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7799|回复: 12

林则徐《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及其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14: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郭义山

   近年湖南常德发现的署名林则徐敬录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下简称“林序” ) , 明确写上林则徐的祖居地在闽西龙岩龙门里陈邦洋, 即今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石牌前村, 三十六郎圣联公是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这与龙岩龙门石牌前旧族谱所述不谋而合。这是林则徐家族谱系的新发现, 它不但是林则徐家族谱系及其开基祖的重要补缺和补正, 也是现存林则徐文集的拾遗补缺, 这对于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事迹研究有重大意义。然而该序落款的两处错失, 却使研究者产生了林序的真伪问题, 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予以考证。
林序的发现
   署名林则徐的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首次出现于常德前乡金鸡堤十德堂四修《林氏族谱》 , 该四修谱于民国二十年( 1931)年出版。金鸡堤 《林氏族谱》 创修于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 1828) , 续修于清同治元年岁次壬戌( 1862) , 三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 1908)。三修、 四修族谱的主纂者是湖南常德清附贡生林炳荣(字豫三)。金鸡堤林氏族谱, 前一、二、 三修本已佚, 我们找到的是四修本。该谱系木刻本, 版心(书口)镌 《林氏族谱》 , 单鱼尾, 鱼尾下注卷数、 页数和篇名及出版者 “十德堂” 名。林序刊于该谱卷二第四四页至四七页,版心题 “清则徐公序谱” 。据四修本载林炳荣主纂的三修本自序云:“族祖林中权公……因出手抄闽谱授荣。先是, 光绪丁亥( 1887) , 闽同宗某, 携谱来常, 谋联天下大宗, 族众以 欹故辞。公(按, 指林中权)独留数日, 瘁昼夜心力, 录其世系以备参考, 其用心最为深远, 荣谨受而珍藏之。” “爰商镌闽谱于牒端, 疑以传疑,信以传信, 俟后起贤能, 或别有所得, 参其疑信而考正之, 庶权公之成绩不没, 并其心亦可以不没也。” 林炳荣的三修谱自序透露如下信息: 一、 光绪十三年( 1887) 福建林姓曾派人到湖南常德金鸡堤, 拟与常德林姓联谱, 并提供了福建林氏族谱, 其中林则徐谱序极有可能也附于闽谱中。二、 林炳荣三修金鸡堤族谱时, 已将福建林氏族谱的世系等内容录入族谱中, 以备考正。

   虽然我们找不到三修版常德金鸡堤林氏族谱, 但由三修本自序可以推测, 林则徐的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早在光绪三十四年( l908) 即已刊刻于湖南常德金鸡堤三修 《林氏族谱》中, 但未引起时人的注意。

   直至二十世纪末, 湖南常德市金鸡堤村一位 85 岁的族谱编纂者林世琨先生将林氏族谱中的林序和林则徐 《闽楚同源序》 郑重推荐并刊载于 《中华姓氏源流丛书·海内外林姓源流》 。此书 1999 年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 之后两文又收编于林伟功编著的 《中华林氏》 一书, 此书于 2001 年 9 月由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刊行。两文引起了海内外林氏宗亲的重视。2003 年, 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村德春户圣联公子孙六修族谱, 上杭宗亲林明星先生热情地向编委推荐上述两文, 引起龙岩龙门石牌前林姓宗亲的高度关注, 他们派专人走访南靖、 福清岑兜、 福州等地宗亲和则徐后裔, 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 2005 年 6 月, 又专程赴湖南常德拜访供稿者林世琨先生, 借回了民国二十年出版的四修本 《林氏族谱》卷首、 卷一、 卷二。并把林序收进 2003 年 12 月出版的 《石牌前林氏族谱》 卷首。

林序的写作背景
    林序一文虽首刊于常德金鸡堤十德堂林氏族谱中, 但并非为该谱写序。林序一文末尾道出该序的写作背景: “家族谱据, 关系甚大。然数阅我德春公之谱, 条例虽明, 而叩其来历根源, 尚有未明之处。余也不敏, 浪迹江湖, 闻亦政堂得有旧谱, 寝食不忘, 今幸得诵悉而录之, 按图像而绘之, 而前此数千年之纪述源流, 皆所以昭世系, 记行实,定尊卑, 分长幼, 载房脉, 别亲疏, 叙婚姻, 木本水源,有自一家, 雁序有秩, 明如指掌, 所谓郁郁菁菁, 尽善尽美者也。 ”原来, 林则徐嫌德春堂旧谱“条例虽明” , 但来历根源“尚有未明之处” , 他听说有亦政堂旧谱, 所以寝食不忘, 到处寻找, 既然有幸得到了, 十分珍贵, 不但看,而且诵; 不但诵, 而且抄录下来。甚至连亦政堂旧谱中的先祖图像等也一一照画不误, 并赞颂亦政堂旧谱, 述其祖宗来历根源, 明如指掌, 尽善尽美。林序作者正是在一赞三叹之中写下这篇序文的。

   序文中的 “条例” , 指的是德春公旧谱的写作体例, 而 “来历根源” , 即指林氏家族的繁衍脉络世系, 德春公旧谱既然来历根源尚有未明之处, 而序文作者幸得的亦政堂林氏旧谱,正好是德春公之旧谱的补充, 所以这正是作者之所以慎重抄录亦政堂旧谱并欣然为之写此序文的动机。

林序的内容
   林序一文据亦政堂旧谱, 复述了林姓的光荣氏族史, 对林氏得姓渊源及其枝繁衍派, 作了简洁清晰的概括, 其要点如下:

一、 殷商纣王荒淫无道, 纣王季父少师公比干因忠谏被纣王剖心焚面而死。比干夫人怀娠三月, 避祸逃于牧野长林石室中, 后产一男, 名泉。周武王伐纣克商, 封比干墓, 召其夫人陈氏并其子泉, 赐姓林, 因泉生于石床上, 取石节硬坚贞之义, 改泉名为坚。林坚后被封为博陵侯, 子孙袭爵。因博陵位于河西, 故林姓郡望为西河郡, 堂号为西河堂, 比干为林姓原祖, 而林坚则为受姓始祖。

二、 林氏第二十七代裔孙林放, 师孔丘, 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

三、 东周显王时( 前 368—前 321) 的林皋, 为赵相, 生九子, 皆贤, 国人称之为九龙之父, 十德之门。故林氏堂号又有“十德堂” 。

四、 晋永嘉丧乱, 晋元帝渡江南下, 建立东晋王朝, 扈从晋元帝南下的征南将军林禄被任命为晋安郡守(按, 晋安郡治在今福州) , 后被追封为晋安郡王。林禄为比干八十三代裔孙。林禄子孙, 遂居于闽, 所以林禄为林氏开闽始祖。

五、 林氏比干九十七代万宠公, 其子孙散居莆田、 澄渚、涵头、 南北螺村等地。其孙林攒, 为福唐尉, 母丧五日水浆不入口, 担土筑庐守墓, 感动天地, 降白鸟甘露之祥。唐德宗降诏旌表, 立双阙于墓角, 其后裔称 “阙下林家” 。其孙林披, 唐天宝中授汀州别驾, 林披生九子, 均为刺史, 林披被誉称为九牧公, 其后裔称为 “九牧林家” 。

六、 比干第一百零七代裔孙女, 宋代的林默娘, 为福建总管林愿之女, 生于莆田湄洲屿, 能乘席渡海, 救助苦难, 历朝封赠为天后圣母、 妈祖、 天妃、 南海女神, 建庙享祀。

七、 比干第一百二十一代裔孙九郎公, 字世昌, 北宋元祐二年( 1087)移居龙岩, 为龙岩林姓的始基祖。数传至林伟, 登进士第, 授汀州府教授, 又传三世, 而生林文德(名公玉) , 南宋末任汀州宁化县知县, 宋亡, 死于崖山之难。生九子, 一郎至九郎。 其中 “六郎公自宁化县迁居上杭县西门。 八郎公自宁化县迁居上杭、 武平等县……我祖九郎公自宁化县迁居上杭县东门外” , 后又 “携三子自上杭县移居漳平永福, 再徙于龙岩之东山佛仔岭而居焉” 。

八、九郎公第二子大兴公之玄孙三十六郎公, 字圣联,“于明永乐十二年( 1414) , 携子卜居龙门里陈邦洋聚族焉, 户籍列龙一图八甲, 户名德春” 。林序明确写上三十六郎圣联公是 “我开基祖” 。 “我开基祖” , 毫无疑义即指序文作者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 “龙门里陈邦洋” , 即今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石牌前(又名朝前)村。

九、 九郎公第三子 “三十七郎公生子廿四郎公, 次子小四郎公, 子孙于明永乐二年( 1404)徙居湖广常德府落业” 。原居龙岩的三十七郎公一支成了湖南常德林姓的开基祖。

林序发现的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 序文除世系序数因计算方法不同而有出入外, 林序第一至第六要点内容所述林氏世系支分派衍及名人出处行藏业绩, 与林姓其他族谱所述大同小异, 很多历史事实如林禄、 林披、 林伟、 林文德等在史书上和地方志书中都可以得到证实。唯第七、 第八要点所述内容确是一个新发现, 它为林氏谱牒研究, 特别是林则徐家族世系探寻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 如林序确为林则徐所撰, 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 林序所述三十六郎公圣联于明永乐十二年, 携子卜居龙门里陈邦洋, 户籍列龙一图八甲, 户名德春等史实, 与今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林氏德春户旧族谱所载不谋而合。林序中明确记述 “我开基祖三十六郎, 字圣联” ,“移入龙岩之始基祖九郎公, 字世昌” ,“我祖九郎(按, 即宁化知县林文德之第九子, 与上引始基祖九郎公异) 自宁化县迁居上杭县东门外”(现九郎公墓在龙岩适中象山) ,“查我龙岩林氏之裔……” ,显然, 林序作者断然认定福建龙岩是林则徐家族的祖居地,林则徐先人林昆仑一支是圣联公的后裔。龙岩龙门德春户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家族同脉同源。
   林则徐第五代裔孙林纪焘先生曾经写道:“像林则徐这样古今中外顶天立地的好儿子, 应该有一部像样的家谱。” 可是林则徐上祖福清文峰林氏旧族谱早已毁于一炬。林则徐的家族世系现只能上推十代至林昆仑公, 即则徐—— 天翰(宾日) —— 正澄—— 廷癸—— 启寀—— 学弢—— 存素—— 榕山—— 士杰—— 孟贞—— 昆仑。昆仑公往前世系却已付之阙如。按林氏族谱比干世系表, 林则徐为比干世系第一百一十九世孙 (林序中林则徐为一百三十八世裔孙, 因计算方法不同, 林序所述比干世系序数与林氏通行的比干世系序数刚好相差十九代) , 林昆仑为比干一百零九世孙, 而据龙岩德春户族谱, 圣联公为一百零六世孙。如按林序,德春户圣联公为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 按龙岩德春户旧谱,圣联公生子二, 长子永崇、 次子永嵩。其中永崇生三子, 永嵩生四子, 其中永嵩次子廷瑛、 四子廷惠往下世系中断, 龙岩石碑前林氏族亲口耳相传, 廷瑛、 廷惠是迁徙到漳州南靖、 再到莆田去的, 他们列比干世系一百零八世, 正好与一百零九世的林昆仑衔接。因此, 我们有理由推测他们很可能是林昆仑的父辈。

   兹依据林序和龙岩龙门德春户旧谱, 排出开基祖圣联公上推六代和下推至则徐一代之世系表如下:

   由此可见, 林序的发现对林则徐上推十代前世系, 作了天衣无缝的补充, 对了解林则徐的纵向家族谱系和家族迁徙史极有参考价值。
   二、 林序的写作迄今已 100 多年。 1908 至迟 1931 年首先刊于湖南常德金鸡堤十德堂族谱, 在湖南常德林氏家族中小范围传阅。林序正式公之于世, 为海内外林氏宗亲广泛传阅是 2l 世纪初之事。 我们查阅了 《云左山房文抄》 《林则徐书简》以及中华书局版的 《林则徐集·日记》 和 《林则徐日记补编》 ,福建海峡文艺版的 《林则徐全集》 及有关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著作如来新夏 《林则徐年谱》 ( 增订本)、 杨国桢 《林则徐传》(增订本)、 林庆元 《林则徐评传》 等等, 均未涉及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可以说林序的发现, 是林则徐遗留文稿的补充, 它丰富了林则徐著作的典藏。
林序落款的二大错失及其真实性问题
   署名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已经引起世人特别是林姓宗亲的广泛关注, 并已为大多数林姓宗亲所接受认同,刊载于近年出版的各地林氏族谱中。但是林序正文后的落款有二大错失, 引出林序一文的真伪问题:

   一、 林序正文后, 题款的时间写着 “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夏月谷旦” , 咸丰元年辛亥是公元 1851 年, 而林则徐逝世于道光三十年庚戌十月, 即公元 1850 年。如果林序题款上的时间为林序的写作时间, 这是明显的破绽, 可以判定这篇序文是伪托, 但林序落款时间也有可能是后人抄录林序的时间。

   二、 林序正文后落款中林则徐官衔, 署 “太子太保、 文华殿大学士、 前户兵两部尚书、 直隶总督” 。我们遍查 《清史稿》 、清史列传》 、 《清代人物传稿》 、 《林则徐传》 (增订本)、 《林则徐评传》 、 《清代碑传人物索引》 、 《中国人物大辞典》 等历史人物传记等, 知林则徐于清嘉庆十六年( 1811) 赐进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 十九年( 1814)散馆授编修。道光三年( 1823)十二月署江苏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 1831)七月, 调江宁布政使, 十月, 擢河东河道总督, 道光十二年( 1832)二月, 擢江苏巡抚,道光十五年( 1835)十一月署两江总督, 道光十七年( 1837)正月, 擢湖广总督, 道光十九年( 1839)一月至五月, 奉旨以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衔任钦差大臣, 到广东禁烟, 道光十九年( 1839)十二月, 调任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一年( 1841)正月, 遣戍伊犁,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十一月, 赏三品顶戴, 署陕甘总督, 二十六年( 1846) 三月, 授陕西巡抚, 二十七年( 1847) , 升云贵总督, 二十八年( 1848) , 得旨 “加太子太保衔” , 三十年( 1850)十月, 咸丰帝命署广西巡抚, 十一月, 则徐病逝。咸丰帝 “著加恩晋赠太子太傅, 照总督例赐恤” 。据以上履历, 林则徐从未受任林序题款所云 “文华殿大学士、 户部尚书、 直隶总督” 等职衔, 遍查清代人物史传, 也未有另外一个与林则徐同姓名的人曾受任过此职衔, 所以这又是一个破绽。

   因为上述两处错失, 一些专家怀疑林序是伪托,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我们经仔细研究认为, 林序为林则徐所作的可能性更大, 这不单是我们对林则徐的感情, 而是基于如下认真的思索:

   一、 从现存则徐文稿和日记、 书信看, 林则徐一向热爱乡梓, 对林氏宗族有深厚感情, 他完全有可能为林氏族谱写序。又林序正文条理通畅, 文笔精悍平实, 行文风格与林则徐类似的文稿极为相似。 且内容真实可靠,特别是叙述其开基祖龙岩德春户圣联公的来龙去脉, 与龙岩龙门石牌前旧谱[该族谱三修于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四修于道光十六年(1836) ]不谋而合。
   二、 林序落款时间, 有可能是后人抄录的时间, 或抄录者的一时疏忽而误写误植。关于林序的写作时间, 我们认为极有可能与公认为林则徐手笔的另一篇谱序《闽楚同源序》 的写作时间相同或稍后。 《闽楚同源序》 云:“公退之暇, 适逢宗亲执谱来署, 余阅宗图, 深悉公等本学士英公之后, 与余上共披祖” , 此序落款注明写作时间为道光十七年( 1837)丁酉, 即是林则徐初任湖广总督期间, 序文中 “披祖” , 即指九牧公林披, 序文中 “宗亲执谱来署” , 宗亲呈给林则徐阅读的族谱, 是否就是林序中 “亦政堂旧谱” 呢?要知林序正是在阅读亦政堂旧谱后写成的。
   三、 林序落款中注明的则徐官衔, 也同样可能是后人抄录林序时加上的。由于抄录者无知, 为提高谱序的声价, 想当然加上一些林则徐没有的职衔。
   四、 上述两处错失, 看来都十分幼稚, 它一方面可以成为林序系伪托的证据, 但另一方面, 我们细读林序正文, 洋洋洒洒, 确为大手笔, 我们不得其解的是: 如果真的是有意伪托,为什么有如此高超写作能力的造假人会在文末题款中犯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呢?主编湖南常德十德堂族谱的清代附贡生林炳荣学识丰富, 对林序落款的明显破绽, 他为什么视而不见、 照刊不误呢?这点只能证明, 林序抄录者将落款抄错或林序原本没有落款, 落款是抄录林序的无知后人随意加上去的。正如现在出版的一些名人书序, 名人的头衔职务由编者或出版者后加上去一样。

   五、 细读林序原文, 有 “我龙岩林氏之裔” 等语, 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龙岩林氏族人的伪托。林序所述确为龙岩林氏增了光, 但是直至 2003 年, 龙岩林氏家族才发现、 阅读了此序,此前龙岩林氏从未闻知, 更没有读过此序文, 遍查龙岩林氏各支派的旧族谱, 也从未刊载过林序。这又可以证明: 为龙岩林氏增光的林序, 并非龙岩人所伪托, 其作者应该是湖南常德林氏所确认的林则徐。

   六、 有学者称落款有 “则徐敬录” 语, 认为林序非则徐撰著, 只是则徐 “抄录” 而已。按, 录字不但有抄录之意, 也有记录, 记述、 记载之意。古书中此义例甚多, 如宋人笔记有 《能改斋漫录》 、 《东轩笔录》 、 《墨庄漫录》 、 《闻见近录》 、 《春明退朝录》 、 《四朝闻见录》 、 《宾退录》 等, 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有“滦阳消夏录” 多卷, 它们均以 “录” 为名, 但绝不是抄录, 而含述、 记、 志之义。

   综上所述, 我们初步认为林序一文确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所作, 但到目前为止, 尽管我们翻遍林则徐现存文稿及有关林则徐研究的学术著作、 文献, 我们还未能找到铁证来证明林序的作者就是林则徐。本文谨作为抛砖引玉, 敬请研究林则徐的专家学者赐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4: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影印件

<IMG alt="" src="http://pic.yupoo.com/mumu6791/9857853c4527/9njo5byd.jpg" border=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color=navy size=5>西河郡林氏族谱序</FONT>①</P>
<P>&nbsp; <FONT color=navy>昔原祖出自子姓, 至殷少师比干遭纣无道, 屡贡直言, 不听, 剖心而死。夫人陈氏, 怀娠三月, 逃于长林石室之中, 生男名泉。及武王克商, 封比干墓, 召其夫人陈氏并其子泉, 赐姓林氏, 改泉名坚, 取林中石上所产、 节硬坚贞之义。封陈氏夫人, 封坚博陵侯, 食采百里, 赠子孙世袭其爵。博陵乃河之西也, 因此为郡名耳。自少师公后二十三代, 有林雍为鲁大夫,立奇勋,《春秋》 称之, 事见 《左传》 。二十七代有林放, 事先师孔子, 居七十二子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圣庙。二十九代有不狃公, 事鲁死节。迨其后晋有伯升, 齐有皇后林氏。周显王时有林皋, 为赵相, 生九子, 皆贤, 国人称之曰 “九龙之父” 、 “十德之门” ②。 至秦末, 子孙散居各郡。 自八十一代林礼,西晋时居于下邳, 生子曰颖, 颖生二子, 曰懋、 曰禄。永嘉丧乱, 晋元帝渡江南巡, 禄公扈从, 除征南将军, 迁合浦太守、 晋安郡守③, 卒于官, 享寿六十九, 葬泉州府惠安县洞关九龙山,子孙相续, 遂居于闽, 自成桑梓。唐讨漳南蛮, 公显灵助战, 歼枭巨魁, 郡守疏请特追封晋安郡王, 妣孔氏鲁国夫人。林氏之居晋安, 自禄公始。 禄公乃少师比干公八十三代裔孙也。 禄公生子曰景, 封南平侯。传至九十二代林茂, 茂生孝宝, 为泉州刺史。 又三世而生玄泰, 为瀛州刺史。 (玄)泰生九十七代万宠公, 即九牧公之大父也, 为饶州刺史。夫人王氏, 生三子, 殁而仙葬于乌齐山, 石曜奇异之形。其后子孙散居莆田、 澄渚、 涵头、 前埭、 南北螺村。 长子曰韬, 字茂万, 为员外郎。 三子曰昌,字松栩, 生子攒, 字会通, 为福唐尉, 母丧行孝庐墓, 感动天地, 降白鸟④甘露之祥, 诏赐立双阙。次子曰披, 字茂彦, 幼具异质, 目览心记, 年十五, 自写六经百家子史千余卷。二十以经业擢第, 授临汀别驾, 知州事⑤, 著 《无鬼论》 , 声闻于阙。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 兼苏州别驾。生九子, 曰苇, 端州刺史; 曰藻, 容州刺史, 迁殿中侍御史; 曰著, 横州刺史; 曰荐, 韶州刺史; 曰晔, 通州刺史; 曰蕴, 邵州刺史; 曰蒙, 循州刺史; 曰迈, 雷州刺史; 曰蔇, 福唐刺史。是以号其父披公为九牧公, 乃少师公九十八代裔孙也。 而蕴公生愿公, 明经及第。 愿公传三世圉公, 五代周显德时为统军兵马使。圉公生保吉公, 时父弃官归, 同隐于莆田县湄州屿, 生子孚, 为福建总管。孚生子惟悫, 讳愿, 为都巡检, 配王氏夫人, 生天后圣母, 历朝封赠建庙享祀, 载在祀典, 乃少师公之一百零七代之孙女也。盖西河林氏, 今而籍居闽中、 莆田等处, 皆禄公之苗裔也。但世远人繁,或在祖居, 或徙外邑, 或隐居山林, 或分居乡村市镇, 支派虽异, 其实一宗。厥后元祐二年, 移入龙岩之始基祖九郎公, 字世昌, 乃少师公一百二十一代之裔孙也。系出九牧蕴公之后,数传至伟公, 登进士第, 授汀州教授⑥。又传三世, 而生文德公⑦, 登进士第, 知宁化县事, 宋亡, 死于崖门⑧之难。生九子, 名为九龙兄弟, 俱登进士第。曰一郎、 二郎、 三郎、 四郎、 五郎、 六郎、 七郎、 八郎、 九郎。彼时世异事殊, 兄弟散居各处, 今惟知六郎公自宁化县迁居上杭县西门。八郎公自宁化县迁居上杭、 武平等县。子孙众多, 又分徙于白沙村、 斧光、 灌洋、 西陂岭、 清山塘、 安乡村等处。我祖九郎公, 自宁化县迁居上杭县东门外。幼而聪敏, 弱冠蜚声, 而性好山水之乐, 因世异以埋名, 携三子自上杭县移居于漳平、 永福, 再徙于龙岩之东山佛仔岭而居焉。长子三十五郎公, 其后居缘岭庵边和溪林仔及广东之连平州始兴县等处。三子满一郎公之裔, 有迁于江西吉水县等处。次子四十二郎大兴公, 居东山上坪村私墘圭洋垅头林赤岭。及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公, 字圣联, 大兴公之玄孙也, 于明永乐十二年携子卜居龙门里陈邦洋聚族焉, 户籍列龙一图八甲, 户名德春。三子三十七郎公, 生子念四郎公, 次子小四郎公, 子孙于明永乐二年徙居湖广常德府落业。子孙众多, 散居各处, 未再详细。查我龙岩林氏之裔, 厥后徙于异省异乡又不知其几何也。吾郡西河世胄, 根深源远, 枝叶繁盛, 所以家族谱据, 关系甚大。然数阅我德春公之谱, 条例虽明, 而叩其来历根源,尚有未明之处。余也不敏, 浪迹江湖, 闻亦政堂得有旧谱, 寝食不忘, 今幸得诵悉而录之, 按图像而绘之, 而前此数千年之纪述源流, 皆所以昭世系、 记行实、 定尊卑、 分长幼、 载房脉、别亲疏、 叙婚姻, 木本水源, 有自一家, 雁序有秩, 明如指掌,所谓郁郁菁菁、 尽善而尽美者也。则前此忠臣孝子之遗风, 文经武纬之奕叶, 尤望从兹而再振焉, 是为序。</FONT></P>
<P><BR><FONT color=navy>清咸丰年元年岁次辛亥夏月谷旦⑨。太子太保、 文华殿大学士、 前户兵两部尚书、 直隶总督⑩殷少师公一百三十八代裔孙则徐敬录</FONT></P>
<P><BR>(录自民国二十年湖南常德十德堂出版 《常德金鸡堤林氏族谱》 (木刻本)卷二 “清则徐公序谱” 四四至四七页, 又见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华姓氏源流丛书” 《海内外林姓源流》一书, 但已删弃落款的写作时间。)<BR>注:<BR>①现福建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石牌前林氏第六次修谱, 开基祖三十六郎圣联公, 由龙岩适中象山来龙门里陈邦洋( 今石牌前)卜居, 为龙一图八甲林德春户。林则徐此序与龙岩德春户旧谱所述十分吻合。<BR>②林皋以古代君子的十种美德, 即仁、 智、 义、 礼、 乐、 忠、 信、天、 地、 德为立身之本, 故称十德之门。<BR>③原作 “任晋安郡王” , 据下文 “追封晋安郡王” , 故依别本改作 “晋安郡守” 。<BR>④白鸟,《山海经·大荒西经》 : “青翼, 黄尾, 玄喙” 。郭朴注:“奇鸟。” 一作白乌,即乌之白者,古以为瑞,见 《宋书·祥瑞志》 。<BR>⑤原文作 “监汀别驾” , 据 《汀州府志》 , 当作 “临汀别驾” 。知州事, 据 《汀州府志》 、 《长汀县志》 : 林披唐天宝中授临汀郡曹掾、 郡多山鬼淫祠, 披著 《无鬼论》 晓之。 汀州刺史樊滉奏为临汀令(按, 即长汀县令) , 以治行迁临汀郡别驾。<BR>⑥原文为教谕, 按, 府级掌文教官员, 应称教授。 《汀州府志》 卷十六职官一, 披确为教授。<BR>⑦文德公, 名公玉, 宋宝祐间知宁化县事, 见 《汀州府志》职官志一。<BR>⑧原文作涯门, 据史书应作崖门。<BR>⑨原文如此, 按, 林则徐逝于清道光三十年( 1850) , 清咸丰元年( 1851)林则徐已逝一年, 必有误。<BR>⑩原文如此, 林则徐从未得落款所署文华殿大学士、 户部尚书、 直隶总督三官衔, 必有误。</P>
<P>&nbsp;</P>
<P><FONT color=navy size=5>闽楚同源序</FONT></P>
<P><FONT color=navy>吾族殷少师比干之裔也, 蒙周赐姓, 承天祖披公由唐进士肇基莆田, 九子咸为刺史, 确守前勋, 兰桂丛发, 散处遐方,迄今数千余载, 蕃衍几遍天下。余初历楚藩司, 阅楚省郡诸志, 早知宗亲发迹楚黄者, 大有人焉, 思通悃愫, 以叩来由, 旋因入觐未果。兹幸复膺圣命, 节镇楚邦, 公退之暇, 适逢宗亲执谱来署。余阅宗图, 深悉公等本大学士英公之后, 与余上共披祖, 虽关山远间, 未列雁行, 而要知发祥自周至唐, 其间孝子慈孙, 代不乏人, 总由相继积德,以结天心, 故历久而弥光。是以我邓林之竹, 发千寻总由一本; 黄河之水, 泻万里究出一源。千支万派, 自我鼻祖视之, 未尝不犹然一家人也。窃愿凡我同源之人, 奋志诗书, 效法圣贤, 勿负忠孝仁人之后也可。</FONT></P>
<P><FONT color=navy>道光丁酉夏钦命兵部尚书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兼理军民粮饷部堂少穆则徐识<BR>(甲寅岁裔孙同录, 录自 《问礼堂林氏宗谱》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5: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STRONG>再论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STRONG></FONT></P>
<P>作者:郭义山</P>
<P>&nbsp;</P>
<P>&nbsp;</P>
<P>&nbsp;&nbsp; 由本人执笔撰写的 《林则徐家族世系的新发现—— 论署名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及其考证》 一文(刊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年第一期) , 此前曾交给 2005 年 8 月29 日~ 9 月 1 日由中国史学会、福建社科联、林则徐研究会等单位在北京举办的纪念林则徐诞辰 220 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由笔者宣读了论文摘要, 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今年初, 笔者又拜读了福建人民出版社陈培基先生《我对〈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的看法及其他》初稿和二、三修正稿 (刊于龙岩文化研究会《龙》杂志 2006 年总 11 期, 下简称“看法” ) , 该文肯定了署名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下简称 “林序” )内容上 “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 并就 “林序” 的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引起了龙岩专家的关注。笔者现就培基先生 “看法” 一文提出如下质疑, 并就 “林序” 的真实性问题补充如下愚见, 以就教于培基先生和专家学者。</P>
<P>&nbsp;</P>
<P><FONT size=4><STRONG>“看法” 一文很难令人信服</STRONG></FONT></P>
<P>&nbsp;&nbsp;&nbsp; 培基先生 “看法” 一文的主要论点是:《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的作者不是林则徐, 而是 “清常德名士林中权于光绪丁亥1887)看了闽同宗携去的亦政堂旧谱(有可能是已毁于一炬的林则徐上祖福清文峰林氏的旧族谱) , 用了几个昼夜的心力, 所撰录的世系。清常德附贡生、 金鸡堤 《林氏族谱》 三修、四修主纂林丙荣于光绪卅四年( 1908)三修本付刊时, 将林中权交给他的手抄闽谱和撰录的世系, 镌刻于族谱的前头, 改题为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并署名为林则徐。”培基先生的这种看法虽然新颖, 笔者却不敢苟同。一个论点的提出总要有论据来支持。认真阅读了培基先生的 “看法” , 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可靠的书证或其他旁证来证明林中权和林丙荣假托林则徐之名伪造了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而只是培基先生的凭空大胆假设。</P>
<P>&nbsp;</P>
<P>&nbsp;&nbsp; 首先, 湖南常德林中权、 林丙荣有没有看到 “亦政堂旧谱” ? 据林丙荣金鸡堤《林氏族谱》三修本自序:“光绪丁亥( 1887) , 闽同宗某, 携谱来常, 谋联天下大宗” 。闽同宗携来的是闽谱, 并未指明是 “亦政堂旧谱” 或林则徐家族文峰氏旧族谱。闽同宗携来的 “谱” 与 “亦政堂旧谱” 是两个概念, 培基先生把林中权看到并抄录的闽谱与 “林序” 作者看到并赞为 “尽善尽美” 的 “亦政堂旧谱” 相混淆, 这是张冠李戴。</P>
<P>&nbsp;</P>
<P>&nbsp;&nbsp; 二、 “看法” 文中 “林则徐只写 《闽楚同源序》 ” 一节云:“清道光十七年 ( 1837)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 看了道光八年( 1828)纂修的十德堂林氏族谱之后, 肯定闽、 楚宗亲是 ‘一家人’ , 特地写一篇序给湖南的本家—— —‘同源之人’ , 这便是《闽楚同源序》 的来由” 。这也是培基先生的猜测。 《闽楚同源序》 中云:“余初历楚藩司, 阅楚省郡诸志, 早知宗亲发迹楚黄者, 大有人焉, 思通悃素, 以叩来由, 旋因入觐未果。兹幸复膺圣命, 节镇楚邦, 公退之暇, 适逢宗亲执谱来署。”</P>
<P>&nbsp;</P>
<P>&nbsp;&nbsp; 引文中的“初历楚藩司” , 是指林则徐于清道光十年( 1830)六月初任湖北布政使。 “执谱来署” 之 “署” , 指的是林则徐于道光十七年( 1837)正月升任湖广总督的公署, 其驻地在湖北武昌, 并不是湖南常德。林则徐想见未见以及 “复膺圣命, 节镇楚邦” 后接见的宗亲是 “发迹楚黄者” , 这里的 “楚黄”指的是湖北的黄州(今黄冈) , 楚黄宗亲 “执谱来署” 拜见林则徐, 林则徐因此写了 《闽楚同源序》 赠给楚黄宗亲。</P>
<P><BR>&nbsp;&nbsp; 据 《闽楚同源序》 , 我们可以断定: 林则徐想见未见, 以后终于见到的宗亲是湖北黄冈的宗亲, 不是湖南常德的宗亲;接见的地点是武昌, 而不是湖南常德; 楚黄宗亲带给林则徐看的族谱当然是 “楚黄” 的林氏族谱, 绝不会是湖南常德金鸡堤于道光八年创修的十德堂林氏族谱; 林则徐写 《闽楚同源序》 是赠给楚黄宗亲, 而不是 “湖南本家” 。细阅 《闽楚同源序》 , 通篇没有一字涉及湖南常德, 更没有涉及道光十年湖南常德十德堂林氏族谱。培基先生怎么能无端说林则徐看了湖南十德堂林氏族谱后特地写 《闽楚同源序》 赠送常德同宗呢?以这样不可靠的论据, 怎能断定林则徐除了写 《闽楚同源序》后,“直到他去世之前, 也不可能写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呢?</P>
<P>&nbsp;</P>
<P>&nbsp;</P>
<P>&nbsp; 三、 族谱序与族谱世系、 族谱中的 “伟人” 传略是三个各不相同的概念。族谱的世系是指一个家族椒衍瓜绵的谱系,也即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 它通常用世系图(表)来表示。如林则徐上溯十代的世系是: 林则徐—— —宾日—— —正澄—— —廷癸—— —启 寀—— —学 弢 —— —存 素 —— —榕 山 —— —士 杰 —— —孟贞—— —昆仑。湖南常德林中权 “独留数日, 瘁昼夜心力, 录其世系以备参考。” 林中权抄录的明明是闽谱的 “世系” , 并郑重交给林丙荣, 供丙荣在三修族谱时 “以备参考” , 怎么在陈培基先生的想象中闽谱世系就变成署名林则徐的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了呢?培基先生还断定 “林序” 是林中权将 “闽同宗” 携来常德的 “闽谱” 改编而成, 我们现在无法找到此闽谱, 也找不到常德金鸡堤三修本族谱, 而四修本也只能见到林世琨老人保存的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二十中的部分篇章, 故无法完全知道闽谱所述世系及其他内容, 但我们可从林丙荣金鸡堤族谱三修本自序中略知一斑。自序云:</P>
<P>&nbsp;</P>
<P>&nbsp; “第考晋永嘉时, 殷少师公八十三世孙禄公, 为晋安郡王, 始入闽。凡闽属子孙皆其所出, 是禄公应为闽祖, 我谱(按, 指金鸡堤林氏旧族谱)以万一郎公祖闽, 则相去何可以道里计。”</P>
<P>&nbsp;</P>
<P>&nbsp; “查闽谱(按, 即指光绪十三年丁亥( 1887)闽同宗为谋联天下大宗携来的族谱)系纪(即世系)朗载: 三十七郎公子孙移居湖广常德。万一郎公, 三十七郎公父也, 去禄公业四十余世。乃前辈纂辑宗谱, 远不祖禄公, 近不祖三十七郎公, 得毋迭经兵燹, 文献失传, 仅据所知者祖之乎? 抑我祖迁自兴化莆田, 万一郎公即为入莆之迁祖乎? 究与谱载原居南剑, 后迁上杭相刺谬。噫, 我籍隶莆, 终莫详入莆之祖, 实家乘中最大缺憾。”</P>
<P>&nbsp;</P>
<P>&nbsp; “圣人云述而不作, 又曰史阙文。荣不敏, 不敢臆度, 自诬以诬祖, 爰商镌闽谱于牒端, 疑以传疑, 信以传信, 俟后起贤能, 或别有所得, 参其疑信而考正之。庶权公之成绩不没, 并其心亦可以不没也, 后之人其勿咎我择不精、 语不详焉可。”</P>
<P>&nbsp;</P>
<P>&nbsp;&nbsp;&nbsp; &nbsp;细考上引林丙荣三修族谱自序片断, 除第一段引闽谱所述禄公乃入闽始祖与 “林序” 所述相同外, 第二段引闽谱所述三十七郎公之父是万一郎, 三十七郎由莆田迁入湖南常德等, 与 “林序” 所云: 三十七郎公系宁化九郎公第三子及三十七郎由龙岩迁往湖南常德完全不同。培基先生臆断 “林序” 系林丙荣将闽谱世系改题而成。按理 “林序” 应是闽谱世系的翻版, 其内容应完全一致, 可是常德的始迁祖是谁, 他来自福建何地?“林序” 与闽谱世系的说法显然不同。这只能说明 “林序” 绝对不是培基先生所断定的闽谱世系的摘录或改编。</P>
<P>&nbsp;</P>
<P>&nbsp; 上引林丙荣自序片断第三段, 表明了作者对于编纂族谱的态度, 也表明作者对闽谱的态度。他认为在 “史阙文” (史料不全)的情况下, 应该学孔圣人 “述而不作” , 就是只转述大家已定论的东西, 而不自立新义。对族谱编纂,“荣不敏, 不敢臆度(胡乱猜测) , 自诬以诬祖” ; 对闽谱的世系, 既不肯定, 也不否定, 而是 “疑以传疑, 信以传信” , 经与族人商量, 先把闽谱世系刊于金鸡堤族谱卷端, 让后起贤能“参其疑信而考正之” 。这也是对其长辈林中权瘁昼夜心力, 抄录闽谱世系之良苦用心的报答。</P>
<P>&nbsp;</P>
<P>&nbsp; 我们再看林丙荣四修族谱的自序:“当戊申三修, 荣时为郡城公法团服务, 专任兼任, 甚属殷繁, 谬承族众推为族谱编辑, 义难固辞, 勉强从事, 对于远祖支系暨条例训诫、 邱墓等无暇精审考正, 谨步萧规, 数月蒇事。谱成付梓, 而手氏又多误刊, 大错已成, 噬脐靡及……” “荣意三修时, 身心为公务所累, 潦草塞责, 引咎良多……”</P>
<P>&nbsp;</P>
<P>&nbsp; 林丙荣对自己于光绪卅四年( 1908)纂修金鸡堤族谱, 进行了深刻坦诚的自我批评。认为自己三修族谱, 是在公务繁忙中 “义难固辞, 勉强从事” ,“潦草塞责, 引咎良多” 。林丙荣上述表白, 表现了治学审慎、 严谨而又敢于自我批评的学者风度, 对这样一位谦谦君子, 你能相信他会假托林则徐大名来伪造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吗?</P>
<P>&nbsp;</P>
<P>&nbsp;&nbsp;&nbsp; &nbsp;四、 “看法” 一文还论及落款 “则徐敬录” 一词, 认为 “林序” 非则徐撰写, 只是则徐抄录而已。其实 “录” 字不但有抄录之意, 也有记述、 记载之意。古书中此义例甚多, 如宋人笔记有 《能改斋漫录》 、 《东轩笔录》 、 《墨庄漫录》 、 《闻见近录》 、 《春明退朝录》 、 《四朝闻见录》 、 《宾退录》 等, 清纪盷 《阅微草堂笔记》 有 《滦阳消夏录》 多卷, 它们以 “录” 为名, 但绝不是抄录,而含述、 记、 志(识)之义。林则徐此序, 在述及家族渊源、 支分派衍及林氏名人行藏业绩等内容时, 大量引用了旧族谱的资料, 故谦称 “录” , 实际上 “林序” 落款的 “敬录” 与 “敬撰” 并无多大差别。</P>
<P><BR>&nbsp;&nbsp; &nbsp;五、 培基先生 “看法” 一文, 还以 “林序” 中有 “浪迹江湖”一语, 林则徐没有 “浪迹江湖” 的经历, 证明该序非则徐所写。其实 “江湖” 一词, 也有两义: 其一, 与朝廷(庙堂)相对,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前句指在朝做官, 后句指不在朝做官的土大夫( 也不是平民) ; 其二, 江湖即含四面八方、 各地之义, 如 “走江湖” 。 “林序” 中的 “浪迹江湖” , 就是四处奔走之意。统观林则徐一生,自嘉庆廿五年( 1820)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后, 他从此走上频繁调动、 奔走四方,“身行万里半天下” (则徐印章语)的宦游生涯, 艰辛备尝。他谦称自己是 “浪迹江湖” 也未尝不可, 不能作为 “林序” 不是林则徐所作的确证。</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 培基先生 “看法” 一文, 在没有可靠书证和其他旁证的情况下, 贸然断定 “林序” 为湖南常德金鸡堤三修、四修族谱编纂者林丙荣所作, 很难令人信服。但是 “看法” 一文对进一步探求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的作者也给我们一种启发, 一种思路。</P>
<P>&nbsp;</P>
<P>&nbsp;</P>
<P>&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5: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STRONG>“文德公” 即 “高德公”</STRONG></FONT></P>
<P>&nbsp;&nbsp; 培基先生尽管否定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的作者是林则徐, 但 “看法” 一文仍肯定 “林序” 一文内容 “与历史实际基本符合” ,“它的发现, 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培基先生这一看法, 给笔者以启发: 在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作者问题扑朔迷离的情况下, 我们能否从 “林序” 叙述的内容方面予以考证,探究林则徐的家族世系, 探究 “林序” 内容的真实可靠性? 我们现从林则徐的 “玉融始祖” 开始:</P>
<P>&nbsp;</P>
<P>&nbsp;&nbsp; 查清道光六年( 1826) 林则徐父林宾日为则徐兄弟析产立下的阄书云:“余世居玉融(福清) , 始祖高德公, 宋进士, 传十四世到榕山公, 余支祖也。公生二子, 长存素公, 余之五代祖, 墓在玉融。”</P>
<P>&nbsp;</P>
<P>&nbsp;&nbsp; 福清岑兜重建林氏宗祠, 其碑文云:“吾族九牧林氏, 一世祖高德公, 宋进士, 从莆田徙居杞店岑兜” 。</P>
<P>&nbsp;</P>
<P>&nbsp;&nbsp; 由此可知, 文峰林则徐家族的世祖是林高德。可是林高德是何人? 我们只知他是宋进士。 又从上引 “阄书” , 知从林高德到林则徐的七代祖林榕山, 刚好十四世, 推算可知, 其生活年代约在南宋末。此外找不到林高德的任何记载。</P>
<P>&nbsp;</P>
<P>&nbsp; 我们与 “林序” 对照, 玉融始祖林高德会不会是 “林序” 中的林文德呢? 让我们先从林文德的考证开始。据 “林序” 载:</P>
<P>&nbsp;</P>
<P>&nbsp; “文德公登进士第, 知宁化县事, 宋亡, 死于崖门之难。” 查清《汀州府志·职官志一》宋末宁化县最后一任知县是林公玉。明黄仲昭 《八闽通志》 卷三十四 “秩官” 、 明末清初李世熊编纂的 《宁化县志·官师题名》 也有同样记载。</P>
<P>&nbsp; 查明代何乔远 《闽书》 卷七十八 “英旧志” ·连江县· “宋科第” , 林公玉系南宋淳祐四年( 1244)甲辰榜进士。 《闽书》 还附有小传:“林公玉, 字文振, 年十三, 善属文, 举进士, 调建武教授。终太学博士。</P>
<P>&nbsp;</P>
<P>&nbsp; 晚清陈衍编纂的 《福建通志》 卷七 “职官” 载: 宋末宁化县最后一任知县是林公玉, 侯官人。</P>
<P>&nbsp;</P>
<P>&nbsp; 从上引地方文献, 宋末福州府籍林姓进士当过宁化县令、 且有史书确证的只有林公玉一人, 比照 “林序” 中的文德公, 可得出林文德就是林公玉。</P>
<P>&nbsp;</P>
<P>&nbsp; 我们再引闽西南林氏族谱有关林文德公的记载与“林序” 相比对:</P>
<P>&nbsp;</P>
<P>&nbsp; 汀州林氏族谱记载: 林氏八闽始祖林禄的十七世为九牧林第六房林蕴, 传至第卅八世为林文德, 名公玉, 宋宝祐间知宁化县事, 从沿海福清县移居宁化县西 40 里地石壁溪。文德公生有九子, 其中五郎迁上杭白砂, 九郎迁龙岩永福梨仔坪,后又转迁龙岩适中象山社。林九郎在象山开基后生三子。次房四十二郎, 字大兴, 居象山, 传长子八八郎, 后代分迁东山、松墘、 赤岭、 石牌前、 龙埔、 奎洋垅头等地开基。</P>
<P>&nbsp;</P>
<P>&nbsp; 上杭图书馆藏清永定虎冈与龙岩红坊悠远的 《西河林氏族谱》 载 《晋安世纪》 (即 《闽林世系》)称:</P>
<P>&nbsp;</P>
<P>&nbsp; 卅八世文德公, 迪公长子, 名公玉, 字崇清。配汤氏, 继黄氏。生九子: 一郎、 二郎、 三郎、 四郎、 五郎、 六郎、 七郎、 八郎、九郎。宋宝佑间任宁化大尹。</P>
<P>&nbsp;</P>
<P>&nbsp; 南靖县 《林氏族谱》 载: 文德公之子九郎公, 自石壁溪来永福梨仔坪, 传子四十二郎公, 遂为南靖松墘始祖。世传(吾林)自宁化石壁溪来, 凡龙岩近地林姓皆出同派。始祖长清公于大元至正年间自龙门里象山社肇迁和溪麟野老厝坪居之。</P>
<P>&nbsp;</P>
<P>&nbsp; 又和溪 《林氏族谱》 载林文德家世: 卅八世文德公, 字崇清, 宋福清进士, 为宁化知县, 宋末不回, 隐居石壁溪为始祖。卅九世九郎公, 文德公九子, 先居宁化石壁溪, 至元仁宗(皇庆)二年( 1313) , 赣州贼蔡九五剿杀宁化, 居人奔散, 公携二子同族人来龙岩永福里梨仔坪山顶暂住, 后又徙适中社象山。至明初乃分处各地。(以上引文除注明出处外, 均节录自陈支平 《福建族谱》 )</P>
<P>&nbsp;</P>
<P>&nbsp; 综合上引文献, 我们可以将林文德的生平概述如下:</P>
<P>&nbsp;</P>
<P>&nbsp;&nbsp; 林文德, 名公玉, 字文振(或字崇清) , 是入闽始祖林禄的卅八世孙。福清人, ( 《闽书》 作连江人、 清 《福建通志》 作闽侯人) , 宋淳祐四年( 1244) 进士, 宝祐四年( 1256) 始任宁化知县。宋亡, 遂定居宁化石壁溪为始祖。他生有九子, 第九子九郎公生三子, 元仁宗皇庆二年( 1313) , 九郎公由石壁溪移居龙岩永福梨仔坪, 后又徙南靖象山(今龙岩适中象山)。</P>
<P>&nbsp;</P>
<P>&nbsp; 上述林文德生平, 与“林序”中文德公的记述相符, 更与龙岩龙门石牌前林氏族谱吻合, 虽各种文献记载详略不同, 内容也有所出入, 但对文德公的生平事迹记述大体上是一致的。</P>
<P>&nbsp;</P>
<P>&nbsp;&nbsp; 鉴于林文德基本生平事迹已澄清, 笔者认为林文德就是林则徐家族玉融始祖林高德, 其依据有如下几点:</P>
<P><BR>&nbsp;&nbsp; 一、 据林宾日析产 “阄书” , 林高德是宋末进士。笔者遍查福建各种志书的选举志、 职官志, 没有林高德之名, 查有实据的是宋末进士、 宋最后一任宁化知县林公玉(即林文德)。</P>
<P><BR>&nbsp;&nbsp; 二、 据林宾日 “阄书” , 林高德传十四世至榕山公, 笔者据“林序” 和石牌前旧族谱世系, 文德公传十三世到榕山公。即文德—— —九郎公—— —大兴公—— —八八郎—— —九一郎—— —宗华公—— —圣联公—— —永嵩—— —廷瑛或廷惠—— —昆仑—— —孟贞—— —士杰—— —榕山。 其生卒年代及世系与高德公基本相同。</P>
<P>&nbsp;</P>
<P>&nbsp; 三、 高德与文德一字之差, 高德当时有可能是高祖文德的简称, 历久相传为高德。也有可能因为 “高” 与 “文” 行草书字形相似, 文德误读为高德。</P>
<P>&nbsp;</P>
<P>&nbsp; 四、 林文德的生平与福清林氏宗祠碑记 “吾族九牧林氏,一世祖高德, 宋进士, 从莆田徙居( 福清) 杞店岑兜” 并无矛盾。高德有可能在宋末考中进士后, 由福清赴宁化任知县, 因战乱隐居宁化石壁溪。后其子孙移居龙岩→南靖→莆田→福清→福州, 成为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P>
<P>&nbsp;</P>
<P>&nbsp;&nbsp; 综上论证, 笔者认为宋进士林公玉即林文德, 林文德即林高德, 他们是同一人, 也即是林则徐家族的 “玉融始祖” 。如果这一论证成立, 林则徐家族世系及其家族迁徙路线也将一目瞭然。这就从另一侧面证明了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也为此序作者是林则徐这一论题提供了有力的旁证。</P>
<P>&nbsp;</P>
<P><FONT size=4><STRONG>“林序” 有待进一步探索</STRONG></FONT></P>
<P>&nbsp;&nbsp; “林序” 的发现引起了研究林则徐的专家家者及海内外林氏宗亲的关注和兴趣。笔者在 《林则徐家族世系的新发现》一文中虽对 “林序” 作了论述, 但因史料欠缺和 “林序” 落款的错失, 很难理直气壮。目前解读 “林序” 及其作者问题仍有如下困惑:</P>
<P>&nbsp;</P>
<P>&nbsp; 一、 “林序”落款标题的写作时间是则徐公逝世后一年,这显然是个致命的破绽, 主张 “林序” 为则徐所作的学者虽然作了各种解释, 但没有确证, 很难自圆其说。笔者认真阅读了则徐日记和书信。可惜现存日记不全, 最有可能写 “林序” 的年月日, 其日记偏偏散失, 无法查找, 这是最大的遗憾。</P>
<P>&nbsp;</P>
<P>&nbsp; 二、 林氏家族玉融始祖林高德即 “林序” 中林文德, 笔者只是推论, 在没有找到林高德生平详细记录的情况下, 很难作出定论。</P>
<P>&nbsp;</P>
<P>&nbsp; 三、 湖南常德金鸡堤 1908 年三修至迟 1931 年四修十德堂族谱首次刊载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这篇序言的写作距刊行时间数十年, 它是依据哪种文献或从什么样渠道传到常德, 为金鸡堤十德堂族谱编纂者林丙荣所采用, 仍没有可靠的书证资料。金鸡堤三修族谱已佚, 四修本也残缺不全,所以无法正面回答陈培基先生 “十德堂族谱有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 如果另外没有闽谱内容的文件, 那它无疑是林中权的世系改题来的” 这一问题。</P>
<P>&nbsp;</P>
<P>&nbsp; 四、 被 “林序” 作者赞许为 “尽善尽美” 的亦政堂旧谱, 到底是哪个地方哪个支派的林氏族谱? 遍查各种文献资料, 至今一无所获, 查陈乃乾 《室名别号索引》 及其补编, 有三个 “亦政堂” , 但均是清代非林姓文人的室号, 不是林氏的堂号。如能找到亦政堂旧谱, 则有关 “林序” 的很多疑难问题, 即可迎刃而解。</P>
<P>&nbsp;</P>
<P>&nbsp;&nbsp; 总之, 署名林则徐 《西河郡林氏族谱序》 的发现和广泛流传, 对研究林则徐家族谱系和家族迁徙史具有重大意义, 在族谱和地方史料缺失的情况下, 对 “林序” 及其作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很难作出定论。这就有待于从事林则徐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给予指导, 也有待于关注 “林序”的读者, 特别是林氏宗亲作进一步田野调查, 掌握更多的史料, 以解决围绕 “林序” 产生的深层次问题。</P>
<P><BR>&nbsp;&nbsp; 培基先生 “看法” 一文的发表, 是针对笔者的论文书面开展学术争论的第一炮, 引起学术界特别是福州和龙岩文史学界的兴趣和关注, 这对探索 “林序” 种种疑难问题, 起了推动作用。笔者虽对 “看法” 一文有不同意见, 但对培基先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仍抱欢迎、 敬重的态度, 并致谢忱。</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4 1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6 15: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望族,东粤名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中 好资料  MUMU只出精品~!之前在万方数据看过一小部分 现在全部看到了好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14: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无语。。。。。。。想吐。。。。。恶心。。。。。我的建议是,如果大家不清楚某些族谱的事情的话,请不要相信,尤其是名人。。。。我也不想浪费文字反驳。。。。。为什么现在客家人中别有用心的人这么多,(我不针对客家人,客家人 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2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英雄林则徐先祖考证

新发现的林则徐敬录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专家考证出林则徐世系的先祖是福建唐九牧六房林蕴,是林蕴17世孙林博《竹屿房开基祖》之子林时的后裔。但又有族谱记载林时是林蕴17世孙林博之兄林泰(马院房开基祖)之子,请有关专家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2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林序的发现的真实的可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林氏,寻族无门!!!我的QQ   6950004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QQ号6950004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3-28 19:11 , Processed in 0.07341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