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652|回复: 0

“有德堪为后世范”--忆名医林英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0 1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南郊屿头(林厝)村壶山林氏中医内科世家,为中医学作出突出贡献,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英藩(1901-1974),是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第六代传人,一生从医,传承并发展祖业。13岁时,其父即授中医典籍并让他旁坐视诊。他聪颖勤奋,中医典籍的重要章节都能背诵,为终生从医奠定了基础。   林英藩19岁时父病重。时值战乱不止,西医东渐,中医屡遭贬抑,医业日见衰微,生计维艰,其父愤世嫉俗,劝他改弦易辙,走读书为官的“福道”。林英藩毅然继承医业。   开业伊始,有几个中医未能治愈的病人慕名前来求诊,林英藩治愈了患者,“森元英”之名便在南郊乡间传播。   第四代传人森元是林英藩的祖父,医绩卓著,著述颇丰,闽省官绅及眷属患病常请他诊治。逝世后,陈至村太史、陈宝琛太傅等赠挽联哀悼。第五代传人闢甫继承父业,不断创新,曾为晚清大臣陈璧治愈重病。逝世后,陈璧赠挽联哀悼。林英藩排行第五,人们便称其为“森元五”。他崭露头角后,人们在他名字前冠其祖森元之名称颂其医术,便顺理成章了。   弱冠成名的林英藩,谦虚谨慎,学习医书典籍更加勤奋,尽得祖先之秘。求诊者日众,他却谦称言过其实,“榕城士女多奇癖,雅好吹嘘如我俦。遂教病客接踵至,山阴道上惫应酬”。一次,林英藩出诊回来,乘船到马尾镇时已黄昏,有人求诊。三伏高温,此人却头裹重巾,身穿棉袄,还盖着被褥,面赤如火,大汗淋漓,气促,脉沉细参差。林英藩诊断其为暑瘵重症。开处方时,此人突然掀被脱袄狂笑,说是无病伪装,想敲诈,否则就宣扬出去。林英藩劝其就诊,此人自以为得计,不以为意。果然,不久他汗出不止,转热为寒,气促神昏。弄假成真,害人反而害己。“森元英”之名更加远扬,愈传愈神。   林英藩40岁时已“辛苦于今二十载,萧萧白发渐盈头”,仍兢兢业业,毫不懈怠。自己得病,为使求诊者及时得到治疗,他倚卧榻诊治,口述处方,由长女秋蓉笔录。40岁以后,林英藩医术已臻成熟。上午在家坐诊,下午出诊,夜里钻研医书典籍,联系临床实践总结经验。   林英藩医德有口皆碑。他为人敦厚,谦谦有礼,谈吐轻声细语。对病人如亲人,视其年龄性别亲切称呼,慰藉有加。对贫困的病人,不计诊资,不但免费还资助药费。炎夏傍晚,有时应邀去邻村施诊,进村口见到在榕树下乘凉的乡亲,主动打招呼。乡亲们有的请他为其母看病,有的请他给中暑的儿子瞧瞧……林英藩都一一点头,义务为他们诊治。   林英藩不到40岁就考虑继承人问题。按传统和世俗,祖传技艺传男不传女,以免秘术外传。他的要求是:只要志在于传承祖业,治病救人,又具备学医的素质,勤学不辍,都可以培养,不论男女和长幼。其父闢甫就是按此要求选择继承人的,林英藩虽然排行第二,但在医术方面有天赋,其父闢甫就选择他学医,让长子葆煊开中药铺,施展其特长。林英藩让长子秋光自己选择爱好,后来秋光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40年林英藩选择长女秋蓉随他学医,后来秋蓉成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名医;也让次子秋阳、幼子秋潭学医。胞弟葆瑜在林英藩培养下,在福清医院行医,被评为省名老中医。“文革”中他悉心培养外孙女陈玲(秋蓉之女),后来陈玲成为福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胞侄兴江1956年随林英藩学医,在家乡行医。族亲寿榕早年随林英藩学医,在仓山第一联合医院行医,均颇有名气。   福州解放后,林英藩迁居市内。公私合营时,他与名医郑孙谋、陈子峰等组建了仓山第一联合医院。他是医院的中医台柱,下班了还有患者求诊。有的病人打听到他住处,登门求诊,甚至家属把病人抬到他家门口,林英藩都热心诊治。为了满足病人的要求,他再次违背祖训,收异姓徒弟。   上世纪60年代,林英藩的医术更上一层楼,在中医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福州市第二医院常请他会诊。还应邀进行讲座,深得同行的好评。   林英藩把毕生的临床经验概括为四个字:稳、活、全、精。此四者,在其学术论著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十分重视中医学科学的更新,提倡中西互渗,身体力行,有所建树。1952年他就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如对中风症的研究,他采取现代医学的分型诊断法、分期治疗法,在治疗上集中医名家的优点,融会贯通,探索出中风症四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用成功的经验归结出各期的用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症提供了完整的经验。   祖传医籍林英藩视之如生命。解放初有人向他勒索《见楼医案》,他托延时日,雇人昼夜誊写才保留底本。但他违背祖训,将祖传的数本医书贡献给省卫生部门出版问世,《光明日报》曾报道过,省卫生厅在大会上发给奖状。之后他又将家传单方验方三集与一部十多万字的《和斋医案》公诸同道。《和斋医案》是其祖先第三代传人林作建所著,记述了他与长乐县名医陈修园会诊的医案,现珍存于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   林英藩著有《见楼医话》、《读〈伤寒〉心得与〈六经本义〉》、《自制胃苓痛合剂治胃肠型感冒疗效介绍》、《〈胃病验方蒌薤丹参饮〉的辩证治疗》、《阴阳两亏咳血症治》等。这些著作有一部分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贡献给省市卫生部门。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如《瘴症病家传治验》文稿,在“文”革中遭焚毁、散失。   由于林英藩对中医贡献突出,“文革”前省卫生厅首批审核批准为省名老中医;先后被接纳为福州市中医学会、中国红十字学会、全国科普协会、中华医学会等为会员;多次应邀参加中医学术讨论会;当选为仓山区人大代表,应邀参加省政协会议;多次被评为省卫生工作积极分子。   林英藩晚年虽患病,但对求诊者仍尽力施治,不论日夜,不避寒暑,时常饮食违节,起居不定,致病情加剧,于1974年逝世。乡亲惊闻噩耗,痛惜不已,送别的乡亲达三四百人。   在林英藩先生逝世35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来源:林长鎏文 福州晚报20090905期 链接网址:喜阅网 http://epaper.xplus.com/papers/fzwb/20090905/n64.shtml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0 19:29 , Processed in 0.05055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