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255|回复: 2

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0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科举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明、清两代称殿考取一甲(第一等)为状元,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叫做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两代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举人: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通称,意即应举之人。明、清两代则为乡试考中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
贡生:科举制度中升入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有恩贡、拔贡、副贡、拣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捐纳取得的贡生)。
监生:明清时代,凡在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简称监生。监生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等名号。
副榜:科举考试的一种备取榜。明清时代,乡试和会试于录取正额之外,都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
拣贡:凡举人参加会试三科不中者准予用,称“拣选”。
贡:清制。每十二年由各省学正考选品学兼优生员,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及教职。
明通榜:清雍正时,准会试落卷内拣选文理通者引见以教谕即用,于正榜外另悬一榜,谓之明通榜。
侯选:清制,内至郎中外至道员以下的官,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出身,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复者,皆须赴吏部报到,听候依法选用。
秀才:又称茂才,优秀人才之通称。明清时专指入府、州、县学之生员。
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廪生:科举制度生员名目之一种,定额廪食简称。(政府发给的粮食,吃官饭)。
增广生:明初,凡在学生员皆廪食,有一定额数,其后允许增广,人数渐多,不在廪生额之数,谓之增广生,简称增生。
入泮:古代官办学校前有半圆形水池,名泮水,学校即“泮宫”。后世以考入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为“入泮”或“游泮”。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学经典。
古代官职
大夫:古代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明清废除。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清代高级文职官称大夫。
夏官:“周礼”六官,称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一度改兵部为夏官,旋复旧称。唐宋至明清间设夏官正等,为主管天文历法之官。
宰相:封建社会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相当总理。
刑部:六部之一,掌管国家法律、刑狱等事,长官为刑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部下分司办事。清代改为法部。
司马:西周始设置,春秋战国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掌管宫廷实权。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
将军:官名。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因而将军之称。战国时始为武官。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礼赠之官。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
侍郎:秦时置,为郎中令属官,宫廷的近侍。隋、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都以侍郎为长官的副职,明清递升为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清末改称内务部副大臣。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位在九大卿之列,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詹事:主管东宫太子事务,正三品;省詹事为正四品。
朝散大夫:唐宋两代从五品文官,元代为从四品。
郡守:始置于战国时,初为武职,防守边郡,后逐渐成为地方长官。秦代以郡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相当省),每郡设守,郡守为一郡长官。汉景帝时改太守。
主事:为各部微员,明代定为司官最低一级;清代沿用。士人考中进士后,分部办事。须先补为主事,递升员外郎、郎中。
编修:宋代凡修国史、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枢密院也设置编修官,负责编纂文献记述。明清两代的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的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

国史馆:掌监修国史,设史官称为修撰、直馆等。明代并其职于翰林院。清代亦设国史馆,为修史机构。
太常寺卿: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选试博士,奏其能否。
文林郎:清代制度,正七品之官阶为“文林郎”,唯吏员出身者称“宣德郎”。
参政:全称“参知政事”,明代各行省于承宣布政使司之左右,布政使之下设左右参政。
刺史:官名。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自三国至南北朝各州亦多置刺史,一般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
知府:管辖州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主管军政大权。
知县:明、清两代管理县一级的行政;有戍兵驻县的,更兼管兵事。
司空:西周始置,掌工程。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空。
都指挥使:明为各地卫所统兵官,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与州判分管粮食务、水利、海防、管河诸职。均为六品官。有捐纳取得的捐州同。
同知:清代同知称为州同,此外,地方政权“厅”的长官,也称同知,为正五品。
县正堂:清代知县为一县主官,其正式办公处为县署大堂,故称正堂。
令:古代县级行政长官,清改知县。历代中央最高机构的主官亦称令。如中书令、尚书令。
教谕:学官名,宋、元、明、清设县学教谕,主持文庙祭祀,宣扬儒家经典和皇帝的训诫,教诲和管束生徒。
古代封谥
诰命: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明清制度,一至五品以诰命授予。指受有封号的贵妇。
诰封:明清对官员及其先代和妻授予封典的制度。正五品以上用皇帝的诰命授予,称为诰封。
敕封:皇帝颁赐爵位的诏令。六品以下官赠封称敕封。
谥号:古代于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追加的一种称号。
名词解释
朝笏:古代君臣相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第: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擢第,提拔;上第,前几名;及第,科举考中;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循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旧亦泛称一般宗族的辈分。
邑:古代称京城、国、县为邑。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亦作国家的代称。
宜人:命妇封号,元明七品封宜人。明清时,五品封赠宜人。
贵人:妃嫔称号。东汉光武时始设置,仅次于皇后,命妇封号。五品以上封贵人。
乡试:明清每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在各省和京城举行考试,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得应次年在京会试。
中试:科举制度中,乡试或会试合格者称为中试举人或进士。中试即合于标准之意。
会试:明清时代,每三年一次,一般在丑、辰、未、戌之年在京城礼部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闱。各省举人都可参加,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得应殿试,登第者为进士。
春闱:即春试,明清时期,各省举人在举行乡试的次年春天,齐集京城举行考试。
秋闱:即秋试,每三年八月间,在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乡试”。
大挑:清乾隆十七年定制。在会试后拣选应考三次不中的举人,由礼部分省选册,咨送吏部拣选。选取者分二等,一等以知县试用,二等以教职铨补,称为举人大挑。
地名解释
隋、唐、宋、明时期
鄂州:武汉
合肥:庐州
江宁:南京
襄樊:襄州

齐州:济南
青州:青州
延州:延安
盐州:定边

怀远:银川
鄯城:西宁
甘州:张掖
肃州:酒泉

沙州:敦煌
伊州:哈密
朔州:朔州
幽州:北京

营州:朝阳
辽阳:沈阳
益州:成都
万州:万州

邕州:南宁
邵州:邵阳
韶州:韶关
福州:福州

杭州:杭州
徐州:徐州
洪州:南昌
潭州:长沙

吉州:吉安
赣州:虔州
矩州:贵阳
播州:遵义

浔阳:九江
江州:九江
琼州:海口

发表于 2008-1-19 13: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需要 有了这个很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4 23: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高人指点.请问潮州府根竹港白石村(这是明朝时期的地址).现在是潮州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32 , Processed in 0.03365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