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786|回复: 0

妈祖的出生和出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4 2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祖究竟是出生在湄洲岛上的上林还是大陆岸边的港里?她到底是官家女还是渔家女?这是妈祖学术研究中两个返神于人的实质性课题。当决定在湄洲岛最高峰雕塑妈祖像的时候,曾围绕妈祖的身份和形象展开过争论,由我执笔写成的座谈会纪要和设计方案评纪要认定妈祖是生前做了好事,死后被逐渐神话的历史人物;妈祖塑像应是历史的传统的形象,对于朝拜者是具有人的情感的神像,对于旅游者观赏者是永久性的具有神化色彩的人像艺术品。
   既然妈祖确有其人,就必然有其人的基本要素,必须恢复她作为人的本来面目,而除了妈祖是女性外,许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争议,对于不能说清或不能完全说清的问题,我赞同朱天顺教授的看法,只要宏观上说得过去,约定俗成就可以了。
   学术界公认,研究妈祖的生平应以宋代的史料为主,此外,我觉得还应注重现场调查,寻找实物证据。同时,民间传说中约定俗成的合理部分也可作为参考,比如,人们长期以来苦苦寻找的莆田九莲山少林寺,在史料很少的情况下,我以实地调查为主,参考民间传说。写成《莆田南少林寺初探》,认定莆田县西天尾镇林泉院即莆田南少林寺,在去年11月福建省武术协会年会上获得认可,迅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继“妈祖热”后,又掀起了一股“南少林热”。本文探讨妈祖生平,也持此原则。
   妈祖姓林,已成为历代史料所公认,清初张学礼的《使琉球记》说天妃姓蔡是个孤论,当予否定。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一般对妇女只称姓氏不称名字,宋代史料异口同声称妈祖为林氏女,并无名字。元、明以后出现了妈祖出生弥月不啼因而名默的说法,似乎不可信。但这已约定俗成,莆田民间方言对妈祖又有“阿默哥”、“阿默弟”的通俗称呼(莆田有称女子为“哥”、“弟”的习俗),在别无他名的情况下,称妈祖为林默娘也无不可。
妈祖的生卒时间,朱天顺教授对七种生期和四种卒期作了分析后认为:“妈祖诞生于960年,死于987年的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无法证明的。因此,只能说,这种说法从宏观上是说得过去的”。“妈祖的生日,明代古籍都一致记载为三月廿三日……,升化的日期既然约定俗成为九月初九,我想,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太大的功夫去研究了”。(2)我同意此说。
   妈祖死于何地?宋代史料没有记载,元、明以后说她升化于湄洲屿最高峰,作为神话传说是可以的,作为历史事实同样是无法证明的。现在,全世界的妈祖信徒都公认湄洲岛最高峰的妈祖庙为祖庙,视之为圣地。因此,把“升天古迹”处当作妈祖的逝世处或坟墓处也是约定俗成的。但这不等于没有异议。如1843年日本萨摩藩发刊的《三国名胜图会》就有莆田林氏女投身于海后,尸体漂浮到日本萨州(即今鹿儿岛野间山)海边,土人葬之于山而祭之的记载(3)。1987年10月29日,鹿儿岛县笠沙町中日亲善团来湄洲岛妈祖祖庙朝圣时,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居鹿儿岛林北山第14代孙林真古刀就带回林北山当年带到日本的妈祖木神像复制品“走娘家”,并带来了有关资料,包括神渡海岸和神渡石碑刻的照片。日本人认为妈祖葬于日本,如同他们崇拜徐福、杨贵妃,确认徐、杨在中国不死而死在日本一样。1986年10月,鹿儿岛大学民俗学教授下野敏见第二次来莆考察时,也向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起日本人民偏爱徐福、杨贵妃、妈祖的情况,甚至中国也有学者在去年撰文,根据白居易《长恨歌》等史料,论证了杨贵妃确实跑到了日本。还有一种说法是,妈祖的坟墓就在闽江口的马祖岛上。由于台湾海峡两岸现在还不能完全“三通”,对此我无法深究,希望参加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台湾同仁能予赐教,提供情况。当然,以上两说在确切论证之前,也只是传说而已。
   在宋代史料记载中,妈祖的为巫身份是确定无疑的。这也异议。张大任先生的《宋代妈祖信仰起源探究》提到:“清道光年间,莆田陈池养所写的《林孝女事实》,他参考前人的记述,将虚幻迷信部分加以清理剔除,特别是回避她在世是为巫,而突出孝女这一点,是有其用心之处(4)。1929年,民国政府也下令改全国天后宫为林孝女祠,但是,这种提法缺乏历史证据,也不能约定俗成为人们广泛接受,全国各地的妈祖庙现在几乎没有叫林孝女祠这个事实就是证明。妈祖作为巫女的确切身份是回避不了,改变不了的,这恰恰是宋代史料中的要害部份。
   一、南宋莆田籍状元黄公度的题顺济庙诗云:“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二、明周瑛撰《兴化府志》说:“余少读绍熙初本,亦称妃为‘里中巫’”。李献璋教授按:“绍熙初的莆田郡志是重新再版,里中巫之说可能还要追溯更远的年代”。(5)
   三、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称“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四、南宋丁伯桂撰《顺济圣妃庙记》说:“神莆阳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
  五、南宋李丑父撰《灵惠妃庙记》说“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洲上土皆赤色,或曰‘必出异人’”。
   六、南宋黄岩孙《仙溪志》说:“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
  七、南宋莆田籍诗人刘克庄《题白湖庙诗》云:“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州”。
   以上记载确确切切说妈祖是一个湄州林氏巫女。《辞海》对“巫术”的解释说:“在中国古代,巫的权利很大,主要的职司是奉祀天帝鬼神及为人祈福禳灾,并兼事占卜、星历之术”,对“巫医”的解释是:“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兼用一些药物以治病为职业者”。《新五代史》卷63《闽世家》载:“昶亦好巫,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而妖人林典以巫见幸,事无大小,典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守元教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不停”。可见,五代时巫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是低贱的。妈祖能为人治病,预报风云,是一个高明的巫女,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可以肯定,妈祖利用她的特异功能,为民众做过好事,深受人们信赖。妈祖信仰能得以千年不衰,有其虚幻迷信的因素,也有其“人行善事,死而为神”的合理因素。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美国前总统里根也深信星相巫术,巴拿马前国防军司令诺列加也是动辄以女巫婆奥莉花拉的指示为准,何况千年之前妈祖之为巫。(6)
   以上列举的宋代史料,请注意湄洲两个字。人们往往把湄洲、湄洲湾、湄洲岛、湄屿的概念混淆了,以致连已故肖一平先生对妈祖深有研究的学者,对妈祖出生地的论述也是混乱的,自相矛盾的。在《海神天后东渡台湾》一书中,他第一句就说妈祖“出生在莆田县湄洲湾贤良港(即今莆田忠门乡港里村)”。而在《略论妈祖传记的演变》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又是:“妈祖林默出生于莆田湄洲屿”,后文是肖先生提交1987年10月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年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肖先生是同年8月19日逝世的,但文章写于同年5月前,我是该文的第一个读者。当我提出以下理由对他的观点的变化进行质疑后,肖先生在逝世前承认我说得有理,认为妈祖的具体出生地,严格地说也是说不清的,希望后人继续探索。
   促使肖先生改变观点的原因是,他当时借到一套《陇西李氏宗谱》,内载《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后来,蒋维锬先生也据此写了《一篇最早的妈祖文献资料的发现及意义》(7)。问题在于,他们看到的是1980年根据民间抄本用腊版手工重印的版本。现在,我又把该宗谱借来,供本次学术讨论会的专家鉴赏。关键的是,廖鹏飞的这篇作文在腊版本中出现的两处神女的记载有不同之处,第一次说“姓林氏,湄洲屿人”。第二次是“神女生于湄洲”。第一次多了“屿”字。以上我所引宋代史料却全是湄洲,不是湄洲屿。据李献璋教授考证,湄洲屿这个地名是元末以后的文献中才发现的(8)。这“屿”字可能是转抄过程中笔误加上去的,但这个字恰恰被用来证明妈祖出生在湄洲屿,这会不会是个阳差阴错?另外,是否元代以后才有湄洲屿这个地名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刘克庄已有“湄洲屿隔雪涛中”的诗句。(《三月二十一日泛舟》)
   湄洲屿又称湄洲岛,简称湄屿、湄岛、湄山,因状如眉而得名,因盛产梭子蟹,又雅称虫希江,虫希山。这些名称在1778年成书的《敕封天后志》均可见到。编者林清标在序言中表示要把该书写成一信书,纠正前人叙文纪传未经细考故多差讹之处。并根据林氏的族谱和莆阳志载,确定妈祖出生于海滨贤良港(俗称黄螺港),升天则在海屿湄洲。但该书仍存在湄洲屿和湄洲混淆的地方,原因也是没有分清两者的概念。
   查《莆田地名录》,现在的湄洲乡由湄洲岛(湄洲屿)加上10个小岛屿,9个礁组成,共有14平方公里土地。湄洲湾的水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湄洲则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湄洲即湄洲屿,所谓“水中陆地”,如著名的长沙橘子洲、武汉鹦鹉洲,南京白鹭洲。广义的湄洲应包括湄洲屿等岛屿,湄洲湾以及南岸惠安大陆和北岸莆田大陆在内的将近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现在莆田市的报纸叫《湄洲报》,当然是泛指广义的湄洲以代表全市,而不是仅指狭义的湄洲屿。早在明代,就有人提议以湄洲湾沿岸为地域,在仙游枫亭立县。近年,更有人提出在秀屿设湄洲市,把湄洲湾的莆田北岸和惠安南岸统一起来。以利于这个“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的开发。故宋代史料中的湄洲不应理解为现在的狭义的湄洲乡或湄洲屿,而是广义的湄洲。这还可以从元代莆田人洪希文的《题圣墩妃宫》诗中得到验证:“平洲远屿天所划,古庙不独夸黄湾;至人何心恋桑梓,如水在地行曲盘”。在这里,洪希文把黄螺港黄湾所处的大陆称作“平洲”,把湄洲屿称作“远屿”。(9)
   去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组织了一次对象为台湾同胞的大陆知识征答竞赛,总共十个题目,都比较通俗,其中有一题就是关于妈祖的出生地和籍贯的问题。
   从宏观上说,公认的约定俗成的观点,妈祖是湄洲人,她出生和生长在湄洲,但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湄洲,不应是狭义的湄洲。说到具体的出生地,则主要有贤良港和湄洲屿说之争。至于《元史》卷10和卷20两次把妈祖记为泉州海神,主要是由于行政区划变更的惯性引起误记。正如沈继生先生在《从海神天后庙看泉台关系》一文中所分析的:“妈祖的籍贯问题,向来都把湄洲岛视为兴化府的地界,其实宋代太平天国六年(981年)才有兴化郡的行政建置,在这以前湄洲岛在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内,林默娘是公元987年去世的,她只当了六年兴化郡人,默娘死年28岁,据此可知,前22年是在泉州府入籍的,从严格上说她是泉州府人”。(10)
   这段本来很精彩,遗憾的是最后一句有画蛇添足之嫌,有趣的是,沈先生在同一篇文章里又有“妈祖家住湄洲岛贤良港”的误记。无独有偶是的,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中国古今实用对联》一书又有“妈祖28岁于贤良港湄洲屿升天”的相反误记。连莆田作者黄玉石新近出版的小说《林默娘》。在认定林默生于贤良港的前提下,却又有林默诞生于湄洲岛的自相矛盾的具体描写。这都是忽视实地调查所致。实际上,贤良港不在湄洲屿上,湄洲屿也不在贤良港内。
   人们对于历史上的名人,往往都想据为己有;而对于名声不好的人,又往往拒之门外。诸葛亮本是山东瑯玡阳都人,由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隆中的记述有微妙的不同,长期以来对孔明有河南省南阳人和湖北省襄阳人的不解之争。蔡襄生于仙游枫亭,移居莆田蔡宅而卒又归葬枫亭,他自称莆阳人,蔡宅又有祠有坊,便产生了蔡是仙游人还是莆田人之争。又如,西施浣衣处有诸暨、肖山之争。屈原出生在地有湖北秭归,江陵之争。王昭君故居有秭归、兴南之争。孙中山祖籍有紫金、东莞之争。……而蔡襄的堂弟蔡京,由于《宋史》、《水浒传》都列他为奸臣,尽管已有人为他翻案,他的坟墓也尚存仙游枫亭,但是,不仅在莆仙,就是在福建,也几乎没有人承认是他的后代,连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也有蔡襄、蔡京之争。难怪秦桧的后代到了杭州西湖岳坟,面对秦桧跪像,也不得不惊叹“人从君后羞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
   妈祖出生地的港里说和湄洲屿说几乎都达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这就得加以论证其合理性。现在莆田农村有大量太师庙是奉祀杨五郎的,实际上,太师庙是为纪念宋末在莆田英勇抗元,和文天祥两次同拜左右相,绝食死于杭州岳庙,和于谦同葬在西湖边的莆田状元陈文龙而建的。从杨业、杨延昭到杨文广,均确有其人,《宋史》都有传,杨家将屡屡挂帅却从未拜相封太师,也从未到过莆田,把陈太师说成杨太师本是为了蒙蔽元朝统治者的托词,但几百年来约定俗成,使这位莆田历史上最壮烈的民族英雄蒙受了张冠李戴的不白之冤。尽管莆田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张琴先生1933年就撰文专门作了论证,但至今大多数地方还改不过来(11)历史上的陈世美、武大郎、潘金莲都是好人,但在民间传说和戏剧中都被约定俗成地说成了大坏蛋或丑八怪。(12)
   妈祖在历朝历代,从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百姓,可以说,约定俗成地给予她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海上保护神的地位,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中尤其是如此。但是,对妈祖的出生地,却很难简单地用这个约定俗成法,而必须在史料和实物调查上下功夫。
   蒋维锬先生曾经引用了现存莆田县档案馆《南渚林氏族谱》来证明妈祖出生在湄洲屿。(13)我也查阅了该族谱,其中有关妈祖的记载是:“灵女、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巳卯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十月初十腾空而去。宋封灵惠助顺英烈祥庆夫人,元至元十八年封兴化路明著天妃,大德元年加封护国安人庇物明著天妃。一本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时也。妃生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舍基祖庙犹存。明洪武初,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出明著录。”
   现对该文作如下分析:
一、妈祖的生、卒年月日只有三月二十三日生与约定俗成的相同,余皆不同。
二、妈祖的兄名镇,与众说不同。
三、妈祖出生的屿上“土尽渥丹”有误,实地调查可知,湄洲屿传说的妈祖故里石后上林一带是一片沙质土壤,“土尽渥丹”的恰是大陆岸边的贤良港一带。
四、明洪武初湄洲屿九牧林氏诏迁过岸,虽然现在港里已无后林地名,九牧林氏聚族而居的六房地名分别为上林、下林、上厝、后厝、港尾和地鼎,地名有异,但诏迁的事实却是可信的,而且,我还找到了有关实物证据。1987年3月,我和莆田市博物馆副馆长林祖良在湄洲屿上林作实地调查时,发现了六十年前群众盖房子时挖地基挖到的一个传说为妈祖窥井得符的古井,当事人尚健在,并给了我一块该井的扇形红砖。经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顾问、陶瓷砖鉴定专家郑永森老先生确定为元、明间产物。据此可以推断,此井是明初移民大陆后废弃的。但这是明代的事,不能证明这以前贤良港没有九牧林氏居住。恰恰相反,已有史料及实物证明宋代甚至更早、九牧林氏尚居住在此。明初湄洲屿移民贤良港,实际上是一种返回祖籍的行动。本人作为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理事。几年来对莆田唐代披一门九剌史的九牧林和宋代陈俊卿、陈文龙一门二丞相的玉湖陈作过大量调查研究。九牧祖祠在西天尾镇乌石村,三十多户的小村,林姓二十多户,玉湖祖祠在市郊阔口村,陈姓仅几户。但是,两姓的后裔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什么地方,对祖先的发祥地却是不含糊的,这和中华民族讲究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有关。我接待过几起日本林、陈后裔来莆寻根。尽管他们入日本籍已五、六百年了,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来莆谒祖,作为九牧林氏六子的林蕴,《新唐书》有传,他在四川时面对叛军的屠刀毫不畏惧,事迹极为壮烈,唐谥“忠烈”,宋仁宗御笔书赠“忠孝”,其子孙繁衍的现在忠门镇,其地名来历就是褒其满门忠烈,忠孝之义,忠门镇族居的林氏为九牧林是没有疑义的,妈祖属九牧林氏也是历来约定俗成的,莆田林姓别支从未见异议。
港里林姓属九牧林的又一证据是,1987年以来,湖南省靖县甘棠镇林姓多次来港里寻根,其所持宗谱载,始祖林端世居贤良港,生于宋宁宗庆元元年,中嘉定十三年武进士,率九子居湘,官荆湖宣抚副使,后由其七子扶灵归葬莆田城西龙桥,八子、九子与林端夫人蒋氏留任湖南,七百余年林姓已逾万人,蒋氏祠墓今为该县文物保护单位。
五、《南渚林氏族谱》有“妃父侨居湄洲屿”的记载,这正说明了湄洲屿不是妃父的祖居地。那么,他是从什么地方侨迁湄洲屿的呢?照一般规律,应是从忠门往湄洲屿侨迁。贤良港自古以来是大陆通往湄洲屿的水陆必经的要道,只是1964-1966年,进行了建国后莆田县第一次大围垦,把贤良港的四千亩沧海变成了桑田,1974年新建了文甲码头和公路之后,贤良港的地位才为文甲所代替,冷落了十几年,既然湄洲屿的石后和港里都有上林的地名,又有互迁的事实,那么,可以肯定,两外林姓本是一家人,而其根只能在港里,这也是港里一直建有林氏祖祠,奉祀妈祖以及妈祖上七代祖先,而湄洲屿上林一直未建林氏祖祠,至今也无林氏祖祠的原因。
   至于妈祖的父亲是不是都巡检,蒋维锬先生认为“北宋前其莆田沿海根本就没有置巡检,更不会有都巡检”(14)而林祖韩先生认为“莆田县在宋初,贤良港附近的吉廖城设有巡检”(15)双方都引用了蔡襄的提奏,结论却相反。我觉得蔡襄的生卒比妈祖晚了半个世纪上下,不能用后代的事实直接证明前代的问题。查《新五代史》卷十,《汉高祖隐帝纪》里,就有“乾佑二年(949年)八月,郭从义杀前永兴巡检乔守温”的记载。可见,北宋初在莆田沿海设巡检是可能的。朱天顺教授认为“把妈祖列为九牧林是造神者把神的出身和血缘关系高贵化了”造成的。(16)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调查组认为“这点倒值得商榷,莆田无二林”,天后的世系上溯九牧林就不足为奇了。其父林愿乃区巡检,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地方武官,并非达官显贵,在未能得充分的史实为林默家族正本清源时,族谱所载可姑存一说。(17)我赞同“莆田无无林”说。
   肖一平先生在论述妈祖被历代朝廷不断晋封的原因时,曾提出两条新见解,得到朱天顺教授的赞同。(18)而张大任先生却认为“此说根据不足”。(19)对此,我仍然坚持我在1986年2月5日《兴化报》上发表的一段评述:“林默被历代朝廷晋封的原因,除了政治思想上的因素外,肖先生又提出了两条独特的因素:一是林默作为九牧林氏这个望族的祖姑,在‘陈林半天下’的福建和台湾,兼有宗神的地位;二是莆田历史上科举的发达,仕途的旺盛;这两个因素使林默的族人和同乡官吏向朝廷上奏的机会增多,林默的不断被晋封也就是理所当然了。”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女人一般是不入族谱的,但妈祖被破格入族谱。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就是根据族谱和莆阳志载,确定了妈祖出生在贤良港,升天则在湄洲屿。这与民间传说妈祖生在贤良港,出嫁邻村山柄许姓,闹洞房三天(当地近几十年仍有此风俗),未同居即赴湄洲屿升天的说法有吻合之处。另外一种说法是,妈祖一直室居未嫁,不过,这种说法也是元代以后才出现的,是否确实,仍有待于论证。
   不管妈祖的父亲为官为民,务农务渔,也不管妈祖本人出嫁与否,既然大家一致公认她姓林并是忠门、湄洲屿一带的湄洲人,那么,就不能离开这一带的林氏是九牧林氏来考证妈祖的出生地。我认为,某某人出生在哪里和某某人是哪里人,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因为一个人在哪里人,并不一定以出生地相称,也可能以父辈甚至祖辈的出生地或者自己的第二故乡来相称的。既然妈祖的出生地比较集中在湄洲屿的上林和大陆岸边的贤良港,而这两地距离不超过十里。那么,说妈祖是贤良港人或湄洲屿人都是说得过去的,妈祖生前必定在这两处经常来往过,因为以上我们已经弄清了,这两处的林氏本是一家人。相比之下,贤良港是九牧林早期聚居地的实物证据远远超过湄洲屿上林:
一、贤良港至今保存有六百米古码头,两端各有一座妈祖庙,东宫尚存一对宋代瓜楞形连础石柱,旁有一宋井,有八卦井栏。
二、港里山上有摩崖石言刻“拱极”,已严重风化,天后祖祠旁有四方形航标塔三块宋佛像石刻依稀可辨(但近年重修该塔只重用了一块)。
三、天后祖祠附近有传说的妈祖故居,妈祖父母求子的接水亭,妈祖受符井等遗址。受符井有南宋丙寅年(1266年)重修时石匠游进的题刻。朱天顺教授曾据此对该井的年代提过异议。实际上,石刻的风化程度远远小于井栏石的风化程度,这有力证明了该井是北宋,甚至更早的古井,而且该井水量充沛,甘冽无比。(20)
四、据乾隆年间编辑的《敕封天后志》及祖祠重修石刻,可知明初重修过林氏祖祠,康熙皇帝已对天后祖祠御赐春秋二祭。最重要的证据是,天后祖祠保存有北宋妈祖木神像,《福建日报》1988年3月11日的报道称该像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像,这并非不实之词。虽然当地群众在五十年代抢救它时失落了背上的一块活动木板,但是,1989年春,我在附近秀屿镇前运村发现了一尊陈靖姑(临水夫人)木神像,相比之下,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陈靖姑像原奉祀在象山(嵩山)风景区最高处,前有护国寺、陆秀夫衣冠墓神道碑、嵩山书院。古樟、古榕及莆田沿海特有的8棵荔枝和3棵龙眼。山顶最高处有明成化知府丁镛七律诗石刻一首,且有一莆田另处未见的石刻图案,有人说那是象山的象眼,有人说那是女人的生殖器。(见照片)因为陈靖姑是专司女人分娩的巫女。明《兴化府志》载:“考仙溪志”。有所谓妃庙者,其一顺济其一昭惠,其一慈感,皆巫也。这就是目前莆田,仙游仍广泛奉祀的妈祖。陈靖姑,吴真妈三妃庙关于陈靖姑,浙江文艺出版社有《陈十四奇传》一书两版三十万册传世。
   我对前运陈靖姑像和港里妈祖像作过详细观察,发现两者不但结构,造型完全相同,而且损坏程度相当,都有一条脚损坏,头发均为螺形,脸部雕刻简直一模一样(见照片)。在陈靖姑像背后的活动木板上,刻有“宋真宗二年建”六个字,同时,配有一损坏极为严重的樟木印,有“嵩册岩敕封太乙真人,天赐麟儿”等字。《陈十四奇传》及当地传说陈靖姑是真宗登基第二年即公元999年受敕封的,可知该像为北宋雕刻。尤其宝贵的是,像体内有大元通宝一枚,明代铜钱两枚,越南“景盛”,“光中”铜钱各一枚,及清代铜钱共12枚,还有1913年春牛图、五谷等物,确证了当地群众传说的民国初年,抬陈靖姑像乞雨忽降暴雨以致淋坏脸部油漆是不假的。
   从陈靖姑像为北宋文物,可以旁证港里妈祖像也是北宋的产物。众所周知,雕塑家造像往往是有其模特儿的,著名的纽约自由女神如此,唐代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像也如此(以武则天为模特,有唐画为证)。莆田浦口宫的梅妃塑像在八十年代初重雕时,是以莆田著名戏剧艺术家黄宝珍为模特的。而该宫陪祀的妈祖像造型也和黄宝珍近似。(21)我推测,港里妈祖像和前运陈靖姑像是同一时代的文物,甚至有可能是同一个雕塑家或雕塑流派的杰作。当然,这还犹待于考古专家鉴定。
   而在湄洲岛上林,从史料到实物,还没有发现有林氏祖祠,实际上,湄洲岛上林的林氏也是以港里的林氏祖祠为祖祠的。至于岛上现存的摩崖石刻“天妃故里”和“天妃祖迹地名上林”。因为有“僧照乘和南立”的落款,可知这和湄洲岛妈祖庙后“升天古迹”石刻的落款是一样的,是清初康熙年间僧照乘(《莆田县志》有此人的记载)所立的。因此,说妈祖是湄洲岛人或湄洲岛也是妈祖的故里是可以融通的;而以两块清代石刻证明妈祖出生在这里,其说服力甚微。
   港里天后祖祠重建以来,前往朝圣旅游的台胞、侨胞、港澳同胞、大陆同胞和国际友人逐年增多,1989年光台胞就有3万人,大甲镇澜宫、新港奉天宫、北港朝天宫、鹿儿门圣母庙等四十多个妈祖庙前来朝圣。特别是大甲镇澜宫从港里天后祖祠请去妈祖父母圣像,到台湾时有三万群众等候在机场热烈欢迎。宜兰南天宫组织的二十条渔轮首航湄洲湾,有一百条渔船迎送他们到湄洲岛祖庙和港里祖祠朝圣,盛况空前。
   总而言之,在湄洲岛没有考古新发现的情况下,我认为无论从史料,实物证据和约定俗成的传说来看,都应以港里为妈祖的出生地。
注:
(1)省建委、文化厅1987年6月22日,10月22日联合记录。
(2)(4)(7)(13)(14)(19)《妈祖研究论文集》。
(3)(5)(8)(10)《妈祖研究资料汇编》。
(6)上海《文汇报》1990年2月6日、8日。
(9)(20)(21)林祖良《妈祖》画册。
(11)《黄石谷城祖庙改祀陈太师忠肃公缘起》。
(12)《法制日报》1990年2月17日、24日。
(15)《妈祖诞生地贤良港和天后祖祠的调查》。
(16)(18)《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17)《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1期。
本文作者:陈容明 系莆田县政府办公室秘书、莆田南少林研究会理事、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理事、妈祖研究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43 , Processed in 0.036330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