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774|回复: 2

林外(1106-117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6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岂尘,号肇殷,南宋·晋江马坪村人,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生,林知八世孙。
  林外豪于酒,工诗词,词翰潇洒,谈吐不羁(《宋开基马平(坪)林氏谱谍》)。年青时曾游学苏、杭一带,屡试不第,至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登进士,已55岁。后为兴化县令。著有《孏窠类稿》,已佚。
  北宋末年,国君荒淫,奸佞当权,贪污腐败,致金兵南侵,二帝被掳北去,受尽奇耻大辱。南渡后,南宋小朝廷把京都从汴州迁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安江南,向金称臣,忘记国耻和君父之仇,吃喝玩乐,纵情歌舞,醉生梦死,把避难的所在,当作昔日的汴京。
  林外曾于杭州西湖酒肆饮酒斗余,题诗壁间讥之,是为著名的《题临安邸》。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因当时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形体酷似,其作者后世有作林升的,也有作林外(如《西湖游览志》),历来莫衷一是。现经考证为晋江林外
  该诗辑入《千家诗》,流行全国,八九百年不衰,历来为书塾蒙重、中小学学生的必读诗篇。传播时间久,影响范围广。
  林外还曾在吴江垂虹亭桥(位于苏州城东)下,见此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七十二,如长虹卧波,信笔在一桥洞飞梁上题《洞仙歌》词。该词收入张思岩《词林纪事·卷八》。词云:
   “飞梁欹水,虹影登清晓,桔里渔村半烟草。
    叹来今往古,物换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 ?
        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
        归去也,林屋洞门无锁。
        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 年年不扫。”
  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林外是乘大篷船穿桥洞,自己站到船舱顶,仰面朝天,把词题写在飞梁上的。写毕船去,水天无痕,当时世人惊为神仙所书。
  据同时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这阕词轰动一时,有人抄呈宋高宗·赵构,并附传说为仙人吕洞宾下凡所作。赵构谙熟诗词格律、音韵,读罢笑曰:哪是什么神仙?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写!左右大臣莫明其妙,请教所以然。赵构说:这首词所叶韵脚多有闽南方言(此词下半阙中“帽”、“过”,“锁”、“扫”,只有用闽南话来吟,方能叶韵)。可见这阕词在当时的影响。
  宋·周密《齐东野语》还载:林外独游西湖,在西湖小旗亭饮酒,角巾羽髦,飘飘然神仙中人。他叫酒保从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随意取钱,按钱数买酒;饮完再饮,直至傍晚,凡饮数斗不醉,有人探看他荷包中的银钱,并无减少。将去,索笔题诗壁间。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诗曰:
       “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
        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
  又有一次,当他看到西湖附近的云盖峰,半隐半现在晨雾中时,触动情怀,即题下一诗:
       “一峰特立出尘寰,自古相传云盖山。
        不是云来盖山顶,只缘峰峭入云间!”
  林外过南剑黯淡滩,湍险屡覆舟,行人多畏避之,他却漠视险情,在滩旁驿壁戏题曰:
       “千古传名黯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
      惟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我何 ?”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卒,享年65岁,与其二世祖林知同葬于晋江灵源山。林外有二子,长、次林乾迁居陈江(陈埭),成为晋江陈埭林氏开基祖。                                          资料來自泉州历史网
发表于 2010-4-30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10-4-30 11:11 编辑

晋江经济报 文体地理版2009年11月22日
http://www.jjjjb.com.cn/html/2009-11/22/content_180677.htm  


灵源山中觅林外
 ■记者 黄海莲 陈巧玲

林外(1106年-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平(坪)村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生。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善工诗词。后任兴化县令。据考证著名的《题临安邸》一诗为其所作。  

诗人寂寥埋深山  
[寻访]
诗人寂寥埋深山

  灵源禅寺气势磅礴地矗立在灵源山上,周围古木苍天,掩映红瓦高擎、古色古香的建筑。若要进入灵源禅寺,须经一片宽阔广场,再拾阶而上,石阶旁一棵古老樟树伸着树丫,将树荫洒在石阶,以及树下一座小而杂乱的石构建筑上。这座小小石房便是吸引我们来此的缘由。
  这并非普通的石房。在那里头,竖着一块立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的石碑,上面左下方刻着立碑时间,中间刻着“马平宋绍兴进士岂尘林公之室”,右方刻着“公事迹登府志有窠彙稿传世”。石房里除了这块石碑外,便是寺门口的买卖人存放的货物与工具,满满当当地杂乱堆放着。
  据了解,这是目前唯一能找到的与林外墓相关的实物。 
    我们从灵源山上驱车往山下赶,直奔永和马坪村,去寻访林外生活过的地方。在永和马坪村闽南比干庙,我们见到了林培与林时朝两位老人。林时朝告诉我们,林外的墓就在现在的石房后面,因为年代久远,早已不知具体位置。清光绪时,林氏后裔在原来墓室之前立下了石碑,成了林外墓唯一的见证。在老樟树下摆摊的老人家告诉我们,他今年61岁了,从小便在这里玩耍,小时候这房子并不是石房,而是杉木和土墙围起来的一个类似土地庙的房子。值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改建成这样的。  林外,字岂尘,号肇殷,宋绍兴晋江马平(现都作“坪”)村人。在离林外这个石室不远的地方,一座新修的大型陵园立在灵源寺主殿旁,墓主名为林知,是马平林氏的二世祖,林外是其八世孙。在今年7月份,晋江市旅游局提交的《晋江市灵源山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案里,提到将重点改造林知林外的墓,并将林外墓迁与林知墓合并。通过园林手法重新修缮这对祖孙的坟墓,使其成为灵源山上的新景点。
  那么,林外是何许人物?林知又是何许人物?他们的墓为何会成为旅游规划中的景点,为何那小小的石房会吸引我们?

  细说从头。
  一首古诗的争议

  [考证]
  一首古诗的争议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可谓脍炙人口,许多人在小学的时候便接触了这首诗。关于这首诗的作者,一直都是有争议的。坊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说作者是淳熙间士人林升,有说是莆田林洪字梦屏,又有一说是晋江林外字岂尘。这首诗最初刻于西湖边粉墙之上,疑为即兴题壁之作。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里有如下记述:绍兴、淳熙之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便把杭州作汴州。即兴题壁,很难是工整的楷书,大都“龙飞蛇舞”。“升”、“洪”、“外”三字草书形体相近,加之抄传讹错,以致此诗有了诸多作者。究竟此诗的作者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疑案。
  一直以来,无数学者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寻找答案。最后,经过历代的考证,泉州晋江人林外成为大家最为认可的说法。原因有三,其一,士人林升已不可考。其二,南宋莆田林洪,字用宏,据《兴化府志·艺文》和《莆田县志·选举》记载,林洪为绍定二年明经进士。绍定距淳熙50年左右,他是南宋后期人,不可能是绍兴、淳熙年间作此诗;况且,他的字不是“梦屏”(也查不到另有字梦屏者),亦无诗词记载。其三,林外在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为临安太学生,时间和地点都符合《西湖游览志余》的记述。  能够写出这首颇具讽刺意味的《题临安邸》,作者无疑应该是一名爱国文士。那么林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林培与林时朝两位老人熟知家族历史,不仅给我们讲述了林外的一些事迹,并带领我们去看林时朝老人收藏的林氏族谱。在族谱里,不仅有林外的介绍,还有林外的画像。族谱中详细地记录了林外的生卒1106-1170年),并简要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当中说到他“才华过人,工诗词”,并记载了他的诗引起宋孝宗解说的事迹。上面还记录着,林外绍兴三十年(1160年)登进士,时年55岁,后为兴化县令,晚年勤于写作,著有《窠彙稿》,死后葬于灵源山。
  无独有偶,在《泉州府志》卷七十五里也记载着林外出入林间,以字买酒的传说,还留下“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诗句。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的那个林外,还有更生动的故事,有一次林外过南剑黯淡滩,那里滩流湍险,经常有船在那里翻覆,大多数路人都害怕避而远之,他却漠视险情,在滩旁驿壁戏题曰:“千古传名黯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惟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我何?”
  这些记载里的林外,个性不拘,不流于俗,且喜欢于墙壁、桥洞上题诗作词,这倒真是符合了《题临安邸》作者的风格。在《宋开基马平(坪)林氏谱牒》里,寥寥数语便还原了一个旧时代真实的读书人样式的林外。原来林外曾经屡试不第,在游学苏、杭一带之时常穿戴道士衣冠,放浪形骸,到处题诗作词,以宣泄胸中郁积。此后,林外中进士,任过兴化(莆田)县令,诗名却随其减退。诗集《窠彙稿》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只那一首《题临安邸》,让人去想象那个年轻时候谈谲不拘的泉南人林外。  知晓了林外的渊源,那林知又为何人?原来,据《泉州府志·隐逸传》记载,林外是北宋高士林知的后代。林知是马平开基二世祖,出身官宦世家,因怀才不遇,回乡在灵源山上建造“望江书室”教书育人。当时惠安主簿林迥所感叹其为“万卷诗书一布衣”。林知离世后,墓筑于望江书室旁。林外自幼便在望江书室读书学习,从兴化县令离任后也隐居灵源山,以先祖林知为样,以诗书相伴终老。

  游离于世的怪人林外
  [传说]
  游离于世的怪人林外

  坊间流传有许多林外的故事,特别是在苏杭一带。至今,在西子湖畔仍有许多以“山外山”、“楼外楼”为号的酒家,名字都取于他的诗及故事。当年,他曾游学苏、杭一带,因屡试不第,又耳闻目睹赵家王朝昏聩腐败,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浪形骸,到处题诗作词,以宣泄胸中郁积。除《题临安邸》一诗外,仍有许多诗词故事流传。在《宋开基马平(坪)林氏谱牒》里记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林外来到苏州城东的垂虹桥下,见此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七十二,如长虹卧波,触景生情,文思骤涌,信笔在一个桥洞的飞架上题下一首调寄《洞仙歌》:“飞架压水,虹影澄清晓。桔里渔村半烟草。叹今来古往,物换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壑洞门无锁。认云屏烟嶂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后来,有人把这首词抄呈宋孝宗,并附传说为仙人吕洞宾下凡所作。宋孝宗谙熟诗词格律、音韵,读罢沉吟片刻,便笑着说:“哪是什么神仙?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写!”左右大臣莫名其妙,请为何。宋孝宗说:“这首词所叶韵脚多有闽南方言。”细品之,此词下半阙中“帽”、“过”,“锁”、“扫”只有用闽南话来吟,才是押韵的。此后很久,人们才知道:原来是林外乘大篷船穿桥洞,自己站到船舱顶,仰面朝天,把词题写在飞梁上的。写完后,船去无痕。如此别出心裁,巧夺天工,难怪当时世人惊为神仙所书。
  还有一次,林外依然穿着道士服一个人在西湖四处游玩,累了便找了一处僻静的酒店喝酒。他叫酒保从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随意取钱,按钱数买酒;喝完再喝,一直喝到傍晚,“凡饮数斗不醉”,有人好奇去看他荷包中的银钱,并无减少。大家都感到惊异,以为碰到“神仙”了。等到快离开时,林外借来笔墨,在酒店的墙壁上,题下一诗:“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第二日,满城传说西湖边上的酒店有“神仙”前来饮酒,引得人们纷纷去酒店看诗议论。

  感谢颜长江、林培、林时朝等人对此次采访的帮助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升
    字云友,梦屏,葬西程山,娶渡龙(今苍南灵溪镇)杨氏,生雄、熙。嵩,唐末大顺元年,由闽迁浙之横阳荪湖,唐元符进士,金州刺史,礼部尚书。嵩-护-萼九,芸八(兄弟由福建长溪(今霞浦)赤岸迁至横阳亲仁乡荪湖里)。芸八-岐-时鸣(灵溪厦林始祖)-清-仲美-升-雄,熙。雄,宋绍兴廿七年武进士授承议大夫,娶钱仓时氏,生一子方大,娶游岐张氏,合葬小亭(今灵溪浦亭);林方大,字正荣,宋景定三年武进士。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42 , Processed in 0.03798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