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0465|回复: 0

福清市瑞亭林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上为瑞亭村林氏宗祠
瑞亭望族 名人辈出——宋代瑞亭林氏世家考略
   图/文  本报记者  林秋明
    瑞亭村人文积淀深厚。自宋代到明清,有资料可查的进士达17人,是当时福清400多个村平均数的10倍,其中明经科1人、探花1人(为林遹)。另有举人25人,其中解元(全省举人考试第一名)1人,贡生1人、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监生3人,武状元1人(为林)。尤其难得的是,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夏之邵、夏之文兄弟中同科进士;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林环、林瑑、林璟三兄弟中同科进士;明万历七年(1579年),吴志定、吴志鲁兄弟二人同年一人中进士,一人考选贡生;南宋林遹祖孙三代官至“一门三阁”(林遹任龙图阁、林瑑任宝章阁、林环任焕章阁);夏臻和其子夏之邵、夏之文“父子兄弟三大夫”(夏臻、夏之文任朝请大夫、夏之邵任通议大夫)。除科举仕途外,许多人还在天文、地理、文学、教育等方面均做出重要贡献。以上显赫事迹,堪称玉融的骄傲。

引子

    瑞亭村林遹一支林氏祖先原出山东,后因避晋永嘉之乱,才迁来南方,散居各地。其中的一支迁居莆田,后来发展成望族,世人称为“九牧林”。五代时,九牧中端州刺史林苇的后裔有个叫林遹的,当了福清的县尉,因此就在福清定居了下来,成为一个繁衍不息的著名世家——瑞亭林氏世家。
    据《瑞亭紫光》记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林仲廉自莆田县迁龙田镇前林村,后改迁东塘(今后山顶瑞亭村)……留居瑞亭的林氏,传三代至林遹……始成望族。因建有“郡玉亭”,世称“玉亭林”。
    瑞亭林氏是著名的望族,特别是在宋朝,从嘉祐二年(1057年)至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九十一年时间里,有记载可考的,出了13个进士,并且都做了高官。期间有兄弟同科的,有叔侄同科的,也有父子同科的。现序列如下:


    林伯材:生平事迹不详。曾任通议大夫。
    林仲廉:生平事迹不详。
    林格:生平事迹不详。《林沅州墓志铭》载,林格,特奏名,为建州司理参军,赠通议大夫 。
    但《淳熙三山志·科名》载熙宁六年(1073年)榜列其于诸科中。林格生一子叫林遹。
    林遹(《福清县志》作“林适”,有误):字述中,出生年月不详。未满20岁,考中国子监,名列第一。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甲科进士第四名。建炎元年张邦昌被诛,削其科名,升林遹为第三名,即“探花”。宣和年间(1119—1125年)知南剑州。建炎二年(1128年),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建炎三年(1129年)以中大夫徽猷阁待制,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元年(1131年)进宝文阁待制,知广州。终龙图阁直学士,赐爵“开国子”,赠少师、金紫光禄大夫。绍兴三年(1133年)卒。著有《妙峰集》40卷。史家称林遹为“南渡功臣”。林遹生一子叫林埏。
    林埏(1128—1196年):字仲成。早失父兄,虽然家境萧条,但他刻意自励。以上祖遗恩,被授予监税一职,后任漳浦县丞。林埏曾因母亲年老,要求归家侍奉,朝廷不肯。林埏后改任福建提举司干办。他为官“常守职,争是非,不以官小争所屈”。林埏后再转任潮阳知县,又改任沅州知府。他“治蛮徭以恩信,而守备不废”。林埏重病在身时:“生平无他憾,独挂冠(辞职)不早耳。”可见他怠倦于仕途。林埏去世时69岁。死后赠直奉大夫,爵“开国男”。
    林埏生四子三女。四个儿子为:林环(一作“林瑰”)、林瑑、林璟、林琮。其中,林环、林瑑、林璟为同科进士,轰动一时。三个女儿名字均不详,长女适朝奉郎、通判临江军郑元清,次女适进士陈自立,三女适宣教郎、光泽知县潘梅。


    林环(1154—1243年):字景温。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历官江山县主簿、仙游县丞、沅州教授、阳朔知县、萍乡知县、静江府通判、容州知州。端平元年(1234年),陛为宝庆知府。不久辞归,除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淳祐元年(1241年),林环以88岁高龄,晋为焕章阁,主持桃源万寿宫,年九十终。著有《通鉴纪纂》一书。林环生三子:林公永、林公奕、林。
    林瑑(1159—1229年):字景长。少入太学,淳熙十一年(1184年)考中进士第二名,授鄂州教授。他“节约浮费,增置学舍”。嘉定初年,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改国子监博士,出任兴化县令、泉州知州,擢广西提点刑狱,后改任袁州知府,因病辞归。宝庆初年(1125年),除宝章阁,主管亳州道宫,官至朝请大夫。绍定二年(1220年)卒,享年70岁。著有《通鉴纪纂》30卷。林瑑去世后葬清远里福胜山。
    林瑑生两男一女:长男林公遇、次男林公选、女儿林节。
    林璟:字景宋,生卒不详。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授靖安知县。他“廉仁得民”,去世当日,“行路相吊,同僚遣子护丧”,可见他为人处事深得人心。林璟生一子叫林公庆。
    林琮:生卒不详。曾任通直郎、海丰知县。


    林公永(1183—1261年):字养平。为林环的长子。守志不仕。晚年承儿子林式之之贵,封赠承奉郎,转宣教郎。景定二年(1261年)卒,年79岁。葬善福里上周山。林公永生两子:林式之、林文之。
    林公奕:生卒不详。其生两子:林谊之、林声之。
    林:生卒不详。
    林公遇(1189—1246年):字养正,号寒斋,学者谥“文隐”。林公遇为林瑑的长子,官至龙图阁学士。林公遇曾承父之荫,补宁化县尉,未到任。其父去世后,调任建宁府司户,辞不就,建精舍,题匾曰“寒斋”以明志。林公遇博览群书,通晓古今,退让恬淡,无意功名,隐居二十年。
    当时名人李韶、赵以夫等交章力荐林公遇,而他始终不愿出任。李韶再次推荐,林公遇无奈之下,于淳祐六年(1246年)尊旨出山,以儿子林合代自己主管仙都观。朝廷又令林公遇对朝廷发表意见,林公遇始终不肯进一言,“屡辞朝命”。重病时,嘱家人“隐服埋葬,不事铺张”。林公遇去世时57岁,葬清远里翁陂山西垅。林公遇曾创办“石塘书院”。著有《石塘闲话》、《求心录》。景定四年(1263年),渔溪人、进士出身的林希逸奏请朝廷,为林公遇于原官上再赠一官。
    林希逸奏请林公遇累官一事,在《宋史·本纪第四十五》有记载:“四年春正月……林希逸言蒲阳布衣林亦之、陈藻有道之士,林公遇幼承父泽,奉亲不仕,诏林亦之、陈藻赠迪功郎,林公遇原官上进赠一官……”林希逸是林公遇的知交,曾为林公遇新筑的石塘题匾,并作《福清新筑石塘记》。
    南宋初年,福清少林院武林高手“铁鞭韶师(即高僧德诚长老的师傅允韶禅师)”由著名文学家、莆田人刘克庄,以及刘克庄的妻弟林公遇、林公选的引荐,认识了福清少林院住持德诚禅师。德诚禅师去世后,刘克庄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诚少林,日九座》,收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文中明确写道:“诚(德诚)得法于铁鞭韶师”。
    据记载,林公遇辞归后,筑一室曰“寒斋”,此后终身不仕,“绝意干荣,杜门乐道”,虽未出家,一如僧人,“自四十以后,萧然单栖”,人称隐士。刘克庄诗赞德诚禅师“死生林下伴寒斋”,就是指德诚禅师、林公遇两人同葬一处。在林公选的墓志铭上载有“两忘孔门之口耳,兼得少林之骨髓”句,说明林公选亦如其兄,与德诚禅师交情颇深。
    林公遇生两子:林同、林合。
    林公选(1192—1242年):字养直,号君也。为林瑑的次子。隐约倜傥,与兄林公遇同隐居治学30年,“所学不缘师授,不以文章见于世”。后调海阳县尉,淳祐二年(1242年)卒于官舍,年51,葬清远里田源山。林公选生两子:林观、林新。
    林节(1190—1228年):为林瑑的女儿。南宋绍熙元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生。年十九嫁莆田刘克庄,性情和顺、贤孝,与妯娌相处和睦。一生追随刘克庄宦游南北,从不叫苦,虽为贵夫人,其奉养服用,不改旧日,俭至爱惜一钱。对上恭敬,对下从不呵责奴仆。因操劳过度,39岁时病逝。林节生两男:林昌、林昇,两女:林靖、林。林昇、林靖、林三人夭殇。
    林公庆(1175—1242年):字养元。为林璟的儿子。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士,历任莆田县丞、晋江县尉、兴化主簿、漳州法掾、镇江府大军门仓、南剑州判官。晚年乞休家居。淳祐三年(1242年)卒于官舍,年68岁。葬灵德里牛原山。
    林公庆生两子:林晋、林豫。


    林式之:生卒不详。为林公永的长子。官将乐县令,升潮州通判。
    广东《潮州日报》曾发表《韩山名贤世家许氏族谱“附录宋祖事迹考实”》一文,谈及潮州韩山书院一事。文章说:“到了咸淳五年(1269年),韩山书院投入使用还不到30年,基本构架已不堪负荷,摇摇欲坠,由当年任潮州通判兼代理知州事林式之,捐出俸金40两修复。”
    林式之工诗,惜存世作品较少。今录《念奴娇·酹江月》一诗以共飨:“桐皋东去,又依然、烟际云边柔橹。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小倚云根,细商心事,提起千年语。九天飞梦,别来长记幽渚。试说北海归文,西山何事,犹不甘臣武。广大尧天箕颍小,绵上可能如许。举世真痴,先生长啸,尘海谁堪与。啸声吹送,刺天鸾鹤冲举。”
    林文之:字子彬。生卒不详。为林公永的次子。因为当时文坛盛行纤弱之风,故其从学于刘克庄研习古文,“平易高古,用意独至”,“有才子名”。刘克庄评价林文之:“后来文印属于子矣”。林文之著有《若存集》及《朱墨通鉴纲目》。
    林同(?—1276年):字子真,号空斋处士。为林公遇的长子。林同因祖上林瑑故,荫官直宝文阁,历任知县。他性格豪爽刚毅,有侠胆,经常疏财仗义,颇受乡里拥戴。
    林同的妹夫刘仝祖为抗元壮士。
    南宋末年,赵家小王朝偏安一隅,宰相贾似道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弄得民不聊生,时元军大举南侵。1273年2月,襄阳城陷落。次年,伯颜率元军东下,南宋京城临安(杭州)危如垒卵。为了救援京都,朝廷任命赣州知州文天祥为右丞相,与枢密使张世杰一道组织兵力,反攻被元兵占领的泉州城,并传檄各州郡赴援。林同毅然抛弃优越的“家居”环境,与妹夫刘仝祖积极响应张世杰。他在本宅厅堂设立“忠义局”,招募义兵。是时,刘仝祖被任命为福建招抚使。他们率民兵,配合张世杰,奋勇抗击元军。
    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恭帝及两个太后为伯颜所俘,宰相张宜中与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益王赵罡即帝位,继续坚持抗元。是年,刘仝祖兵败出逃,后自缢身死。许多人力劝林同逃走,他说:“吾宅业名忠义”,遂盛服高坐堂上,咬破手指用鲜血在墙壁上写下:“生为忠义臣,死作忠义鬼。草间足可活,吾不苟为尔,诸君何为者?自古皆有死”的悲壮诗句。不久,林同为元兵俘获,但他坚贞不屈,誓不降元,坦然赴难。后人为纪念他的义举,建有“忠烈祠”。
    《八闽通志》、清乾隆《福清县志》均记载:林氏的石塘世家大族,在两宋盛传八代。虽然因宋末林同和他的妹夫刘祖仝举兵抗元失败,此后家族衰微,但林姓依然聚居至当代。
    林同著有《闲话绪余》、《孝诗》1卷及《学海类编》等。现录林同《卫女》一首以共飨:“归宁不可得,何以写吾忧。不似肥泉水,悠悠淇上流。”
    刘克庄曾为《孝诗》作序,《福州市图书馆》藏有该书。元朝《昭忠录》收有林同小传。《宋史》卷452《忠义传》亦有其事迹记载,但不准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4已作辨正。
    林合:字子常。生卒不详。为林公遇的次子。有隐操,植梅百株,结庐于小孤山,与兄长林同敬爱无间言,著有《小孤山人集》(又名《勿失集》)。
    林观:生卒不详。为林公选的儿子。关于他的事迹鲜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3《王孺人墓志铭》记载只说:“……林观就养南外,官冷俸薄,至质鬻以供甘旨。秩满,不能入都从橐,或为丞相言其清贫,待次福建安抚司机宜文字……”林观因为不忍心离开母亲王净慧(1192—1266年),又无馀财携带母亲入都述职,所以只好就任离家较近的一个小职位。
    据记载,宋咸淳四年(1268年),刘克庄曾为瑞亭主山起名“小孤山”。是年,林同、林合、林观三兄弟,重修祖屋,开辟石塘,建造亭台,请刘克庄写记。刘克庄写了《新筑石塘》后,又作《小孤山记》,题其新盖精舍匾曰“小孤山村”。此后,自现在的园亭埔到瑞云塔下的小山脉,就名“小孤山村”。
    林新:生平事迹不详。为林公选的儿子。


    林氏后裔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林遹八代孙、明代林诚山的儿子林贵和,林贵和的儿子林昌,以及清代的林兆鳌。
    林贵和:生卒不详。精通《易经》,善卜筮之说。明代航海家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预先派人到福建,“选取驾船民稍中有经验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乃以针经图式付与领执,专一料理”。因林贵和精于天文、气候,五次跟随郑和远涉重洋,担任“阴阳官”,掌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测候之事。林贵和后死于家中。
    林昌:生卒不详。为林贵和的儿子。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
    林兆鳌(1877—1950年):字幼汀。曾任清代训导,为近代著名书法家。林兆鳌幼承家训,刻苦攻读,孜孜不倦,以书法闻名于世。其书法各体兼备,尤擅长行楷。他于清光绪二十年18岁时参加福州府秀才考试,主考官观其试卷,见其不但文章风流,而且小楷端庄清丽,不禁拍案叫绝,批八大字:“福清幼汀,字冠八闽”,林兆鳌一时名声大噪。当年康有为游历福建时,见到林兆鳌的书法,赞许道:“幼汀书法,能融魏碑之方劲挺拔,颜(真卿)、欧(阳洵)之博大精妍,雄健洒脱,自成一派,当推闽中第一”。能得到康有为赏识的书法家,八闽恐惟林兆鳌一人也。
    据余长泓回忆,林兆鳌系他大伯母之胞兄。有一次,他的胞叔余孔英,自荷属爪哇汇回巨资,修建阳下村后进六扇新厝。1921年,请前清举人吴竹庵书写三副对联,其余楹联、额字及4条屏等,均出自林兆鳌手笔。1932年,他家父兄辈合资营构西侧附屋楼房14间,全部对联仍由林兆鳌书写。可惜林兆鳌的手书对联,连同林兆鳌书写的巨幅厅堂大联,均毁于“文革”期间。


    在林氏后裔中,另有一人应引起注目。此人就是福清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林 山票 。
    林 山票 :字珙中。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考中武进士第一名(即武科状元)。林不仅是福清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还是两宋三百一十九年中78位武状元之一。
    林任职期间官绩显著,赐锦衣玉带。卒后,御赐祭葬。现瑞亭村林氏后裔以林为玉亭林始祖。关于林的生平事迹,省内各级地方志几乎都无涉及。《宋史》中,只在“艺文志”卷中记下“林著永阳志三十五卷”10个字。即使在福清,清乾隆《福清县志》也只在“杂事志”卷内“坟墓”条下记“林墓,在锦屏山下。淳熙甲辰武状元,任两广柳、梧、潮三州刺史(注: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称“刺史”。北宋后应称为“知州”,而不应称为“刺史”。下同)”25个字。
    南宋武科考试分为正奏、特奏。林中的是正奏,即正取。据记载,林中武状元后,历任柳州、梧州、潮州三州刺史。据《大明一统志》卷80《潮州府·名宦》记载:“林,知潮州,爱民如子。州有白丁钱,民坐是失产,奏罢之,又置田得税,以充养士之费。构济州(注:桥名)以便人之往来,惠政甚多。”以上事迹,亦见于《粤大记》。可见,林是一名体恤民情的地方好官。
    我市民间文艺家俞达珠评论说:“林被淡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特别是西汉‘独尊儒术’之后,‘重文轻武’思想占了统治地位……因此,在国史和地方志中,都没有为武科出身的进士、状元立传。这是历史的不公平……”俞达珠说,林对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码有三个可取之处,应该予以肯定”:一是他为改变南宋后期对待武将不合理现象做过抗争,且取得一定成效。二是林任三州刺史时,政绩很好。三是林有文才,对南宋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一定贡献。
    据记载,林考中武状元后,与另一武进士陶元亮一起去拜谢主考官王蔺。王表示将推荐他俩到军队任要职。林却说自己不愿到军中任职。王不解地问林为什么。林对现行军中“重文轻武”,且体罚患错误军官的做法进行了指责。由此,武进士们在军中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
    林虽是一名武状元,可他所写的诗词一点也不逊色。《永乐大典》、《广东通志》、《潮州府志》、《宋诗纪事补遗》均录有林的诗作。由于林的诗作较少见,现特录目前所发现的6首作品,如次:《题观稼亭二首》(其一):“咫尺移文唤即应,此亭便可配韩亭。溪流横过一湾碧,山色平分两岸青。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云烟满月皆亲种,留与邦人作画屏。”(其二):“坐对高舂放晚衙,舂米和石也穿芽。鸥边云阔三千顷,树梢烟横数万家。贮月未圆松琐碎,怯凤无力竹欹斜。叮咛好护湖山景,养得阴成宿莫鸦。”《重辟西湖》(其一):“镜奁平处小桥西,桥外轻鸥掠镜飞。凿破青云放山出,拔开碧鲜引湖归。带烟插柳阴虽瘦,趁雨栽荷绿已肥。欲借禽鱼祝君寿,君恩宽大此情微。”(其二):“新堤喜绕几纡萦,挈榼携壶出满城。萍破烟纹容棹过,石开云罅著人行。亭浮横熙波中影,僧拾残霞树杪声。不必凤凰山上问,此山东向西湖平。”《登潮阳东山》:“小雨上东山,层层着意看。寻泉行处僻,就石坐来寒。赤舄归周旦,苍山起谢安。功能成底事,一抹暮云残。”《九日题潮阳县斋》:“去岁重阳尚归乡,今朝官舍又重阳。人情不似黄花好,处处相逢一种香。”  
    林生两子:长子叫林茂,次子失其名。
    林茂:字仲秀。为林的长子。宋代进士,官任河南归德府知府。因元兵攻城,矢志力竭,不肯降元,乃与其长子林延南归,居九龙山下,上迳前泽(即今山东海)。林茂意图复兴无果后,卒于其地,遂葬于山下桃坑。
    林茂生两子:长子叫林延,次子失其名。
    林延:字待良。为林茂的长子。父卒后复回东塘。其弟为避父难,经投江西抚州临川县介云庆寺为僧,后入籍寺旁。林茂晚年游历福清之江阴,卒于其地,遂葬于江阴之北山。林延生一子叫林老。
    林老:字志安。为林延的儿子。林老子承父业,有文学修养,不肯仕元,终生隐居。卒后葬东皋山。
    在林老的子孙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林锐(字彦英,号信民。曾开义斋教授乡民,善声诗)、林锐的长子林灏(字希程,号融东。明洪武五年举人,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林锐的次子林洪(字希大。明景泰四年举人,授开建教谕)、林锐的孙子林槐(字景祐,号东皋。景泰七年举人,授宁波训导)、林锐的曾孙林信(字延珪,号倦翁。明宏治八年举人,官至江西会昌知县)。


    此外,与林氏有密切关系的南宋著名学者、诗词大家、书法家刘克庄,不可被忽视。刘克庄为林节的丈夫,林瑑的女婿。
    刘克庄(1187—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樗翁,莆田人。嘉定二年(1209年)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僚。宝庆元年(1225年)知建阳县。后来,刘克庄因写《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端平二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侍右郎。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举,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淳祐六年(1246年),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迁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人。因拒与右相史嵩之同流合污,被劾罢。淳祐十一年春,入朝为起居舍人兼侍讲,仅半年又被罢。景定元年(1260年),再入朝,历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景定五年,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咸淳五年卒,享年83岁,谥“文定”。林希逸为其撰行状,洪天锡为其撰墓志铭。
    刘克庄“一生四立朝,敷奏剀切,有直声”,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200卷,内有长短句5卷,另刊行汲古阁本《后村别调》1卷、《后村长短句》5卷。杨慎《词品》卷五评:“《后村别调》一卷,大抵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也。”陈廷焯《云韶集评》曰:“潜夫感激豪宕,其词与安国相伯仲,去稼轩虽远,正不必让刘(过)、蒋(捷)。世人多好推刘、蒋,直以为稼轩后劲,何也?”冯煦《蒿庵论词》赞:“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刘克庄和林节是门当户对的一对恩爱夫妻。林节知书识理,持家有方,颇得刘克庄敬重。《亡室墓志铭》说她:“君有至性,忠孝大旨皆暗与吾徒合。往年虏骑大入,余当从主帅督战,君适患悬痈,呻呼聒邻壁。余犹豫未发,君曰:‘夫病小挠,虏入大耻,若之何以小妨大也。’余娩其言,即日渡江。”在个人小患与国家大难面前,林节劝刘克庄不要以小妨大,要有气度、识大理。难怪刘克庄称她“忠孝大旨皆与吾徒合”,可见其人品、见识确有过人之处。
    嘉定十五年(1222年),36岁的刘克庄携妻子赴桂林,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司幕,一次游漓江遇险,“柁折舟漩,危在瞬息”。林节镇静自若,毫无怖容,刘克庄再一次被她感动。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任建阳知县,林节仍随往,刘克庄说她“胃弱恶食,抵官且愈矣。复感风痹,神色逾好,不类病人”,病而不类病人是为了不让丈夫忧心,有意装出的假相。绍定元年(1228年),林节“苦脾泄,饵岁丹黄芽不止”,溘然而逝,年仅39岁。对爱妻的去世,刘克庄十分沉痛,两个月后,又因“落梅诗案”罢官归里,更加凄苦,回莆途经福清,写了两首悼亡词,其一云:“橐泉梦断夜初长,别馆凄凉。细思二十年中事,叹人琴、已矣俱亡。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多年布被冷如霜,到处同床。箫声一去无消息,但回首天海茫茫。归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罢官与亡妻的双重打击,使刘克庄在短短两个月内,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十五年后,刘克庄再到福清石塘,用《风入松》词牌作词两首,悼念亡妻。其一曰:“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扌寿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十五年的岁月不曾消褪他对妻子的深挚情意,除了四首悼亡诗词之外,刘克庄还写了一二十首悼亡诗,同样哀凄动人。林节的去世,刘克庄非常悲痛,他感念林夫人的贤淑,不欲再婚,后由母亲作主,续娶陈氏。林节生二子,均早逝。
    刘克庄曾撰有《惟友庵》、《惟友庵后记》、《孝友堂》、《林通议遗宝》、《林寒斋蒸尝田》、《林同孝诗》、《林同诗》、《闲话绪余》、《勿失集》、《林合诗卷》、《再题林合诗》、《林养直》、《林寒斋》、《陈孺人》、《亡室》、《林沅州》、《直秘阁林公行状》、《宣教郎林君》、《林判官》、《直秘阁林公》、《妇弟林养直》等墓志铭、行状、祭文、序文等,记述与林氏世家的有关事情。
    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8《林沅州墓志铭》云:林埏的曾祖父林伯材三举进士不第,祖父林格、父亲林遹先后登科,他自己承父荫入仕。后来他的三个儿子林璟、林环、林瑑同中淳熙十一年(1184年)第。对此,林埏高兴地说:“可以遂吾志矣。”关于林诞家族的具体情况,学者王莉曾有《对福清林氏家族的几点认识》(原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一文对此进行分析。


    古时,在城关利桥口到瑞云塔下,牌坊林立。其中:“文隐坊”、“高士坊”,为林公遇立,分别于宋嘉定四年(1121年)、宋宝祐四年(1256年)建。“文武传芳坊”、“状元坊”为宋武状元林立。“昼锦坊”,为龙图阁学士林遹立。“春桂坊”,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为林瑑和他的弟弟林璟、林环同时登科立。
    同样,城区当时建有不少纪念祠。其中:忠烈祠,祀南宋末抗元招讨使刘仝祖、刘仝祖妻子林氏、妻兄林同,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奉旨重修。“林公遇祠”,为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林希逸奏请立。
    另外,在瑞亭园亭底,曾有林公遇宅,宋景定四年(1263年)改为“石塘书院”,为林公遇讲学处。曾有“芳林道院”,在园林埔,原是林公遇宅,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林氏建于北梅亭南畔,匾曰“三教堂”,内祀林和靖(林逋)、林寒斋(公遇)二先生,后改为“芳林道院”。
    林遹墓,在里桥岭(《福州府志》作“里梧岭”)。
    林瑑墓,在清远里福胜山。
    林公遇墓,在清远里翁陂山西垅。
    林公选墓,在清远里田源山。
    林公庆墓,在灵德里牛原山。
    林墓,在仁寿里锦屏山下(今海口镇)。林墓曾被收入《福建名胜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17 04:56 , Processed in 0.05153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