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211|回复: 0

闽籍侨胞林克明:心系家乡五十载 捐资近百万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0 1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籍侨胞林克明:心系家乡五十载 捐资近百万元
2007年02月16日 10:36 来源:福建乡音
    闽籍侨胞林克明,1925年出生在福清市上迳镇后山园村,年幼家境贫困,13岁时,父母决定让他跟随姐夫远渡重洋到印尼雅加达,帮助姐夫,做些小杂工,环境熟悉后,开始借些小钱,自重自爱做起买卖小生意,如扛些布匹或是生活用品到乡下去卖,中午在外吃些干粮充饥,艰苦创业,有了一点积蓄,开始经营建筑业。由于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只好先聘请专业人员协助,与建筑师交上朋友,解决建筑师后顾之忧,自己从中学习看图纸、画图、核算,后来掌握一技之长,可独当一面,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既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又是专业技术人员,由此事业逐渐发展。
  1949年,24岁的林克明心存感恩之情,满怀喜悦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拜见日夜思念的双亲,他的双亲和邻居见他单身在外,事业有成,身边没有一个好帮手,父母把他的婚事提到日程上,他遵父母之命,经亲人牵线,与家住县城里的名门闺女魏惠英小姐认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结果情投意合,结为秦晋之好。不久带着娇妻,重返印尼,继续在建筑业上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末,林克明捐建渔溪养猪场,积极协助高至荣副县长筹建县侨联大厦和渔溪侨联。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3年困难时期,他给家乡亲人寄回各种食品、药品、布匹以及化肥等。
  30年前印尼大排华,他的事业毁于一旦。他英雄断臂,携眷到香港谋求发展。1963年他移民到马来西亚亚庇市,此时他育有两男三女,他一方面精心科学管理公司,一方面重视教育子女,把儿女送到英国留学,使他们个个具有谋求职业的良好教育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回乡省亲,看到家乡群众还是点煤油灯,当即决定为乡亲拉电装灯,并送给每家每户一台电表,让后山园村入夜大放光明,乡亲们十分感激,为后来装上电视打下基础。
  祖国改革开放后,他了解到各地乡村都开始搞村路改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他听取了乡亲建议,马上投资数万元,建村西边一条可通汽车的水泥村路(约300米)。初步改变了崎岖不平乡村小道的面貌。
  1998年,林克明乡贤了解到修建上迳祠堂资金不足,他马上来信,表示独资捐建登峰楼,此时理事会成员个个无不欢喜,相互奔告,真是雪中送炭。1999年,在迳江林氏祠堂落成、迁族630周年暨十代同堂三庆典礼上,林克明发表了尊祖敬宗,热爱家乡的热情讲话,对巨款捐赠,他说是对家乡的一点心意,不足挂齿。参会宗亲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由衷感谢!
  林克明认为祠堂修建了,硬件有了,更应该重视软件的建设,决定独资资助续编迳江林氏族谱。后来,他回国参加迳江祠堂竣工剪彩活动,了解到故乡后山园需要修建老人活动中心,便于年老乡亲活动,并可以解决演戏演员住宿的困难,他马上要人设计、核算,乡亲马上托人画图设计,预算工程金额,成立基建小组,他毫无犹豫如数汇回基建款目数万元。一年后,活动中心落成,他毅然带子、媳、孙,回家乡省亲,受到乡亲热烈夹道欢迎。他的孙儿看到欢迎场面,对他奶奶说:“阿公出钱做公益事业,很值得。”他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孙,不忘乡情,热爱乡亲。
  不久前他回乡省亲,听说上迳中心小学、幼儿园破旧,需要重建,改善原有办学条件,他高兴地捐建两个教室。上迳卫生院几十年来没有职工活动、锻炼场所,郑院长想在退休前做点好事,找到林克明,当他知道后,同意捐资独建上迳卫生院体育活动中心,美化卫生院周边环境,使职工有一个较好的活动场所。后来林克明又听说上迳村原自来水源污染,乡亲用水质量达不到要求,他又捐资购买抽水机,村委会在3个地方,分片打3口机井,解决了新的水源,让全村村民高高兴兴地饮用甘甜的地下水。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近50年来林克明夫妇为公益事业捐资近百万元。可他自己至今还是省吃俭用,回乡基本不住宾馆,住内弟家,了解他的处世为人的人,都十分钦佩他的爱国、爱乡的精神。(林敦吾、林敦良)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20:35 , Processed in 0.04160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