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570|回复: 6

莲峰林氏族谱和福清林氏大宗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9 19: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里予 于 2012-4-19 20:06 编辑

                               莲峰林氏族谱和福清林氏大宗谱
2007年,福清林氏研究会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出版了《福清林氏大宗谱》,为林氏宗亲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正如林会长在首发庆典大会上所讲的一样,“福清林氏历史悠久,枝繁人众,但因旧谱散失严重,缺乏参考资料,编者水平有限,这部大宗谱必然存在许多不

足和纰漏。
   大宗谱有关莲峰林氏的篇幅很短,但错误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查祖源、行第、古代名人三部分内容,错误共达12处。其中介绍祖源的段落,只几句话,52个字,错误竟达6处之多。
   一、祖源

   大宗谱说:“元初,孝祖攒公裔孙安禄公,明经及第,授福清州照略,自莆田北峰徙迁东瀚镇莲峰村,为莲峰始祖。夫人温氏,继室魏氏,生四子,分四房”。
   这几句话的错误如下:
    1、迁居朝代
   据莲峰谱载,安禄公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迁居福清,而不是大宗谱所说的“元初”。
    2、尊为始祖
   大宗谱说,安禄公“徙迁东瀚镇莲峰村,为莲峰林氏始祖”。这就是说,安禄公本人首迁莲峰村,开基了莲峰林氏,是名正言顺的始祖。其实,安禄公并没有徙迁莲峰村,开基莲峰村的不是安禄公,而是金全公,金全公是实际上的始祖。安禄公不过沾了魏氏夫人的光,在第一次修谱时被金全公尊为始祖,莲峰谱沿用了这一说法。据莲峰谱的金全公的序言载:“先考捐馆,予母孀居,逢时燹火,得依舅氏所居”。在宗贤传赞中也载:“公年不禄,一子尚在襁褓,夫人魏氏孀居,又逢燹火,得依舅氏,遂开族焉”。“不禄”、“捐馆”是死亡的讳辞。以上说明,早在迁居莲峰之前,安禄公就已经在福清城关逝世。“得依舅氏所居”的是魏氏及其“尚在襁褓”的幼子金全公。金全公才是名正言顺“遂开族焉”的开基祖,安禄公不过是被尊为名义上的始祖。
   3、世系
  据莲峰谱载,安禄公的魏氏夫人生金全,金全生让,让生四子,分四房。但大宗谱却载:“夫人温氏,继室魏氏,生四子,分四房”。生“四子”是让公,而不是安禄公。“四子”是安禄公的哪一个夫人所生?大宗谱没有说。莲峰世系无端被大宗谱漏掉金全公、让公两代。
   4、迁出地点
  据莲峰谱的金全公的序言载,安禄公从“莆地义门”迁出。义门,即现在莆田城关仪门,是阙下林的发祥地。但大宗谱却说,安禄公“自莆田北峰徙迁”。如果说迁自北螺村,还情有可原。因为北螺村是莆林的发祥地。阙下林、九牧林、雾峰林的共祖万宠公的祖宗都是居住在北螺村的。但“北峰”,却是编者凭空虚构的村庄。
   5、迁入地点
  据莲峰谱载,安禄公“授福清照略”,“时在福清县垣住足”。这就是说,安禄公是从莆田迁居到福清城关,而不是徙迁莲峰村。
   6、福清县照略
  大宗谱说安禄公被“授福清州照略”。其实,安禄公历来都是担任福清县照略,一天也没有担任过福清州照略。照略,只是衙门中的小吏,相当现在的秘书长。因为唐宋时期,福清只设县,未设州。元朝才设州。那为什么莲峰谱金全公的序言也称“福清州”呢?因为他在元初第一次修谱时,福清已升格为州,所以那时称“福清州”没有错。现在再称福清州就错了,就会使人误以为安禄公在元朝任职,而不是在宋朝任职;也会使人误以为安禄公是在元朝迁入福清,而不是在宋朝迁入福清。
  二、行第
   7、莲峰林氏的行第是:“名辈:仕甫孟侯昌大发其祥;表字:宗建思国朝挺必有名”。但大宗谱却载:“名辈:仕甫孟侯昌大发其祥;表字:宗建思国朝挺心有名”。“必”字辈被大宗谱错为“心”字辈。
  三、古代名人
  莲峰三房世代簪缨,英雄辈出。林公縺兄弟叔侄在戚继光、秦经国、俞大猷等人的指挥下,和倭寇、海贼作殊死的斗争,林公縺、林庶、林观志等好男儿为国捐躯,战死海疆,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乐章。
  莲峰林氏不但是抗倭的伟丈夫,也是反清的英雄汉。长房林曾浚就因反清而牺牲在福清天宝陂。
  大宗谱收录了莲峰谱宗贤传赞中的5个人,全都错了。有的错误,看了真使人跌破眼镜。
(一)、抗倭寇反海贼名人
    8、林公縺
  据莲峰谱载,林公縺,安禄公八世孙林昌大之三子,其二哥林公绩生于嘉靖五年。公縺“公少习儒业,长读兵法,为烽火寨总兵、、、嘉靖45年,都督戚君继光调同副将”。但大宗谱却载:“林公涟,祖籍东瀚镇东瀚村,嘉靖年间,官衔峰火寨总兵”。在大宗谱里,林公縺摇身一变,莲峰人变为东瀚人。
   9、林珪
  据莲峰谱载,林珪“奉都督俞大猷选调,北征破巢擒级平倭有功,羁浙十余载,终定安关。男观志,即名宗道,从父军中授定安关青龙港千总”。青龙港千总一职,是由林珪三子林观志担任。但大宗谱却载:“林珪,嘉靖年间,青龙港千总”。
  10、林庶
  据莲峰谱载,林庶,“嘉靖年间,奉调统兵苏州,关寇平”。“统兵”是动词,意即率领士兵的意思。但大宗谱却载:“林庶,嘉靖年间,官衔苏州统兵”。查遍古代典籍,没有“统兵”这一官衔。
   11、林茂树
  据莲峰谱载,林茂树,又名林万安。“万历初年、、、统兵海壇牛山洋冲锋破敌,擒斩倭级,奉旨钦赏盐运使办课商、、、复蒙都察院准,户部咨,奉旨优免本身徭役”。但大宗谱却载:“林树茂,万历年间,官衔都察院总户部”。不但名字错了,官衔也不伦不类。大宗谱把“都察院准,户部咨”七个字中的“咨”删去,“准”改为“总”,杜撰了“都察院总户部”的官衔。都察院和户部其实是两个衙门。户部之上还有“总户部”?“总户部”是否就是内阁?如果林茂树能领导这么多衙门,就相当于阁魁了?
  说到万安公,莲峰林氏子子孙孙要永远感谢这个人。
  明嘉靖、万历年间,倭寇在我沿海烧杀抢掠,甚至在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初六日侵入莲峰村。莲峰族谱差点化为灰烬。万安公在谱序中说:“谱谍无存”,“兹幸于煨烬散逸之余,抢得前代遗稿,而遍阅之”,“是故旁求博访,一意撰叙本支嗣继行实次第,伪者正之,疑者阙之,繁者删之,略者补之,视昔独加详焉,荟萃成帙,名为莲峰林氏宗谱”。
  万安公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莲峰林氏撰修了一部引以自豪的族谱。这部族谱还得到明朝首辅叶台山(向高)的“就正”。
(二)、反清名人
    12、林曾浚
   据莲峰谱载,林“公幼读书知大义,当明季李贼陷燕京,起义兵,谋恢复。及前清定鼎,不忍事二姓,受隆武节度会御史林汝翥率兵攻福清县城,力战不克,兵败赴天宝陂死焉噫”。这几句话有林曾浚的官衔吗?没有。只有林汝翥的官衔。但大宗谱却载:“林曾浚,隆武年间,官衔节使”。“节使”一职可能是“节度会御史”的简称吧,大宗谱把林汝翥的的官衔简称后,再封给林曾浚?
  据莲峰谱载,四房林孟益在康熙年间被授为大参戎定远将军游击府。因为他没有收入宗贤传赞,所以也没有收入大宗谱。
  由于历代修谱者的学识水平,莲峰谱的官衔也不一定准确。我们知道,林汝翥曾任明末四川道御史,不知隆武年间有没有任“节度会御史”?总兵有大有小,明朝总兵大部分是一品官,是封疆大吏。但小小的“烽火寨”,却出了个总兵官,令人怀疑。其他官衔,记载也不一定准确。如:指挥莲峰林氏抗倭寇反海贼斗争的官员有戚继光、秦经国、俞大猷、李锡、胡守仁、蒋伯清、叶文选等人,莲峰谱对他们中的多人都尊称为“都督”。查万历版《福州府志》:戚继光,历任山东登州卫指挥、浙江参将、左都督、福建总兵,是名正言顺的都督。秦经国,历任指挥同知、广东副总兵、福建督都佥事,也可以算都督。其他的,如:李锡、俞大猷是千户,胡守仁是百户,根本不是什么都督。
  《福清林氏大宗谱》是鸿篇巨著,错误在所难免。现在如果大胆指出,就可以在再版时纠正,消除错误影响。大宗谱是全市性的铅印巨篇,影响千古,远超族谱,人们宁愿相信它,也不愿相信本族手抄的族谱。如果现在讳疾忌医,不敢指出,就会以讹传讹,谬种流传,贻误子孙后代。
发表于 2012-4-22 1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2 13: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清林氏大宗谱》是鸿篇巨著,错误在所难免。现在如果大胆指出,就可以在再版时纠正,消除错误影响。大宗谱是全市性的铅印巨篇,影响千古,远超族谱,人们宁愿相信它,也不愿相信本族手抄的族谱。如果现在讳疾忌医,不敢指出,就会以讹传讹,谬种流传,贻误子孙后代。
------------------
为了这句话,必须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楼,二楼虽懂得很多,但永远那么谦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史更具真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里予 于 2012-6-4 14:37 编辑

福清莲峰林氏族谱和《福州府志-明万历》
  方志比族谱更权威,更具可信度,所以人们更相信方志;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许多修志者不敢秉笔直书,方志的权威性就打了折扣。《福州府志-明万历》是一部修得比较好的方志,但少不了也有瑕疵。
  明朝嘉靖年间,在抗倭寇反海盗的斗争中,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英雄人物。莲峰林氏族谱记载了他们村的英雄人物,如:林公縺、林庶、林珪、林观志、林万安等人。除了林万安外,其他四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坚持在抗倭斗争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保家卫国的凯歌;族谱也记载了指挥这些英雄男儿的上级官员和并肩战斗的一些战友。他们是:戚继光、俞大猷、胡守仁、李锡、蒋伯清、秦经国、朱玑、叶文选。其中,只有戚继光的名字,如雷贯耳;俞大猷的名字,也时有耳闻;其他人的名字都很陌生。但莲峰谱在记载这些可敬的人物的名字前面大都用“都督”的官衔冠之。这就是说,他们中的多数人是朝廷中官居一品、二品的“大都督”了。
  明万历41年(1613年),距离抗倭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莲峰谱记载的英烈们大都已经千古,可以盖棺论定了。就在这一年,由喻政主修的《福州府志》真的对这些英雄人物的一生进行了盖棺论定。除了记载戚继光、秦经国官至“都督”外,喻政们是这样记载其他抗倭名将的:“镇守总兵官嘉靖四十五年新设”。“李锡,直隶新安卫千户。俞大猷,福建泉州卫千户。俱隆庆间任。胡守仁,浙江观海卫百户。”根据这个记载,俞大猷只是隆庆年间才任总兵官;其实,他在嘉靖年间就早已是叱咤风云、百姓箪食壶浆、倭寇闻风丧胆的历史名将。其他的,如蒋伯清等人,更是榜上无名。
  究竟俞大猷等人是历史名将,还是一般武官?是莲峰谱错误,还是《福州府志-万历》错误?
  孰是孰非?经笔者进一步查证,发现俞大猷等人,毋庸置疑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当戚继光是福建副总兵的时候,俞大猷就已经是福建总兵官了。这些人确实大都是名副其实的“都督”。他们历任的官职根本不止百户、千户,而是一品、二品的封疆大吏,职务如下:
  戚继光:历山东登州卫指挥、浙江参将、福建副总兵、福建总兵、左都督,谥武毅。
  秦经国:历守备、参戎、指挥同知、广东副总兵、福建都督佥事、广西大帅佩征蛮将军印,赠骠骑将军上护军。
  俞大猷:历泉州卫千户、浙直总兵官、都督佥事、署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南赣汀漳惠潮副总兵、广东总兵、都督同知、佩广西征蛮将军印、后军都督府佥事,赠左都督、谥武襄。
  李锡:历直隶新安卫千户、通州守备、扬州参将、江北副总兵、署都督佥事、福建总兵、加署都督同知。
  胡守仁:历浙江观海卫百户、备倭把总、莆禧守备、福建中路参将、浙江杭嘉湖参将、蓟州东路副总兵、福建总兵、都督佥事。
  蒋伯清:把总、参将。
  朱玑:把总、指挥使。
  叶文选:福清人,和秦经国并肩战斗,在抗倭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笔者还没有查出他的职务。
  明朝,福建有五个水寨,即五个海军基地。蒋伯清、朱玑都是水寨把总,即海军基地的最高军事长官。朱玑与千户林观志均战死,两人并祀竭忠祠。朝廷赐林观志之子良如世袭福州中卫左所试百户,但因良如尚幼,未袭。
  在这些抗倭名将的履历中,百户、千户是最低的职务,《福州府志》却记载了下来;“都督”等多个高级职务,却弃之如敝屐。为什么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记载他们的官职呢?因为明朝朝政腐败,朝臣互相倾轧,那些抗倭名将大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几起几落,或被贬被关。他们的晚景凄惨。修志者没有司马迁的骨气,怕如实记载,会受牵连,招来横祸,所以不敢秉笔直书。但在广东、福建民间,百姓争相建祠树碑立传,在心中永远纪念这些民族英雄。
  族谱是正史、方志的补充。不少族谱保存了官方不便保存的史料。
  远去的英烈们,请安息吧, 历史会永远记住你们,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峰林氏总谱》是这样记载林足的:“足公,出赘别籍——磁窑东潘,配潘氏,生子二:万福、万寿。万福迁龙岗,今福清江厝村;万寿入赘东潘潘氏,为上门招婿,遂居磁窑。奉县撤图入籍。东潘一房子孙皆其裔也,另有谱记。”
  磁窑,古地名;即现在福清三山镇海瑶村。磁窑东潘,相当现在的海瑶村东潘自然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0 00:17 , Processed in 0.06230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