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476|回复: 0

厦门曾险些被边缘化,林国赓对厦漳泉金三角格局的确立起重大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1 17: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料证明,林国赓对厦漳泉金三角格局的确立起重大作用
作者:李启宇    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11-03-20   

   
■当年嵩屿建设委员会测量队编制的嵩屿规划图

   
■浮屿——曾经是浮在海中的岛屿

   20世纪30年代前后,厦门这座边远的海岛城市完成了近代化转型。回眸这个改变命运的“时间窗口”,最不应该遗忘而常常被遗忘的人是驻厦海军警备司令林国赓。如果不是他当年成功地推进了城市和港口建设,使厦门跑到孙中山《建国方略》规划中的嵩屿商埠前面,打破了闽南传统的漳泉两极格局,厦门今天就不会拥有与漳州、泉州鼎足而立的历史地位。

   1、连满清最高地方长官都移居鼓浪屿

   闽南漳、泉格局的形成始于唐代,而厦门即使在1843年正式开埠,成为闽南的军事、经济、政治中心,但在行政区划方面依然隶属于泉州府的同安县,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里。这严重制约着各方面的发展。
   清中叶,厦门岛西南部的住宅区主要集中在厦门城外的北门外、外清山麓、同文顶和凤凰山、虎头山、山仔顶(今思明西路山仔顶巷)至涂崎(今大中路土崎巷)、岐山(今大同路土堆巷至开平路一带)等处。随着人口的增加,岛民开始向大海要地。到清末叶,厦门城西南原先沟渠纵横的滩涂横七竖八地搭盖起“帮皮仔厝”(闽南方言,意为用带有树皮的劣质木板搭盖的房子)、石头屋;筼筜港的支流蕹菜河被截流建房,成为蕹菜“湖”;洪本部、神前港、港仔口、岛美路一带向海滩夺地建房,使得码头向海中延伸出一里多;厦门城东的双溪和城南的霞溪两岸,成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厦门城西门外关隘内的排水沟(俗称大沟)两旁,也建起房子;原先的双连池、月眉池更是见屋不见水。在这片居住区中,房屋的建设可以说是毫无章法,市政设施的建设更是一片空白。
   直至辛亥革命前,厦门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已经半个多世纪,仍然是一座肮脏狭窄的古代城市。1910年,一位美国归正教牧师是这样描写厦门的街道的:“街道狭窄弯曲,石板罅裂,可以直接看到下水道。它迂回、扭曲、下降、上升,最后不知其所止……在厦门没有一条直的街道,除了扭曲外,它们中间有一些还被狭窄恶化。厦门有的街道如此狭窄,以致你无法打开雨伞走路。”当时的厦门被称为“宽”的道路,一般有10至12英尺(1英尺折合0.3米),最宽的有15英尺,即便在这样的地段,“街道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行人稍不留神就会受推搡。”这位牧师总结道:“在这里,我们目击古怪的情形,耳闻奇怪的嘈杂声。通过弯曲与极端狭窄的街道,登上石阶,穿过泥污……你简直想不到这些街道是多么令人发呕。”与此同时,一水之隔的公共租界鼓浪屿却变得越来越整洁优雅,不但海外归侨选择鼓浪屿落脚,厦门的富户官员也纷纷迁过海去,甚至连衙署就建在厦门城北魁星石下的满清最高地方长官兴泉永道道台,都在鼓浪屿中心区弄到了一幢欧洲式楼房,每天乘坐六桨的外国轻便小艇,来往于他的衙门和住宅间。
   进入民国时期,厦门虽已升格为思明县(一度为思明府),情况仍无好转。1926年,到厦大任教的鲁迅还在对厦门城外的“臭水塘”即蕹菜河以及镇南关外成片的“荒冢”表示深恶痛绝。

   2、孙中山规划的三等港是海沧嵩屿

   尽管早在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漳州月港贸易由于航道淤积、苛捐压榨、海盗横行等原因趋于衰落,厦门海域开始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区域,但限于历史条件,海岛型的厦门港发展极为缓慢。明末清初就开始启用的神前港(今大同路转横竹街一带)、岛尾港(今镇邦路转升平路一带)严重淤积,稍大一点的船只就无法靠岸。大轮船进入厦门港之后,只能停泊在水深处,再通过小船卸货下客。早年的码头工人为了抢生意,往往是大船尚未下锚就驾着小船靠上去,用绑有搭钩的长竿搭在大船的船帮攀援而上。
   当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编制的“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的规划中,计划在全国建“三个世界大港、四个二等港和九个三等港”,厦门港为九个三等港之一。但是,规划中的这个港口并不是今天为众人所熟知的厦门港:“此亦一老条约港也,在于思明岛。厦门有深广且良好之港面,管有相当之腹地,跨福建、江西两省之南部,富于煤铁矿产。此港经营对马来群岛及南亚细亚半岛之频繁贸易,所有南洋诸岛、安南、缅甸、暹罗、马来各邦之华侨大抵来至厦门附近,故厦门与南洋之间载客之业极盛。如使铁路已经发展,穿入腹地煤铁矿区,则厦门必开发而为比现在更大之海港。吾意须于此港面之西方建新式商埠,以为江西、福建南部丰富矿区之一出口。此港应施以新式设备,使能联陆海两面之运输以为一气。”孙中山所说的“思明岛”“港面之西方”,就是今海沧嵩屿一带。
   1929年6月,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通过《拨用庚款发展建设事业案》,开始按照孙中山《建国方略》所制定的规划进行各项建设。福建省随即成立汀漳铁路建设委员会、嵩屿建设委员会,开始进行工程建设的前期测量、设计。
   从当年嵩屿建设委员会留下的设计图纸来看,规划中的嵩屿商埠确实很有气派。商埠用地大部分填海而来。计划将嵩屿最南端至大屿、白兔屿、小兔屿、大兔屿、火烧屿一线西侧的海域填为商埠用地,商埠内设有运河、火车站、飞机场,划分为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学校区、预留展拓区等,还设有体育场、游艺场、体育馆、博物馆。陆地范围东至今水头,北至东坑、埭头,西至温厝、石甲,南至嵩屿海滨。
   如果嵩屿商埠的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话,依托嵩屿西面广袤的低丘山地为拓展用地,其前景必定未可限量。这么一来,闽南的经济、政治格局必然继续沿袭漳泉两极的格局,厦门岛仍将无法逃脱附庸的命运。

   3、林国赓推进陷入停顿的城市建设

   然而,历史在这个节骨眼上为厦门打开了一扇“时间窗口”。在地方各界人士努力争取行政区划与政治地位升级的同时,厦门岛在驻厦海军警备司令林国赓的策划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
   林国赓,字向今,福建闽侯人,1905年公派到英国格林维基海军学院接受现代海军教育。1924年任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27年任司令。这位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铁腕人物,使陷入停顿的厦门城市建设获得生机。此前,由厦门士绅成立的市政会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局,曾于1920年12月动工兴建厦门第一条马路开元路。由于缺乏威权、局势不稳、资金不足,以及地方恶势力干扰等原因,屡屡改线,直至1927年才完成混凝土路面的铺设,整整耗费了七年时间,被讥为“水蛇路”。而其他区域的市政建设,根本无从着手。
   林国赓参与厦门市政建设后,成立的第一个市政建设工程机构称为堤工处,专门负责建造厦门岛西南沿海的堤岸。在此之前,吨位稍重的军舰进入厦门港,受到潮水的制约,在低潮和退潮时只能停泊在深海区,再通过小船接应,效率和速度根本无法适应战争的需要。鹭江道第一段堤岸建成后,满足了军舰全潮候靠泊的要求。林国赓将建设现代港口城市与缔造现代海军基地结合在一起的思路,得到海军部司令杨树庄的高度赞赏。1927年,林国赓出任厦门市政督办公署督办,全面介入厦门市政建设。
   厦门城市建设尚未动工,一些外国籍民、日籍台湾浪人就开始兴风作浪,企图大捞一把。英、法、日驻厦门领事馆一些官员凭借外交强势,对城建事务横加干涉。林国赓启用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科主任黄开宗为法律顾问,引用欧美的做法,对洋人的刁难逐一加以驳斥。由督办公署起草的《复法领署拍卖籍民宋两仪园地理由函》、《复交涉署收买泰关基督教会西边社坟地经过情形函》、《至交涉员收买日籍民房可照陈前督办商议办法为根据函》、《复外交部没收归正公会竹树脚滩地理由函》等文件中,无不以事实为依据,博征旁引中外法律条文。文件中诸如“无论何国籍民,均与华民同照市会定章办理,不稍歧视”;“唯吾国开辟马路,效法欧美。商人而在他国商埠反对路政之进行,凡稍知自爱者,当不冒此不韪之名” ……至今读来仍令人有理直气壮、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任何外交都必须以实力作为后盾。1928年,为了开辟大同路,西门外观音亭至史巷路头全线开始拆迁。一些外国籍民事先放出风声,宣称不惜使用暴力阻止拆迁。林国赓果断派出海军陆战队,对全路段实行全面控制,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4、新兴的厦门成为“东南数省之冠”

   在建设方面,曾任广东省公路处处长、“闽南护法区”官产局局长的周醒南,被任命为市政会、路政处、堤工处的会办。他召集技术人员耗时年余勘察地形,制定出“整体规划,全面改造;开山填海,扩大地盘;筑路建房,滚动开发”的改造方案。
   厦门市区改造实行统一收买、统一拆除、统一平整、统一规划,市区主干道规划为“一横四纵”:一横为贯通浮屿至南普陀的思明北路、思明南路,四纵从北到南分别为厦禾路西段、大同路、思明东路和思明西路、中山路和中华路(原名树庄路,今并入中山路);主干道之外,相应规划了次干道、小街巷。同时在适当的地点设置码头、市场、消防监视设施、公园、公墓以及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资金筹措方面,市政督办机构负责修路,道路两旁出售给房地产商建房,售地收入又用于修筑马路。
   1927年,当局拆除城墙填平蕹菜河,修建思明南路。该路段竣工后,附近地价从每平方米不到20元(银元)涨至90元(银元)左右,房地产商获利甚丰。一时间,海外侨资蜂拥而至,高峰时岛内房地产公司多达百余家,厦门房地产业进入兴盛时期。修路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兴盛,房地产业的兴盛为修路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厦门的市政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从1927年至1934年,鹭江沿岸令人生畏的烂泥滩得到彻底整治,坚固挺拔的堤岸外碧水盈盈,堤岸内建起马路、楼房,沿岸19个码头依次排列;市区共修建主、次干道63条,总长度33.44公里,加上一般街巷,街道总数达360条;新修街道两旁兴建的民房达13500余号,建筑总面积达340余万平方米。全市还建有3座公园、9个菜市场、20座公共厕所。
   1932年,嵩屿商埠的规划还停留在纸上的时候,新兴的厦门已经成为“东南数省之冠”。一个令人惊奇的近代化城市出现在世人面前。外国人也惊奇地发现:“本地的健康与卫生条件有了很大进步。而横贯厦门城的污水排泄系统也有了很大改善。街道拓宽工作迅速进展。在厦门及其郊区,建起了30哩(英里,下同)长的现代公路。现在正筹划再建50哩的公路……”“兴建公路和公园建筑的新规划也正在迅速而有效的实施中。尤其是通向厦门码头的五条宽阔的马路两边,数百座旧房屋被拆除了,代之以现代化的、高质量的、用混凝土建造的楼房。高效率的厦门自来水厂于1926年竣工……”“新建的公共花园和公园备受称赞……”“自1920年以来,学校和学生数已增加了10倍以上……”1935年4月,基本完成城市建设的厦门正式建市,开始成为闽南金三角格局中的领跑者。
   文/图 李启宇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3-29 14:24 , Processed in 0.04665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