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2325|回复: 7

福建省三明林氏,三明林氏宗亲集中报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1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林荣发 linziyun.blog.hexun.com






第一节源流




一、渊源


林姓出源主要有三处:


(一)林氏出自子姓,是纣王帝辛的叔父比干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其实,《元和姓纂》所载有误。比干不是“殷太丁之子”,而是太乙的儿子。唐贞观六年(632年)中书令西河公并州温彦博为《林氏族谱》撰写“林氏源流总序”时,说:“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民之后。……帝长于姬,有圣,受国于有熊氏。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玄嚣。嚣生蟜极,极生帝誉,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简狄……孕而生契。及长贤,舜用之并荐于尧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国于商,赐姓子氏。……主癸(第17世)生天乙(谥曰成汤),伐夏桀而得天位,为殷国。……武乙(第31世)生太丁、太乙。”“太乙生比干(第33世)。”《闽林开族千年谱》也载:林氏系“殷比干之后。比干系太乙之子,帝乙之庶弟,纣之叔父。见纣无道,直谏而死。夫人陈氏有遗腹子三月,惧纣之祸,与婢四人避难于长林石室之中,生子名泉。周武王克纣,表比干墓,徵其后嗣……,令以林为姓,封公爵食邑博陵(今河北省的蠡县,那时属河南管辖)。”所以,大多数林氏都尊林坚为得姓始祖。


(二)另一支林氏则出自姬姓,为周平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载:“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周平王庶子林开生林英,林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周平王建都在洛阳,故这支林氏也出于河南。


(三)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后,命鲜卑族人改用汉姓,于是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他们也出自河南。




最早的林姓主要在河南安阳一带繁衍,所以它们最早的堂号为“西河”。西河西河即黄河的西面,那时黄河流经安阳县的境域。战国时,河南省安阳是魏国地的属地。当时,比干的后裔林皋赵国任宰相,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因此,林氏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才见称,被称为“十堂”。从林氏得姓始祖算起至第六代,林氏后裔开始徙迁至山东莒县,后又徙迁山东曲阜。那时林氏后裔都还围绕着齐鲁之地播迁繁衍,自至西晋。西晋的动乱,至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渐南移。林氏第四十五世祖林礼(字元副)任西晋太子太傅。他率族人跟随西晋政权南移,从山东济南,徙迁至下邳(今江苏省下邳县)梓桐乡。西晋建兴三年(315年),林礼的儿子林颖为徐州别驾,后迁任门侍郎。翌年,愍帝司马邺投降刘曜后,林颖随东晋元帝南渡寓居江左。林颖有两个儿子,长子林懋,授官为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后为下邳太守;次子林禄,字世荫,生于晋太康十年(289年),晋惠帝时(290-306年)为安东琊王府参军,镇守下邳。西晋永嘉元年(307年)随琊王移镇建邺(今南京市),任给事中、门侍郎。永嘉五年,林禄跟随王敦讨伐杜有功,升任为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晋怀、愍两帝相继被俘后,林禄因跟随王敦拥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有功,出任合浦太守。东晋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命林禄镇守晋安郡(治所今福州市)。林禄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建省福州市)。


林禄共有7子(先娶清河张氏生有5子,庶配孔氏生的2子),其后裔在闽繁衍分支较多,有五马林、忠义林、阙下林、九牧林、游洋林、宋九牧林等等支派,形成了庞大的“闽林晋安世系”。所以,林氏的郡望有西河、南安、河南等。堂号有“西河”、“济南”、“下邳”、“南安”、“晋安”、“九龙”、“十”、“忠孝”、“九牧”等。“九牧堂”来源于闽林始祖林禄的后裔林披。晋安郡太守林禄的庶配孔氏生的两子:次子林暹,为威武将军,居侯官都西里。长子林景(字明徹),东晋咸和五年(330年)为通直郎。后从征南将军朱宝平南有功,授镇威将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南平侯。入闽林氏第9世(林景一支)林元次,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任功曹;后入梁,任建安县令。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既为梨岭长城始祖;其次子林茂,字汝盛,隋开皇三年(583年)为右丞,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为莆田林氏开基始祖;三子林诜的二个儿子迁居龙溪县,为龙溪始祖。入闽林氏第15世林万宠(林茂一支),字圣功,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天宝十一年(752年)任饶州剌史,至三年(758年)迁高平太守。林万宠有3子:长子林韬,生林尊,为阙下林氏始祖。次子林披,天质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五岁时就能手抄六经百家子史千余种,又善锺、王书法。唐天宝十一年仅20岁,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后任惠州剌史、临汀令、苏州别驾、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他先后娶三位妻子,共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后来都做了州刺史一级的大官,世称九牧林,又称唐九牧。兴惠邑同邑、夏井江陵、横州、石亭、前街双石坑边、闽县、安溪、仙游长泰分支始祖都出自九牧林。他们的后裔遍及全省各地。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林孔著(字秉序,号鼎峙)随陈政入闽。他以军功任军咨祭酒,并娶陈政的第九女为妻。他的后裔原先在漳州一带繁衍,后逐渐向闽中发展。


唐光启年间(885-888年),又有河南光州固始的林硕德(字邦定,号天复)、林穆(字然佑)、和林延皓(字仁寿)、林仁翰、林延遇、林守虎兄弟随王潮、王审知入闽。他们的后裔都留居八闽,播迁闽中各地。入明的林氏大多系郡望西河,源于子姓的林姓。


二、入明与定居


东晋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命林禄镇守晋安郡(治所今福州市)。林禄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建省福州市)。林禄后裔林放从福清迁居沙阳(沙县)。东晋太宁三年随林禄入闽的有“五马林”(既清河张氏所生的5子)中的第三子林畅。林畅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州、长乐、连江、闽侯、永泰,其中有部份迁居大田梓溪林。


唐开元六年(718年),九牧九房林蔇的后裔林法(发)旺,进士出身,“自福唐(今福建福清)东渎,经汀州、沙县治判给事,于尤溪寻水源直抵梓溪,肇基创业,为梓溪开基始祖。”据梓溪禅林世系排列,林法旺为林蔇的第五世孙。据《大田县志》记载:唐代,林法旺公与陈氏、易氏沿尤溪而上,抵达一梓树成荫地貌奇特风水宝地后,取名梓溪,定居繁衍。林法旺的后裔分衍福建各地:其长子林戴爱官为福州主傅,开基福州后迁居安溪碧石(今白桃)。次子林戴惠有7个儿子;其中除长子林珍谋居大田之外,次子林振梓、第四子林肇福开基永春、福鼎,第三子林朝阳开基大田阳春,第五子林泽溪开基漳平安、安溪西坪,第六子林常春于宋淳佑十年(1250年)开基安溪柏叶,第七子林兴源开基安溪湖头。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林披以“明经”名义被选拔为将乐县令。他有九个儿子,先后都被提升为州刺史等官职,世称“九牧林家”。将乐林氏多为“九牧林家”后裔。


宋代,九牧林后裔纷纷迁入三明境域。


(一)九牧林长房林苇一支


南宋景炎至祥兴年间(1276-1279年),原居闽侯九牧长房林端的后裔迁居明溪。据明溪城关《西河林氏族谱》载:归阳始祖朝生公,乃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之玄孙。其后裔林积洋于南宋景炎至祥兴年间(1276-1279年)由福州闽侯迁汀州归(今明溪),再迁建成宁洛洋、器村等地。林积洋有3子;其长子林梁旺又生有4子。林梁旺的次子林美发迁居明溪城郊、龙湖;三子林美贵的后裔迁居永安、沙县等地。


(二)九牧林第二房林藻一支


宋代,有九牧中第二房林藻一支迁居梅列区陈大镇长岭茂村。据长岭茂村林开绚的手抄谱载:《剑沙长岭林氏家谱》烧毁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但据乾隆甲申年恩贡林赡伦撰写的“谱序”说:“吾祖自九牧二房,藻公支裔。……吾祖祖石三兄弟,自宁洋石留乡(今漳平石寮)迁来,……长祖公居碧溪,次祖石公仍居长岭茂,三祖仁公迁棕楠榈坑。……祖石公三兄弟迁来沙邑二十都(又称善峡)长岭茂(亦称长老墓),自宋至清数百年矣。”林藻一支林氏至迁入陈大至今已传数十代,蕃衍至400多人。


(三)九牧林第六房林蕴一支。


北宋初年,九牧林第六房林蕴一支的后裔林迪官为总戎,举家迁居尤溪四十五都大泽(今大田县广平)。据林氏《渊源谱》载:入闽林氏第二十二世林元穹生有二子:岳、坤。林岳居莆田,其子林成移居尤溪。传至林迪,官总戎,宋时移居尤溪45都大泽(今大田县广平)。林迪生7子:眺、标、庐、邦、晖、苗、润;其后裔蕃衍至大田、沙县及三元各地:


宋末元初,又有“十万(即林迪)之子庐、孙少二郎,至曾孙宗禹迁居楼峰(现三元区楼源村的自然村)分衍黄砂。”至今已蕃衍近1000人口。(三元《黄砂口林氏家谱》)


三元林氏也是林迪的后裔。据赐进士探花及第御前侍卫罗英笏为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剑沙三元林氏家谱》所写的“谱序”中说:“余友林君三亭,溯其谱系分自九牧蕴公,原其乔居吾沙西三元,则昉自之华一公。”邑庠生林茂(1690~1748年)雍正壬子遗撰“家谱弁言”也说:“禄公从晋元帝渡江仕温陵遂家焉……;唐,披公生九子公牧诸州号称九牧,其六,我祖蕴公数传至华一公,乃迁剑沙三元。”据《剑沙三元林氏家谱》“渊源谱”排序,林华一为闽林第40世,约在明洪武初年移居三元,为三元林氏的开基始祖,蕃衍至今已约有1200多人口。三元白砂林氏与三元林氏同源。林华一生有3子:通八(俗称三元林)、金四、金七(俗称白砂林)。白砂林氏尊金七为开基始祖。据《白砂林氏家谱》载:金七为华一的第三子,死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葬在长安堡(今三明火车站一片)。白砂林氏蕃衍至今约有700人口。后来,白砂林氏有部分后裔迁居三元区莘口、绵竹边、及中村乡的视峡村等地。


南宋末年,林披的第十八世裔孙林菊所,由沙邑移居贡川;宋末元初,林披第二十二世裔孙林奇达,由南剑州(今南平)迁徙贡川定居。三元莘口镇林氏也为林蕴后裔。据三元《莘口林姓家谱》载:莘口镇林氏原居永安洪田常顺,转迁贡川北门后,约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以前迁居莘口。莘口林姓蕃衍至今已有200余人。清光绪年间,又有林龙元、林昌元迁居梦溪(今永安罗坊)桥头,至今传8代;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永安罗坊林氏后裔迁居明溪。


(四)九牧林第八房林迈一支


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有九牧林第八房林迈一支迁居三元南坑。据三元《南坑林氏家谱》载:林迈的后裔林苗,“苗公生光武、胜兴、生朝。吾祖胜兴公生绎,绎生宣八,宣八生太十四、太十九,吾太十四公生四子。公与第4子千十七,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迁居凤池,嘉定三年(1210年)居下村,嘉定七年定居南坑。至今已蕃衍400多人口。”林苗的长子林光武的后裔迁居三元区蓬岩。据三元《蓬岩林氏家谱》载:“吾祖出自苗公之长子光武。……至其孙伯一公迁枣树坑,伯二公迁居蓬岩。至今已蕃衍近300人口。伯二的后裔迁居溪口,也已蕃衍约有100余人。”约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林伯二的兄长林伯一迁居沙县。据《沙县城东林氏家谱》载:“吾祖出自迈公,至二十九世有兴权、放公等居麻阳渔溪(疑为江阴渔溪,既现福清渔溪),放公生积公居延平,宋庆历丙戍进士。”林放有4个儿子。其长子林伯一生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列西龙岗林氏家谱》载:“伯一全公长子也,性醇朴,善于治。年十八勃然兴念曰:‘男子处世而欲光前欲后’。不笃志诗书,则留心贸易。遂自渔溪赀往游沙邑。时福建三山之地,人民未服,粮差不输。谯国曹公原系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人,随宋帝南渡入闽,为福建安抚;有男曹政,住址沙阳(今沙县)。见公气宇不凡,日后必能建业宏家,因此女赘公为婿,生子曰丙七。从此家门日盛,产业日隆。乃编览邑内之山川,而构屋于历西之龙谷,以作长久居之计焉。”可见,林伯一原入赘曹政家为婿,居沙县。约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林伯一迁居列西龙岗。据《列西龙岗林氏家谱》载,林伯一卒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享年78岁。他去世后墓葬列西龙岗观音寺后。他有后裔在列西龙岗繁衍已有30代,约近千人。” 第八房的一支,后迁入沙县林墩、夏茂儒元、后垅等地。


宋代,九龙门林氏第三十八世祖林文德中进士,为宁化知县,宋末不回籍,而居宁化为始祖。(漳州南靖林雅《西河九龙族谱》)


北宋时,林翛的第六世孙林注迁居尤溪高士村。据《金山五口林氏族谱》载:唐贞元七年(791年),林氏后裔入闽开基金山五口林氏。该支奉九牧林藻为始祖。林藻的后裔林惠生有6个儿子,其中长子林翛官至大理寺评理,唐会昌二年(842年)因避乱从莆田徙居永泰三伏口埕,并建金山祠宇。林翛的第六世孙林迨谥有5个儿子,因遭兵灾各自散居一方。为继承金山祖德,分别时嘱各支奠基时末字必以“口”为号,后来5个儿子分别立基为北斗口、古迹口、林口、双溪口、暗林口,故称“五口”。其中,次子林注奠基的“古迹口”处于尤溪坂面大龙后;清乾隆五年(1740年),林注后裔从坂面大龙开基高士村,建“西河堂瑞南坊祠堂”,为高士林氏开基始祖。


北宋时,林放的后裔林希元从沙县城关迁居沙县的夏茂,后裔分衍于沙县的儒元、李窠山堂、长阜村黄历、后垅等地。


南宋初,林大三从德化杨梅乡大蛇迁居尤溪廿八都大演(现仁厚村大演自然村)。林大三有10个儿子。其中,林万一居大演;林万二迁居坂面的湖美溪(今青坑村湖美溪)。林万二的后裔林应献湖美溪迁居坂面的陈它洋。林应献的两个儿子:长子林先迁居青坑,转徙来常山崎头山;次子林仕逊迁居常山溪北欧樟,后又转徙大坪村。林万三开基坂面坑口(坑口林氏后裔也有开基蒋坑村),后又转达徙京口。林万十开基坂面的林厝坑(今正山村林厝坑自然村);其子林元六开基翁婆岭(现仁厚村下隔);林元七公迁居云路坑。尤溪城关镇石路村林氏则是由林承伯从德化迁居尤溪八都草头洋,后迁至石路定居。


南宋绍兴十年(1144年),莆田仙游林廿六迁居大田武陵。(大田武陵《林氏族谱》)绍兴二十六年,林朝凤从闽清迁居尤溪连云村,取朱熹文之女淑贞娘为妻,为联合乡林姓始祖。联合林姓有连云、吉木、联西、联东等分支。


南宋庆元元年(1196年),林朗从福建候官迁居尤溪六都白泉。至二十一世孙林四六迁居福廷坑,为福廷坑林氏始祖。福廷坑林氏第四世孙林昺一迁居板面小梧园;林昺二迁居沙县洋溪,又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迁入管前真地;林昺五迁居新阳东宅坑,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又从新阳中心村迁入尤溪管前东上。福廷坑林氏第六世孙林宗二迁居台溪后埔;林宗三迁居仙游大圳。清雍正五年(1727年),林正泰从新阳林尾村迁居管前柳塘。


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林学履从福建永泰的洋尾村迁居尤溪汤川十九都竹溪水尾;数年后迁至竹溪(今溪滨竹溪),为溪滨竹溪林姓始祖。溪滨竹溪林氏第四世孙林运迁居尤溪西滨镇华兰;其后裔转迁梅仙镇文潭村、溪尾乡溪尾村。林遇迁居尤溪县汤川乡溪滨村胡椒垅;其后裔迁汤川乡阳星村、白际村、黄林村、溪滨村下厝。第七世孙林孔五公迁居尤溪县朱溪村;林孔八迁居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林孔九迁居尤溪县洋中镇丹坑村;林孔十迁居尤溪县西滨镇七斗村。第八世孙林国政迁居尤溪县汤川乡溪滨;林国机迁居尤溪县中仙乡岐尾村。尤溪竹溪水尾林氏一支移居尤溪汤川的玉阶霞坂(即今阳星际下)。梅阳的第十世孙林必兴从阳星(霞坂)迁居洋头下林,为汤川黄林林姓始祖;其后裔分衍于汤川的林山墩、后山、金处洋、丁口等地。梅阳的第十五世孙从阳星(霞坂)迁居白际,为汤川白际林姓始祖。明未清初,林仕昂从尤溪的汤川乡溪滨村竹溪济南堂迁居尤溪城关的新洋村洋中厝。尤溪城关林氏又分衍为永、保、千、秋四房。


南宋时,晋安闽林第二十二世林显荣(字清香),进士出身,宋理宗时(1225-1264年)为瀚林院编修,其祖始居侯官,后迁莆田,又迁居宁化县石壁村林家城。(广东蕉岭《林氏族谱》)


南宋景炎至祥兴年间(1276-1279年),莆田一支林姓经长汀河田迁居建成宁县金溪乡长吉、器村。


南宋末至元至正年间,晋安闽林一支迁居福建长汀,后又迁居宁化石壁。(广东《兴宁县志》)


宋末元初因避乱,原居延平府(今南平市)的一支林姓从延平府南剑州隆臣迁居清流县螺村南山下。又有莆田林富添迁居泰宁大田鱼丰王塍。


元至元六年(1340),尤溪溪滨胡椒垅林氏第十一世孙林养才从胡椒垅迁至上浆后处(现溪滨下厝),为下厝林姓始祖。元至正二年(1342年),林福五迁居今新阳镇高土村腾坂;明成化年间(1465-1487),尤溪新阳高士林氏第七世孙林仁六从高士迁居玉石下堪;其裔孙林德十移居下保村。明万历八年(1580年),林三迁居中仙乡东华村上自然村。


元至正二十年(1357年),林长茂从大田四十五都广平迁居尤溪龙湖村揽底。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长汀河田林融的后裔打死知县郑从吉后举族逃亡,迁居福建上杭、永定、连城和三明境域的宁化、清流、明溪。其中,林炳贵迁居明溪县城西村。


明初,迁居沙县;其第十二世孙林一顺迁居今沙县的南阳大基村,为沙县南阳林氏的开基始祖。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林仪由德化迁居尤溪廿六都狮姑坑。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第三世孙林长生从狮姑坑迁居台溪的东偏(土名古山),为台溪林氏始祖;林长茂开基尤溪廿八都坂面。清乾隆三年(1738年),第五世林沧公(字昆山)移居际坑,为尤溪际坑林姓开基始祖。


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闽林始祖林禄的第三十六世孙林得余迁居沙县城关东门;传至第四代,分为天、地、人三房,故有“城东大三祖”之称。后来,地房又设富、贵两系。入闽林氏第四十一世孙林大华从福清渔溪迁居沙县城东;传至第十世、第十一世分别分衍于沙县的高砂端溪、夏茂的下池坑水井后等地。入闽林氏第四十二世孙林伯继生的长子林甲一及次子林甲二从龙池(大田广平)迁居沙县前村;其后裔分衍于沙县的陈山、后溪等地。入闽林氏第四十六世裔孙林尚太、林尚武之子林元畅、林道溪、林谢洋迁居沙县高砂的樟墩。


明景泰元年(1450年),林埜授封尤溪主簿,从南平杜溪里(今炉下镇)迁居尤溪十三都南溪里彩城大地头;林埜第五子林孝与次子林宗英又从大地头迁居洋中龙溪(今龙洋村)上保,。


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田县林兜的第五代裔孙林晚迁居尤溪县中仙乡华口村。


明嘉靖二年(1523年),林廷九从大田县四十五都广洋大泽乡岩兜移居尤溪廿四都长灌李林,为下川林氏开基始祖。


明隆庆五年(1571年),林汉荣从漳州漳平县咸化里竹林后迁居尤溪八都甲霞村拱桥头。


明万历六年(1578),林翰华从漳州迁居尤溪梅仙半山村。


明代末期,林海进士出身,任过汀州知府。明朝将亡,他的三个儿子林富、林俊、林停从汀州逃到将乐县北莲花山,以竹、纸业为生。后来,他的子孙繁衍到将乐安仁乡上际村上际、莲花山自然村和元洋村。这支派林氏尊林海为一世祖。


约明末清初,龙岩的林文辉后裔林兴亮迁居沙县的古县村。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闽林始祖林禄的第四十九世孙林大照迁居沙县际口村;传至第五代后裔林长雄的第五子林兆松从际口迁居西山坊。清康熙九年(1670年),林乔木从沙县东门迁到沙县的麦元村。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永安贡川林氏林腾蛟的四世裔孙林告有迁居三元区楼前;其后裔又迁居福州。四世裔孙林智远和八世裔孙林广生均移居三元区忠山。嘉庆年间(1796-1820年),林乙畴从沙县的南霞迁居沙县的镇头村。清末,林绍见等人从福建的永春达埔迁居沙县的金泉村。同期,林大羲从德化永风里音林口迁居尤溪八都五墩村新路下。


清乾隆五十六年至嘉庆十九年(17911814年),林元安、林盛蔼等先后从德化县盖德乡林地村迁居尤溪永坑村林兜垅、佳垅头。德化县扬梅乡云溪村的一支林氏迁居尤溪中仙的西华山坪自然村。


清末,福州候官林氏族人到尤溪坂面以捕鱼为生,后落籍于尤溪的园溪包溪口。1992-1993年因修建水东电站,包溪口被库水淹没,园溪村林姓由政府统一安排折迁至水东新村安居。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闽侯等地部分林姓人氏避难迁居将乐县城、古镛镇谿南保(今水南镇)和高唐乡高滩保(今高唐村)、会石村黄坑口自然村。


20世纪60年代中期,莆田、仙游两县的部分林姓移民迁居将乐县万安、大源、崇善、万全等地,他们都是莆田林氏开基祖林茂的后裔。20世纪70年代,外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也有部分林氏至今留居将乐。


三、迁移


宋代时,宁化石壁“九龙门”林氏林文德的其后裔广播闽粤,其中入闽一支,后迁居浙江温州。林文德有9子,其中五郎、八郎后裔迁居福建永定,部分后裔迁徙福建闽侯和广东各地。(漳州南靖林雅《西河九龙族谱》)


南宋末年,宁化石壁的林显荣长子林评事,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任广东东皖教谕,先后任过江西石城县令、广东梅州州同等职,为避乱迁居广东大埔,并在此肇基。其后裔分衍蕉岭、归善、平远以及福建武平、湖广等地。(蕉岭《林氏族谱》)


元末,晋安闽林后裔林文懋由宁化石壁出任广东潮县主簿,立籍海阳(潮州),为林氏入粤始祖之一。其子林均祥迁居江西安远,其裔孙林彦溪自安远迁居(广东省)兴宁龙北霞洞。据说现江西城北老塔下、宁中古塘、宁塘文峦岭、新宁沙林屋及城填西郊等地林氏均来自福建宁化石壁林氏,其始祖为林华兄弟数人。(广东《兴宁县志》)同期,宁化石壁的林向日(字双溪)进士出身,署理程乡县(现广东梅县)儒学。他举家从宁化石壁迁居(福建省)诏安溪东一营村。他有四个儿子:长子林元吉居程乡,次子林元兴居广东饶平,三子林元庆迁居广东揭阳;只有四子林元隆仍居诏安,其后裔迁居台湾省。


元末明初,尤溪汤川的溪滨竹溪林氏第七世孙林孔一迁居福州南门外螺州;林孔二迁居闽清县茶口村、后裔转迁闽候县湖柄村;林孔三迁居闽候县尚格村,后裔转迁闽清县可河村、闽清县南坑村、尤溪县中仙乡竹峰村上溪滨;林孔四迁居永泰南门新安巷,后裔迁居尤溪县中仙乡剑溪村;林孔七迁居永泰县嵩口乡巡口,后裔迁居东洋村、蓬坑村,古田县九龙村;
林孔十的后裔迁居闽清县十二都桥头档;林孔十一迁居福州南门外螺州。


明嘉靖十二(1533年),尤溪洋中后楼的林天养迁居到闽清金沙广坑(今广峰村)。嘉靖二十六年,永安贡川林氏林腾蛟中进士,后在河南任御史,其后裔定居在河南洛阳、汝州等地。


明代,尤溪尤溪十三都南溪里埜派下的意、志、石、坚、世、传六房迁移南平市泸下镇、福州城南水西、闽清六都等地


清代时,三元林姓传至“有”字辈有人外迁至福州一带。




第三节分布




林姓为三明市的第三大姓,共有人口15790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9%;主要集中大田、尤溪两县。两县共有林姓人口84992人,占全市林姓总人口的53.83%;其中,又以大田县林姓人口最多,有44565人,占全市林姓人口的28.22%。其它依次为:三明市区21606人,永安市16742人,沙县14350人,清流县5153人,将乐县3970人,明溪县3621人,建宁县2947人,泰宁县2385人,宁化县2136人。


一、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共有林姓人口21606人,占市区总人口的7.60%其中,三元区有姓人口10490人,分布于城关街道2213人,白沙街道2107人,富兴堡街道1259人,荆西街道1766人,岩前镇968人,莘口镇1472人,中村乡679人,城东乡1160人;梅列区有林姓人口11116人,分布于列东街道4328人,列西街道3807人,徐碧街道1291人,陈大镇1156人,洋溪乡534人。

二、明溪县


明溪县有林姓人口36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4%;其主要分布于明溪城关、城郊、龙湖、胡坊等到地。其分布在城关(含雪峰镇)1425人,瀚仙镇225人,胡坊镇283人,沙溪乡155人,夏阳乡520人,盖洋镇359人,夏坊乡209人,枫溪乡118人。


三、永安市


永安林姓人口有16742人,占永安全市总人口的5.24%,为永安第四大姓。其主要分布在贡川镇的观成、延爽、攀龙、集凤村,罗坊乡的桥头村,上坪乡的大进、合群村,燕西街道的大炼、青松村,青水畲族乡的槐甫、三房、东井村,洪田镇的磉溪、小磉村,西洋镇的下洋村,曹远镇的下墩、埔头、前坪村,安砂镇的苔茹村。


四、清流县

清流县有林姓人口51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0%;其主要分布于南山、东山、姚家、陈家段、林坊等村。具体分布为:龙津镇884人,嵩溪镇288人,嵩口镇515人,林畲乡167人,灵地镇75人,沙芜乡185人,田源乡60人,温郊乡416人,余朋乡103人,里田乡12人,李家乡142人,赖坊乡2104人,邓家乡34人,长校镇29人,东华乡139人。

五、宁化县


宁化县有林姓人口213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62%;其主要分布于城区、城南、济村、湖村、泉上、石壁、淮土、方田、中沙、河龙、水茜、安远等地。


六、大田县


大田县有林姓人口44565人,为三明市人姓人口最多的县,占全县总人口的12.17%;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90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村庄有58个。具体分布为:城区10444人,屏山乡329人,济阳乡82人,武陵乡5805人,谢洋乡6864人,吴山乡2683人,文江乡1502人,梅山乡1483人,湖美乡2216人,均溪镇1936人,上京镇539人,广平镇2650人,桃源镇706人,太华镇1374人,建设镇2135人,石碑镇5人,奇韬镇760人。


七、尤溪县


尤溪县为三明市林姓人口第二多的县,共有404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6%;具体分布为:城关镇4925人,梅仙镇2729人,台溪乡3355人,管前镇1318人,八字桥乡142人,联合乡2537人,新阳镇5981人,洋中镇2673人,中仙乡3165人,西城镇3679人,溪尾乡292人,汤川乡2496人,坂面乡5669人,西滨镇(含尤溪口)1466人。


八、沙县


林姓为沙县的第四大姓,有143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92%具体分布为:凤岗街道4286人,虬江街道1710人,夏茂镇2268人,青州镇1294人,高砂镇796人,高桥镇1000人,富口镇718人,大洛镇1228人,南阳乡239人,南霞乡409人,郑湖乡203人,湖源乡199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古县村,虬江街道的麦元村、金泉村、镇头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西街、俞邦村瓦窑、李窠村山堂、长阜村黄历、后垅、儒元,青州镇的后洋村、青州村、澄江楼村、洽湖村、涌溪村、朱源村尾村,高砂镇的樟墩主村、小洋西坑娄,高桥镇的杉口村林墩、新桥村,富口镇的岩地村、延溪村、罗溪村、姜后村、富口村、堆积坑、池村村、白溪口村、白溪村,大洛镇的陈山、前村、山际、后溪、官昌村后宅,南阳乡的大基、大基口村,南霞乡的泮岭村,郑湖乡的城前村样板都是林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九、将乐县


林氏在将乐已繁衍1254年,有人口39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6%。将乐林氏居住地有古镛镇张公村当溪自然村、百花社区、龙池社区,水南镇水南村、新兴村、三班村、渡头村、乾滩村,万安镇万安村,大源乡大源村、崇善村,万全乡万全村,高唐镇高唐村、会石村黄坑口自然村,光明乡光明村,余坊乡余坊村,安仁乡元洋村、上际村上际和莲花山自然村,南口乡井垅村,白莲镇铜岭村等。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1334人,高唐镇466人,光明乡233人,漠源乡31人,南口乡193人,白莲镇430人,黄潭镇107人,万全乡116人,万安镇130人,安仁乡389人,大源乡54人,水南镇451人。


十、泰宁县


泰宁县林姓人口23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主要分布在城关、下渠王家坊、大坑等地。具体分布为:杉城镇1173人,朱口镇74人,上青乡15人,新桥乡269人,大田乡184人,下渠乡386人,开善乡105人,梅口乡98人,大龙乡82人。


十一、建宁县


建宁林姓人口约有29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2%;其分布在金溪有711人,濉城有648人,均口有481人,溪口有343人,里心有318人,伊家有167人,溪源有144人,黄坊有82人,黄埠有33人,客坊有19人。




第三节谱牒




一、宋以宋以前


尤溪汤川溪滨竹溪《博陵林氏家乘》


尤溪汤川溪滨竹溪《博陵林氏家乘》(竹溪林氏族谱)始修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该谱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30年(1941年)、1981年续修。该谱共分三卷:上卷为咸字,主要内容有:序文、传记、诗图、凡例;中卷为丰字,主要内容为:世系、引言;下卷为预字,主要内容为:世纪、墓考、引。


尤溪汤川阳星《林氏族谱》


尤溪汤川阳星《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第二次编修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由林新主持编修。该谱主要内容有世系、凡例、山界、祠堂、祖居图谱、入闽年代等。


尤溪台溪玉涧《林氏宗谱》


尤溪台溪玉涧《林氏宗谱》始修于南宋庆元元年(1196年),由林德昌主持编修;1984年,由林明炳、林明取主持重修。该谱共102页,约9000字,内容有谱序、名派、字派、房屋分布图、坟图、世系图、契约等。


二、明、清及民国


尤溪中仙剑溪《林氏族谱》


尤溪中仙剑溪《林氏族谱》始修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第九世孙林景隆编纂并作序。明万历庚寅十八年(1590年),由第十九世孙林其华与第十一世孙林大财主持重修并作序。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第十八世孙林其华和德化县云溪林文辉作序。民国16年(1927),由第二十世孙林古希主持续编。1980年,由第二十二世孙林腾芳主持修编并作序。


永安贡川《林氏族谱》


永安贡川《林氏族谱》首修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由第四世裔孙林大俊、林叔缙、林廷璋、林运江以笔记形式修成。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九世孙谨齐、正先、镇州、拔亭四人主持。用木刻印本制成,内有新旧谱序、诰敕、家规、凡例、服制、源流、纪年、世系、世录、世传、祠联、祠记、碑记、寿文、墓誌、坟图、役用、谱跋、祭文等内容,共24卷。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圣文主持续修。1998年秋,由十八世运和、运求、运辉主持重修。


尤溪西滨华兰《林氏宗谱》


尤溪西滨华兰《林氏宗谱》始修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由第十代世孙林凤仪主持编修。该谱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民国35年(1946年)、1984年和1999年重修。


建宁县《林氏族谱》


建宁县《林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由林氏后裔第39代孙林麟昌作序;嘉庆十二年(1807年),由林德昌主稿,进士何冰作序二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林为梅主稿,林拔先作序三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林崇义作序四修;民国2年(1913年),由林东生作序五修。1996年,由林氏后裔林建邦作序,林文生负责,在伊家乡兰溪村对《林氏族谱》进行了六修。新修《林氏族谱》计6册480页,约15万字。主要记录内容有旧序、山场祖产、祖坟图、列祖画像、仕宦录、列祖赞颂、墓志、各房字派、领谱字号、各房子孙名录等。


尤溪汤川黄林《林氏族谱》


尤溪汤川黄林《林氏族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1),由林元慧主持编修。该谱于清道光五年(1825)、清咸丰四年(1855)、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2008年续修;其主要内容有:世系、图考、列祖简介、名人图文简介、谱序等。


尤溪台溪《林氏族谱》


尤溪台溪《林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第十一世裔孙林中桂主持编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十八世裔孙林立芳主持重修;1987年,由第二十二世裔孙林富炜主持再次重修。该谱共3卷,内容有序文传赞、源流图像、世系考祥等。


三元《剑沙三元林氏家谱》


三元《剑沙三元林氏家谱》首刊纂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但在首刊纂修的《剑沙三元林氏家谱》中载有邑庠生林茂在雍正十年(1732年)遗撰的一篇“家谱弁言”,可见那时已有家谱,只是非正式刊印本而已。首刊纂修的《剑沙三元林氏家谱》制定了林日增后,按“忠厚开基,科名蔚起;衣德绍闻,明伦正纪;仁敬孝慈,礼义廉耻;规柜高曾,诒燕孙子”四言诗为字派。从清乾隆四十二年至民国,《剑沙三元林氏家谱》共有过4次编修。1985年,《剑沙三元林氏家谱》有过一次续修。


尤溪西滨科竹《林氏宗谱》


尤溪西滨科竹《林氏宗谱》始修于清道光元年(1820年),由林埜的第七世孙林邦王主持编修。其后每20年小修,每60年大修,最后一次重修于1987年。


尤溪联合连云《林氏宗谱》


尤溪联合连云《林氏宗谱》前谱始修年代不详,也已失传。现存族谱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本族后裔述俊修编的。该谱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1990年续修。


梅列列西《剑沙龙岗林氏家谱》


梅列列西《剑沙龙岗林氏家谱》具体始修于何年不详。但,清光绪二年(1876年)木刻的《剑沙龙岗林氏家谱》中已收有乾隆十年(1745年)由林氏后裔林棣撰写的“龙岗林氏手抄续修谱本原序”,其中说:“依伯父秉经所抄旧世系续成图本……。望后之同吾志者,斟酌其间,锓诸梓以永厥传。”


尤溪坂面青坑《林氏族谱》


尤溪坂面青坑林氏有长房和三房、二房谱,共有四册。该谱始修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980年续修。


尤溪坂面下坑《林氏宗谱》


尤溪坂面下坑《林氏宗谱》始修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林良树、林良宛主持编修。该谱于1996年进行续修,内容有:源流、谱序、族规、勒诰、世系图、世传、坟图、年号、祠图等。


尤溪联合联西《林氏族谱始》


尤溪联合联西《林氏族谱始》始修于民国9年(1920年),由陈步安先生修编;1984年,由陈美瑞先生重修。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于民国17年(1928年)重修。


三元莘口《林氏家谱》


三元莘口《林氏家谱》始修于民国20年(1931年)。莘口《林氏家谱》续永安洪田常顺林氏,尊九牧林氏第六房林蕴的后裔林渊为近宗始祖。前清例授修职郎即用训导增贡生邓村猷在为其家谱作序中写道:莘口林氏“自清康熙间由永安常顺移居贡川北门,复由贡川迁居莘口,乞今二百余载,历十数传,尚未纂修家谱。”所以,应林氏之邀,“将先年所采录远祖世系,并各房生卒配葬为之搜寻以集成帙。”1998年,莘口《林氏家谱》进行过一次续修,由林氏后裔林忠积、林新禄等组织编写,贡川退休老教师严增淦撰写序。他在序中说:“其家谱自民国20年续侯后,已越60余载失修,派别支分恐其久而无可稽也,乃谋诸族众起而修之。……今书以古装编排,有条不紊,世系世录,亦有所新增,且有文可徵,有献可考俾。”


尤溪汤川溪滨下厝《林氏族谱》


尤溪汤川溪滨下厝《林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0年(1941年),由福州人氏陈日曦主修;1987年,由黄林村林莺鸣主持续修。


尤溪溪尾《林氏族谱》


尤溪溪尾《林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5年(1946年),至今共修撰2次。该谱内容有源流、谱序、世系、词赞、祠图等,近万余字。


尤溪西滨双洋《林氏宗谱》


尤溪西滨双洋《林氏宗谱》始修于民国35年(1946年);后于1998年,由林良永主持重修。


尤溪汤川白际《林氏族谱》


尤溪汤川白际《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民国36年(1947年),由林义卿等人续修。该谱共三卷,主要内容有:谱序、林氏源流总序、竹溪、漈水历管山场合据、世系、祖祠等。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宗谱》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宗谱》清代以前的原件皆已失存。现存族谱为民国36年(1947年)的始修本,内容有:源流世系、谱序、名流题词、诗赋、历代墓址等。该谱于1988年、1998年续修。


大田武陵《林氏族谱》


大田武陵《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南宋绍兴十年(1144年),莆田仙游林廿六迁居大田武陵。


明溪城关《西河林氏族谱》


明溪城关《西河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南宋景炎至祥兴年间(1276-1279年),原居闽侯九牧长房林端的后裔迁居明溪。


梅列陈大《剑沙长岭林氏家谱》


梅列陈大《剑沙长岭林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吾祖自九牧二房,藻公支裔。……吾祖祖石三兄弟,自宁洋石留乡(今漳平石寮)迁来,……长祖德公居碧溪,次祖石公仍居长岭茂,三祖仁公迁棕楠榈坑。……祖石公三兄弟迁来沙邑二十都(又称善峡团)长岭茂(亦称长老墓),自宋至清数百年矣。”《剑沙长岭林氏家谱》烧毁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现存其后裔林开绚的手抄谱。


三元《黄砂口林氏家谱》


三元《黄砂口林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宋末元初,“十万(即林迪)之子庐、孙少二郎,至曾孙宗禹迁居楼峰(现三元区楼源村的自然村)分衍黄砂。”


三元《南坑林氏家谱》


三元《南坑林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林迈的后裔林苗,“苗公生光武、胜兴、生朝。吾祖胜兴公生绎,绎生宣八,宣八生太十四、太十九,吾太十四公生四子。公与第4子千十七,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迁居凤池,嘉定三年(1210年)居下村,嘉定七年定居南坑。至今已蕃衍400多人口。”


三元《蓬岩林氏家谱》


三元《蓬岩林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南宋时,林苗的长子林光武的后裔迁居三元区蓬岩。


《沙县城东林氏家谱》


《沙县城东林氏家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约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林伯二的兄长林伯一迁居沙县。


尤溪城关腾洋村《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腾洋村《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文革”期间丢失。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尤溪梅仙半山村《林氏族谱》


尤溪梅仙半山村《林氏族谱始》修于1980年。


尤溪梅仙下保村《林氏族谱》


尤溪梅仙下保村《林氏族谱》始修时间不详,而且原谱已在“文革”期间被焚毁。1985年,由林洪治主持在仅有佳淑珍藏的第十四世祖林洪钦手抄本家谱的有限史料的基础上,收集资料,梳理出一本世系较清晰、世传较完整的谱牒。该谱共116页,约10万字,内容有:题词、修谱诗、序承、渊源世系、分布图、人才芳名禄、先祖墓址等。


尤溪城关下村村《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下村村《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1981年由傅云端重修。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族谱》始修于1981年,由其后裔友过、友壁、文钴、文辉等主持编修。


尤溪城关《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林氏族谱》始修于1993年,由城关林氏后裔文仕、建春、元流、元露、元锡、元直等主持重修家谱。该谱有序,源流世系、世传,共一册。


尤溪城关园溪村《林氏族谱》


尤溪城关园溪村《林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于1993年由其后裔林学宗鑑古重新修纂。该谱有序,源流世系、世传,共一册。


尤溪中仙华口村《林氏谱牒》


尤溪中仙华口村《林氏谱牒》始修年代不详,原本因二房移居沙县而失传。现族谱修于2006年,由第十五世孙林世杰主持重修;其内容有祠图,题书谱序,先人遗像、诗词,世系图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2: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明林氏宗祠

第四节文物
一、祠庙
大田吴山梓溪林氏大宗祠
大田梓溪林氏大宗又名禅林祠,又称梓林祠,位于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水尾四周群山环绕,溪流蜿蜒,溪中凸起小山。该祠就修建成在该小山,形化仙人撒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该祠始建成于唐开成三年(838年)
,为大田吴山梓溪林氏开基始祖林法(发)旺所建。该祠历经沧桑几度毁而复建。最后一次修建于1981年。
大田武陵林氏西河堂
大田武陵林氏西河堂坐落于大田县武陵乡的桃溪村。该祠始建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由武陵林氏开基始祖的第二十六世孙林千五、林千六兄弟修建;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行过一次修缮。该祠为古典庭院落式的祠堂,林构重檐歇山式。正堂经柱粗大,直径达50厘米。正堂屋顶梁板双层设计,两层之间最高处相距两米多,使祠堂显得高大宽敞。檐柱垂柱头为灯笼式雕刻,斗拱梁架则为卷云式、花卉式。屋檐上部饰有泥塑彩绘各种神话与吉祥图案。左右书院对称,下堂门头保存完整。整座祠堂布局平稳,气势恢宏,是明清时期闽中木构建筑的精品。在革命战争代年,大田武陵林氏西河堂不仅是武陵林氏的祠堂,还是闽西北革命斗争活动的中心。1937年,大田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武陵小学建立后,西河祠就成为大田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地点。1939年冬,中共大田县委在武陵成立,县委机关就设在西河祠。1942年2月始,中共闽中工委、中共闽西北特委,都把西河祠用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多次重要会议都有在这里召开。1991年,大田县人民政府把西河祠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县政府又拨专款对西河祠进行重修,列为全县德育基地,筹建革命展览馆。
尤溪联合连云林氏祖祠
尤溪联合连云林氏祖祠位于尤溪联合连云村前头坪,始建于南宋,由始祖林朝凤主持兴建,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
尤溪汤川溪滨下厝林氏祠堂
尤溪汤川溪滨下厝林氏祠堂始建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位于尤溪汤川溪滨下厝,为林氏的大祠堂。1995年,溪滨下厝林氏族人筹资重建,盖起一座砖木结构的新宗祠。
永安青水林氏崇本堂
永安青水林氏崇本堂位于永安市青水乡过坑村。该祠始建成于元末明初,为林政六所建。正堂四柱出厅,别具一格。
尤溪中仙剑溪村林姓祖祠
尤溪中仙剑溪村林姓祖祠位于尤溪中仙剑溪峙峰自然村,始建于明洪武初,由林进财,林初七主持兴建。该祠正厅高1.61丈,深2.2丈,广1.46丈,楼上高1.2丈,其屋左械2扇,右并小巷五扇。
尤溪坂面蒋坑村下坑林氏宗祠
尤溪坂面蒋坑村下坑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7年),由林政七主持兴建;清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由林财弟主持重建;2000年,由林光通、林日炎等人主持再次重建。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祖祠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祖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肇基始祖林万三兴建。
永安青水林氏崇德堂
永安青水林氏崇德堂位于永安市青水乡过坑村,与永安青水林氏崇本堂并列。该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林政六之子林满六所建。崇德堂属木质结构。正房造型美观,正厅的两旁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此作为家训。厅内原挂着36的荣誉匾,厢房的两旁原有旗杆两对,这正是前人勤奋努力的结晶。正门的建造给人以亲切感,正中镶嵌着“林氏家祠”四个大字。崇德堂的屋后有棵千年水杉,高大挺拔,古人有诗赞道“参天乔木阴翁林,攫雾拿云黛色深。拔地根盘千岁古,团团如盖挺千寻。”
尤溪坂面青坑村林氏祖祠
尤溪坂面青坑村林氏祖祠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于1980年重修,2006年以砖木结构重修祖祠。
尤溪西滨科竹林氏祖祠
尤溪西滨科竹林氏祖祠有两座:一座位于西滨镇彩城村大地头小园底,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为林、陈两姓合构。祖祠三直四进木质结构;2008年重修祖祠的结构以五直二进砖木结构。另一座位于西滨镇科竹村此地竹溪岭仔头之上,始建时间不详。祖祠五直四进,木质结构。
尤溪中仙西华村溪头坂林氏祖祠
尤溪中仙西华村溪头坂林氏祖祠,又称“旨恩堂”,位于尤溪中仙西华村溪头坂,坐壬兼子,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林广茂主持修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重修。民国28年(1939年),该祠被山洪冲塌,栋宇倾斜,于1963年重建。
尤溪台溪玉涧林氏宗祠,又名“福兴堂”,坐落在尤溪台溪玉涧洋村自然村,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林阿森主持兴建。
永安贡川林氏家祠“光裕堂”
永安贡川林氏家祠“光裕堂”坐落在贡堡南郊岩仔角,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1973年拆毁,1996年重建。
尤溪西河堂瑞南坊林氏祠堂
尤溪西河堂瑞南坊林氏祠堂,坐落尤溪高士村。该祠为尤溪高士林氏总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西河堂为二进制木构建筑,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正堂面阔五间,次间为大厅。进深三间为寮房。两旁厢房连接前堂,厢房墙壁上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两边各绘四幅“八仙神话”故事。
尤溪台溪林氏宗祠
尤溪台溪林氏宗祠位于尤溪台溪古山,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第十四世孙林基生兴建。
尤溪坂面大演林氏祖祠
尤溪坂面大演林氏祖祠位于尤溪坂面乡仁厚村大演自然村,该祠始建于南宋期间,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行修膳。后该祠毁于火灾,于1993年由林联得、林锡桂、林盛铭等组织再次以原基建筑落成。
尤溪新阳高士林氏宗祠
尤溪新阳高士林氏宗祠,又名馀兴堂,坐落于尤溪县高士村。该祠兴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占在面积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487平方米。该祠 整体风格为三进式单层悬山顶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正堂屋脊中间镶通透式陶质花饰,两头翘角下方绘制吉祥花卉图案。中轴线上依次为一堂、中堂、正堂,左右厢房相连接。正式堂面阔七间,次间与梢间之间为走廊,进深五间。正厅中央设一神龛,挂金山五口林氏三堂始祖画像;画像上悬“馀兴堂”匾。该祠满面堂屋脊镶嵌着桃花形、菊花形、雪花形的陶质镂雕,显得富丽堂皇。
尤溪溪尾林姓祖厝
尤溪溪尾溪尾林姓祖厝,又称“积善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1年)。该祖厝位于尤溪溪尾洋井边,为八木质结构,上下两埕横厝,左右两座炮楼,并有花台,通沟、围墙建筑完整,规模壮观。
尤溪城关下村村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下村村林氏宗祠始修于清代,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6月重新上樑。该祠位于尤溪甲霞村拱桥头。
建宁“林氏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宁林氏后裔在建宁城关水南修建“林氏庙”一座,供奉先祖。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福房)支祠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福房)支祠,俗称“真珠山“祖祠,始建时间不详,毁于文革期间,于1969年重建。
尤溪坂面下隔林氏祖祠
尤溪坂面下隔林氏祖祠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985年,由林景江等人组织重建。
尤溪西城玉池林氏祖祠
尤溪西城玉池林氏祖祠位于溪西城玉池上源山畴,始建年代不详。为方便祀奉,于2004年新建砖木结构祖祠一座,占地面积40平方米。该祠保存有一块清同治七年(1868年),钦加同知衙署尤溪县正堂陈彤云赐林廷粕的“忠厚可风”牌匾。
尤溪城关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2007年7月由于旧城改造,该祠拆除,移至城关东郊重建。
尤溪汤川阳星霞坂林氏祖祠
尤溪汤川阳星霞坂林氏祖祠始建时间不详。该祠占地约310平方米,分上下厅,主楼三层,整幢屋宇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为四扇大门,石坂铺就下埕。
尤溪西滨华兰林氏宗祠
尤溪西滨华兰林氏宗祠位于尤溪西滨华南溪庵前林,坐壬兼子,由第十二代世孙林赞主持兴建,始建年代不详。该祠原有正房六扇五单元左右扶厝共六栋,转头两边(扶厝金折)设立上、中、下三个埕,面朝三重山,风景优美。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永和堂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永和堂始建时间不详。该祠由京口林氏第十五代裔孙林日郁兴建,坐东向西,有上厅下堂,书院横厢,天池场院,场院围墙前有一对石旗杆。民国年间,该堂被土匪烧毁,下堂尚未重建。
尤溪城关园溪村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园溪村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位于尤溪水东电站坝面路口。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位于尤溪石路张山坑。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宗祠始修于清代。该祠位于尤溪新洋洋中厝。
尤溪城关腾洋村林氏宗祠
尤溪城关腾洋村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位于尤溪腾洋腾坑。
尤溪洋中后楼林姓始祖祠
尤溪洋中后楼林姓始祖祠,俗称“旺丁祖”,始建时间不详,于1967年被毁,祠中原有的“文武魁”牌匾、联筒、雕刻、木、石旗杆等文物殃及受毁,无一幸存。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禄房)支祠
尤溪洋中后楼林氏(禄房)支祠,俗称“后埔”祖祠,始建时间不详,1960年因大队建造粮库,被拆迁到枣洋寨仑(原宏参公古寨遗址)重建,1996年再次装修。
尤溪西城联建林氏宗祠
尤溪西城联建林氏宗祠,又称“银珠堂”,位于尤溪西城联建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为土木结构,始建年代不详。
二、墓葬
林禄墓
晋永和十二年(356年),晋安闽林始祖林禄逝世后死后,葬于温陵九龙岗(今惠安县涂岭)。晋王朝追封林禄为晋安郡王。据《惠安县志》载:将军墓在县北十三都龙头岭,在石三簇,嵯峨秀异,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特异。乡人奉之甚谨。樵牧不敢犯。或遂传为宋五世祖所葬。然诸陵皆在幽涿间无在泉者。至和中,僧洞源作《泉南录》云:“或言莆田林济衍禧墓”。近见素尚书,据其家谱记载,乃其始祖招远将军、晋安郡王林禄之墓。
林菊所墓
贡川林氏开基祖林菊所、二世宣义及三世權公之墓俱坐落在堡西郊铁炉坑山头,寅山甲向。
林腾蛟墓
林腾蛟墓坐落在永安贡川堡南郊蒙坑金山窝,《永安县志》有载,墓已被盗毁。
林腾远墓
罗坊林氏开基祖腾远墓坐落在左拔村东坑,戍山辰向;妣黄氏葬罗螺坑。
尤溪城关林氏始祖林尚乔墓
尤溪城关林氏始祖林尚乔墓位于尤溪城关六中背后山坡。
尤溪城关园溪村林氏始祖墓在锅底垅面积30平方。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姓始祖林承伯
尤溪城关石路村林姓始祖林承伯墓位于尤溪城关池塘弯;该墓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始祖林仕昂
尤溪城关新洋村林氏始祖林仕昂墓位于尤溪城关溪滨村竹溪;该墓占地面积50平方米。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始祖林万三墓
尤溪坂面京口林氏始祖林万三墓葬于尤溪坂面京口京岭,坐北向南。
尤溪坂面永坑林元安墓
尤溪坂面永坑林元安墓葬于尤溪坂面永坑村五石米垅,坐丁。
尤溪坂面永坑林盛蔼墓
尤溪坂面永坑林盛蔼墓葬于尤溪坂面永坑村后塘垅,坐甲。
尤溪坂面下川林氏始祖林廷九墓
尤溪坂面下川林氏始祖林廷九墓葬于尤溪坂面下川影前鸡母龙,坐庚向甲。
尤溪梅仙汶潭村林姓始祖林应虞墓
尤溪梅仙汶潭村林姓始祖林应虞墓葬于尤溪十三都施坑。墓貌全用石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甲兼庚酉。
尤溪梅仙半山村林家始祖翰华与二世祖林一梓合葬墓
尤溪梅仙半山村林家始祖翰华与二世祖林一梓合葬于尤溪梅仙半山小葆中心崙合。
尤溪西城联建林氏开基祖墓
尤溪西城联建林氏开基祖墓葬于尤溪汤川乡溪边村。
尤溪玉池林氏奠祖林成奇墓
尤溪玉池林氏奠祖林成奇墓葬于尤溪西城玉池村亭坑龙洞坑头。
三、其它
永安贡川进士碑楼
永安贡川进士碑楼坐落在贡堡南郊巫峡头官道。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造了一座纪念明进士林腾蛟的碑楼,1958年被拆毁。
尤溪汤川阳星金銮殿
尤溪汤川阳星金銮殿位于尤溪汤川阳星际下自然村,始建年代不详。该殿为仿如京都金銮殿构建的古建筑,据阳星《林氏族谱》载,为皇帝所赐建。
尤溪汤川黄林“崇福宫”
尤溪汤川黄林“崇福宫”
,又称“夫人宫”;宫内供奉:“陈、林、李”三位夫人神像。该宫位于尤溪汤川黄林的丁口自然村,始建于元代初年。
尤溪联合连云烈士墓
尤溪联合连云烈士墓位于尤溪联合连云村,始建于1958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共地下党林志群、蒋荣德等在连云村开展游击队活动。许多林氏族人参加了革命活动。国民党保安队围剿连云村。先后有林立水、林松青、林绍义、林正恩、包国星、包上助、曾士洽8位同志被捕牺牲。为了缅怀革命先烈, 1958年,当地政府在连云村修建连云烈士墓。1979年,县政府再次拨款对烈士墓进行修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明林氏名人

第四节名人
一、古代
林禄
晋安闽林始祖为林禄,字世荫,生于晋太康十年(289年),西晋黄门侍郎林颖的次子,居下邳梓桐乡。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琊王府参军,镇守下邳;永嘉元年(307年)随琅琊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永嘉五年(年),从王敦讨杜弢,立有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西晋怀、愍两帝相继被俘后,林禄佐司马睿在建康即位,被任为合浦太守。晋明帝泰宁年(325年)诏归,奉敕守晋安郡,因此举家迁居晋安。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苏峻、祖约叛乱,林禄奉命讨伐,建有战功。林禄七扶晋室,历经元、明、成、康、穆五帝。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卒于任所,享年69岁。死后,晋王朝追封他为晋安郡王,墓葬于惠安县涂岭温陵九龙之岗。
林积
林积(?-1091年),字公济,尤溪县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池田乡中心村下白泉)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进士,是尤溪县有史志记载的第一个进士。林积少年时,上京赴考,途经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住旅店时,发现客房床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有珍贵明珠数百颗。次日临行,他在住房门上贴了留言:“某月某日剑浦林积住此”。后来失主按林积的留言,找到了林积。林积把一囊珍珠如数交还失主。林积入仕后,初任循州判官。他承审一海盗案。上司提刑授意他要从重惩办,还暗示办好了可以保举升迁。但是,林积经过反复侦讯,认为证据不足,便秉公执法,将58名受冤者宣告无罪而释放。事后,他坦然地对人说:“这样,虽然失去保举升迁机会,但保全了58个人的性命,我毫不感到遗憾!”林积在安徽六合担任知县时,十分重视发展农桑、兴建水利。他倡导开凿了36口陂塘,用于灌溉、防涝防旱。他担任提举广南东西二路矿冶、市舶时,深入矿山,对银铜矿的开发,精心规划,指导改进冶炼技术,增加了产量,疏通了运销,使矿坑课、利也随着增加,官民双方获益。他管理市舶港口,善于调处涉外关系,招徕安抚外国商人,使贸易兴盛。
  他在河南(民国《福建通志》作淮南)任转运使时,注意清理漕运,并督促所管辖的常平司和发运司,做好物价管理与运输调度。当时的改革家、宰相王安石很器重林积。林积在泗州任内以政绩显著入觐朝廷,神宗皇帝亲口褒扬他“廉能”。宋哲宗元祐六年六月间,林积卒于河南任所,归葬尤溪县管前乡大罗岐。在尤溪县城西门兜,后人建有昼锦坊纪念他。
林起东
林起东,大田人,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进士,曾任龙岩学府教授。
林穆
林穆,尤溪人,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特奏名。
林世富
林世富,大田吴山乡梓溪人,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年)为京师教授
林格
林格,大田黄认团(即今大田县吴山谢洋济阳屏山)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为广东循州府通判。
林之纯
林之纯,尤溪人,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
林文行
林文行,字遇,尤溪汤川人,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进士,官至谏议大夫。
林运
林运,尤溪汤川人,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进士,官拜谏议大夫。
林致用
林致用,尤溪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
林撝
林撝,尤溪人,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特奏名。
林廷圭
林廷圭,大田吴山乡梓溪人,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为征仕郎兼大理卿评事。
林希
林希,尤溪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
林邦幹
林邦幹,尤溪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特奏名。
林振
林振,尤溪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曾任节度判官。
林世清
林世清,大田吴山乡梓溪人,宋咸淳五年(1269年)捕盗著勋,授泉州同知兼总督。
林常
林常,尤溪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特奏名。
林善需
林善需,尤溪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
林枢
林枢,尤溪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特奏名。
林福隆
林福隆,大田吴山梓溪人,宋德祐元年(1275年)为泉州督府王。
林四一
林四一,宋代大田吴山乡梓溪人,曾为循阳太守。
林摅
林摅,宋代将乐人,曾任大里右评事。
林祖
林祖,尤溪人,明永乐十年(1412年)进士,曾任州府通制。
埜,尤溪竹溪林氏开基始祖,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授封尤溪主簿,后晋升江西布政司正四品。
林春轩
林春轩,大田人,明天顺二年(1458年)进士,曾任新城知县、沔阳州判。
林祥
林祥,字时和,明代永安贡川人,以选贡生授长沙经历。他重礼义,居乡平易厚人,有四子即腾骥、腾蛟、腾鲲、腾鲤,俱有声当世。
林腾蛟
林腾蛟(1517-1560年),字士才,号三泉,永安贡川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选入太学,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出任广东新会县知县,后调任安徽休宁县知县。因政绩卓著,他奉诏升任山道监察御史;因曾劾奏吏部中有人贪赃枉法,故得罪吏部尚书等权贵,“升授”他为河南按察司佥事。他在河南查出伊王朱典模的罪行如实上奏朝廷,而遭到伊王恶毒攻击,突发暴病,含恨去世。他去世后,洛阳、开封、汝州、伊阳、陕县等地百姓都曾为他立祠纪念。他著有《三泉集》。
林腾鲲
林腾鲲,永安贡川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岁贡,曾任西安训导、汾水县教谕、广东高州学正等职。
林腾鲤
林腾鲤,永安贡川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历任衡州通判,兴国州知州,郑府左长史,江西布政司理等职。
林腾鹄
林腾鹄,永安贡川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贡生,曾任福安县训导、晋江县教谕。
林腾鳝
林腾鳝,永安贡川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拔贡,曾任浙江衢州府教谕。
林钿
林钿,字良章,明代将乐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考取贡生。他学问渊博,以倡导纲常名教为己任。他请求将乐县令刻印《杨龟山全集》。在编纂《将乐县志》中,他收集资料,竭力求祥,文字刻意求精。朝廷纳取林钿为生员时,邻里凑集钱财,为他准备路费。他虽家贫如洗,却分毫不受。他一生视坦诚、正直为做学问之根本,保持廉洁情操,以超然世俗来磨砺自己,著作有《谈宁斋集》。林死后被敇赠文林郎。
林道飞
林道飞,字宏中,晚年号含云逸叟,将乐县人,明朝名医。曾任福建太医。他晚年热心公益,经常拿出钱粮赈饥济贫,还捐田120亩给含云寺。他享年83岁,著有医书《济世良友》传世。
林兆兰
林兆兰,明代将乐人,曾任双流知县。
林贤
林贤,大田人,明代进士,曾任云梦县知县。
林祖
林祖,明代尤溪县城人,曾任饶州府通判。
林懋烈  
林懋烈,明代尤溪人,曾任光禄寺署正。
林万植
林万植,明代尤溪人,恩选贡生,曾任东川府通判。
林一麟
林一麟,明代尤溪人,恩选贡生,曾任江西布政司都事。
林山
林山,明代尤溪人,曾任上饶知县。
林仕珍
林仕珍,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徵仕郎,任海阳县令。
林文台
林文台,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徵仕郎,任江西布政司都事。
林尚风
林尚风,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修职郎,任县少尹。
林尚鹏
林尚鹏,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文林郎,任江南南昌府巡按。
林普
林普,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儒林郎,任福州府学训导后升迁广东梧州蓼川县教渝正堂。
林智
林智,明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仕郎,任泉州府永卫仓太使。
林嵚
林嵚 字伯章,尤溪汤川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知补庠。
林仕谟
林仕谟,尤溪西滨科竹人,林埜的第六世孙,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授国子监太学生,赠徵仕郎,正六品。
林寅
林寅,字怀清,沙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任广东海丰县令。该县杨安镇地处海滨,潮水常常淹上陆地,百姓久受其害,他带领镇民修筑围堰,建造戽门,挡住海潮,开垦上万亩耕地,使镇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石桥盐场有部分盐田早已荒废,但盐民还得交纳税款。林寅了解详情后,将新场分给盐民,免除盐民的不合理负担。有的农民田地已经卖了,但还要交纳田赋,林寅深入调查,按亩完粮,使百姓不受赔累。任期届满后,升任崖州知州,因母亲年迈,无法渡海接养,经申奏朝廷,改任化州知州。有一年山洪暴发,他调用船只,将几千灾民运进城里躲避,并且多方救济灾民,使灾民免受流离失所的痛苦。在任期间,还修建罗江书院,添置学田,一时学风大兴。林寅历任陆丰、嘉应、连州、碣石、理瑶等地的同知,后因母亲年老,获准离职返乡。
林容
林容,沙县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任鹤峰州州判。
林大蓬
林大蓬,沙县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任清水县、通渭县知县
林维周
林维周,尤溪汤川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南平府使司。他爱民如子、品行端方、办事公正。在任职间,他为判决一大案件不辞劳苦,多次下乡调查取证,认真辨别真相,分清是非分明。该案件取得原、被告双方达成满意的结局。事主还送酬谢礼一大笔银元,当即被他谢绝,被百姓誉为廉洁秉风。
林猷
林猷,永安西洋人,清嘉庆三年(1798年)武举人,历任中军守备、江南大河卫千总。
林邦辉
林邦辉,尤溪西滨科竹人,国子监太学生,清嘉庆九年(1804年)授州司马,正五品职衔。
林承袍
林承袍,大田梅山金阳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朝廷封授正七品。
林宜春
林宜春(1859~1898年),学名咸杻,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林宜春从小随父读私塾六载,但他更喜跟三位武秀才的叔父习武,常练大刀、提托“勇石”、拉弓,持之以恒,力大勇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亲友资助下,他赴京应试,中武进士,再捷武探花,被录为御前侍卫。是年,在本县宣化坊为其立探花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林宜春返乡探亲。时其父已逝,他因未见父亲容颜,万分伤感,遂卧地守灵三个多月,因暴发不治之症而故。
林清藻
林清藻,大田武陵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武举人,铨选守备。
林思甡
林思甡,字嘉生,号润君,梅列列西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他祖上三代为医。林思甡从小怀悬壶济世之心,认真攻读医书,探索医理,研究药方,济困救危,造福乡里。他创办的“永年春医药铺”,开梅列区开办医药店首河。
林开先
林开先,大田武陵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福宁府教授。
林佐汤
林佐汤,大田武陵人,清光绪夺十一年(1895年)钦赐进士。
林跃乙
林跃乙,清代大田吴山乡梓溪,举人,曾为杭州吏学员。
林听跃
林听跃,清代大田吴山乡阳春人,曾为晋州通判。
林琼
林琼,清代大田武陵人,诰封翰林院检讨晋赠文林郎。
林选青 林枝珍 林冠芬
林选青、林枝珍、林冠芬,清代大田武陵人,以曾孙探花晋武显将军。
林寿春
林寿春,清代大田武陵人,林宜春胞弟,以弟探花诰封武显将军。
林绍魁
林绍魁,字邦仕,清代尤溪京口人,任邵武府泰宁县儒学正堂视事。
林世师
林世师,字仲京,清代尤溪京口人,授正六品布政使司经历厅御候选知州。
林世守
林世守,字仲谨,清代尤溪京口人,授正六品州同。
林凤台
林凤台,清代尤溪京口人,授福州府永福县儒学正堂视事。
林廷兰
林廷兰,清代尤溪联西村人,曾任代知县。
林大车
林大车,清代尤溪西滨科竹人,武举人,授五品守备衔。
林光芹
林光芹,清代尤溪西滨科竹人,授州同知衔。
林光潆
林光潆,清代尤溪西滨科竹人,国子监太学生,授六品衔。
林大观
林大观,清代尤溪西滨华兰人,授太常协律郎。
林靖
林靖,清代尤溪西滨华兰人,授礼部儒士。
林永珑
林永珑,清代尤溪西滨华兰人,官至正五品。
林光芹
林光芹,清代尤溪西滨华兰人,五品守备。
林万豪
林万豪,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宣德郎,任浙江台州府仙君县主薄。后任湖南浏阳县主薄。
林万澜
林万澜,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文林郎,任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令。
林万锷
林万锷,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修职郎,任延平府棟吏,进京考选主薄职后回原籍候缺。
林思敏
林思敏,清代尤溪汤川人,任广东省广州府香山知县
林万矿
林万矿,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职郎,任延平棟吏,后进京考职始授广东恩平少尹,后升任湖南湘临县巡司。
林万镒,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仕郎,由县棟授列入京考选大有仓大使科拟授县佐职。
林万奎
林万奎,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文林郎,任云南归化县尉。
林海官
林海官,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文林郎,任浙江海盐县令。
林万錡
林万錡,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宣德郎,任郯城县典史。
林维继
林维继,清代尤溪汤川人,经考取进士,任北京礼部祠祭司。
林维演
林维演,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仕郎,任闽清县令。
林子敬
林子敬,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仕郎,任广东东莞县巡司。
林子罕
林子罕,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登仕郎,任浙江衢州府仓大使。
林日秀
林日秀,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宣德郎。任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令。
林稷生
林稷生,清代尤溪汤川人,敕授修职郎,任闽清县令。
二、现代
林老辣
林老辣(18841934年),建宁县均口大屋下人,民国22年(1933年)2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通讯员,翌年3月被国民党大刀会杀害。
林壮谦
  林壮谦(1885~1945年),大田武陵乡桃溪村人,林大蕃的父亲,民国29年(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地下党的后勤工作。民国33年7月15日,国民党剿共部队进剿武陵,林壮谦被捕入狱,受尽严刑酷打,宁死不屈。民国34年10月,他在狱中坚持绝食斗争,直至牺牲,时年60岁。
林锦斌
林锦斌,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流县城关人,以打剪子、钻子为生。民国19年(1930年)春,林锦斌接受新思想,走上为工农谋解放的道路。民国20年,他秘密参加中共地下党活动,成为中共地下党联系工农群众的积极分子。民国21年,林锦斌调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财政部工作。民国2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被选派任清流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民国22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为了加强肃反工作,特委任林锦斌为清流县苏维埃裁判部部长。民国23年10月20日,在抗击国民党军进犯清流城的战斗中,林锦斌不幸被俘,牺牲于宁化县。
林笏隆
林笏隆(1889~1947年),乳名昌芽,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林笏隆重视教育,以他为首创办武陵中心小学,资助林鸿图到河北省立农学院念书。林笏隆全力支持地下党的革命斗争,两个子女都是中共党员,国民党当局对他恨之入骨。民国33年7月,剿共部队800多人突然包围武陵地下党根据地,林笏隆被捕关进三元梅列集中营,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最后由他家属和亲友通过蒋超、林维邦和均溪镇镇长乐育英用重金收买,得予保释,于民国36年5月保外就医。由于在监狱里受残酷折磨,身体被摧垮无法医治,出狱后仅2个多月便去世,时年58岁。1989年,省人民政府追认林笏隆为烈士。
林辉标
林辉标(1891~1930年),清流赖坊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沙芜乡秋口赤卫队,翌年4月在秋口被民团抓获至田口溪坂里杀害。
林盛清
林盛清(1892~1940年)沙县富口池村人,民同28年(1939年)2月参加革命,为闽西北游击队接头户,翌年3月为保护游击队被国民党突击大队杀害于富口乡池村。
林水桂
林水桂(1900~1933年),清流赖坊人,民国19年(1930年)5月参加革命,任沙芜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民 22年9月从宁化返回田口途中,被国民党军抓获押到清流县城关杀害。
林维邦
林维邦(1901~1951年),原名林以文,别名林士木,大田县谢洋乡草垅崎人,先后任民军小首领、大田县民团营长、宁洋县知事、漳平县县长、福建省政府咨议员。解放前夕,任宁洋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宁洋县维持会主席等职。林维邦他热心教育事业,为首创办谢洋国民小学;民国15年,他与施同寅、蒋超等人倡办全县第一所中学——大田县初级中学(现大田一中前身)。林维邦接受地下党支部抗日救亡的主张,并为地下党游击队提供部分枪支弹药和粮食给养。民国31年至32年,林维邦受中共闽中工委委托,先后两次镇压地下党叛徒4人。1949年9月,林维邦率领旧部宣布起义,南平军分区命名为“宁洋县游击大队”,并组建“宁洋县维持会”,林被任命为宁洋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兼宁洋县维持会主席。1950年3月,林维邦被送往永安专署公安处特训班学习,后因未安排工作而返回家乡。由于他自感历史复杂,对党的镇反政策不理解,从1950年下半年起藏匿周旋在谢洋和新桥一带,并于1951年农历9月在其藏匿地——新桥西埔乡洋头老厝草堆里自杀身亡。1982年,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中共漳平县委落实起义政策领导小组认定林维邦为起义人员,对其历史问题应按“既往不咎”的政策对待。
林旺高
林旺高(1903-1968年),尤溪汤川乡溪滨村人,出身贫农。1950年8月初,尤溪县第四区武装工作队进驻香湖并到溪滨乡组织农会。林旺高配合工作队发动群众,参加围剿土匪,组织自卫队,在他带动下,有129位农民组成了乡农会,他被推选为农会主席。不久,林旺高参加了中共汤川区委员会在溪滨乡组织自卫队。当时,土匪王济成写信给林旺高说:“每交一支步枪,赏给银洋160元;如不交枪,则杀光全村男女老幼,烧光全村房屋。”林旺高不理会王匪的恐吓和利诱。同年8月12日,国民党保长林希天,暗中勾结王济成,带匪徒40多人袭击溪滨乡。林旺高率领农会会员和民兵配合工作队将王匪击退,打死匪兵一名,缴获长枪1支、子弹64发。8月27日,王匪第二次突然偷袭溪滨村。民兵和农民匆忙进入土堡,凭少量枪支、弹药与匪徒战斗了一夜。王匪攻不破土堡,就把来不及避入土堡的林旺高妻子抓来,用枪逼着她放火烧土堡大门。眼看火势越烧越旺,大门着火,在这紧急关头,林旺高毅然将手榴弹投向大门,一声巨响,匪徒四向窜逃,林妻也被炸重伤(次日早晨身亡)。林旺高带伤率领民兵迅速扑灭余火。当晚,民兵打退了王匪再次发动的进攻,保卫了土堡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久,溪滨乡成立减租委员会,林旺高被选为主任。他带领农民通过减租反霸运动,向财主减回稻谷6000多公斤,有85户贫农佃农得益。1951年4月15日,林旺高出席福建省军区首届民兵模范代表会议;下半年他出席华东军区英模代表会议,荣获“华东特级民兵模范”称号。1968年,林旺高于溪滨村住宅病故。
林妹
林妹(1904~?年),永安安砂镇安砂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秋随红军北上抗日无音讯。
林昭义
林昭义(1905-1948年),尤溪县联合乡连云人,因参加连云乡贫农团,于民国37年(1948年)8月21日被敌人枪杀于金鸡山。
林昭义 林正钳 林立水 林松青
林昭义(1905年生,连云乡贫农团成员)、林正钳(1915年生,连云乡贫农团成员)、林立水(1916年生,连云乡贫农团副财长)、林松青(1920年生,连云乡贫农团秘书),均为尤溪县联合乡连云人,民国37年(1948年)8月分别在连云铁长峡、金鸡山被敌杀害。
林火旺 林可安 林先门
林火旺(1907~?年)、林可安(1910~?年)、 林先门(1909~?年),均清流赖坊人,民国22年(1933年)至民国23年1月先后参加红军,跟随红军去后无音讯。
林斗山 林贞山 林启斌 林英裕
林斗山(1907~1934年)、林贞山(1916~1934年)、林启斌(1916~1933年)、林英裕(1913~1933年),均沙县夏茂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民国22至23年间在泰宁县与国民党作战时牺牲。
林近福
林近福(1909~1934年),清流赖坊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红军,民国23年在江西南昌作战中牺牲。
林全生
林全生(1910~1934年),永安安砂镇安砂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在安砂渡口被杀害。
林庭胜
林庭胜(1911~1934年),永安安砂镇曲峰村人,民国23年(1934年)2月参加红军,同年在长汀战役中牺牲。
林罗志
林罗志(1911-1983年)原姓罗名苏,18岁时改名为林罗志,永安槐南乡西华人。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农会活动,担任村农会委员和民兵队长。土改时,组织起西洋第一个互助会,后又在西洋乡组织3个互助组。1952年林罗志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同年12月22日办了永安专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初,西洋4个初级农业社联合办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林罗志任高级社的社长。此后,他被永安县委组织部任命为城郊组织员。
林耀斌
林耀斌,原名福仪,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清流县永里林坊村人。林耀斌家境贫寒,10岁到纸厂做工。民国19年5月,林耀斌在长汀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第四军第二纵队四支队十二大队当传令兵;同年6月该队改编为第一军团,林耀斌任排长;同年8月在参加攻打湖南长沙战斗中,林耀斌作战英勇被升为连长。他先后参加过攻打赣州、漳州、水口、乐安、宜黄、广昌、桐梓等主要战斗。民国22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林耀斌随红九军团北上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林耀斌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也长期在地方部队工作,先后任过冀鲁豫一分区司令部参谋长、河南新乡军分区副司令员、南阳军区司令员等职。1985年9月30日,他在郑州病逝。
林鸿图
林鸿图(1912~1949年),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民国25年(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保定市委取得联系,组建中共河北省立农学院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林鸿图寒假返乡,次年2月发展武陵小学校长林大蕃、教员林茂森为中共党员,并组建大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武陵小学支部。 “七七”事变爆发后,河北省立农学院停办。林鸿图返乡在大田县立初中任教,他以大田抗敌后援会指导员的身份,开展“一日一分会”、“晨呼队”活动,组织文艺宣传队上街、下乡宣传抗日。同时与林大蕃联络各界进步人士,编印《田民呼声》、《田民画刊》,揭露大田县县长廖基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和破坏抗日等罪行,迫使福建省政府撤掉廖基职务。民国28年秋,林鸿图前往广西柳州农学院读书。在此期间,仍坚持秘密活动。由于特务专员林润民告密,林鸿图于民国31年4月、10月和民国33年10月三次被捕,三易监所,受尽酷刑。在狱中,他秘密联络狱中的共产党员、严守秘密,坚持斗争。民国38年4月间,林鸿图被转解厦门监狱。厦门解放前夕,被特务头子毛森杀害。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林绿生
林绿生(19131932年),建宁县城关器村人,陈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红军,翌年在宁化被国民党大刀会杀害。
林水生 林明恩
林水生(19141934年)、林明恩(19161934年),均建宁县黄坊人,民国22年(1933年)2月参加赤卫队,翌年7月被大刀会杀害。
林细八
林细八(1914?年),建宁县黄坊□磜村人,民国21年(1932年)5月参加赤卫队,民国23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良良
林良良(1914~?年),清流李家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跟随红军去后无音讯。
林正钳
林正钳(1915-1948年),尤溪县联合乡连云人,因参加连云乡贫农团,于民国37年(1948年)8月21日被敌人枪杀于金鸡山。1983年9月,尤溪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林大蕃
林大蕃(1916~1945年),又名作为,大田武陵乡桃溪村人,民国26年(1937年)2月经林鸿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大田第一个中共支部并任书记。民国28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员指导组建中共大田县委,林大蕃任书记。民国31年2月,大蕃任中共闽中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时有支部26个,党员142名。 民国32年冬,林大蕃遵照省委指示,组建“南下挺进队”,秘密进到省委机关所在地(永泰清溪)。随后,活动范围扩大至漳平、宁洋、永安、永春、德化、南平、沙县、尤溪等县边境,游击队人数扩大两倍多。民国33年5月,林大蕃任闽西北特委书记和游击队政委。同年7月,国民党福建省当局在大田设“特种会报”,组织三个团以上兵力进行围剿,疯狂搜捕和杀害党员、干部及其家属。林大蕃教育和鼓励战友坚定信心,迎击来犯之敌,是年12月9日和翌年7月6日,先后奇袭上京、三民(今建设)乡公所,击毙两个作恶多端的反共乡长。民国34年9月下旬,他奉命潜回大田筹款、缴枪、攻打龙门乡公所,因敌情突变,队伍陷入重围,他仍然沉着指挥,边战边撤,浴血奋战九昼夜,在永安内炉遭国民党兵伏击,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林立水
林立水(1916-1948年),尤溪县联合乡连云人,民国37年(1948年)8月12日因参加连云乡贫农团任副团长,被敌人杀害。1983年9月,尤溪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林昭旺
林昭旺(1916-1950年),尤溪县洋中乡后楼人,曾任后楼乡农会主席,1950年3月在后楼郑门作瓦解土匪工作时,被土匪陈洪犹杀害。1983年9月,尤溪县人民政府追赶认他为革命烈士。
林春标
林春标(1916~1932年),清流赖坊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红军,翌年8月在江西黄陂作战中牺牲。
林昭旺
林昭旺(1916~1950年),尤溪县洋中乡后楼人,为后楼乡农会主席,1950年3月在后楼郑门瓦解土匪被土匪陈洪犹杀害。
林玉妹
林玉妹(1918~1948年),沙县(二区马坐保)人,民国36年(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10月在锦州作战时牺牲。
林观汪
林观汪(1919~1952年),沙县城关人,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干部,1952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林金秋
林金秋(1919~1955年),尤溪县西滨乡西洋人,华东公安17师51团2连副排长,1955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牺牲。
林光芳
林光芳(1919~?年),清流赖坊人,民国38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在上海失踪。
林其蓁
林其蓁(1919~1940年),大田武陵百束村人,林维邦之子。民国25年(1936年)夏,林其蓁怀着抗日救国的迫切心情,从福州前往北京,在同乡、中共党员、河北省立农学院学生林鸿图的帮助下,进入燕京大学附中读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参加北平西山游击队,奔赴抗日救亡最前线,民国29年6月9日不幸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21岁。
林大森
林大森(1919~1945年),又名作柱,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人,林大蕃的胞弟,民国27年(1938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底,他随队前往南平开展恢复南、沙、尤根据地和重建菖莆洋党支部的活动。后又随同武工队赴尤溪县的东边、上云、下云、云山等地开展武装斗争。民国31年2月,林大森任中共闽中工委城关直属区委书记。民国32年4月,林大森任第二次“南下挺进队”队长,带领蒋清广、池冲等七人秘密挺进到永泰县清溪,与省委游击队会合。不久,他返回大田。同月,国民党当局下通缉令,悬赏捉拿林大森。同年7月15日,国民党纠集三个团的兵力,突然包围中共闽西北特委驻地武陵,林大森首先发现敌情,及时通知特委机关转移,避免一场浩劫。民国34年7月6日,林大森参加袭击三民乡乡公所,镇压反动乡长。同年9月22日夜,林大森参加袭击大田龙门保安队的夺枪行动,遭到敌顽各路重兵的围追堵截。游击队且战且撤,到桃源水盂曲时,又遭到堵截,他不幸中弹牺牲。
林清奇
林清奇(1919~1945年),原名邱春梅,化名林寿山,大田县早兴乡张墘村人。他9岁丧父,国民党民团营长林维邦把他收为义子,改姓林。民国28年,他被派往广平小学任军训教官,不久又调武陵小学任教官。在校期间,他受校长、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林大蕃的启发教育,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民国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官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民国31年2月,林清奇任中共大(田)、漳(平)边委副书记,前往漳平新桥小学任教,从事党的活动。民国33年5月,林清奇任闽西北特委武装部副部长、大漳边委书记,先后参加了尤溪八字桥石头坑战斗,奇袭宁洋县警察局、三民乡乡公所等。民国34年9月,大田龙门战斗失利后,特委游击队遭到敌顽重兵的围追堵截,林清奇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26岁。
林金秋
林金秋(1919-1955年),尤溪县西滨乡西洋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参加华东公安17师51团2连,任副排长,1955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牺牲。195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其颁发了《军属光荣纪念证》。
林松青
林松青(1920-1948年),原名林新荐,号松甫,尤溪县云源乡上云(今联合乡连云村)人。民国36年(1947年)冬,中共党员蒋荣德到上云村进行革命活动,就住在林松青家。林松青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民国37年7月20日,蒋荣德带领游击队到上云。林松青、林立水等人通知串联户108人到上云水尾庵开会,成立了上云贫农团和贫农团总指挥部;林松青被选为委员,负责文书工作。不久,国民党县政府得到了消息。县保安队中队长陈玉麟带30多名队兵,进驻云源乡公所查捕贫农团骨干。8月15日,县保安队诱捕了林松青。保安队对林松青进行酷刑审讯,威逼他招供贫农团的组织名单。林松青坚贞不屈。敌人无奈,将林松青枪杀在金鸡山下。林松青临死不惧,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28岁。
林正恩
林正恩(1921-1948年),尤溪联合乡连云村人,民国37年(1948)春经同村人林瑞章的介绍,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云自然村的秘密革命活动。民国37年7月20日,中共党员蒋荣德在上云水尾庵召开贫农团员大会(参加的有108人),正式成立贫农团;林正恩被推选为负责人。贫农团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到县城,县政府和县戡乱委员会派县保安队中队长陈玉麟带30多个队兵,进剿上云、下云村。8月15日,林正恩不幸被捕。他经受住国民党保安队的严刑迫供,保守党的秘密,于8月28日被保安队枪杀于犬吠洋,牺牲时年仅27岁。
林友梅
林友梅(女,1923~1945年),大田县武陵百束村人,林笏隆之女。民国28年(1939年),林友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田县第一个女党员。不久,她回乡任教,担任中共武陵妇女支部书记。先后担任闽中工委大漳边委委员、闽西北特委妇女部副部长。林友梅利用父亲林笏隆的关系,开抗日救国工作,为地下党提供武器、粮食。她家成为地下党、游击队的活动基点。民国34年9月22日晚,林友梅在参加攻打大田龙门乡保安队夺枪的战斗中,陷入重围,她紧跟部队边打边撤,历经八昼夜,在桃源乡水盂曲突围中不幸被捕。她被押进大田监狱,受尽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是年11月的一个早晨,林友梅和她的战友林占赓、林冠民、陈树霖、苏仁兑、陈相等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牺牲时年仅23岁。
  林家宾
林家宾(1923~1951年),尤溪县梅仙乡下保人,中共党员,志愿军27军29师337团战士,1951年5月2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林家宾
林家宾(1923-1951年),尤溪县梅仙乡下保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后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荣立三、四等功各1次;1951年5月2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1951年10月,志愿军34师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林金凤
林金凤(女,1924~1945年),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民国29年8月,中共大田地下党领导人林大蕃通过关系派她到上京丰田小学任教,暗中执行党交给的任务。民国30年春,党组织又把她从丰田调回武陵母校任教,是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2年春,党组织派她到漳平新桥小学任教,担任中共大(田)、漳(平)边委宣传委员,以合法身份从事党的工作,进行抗日宣传。民国33年,她与新桥小学校长(中共大漳边委副书记)林清奇结婚。民国34年春,党组织调她回大田早兴乡张墘(林清奇老家)基点村,任大(田)、永(春)、德(化)边委委员。她走家串户,与地下党接头户和基本群众联系,宣传革命真理。民国34年6月1日,国民党当局派兵进剿张墘村。18日,上级党组织派去林昌雅护送林金凤转移。21日,他们行至太华乡大合村时不幸被捕。在狱中,林金凤坚贞不屈,后来在城区校场坂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林开枝林开枝(1926~1953年),尤溪县管前乡真地人,中共党员,志愿军398团1连班长,1953年5月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林轲秋
林轲秋(1931~1953年),尤溪县城关镇人,为志愿军代理排长,1953年5月1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林俊英
林俊英(1931-1960年),原籍莆田笏石镇人,1950年到永安县百货公司工作,任营业员,先后19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工作者。1960年6月9日晚,永安发生特大洪水,林俊英参加抗洪抢险,到燕江边抢捞漂木时,因抢救3名困于汹涌激流的职工而牺牲。中共永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林俊英举行葬礼,并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林天木
林天木,明溪城关人,赤卫队员,民国20年(1931年)在留地牺牲。
林起相
林起相(生卒年不详),沙县夏茂长阜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后下落不明。
林天生
林天生,明溪雪峰人,游击队员,民国23年(1934年)在留地牺牲。
林观荣
林观荣,明溪盖洋人,红军班长,民国24年(1935年)在浙江牺牲。
林贵煦
林贵煦,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任特委通讯员,民国31年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志帽 林序中
林志帽(大田武陵乡百束人)、林序中(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南下挺进队,民国34年在莆田南日岛抗日战斗中牺牲。
林祥云
林祥云,大田武陵乡武陵村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任大永德边委委员,民国34年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丁植
林丁植,大田谢洋乡珍山人,民国31年(1942年)参加革命,为地下党接头户,民国34年在大田监狱被杀害。
林志姜
林志姜,大田武陵乡百束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游击队,任班长,民国34年在永安西洋战斗中牺牲。
林欣戊 林芳诗 林欣央
林欣戊、林芳诗、林欣央,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任特委机关工作人员。民国34年,林欣戊在桃源八寨墘被枪杀;林芳诗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林欣央在武陵安被杀害。
林作善 林善双
林作善、林善双均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31年(1942年)参加特委游击,民国34年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贵业
林贵业,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30年(1941年)参加游击队,任班长,民国34年在三元监狱被杀害。
林志呈
林志呈,大田武陵百束人,为地下党接头户,民国34年(1945年)在福塘村被杀害。
林芳先
林芳先,大田谢洋乡科里人,民国31年(1942年)参加游击队,任班长,民国34年在大田城关被杀害
林开扶
林开扶,大田谢洋乡和春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任大漳边委委员,民国34年在大田城关被杀害。
林丁思
林丁思,大田谢洋和春人,为地下党接头户,民国34年在珍山战斗中牺牲。
林龙使
林龙使,女,大田石牌乡京程人,为地下党接头户,民国34年5月被活埋在武陵百束村。
林初生
林初生,大田上京镇丰田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特委游击队,民国34年5月在武陵被杀害。
林序首 林式华
林序首、林式华均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特委游击队,民国34年6月在尤溪石头坑战斗中牺牲。
林壮谦
林壮谦,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任特委后勤负责人,民国34年10月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占赓 林冠民
林占赓、林冠民均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民国34年11月被押到桃源分水隔活埋。
林文莲 林昌雅
林文莲(大田谢洋乡科里人)、林昌雅(大田武陵百束人)均为特委游击队,民国34年12月被枪杀在大田南门校场坂。
林春荣
林春荣,大田武陵百束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中共地下党员,民国37年1月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拔萃
林拔萃,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30年(1941年)参加革命,为地下党接头户,民国37年在大田监狱被折磨致死。
林正恩
林立水
林松青
林绍义
林正钳
林正恩(贫农团团长)、林立水(贫农团副团长)、林松青(贫农团秘书)、林绍义(贫农团员)、林正钳(贫农团员)均为尤溪连云村人,民国37年(1948年)7月被县保安队杀害。
林丁吉
林丁吉,大田吴山乡梓溪人,民国38年(1949年)参加宁洋县大队,1950年在宁洋县红坑剿匪中牺牲。
林芳圭
林芳圭,大田武陵乡大石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永安七区中队战士,1950年在大石被匪伏击牺牲。
林开温
林开温,大田广平东西人,艺林村村长,1950年在东西乡被匪杀害。
林永久 林承大
林永久(大田奇韬乡龙坪人)、林承大(大田建设乡建强人),均为县独立营二连战士,1950年9月在早兴被匪伏击牺牲。
林欣转
林欣转,大田城关人,民国38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45军1341师警卫战士,1950年12月在广西邑宁剿匪中牺牲。
林欣转
林欣转,大田武陵乡桃溪人,民国27年(1938年)参加革命,任武陵乡农会主任,1951年1月在漳平县厚德剿匪牺牲。
林远燊
林远燊,将乐古镛新华人,八六○八部队四支队二连班长,在莆田县剿匪中牺牲。
林子声
林子声,将乐古镛人,为贵州省普定县税务局干部,1951年3月在贵州省普定县洪家村遭匪杀害。
林以拀
林以拀,大田谢洋乡三角尾人,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6662部队七连战士,同年在连江黄岐执勤中牺牲。
林万锦
林万锦(19461970年),建宁县城关吉林村人,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12月在部队病故,同月追认为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4: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安林氏的一支,祖地永安香菇墩(大宅坂),分布在曹远,燕西,洪田,小陶,三明莘口,三明城东,沙县高砂,尤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15: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田镇马洪村常顺世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9 0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尤溪联合连云的林氏后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16: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同-皓-义(字尚文)-琅-积-肤-德-朝俊-(吴川唐览--雷州简谱)
    请各位宗贤将林积的上下世系列明出来.
    请教三明市新旧地名有没有"金竹林乡"或民居牌匾使用"金竹旧家""金竹流芳"的,请知情宗贤告知!谢谢!
    联糸电话:林俊荣  139022256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2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尤溪县林氏谱牒  

  
《新村北苑林氏族谱》西城新村(街面库区移民村,2004年设)早期旧谱遗失。民国37年(1948年)第一次重修。

《北苑林氏族谱》1983年12月,在永坑香祠进行第二次重修,由陈竹忠先生执笔撰修并作序,约1500多字。

《连云林氏宗谱》原谱佚失。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本族裔孙林述俊主持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始祖朝凤公廿一世孙云运公再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一次由族人主持重修。

《联西林氏族谱》始纂于民国九年(1920年),由陈步安先生执笔撰修;1984年,由陈美瑞先生执笔重修。

《闽林氏族千年谱》1986年,与德化县盖德乡林地村林姓宗亲共同发起,由同派系林姓族人组成编纂董事会进行编修,历经三年编修完成。全谱共分《黄帝至九牧》、《阙下林家》、《九牧林家》、《游洋林家》、《闽林总集》等五集编印。记录林姓发源、得姓、繁衍、风习、迁徙等有关林氏历史源流资料。

《青坑林氏宗谱》青坑林姓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编修的本支长房、二房、三房的房谱,共四册。内容有:凡例、谱序、祖宇、土地、山场、世系、世代、贤良、孝行、节义、续置等。后于1980年第二次重修。世系由始祖延至22世止。

《蒋坑下坑洋林氏宗谱》首次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编修,由本系十六世孙林良树、林良宛主持编纂,林应芳执笔。1996年,进行序谱编修。内容有:源流、谱序、族规、敕诰、世系图、世传、坟图、年号、祠图等。

《石路林氏族谱》原谱遗失。中华民国17年(1928年)重修。

《城关林氏族谱》原谱遗失。1993年由族人文仕、建春、元流等6人主持重修。全谱有序、源流、世系、世传等内容。

《园溪林氏族谱》原谱遗失。1993年由族人学宗主持参照有关资料重修。全谱有序、源流、世系、世传等内容。

《下村林氏族谱》原谱不存。1981年由族人友过、文钻、士勇、荣炳、荣珊等9人主持重修。

《光林林氏家谱》原谱“文化大革命”间焚毁。1995年由族人德铨、逢庆主持重修。

《联建林氏族谱》原谱不存。2000年由族人奕星主持重修,全谱约18000字。

《后楼林氏宗谱》清代以前各谱均已失存。民国36年(1947),后楼林氏十四世裔孙族长光大公,房长守铭、永铭,十五世孙房长旺养、明骥,十六世孙树甘、珊华,十七世孙培仁、德美、国樑、十八世孙昭光等组成宗谱重修理事会,进行重修,由福州梓培氏端木焕先生执笔。谱中有时任尤溪县长靳蘄、参议长洪钟元,及历任县长詹宣猷、国民革命军52师驻尤留守处主任林大茂,及主笔端木焕等序。全谱有源流、世系等内容。1988年,本族十六世裔孙钟声、钟政主持续修一次,1998年,族人新应、良永、文仁、恩畅、昭辉等9人组成代董事会进行重修。全谱根据华山林氏族人提供的祖源资料,从入尤本族始祖林埜公上溯至开闽始祖林禄公及受姓始祖(长林一世),总计衍派106世。全谱约60万字。

《科竹林氏宗谱》始修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林埜公七世孙邦五公主持编修。其后每20年一小修,每60年一大修。1987年重修一次。

《双洋林氏宗谱》始修于民国35年(1946年);1998年,由族人林良永主持重修。

《华兰林氏宗谱》始修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二十世孙凤仪公主持编修。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二十五世孙时言公主持重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聘请十八都(今溪尾乡)葛峰李儒宗先生主笔重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由族长文锡公主持,聘华莘乡(今溪尾乡)本洋李梅园先生重修。1984年,1999年,由族长恒山、恒恩公共同主持,聘溪尾乡纲纪村郑裕乡、洪道仪两先生主持续修。

《溪尾林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5年(1946年),至今已续修一次。全谱有序、源流、世系、词赞、祠图等内容,共1万余字。

《管前林氏族谱》于1970年代末,由林美艺主持编修。全谱2万余字。

《黄林林氏宗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1年),由裔孙林元慧主持编修。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林有燕主持重修;清咸丰四年(1855年),由林奕衮主持三次续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林光在主持四次续修。2008年4月,族人林春芳、林先增主持重修。全谱有谱序、世系图考、列祖简介、名人图文简介等内容。

《竹溪博陵林氏家乘》原谱残缺不全。前2次,纂修人无考。首次约于南宋绍兴年间撰修,二次约于明永乐年间撰修,三次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全谱有序、凡例、世系、世纪、缘起、山场契约、竹溪记、风景诗、林真人记、雲花记等内容。四次修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次修于民国30年(1941年),由福州陈日曦先生主笔撰修。全谱分三卷:上卷为咸字,有序文、传记、诗、图、凡例等内容;中卷为丰字,有世系、引言等内容;下卷为预字,有世纪、墓考、引等内容。1981年,由汤川乡黄林村族人林莺鸣先生主笔整理续修。

《溪滨下厝林氏族谱》始修于民国30年(1941年),由福州陈日曦主笔编修。1987年,由汤川乡黄林村族人林莺鸣先生主笔续修。

《白漈林氏族谱》始修时间、主持人无考。民国36年(1947年),由族人林义卿等人主持纂修,共三卷。全谱有序、源流总序、竹溪、漈下历管山场合据、世系、祖祠等内容。

《阳星林氏族谱》始修者族人林广大,纂修年代无考。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由族人林新主持续修。全谱有世系、凡例、山界、祠堂、祖居图谱、入闽年代等内容。

《半山林氏族谱》原谱约始修于清同治年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焚毁,留有七篇谱序及编修主持、撰稿者等内容残页。该谱由当时的族长新楷公主持,由四房房长良棋公在其房谱的基础上补充撰修而成。其总序中阐述林姓始源及始祖身份;二、三两序阐述氏族盛衰情况;四序简述林姓始祖渊源及传承情况;五序阐述明万历六年半山开基始祖翰华公的定居立基情况;六序简述自半山林姓立基至明天启初年,始祖携其妻及梓、春二子在半山扩大祖业,及至清顺治五年(1648年)半山第三世裔孙分支五房之过程;七序阐述分立二祖立祠情况,及对祖宗的业绩予以颂扬等。

1980年,由十世孙林佳池族长主持、十二世孙林瑞敏执笔重修。谱中有原谱各序,增第八序叙述原谱焚毁情况,重修经过及源流、世系等内容。

《下保林氏族谱》原谱于“文化大革命”中焚毁。1985年,由洪治公主持,秀峰公、佳长公两人以仅存的十四世孙洪钦公家谱为基础史料,重新补充整理撰修成较完整的族谱。全谱10余万字,有序承、题词、渊源、世系、分布图、人才名录、先祖墓址、赞谱诗等内容。

《剑溪林氏族谱》始修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由九世孙景隆公主持编修并作序;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十一世孙大财公主持重修并作序;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十八世孙林逢春与德化云漠乡族人林文辉共同编纂、作序,在续编世系的同时,增修祠堂志;民国16年(1927年),由二十世孙古希公主持续编,族人林圣希等5人作序,并增峙峰十景诗等内容。

1980年,二十二世孙腾芳主持并执笔续修、作序。

《华口林氏族谱》原谱失传。2006年,十五世孙林世杰主持并执笔重修。全谱有词图、谱序、题书、世系、先人遗像、诗词等内容。

《东华上漈林氏族谱》始修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新阳镇族人林济青重修并作序。

《台溪林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十一世孙中桂公主持编修。清光绪32年(1906年),由十八世孙立芳公主持重修。1987年,二十二世孙林富伟主持再重修。全谱三卷,有序文传赞、源流图像、世系考详等内容。

《玉涧林氏宗谱》始修年代不详。1984年,由族人林明炳、明取主持重修。全谱有序、名派、字派、房屋分布图、坟图、世系图、契约等内容。由中仙乡剑溪族人林腾芳执笔,有阿森公所作原序。




引文来源  尤溪县姓氏源流研究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18 , Processed in 0.05305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