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287|回复: 0

林外故居在晋江马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0 20: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看族谱
  林外墓前的樟树参天
  林外是宋代高士林知的后人,林知隐居灵源山并葬于此地,林外死后也葬在灵源山中。
  林外故居今犹在
  通过泉州文史界的帮助,记者在林荣义、林江淮两位老先生的引领下,从位于晋江永和镇马坪村的比干庙步行到宋代诗人林外故居。
  林外故居门前悬有“林氏家庙”石匾,墙上镶石,刻着林外的一些诗、词,厅中有“忠孝”木匾,四周为林氏先祖画像。
  据族谱记载,马坪林氏的远祖是唐九牧,二房林藻乃闽中第一进士,比“温陵甲第破天荒”的欧阳詹还早一年中进士,林藻之孙林翘为晋江县令,开基马坪。二世祖林知,传到林外的父亲林轮为第九世,林轮是广东海丰县丞,博览群书,学识过人,林外是其长子。
  传到林外,为第十世,林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享年84岁。他于绍兴十三年(1160年)中进士,乾道四年(1168年)任兴化令。
  林外有两个儿子,林乾和林坤。
  林外的后裔比较多,不完全估算,如宗族发祥地晋江马坪就有十数个村庄,南安溪尾有13个村庄,另外晋江还有二三十个村庄,诸如深沪东山、柳山就有六个村,内坑葛州也有三个村……粗略估计少说也有六七万人,主要分布在晋江、南安,台湾也有,另外,有的远在菲律宾。
  林外与林知皆葬于灵源山
  记者与林氏族人一同到了晋江灵源山这一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管理人员介绍,名山代有名人居,林外的先人林知曾在此山隐居和读书,并葬于此处,林外死后也葬于这里。
  一位做工的吴师傅说,山脚边上有林外的“停棺室”,林氏族人带记者前往探看,原来,林外的墓葬原是露天的,后人建了一个小屋保护。小屋墙上嵌着一方墓碑,中间写,宋绍兴进士岂尘林公之室,落款为清光绪年间。林荣义、林江淮两人介绍,岂尘是林外的字,这一墓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
  墓碑案下突出一石,据说是空心石,因为拍上去会发出空心的响声。
  晋江马坪林氏的二世祖林知的墓葬距此不远,后人新立起了一块纪念牌坊。
  《泉州府志·隐逸传》记载,林外是北宋高士林知的后代。林知是具有儒道思想的人物,曾隐居晋江灵源山,死后“即葬此山”。
  北宋后期刘涛有诗《吊处士林知墓》:
  处士坟三尺,吴山松万株。
  空余著书业,不见炼丹炉。
  道古言难合,年高势最孤。
  盛朝礼乐备,无处用真儒。
  据说,林知曾筑“望江书室”于灵源山巅,在吴师傅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山中的“望江石”。
  灵源山旅游景区立牌介绍,“望江石”是矗立在一巨大石台上的巨石,石上雕刻有“望江石”三个大字,书六尺见方,笔画雄劲有气魄,为万历二年吴可承所书。“望江石”半卧半屹,大有数丈,面向大海。据传,好天气时,站在石上,泉州湾的“石湖塔”和“姑嫂塔”遥遥可见,并可将金门岛尽收眼底,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另外,在吴师傅的带领下,我们还看到了紫云室遗址。
  据介绍,“紫云室”即“旧寺遗址”,宋时为进士林知读书处。明初,张定边于室傍建一寺称“天公案”,人称“古寺”。寺门有一对联曰“绕寺紫云追古迹,中峰法雨洒群生”。后寺毁于兵,残存废址。
  奇井曾为饮用水源
  山中有名人隐居,还有一口罕见的奇井。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山中一口石井,天然石井石为底,形成一个井窟窿,不深,清可见底,井水当然不可能从地下冒出来了,而是从侧面石缝所出。
  汩汩山泉汇于井中,称灵泉井,又称师姑井。《宋志》记载,宋有吴六娘者居山凿井,因此也称“吴六娘井”。录泉井是一口凿在巨石之间的石井,宽3尺多,深不过4尺,清可见底,无论多严重的旱灾,都有泉水从石缝流出,可供数百人每天的茶饮和食用,水无杂质,清冽甘甜。
  山中人告诉记者,这口井早年是这里的主要饮用水源,如今才改饮其他水。(完)
  □朱彩云 文/图

泉州晚报海外版2010.12.6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1 06:07 , Processed in 0.04091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