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说我们祖籍福建莆田,乾隆年间到北京,住在现在的颐和园旁边(北京市海淀区),据说是水军,原来居住的村子被满人叫做‘蛮子营’,现在叫‘船营村’(已经开始拆迁了)
家谱早就不见了
我只知道:永(曾祖辈),文(祖父辈),思(父辈),到我这辈就乱起名字了
永字辈的都已经过世了,文字辈最大的是我爷爷93岁(已过世),最小的50岁,思字辈最大的是我父亲68岁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请专家释疑
QQ:709106245
哦,对了。乾隆和颐和园扯得上关系吗?转载如下文字:
乾隆又与颐和园有什么关系呢?这座曾被认为是慈禧罪恶见证的园林又是怎么和这位帝王联系起来的呢?不是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颐和园吗?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一位颐和园专家曾打过一个比喻:颐和园就好比是一个盛大的剧场,在参观颐和园的十万人中,只有一人了解了颐和园的文化,知道是乾隆创造了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这就如同十万人同看一台精彩的演出,只有一人看、且看懂了全部的内容,而其他人只是在剧场中转了一圈。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疏浚泉诸水,汇于西湖,并易名昆明湖.取自西汉时,汉武帝为征服云南滇池的昆明国,特于长安开凿了操练水军的"昆明池".昆明湖由此得名.
效仿汉武帝,乾隆帝初建清漪园时,于昆明湖操练水军,成立"健锐营八旗水师",后改名为"昆明湖八旗水师".初定赶缯船8只,第二年增加24只,共计32只.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起,每年在乾隆帝移住圆明园时(从农历三月初五日起至十月底止,计八个月),以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八、十八、二十八;初十、二十、三十在昆明湖演习水战.其中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为大操期.每期用赶缯船8只,每船水军25人,八只分八旗共200人,小船不定数目,均由翼长或翼领率所属操演,各船皆用本旗颜色的三角金龙旗.
为使兵丁们长期驻扎,乾隆帝还在清漪园南侧修建船营,位置即现在昆明湖南船营村.当时操练水军皆选自于南方的福建、广东、长江提督等,由于旧时多称南方人为"南蛮",故船营一度被人们称为"蛮子营".与香山脚下的"番子营"相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