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794|回复: 0

[转载]台湾雾峰林家与平和县五寨埔坪林氏的血脉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万土


台湾——一片美丽富饶、远离兵燹、浸满希望的土地!从明朝开始,中国内地百姓便已成规模移民到这里。1662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更多的福建平和人、草山人、泉州人来到这里。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内地百姓移居台湾垦荒形成高潮。从此,这些福建人有了自己新的称谓——垦民,他们也有了自己公选的头领——垦首。可就在乾隆五十三年,这些垦民造反了……这就是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内地第一部以台湾本土历史为题材拍摄而成的36集电视剧《沧海百年》故事开始的大背景。
   《沧海百年》以台湾雾峰林家垦殖宝岛、皈依祖国母体的悲壮史诗为素材,表现台湾从公元1787年林爽文农民起义,到公元1885年台湾建省近一百年本土历史的文艺作品。它表现的既是雾峰林家一百年的家族命运史、发展史,也折射了祖国大陆移居台湾的垦民一百年间开垦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垦荒史、创业史和爱国史。这是我国第一部表现台湾本土历史的文艺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台湾垦民生活的文艺作品。该剧以家族故事带动民族大义,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家族传奇,雕塑民族精魂,从而最终成为一部兼有“传奇性”与“观赏性”,树立民族尊严与展现台湾瑰奇绚烂民风民俗并重的电视系列剧。这部电视剧强调“家门通国门”,将国家民族的兴衰际遇,全部融入台湾巨族的悲欢离合中,用多姿多彩、激烈好看的家族故事,渲染两岸同根的血缘情缘。
    一、台湾“雾峰林家”传奇
    “雾峰林家”的故事在台湾人人皆知,在内地却很少有人知道。“雾峰林家”是台湾的百年望族,又是台湾最富传奇色彩的家族。雾峰林家,台湾发展史上与板桥林家齐名的"台湾第二家"。前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有一位名叫林石的福建青年,随族亲一起渡台,在大里代(今台中大里市)创业肇基。大里代是漳州人开发的聚落。林爽文起义被清政府镇压后,大里代林姓尤其遭殃。林石被俘病死狱中,财产充公,林石的长媳黄端娘携子林琼瑶、林甲寅迁雾峰。
    雾峰是番社泰雅族人生活的地方,有猎人头祭神之陋习,拓垦中不小心就会成为番族神坛前的祭品。所以雾峰的开垦比大里晚林甲寅抚番有方,长于经商,又入内山伐木烧炭,积累了丰厚的家资;土地经营因此卓有成效。几年间林家在近山顶竹围一带,拥地二百多甲,雇请了佃户耕种,年收谷四千余石。为纪念林甲寅开发顶竹围,后人将这个地方改名"甲寅村"。林家的拓垦事业继续发展,到林甲寅的子、孙辈,扩张到阿罩雾圳和乌溪以北地区,又以专营樟脑而获暴利,成为闻名全台的巨富,当林甲寅还在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林定邦、林奠国,就已迁出甲寅村旧宅,兴建顶厝、下厝两处宅第。其规制之恢宏,装饰之堂皇,堪与板桥林家宅第媲美。雾峰地区则由于林家和杂姓的漳州佃户的合力开垦,迅速发展成为台中盆地上漳州人的一大农业聚落。
    雾峰的垦辟,从一开始就业农与习武并进,因其地与番接,邻乡巨族各拥一方,为防番害及械斗,人多尚武。林家和佃户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在主雇的名义之下,还有一份浓厚的族亲或乡谊情感。这些,既反映台湾开发初期的社会特点,也对雾峰林家的发展生成相当影响。咸丰、同治年间,林定邦的长子林文察奉清廷太命,征战小刀会党和戴潮春农民义军,以及赴闽镇压太平天国。雾峰的乡勇、佃户先后数千人参与征战,以团结善战著称,被冠以"台勇"之誉。"文察所部台勇,皆乡里子弟,朴讷坚武。生死相处,故能以少击众,协力建功也。"林文察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同治三年(一八六四)第三次入闽与太平军作战,在漳州万松关被太平军俘获而亡。卒后赠太子少保衔,赏骑都尉世职,准建专祠于漳州(今漳州市新华西路宫保第)。其弟林文明,屡战有功,授副将。同治年间林家投巨资,在大里兴建市街,开设商号,重振大里朝气。林文察的叔父林奠国,也以功授知府,赏戴花翎,卒后授朝议大夫,赠奉政大夫。
    清末,是雾峰林家抵御外侮,保卫台湾的辉煌时期,也是林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林文察的儿子林朝栋乃其中之佼佼者。林朝栋自幼习武,后当中军统领。因他少时练功伤去一目,人称"目仔统领"。光绪十年(一八八四),法军侵犯台湾基隆。林朝栋率雾峰乡勇二千余人开抵台北,参加保卫台湾的战斗,大败法军,立下战功,钦加二品街,赏戴花翎。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林朝栋受刘铭传倚重,委办中路营务,擢抚垦局长,招抚"山番"。番归顺者数十社。清廷嘉其功,赐劲勇巴图鲁徽号,命统频全台营务,授全台樟脑专卖之权。樟脑是清末台湾三大出口商品之一,主要市场是德、法、英、美、印等国。雾峰林家的专营,掌握了全台生产和贸易的经营权而获大利。从一八九一年起,出口量连年大增。一八九四年达398万斤,出口值达128万元。光绪十四年,林朝栋以军功受赏穿黄马褂。台湾割让日本后,他组织抗日义军,率师北援,台北失陷后,复驻彰化,后奉旨统颂栋军驻防江苏海州。林朝栋的夫人杨萍,也曾在杭法战争中,率雾峰乡勇击败法军于大屯山,封一品夫人。
    林朝栋的从父林文钦(林奠国三子),光绪十年入伴,深受台湾兵备部刘璈赏识。法人犯台时,林文钦集佃兵五百,在台南支持抗法斗争。中法战后,"二刘交恶",刘璈失职。林文钦因刘璈之关系,不受刘铭传重用。后从文学入仕,光绪十九年中举。平时乐善好施,凡利人之事,知无不为。同时,和林朝栋合垦沿山荒地,绵延数十里,称之"林合"。甲午战后,林文钦招募乡勇千人,自备饷糈,令族弟文荣统领,驻彰化抗日。从林文钦起,雾峰林家开始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家族气质渐由武质士绅转变为文质士绅。后裔中林朝宗、林朝崧、林朝璇等纷纷中秀才;林资修、林资铿等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林资修(一八七九至一九三九),字南强,号幼春。十六岁初通百家经史。一八九五年后积极投身进步文化运动,成为一名抗日志士。为了争取民主,光复台湾,他致力于台湾文化协会工作,成为台湾民族文化运动的一名重要人物。他的诗各体俱佳,七言古诗尤见功力,是三百年来台湾古诗人中"最卓越的诗人之一"。 著作有《南强诗草》。在台湾杭日民族运动史和文学史上,林资修都占有一定地位。
    林资铿(一八七八至一九二五年),字季商,号祖密。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涉足军旅,目睹耳濡父辈浴血奋战的卫国战绩,培养了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十八岁时随父林朝栋内渡大陆。不久奉父命回台经营雾峰产业。一九零四年,他乘为父奔丧之机,举家从台湾迁居鼓浪屿,并毅然宣布退出日本籍。日本侵略者屡以高官厚禄相诱,均遭其拒绝。恼羞成怒的侵略者因此没收了林家在台山林二万多甲。林家在台五百多处樟脑作坊、糖铺悉数荒废。林祖密终无悔意。一九零七年漳州水灾,他捐银五万两,赈济灾民。他投入巨资,先后亲自主持创办漳州径口垦牧公司、后港林场、梅花坑煤矿等实业,花费两年时间,疏浚九龙江北溪河道。林祖密还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他于一九一五年参加了中华革命党。一九一六年收编闽南靖国、护法两派队伍,捐银十万两作军饷,创建起闽南革命军,参加讨袁护法战争。一九一八年任闽南军少将司令。一九二一年调大元帅府参军兼侍从武官,后又任大本营参议。一九二五年,林资铿被军阀杀害,年仅四十八岁。林资铿的一生,在国民革命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
    雾峰林家从拓荒的农家小户,成长为集政、军、农、商于一身的显赫家族;从习武护身的地主武装,成长为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从崇尚武质的士绅,到读书入仕的文质士绅;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到反抗外族入侵,参加民主革命,反映了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某些特点,也是台湾历史上血缘家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雾峰,如今还是一个充满生机,而且保留浓厚常规文化的漳人聚落。林家子弟,俊彦辈出,人才济济,如今广布于台湾、大陆和世界各地。
    二、台湾“雾峰林家”与大陆渊源
    目前生活在台湾岛上的炎黄子孙中,几乎十个人当中便有一个人姓林。如此众多的林姓人士,任何一位只要肯下一点功夫,都可以把自己的血缘跟四千六百多年前的黄帝轩辕氏,毫不间断地整个御接起来。大家所熟知和敬仰的台湾民族运动先驱林献堂先生(献堂先生的祖父林奠国,与林朝栋的祖父林定邦,是亲兄弟),便是台湾省同胞「有心」 寻根,而且已经锲而不舍地完成了心愿的一个典范。根据献堂先生自己的考证,他们雾峰林家的在台开基始祖,是他的太高祖(五世祖)林石。林石是于前清乾隆初年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五寨墟莆坪社移民去台的,开基于当时的拣柬堡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扎基于台湾之后,林石生了六个儿子,献堂先生是出自长房的林逊,台湾被割让时的抗日名将林朝栋,跟他是同辈的堂兄弟,皆属于长房一脉。
    在献堂先生手编的「
雾峰林氏族谱」中,完整记载着台湾著名的“雾峰林家”大家族,是奉当年开基漳州平和五寨墟莆坪社的林子慕为一世祖的。他们的去台祖林石,算起来是林子慕的十四世裔孙,献堂先生一辈,则是林子慕的十九世孙。
    从林子慕到献堂先生,台湾「雾峰林氏族谱」和五寨“林氏家谱”都有详细记述:林子慕于元至正年间由漳浦深土下迁入王寨,生二子,长伯元之后裔繁位于今五寨乡的埔坪、东楼、侯门、新塘、前岭、横溪和溪头等地;次子伯川之后裔林日隆开基于龙头,其子孙繁衍于今安厚镇的龙头、岭顶、三合、美峰、田径等地。台湾「雾峰林氏族谱」中记载:自林子慕开基平和五寨埔坪后,传世的情形为:二世伯元、三世宗嗣、四世允贞、五世逊明、六世景武、七世文肴、八世汝支、九世时春、十世弘结,十一世奇昴、十二世可相、十三世名江、十四世石、十五世逊、十六世甲寅、十七世奠国、十八世文钦、十九世献堂。
    按林献堂台湾「雾峰林氏族谱」说:林子慕开基漳州平和,是为逃避当时的兵祸乱局。他是南北朝初期自江苏下邳南迁入闽之祖林禄的二十一世裔孙,其间的世系和播选的过程也有条不紊,是这样的:
    林禄是在晋明帝大宁三年(公元三二五年)到达晋安,并且自此定居落籍的,他生了林景、林进两个儿子,台中雾峰林家的「唐山」祖林子慕,是传自长于林景。
    自林景以降,三世为林缓,四世林格,五世林靖之,六世林遂之,七世林豚民,八世林玉珍,九世林元次(时值梁朝),十世林茂,十一世林孝宝,十二世林文济,十三世林国都,十四世林玄泰,十五世林万宠。
    十五世的林万宠,是唐玄宗时代的人,当时他已经住在莆田。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其后莆田林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著名的「莆田九牧」 ,是老二林披的九位出色儿子;以孝行而引致白鸟甘露,被朝廷赐立双阙旌表门闾的林攒,是老大林韬的孙子,一直到今天,他的子孙都以「阙下林家」标榜,老三林昌,便是雾峰林家一系所出了。
    林昌之子,是十七世跟「莆田九枚」 同辈的林萍,他也曾经官至州刺史。其后,十八世为林廷玉、十九世为林和义、二十世为林大用、二十一世,便是元末因乱而自莆田迁往平和五寨墟莆坪社开基的林子慕。
    林氏的南迁始祖林禄,是一千六百五十多年前的江苏下邳人,下邳的林姓,是分支自山东的济南,详细情形曾于前文介绍过。他的世系,也可以直溯林氏的得姓始祖林坚,算起来是林坚的六十四世裔孙,脉络分明得很。
    林坚是于周初被「长林赐姓」,并且定居于博陵(今河北安平)的,他有两个儿子,南迁入闽的林禄是傅自其次子林磋。其处,三世为林珍、四世林建、五世林相、六世林倾、七世林玄、人世林凤、九世林檀、十世林翊、十一世林开、十二世林苌、十三世林材、十四世林壬、十五世林贞、十六世林回、十七世林萃、十八世林复、十九世林保、廿世林宏、廿一世林标、廿二世林圣、廿三世林放,是孔门弟子,迄今从祀孔子庙。
    以林放为孔门高弟的事迹判断,那段时期,林氏一族在山东地区应该已经相当旺盛了;林放之子林通、林通之子休不扭,都是史籍传名的人物,可见当时山东的林姓不但多,而且还相当有名气。
    雾峰的林家,便是传自周敬王时(公元前五一九至四七七年)担任鲁国卿士的林不扭,他算来是林坚的廿五世裔孙。其后,廿六世为林抚,廿七世林修,廿八世林欣,廿九世林鸾,卅世林士元,卅一世林伯,卅二世林宣,卅三世休徵,卅四世林芬。
    林芬是秦昭襄王时的军屯仆射,他的弟弟林皋,在赵国拜相,是被赵国人称为「九德之父;十德之门」,为林氏家族传下了千古佳话。
    林芬之子林伯葛、孙林尹,以及曾孙林璋,一连三世都在秦国以及秦朝位居要职,传到了林玮之子卅八世的林韶时,汉高祖代有天下。
    从西汉到东汉末年的四百二、三十年间,自林韶开始,总共传了十七代,其传世情形为:卅九世林纂、四十世林鞠、四十一世林别,四十二世林告、四十三世林述、四十四世林良、四十五世林功、四十大世林东、四十七世林凭、四十八世林高、四十九世林苗、五十世林就、五十一世林封、五十二世林农、五十三世林祗。经过纷扰的三国时期,到了晋朝,林氏一系正传到第五十九世的林玉,他是晋武帝时的侍中。其后,六十世为林逢勋、六十一世为林显、六十二世林礼、六十三世林颕、六十四世,便是头一个把林氏带到南方的林禄。
    根据上述,台湾“雾峰林家”的世系便非常清楚了:林献堂是去台祖林石的五世孙,五寨埔坪林氏开基祖林子慕的十九世孙;而林子慕是南迁入闽始祖林禄的廿一世孙;林禄又是得姓始祖林坚的六十四世孙,则毫无疑问,林献堂先生便是周初得姓始祖林坚的一零二世裔孙,殷太师比干的一零三世苗裔了。

    三、台湾“雾峰林家”与平和五寨埔坪林氏的往来交流
    台湾“雾峰林家”与平和五寨埔坪林氏同宗共祖不容置疑。两岸互相往来互相交流的历史事实在五寨埔坪都可以找到见证,有些故事非常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五寨林氏大宗理事会理事林移和说:雾峰林家的开台祖林石,是我们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五寨埔坪开基祖林子幕的第十四裔孙。自林石渡台后,台湾林氏族亲与五寨埔坪林氏宗亲就经常往来交流,世世代代不曾中断,而且两岸林氏宗亲都与往来中有了互相认知同根同祖的标识,比如说:五寨埔埔林氏大宗的“四点金”、“辈联”及家庙后的大榕树、祖墓墓林的石梯等等都是两岸认祖归宗的历史见证。
    根据五寨埔评林氏家谱记载, 咸丰八年(1858年)林文察奉命赴大陆参加平定太平军之役。由于台勇在闽浙各地连战皆捷,在朝廷赏识下林文察于短短4年内,升为参将、副将、总兵,最后窜升到福建陆路提督兼署水师。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数万人将漳州城外万松关团团围住,林文察亲督兵勇奋击,不幸因后路被敌抄袭,其勇败溃,林文察中枪阵亡,尸身未见,享年37岁,朝廷追赠太子少保,并给骑都尉兼云骑尉。现在平和五寨埔坪林氏家庙中还悬挂着林文察被追封为“太子少保”的牌匾。另外,在五寨埔坪的培远堂还有一个石碑可以见证:这个石碑记载着清光绪十九年,台湾雾峰林家组团回五寨埔坪祭祖,并由台湾宗亲集资在五寨买田地让乡亲耕作并将收获粮食用来祭祖宴请的历史事实。可见在当时两岸林氏互相来往非常频繁。
    在五寨乡亲中,台湾雾峰林家的第七代传人林祖密回乡祭祖省亲的故事最多。  林祖密(1878-1925),名资铿,字季商,父老乡亲都称为“少爷”。他们说,少爷经常回五寨祭祖省亲。每次回来,他至少宰三只猪祭祖并宴请在五寨的亲人叔孙。而且,据他们描述,林祖密回五寨喜欢到祖厝后一小山上练武打靶,每次回来,他都去。据他们说:光绪三十三年,漳州地区水灾严重,祖密慷慨解襄,捐资5万银元购粮赈民;民国2年,他又在南靖县径口置田900多亩,办垦牧公司;又耗资6万元,创办郭坑后港林场;投资7万元开办漳平梅花坑煤矿;为繁荣经济和便利煤炭外运,组建华丰疏河公司,疏浚北溪河道,铺设程溪至漳州的轻便铁路,为兴办此项事业,前后历时两年,耗资20万元。 1915年,时值民国初创,政局动荡,国事纷纭。孙中山先生久闻祖密志向不凡,在闽台深孚众望,遂派秘书徐瑞霖前往联络。祖密欣然首肯,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底,袁世凯企图窃国称帝,祖密极为愤慨,他召集漳、泉革命党人于鼓浪屿寓所,组织秘密机构,积极进行反袁斗争。民国5年,他收编闽南靖国、护法两派队伍,并捐献数十万银元为军饷,建立起一支革命军,参加讨袁护法战争。1918年1月,孙中山先生委任他为陆军闽南军司令。他受任后即部团赵光、王荣光分别在德化、永春两县起义,继面转战闽中,收复莆田、仙游、永安、大田等7县,学生打击北洋军厚基部,使粤军司令陈炯明得以进军汀漳。鉴于当时闽南军缺乏军事骨干,祖密又于漳州文昌创办"随营军校"(即陆军学校,创办时间比黄埔军校早5年)。1919年,孙中山又赏识祖密的忠诚和才干,调他任粤军第二预备队司令,后任汕头警备司令。民国10年又调其任大元帅府参军兼侍从武官。同年,孙中山率军入桂,调其为大本营参议及广九铁路监督。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祖密被其拘禁。祖密获救回闽后,时值北伐军入闽,林森任省长,林敦请祖密任福建水利局长。翌年2月,军阀孙传芳部入闽,林森出走,祖密去职返鼓浪屿。时值闽南匪患严重,新加坡华侨林少颖募集30万元,组建"护法建国军",推祖密为高级参议。 1925年8月20日,驻漳的北洋军阀李厚基旧部师长张毅,探知祖密前往华丰疏河公司,指令其部营长张溪泉将祖密逮捕,并于同月24日将其杀害于和尚山附近的店仔圩。祖密就义时年仅48岁。至今,五寨埔坪尚可找寻到当时林祖密练武打靶遗址。
    林祖密之后,由于历史原因,两岸林氏交往不那么频繁。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台湾雾峰林家后代才又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到五寨祭祖省亲。1986年,现己移居日本的林祖密的第六子林正利,通过多方交涉才首次成行回五寨祭祖省亲;1992年,台湾台中林氏董事会会长、国民党议员林钦浓也通过大陆台联台办交涉、以民间组团形式一行18人到五寨祭祖省亲,并向五寨林氏捐款修建林氏大宗及埔坪小学;随后,台湾雾峰林家的第九代传人林添福、林为民、林荣辉、林秀容、林秀云等也相继到五寨祭祖省亲;1998年6月11日,林为民、林荣辉、林秀容、林秀云、林莉莉、林双意等又借厦门举办纪念林祖密诞辰120周年之机遇,又组团成行到五寨寻根谒祖,五寨埔坪村民夹道欢迎,场景热闹非凡,他们非常高兴,连连赞叹血浓于水,这里才是他们的根,并希望两岸林氏后裔“发扬雾峰林家传统,不忘爱国爱乡情怀”。
    两岸血脉情缘源远流长,五寨埔坪林氏村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海那边的亲人。这次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沧海百年》,又一次勾起五寨埔坪林氏村民思念之情。看完电视剧,他们激动,他们流泪。“我们林家的‘林’字,是两个‘木’组成的。一个‘木’在台湾,一个‘木’在福建,一个‘木’是家,另一个‘木’是国,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台湾著名演员归亚蕾在《沧海百年》剧中饰演林定邦妻子戴氏的这般朴实而掷地有声台词道出他们心声,他们真切感受了这部依托一个家族的真实故事,磨磔十载耗巨资拍成的电视巨作的深刻题旨。同时更从骨子里认为:他们林姓的林字,是两个‘木’组成的。一个‘木’在台湾的雾峰,一个‘木’在福建的埔坪,埔坪林氏与雾峰林家本来就是一家,纷纷表示要不忘祖宗的民族大义爱国情怀,要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7 05:41 , Processed in 0.05862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