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843|回复: 0

诏安家乡亲人追忆林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16: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zznews.cn/   2011-9-5 8:56:16   来源:漳州新闻网
  林林亲人在林林故居缅怀林老先生。陈惠强  摄
青年时的林林
     
晚年时的林林
  2011年8月4日,世纪老人、左联老战士林林走完了他101岁的生命历程,林林的一生,正如他生前在自己的回忆录《八八流金》里所写的“和二十世纪坎坷多艰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是与时代休戚与共”,“行进在世纪河流的主航道上”——
  他是报人,我国新闻事业的前辈,还把报纸办到了海外;
  他是外交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工作,荣获“亚洲通”的称号;
  他是书法家,“书风自然和谐,融有诗人的洒脱灵秀和智者的超凡脱俗”,参与倡导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
  他是散文家,作品被誉为“堪登词社诗坛,风骚清骨韵飘然,写出真情一片”;
  他是翻译家,德国诗人海涅、菲律宾民族英雄何塞·黎萨尔的诗篇通过他的笔为华语读者所熟知;
  他是诗家,旧体诗、新诗写来都能挥洒自如,还是汉俳的创始人之一;
  ……
  林林老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艺术却留在散发着淡淡的油墨书香之中。林老的逝世,再次引发家乡亲人对他的无限缅怀之情。
  大师风范留芳 严谨治学传扬  
  谈起世纪老人林林先生,退休干部吴友元、林爱珠夫妇对林老先生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俩退休前分别在诏安政协文史委和县委宣传部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多次到北京拜访林老先生。
  第一次拜见了林老,是1992年10月,林爱珠晋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林老年逾八旬,见到家乡人特亲切,对家乡事问长问短,非常关心。其间,林爱珠赠给林老一张其二叔林翥文上世纪30年代送林林先生东渡日本留学时的合照。睹物思人,林老看着照片,谈起同二叔林翥文一起参加革命的经历。“从他的脸上,我们不仅看到林老净美的心灵和淳朴的人品,还有他老人家对昔日的朋友、同道也是旧情难忘,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气和地位的改变而淡忘旧时情。”林爱珠说。
  之后,因工作关系,林爱珠与林老有了更多的接触。林爱珠说,以前从书籍中认识的林老是一个文学、书法大师,对先辈风范常怀有高山仰止之感,然而真实的林林先生却从不以大师、名人自居。林爱珠说,她多次赴京请林老为家乡题匾、题词,盛赞林老的书法艺术造诣,林老却不以为然,谦虚地说,他并没有想过要当书法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职并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主要还是因为在他倡导组织下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外开展书法艺术交流,促进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吴友元对林林老先生严谨治学的大师风范非常敬佩。吴友元说,退休前他负责编辑《诏安文史资料》,期间得到林老很大的帮助。2000年秋天,吴友元到北京出差,拜访了林老先生,请林老帮忙参阅其撰写的《明代诏安的倭祸》一文。林老仔细看后,不仅指出了文章中错漏之处,还从书房里拿出《倭变事略》一书赠送给吴友元参考。吴友元说,《倭变事略》系上世纪50年代出版,印数不多,极其珍贵。之后,林老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亲笔写信告知吴友元,在林老的鼓励下,吴友元又撰写了《明代勾结倭寇的大海盗吴平》等文史资料。
  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后学者,在拜访林林老先生期间,吴友元有幸目睹林老的书法创作过程,“他写字时纵笔自如,不矫揉造作,不囿于桎梏,不刻意求工,在朴实中又有跳跃和灵动;长长短短、大大小小、浓淡枯湿、轻重迟速,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在后来几次交往中,林老先生还将他结集出版的《扶桑续记》、《剪云集》等杂文诗集赠送给他。“读林老先生的诗词,如行云流水,又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读者能在愉快的阅读中得益匪浅。”翻阅林老先生赠书和亲笔书信,吴友元激动地说。  
  高风传乡里  亮节昭后人
  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师林汉真是林林的侄儿,他说,伯父林林与族里的亲人联络都是通过他,与伯父几十年来频繁的书信往来的字里行间中,深深地体会到伯父高尚的人格魅力。
  林汉真说,他从小就受到伯父的教育和鼓励,坚持学习书画艺术,有了得意之作,就寄给伯父,请他老人家指点。说话间,林汉真拿出一幅自己创作的国画《孔雀牡丹图》和林林写给他的一副书法对联。他回忆说,当时自己创作后感觉还可以,就寄给北京的伯父,请他老人家指点。不久,伯父就把作品寄回来,还配上一副对联以资鼓励,同时在来信中提醒他“不要有优越感,学习无止境……”展开林林撰写的对联,只见上面用楷书写着“唯是名花称国色,何来瑞鸟献金屏”,一笔一画中透出长者的雍容大度、学者的超凡脱俗和智者的天真烂漫。林汉真说,伯父还经常给他寄来画册和名家书帖让他学习,这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是非常珍贵的。
  频繁的书信教导,使林汉真受益匪浅。林汉真说,1955年伯父赴驻印度大使馆工作前给他来信,信中写到:“出使印度,回国不易,我更热爱祖国!”从林汉真珍藏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林林老先生写到:“人活着要将自己知识留给后人”、“要虚心学习工作,不要贪图一时的名声”……林汉真说,伯父每次来信,他都或读给家里族里亲人听,或拿给大家看,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
  林汉真说,伯父长期在外,对家乡建设非常关心,每次来信都询问家乡建设情况。请他为家乡社会文化教育项目题匾题词,他都非常乐意。2005年,获悉家乡为治理母亲河建设东溪橡胶坝时,他还特意从北京寄来捐款。如今,在家乡桥园村,在林林老先生题写的“爱园亭”里,总是其乐融融。
  拳拳赤子心 代言“八仙茶”
  市建设局长柳建聪与林老结下忘年之交。在他的印象当中,林老是一名关心后进,从不摆架子的长者。虽然林老身居高位,公务繁忙,但每逢家乡的人向林老求字,林老却从不拒绝。在柳建聪援藏出发前夕,林老还特地挥笔写就“展翅高原”四个大字,为其壮行。
  柳建聪说,林老恋眷家乡,无论走到哪里,这位游子的足迹总是深深烙着故土印记。家乡八仙茶那淡淡的茶香,总是萦绕在林老左右。“古人吟杜甫诗,今人喝八仙茶。”林老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捉住时机向周围的亲友同事推介家乡的八仙茶。赵朴初先生曾与林老一起品八仙茶,之后有感而发,题诗曰:“不学酒人之八仙,但愿日饮八仙茶,电炉煮沸密云水,妙香扑鼻如仙花”,诏安八仙茶因此声名远扬。1997年至1998年间,林老访问日本期间,不遗余力地向日本方面大力推介家乡八仙茶。经林老的介绍,不少日本茶商专门来到诏安八仙茶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洽谈投资事宜。      
                                                                      ⊙陈惠强 陈静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3 23:25 , Processed in 0.049657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