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421|回复: 2

老林和《闽南语趣味喙口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1 1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河一卒 于 2012-3-11 12:08 编辑

龙海市石码花甲老人14年4万公里走单骑 搜集5500条闽南语口头语

14年4万公里 挥洒热情
《闽南语趣味喙口话》里共收录了5500多条闽南语词句,包括单字、多字词语、谚语、民谣、童谣及谜语等。
昨天下午,林靖华用闽南语念起了书中的口头语。“我是漳州人,在龙海一中读完高中后参加工作,是在石码街道长大的,闽南语太熟悉,我对它们有感情。”1998年,林靖华所在的原步文镇合成氨厂改制,离开单位后的他,到漳州各乡镇卖邮票赚钱,就是在那时,他开始深入到漳州各地搜集闽南语口头语。
“有时从人家家门口过,听到一句没听过的闽南语,就赶紧跳下车记下来,中午时常在树下和当地人聊天,一有我不懂的谚语就请教他们,听听各种口头语由来的趣味故事。”就是这样的热情,林靖华在此前的14年,骑一辆28寸凤凰牌自行车到民间搜集词语,总行程共4万多公里。
多方请教 只为求更规范
为了让书更规范,林靖华曾请教过多位专家。原漳州地方志编委会成员陈荣翰,常常和林靖华通电话一个多小时,还较真地要他一一举例。86岁高龄的原漳州市文化局局长朱振民老先生,是林靖华就读于龙海一中时的校长,林靖华多次拜访老校长,朱老先生在电话中满口赞扬,“好,好,很好,这书很有意义”。
漳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大伟也多次和林靖华交流,张馆长认为,这本书搜集了不少素材,将很多甚至是60年代出生的人都未必听过的口头语记录了下来,是珍贵的传统口头文学,但一些注解略显粗糙,做这样搜集注解工作是有难度的。
“大家都很支持,82岁的老母在世时,时常为我讲些‘古早话’,妻子是九龙江连家船的渔民,有些话就是渔民常说的口头语,书籍印刷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出了钱,我的同学也掏钱支持我。”在多方的帮助下,今年龙年,林靖华的书首次印刷了1000本。70多岁的邻居老陈一拿到书就认真地阅读,三天没出门,“不错,看到很多儿时常说的话”。
90后外孙将参与书籍修善
第一次印刷,林靖华是请人打字排版的,由于时间匆忙,不尽完善,林靖华并不满意,觉得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书变成“生活字典”,方便人查找,而闽南语之后的注解也不够完美准确,他决定继续把书完善,“我已经又搜集了500多条了,现在年纪大了,儿女担心我劝我少出门,可我坐不住,还是时常骑‘凤凰’到处跑”。
“外公,你这书的体系编排不够详细,我来帮你弄好,打字也由我来。”在漳州一中就读高中的外孙小潘看完外公的书,许多话看蒙了,也长了见识,这一次,他决定参与外公编书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2: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14年不断,行程共4万多公里,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民间搜集记录闽南语口头语,并自费出书

漳州民间口头语,你知道多少?闽南语民谣,你会唱吗?一本32开、共221页的《闽南语趣味喙口话》,为您揭晓答案。

这本书的编写者林靖华,带您重温曾经口口相传、却难在正规闽南语教材中找到的闽南语口头语。

69岁的林靖华依靠朋友、同学和子女出钱,自行编订成册,在去年11月成书。今年春节,当亲朋好友收到他的这件礼物时,不由感慨,“这些话熟悉得令人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7 0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语趣味喙口话》一书地方的是文化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6 19:14 , Processed in 0.04449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