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695|回复: 1

右都御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0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乔相 字廷翰。嘉靖壬戌联捷进士,授户部广东司主事,晋浙江司郎中,授南宁府。南宁古邑州,地杂夷而居。乔相洁己御下,请建新宁州治,为邕保障。升山东按察副使。遭母丧,服阕,除江西副使,晋浙江参政,擢广东按察使。入觐,升河南右布政使,转云南左布政使,戢抑滇镇骄恣,暴其罪状,晋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湖北川东军务。有宣慰土司安疆臣应承袭,其叔国亨谋夺之,乔相疏授疆臣,疆臣致数千金以谢,乔相正色叱出。会杨应龙煽乱,乔相疏诛应龙,檄疆臣出死力共讨叛贼,林居二十八年。著《日省录》。卒年八十有二
     
请各为宗亲协助查询林乔相的
发表于 2010-7-20 19: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ygov.gov.cn/gyszx/72 ... 20060410/49227.html
2006 年度  第2期          
       
    地方的文化特征为房屋建筑的风格提供了依据,而经济的发展又为修房建屋提供了可能性,到了明清时期,由于贵州经济的发展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形成了自己的制式。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贵阳城内有12个较大的坊市。治城内有三牌坊、四牌坊、谯楼街、风宪坊;东门内有小十字街等市,南门有南市;南门外有马荣街市,北门有北市,北门外有馆驿前市、十字街市、凤鸣桥市、洪边巷口市。旧志有四牌坊市“百货聚焉”的记载。近郊有以十二生肖命名的集场。如猴场、马场等6个集市。
    清代,中原地区及邻省迁入人员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推动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贵阳,所谓“七十二行业”形成,大十字成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并由大十字向东、南、西、北延伸出四条大街。光绪十四年(1888年),官绅合办的“同济堂”成立;三十三年(1907年),田家巷出现 “镜秋轩”照相馆;清末,贵阳已有商户300多家。资本总额白银300余万两,其中盐业20多家,纱布业30多家,绸缎业60多家,百货业40多家。此四种行业占了南北两街店面的三分之二,占贵阳商业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
在整个明朝时期,贵州成立了宣慰司儒学,宣慰司儒学位于城东,在原顺元路儒学的基础上,由都指挥马烨、教授芒文缜主持修建(建校的马烨,是明洪武二十四年凿永宁河的马烨,与洪武十七年鞭笞奢香,被召回京的马烨并非一人)。宣慰司儒学,内部有与中原相同的设置:
    中设明伦堂,左右翼有四个书斋(相当于教室),分别称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在书斋前建有两个石塔,其用意是鼓励学生“题名雁塔”,凡有以科举得志的人,就可以把名字刻在塔上,以资鼓励。
    后堂称为“敬一亭”,堂内立一石碑,上刻皇帝有关办学治民的诏令、箴言。后堂之后建文庙,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巡抚都御史孔镛为儒学建了石砌的棂星,弘洽二年(1489年)重修文庙,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按察使胡尧时进一步拓宽了懦学范围,将左右石坊的题额改为“弘文教”、“育英才”,增建“尊经阁”三楹,用于收藏朝廷赏赐的书籍。正统、成化年间,好几位地方官员都曾捐资整修或扩建懦学,如正统七年(1442年),副史李睿、训导王训置铜爵祭器180件。嘉靖初年,儒学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巡抚熊一洪、佥事赵渊于嘉靖三年(1524年)集资增修,尊经阁增加到六楹。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巡抚林乔相、布政使王来贤、提学副使徐秉正、知府刘知龙捐资迁建于北门外贵州驿故地(今喷水池旁团结巷一带),中为先师殿,旁列两庑,后为明伦堂、启圣祠,前为名宦、乡贤两祠,东面是祭器库、馔堂(食堂)、牺牲房和神厨,殿前为戟门,右为“敬一亭”,左面是“射圃”。另有教授、训导的住宅二间及一座碑亭,学府树棂星门石坊,建筑的象征意义是左“腾蛟’,右“起凤”,中为“青云得路’,“泮池”的水来源于“薛家井”。
    清代,由于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等政策的影响,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贵阳城地扩大,今天的中华路、黔灵西路、贵乌路、新华路等,都是商贾云集的地方,马栈、货栈、旅店栉比鳞次,其建筑物风格多受四川影响,即一般为木结构、小青瓦,以平房和两层楼为多,如果是两层楼,下层就是饭店、小酒店或者茶馆(说书场),楼上住人。大型的马栈,在门面后还有大院,设马棚,可停放车马。
    由于贵阳地区原住各族人民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因此,贵阳在这一时期的城内民居,仿江西风格的可能性很大,不过,由于材料的关系,制度有了一些变化,如经济条件较好的商家和官宦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庭院,院墙多为一斗一平式的青砖墙,它的特点是每四块立砖砌成一个方盒,内填黄土,上平盖一砖;大门处,与正墙形成一个折角,关上大门,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院子内有天井,,坐北朝南的大屋叫“堂屋”,用于家庭内部重大的活动场所及接待宾客;两侧是厢房、侧厅,这些则用于居住、书房。这样的建筑,早几年在虎门巷、团结巷、成都路、忠烈街一带都有不少,有的一直保留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清末,特别是辛亥革命初,贵阳出现了一些仿欧洲的、带有巴洛克、哥特式、拜占庭式等风格的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和军阀、政要人员的私宅。现在保存下来的有虎峰别墅等。
    另外,由于清朝经济发展,外省人到贵州结经商,故会馆林立。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会馆率先成立,房屋建筑风格自然丰富多采。清时,贵阳已有湖 (南)、江西、云南、四川、福建、江浙、两广及北五省(冀、鲁、豫、秦、晋)等省会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56 , Processed in 0.032461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