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5200|回复: 14

莆林始祖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2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室衣冠八姓于晋永嘉入闽的说法,见诸于明何乔远《闽书》等地方载籍,关于八姓入闽,除了地方志记载外,尚有莆田林、黄、陈、郑诸大姓族谱的详细记载,也进一步印证了地方志所记不虚。
一、晋室衣冠八姓入闽中所指的林姓应为林颖、林禄。
   作为八姓入闽的首姓林姓,其先祖林颖自永嘉年间入闽,莆田的《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莆田南渚林林氏族谱》及厦门《鰲岗林氏宗谱》均作了详细的记载。
   据林金发《晋安林莆田金紫族谱》引唐温彦博于唐贞观六年(632)为林氏作《林氏源流总序》时称: “自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多枝分叶散,前后记牒,有所缺漏。”
    据宋欧阳修《新唐书·列传》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后,命高士廉等编纂《氏族志》,定天下296姓,1651家,分为九等。高士廉所编之《氏族志》,今已散失无存,《晋安林莆田长城林氏族谱》引温彦博所撰《林氏源流总论》一文,估计就是从李世民钦定的高士廉等所编的《氏族志》中转引。
   关于晋室衣冠八姓入闽,清乾隆年间重修的万历《福州府志》卷七十五“外记”转引《九国志》也作了相应的记载:“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北宋乐史在《太平环宇记》一书中对晋室衣冠八姓入闽也有记述:“……东晋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因立晋安郡(今福州、莆田、泉州、大部地区)。”
   温彦博所述晋室衣冠南渡虽无提到黄、陈、郑、詹、丘、何、胡其它几姓。但从温彦博的序可证,因中州板荡,五胡乱华,在晋室衣冠南渡的人流中,有林颖、林禄随晋元帝南渡入闽。
    至于晋室衣冠南渡入闽,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林爟等人重修的《南渚林林氏族谱》也作了相应的记载:“晋中宗南渡,衣冠随从者八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林颖其一也”。 “从莆田《南渚林林氏族谱》关于晋室衣冠八姓入闽的记载,已明确提出林禄之父林颖已经随晋元帝入闽。
   据清光绪九年(1883)厦门林捷云重修的《鳌岗林氏宗谱》转载莆田长城金紫林林英于宋元祐三年(1088)所撰的林氏谱序中称:“当中州板荡,衣冠卿相从闽居之者有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也。”“唐定天下姓氏,推晋安之林为甲”。
    上列国史、方志,族谱资料可以互相印证,说明在五胡乱华的东晋年间,林颖随晋元帝南渡入闽,其次字林禄于晋太宁(323-325)间任晋安太守,在林禄之前,林颖就已入闽,林颖应是入闽第一代,但由于林颖的归宿不明,故林氏后人又称林禄为入闽姓祖。
二、从闽林始祖墓的史料记载,证林禄及后裔定居莆田,闽林始祖墓,应为莆林始祖墓。           
   长期以来,福建林氏,大都承认林禄为闽林始祖。称林禄为闽林始祖,这一提法,就林禄作为林氏第一代,对整个福建林氏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就莆田与福建其它各地的林氏后裔而言,就值得商榷。因为,如果就闽林渊源而言,林禄为福建林氏始祖,把林禄之墓称为闽林始祖墓并无不妥,但如果从闽林与莆林的昭穆、世系而言,到底是先有闽林?抑或后有莆林?或是先有莆林后有闽林?是闽林派衍莆林?或是莆林派衍闽林?则关系到福建林氏明昭穆、辨世系的问题,因此,理清闽林与莆林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从林禄的墓葬史料记载,证林禄及直系后裔定居莆田,福建其它地方的林禄后裔派出莆林。
  1、从林禄直系后裔定居地,证林禄晚年定居莆田。
   林禄在当上晋安太守后,到了晚年,是否定居莆田?方志及林氏族谱并无明确记载,但从方志、林氏族谱的相关记载中,似乎可梳理出林禄晚年定居莆田的蛛丝马迹。
   要弄清林禄晚年是否定居莆田,先要从林禄在福建所生两子林景、林暹的归宿谈起。据《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林氏族谱》载,林禄生子景、暹(居候官都乡西里)。又称林景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林景生长子详,次子绥(闽林开族千年谱称详为次子),详生三子,居候官,绥生五子,长子林汉,授苍梧郡(今广西梧州),次子林群,居沥浔村(莆田),林格(率子侄定居莆田沥浔村,为入莆始祖),林熙(不知去向),林鄱,居杭州(林和靖祖)。据林捷云《鳌岗林氏宗谱》。则称林景居候官。对林景之子林绥里居则未明确标出,又称林绥为林景长子,生五子汉、群,格、熙、鄱(迁居杭州)。
   据林庆尧《仙游林氏大族谱》载,林景卒葬莆田北螺村,其墓坐癸向丁。林绥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林格去世后葬莆田北螺村,其墓坐癸向丁。        (未完待续)(朱金明)莆田侨乡时报2010.5.16
发表于 2010-5-17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10-5-17 23:18 编辑

有点糊涂啊,衣冠南渡,并不是直接到闽地啊。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司马睿可不是一下就跑到福建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0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不等于会想,更不是在有奇灵怪论,有话慢慢话,给予个因为所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2: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论坛,就希望更多热心、关注宗源世脉的人士参与,大胆提出考证见解,供大家商榷、研究,这样论坛才有活力。若对其中有异疑部分,可以指明为何错、错在哪,并提出认为正确的凭据,有话慢慢说,谁也不要自以为是,或比别人高明。不要一棍子打死,说些有伤自尊或积极性的话,这样很扫人的兴趣。我很感谢专家、高手,有了你们我才知道我们这些新手存在知识的缺陋,有了你们的搀扶才有我们这些成长的可能。有的专家看了这可能会不舒服,但这是我的心里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8 1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胆子太大了,《莆林南渚林氏族谱》哪里明确提出林颖入闽了?“晋中宗南渡,衣冠随从者八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林颖其一也”,这句只不过说的是林颖随晋室南渡,说渡到福建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9 1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5# 林忠辉
可能考证“南渡”是福建某个地方未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11: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姓南迁有两次:
第一次是晋建兴四年愍帝司马邺投降刘曜后,林颖随东晋元帝南渡寓居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
第二次南迁(指入闽)是在东晋泰宁三年(325年)。林颖有两个儿子,长子林懋(为“徐州林”的开基祖,不入闽),授官为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后为下邳太守;他有六个儿子,当时都有十分显贵,号称林氏六龙。次子林禄,晋永嘉五年,荆、湘两州(今湖北、湖南)发生了一起比较大的农民起义。十多万户巴、蜀流民为了反对豪强的欺压和荆、湘两州刺史的屠杀,举行起义。他们推杜为领袖,转战大江以南,屡屡击败晋军。西晋王朝惊恐万分,命重臣陶侃、王敦调重兵镇压。林禄跟随王敦讨伐杜有功,升任为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两帝相继被俘后,林禄因跟随王敦拥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有功,出任合浦太守。东晋明帝泰宁三年(公元325年),晋明帝命林禄镇守晋安郡(治所今福州市,注意这是镇守)。据《福建省志·大事记》载: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设晋安郡。原属扬州,后改隶江州。晋安郡统县八:原丰、新罗(今长汀)、宛平、同安、候官、罗江、晋安(今南安)、温麻(今霞浦),统户4300”。林禄举家迁居晋安,林禄成为林氏入闽的开宗始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2 16: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多磨,如此一考,便证万事需细思,野太史公笔下留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列莆田林氏族谱记载可知,林景作为林禄在福建与孔氏所在的长子,应该与其长子林缓同居莆田,故林禄之墓葬在离莆田附近的惠安涂岭九龙岗,如果林禄当时尚在福州居住,其去世后灵柩不可能运到离福州140多公里的惠安安葬。特别是林禄长子去世后葬在莆田北螺村,则可知林景在世时已定居莆田沥浔村,在长子林景定居莆田沥浔村时,年迈的林禄,则可能随长子林景一同生活。特别是林缓去世后,其墓又在莆田北螺村,则说明林禄入闽后,除自己的墓葬在惠安九龙岗外,其在福建的长子、长孙的坟墓均在莆田。可证林禄的第二代、第三代,已定居莆田。这就否定了一些林氏族谱记载林禄第10世裔孙林茂始才从福州迁居莆田北螺村的说法。
   至于林格所生五子,其长子为苍梧郡,未见其子孙回莆居住,可能已迁居梧州,次子林群虽定居莆田,却未见有后裔在莆田繁衍,四子林熙不知去向,林鄱移居杭州,林和靖是其后,可见该支无在莆田定居。那么,只剩下林格一支定居莆田,林格有五子,现在播衍莆田及省内外、海内外的九牧,阙下,金紫,雾峰诸林,均出林格派下。从上列莆林繁衍的世系,可证是先有莆林,然后才播衍出闽林。
  2、从《泉州府志》对林禄墓的记载,证闽林由莆林派生。
  据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泉州府志·宅墓坊亭》记载:“晋安郡王(指林禄)墓在龙头岭下。禄,莆田人。”同时,《泉州府志·拾遗》对林禄的墓葬又作了这样的记述:“庙记云:惠安县北有龙头岭,下有石三簇,嵯峨秀异,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奇特,相传以为赵将军墓,乡人奉之甚谨,樵牧不敢犯。或传为宋家五世祖葬此,然宋诸陵皆在幽涿 ,何得在泉?或者南渡之别支耶?宋(应为元)至和中,僧洞元作《泉南录》,以为莆田林济衍禧墓,莆田林氏家谱又以其始祖晋将军晋安郡王林禄所葬也。”
  从《泉州府志》对林禄墓葬地的记载,可以证明以下事实:
  (1)林禄为莆田人,即南渡后任晋安太守,但最后落籍莆田;
  (2)惠安龙头岭(即九龙岗)的墓葬为晋安郡王(林禄)葬地;
  (3)该墓葬有传说为赵将军墓地,但无可靠资料;
  (4)有传说为宋室墓地,但宋室之墓又在幽涿之地,不知是否是宋室南渡别支之墓葬?
  (5)元代僧洞元所作的《泉南录》一书及莆田林氏族谱,记载该墓地系莆田林氏始祖林禄之墓葬。
《泉州府志》的上列记载,已明确告诉了我们以下事实:
  (1)座落在惠安龙头岭的坟墓,为莆田人林禄之墓;
  (2)虽有传说该墓系赵将军或宋室之墓,但元代僧洞元的《泉南录》及莆田林氏族谱皆记载为莆林始祖林禄之墓。
   说明林禄之墓虽然位于惠北(距莆田枫亭约二、三公里),但并无惠安或闽南的林氏,认为该墓系惠安或闽南林氏始祖墓,且惠安、闽南林氏的谱牒也无此记载。同时,也无资料或证据表明林禄之墓系闽林始祖之墓。至于《泉州府志》为什么会称林禄为“莆田人”,这就有进一步考证的必要,然后在福建林氏的昭穆世系上,才能分清是否是先有闽林或先有莆林?闽林是否从莆林分派?
(二)从林禄墓的归属,证林禄晚年定居莆田。
   晋安郡王林禄墓的发现,据明刑部尚书莆田人林俊于明嘉靖乙酉(1525)在查阅林氏祖谱时,发现了莆林始祖墓在惠安涂岭九龙岗上,便命他的儿子林达书丹,明天启丁卯年(1627),莆田人林齐圣赴任惠安教谕时,便出资会同惠安举人林徽龙,重立“龙马毓奇”於道左,同时刻:“莆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墓道”神道碑,该碑系由时任惠安县令邓英书丹。
   林齐圣为莆田九牧林氏长房林苇之二十七世裔孙,他在重修莆林始祖墓时,还特地撰写了一篇《重修始祖晋安郡王墓记》,林齐圣在重修林禄的墓记中称:“而晋安(林禄)之茔域历几百年为  沧桑物改,翁仲明器犹有存者。”“以手摹之有‘林始祖讳禄公九龙穴墓’”10字。“而吾族姓之在莆田者,虽隔道之遥,谁无松楸之思?”“墓前园九坵,向为潘家开垦,今既追还,谨以付诸惠族姓之贤者,立薄改贮存留祭扫之资。”林齐圣讨回被涂岭潘家占用的林禄墓前园地九坵后,在林齐圣的主持下,以每年200斤稻谷的租金,出租给惠安林氏佃户林细富,并立下合同一纸。
    从厦门《鳌岗林氏族谱》的记载可以看出,座落于惠安、靠近莆田市的晋安郡王林禄之墓,其产权归属莆田林氏,且为莆田林氏负责维修。同时,林禄墓前的园地被潘姓侵占,亦由莆林收回后以每年200斤稻谷的田租租给惠安林姓佃户林细富耕种,以供作看护莆林始祖墓的祭扫之资。说明至少在清代以前,莆林始祖林禄之墓,其产权归属莆林,且由莆林负责管业、护墓、祭墓。由此可见,《泉州府志》记载林禄为莆田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林禄如果不是定居莆田,为莆林始祖,莆林也不可能到惠安去主张林禄墓是莆林始祖墓,并主动承担修墓、护墓、祭墓的责任,莆林如果不是林禄在福建的最直接的长房后裔,按照封建礼仪,其护墓、祭墓的责任只能由福建其它地方的林禄长房后裔主持,如福州、闽南也有大量林氏,但其却不承担护墓、祭墓的直接责任,却要由远在三十公里之外的莆林任此孝道,足见莆林为林禄在福建之直系长房嫡传。其护墓、祭墓责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莆林身上。  (未完待续)(朱金明)2010-0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5 13: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專家忘記了“立”“修”二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7: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从林氏族谱记载,证林禄及直系长房后裔定居莆田,林禄派下的闽林,皆莆林派衍。
   莆田林氏自林颖随晋元帝入闽,由林禄在福建的长子林景生下林缓后,就定居莆田城南沥浔村(今莆田市城厢棠坡居委会),且至今省内外以“闽林”自称的福建林氏,大都派出林缓,自林缓在莆田开基后,繁衍出的莆田金紫林家、阙下林家、九牧林家、仙游游洋(台湾雾峰)林家。且上列四林,为闽林之组成主体,所以,说闽林为莆林派衍,系出莆田林氏世代延续可以从闽林组成的世系看出。
   据新编《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世系录》:“禄公、生二子,景,景公,生二子,缓、暹。暹公,生三子:良之,成之,英之,居候官都乡西里。缓公,生五子:汉、群、格、熙、鄱。群公,生三子,越之,根之,方之,居大义,沥浔二村。
   格公,生五子:初之,昌之,根之,靖之,克之。格公率子侄入莆田居沥浔村,格公为莆林始祖。
据《南渚林林氏族谱》载:“(林缓生三子),居沥浔村。”“靖之,格四子(应为三子),……为入莆始祖,莆之有林,实自靖之公始”。
   据厦门《鳌岗林氏族谱》转引的闽县明永乐十八年林志《晋安世谱校正序》中称:“禄,……二子,景,暹,……景生散骑常侍开国候缓,而开国候五子汉、群、格、熙、鄱子孙始居莆田,历宋、齐、梁、陈、隋。”
   据林爟等《南渚林林氏族谱·林氏入闽之始》载:“莆田北海(应为北螺之误),涵头出涂岭(指林禄)第三代,又分居晋安之北长岭下,今福唐,候安(官)闽县,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漳州、龙溪、漳州、莆田、长城,南峭(平海)、澄渚,胡公垄上、桃支,仙游金沙、风湖、大(道)观洋、鳌溪、游洋皆其苗裔也。(18)
   从上列诸谱记载,自林颖、林禄入闽后,只是以福州作为他宦游之地,并非以现在的福州作为他的落籍之地。林禄作为林群、林格五兄弟的曾祖父,由于林群、林格诸兄弟定居莆田,故在林禄去世后,就把林禄葬在离莆田附近的涂岭九龙岗(离莆田枫亭只有二、三公里),在晋时,莆田尚未设县,仍属晋安郡管辖,但该地在现在莆田与惠安的交界附近)。而林格为莆田金紫林,阙下林、九牧林、台湾雾峰林的共同祖先。又是现在整个福建大部分林氏的共同祖先。上列族谱在记载林颖、林禄入莆后,其子孙在莆田的繁衍情况,揭示了林禄的子辈、孙子辈及曾孙辈已定居莆田,然后由莆田向外播迁的路线图,揭示了福建乃至省外闽林大多为林颖、林禄、林格之后。莆田作为林禄后裔的主要繁衍地,承继了林颖、林禄在福建开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长房派系。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泉州府志》会把林禄记为莆田人?称座落在惠安涂岭的林禄坟墓为莆林始祖墓?为什么晋安郡王林禄之墓的产权归属莆林?也就不难理解林禄之墓为什么要由莆林负责守护、祭祀?
   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敦宗睦族的民族。炎黄子孙,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根,而林颖、林禄入闽后,其后裔到底是先在莆田繁衍或是先在福州、闽南繁衍?到底是先有闽林然后才衍生莆林?或是先有莆林然后才衍生出闽林?这是一个关系到明昭穆、辨世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在姓氏源流上正本清源的问题,只要厘清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莆林作为入闽始祖林禄的开基地,她将是海内外林禄后裔共同的根!
附记:
   据林金发《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载,林禄先娶张氏,生五子,长恭,官台州刺史,传会稽房;次晖,官衢州刺史,传信安房;三畅,官镇州刺史,大将军,传福州房;四期,官常州刺史,传江南晋陵房;五雅,官汝州刺史,传河南房。
  林禄继娶孔氏,生二子,景、暹。
  林禄之兄林懋,居下邳,生六子,鉴之、宣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俱官刺史。时称“六龙北奋”,“五马南驰”。意指林懋所生六子为“六龙”,林禄与张氏所生五子为“五马”。世称“五马林”,今福建尚有“五马林”繁衍。
   林禄与孔氏所生二子,因林禄任晋安郡守,故称“晋安林”。由于林禄的子辈形成由前后两妻所生,且林禄与前妻张氏所生子女大都在外省担任官职,估计林禄晚年主要是与继室孔氏及子景、暹一起生活,故为了叙述方便,笔者把林禄与孔氏在福建所生的儿子林景称为林禄在福建的长子,林景之子林缓为长孙。在这里,并无忽略林禄与张氏所生五子之意。
  二0一0年五月三日深夜于风月斋草            (续完)(朱金明)2010.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2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明弘治《兴化府志》载,莆田立县于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后废;清乾隆《莆田县志》又云:莆田立县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后亦废。此二志都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莆田又立县。

  莆田在立县以前的东晋时属晋安郡。既如此,林禄不称闽林始祖,或晋安林始祖,而称莆林始祖,林姓人能同意?

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东安县改为晋安县,隶属晋安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zflw 于 2010-6-21 01:22 编辑

居然还有人专门写文章探讨这个,O(∩_∩)O~··········

抛开乱七八糟的不说,从后往前寻根,现在的林氏,基本都是来源于莆田,这个倒是没错。(这个我以前也一直强调的。
)其实不仅如此,南朝陈宝应时代提到的闽中四姓(林黄陈郑),都是来自莆田。(陈、郑毫无异议。黄氏,泉州有所谓的紫云黄守恭,实际上那些族谱并没有提供他的唐宋世系,都是虚构的。例如,惠安黄氏在北宋初就很牛逼,但古谱根本就没有提及黄守恭或所谓的四安之一惠安黄纪,而是以黄肃为一世祖,论时代与黄守恭,谁早还难说呢!。至于安溪黄纲,他的那个宋代世系虚构的让我发笑。)
其实,关键在于,所谓的 闽,最初就是指莆田,后来才扩大到福建。闽字的来源:《山海经》“闽在海中”,就是指“莆口在海中·····(这些我在我的硕士论文里说明过,详细略)

PS:目前我看到最早的林禄事件的记载,来自《元和姓纂》(出现“林景”),那个文章的作者,很可惜,这个都不能做到·······他所引用的材料或族谱,证明力很低。
林宝告诉我们,唐中叶莆田林氏们就这么宣传自己的出处了,这一切,只是林披家族的自摸而已,当时这些都无法证明,到如今,谁管他真假呢?。(当然真假无论。唐代,上溯南北朝,虚构祖先的现象多的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zflw 于 2010-6-21 01:19 编辑

其实,进一步说吧,不仅闽中四姓来自莆田,莆田还是很多姓氏的老窝··········

方~~~~这个唐初期到宋代以莆田方氏盛极一时。徽州虽然有方氏,但兴起是宋末以后的事情了。
翁,这个也无论,除了莆田翁氏,唐宋全国其他地方基本不存在这个姓。
龚,宋代以莆田为多。
蔡,福建蔡氏的首位,也是宋代全国蔡氏之最。(蔡氏南北朝作为士族,曾经盛极一时,唐宋衰微,文献无征,悲剧。)
等等·········

重复一句,莆田在华南人口学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产生了超级“土著”——林氏(全国第15大姓,闽台粤前三),莆田和林氏的相互关系,真的很难形容。虽然唐代之前也存在林氏············
至于莆田其他三大土著===陈 黄 郑,在华南的陈、黄、郑中的比例,虽然也很多,但还不如莆田林氏夸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5 15: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安林的绝大部分族谱都是记载林禄首迁福建,但是有一部分族谱却记载林颖首迁福建,如福清东潘谱单独有一页“诸公迁居便覧”:
  礼公自博陵迁下邳   今南京淮南府邳州
  颖公自下邳迁温陵   今泉州府
  茂公自温陵迁北螺   今莆田县
  韜公自北螺迁澄渚   莆田县
  尊公自澄渚迁义门   莆田县
  安禄公自义门迁连盘 今福清县平南里
  足公自连盘迁龙岗   今福清县江厝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1 06:16 , Processed in 0.05511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