溢、公贰、公泗。
林端八子思难,九子思义隨母征南有功,思难敕封定南慰,家湖南靖州夏郡,思义特命镇守渠南军,元敕封征边千户侯,家湖南龙宝夏郡,思义五世孙茂卿移居湖南会同,是林端的分支世系,裔衍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
林端七世孙林公溢,万四长子,明洪武五年隨营从戎,克服贵州黎平府之草坪、上黄、铜関等处有功,蒙江阴侯赐名荣甫,奉承直郎,世袭洪州泊裏军民长官司职衔,因而遂家黎平洪州司,为黎平洪州、泊裏、锦屏、婆洞、榕江、八開、寨稿、审团等处之林氏袓。


林思义,宋淳熙四年甲辰科武榜进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2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清楚,且那张世系图,看不清楚啊! 能不能麻烦你详细列下世系! 拜托!!!! 29# GOSED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4: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6-28 16:48 编辑 楚伍,闽林始祖林禄36世孙,九牧林蕴20世孙,宋代发迹莆田,宦游东粤,官至东粤南雄州大参政,卜居番禺五凤乡(今广州市珠海区)立族,为林奉思堂族谱一世祖,二世祖乔公,进士,官湖广襄阳府,授奉直大夫. 四世有分支东莞(今广东东莞市). 15世有分支广西贵县(今广西贵港市),到民国16年重修林奉思堂族谱时已繁衍23代,后裔散布广东 广西 香港 澳门等地. 林奉思堂族谱今广州中山图书馆有藏本.  林奉思堂字派是林楚伍十九传排起,字派为:朝业书香瑞启纶庸章宝诏宗传仁泽芬扬孚惠衍钧祺 楚伍公是广东番禺五凤(今广州市海珠区五凤村)林奉思堂的开基祖,但上系失传,只知楚伍公来自福建九牧竹屿房,竹屿房的开基祖是林博,林博是唐九牧六房林蕴的十四世孙,寻有竹屿房族谱的宗亲或知情者回帖告知林博至林楚伍公的世系连接。谢谢。 附楚伍公简历:   楚伍公,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籍,宋解元进士,授大中大夫,翰林院学士,官至东粤南雄州大参政。 再提供一些讯息及见解: [一]在“林奉思堂族谱”原序上说:“。。。戊子年十九世孙裔朝兄于福建竹屿房求一族谱取而录之,自比干以来世次了如指掌,并购画工绘写图象。。。”道光乙丑春十八世孙崇阶氏序。 []椐《林氏蕃衍迁徒渊源谱》竹屿房的开基祖是林蕴的十四世孙林博。 [三]椐《林氏仕籍续考》博公,宋福清人 从这些讯息中知道,道光乙丑年(1829)还把戊子年(1828年) 从福建竹屿房取回的族谱在林奉思堂族谱上作序记之,林奉思堂族谱上也有林楚伍。子林乔,孙林晓山三幅画像,说明最迟到1829年林楚伍的上世糸还是清楚的,就记载在福建的竹屿房族谱上,本来林奉思堂族谱也应转载,但现在只有三幅画像,不见“取而录之”的内容,不知何故。另外,福建竹屿房也不知是福建那里,范围太大了,现据[2[3] 知道,竹屿房的开基祖是林博,宋福清人,这便缩小了寻找范围。总之,找到竹屿房族谱就能搞清林楚伍的上五代世糸,这途径除了有竹屿房族谱的后裔外,就是族谱专家了,只有族谱专家才具备了解。拥有。借阅族谱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6: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蕴━━愿┳邕 (林姓入琼始祖)     ┗同┳皓       ┗旻┳尚素         ┃(居邵州)         ┣尚清━━元穹━━坤━━涣之┳世彰         ┃             ┃         ┃            (居莆田)         ┗尚闻           ┣震                       ┗霆━━暹┳洵武                           (迁居琼州)                            ┗洵仁 來源:中華林氏家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7-11 13:01 编辑 莆阳历史上第一官学:梯云斋
澄渚书堂与梯云斋
自唐始,澄渚文化教育事业即非常发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澄渚书堂与梯云斋。
唐大历年间(765-779),林披与其子林藻、林蕴自北螺村(今凤林)迁来澄渚乌石村,并创办澄渚书堂,为福建第一所私人书堂(据朱维干《福建史稿》)。唐贞元间(785-804),观察使李琦命设高学,在澄渚兴办莆阳第一所官学——梯云斋。由是唐代本村同是有私学“澄渚书堂”和官学“梯云斋”。其时这里学者云集,人文荟萃,欧阳詹、林藻、林蕴、许稷、徐寅、黄滔等都在这里学习、活动过。林蕴曾作《澄渚草堂记》记述。明代俞榕原在《梯云斋记》中说:“……延纳学者、讲道穷经,独孤及为之记,有‘比屋为儒俊选如林’之语。自是人才彬彬然其盛。……”又说:“林氏九牧居其南,陈氏侍御居其西,方氏朝议居其东,而吾宗居其北。”可见文风之盛。
宋代,梯云斋和澄渚书堂皆废,林蕴九世孙林安中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在澄渚书堂而皇之和梯云斋旧地重建梯云斋,“中有黉堂,以开学肆;旁有列馆,以安书帷。门揖壶山,轩开文笔‘,还记载“堂有两庑”。才美学硕的林洵美林冲仁则“自著书说”,讲授于书斋之中。
元代,俞尚宽重修“梯云斋”。异族统治下的澄渚士子无意于仕进,而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雕版印刷在此地兴起,著名的有俞里的台谏坊雕刻高手俞良甫等,到明代,梯云斋又“浊漶倾圮,其地沦没于民居”。弘治庚申年(1499)俞钊“挹前哲之遗芳,慨先人之旧址,复市其地”重建“梯云斋”,仍以旧匾“梯云”榜之,并撰《梯云斋记》记述梯云斋和澄渚书堂兴废沿革及兴学育人之盛事。当时,澄渚文教之风复盛,仅俞氏就先后创办了榕原草堂,读书清舍,三山书舍,三山书院等多处私学,莘莘学子,簪缨鹊起。
清代以降,“梯云斋”几经修葺,曾一度废置,甚至改为粮食加工厂。近几年来,澄渚村两委发扬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不仅投资兴建教学大楼,改善学校环境设施,还大力支持村老协会依旧制重修“梯云斋”,使千年古迹重焕光彩。1997年底,“梯云斋”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厅拨款补助维修。
唐代的澄渚,是莆田大地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澄渚书堂、梯云斋等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在澄渚学堂就学过的林藻、林蕴兄弟奋志读书十多载。唐贞元七年(791)林藻考中进士,为福建第二名进士。林蕴于唐贞元四年明经及第。后林藻兄弟九人皆官居刺史,世称“林氏九牧”。乌石“九牧祖祠”今存楹联:“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宗祠开九牧,云礽从古肇梯云。”说明了九牧林涌现出诸多学者登上仕途与梯云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宋代澄渚秀士特出者有绍兴五年(1135)进士、官吏部尚书的林大鼐;绍兴十五年(1145)特奏进士第一名、赐同进士并官知县的林洵美;洵美族孙林益严、林益亮亦皆第正科进士,还有淡泊官场的特奏进士俞则之。
元代,这里出了雕版高手俞良甫。元至一正间亦思法杭为乱,骚扰民生,俞氏大宗祠与附近民居被焚毁,俞良甫避战乱,于至正二十七(1367)率三十多位夜以刻工东渡日本,寓居日本东京都附近嵯峨,从事雕刻生涯,以其选本、刀法、字体版面均称上乘的雕版印刷饮誉日本,并大大地推动了日本的“五山文化”的发展。良甫侨居日本期间,积极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将雕版式技艺传给日本刻工,为日本培养了许多雕刻艺术的后起之秀,对中日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学者认为,“此虽亡命一工人,对日本文化之助力,实有永远记忆者矣!”
明代澄渚文教之风复盛,俞里自然村自明成化至清朝就有郡痒士、太学生、增广生116人,举人17人;进士5人,赐七品官服者28人,知县7人,府、州官6人,布政使、巡抚2人。自俞钊至俞逊祖孙七代科甲蝉联、簪缨相继,时称“七叶联芳”。俞里现存“甲科世第”、“七叶联芳”、“紫薇旧第”及“中宪第”等石匾即是俞氏科第蝉联的写照。其他如进士、按察付使郑汝舟及其孙辈三人的科第佳话,及陈、林、姚、黄、朱等诸姓的达人韵事,至今传为美谈。
林蕴九世孙林安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2 0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俊荣 于 2012-7-12 00:47 编辑 请版主列明: 愿-----文回--宗---英(24世)的具体身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3: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4 12:43 编辑 宋代,九牧林后裔纷纷迁入三明境域
北宋初年,九牧林第六房林蕴一支的后裔林迪官为总戎,举家迁居尤溪四十五都大泽(今大田县广平)。据林氏《渊源谱》载:入闽林氏第二十二世林元穹生有二子:岳、坤。林岳居莆田,其子林成移居尤溪。传至林迪,官总戎,宋时移居尤溪45都大泽(今大田县广平)。林迪生7子:眺、标、庐、邦、晖、苗、润;其后裔蕃衍至大田、沙县及三元各地:
宋末元初,又有“十万(即林迪)之子庐、孙少二郎,至曾孙宗禹迁居楼峰(现三元区楼源村的自然村)分衍黄砂。”至今已蕃衍近1000人口。(三元《黄砂口林氏家谱》)
三元林氏也是林迪的后裔。据赐进士探花及第御前侍卫罗英笏为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剑沙三元林氏家谱》所写的“谱序”中说:“余友林君三亭,溯其谱系分自九牧蕴公,原其乔居吾沙西三元,则昉自之华一公。”邑庠生林茂(1690~1748年)雍正壬子遗撰“家谱弁言”也说:“禄公从晋元帝渡江仕温陵遂家焉……;唐,披公生九子公牧诸州号称九牧,其六,我祖蕴公数传至华一公,乃迁剑沙三元。”据《剑沙三元林氏家谱》“渊源谱”排序,林华一为闽林第40世,约在明洪武初年移居三元,为三元林氏的开基始祖,蕃衍至今已约有1200多人口。三元白砂林氏与三元林氏同源。林华一生有3子:通八(俗称三元林)、金四、金七(俗称白砂林)。白砂林氏尊金七为开基始祖。据《白砂林氏家谱》载:金七为华一的第三子,死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葬在长安堡(今三明火车站一片)。白砂林氏蕃衍至今约有700人口。后来,白砂林氏有部分后裔迁居三元区莘口、绵竹边、及中村乡的视峡村等地。
据三元《莘口林姓家谱》载:莘口镇林氏原居福建永安洪田镇(马洪村)常顺,转迁贡川北门后,约在康熙年间迁居莘口。
常顺林氏源于永安安砂香茹墩(大宅坂)林氏,香茹墩林氏宗祠,始建1316年三三公之手。2012年春节前启用堂号“启佑堂”。
三元莘口《林氏家谱》始修于民国20年(1931年)。莘口《林氏家谱》续永安洪田常顺林氏,尊九牧林氏第六房林蕴的后裔林渊为近宗始祖。前清例授修职郎即用训导增贡生邓村猷在为其家谱作序中写道:莘口林氏“自清康熙间由永安常顺(因林土领导农民起义)移居贡川北门,复由贡川迁居莘口,乞今二百余载,历十数传,尚未纂修家谱。”所以,应林氏之邀,“将先年所采录远祖世系,并各房生卒配葬为之搜寻以集成帙。”1998年,莘口《林氏家谱》进行过一次续修,由林氏后裔林忠积、林新禄等组织编写,贡川退休老教师严增淦撰写序。他在序中说:“其家谱自民国20年续侯后,已越60余载失修,派别支分恐其久而无可稽也,乃谋诸族众起而修之。……今书以古装编排,有条不紊,世系世录,亦有所新增,且有文可徵,有献可考俾。”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南坑村的林氏族谱,则清晰地记载了本村林姓皆出自“九牧林”血脉的史实。《林氏族谱》记:“披公之六子蕴公(注:九牧林六房林蕴)发脉于兴化府仙游县石壁潭,由是而十数传,其迁诸各处城市乡村者不能悉述。惟传至十万公迁广平(注:今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生七子:跳公、标公,庐公、邦公、晖公、苗公、闰公。余皆迁居他处,惟苗公居传严兜龙池坊,公生三子:光武公、胜兴公、生朝公。光武公仍居龙池,后裔分诸枣树坑及下坑岭。生朝公移居锦水。惟我二房胜兴公之孙宣八公,生二子:太十四公、太十九公。太十四公我南坑始祖也。” 三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域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7 16:45 编辑 福建南安向阳山坪林,分布于旗星、卓厝、土地盇、华溪及中董田,人口4000多人。始祖以仍公,九 牧六房派下,元至正(1341-1368)年间,由永春碧坑(现东平内碧)迁入南安八都。自开基至 今历650余载,已传廿五世。字行从十三世起用:"仲仁仕公卿,道学彰孔孟,文笔即经华。"由山坪林外迁的颇多,分布于福州、闽清、永春、永安、永春、莆田、仙游、泰宁和浙江等地,还有迁台湾、金门和马来西亚的。 山坪福泽堂林氏,在旗星村,开基祖讳以仍字代祖号福添谥置田,系唐九牧六房蕴公十七世孙,元至正(1341-1368)间由永春十五都碧坑徙入南安八都山坪,初舍半岭畲,生四子:长失,次进田生二子. 睿明徙卓厝为大厅祖,睿智徙卓厝为尾埔祖,其后有分居土地墘、华溪,上山巷后迁仙游;以仍三子进山为山坪、人行祖,其后有分居中董田;以仍四子进塘为大墘、华潭祖,。山坪林氏以联桂传芳之称,联桂以藻蕴登第梨岭题诗,各折一桂,以此为称。宋元间,或以兄弟父子同登进士,联桂之坊此始。联桂之称,唯邵州得擅专门,由来久,而其谱起于:先时莆有显者为蕴公裔胄,持谱前来,以吾家是其派,为联桂祖。从谱牒散失之余,咨询耆老,採辑传闻,搜罗百孔千仓,未尽虫蚀之际,得有蕴生愿,愿生邕同圉……祖祠在山坪,卓厝建有宗祠大厅和尾埔。至今已到25世,人口5000多人。 外迁:卓厝土地墘出承旗星鹧林林就来迁洪濑扬美三组,生宣统己酉(1909)年,14岁时(民国壬戌1922年)洪濑学理发,人际关系好,隨之定居,后定居扬美,生二子金龙、金练,现人口12人。金练之女林清彬就读合肥大学。迁角美崎巷、华安,林忠则忠管迁漳浦,永太、闽侯、福清、仙邑、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东田镇 娘仔田甘棠井(加冬井娘仔田林氏:先祖系唐九牧六房蕴公,开基祖必振系蕴公15世孙,南宋理宗年间解元,授漳州府学正堂,遂家居漳州木棉庵蔡坑,历5世居英公迁漳州蓝田黄田坑古井兜,现名埔山。继5世即25世本祖玉荣,有另祖迁平和文峰。26世积庆徙安溪依仁里,27世维岳,28世宗举公从安溪依仁里溪内下坂乡迁来南安东田甘棠井,已传16世,人口560人,外迁33世时有迁台湾,近中有迁厦门灌口、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约200人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清标编撰《敕封天后志》功莫大焉 许更生 蒋维锬先生说林清标失察,因“误会和差错”而“肆意篡改”妈祖出生地,实在是过于武断和失之公允。笔者认为,这其中存在“四不符”:与身份不符,与时代不符,与初衷不符,与人品不符。 林清标何许人也?
林清标(生卒年未祥),字弼侯,号韦亭,唐九牧六房邵州刺史林蕴的后裔,和妈祖同支,莆田县人。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次年会试副榜。其父林源,清世宗雍正年间官太仆寺卿。其长子林霈,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举人,官台湾府凤山县教谕。作序当时他身为“泉州府惠安县儒学教谕”。
可见,此公并非浅薄冒失之莽汉,而是书香门第、饱学之士、为人师表者。更加难以解释的是,清标与妈祖还有着宗亲血缘关系,他口口声声自称“裔侄孙”,尊称妈祖“吾宗祖姑天后”,“天后乃标本支”。他有什么必要针对天后诞生地这样关键所在进行“篡改造假”,如此缺德不是公然犯上“大不敬”和冒天下之大不韪吗?而且也违背了起码的良心道义。
从时代背景看,作为元、明、清县学的“教谕”,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官,更肩负着主管文庙祭祀之重任。在封建神权社会中,按照他的职责,若论神不忠,于祭不符,可是弥天大罪。
更何况,《敕封天后志》成书刊行于1778年,即清代“文字狱”最严重、最残酷之巅峰时期。据史学家统计,整个清朝文字狱大案一百六十多起,几乎一年半一次;乾隆(1735—1795年)时先后发生文字狱100多起,尤其集中于乾隆中期,是三朝之中文网最密、文祸最多的时期,占80%。到处都充斥着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当时笔杆子悬乎着头颅,一不小心就会被处死,不能有任何疏忽与闪失。
且举三个典型例子。
河南有一个人叫刘峨,他刊刻了一本书提醒考生应试千万要注意避讳,以及如何避讳。其中例子说到弘历和玄烨,结果被灭了九族。
江西新昌有个叫王锡侯的举人,为了给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减,编了一本《字贯》。在遇到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圣讳时,都作了缺笔处理,只是没有采用更为严格的改字法或空字法,被人告发到乾隆皇帝那里,结果以“深堪发指”、“大逆不法”的罪名,不仅本人被杀头,还牵连到妻妾儿孙,多人致死和发配为奴。
《小学大全》的编纂者尹嘉铨,他父亲尹会一是有名孝子,乾隆曾经写诗给过褒扬,他本人也是孝子,又是道学家,官曾做到大理寺卿稽察觉罗学(清朝皇族旁支子弟学校的主管)。乾隆曾给予嘉许。然而,一旦沾上文字狱,朱批便是:“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钦此。”最终还算宽大:“尹嘉铨着加恩免其凌迟之罪,改为绞立决”!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显而易见,在那样的政治气候之下,林清标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没有铁的事实,是绝对不敢无中生有,对“敕封”人物“肆意篡改”的,如此大不敬和“欺君妄上”,不是公然拿自己和家族老少的脑袋开玩笑吗?
笔者还以为,尽管230余年过去了,当代的学者还应当存点文人良心和历史责任感——信口开河,当年可是要致使人头落地,甚至诛灭九族的呀!
再来看看林清标修纂《敕封天后志》的初衷与缘由。正如他在《敕封天后志·自序》中所言,其长子林霈任台湾凤山县教职期间,台胞得知其乃妈祖本支族裔,便向他求阅妈祖世系史迹,但因当时刊行的《天妃显圣录》流传不广,于是就写信请其父在莆田重刊。 试问,对于台湾同胞的拳拳之心,对于儿子殷殷求办的善举,精神正常的林清标会突发奇想,篡改史实,哗众取宠以求“轰动效应”吗? 再从林清标修改编撰的原则看。 《显圣录》在17世纪20年代已具稿本,经过陆续采集,至17世纪80年代才刊行;其后又经过95年,林清标才据以纂辑成《敕封天后志》。他有鉴于在此期间,“板多散失,后有辑时事以增补重刊而未尝广传”。林清标细阅过去的刻本,觉得“前人叙文纪传,未经细考,故多差讹”,并且“次序错杂,间多有附会事。”这才决心重新编纂,“兹就家乘而详其实,目之曰《志》。《志》者,志其实也。”“爰仿古人左图右书之法,浮者删之,实者录之,编次绘图,以成一部信书”,“核实付梓,使人有所考而无疑”,“无从核实者不录”,以免后世以讹传讹。那么,他怎会一边订正,一边造假呢?这其中蕴藏什么样的“作案动机”呢? 应该说,林清标刊印的《敕封天后志》是经过认真考证的,他亲自到贤良港和湄洲岛作了实地调查考证。该书是去伪存真、据实记叙的产物。正因为“妈祖出生贤良港”是经过深入考证、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林清标行文也格外慎密周全:不但见诸天妃“本传”,而且连与之相关之处都一一作了补充修正。例如,《窥井得符》中,将“妃少时”这一较为含糊的概念,具体化为“后十六岁时”。《化草救商》中,“屿之西,有山曰门夹”,改正为“屿之西,有乡曰门夹”——至今,当地尚有门夹乡名。《菜甲天成》故事名字,改为《菜屿长青》,因为“菜甲”所指不如“菜屿”明确,而且菜子小屿之上所长的菜子花,并非“天成”的,而是妈祖神力所赐,且年年岁岁开花结籽,长青不竭。《灵符回生》故事,更名为《恳请却病》,因为主人公县伊阖家只是病重,并非病危;再则,治病的主要是中药菖蒲,而不是灵符。《湄洲飞升》改为《湄屿飞升》,因为北宋之时,还只称“湄屿”“湄山”。《助战破蛮》改“全收破蛮之功”为“全收破倭之功”,对象更加明确。《涌泉给师》修改“爰额之曰‘师泉井’”为“爰勒石额之曰‘师泉’”,更加具体准确。《灯光引护舟人》《澎湖神助得捷》故事,分别更名为《引舟入澳》《澎湖助战》,更为简洁明确。《怒涛济溺》更正“共祭一十五所”为“共祭一十八所”。《托梦建庙》更改“二十七年”为“二十七年秋”,时间更为明确。《圣泉救疫》中,更正“乾道二年”为“绍兴二十五年”。《本朝助顺加封》添补上主角“将军万统”(即“提督万正色”),并且改题目为《助风退寇》,更加简洁明确。将“道成,白日飞升”改为“道成,别家人到湄洲屿白日飞升”;“径上湄峰最高处”补充为“渡海径上湄峰最高处”等等,前后文关照呼应之细密,令人叹服。可见,林清标所作的修改订正,是经过通盘考虑的慎密之举,而绝非一时兴起的作秀。蒋维锬先生仅仅凭一句“明显是为了强调贤良港的地位”,恐怕不能令人信服吧? 再说,林清标编纂时的态度是相当严谨细致的,例如,关于妈祖先代封典孰是孰非,因其未能见到《大清会典》,便直书备考“待查”或“无从查考,未敢妄载”;对于湄洲祖庙群后来的一些附属建筑,他自白“未经细考,未便载入”。对此,林祖韩先生曾称道“史之阙疑,难能可贵。”蒋维锬先生也肯定“林清标以其特殊身份和特殊使命,对改编工作格外慎重而认真。”怎会既是慎重认真之人,又是轻率武断之徒,截然相反,判若两人,这不是有悖常理吗? 林清标编纂态度的严谨细致,笔者再举一个十分重要、然而常常被人疏忽的例子,即他对几篇序言的订正处理。众所周知,《敕封天后志》的几篇序言,原先见诸《天妃显圣录》。由于二书前后相距百余年,林清标录用时,对于一些误讹的文字,进行了认真的订正,以免以讹传讹。顺便提及,蒋维锬、周金琰輯纂出版的《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著录卷上》所收的几篇《天妃显圣录》序言,全盘照录,差错累累(且不论断句方面可能存在的见仁见智)。篇幅所限,仅举林麟焻、黄起有二序的部分文字为例说明之。 逮夫典礼事竣,方图返棹,而狂澜汹涌,澎湃稽天,樯撼舟横,桅楫为之断裂,震荡漭沧,四无足峙,顷忽间十殿一全之势。舟中人咸谓惟神可祷以无咎。果尔,一祝而倾者少安,裂且不坏。然而淼淼巨浸,奔蹴却迷天日,夜来帆影浮沉,几不知所税驾。不意昏黑飘泊之顷,恍有二火,晶光熠熠桅舰之前,私幸有赫神灵,于昭于天,差可藉以无恙。因而随波翌驶,轻舟已过万重。【《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著录卷上·林麟焻序》,文字同蒋维锬先生所说的台北图书馆的藏本,见“台湾文献丛刊”第 77 种中的《天妃显圣录》】 逮夫典礼事竣, 方图返棹,而狂澜汹湧,澎湃稽天,樯撼舟横,维楫为之断裂,震盪漭沧,四无足恃,倾危间,十难一全之势。舟中人咸谓,惟神可祷以无咎。果尓一祝而倾者少安, 裂且不坏。然而渺渺巨浸奔蹴,却迷天日;夜来帆影浮沉,几不知所稅驾,不意昏黑飘泊之。顷恍有二火,晶光熠耀桅艦之前,私幸有赫神灵,于昭于天,差可藉以无恙。因而随波翌驶, 轻舟已过万重。【文字依照清刻本林清标《敕封天后志·林麟焻序》,并核之以杨浚《湄洲屿志略》清刻本,二者文字完全一致】 夫书以传信也,而神之信固不待书也。古来所传纪实之书多矣,其描写诡诞杰特,令人读之愕焉□□而且疑焉。……虽然,福善祸淫,天固不爽,而善□之灵,神亦弗昧。今使天下瞻拜之伦肃邀神贶,而违心悖义之辈复无指摘,则人将狃,狃则玩,玩则邪辟之萌又不可遏息,则有时一二示警者正所以坚善信之心耳。故至诚感神,理有必然,响应之灵,实不可度、不可射之妙,诸如呼吸可通、光风倏忽者诚有所携,神机亘出,惊愕意外,非他纪异之所为怪诞者比也。【《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著录卷上·黄起有序》,文字同蒋维锬先生所说的台北图书馆的藏本,见“台湾文献丛刊”第 77 种中的《天妃显圣录》】 夫书以传信也,而神之信固不待书也。古来所传纪实之书多矣,其描写诡诞杰特,令人读之愕焉、喜焉,而且疑焉。……虽然,福善祸淫,天固不爽,而善善恶恶之灵,神亦弗昧。今使天下瞻拜之伦肃邀神贶,而违心悖义之辈复无指摘,则人将狃,狃则玩,玩则邪,辟之萌又不可遏息,是则有时一二示警者,正所以坚善信之心耳。故至諴感神,理有必然,响应之灵,实不可度、不可射之妙,诸如呼吸可通、谷风倏忽者。诚有取携神机,亘古惊愕意外,非他纪异之所为怪诞者,比也。【文字依照清刻本林清标《敕封天后志·黄起有序》,并核之以杨浚《湄洲屿志略》清刻本,二者文字完全一致】 两相比较,二者文字之正误优劣不言而喻,恕不赘述。而令人十分困惑不解的是:一向喜好以“校记”的形式对汇编文字及其版本等等,进行高下评议的蒋先生,却一反常态,对《敕封天后志》辑录的林尧俞、林兰友、黄起有、林嵋、林麟焻等5篇序言只字不谈,似乎它们理所当然地会与《天妃显圣录》《天后显圣录》中的一模一样,分毫不差似的。这是有意回避,抑或其它什么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笔者坚信,妈祖裔侄孙林清标编纂、刊印《敕封天后志》,不但无“肆意篡改”之嫌,而且是功莫大焉。其主要功绩有三: 一是独具慧眼,排除了历代的种种纷纭异说,确定了妈祖的生辰、卒年。 历来史籍所载妈祖之生卒年差异甚大,众说纷纭,前后相距竟达350多年。其生年有五说,时间跨度从唐天宝元年(742)到宋元祐八年(1093);其卒年有七说,时间先后从宋雍熙四年(987)到宋绍兴十五年(1145)。林清标力排众议,终于使得尘埃落地,形成共识。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妈祖是“湄屿飞升”的;同时,细化明确了妈祖出生地——贤良港“乃天后生、长之乡”,从而确立了湄洲岛祖庙和贤良港祖祠两者的神圣崇高地位。这绝非无中生有的“篡改”,也不是移花接木的“硬塞”,而是体现了一位学者、教谕实事求是、严谨缜密的态度,以及认真的负责精神。 三是将妈祖神迹传说故事进行精心修改补充,梳理分类,辅之图说,使之更易传播。 正如克瑞斯和勒文把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看作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强调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语言和视觉相辅相成,互相配合,语篇得以实现准确、全面和高效的意义表达。 毫无疑问,这三点坚实地奠定了妈祖信俗文化申报世遗的文献典籍基础,实在是绩不可没,功垂于世。因此,《敕封天后志》当之无愧,是迄今为止集大成、最权威的妈祖历史典籍。 最后,请听听中国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9套“方志中国”栏目等权威主流媒体对《敕封天后志》的高度评价吧:“林清标在考察搜集妈祖的生平事迹后,编撰了《天后志上·下》两卷,上呈朝廷,经朝廷敕封,得名《敕封天后志》。志书包括了妈祖的生平事迹、神迹传说、历代皇帝敕封等内容,不仅让台湾民众全面认识了妈祖——林默,也成为今天了解妈祖文化最权威的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15: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街*礼本堂 概况 梅花镇属粤北地区,坐落于韶关乐昌市境内(以前属韶州乳源县)。梅花街在梅花镇中心,整条街皆姓林,梅花街林姓子孙为九牧林蕴派下。 定居 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时年三十岁的开基祖林佑(字栋楠)夫妇携四子:林大用、林大选、林大乾、林大纪经商至梅花,见梅花群峰秀丽、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便留下居住创业。数十年后,林大用兄弟皆长大成人。由于家业的壮大和人口的增多,林佑子孙开始分居梅花街附近创业,其中林大用分迁梅花军营下坑里,林大乾分迁梅花石带狗塘,林大纪分迁龟上都马溪,林大纪之子林韶峰又迁居两江镇的仙溪头村。留在林佑身边的只有林大选及其五子:林仰峰、林朝峰、林彦峰、林贵峰和林少峰。 发展 经过数代人的艰辛创业,梅花林家逐渐壮大,慢慢演变成一个村。梅花林家将西京官道两旁的土地买下来,并起屋开店,遂成梅花街。梅花林家在官道朝京的方向做起大门,并挂上“十德名门”的牌匾。取意于先祖林皋门第被赞颂为“十德之门”。由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梅花林家村迅速壮大,梅花街十分繁荣。 礼本堂 清咸丰7年(公元1857年),梅花林家族人在街中建祖堂一幢。祖堂座南朝北,正金丁山癸向,分上殿下殿,上殿与下殿之间设有天井。祖堂题名 “礼本堂”,是“执子(孔子)之礼,持家之本”的意思。先祖林放曾问孔子礼的根本是什么——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从而一问成名,成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礼本堂大殿正面挂有“九牧衍祥”四个大字,左右挂有“唐宋元明十二状元三拜相,诗书礼乐八百进士五封侯”的对联;礼本堂大门上挂有“宗泽流光”四个大字,两旁挂有“殷室三仁府,林门九牧堂”的对联。祖堂曾在2006年修葺过,供奉的是林佑的神牌位和历代老少的神牌们。林佑的神牌位背后刻有一首赞诗:曾峦耸翠影重重,景占梅花第几峰。喜见佳城横玉案,欣瞻吉地覆金钟。砂明水秀祥光合,穴巧龙真紫气浓。信是此翁多积德,贤才叠产庆皇封。 修谱 清嘉庆16年(公元1807年),梅花街林家邀请鹧鸪塘、横坑、湖南盐冲、深坑寨下、铜锣坪林姓裔孙(皆为林世荣之后)在梅花修谱,按:博宏忠谨理廷经,卓伟道高维国兴……的字辈排行。 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梅花街林家村邀请粤北、湖南等地林世荣七子的后裔在乳源石角塘文明书院重修族谱。这次修谱,林世荣的七个儿子后裔都有参加,但仍不完全。梅花街林家保存的家谱中,这套是最古老的,按:念宗文法万,奕世沐昌隆。日际桂兰秀,春深桥梓丛。玉堂标品望,翰苑振家风……的字辈排行,现在梅花街出的最小字辈是“堂”字辈。这套谱为八开本,棉纸印刷,谱的首页有“双桂流芳”四个金文大字,两旁印有“商少师受姓以来忠烈蜚声赫赫英风昭,唐九牧联枝而后圭璋特达绵绵华胄拜”对联。谱中记载有:圣谕广训、御赠律诗、名公对联、旌表碑记和历代世录等,共15卷。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和公元1993年,粤北林世荣后裔前后两次修谱,是对前次族谱的重刊及补载新丁。1993年谱共36卷。 迁徙 梅花街林姓子孙生活了483年,繁衍了近20代,后辈迁徙到他乡的也很多。如林大选之子林少峰后裔,迁往黄埔谷皮滩、斯茅坪、何家岭、下里坪。在湖广填四川时,林贵峰之孙林长卿率众子入川,后人居住在邻水县。林佑第八世林居龙、林居士兄弟和林城文、林德文兄弟已往川;林佑第九世林明占、林明韬兄弟也已往川发展。林佑之孙林碧峰本已随父林大纪迁往龟上都马溪,但由于受冤案牵连,马溪被剿杀,林席瑞是唯一幸存的幼苗,外祖带大后送回梅花街。 先祖 林佑世居粤东潮州海阳县(现潮安市)洋标塘,是林念明(林世荣长子念一郎)曾孙,父亲是林肇盛,祖父是林苟哥,林苟哥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林亦元和林满仔。林文德生林九郎,林九郎生林三五郎,林三五郎生林五一郎,林五一郎生林有基,林有基生林世荣。梅花街族谱中对林文德、林九郎等的记载甚简,有待后人考证补充。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xungen.so/Html/?275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4 1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6 12:45 编辑 还望您赐教;宋元丰二年进士林磐上承世系。 林磐,字定国,系出兴化义门,先世有官于漳者,因家荫累官至朝散大夫,年五十,奉祠里居教,授生徒,著《周礼讲义》时,迁学不利,硕请复旧捐祠俸以倡之,及卒,郡守李弥逊祭以文,谓:隐居好学,不慕官荣,阳亢宗马,少游之流也(或者:隐居好学不慕官,荣阳亢宗马少游之流也)。 我 (林忠辉 )在傅璇宗主编的《宋登科记考》卷六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看到的林磐记录为: 下载 (228.59 KB) 2009-9-10 09:37 在仁宗嘉佑二年里没有看到永新县的“林磐”。 八闽通志卷之五十一 选举 科第 漳州府 [] 历二年壬午1042杨真榜 林曼 龙溪人。《寰宇志》无此名。 历六年丙戊1046贾黯榜 林修(俱龙溪人)。《寰宇志》无林修。 五年癸巳1053特奏名 林载周 龙溪人。 元丰二年已未1079时彦榜 林磐(上舟下石)见《人物志》。漳州府 元豐二年(1079)時彥榜   陳舉、陳邈、王璵、陳郊、林介(閩縣)、吳開、崔登(侯官)、黃選(永泰)林積仁(長溪)、潘鯁(長樂)、唐最(古田)、徐常、祖通、黃秸、黃致、江鬲、孫夙、江時、詹國華、卓威、李秸、黃公綽、陳信臣、葉極、陳孟進、葉大方、吳子翼(建安)、章粹、何述(浦城)、遊醇(建陽)、李懌(松溪)、陳遇、蔡彥丕、李琦、王覺民(晉江)、蘇駉(同安)、葉唐稷、羅仲彥、吳擇、朱起、張齊(劍浦)、鄧燦(順昌)、廖正一(將樂)、陳瓘、余援(沙縣)、施常(尤溪)林磐、余侔、陳玠(龍溪)、雷堯(甯化)、謝浚、吳表深、李夔、黃德裕、吳思(邵武)、上官敦複、上官行、上官公穎(光澤)、宋觀、黃中、鄭至道、方師顏、劉秘、謝斯立、陳嘉劭、莊柔正、李敦錫(莆田)、朱置、蔡觀(仙游)、方公袞、方安道、方原道(興化) 第十六世林盘、林釜、林鋈、林鋈、林墨(林时子) 年代不同 林时的五个儿子中,长子林盘继父职任朝奉郎,次子林釜曾任资政大夫,其余三子皆以打渔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37 , Processed in 0.055856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