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306|回复: 0

妈祖生地家世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5 23: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祖生地家世考(下)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中国文联东方影视制作中心主任
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妈祖》编剧
《神州》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陈 钧


清嘉庆皇帝在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敕撰《加封天后神号祭文》:“皇考高宗纯皇帝三加懿号,载贲御诗。湄洲展故里之祠,淮旬踵时禋之典,用以答嘉贶,显明威。”(载《城北天后宫志》)。

吴裕仁在清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的《惠安县志·天后宫》云:“后父讳愿,后其第六女也,世居莆之湄洲屿。”

陈寿祺在清宣宗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重篡福建通志·天后传》云:“后姓林,世居莆之湄洲屿,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也。”

莆田人陈池养在清宣宗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前后,所写的《林孝女事实》记叙:“林孝女系出莆田,唐邵州刺史蕴九世孙。曾祖保吉,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弃官归隐湄洲屿。祖孚,袭勋为福建总管。父惟悫(作愿,疑其字)为宋都巡官。孝女次六,其季也。生弥月不啼,因名曰默。”

此处明白无误告知,妈祖林默出生于“湄洲屿”。

陈池养《慎余书屋文集·募修文峰宫引》云:“天上圣母之降生湄洲屿也,正当五代之后,赵宋之初。”

何王景    在清德宗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修莆田县湄洲天后宫碑记》云:“湄洲在莆田东南七十里海中,旧有天后庙,神故居也。”

杨峻在清德宗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沁洲屿志略》中叙:“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

《福建省志·天后传》载:“后姓林,世居莆之湄洲屿,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也。”(载《妈祖图志》)。

《台湾神像艺术·天上圣母—妈祖》称:“天上圣母妈祖的俗身,系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人,姓林,名默娘。”

台北支龙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华夏诸神—妈祖卷》的“导言”中写道:“妈家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近年由湄洲祖庙董事会、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编印的、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江道涵题名的《妈祖》,明确写道:“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的女子降生在湄洲岛。”

目前所见的众多典籍,均持“妈祖出生于湄洲屿”说,看来是十分明确的,不存疑义。

二、妈祖出生于贤良港

清代以前的所有典籍,均无此记载。只有清高宗乾隆时期的林清标在《敕封天后志》中写道:

天后乃标本支,始祖唐邵州刺史谥“忠烈” 讳蕴公之七世孙女也。高祖州牧圉公,曾祖保吉公、五代周时为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祖福建总管孚公,父都巡惟悫公,生男一女六,后其第六女也。降时港四面山巅倾颓,於今可见。

“妈祖出生贤良港”,这是林清标的一大误会。林清标,字弼侯,号韦亭,唐九牧六房邵州刺史林蕴的后裔,和妈祖同支,莆田县人。清高宗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中举人,翌年“壬戌会试”中副榜,官惠安县儒学教谕。其父林源,清世宗雍正年间官太仆寺卿。其长子林霈,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中举人,官台湾府凤山县教职。因台湾同胞知其为天后支族后裔,求其世系史迹,加之当时已刊行的《天妃显圣录》流传不广,所以写信请其父在莆田重刊,以应台胞之请。林清标认为《天妃显圣录》刊本“次序错杂,应多有附会之事”,于是在《天妃显圣录》的基础上删节增广编次绘图,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付刊成书。据林清标撰的《重建天后祠记》叙述,是年春,林清标又赴贤良港致祭,共商募捐建天后祖祠,并写信与在台湾的儿子林霈,林霈在发行《敕封天后志》后,得到平安镇副总兵陈在台分募。款募齐后,天后祖祠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动工,翌年完成,取得了募捐建贤良港天后祖祠的成功。

由于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本传》,在全文照抄《天妃显圣录》的《本传》时,篡改了三个字,即:将妈祖曾祖保吉公“弃官归隐于莆之湄洲屿”的“湄洲屿”三字改为“贤良港”,因而造成后世对妈祖出生地的争论。

林清标为什么要这样篡改呢?有人认为是依据《林氏族谱》。经研究,民国时期和现今台湾印行的《林氏族谱》,可能是依《敕封天后志》改的,因为,它和清代以前的版本,情况刚刚相反,清看清代《林氏族谱》所载的妈祖世系:

天后,严明安郡王禄公二十二世孙,惟悫(林愿)公第六女,……世居莆之湄洲屿。

这里明确指出“世居莆之湄洲屿”,无可辩驳。再请看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修的《南诸林氏宗谱》中,对妈祖出生的记叙:

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时也。妃生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舍基,祖庙犹存。洪武初,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

此处仍是明确记载“妃生屿上”,“祖庙犹存”。至于贤良港,更是明确记叙是“洪武初,诏迁过岸”。“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洪武六年是公元1373年;这个“洪武初”,也就是公元1373年前后。为什么“诏迁过岸”呢?据周瑛在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兴化府志》卷七记载:

(湄洲屿)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蕃寇,移祸地方,守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

由此可见,贤良港林氏的确是从湄洲屿迁过来的。一水之隔的湄洲林和港里林,自然是同源同谱。林清标等未能详察此事,误会,差错自然是难免了。应当一提的是:正是这种误会和差错,引起了后世对妈祖出生地之激烈争论,实在值得深思。

这里,还有两个大问题,需要弄清。

第一是《天妃显圣录》的成书时间。有人说是“清雍正三年朝阳丘人龙编辑、僧照乘刊印此书”。这是不对的。其理由有五:

一、为此书作第一篇“序”的,是“赐进士荣禄大夫太子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裔侄孙尧俞”。此人为唐九牧长房端州刺史林苇之后,故称“裔侄孙”。明神宗万历十七年进士。熹宗即信(1621年),授礼部右侍郎视察祭酒事,后又拜礼部尚书,因不肯与权阉魏忠贤同流合污,屡遭迫害,后愤然辞官回乡,家居莆田,除盛赞“吾莆之外有湄洲,屹大海中一孤屿也。浩浩莽莽,吞吐日月,山崒□以浮青,石磋峨而映紫,而天妃熏修於其间,岂非山川之精华所发越者乎!”继而“偶于案头得《显圣录》一编,捧而读之”,“惜乎显圣一录尚多阙略,姑盥手而为之序”,付湄洲僧“以俟后之采辑而梓传”。

二、为此书写第二篇“序”文的,是“赐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等处裔侄孙兰友”。此人为仙游人,官御史时,以弹劾执政扬名,被称为“当朝五谏”之一。官至光禄封卿,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抗清,清兵据有福建,乃携家奔走海岛之间,以图恢复,历十五年而卒。此序当是他流亡海岛在湄洲时,妈祖庙僧人拿出《显圣录》,请其作序,他说:“昔大宗伯林公(尧俞)手授一编,将博采见闻以补其未备,愿与同志者成之,余于是先为之序”。

三、是书第三篇“序”文“前赐进士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黄起有”所作。黄是莆田人。官衔称“前”,当为明朝,作此序时在清朝初年。“序”开篇写道:“湄洲天妃之神,自宋迄今,垂八百载,历著灵迹应辑录有书,兹僧照乘刻而传之。”可见此书在清初便已由“僧照乘刻而传之”矣。

四、是书第四篇序“赐进士奉直大夫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特简吏科给事中族孙嵋”所作,林嵋和林兰友同是“唐九牧”长房林苇之后,莆田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崇祯帝自缢煤山后,徒步南归,上书南明礼部尚书兼东图大学士史可法陈时事,鲁王监国,授吏科给事中,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从相国朱继禄起兵,收复兴化城。在清兵反攻中失败,呕血而死。此序为他死前一年,即1647年所作。

五、是书第五篇“序”,为“赐进士出身户部江南清吏司主事奉命册封琉球赐蟒玉加正一品族孙麟火昌”所作。此人亦是“唐九牧”林苇后裔,莆田人,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283年)为册封琉球副使。他在序文中仍称“湄洲天妃”,可见是本年所写。

综上所述,《天妃显圣录》一书,绝对不是“清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才刊行的。因为,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已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怎么可能在41年后还称“天后”为“天妃”呢!由此可断定:林麟火昌

在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封为册琉球副使、奉命到湄洲岛妈祖祖庙致祭时,僧人照乘请其作序后,定名《天妃显圣录》,正式刊行此书。综观《天妃显圣录》的成书过程是:公元16世纪20年代,已具稿本,经过陆续采集,到17世纪中叶,僧照乘刊刻一次,到17世纪80年代,始得以正式刊行。95年后,林清标才据以编辑成《敕封天后志》。将《天妃显圣录》署为“雍正三年”,当是重刊时之笔误。

第二是妈祖的本支世系。

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公元307-313)年间,中原发生大战乱,大姓氏族大量南迁,林姓氏族首先迁居莆域,妈祖林默的远祖林禄,在镇东大将军司马睿率军渡江时,是招远将军,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他官至晋安郡王(辖境相当今闽南一带)。林禄的十五世孙林万宠,官饶阳太守,居莆田县北螺村(今西天尾镇汀渚村)。因此,林氏开莆始祖祠就建置在汀渚村附近的乌石自然村。林万宠有三子,次子林披,字茂修,号闽山,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明经科及第,任将乐令,迁潭州刺史、沣州司马、广州刺史,后为临汀(今福建长汀)曹椽,此地“多山鬼淫祠”,民苦厌之,撰《无鬼论》,刺史晃奏署临汀令,以治行迁别驾(《新唐书》卷二百)。后因知州事十年,有德政,名闻阙下,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正三品),赐紫金鱼袋,封上柱国。林披有九个儿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个个读过书仕进,都当过刺史(州的军政长官),世称“一门九刺史”、“九牧林家”。

九刺史中,次子林藻是著名的书法家。六子林蕴,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明经科及第后,他的光辉事迹,请看《新唐书》卷二百《儒学·下》的记载:

(林)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刘辟反,蕴晓以逆顺,不听,复遗书切谏,辟怒,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曰:“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耶?”辟知不可服,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因上书指责时弊:“边镇命将不得其人”,“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供百身,竭力于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边兵菜色,而将帅纵侈自养,中人十户不足以给一无功之卒,百卒不足以奉一骄将。”不为宰相李吉甫等所用。

沧景程权辟掌书记,既而权上四州版籍请吏,而军中习熟擅地,畏内属,挟权拒命,不得出,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於是权得去。蕴迁礼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於朝,出为邵州刺史。

林蕴死后,朝廷追赠他的谥号为“忠烈”。其子孙移居莆田沿海,将所居村落称为“忠门”,这就是现在忠门镇的历史缘由。支系派衍于湄洲屿、贤良港、古蓼、莆禧等地。

妈祖林默是林蕴的七世孙。这在《闽林开族千年谱》有明确记载:林蕴生一子名愿,愿生圉,圉生保吉,保吉生孚,孚生惟悫(一名愿),愿生林默。《天妃显圣录》的《本传》中,更有明确记载:

天妃莆林氏女,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贤。当唐宪宗时九人名授州刺史,号“九牧林氏”。曾祖保吉公,乃邵州刺史蕴公孙、州牧圉公子也。五代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时刘崇自立为北汉,周世宗命都检点赵框允督战于高平山,保吉公与有功焉。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子孚,承袭世勋,为福建总管,孚子讳愿为都巡官,即妃父也。……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方夕,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室中,晶辉夺目,异香氤氲不散,俄而太君腹震,即诞妃于寝室。里邻咸以为异,父母大失所望,然因其生奇,甚爱之,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默”。

这里详细记述了从妈祖林默“曾祖保吉公”的简历和“弃官归隐于莆之湄洲屿”、以及妈祖的诞生情况,看来是十分可信的。因此,笔者在28集电视连续剧《妈祖》中,将妈祖出生地址定为湄洲岛,而在其父被宋廷任命为“平海军都巡检”时,再移居贤良港。这样,既忠于历史事实,又照顾到贤良港人崇敬妈祖的心理,力求使历史与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古人云:“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谨以此文献给海内外妈祖信众及专家、学者,谬误之处,望不吝赐教。

乙酉冬至于京师淡泊斋。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00 , Processed in 0.03274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