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828|回复: 0

土拳师林在培和他的洋弟子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3 1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社会风云变幻,新闻事件让人眼花缭乱。为读者筛选信息、聚焦新闻,是媒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聚焦的同时,也许我们也遗漏了另一些不该遗漏的东西。今天亮相的《福州·广角》,就是希望在新闻聚焦之外,另辟一片天地,以更广阔的视角,关注那些值得关注的非事件新闻。
  “广角”取义于它的广泛性与包容性,以求滴水见太阳之功效。《福州·广角》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关注非普通人的幕后故事。它的时效性不是很强,但必须好看;它是与“福州”有关的人与事,存在启迪性、影响力、可读性;它与“我”有关,有代表性、辐射性,或许还有争议性;它是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新旧观念的碰撞,能给人某种思考和教化,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如果你是我们关注的新闻人物,如果你有符合要求的新闻线索,请拨打新闻热线:968800、83722264,线索一经采用即发报料费。

“唐僧取经也没尼奥们走得远”  
 尼奥和他的4名学员今年来到福州时,是正月初二。
  初三一大早,这5名高鼻子、蓝眼晴的武痴便背着大包小包,一身短打来到福州东大路一座高楼里练场子。按照师父新教的套路,玩命地练着。
  每天上午,由师父带领练3个小时;中午回宾馆练1小时;下午、晚上在宾馆继续练。一天下来,尼奥他们要练6个多小时。  
 尼奥的师父叫林在培,南少林地术拳第四代传人、福州“铁腿陈依九”嫡传弟子。3年前,已有10年中国功夫垫底的尼奥,被林师傅一招“制伏”后,便叩头拜师。此番是尼奥第四次来榕向林师傅学艺。   
麦修、麦克、大卫、彼特是尼奥的学员,都是林在培的徒弟。5人来自英国萨塞克斯郡,都已习武多年。每年春节期间,他们都会不远万里来到福州,在林师傅的指导下集训半个月。这样的集训已经持续了3年。   
伦敦与福州之间,相隔8个时差,从谷歌地图上测量,距离9605.78千米,坐飞机需14小时。是怎样的力量,让相距如此遥远的土拳师与洋弟子相遇,甚至土拳师还要封洋弟子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第六代传人?
  置身在震人心魄的呐喊声中,看着面前这些睁得圆圆的蓝色、碧绿色、棕褐色眼眸,林师傅的答案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程也没有尼奥们来福州的路程远,来了还不止一回。如此诚心的弟子,就该把真经传给他。”   
尼奥的答案是:“我知道,只有到中国才能学到最正宗、最好的中国功夫。见到林师傅,我明白了我的路还有多远。”

“只教老外基本套路不教技击技巧”   

外家拳讲求“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土拳师”林在培67岁,身高1.66米,体重不足60公斤。着一身蓝色镶两道白条的灯芯绒运动服,这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   
眼前这位武林宿将,神清气定,不苟言笑。在那座高高的钢筋水泥包裹的大楼里,随着他一声轻啸,挡、格、勾、缠、踢、滚,时而玉犬过天门、狗闪八卦,时而阴阳钩、神犬咬粽。一口气演示地术拳的精华,他脚不虚,气不乱,犹如神犬啸林,猛虎下山。
  与叶问擅长的咏春拳一样,地术拳这种稀有拳种也是女人拳。闽南民间传说,地术拳(狗拳)由清初少林五祖之一五枚大师首创。经过几代流传,传至泉州南少林对面的白莲庵尼姑“四月大师”。地术拳不拘个子大小,凭借的是贴身近搏,四两拨千斤,越是瘦小越灵活善战。   
在近半个世纪的习武生涯中,林师傅以武会友,经历了自己也数不清的恶战。1986年,在中日友好背景下,他随师父“铁腿依九”赴日参加国际武术交流大会。其时,他已跟陈依九师父习武30余年。
“欲倒不带形,倒地见机行,踢打捆绑擒”。会上,林在培施展地术拳,以小制大,将1.8米高空手道高手制伏于地,轰动日本,名噪一时。   
1985年,日本冲绳县空手道高手仲本政博造访福州,学习地术拳。受福州武协委派,新任武协委员林在培代替时年82岁高龄的陈依九教学。仲本政博比林师傅年长6岁,他历时8月,学习了一套完整的地术拳“三战”套路。   
1992年,林在培再受福州武协委派,教授时任福州九中国际语言学校教师雷力夕门等多人地术拳基本套路。  
 林师傅说,地术拳为国粹,我教拳法给外国人,只教基本套路,不教技击技巧。

洋武痴遭遇地术拳“祖训”   

地术拳祖训曰:“武林秘技,只传子不传女,父子相承,密不外传。”
  林在培虽不是墨守陈规的人,始料不及的事还是发生了:10年后,一个异族青年千万里追寻,将他称为“导师”(master),用诚心消解了他心中的壁垒,打破了他心里的“界限”。   
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电影让中国功夫风靡全球;90年代的李连杰、成龙让中国功夫走红世界。在英国,打着中国功夫招牌的武馆遍地开花。  
 让林师傅“破戒”的时候,英国西赛萨克斯郡伯吉斯山市小伙子尼奥·约翰逊(NeilJohn-son)已“身怀绝技”了。而此前的10年,他甚至不知道功夫为何物。
  那时,未满26岁的尼奥和家乡其他年轻人一样,热衷于西式运动。天阴时下英吉利海峡冲浪,天晴攀岩,下雨时到伯吉斯山骑山地自行车。  
 直到有一天,一张塞进家门口的广告单吸引了他,带他走进了一家中国功夫武馆。这种全新而神秘的运动方式,让他很快便将曾热爱的运动都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沉浸在武术的世界里”。   
和他同时开始习武的还有两个好哥们,都师从有着一半新加坡血统、一半中国血统的武馆总教练丹尼斯,练习永春白鹤拳和虎鹤双形拳。那几年,尼奥做过修补屋顶的工作,也担任过电视信号工程师,每天工作9到10个小时,仍然会在夜间挤出4个小时来练习武术。   
一年后,一个哥们放弃了。再过4年,另外一个哥们也没能坚持下去。就在同一年,尼奥出师了,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武馆。  
 此时,他已经连续5年在伦敦及其以南地区举行的散打比赛中夺冠。这项比赛半年举行一次,尼奥实现了九连冠,仅有一次腿伤发作未能实现大满贯。良好的名声为他招揽了很多学员。   
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尼奥又在英吉利海峡著名海滨城市布莱顿、朴茨茅斯、伊斯特本、刘易斯创办了4家武术俱乐部,还有1家开到了丹麦的奥尔胡斯市。九连冠老外被土拳师一招制伏

土拳师林在培和他的洋弟子们



2010-03-23  





   土拳师和洋弟子的第一次见面,是2007年夏天。
  那是一场拳技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灵的征服。  
 此前,尼奥曾随师父丹尼斯5次到访福州,想学习白鹤拳,却无功而返。
  2006年,尼奥离开追随了10年的师傅丹尼斯。自立门户后,他意识到,要学习真正的中国功夫,还是应该去中国。   
2007年6月,尼奥第一次独自踏上福州的土地,这也是他第六次来到福州。他和师弟及翻译一起,在永春县、永泰县等地拜访了4位咏春拳、白鹤拳大师,但都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一个偶然机会,他听说了林在培师傅,拿到了他的电话号码。尼奥不曾想过,这个电话号码,会让他以后的习武之路彻底转向。
  2007年7月,时任少林武术馆、弘武国术馆副馆长的林在培在五里亭金晖新村家中接受了尼奥的拜访。   
谈话间,尼奥表示想见识一下地术拳。两人推开茶几,在客厅里切磋起来。   
尼奥使出一招“黑虎掏心”,林师傅轻轻一闪,一个“下单钩”将虎背熊腰的尼奥扫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尼奥还未反应过来,双腿、右臂均被林在培锁住,痛彻心腑,动弹不得,急得直用左手拍地求饶。   
尼奥一阵失落,一阵狂喜。   
练了10年功夫,在英国尼奥好歹也算得上“武术高手”,可眼前这位貌不起眼的老头,凭什么仅一招就把自己制伏了?是被这种专攻下盘,以弱胜强的功夫征服了?还是被速度震慑了?   
“我要拜这位老头为师!”这个念头,电光火石般在尼奥脑海里闪过。
  老派武术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拳师们大多不愿意收别派弟子为徒,况且尼奥还是个老外。恍然间,林在培想起了师傅陈依九的告诫,不要把地术拳随意教给别人,否则会痛苦终生。  
 他决定,按老规矩,只教尼奥套路。对尼奥登堂入室的请求,林师傅一口回绝。 “玄奘不是印度人却取回真经”  
 2008年正月,尼奥再一次来榕。  
 这回,尼奥的阵容更强大了,除了他还有自己武馆的4个学员。面对这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异族青年,那份久违的温暖感洇湿了林师傅的心。沉默良久,林在培决定收尼奥为徒。  
 多年后的今天,林在培接受记者采访时,为当初的决定寻找到了理由:“唐玄奘也不是印度人,如果摩揭陀国那烂陀寺高僧们也划分学徒国籍的话,今天中国就不会有三藏大乘真经了。地术拳虽然是稀有拳种,但如果关起门来自己练,充其量是地方土拳种,只有走向世界才算发扬光大。”  
 最开始训练,双方都认为语言不通会是个大问题。于是林师傅聘请介绍双方认识的陈老师做翻译,他曾在英国留学也精通武术。  
 可林师傅很快发现,这群老外像精灵一样聪明,只需先示范几遍,他们就能学个八九成。“吸气,气沉丹田;吐气,以声发劲,以气催力,嘿哈之声随气力发作而呼出。”这些复杂的术语,林师傅很难解释,翻译也犯了难。
  于是,林师傅扎下马步,双手平举,慢慢下沉至肚脐眼下方丹田处,然后双手外推,发出“嘿哈”之声。没想到,这一整套吐纳、发劲的基本功,洋弟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林师傅只要再纠正个别细节处,比如说,做一个拔腰动作,肩膀提得太高,就用手稍稍按下。  
 相处久了,林师傅只需一个手势或者起势,洋弟子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而后独自操练。这种对武术的悟性和灵感,远比语言重要。  
 刻苦,是林师傅从洋弟子们身上看到的又一个优点。每天上午8点半到11点半,是授课时间,其间哪怕练得大汗淋漓,他们也不肯多休息。下午回到下榻的酒店,他们会再练一小时,晚上再练习二到三小时,一天起码6小时练习时间。听他们介绍,即便在英国,他们也会每天练上三四个小时。  
 让林师傅惊叹的是,他的中国弟子,最刻苦的一天也只能练两个小时。他原本以为这些老外只是想学点新鲜玩意,没想到如此认真刻苦,不由得对他们刮目相看,教授时也更加尽心尽力。  
 第一年,尼奥一行学会了完整的三战套路,回国后勤加练习,日臻完善。但练习时,难免会再遇到不解之处。尼奥便将他和学员们的训练场景录下来刻成光盘,寄到中国,请师父看着视频指导。林在培也会让儿子林祯权记录下自己的指导意见,通过Email发送给尼奥。每年,师傅会收到三四张光盘,邮件往来则不下20封。   
一来一往,师徒间的感情不因重洋之隔,反而越来越深了。 “中国功夫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很多仅有兴趣的人来说,功夫只是一种运动方式;对尼奥和他的同伴们而言,却是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跟着尼奥来福州集训的,都是对武术有着严肃态度的人。在尼奥的武馆里,只有坚持习武多年并且学得较好的学员,才有机会接触地术拳。   
2009年春节,尼奥带来4个学员。2010年春节,他带来了走进记者视野的麦修、麦克、大卫、彼特。其中,大卫和彼特是“三朝元老”,麦克两次赴会,只有麦修是第一次来。被问到明年还来不来时,麦修回答:“definitely(确定无疑地)”表情好像你在问“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二”。   林师傅的忧虑,尼奥也有过,现在还在忧虑着。他开武馆9年了,见多了来了又走的习武者,
“Somebodycome,somebodygo,Ijuststayhere(有人来了,又有人离开了,而我始终在这里).”   
一开始学习功夫,他只认为这是一种比柔道、空手道更加实用,而不是只在竞技场上靠着死板的得分点来决定胜负的一种运动方式。  
 拜林师傅为师后,师父的教学方式彻底颠覆了尼奥们原有的习武理念。“在英国,我们每天做几百个俯卧撑、引体向上,只为了锻炼肌肉。老师们采用的也是军事化的教学方式。从老师到学生都认为,身体强壮、拳头有力,这就是功夫,没有想过这些训练会成为老年的痼疾。“来到中国,我看到师父练的是速度,是气力,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协调。所以师父年纪这么大了仍然这么健康,这么矫健。”尼奥说,“当我来到中国,来到福州,我才意识到我的功夫可能练得有多好,也才知道我还有多长的一段路要走。” “把地术拳和中国武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武术技艺的精进,习武理念上的矫正,这些是尼奥在中国学到的一部分。武术境界的提升才是他认为最值得自豪的事。   
七八年前,尼奥随当时的师傅丹尼斯第一次来到福州,拜访了一位永泰县的白鹤拳师。当时,拳师扎着马步,一手拿着毛笔写字,另一只手拿着竹片敲击自己的左腿。他惊讶极了,觉得这个人是不是脑袋有问题。  
 9次造访福州后,尼奥才顿悟:这是习武之人自我磨练,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武术练到最后不是招式,而是一种气场,一种自信,那是一种足够震慑对手的自信。这就是中国常说的“手中无剑胸中有剑,无招胜有招”了。
  尼奥,一个洋弟子体悟到了武术的真谛,却不无遗憾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远离了武术,也远离了武术的精神。他很担心,多年以后,当林师傅等武师离世,地术拳和地术拳所代表的武术精神是不是就此淡化,乃至消逝。  
 尼奥的担心,也是林师傅的担心。  
 林师傅曾经担任福州多家武术馆指导及顾问,曾任福州文武学校总教练。他教过的弟子上千人,而一直坚持习武的只有十来个。
  更让他担心的是,现在的武术已经退化到了尼奥曾经的认识水平。武术沦为表演,踢腿需踢到多高,腾空需跳几米,翻身需多少度旋转,技术难度还比不过体操或杂技。“到最后,武术成了什么?成了这个!”林师傅右手握拳,往前一伸,眼神满含失落。“什么是功夫,功字拆开来就是时间+力量,久练必化,熟极必神,而现在习武者有多少人能像我们当初那样耐住寂寞,勤学苦练?”他重叹一声,“尼奥是个老外,但他痴迷武术,有诚心,肯苦练,能坚持。一个徒弟想找个好老师不容易,同样,一个老师想要找一个好徒弟也不容易。”  
 今年,林师傅已将地术拳的技击技巧教给了尼奥等人,只待他们通过一年的刻苦练习,明年再来学习更深奥的拳法。   
明年此时,林师傅决定像当初他拜师那样,为尼奥举行一个拜师仪式——递帖、上香、磕头,正式收尼奥为入室弟子。   
尼奥希望以后能开一所正宗的中国武术学校。他说,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去年夏天在英国创办了一个地术拳官方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拳种。“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能够把地术拳和它代表的中国武术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才是重要的。”尼奥说,“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会付出毕生的精力。”

来源:20100323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蔺桃 实习生 蓝天彬/文 本报记者 叶诚/摄开

栏语 

链接网址:喜阅网http://epaper.xplus.com/papers/fzwb/20100323/n18.shtml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07 , Processed in 0.04051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