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085|回复: 0

南靖县和溪镇麟野社聚斯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7 21: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岗 文/图  
  南靖县和溪镇麟野社聚斯堂林氏乡亲与台湾省彰化、嘉义、南投等地的聚斯堂林氏家族同宗共祖,一脉相承。他们都是以“聚斯堂”为祖祠,共奉一个祖宗——麟野社林氏开基祖林长清。
  
  长林赐姓 开基南靖
  林氏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之交。最初在牧野,即今河南省汲县境内。林姓得姓始祖林坚是比干的遗腹子。因纣王残暴无道,任意残害百姓。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言进谏,纣王怒而杀之。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带着四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她们住在树林掩映的石洞里,后来,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取胜,比干的夫人携子坚拜见周武王。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赐姓,“林”姓就这样诞生了。
  林姓入闽始祖林禄,是得姓后第五十七世,他于公元四百年前,随晋室南渡,由江苏徐州入闽。传至林禄第五十四世,即得姓后第一百一十一世林文德,任宁化县知县,宋末隐居于宁化县石壁村。元仁宗延右二年(公元1315年),林文德的裔孙林九郎迁居龙岩象山。元至正年间(约公元1350年),得姓后第一百二十二世孙林长清,迁居南靖县和溪乡麟野社(今和溪林中、林坂村)。
  明宣德年间(约公元1434年前后),和溪林氏第五代兄弟筹资在鲤鱼山北麓兴建祖祠聚斯堂,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一八九五年)、一九三二年多次重修。
  “聚斯堂”为单层上下堂二进土木石结构,上堂供奉林姓开基祖长清及以下各房祖先牌位,下堂正中悬挂钦赐翰林院牌匾。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三大支派 聚族而居
  麟野社聚斯堂由于族大人多,历史上形成“福星居”、“蓝园祠”、“琼园祠”三大支派,子孙分居于巴斗洋、前洋、林坂等自然村。明末清初,林长清的子孙从第十三世到十七世,先后有一大批人迁徙台湾南投、嘉义、彰化、宜兰等县,他们也分“福星居”、“蓝园祠”、“琼园祠”三大支派,聚族而居。
  
  饮水思源 不忘故土
  迁居台湾的林长清派下的林氏子孙,故土情深。他们在当地也建起林氏祖祠,供奉列祖列宗。如南投县草屯镇的林氏家庙,建筑风格与麟野聚斯堂基本相同,也是主祀林氏开基祖林长清。
  在台湾的林氏宗亲与祖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书信往来不断,还多次寄回资金修缮祖祠。
  1995年2月,台湾海峡两岸文化资源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麟野社聚斯堂林长清派下第二十一世孙林黄河先生,首次回祖籍地寻根谒祖,他祭拜了祖祠,并考察了龙德楼、慈济行宫和民俗风情。1996年,林先生陪同80多岁的母亲回祖地拜祖,捐赠人民币1万多元给林坂小学,作为教育奖学金。此后,林黄河又多次回祖地恳亲,就如何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宗亲联谊等问题同当地有关部门领导和林氏宗亲进行探讨。2006年年初,在厦门投资办厂的林金生先生回到祖籍地恳亲谒祖,捐资人民币1.5万元,支持林中小学添置语音视听教室设备。同年四月,他在祖地建立“绿春”奖教助学基金会,设立特困优生、优秀学生、优秀园丁3个奖项,每学年评出28位优秀师生进行奖励,奖金1万元。2006年,又有两个组团近百人回乡祭祖。
  聚斯堂供奉林姓开基祖林长清及以下各房祖先牌位,下堂正中悬挂钦赐翰林院牌匾。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1 08:55 , Processed in 0.03810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