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林公铠,我九林六房邵州公甘山房系后裔,新世纪初,该房公推师撰新家谱,其先祖自明朝中期福建漳州桃园社迁海丰创基,建寨于法岫山脚下,寨名华长,清初迁界破寨,各房散居粤东各地,今该族长老集汇能本水木源,共合一族谱修,乃一大功德。去年中,师来电命某曾同前往福建祖先居住地考研,“华长寨破寨时间考”这一公案由某完成,某唯领命喏。 然转眼间又到年底,只字未举,师曾来电几次,皆因某为生计四处追逐而罢废,龙年来临,住山庄与父母守岁之余,奉师命写下小文。 从收集海陆丰地区望族私谱及诸多方志资料来看,师林公铠族系“华长寨”的散寨与“牛皮寮九厝”破乡及我房系东海“川安寨”的散寨其时间属同一时空,故窃思,欲考华长寨破寨时间,势必考证海陆丰地区这一阶段公案不可。 据黄墨园云清初之陆丰:清自世祖甲申定鼎黄京,改元顺治,邑处海滨,仂奉明绍武、永历之号者十四年,海滨志士屡图率众勤王。顺治二年,明碣石卫指挥张盟珍据卫城,嗣惠来贼林珩等流劫东海窖等处,居民苦之,海寇苏成阳与珍合袭杀之,三年自据碣石城,益贪虐,嗣成死,其党苏利继之。迨十四年以广东悉平降,因以碣石总兵授之。 清廷发布对郑成功等抗清力量的物资供应来源,进行“迁界令”,命令从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广东东起饶平,西至钦州,沿海十四州县皆迁。“科、介二大抵归善、海丰迁界”。“会同藩院、提院,勘立边界,竖旗订设墩台处所,” “郭、华二大人勘县迁界”,八月,石、尹二大人续定边界。海丰界限:东自惠来县吊旗山东,西至归善县老熊坑止,计设墩台46座,垛口3处,河桩9处。苏利暗中抗命,其部属“倒界沟、毁望墩”抗迁。 农四月,清廷“时以迁民窃出鱼盐,恐其仍通海舶”,再内迁三十里。 时郑氏集团已撤离东山、南澳东南沿海一线,占据台湾,为杜绝沿海居民交通接济奉南明的郑氏集团,在内迁五十里的基础上再内迁三十里,而针对海陆丰地区苏利集团的抗迁,清廷采取“王将军之兵自潮至靖海,省会之兵由惠抵南塘”。 十二月,总督阮卢批准执行开挖沿边界壕堑,在边界线上设五里一墩,十里一台。
监生捷胜廖天佐《迁图说》 “沿海乡民纷纷惶惶,弃其屋庐旧畴,抛其器用家资....扶老挈幼,携子带妻,鸟惊兽走,逐队迁居,阵阵成行,行至界边,棣迟路旁,寄宿荒郊,蜂聚不顾,风餐露宿。” 进士石寨黄易上《奏开界疏》“自迁海以来百姓室庐荡废,露处于荒郊;生业沦亡,号泣于道路。至父母兄弟不能相存,卖妻鬻子,苟活旦夕;甚至有离徒他乡,求生无计,全家仰药而死者。”
进士李希贤奏文“民无田可耕,无家可依,贫者食无一日,富者不几月度,饥寒交迫。”
1668年(康熙七年),广东巡抚王来任上疏请求展界。“自立界以来,民失旧业,乞食无路,今闻皇恩开界安兵,小民可望复业,有如更生。但恳早开一日早救一日之命”。 康熙八年,两广总督周有德奏文“年迈父母莫能顾,幼稚儿女失持携,骨肉分离,哭声震地,妇哭儿啼,饿殍盈原,不堪听闻”“且有甚者,全家仰药而残”。迁界之末,由于“饥饿,瘟疫流行,死亡,逃荒甚多。界外之民,十存二三。” 四、康熙八年展界,于海陆丰地区而言“展界”等于“复界” 清廷下令展界三十里,即把沿海无人地带收缩为五十里。 康熙八年的“展界”,对于海陆丰地区而言,“展界”等于“复界”。为什么持说,其证据有:
一据我先祖皇清例赐进士升俊公所志“(康熙8年)己酉正月复界,免粮三年。”
一据廖天佐《迁图说》“三年迁,八年复,” 廖天佐明末清初人,原籍甲子,长期居住捷胜。把身受目睹的迁界惨状成《迁图说》,他所写的“三年迁,八年复”,即是说他自已是康熙八年冬回到捷胜的。
一据《陆丰县志》说碣石“康熙八年展界,设立驻镇总兵一员,统辖中、左、右三营....,左营驻防捷胜所,右营驻甲子所”。 此中所说的“展界”已到捷胜、碣石、甲子三地,而三地皆临海,展界至此,哪里还有界外之地?故定论,于海陆丰而言,“展界”即是“复界”。 由以上综合所述,顺治至康熙元年,清廷第一次进行“迁界令”,由于苏利集团暗中抗命,海陆丰军民根本未动,没有执行清廷的“迁界令”。原因很简单 “海丰为邑,广袤数百里,皆溯海而居,民间擅渔、盐之利,借以温饱”,农业并不发达,而可耕之地又多在近海三五十里之内。离海较远处,多高山绵亘,峻岭相接,可容人生息的地方狭窄,迁界必然十分悲惨。苏利的部众皆来自本地,故抗迁势成必然。 康熙三年清廷进行第二次迁界,因苏利集团有抗迁前例,清廷于是文攻武吓,在反清势力远离大陆的情况下,顺手来个打草掳兔子,剔除异已,这是一好时机。故藩王军队与省会军队二路大军对苏利部以钳形攻势,八月初战于南塘,至十二日苏利授首,官兵于当晚入碣石城迫迁开始,即海陆丰沿海地区,是康熙三年八月才开始迁界,由于第一次迁界已经结果,这次是第二次迁界的时间段,故只迁三十里。也就说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迁界令执行在海陆地区推迟了整整三年零五个月。 据康熙六年丁未我先祖儒学闻甫公所志“迨康熙元年壬寅至甲辰四月移居出示移民,是年(康熙三年),城为谢辉亮所据,遂散居秋冬尾、后坎等处”。从时间而言迁界的命令康熙三年四月。从地点而言这里具体说到界外之地:秋冬尾、后坎等处。 另据廖天佐《迁图说》“三年迁,八年复”,他也是三年迁的。更具体的记载是“(康熙三年)农八月十二日,官兵强迫碣石卫城居民迁入界内”的,此中于时间而言更是康熙三年农八月十二日开始。 迁界三十里,以界外秋冬尾、后坎等地的距离观之,牛皮寮九村、川安寨、华长寨皆属此距离内,前二村寨皆在此期间散寨,华长寒当不能免,由此可推断华长寨当此时间散寨。即康熙三年秋末初冬散寨。 另:1683年(康熙廿二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宣布废止《迁界令》,1684年(康熙廿三年)初广东大吏正式布告通知,广东才全部复界。为恢复经济清廷1685年(康熙廿四年)于广东设粤海关,下设七处总口,乌坎总口便是其中之一。 苏利,饶平人;流落海丰为盗,尝与碣石卫民构衅。民乞援于同安之号大目公苏秦(成)者;秦击利败之,遂入碣石。利依秦为裨将,战辄胜;秦以其同姓,益重之。秦偶疾,利刺秦自代;明末五虎乱潮之一也。惧为成功所并,投诚于我大清,为左都督;而阴持两端,不薙发 4、三河坝吴六奇、碣石苏利、南洋许龙、黄冈黄海如、潮阳张礼,被称为明末“五虎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