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571|回复: 0

浙江紫金巷林宅,民间宅第的精典之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宅,民间宅第的精典之作



杨古城、曹厚德



位于海曙区紫金巷的林宅,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为明清时期民间宅第的精典之作。

六出飞花,堆盘糁瓦,林亭一夜银装。群仙高会,洞府举霞觞。玉树君家绝胜。森然列,庭有余香。还相贺,枝头簇簇,梅蕊冠群芳。

□□循廊,依旧是,阑干屈曲,径辟篔簹。只主人相对,潘鬓添霜。皤腹卢生梦醒,应追忆,脱发刘郎。当年景,白头重遇,莫负好风光。(录重印《四明谈助》778页)。

这一首《满庭芳》,作于清代嘉庆壬申腊月(1812),快雪初晴之时,甬上贡生徐兆(《四明谈助》作者)与黄东井、王小竹、卢蓬庐诸友约定,集会于宁波城内月湖东南王家墩的“金紫园——淡吾庐”、“林亭”,忆及数十年前曾经的“林亭雅集”,如今有几位已经作古长眠,留下的也已鬓白暮年,抚今追昔,未免勾起幽幽往事,于是由兆先生作词以寄托情思。

从 “金紫园”到“淡吾庐”

说起这一座“金紫园”,原是明代晚期的二位进士、大理事评事卿林时跃和都御史林时对的居宅。时跃,字霞举,号荔堂,入明经(秀才)后入太学。与其弟茧庵(时对)和少弟时象,合称“甬上三林”,都长于诗文。顺治元年(1644),清代建国后,江南文士有流转四方结社聚兵者,或蛰居深宅觞咏怀旧者,其中荔堂先生时跃当属后者。而弟时对,即是前者。时对先祖原南宋名臣林庆,战死于建炎四年(1130)高桥之战。崇祯庚辰(1640),时对取进士后,不久明亡。鲁王朱以海流亡监国南明,曾召时对为兵科给事中,升任副都御史。鲁王散兵之后,时对落魄回里,拒不事清而闭门著作,在金紫园中挖井,刻字“御史井”,常面对斜日荒城,九十一岁死于宅中。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林氏家道日衰,门第冷落,无奈中将王家墩金紫别业宅地售于洪氏。洪氏世有善行,乾隆丁丑(1757)重修天封塔时曾出数千金,其孙佩弦入庠生,曾孙八人,五位入庠。佩弦居宅之西,因宅外有金紫巷,即以“金紫”名宅,在原宅近旁,又增建了古香楼、一隅亭、三友亭、濑石轩、寄庐、响石亭、篔簹径等诸胜,似仿乾隆三十六景在避暑山庄点景之法,又效法甬上耆老南宋史浩造“四明洞天”之举,这王家墩金紫园,“一树一石,位置品题,居然故家风味。”(录《四明谈助》)。

在清嘉庆晚期,南宋林庆之后二十代林时对之后林廷鳌,字靖南,别字淡吾,以诸生捐受同知,出资从洪氏手中购回宅院,自题“淡吾庐”,所居之楼名“近性楼”,时在嘉庆晚期,惜乎淡吾死于道光戊申(1848),宅院再次冷落。

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淡吾”之孙,甬上“南湖林氏”林钟峤、林钟华兄弟中举及第,再次增建,从福建购买大木,王家墩一群三门四进五天井五开间二弄的大院深宅才最后完成,即为幸存至今的甬上最为完好的江南精雕细刻、气魄宏大的四合院,1989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宅。

甬上林氏深院大宅——林宅,应是甬城三支林氏中之一支。大约千年之前的五代北宋,最先迁入的是镇明路东、带河巷的“北郭林氏”,从福建莆田迁入。其南又有冷静街“南湖林氏”,祖上为五代林诗,由山东青州府迁鄞西横街,明代初年林永宁一支再迁入冷静街。明代晚期,南湖林氏分支在北依月湖三支街,面对南城的四面环水的王家墩建别业,即王家墩林氏,又称“西湖林氏”。

至于林氏最早之先祖,当可上溯三千年,源出商周比干,比干被纣王挖心,子孙逃到高山深林。周武王灭纣后,赐姓比干后裔为林,望出河南淇县,其中唐代开元年间一支迁闽为晋安林氏,即迁甬的北郭林氏一脉。而又据《四明谈助》记载,北郭林氏又曾与南湖林氏合族而居,因此南北西“三林”又很难分清,反正甬上城南“三林”鸡犬相闻,老少往来,与占地三千余平方米的林宅都曾有不解之缘了。

大宅深深深几许

南湖林氏在功名事业发展之后,选择王家墩——这一处二百年之前的城南僻地建造别业深宅,意在于避世和藏幽。《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王家墩地处城内三支水流会合的“三支街”南,在西湖与南湖、南水关流通域内,这一块面南高地,林木繁茂,草木荣盛,其东其北仓桥头、三市、望湖桥都为闹市通衢,取其闹中取静,是为吉地。而建此大宅,意在容纳二位春风得意、发迹不久的林氏数代人近百口的居住环境,其整体外观除了表志“冠带”的牌楼式官帽石库门显目之外,就是左右前后直刺蓝天的五岳五马风火墙。而高墙围护,主门偏侧,充分体现房主人对于深宅大院着意于“深”和“藏 ”。“深不可测”、“藏而不露”,常是中国士大夫借以自勉的处世哲学,而二位举人老爷的得意心情也不得不有所表露,这就形成现在的外观,除了翘起的门楼和马头墙,林宅的底层还开一扇可窥视的“气眼”,其封闭性而又想表露一下的心态可见一斑。

林宅深院的主体建筑藏在高墙内的中轴线中,只在南墙东侧辟正门,在东西北侧开偏门,北门有煞气,门额上刻有“斗”字避之,而重点,也即点睛之笔在于门楼。

林宅门楼不同于以藏书为主要功能的天一阁,但也不免显露春风得意心态。高达6米 的歇山顶斗拱纱帽式的砖刻翘檐,显示出浙东名匠的精巧绝艺,其门额篆书“庆云崇蔼”,正是举人心态的写照。门额左右上下的砖刻上刻有“天女献花”、“岁寒三友”、“鸾凤和鸣”、“文士聚会”、“喜上眉梢”、“家眷和睦”等喜庆吉祥的图像,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可见房主人在尽力掩住富贵家族的豪华,尽力不事张扬,力求淡泊谦诚,但又不失礼仪,讲求门面,图像上的男女眷全都笑咪咪、乐呵呵,细细看来不禁称绝。

进入头门,又一堵迎面高墙档住视线,墙高4米 ,长12米 ,墙肩上三块深雕砖刻为“双凤朝阳”居中,“太狮少狮”与“双狮戏球”左右。“双凤”寓意不说自明,狮子表示宅院数代承先启后,丁嗣昌盛,吉庆发达。

头门内的第一明堂,又称见天、道地或天井,长约10米 ,宽约3米 。东边的隔墙开一扇八角形洞门,可通前偏室,或为守门人的居室,而门洞上的长2.5米 、高0.3米 整幅长卷砖刻“八骏图”跳入来访者的眼球。

“八骏”,原为周穆王之座骑,“足不践土,身有肉翅,行越飞禽,夜行万里”,故又称“八天马”,能上天入海,天马行空。“春风得意马蹄疾”,“八骏”如是说。

进头门左折,又一道砖瓦盖顶、木结构精雕刻的二门,又称“仪门”。仪门,礼仪之门,宅内人等一般不出仪门,特别是女眷们到此为止,而外访宾客经主人允准进入仪门,主人在此相迎。

仪门的木结构三叠斗拱,有力支撑深达1.5米的出檐,以满雕的云蝠为肩线,门枋及门梁施以精雕,但所有木结构又全都不施漆画彩,因此与天一阁范宅相比,林宅又更显得淡泊和内敛,门梁上的一对木雕狮子和门上的一对石雕狮子,用以作仪门的门柱础,再以二对高1.6米的玉壁形“门鼓石”加固牌楼状的仪门,其设计和雕刻的简洁与丰富,豪华与别致、朴实中含考究的雕饰风韵,只能略作点明。

进入仪门后即又一个天井,长约15米,宽约10米。蓝天丽日之下,南面高5米墙为屏,用以“聚气”,俗称“隐壁”,或称“影壁”。墙肩部刻古代人物故事。西边女墙之内,即原“金紫园”、“林亭”。天井北面称“轿厅”,三开间,左右二厢当为轿夫或侍者住地,或辟为小茶厅“明轩”之类。

三门,实为穿堂,又称过厅。高达一尺的地,显示主人的尊贵,门厅上下虹梁、檐枋和牛腿又是一批奇花异卉的精雕细刻,有的有意做成书卷式,照旧不施漆饰,仅刷几道清油,至今仍原汁原味,不过难免历史沧桑而烟熏灰积。

第三个天井、道地该是林宅的中心了,在这块明堂或称中庭之中,近300平方米的共用空间封闭中的林氏深宅,老少数代人在此同享天伦之乐,共度春风夏雨,晒太阳、看月亮、过年节、祭祖宗,旧时代封建家族的论资排辈、喜怒哀乐全都在这里汇集,于是这个明堂三面二层楼的道地内,除了四扇模制的砖刻花窗外,可见刻有“渔樵耕读”、“敬老携幼”、“采桑牧牛”、“纺纱教子”、“白头偕老”、“玉棠富贵”、“黄甲传胪”、“和合献瑞”、“加官进爵”、“鹤舞鹿鸣”、“天官赐福”、“麻姑献寿”等,无论是说教也好,楷模也好,希望也好,现实也好,林氏家族在这座深宅大院中又度过了一个世纪。

林宅的第四、第五个明堂,通过幽深的暗弄之后又柳暗花明。原来在占地约100平方米的第四明堂中,有二道高约3米的花格墙,透空的漏窗上部,各有二条长达4米的砖刻长卷,有说刻的是“唐伯虎点秋香”,有说是“秋江诗酒行舟图”,明山秀水中,船上的才子佳人们露出一张张美丽的笑脸,在这座庭院深深大宅内,在满宅伦理族规的约束之中,长卷的砖刻透出殷殷春意,“幽藏深闺人未识”的才子佳人,梦寐祈求的“春风及第”,不仅仅是曾经住在深院中的男女老幼一辈子的祈求,也许是后人对于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永恒的祈求。

林宅深深深几许?走近、走进,也许会留给我们深深的遐思……



(说明:本文成稿后,因2006年7月鄞东发现林廷鳌(淡吾)之墓表后,为本文又提供新的史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0 02:35 , Processed in 0.04909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