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040|回复: 0

百年沧桑话林家 (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5: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盛发 文/供图                                        四
  总体上说,“雾峰林家”自林文钦中举之后,整个家族已从粗犷豪爽的武将身份晋升为官绅阶层。除了林献堂作为一代领袖之外,顶厝还有与台湾总督府采取积极合作的策略、在各种产业经营中独占鳌头的林烈堂,个性恬静、从不过问政事、喜以书画花鸟自娱、关心时尚流行、悠游自适、对地方公益捐赀不惜、德望殊高的林纪堂等,以及林献堂之子攀龙、犹龙等;而下厝,这时有“雾峰三诗人”林朝崧、林资铨、林幼春三叔侄。真可谓“雾峰林家”英才济济,风雷激荡台湾。
  林痴仙(1875-1915),名朝崧,字俊堂,自号无闷道人,林家下厝林文明六子,少年时就才华出众,邻里无人不赞佩他的诗文。清廷割台时,他奉母命避走福建晋江,后又到大陆桐城,继而转往上海,之后遍游名山大川;又因忧国忧民,故自此诗思大变,他的诗句更益发雄壮澎湃;返台后更号召各地文士,与其侄幼春先生和赖绍尧先生成立“栎社”。尔后,筑无闷草堂、移居詹厝园宅第,致力于教育并筹办台中中学(为台中一中前身)。痴仙在梁启超游台寄寓“莱园”时常跟梁启超论时事咏诗文,遂而影响痴仙后来积极投入民族运动。他为遗民型诗人,而代表作“无闷草堂诗存”,其诗婉约凄怆,而感怀家国,常难自已。1915年10月7日,他抑郁以终,享年仅四十一岁。台湾史学家连横痛心地说:“痴仙一死,全台诗人无不洒泪者,以诗界从此寂寞也!”
  林幼春(1879-1939),林家下厝林朝选之子、林定邦曾孙。从小就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曾在林克宏及王君右门下读经史,之后拜梁钝庵为师,其诗文功力精进。因此,在日据时代,林幼春先生与胡南溟先生及连雅堂先生鼎足诗坛,而林幼春先生的诗文各体兼具,其深厚的古体诗基础,更是雅健,尤见功力,有诗仙李白的遗风,是三百年来台湾古诗人中“最卓越的诗人之一”,故被奉为台湾诗坛一代泰斗,著有约400多首诗文的《南强诗集》,在台湾抗日民族运动史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台湾名人徐观复在为林幼春的《南强诗集》作序时,称其诗“实万劫不磨之民族精魂之所寄”,并称之为“一代民族诗人”。
  林幼春先生跟叔父痴仙先生所倡设的“栎社”,为台中名流荟萃之处,盛极一时,叔侄两人被称为“大阮,小阮”。此外,更是与友人成立“台湾文社”,发行“台湾文艺丛诗”,致力于文教复兴,之后跟有志之士发起“台湾议会设置运动”。1923年,林幼春先生与蔡培火先生,被日本人以反对日本政府为由逮捕入狱,在狱里他写下了不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诗作,合编著为“狱中十律”,可媲美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歌。可惜,林痴仙英年早逝,享年仅四十一岁。
  林资铨(1877-1940),林家下厝林朝栋次子、林定邦之孙。少小聪颖,弱冠之时就以诗文名扬海内,而他所作的“游金山诗”特别受进士施士浩激赏。虽然其为诗出入于香山、陆放翁之间,然而寓意实本于少陵,诗文中满溢着家国之情。光绪三十二年,与从叔朝崧(痴仙)、从弟资修(幼春)组织“栎社”,并被称为“栎社三杰”,对台湾诗学界有甚大贡献。1921年“栎社”创立二十周年,他被推举为理事,为日据时台湾著名旧诗人之一。1940年1月10日,他因糖尿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生平著有《仲衡吟草》。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雾峰林家”虽无往日之耀眼,但风光依旧无限。自1951年台湾实行地方自治,林家依靠着长期以来累积的社会声望与实力,再度踏入政坛,成为台中县政治势力中的“林派”,显赫一时。而后,林鹤年(林纪堂之子)斥资1000万元创办“兰生仁爱之家”,由当时“联勤总司令”蒋纬国出任名誉董事长,显见林家之后虽不如往日辉煌,但仍有不少人在政商两界经营,继续着林家的香火。      
  “雾峰林家”的家族跌宕起伏发展史,可谓百年少见,世之少有。从拓荒的农家小户,成长为集政、军、农、商于一身的显赫家族;从习武护身的地主武装,成长为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从崇尚武质的士绅,到读书入仕的文质士绅;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到反抗外族入侵,参加民主革命,反映了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某些特点,也是台湾历史上血缘家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雾峰,如今还是一个充满生机,而且保留浓厚常规文化的漳人聚落。林家子弟,俊彦辈出,人才济济,如今广布于台湾、大陆和世界各地。
  原乡的召唤
  雾峰的回应
  台湾“雾峰林家”与原乡漳州,特别是平和五寨埔坪林氏同宗共祖,一脉相承。两岸互相交流往来的历史事实在漳州,尤其在五寨埔坪都可以找到见证。
  漳台“宫保第”
  两岸历史见证
  在漳州,有一座台湾“雾峰林家”后裔回祖国大陆寻宗祭祖的必访之地——“宫保第”,位于漳州新华西路观桥顶,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左宗棠及漳郡绅耆禀请朝廷敕建,初在城东迎香驿做桥巷,内立建石碑,碑上镌刻:“祠祀提督林文察,字有理,福建台湾人,原署陆路提督,同治三年冬领兵驻漳郡东关外,十一月初三日,在瑞香亭与李世贤血战,军孤援绝,力竭阵亡。事后朝廷赠太子少保,谥刚愍、于死事地方建立专祠。”光绪十四年(1888年)增建石坊旌表功绩,“宫保第”林刚愍祠亦由城东移入共建。石坊上镌有文略述林文察功绩、石柱镌有二副对联:一曰“碧血洒沙场,千古河山留正气;丹题焕华表,一门俎豆肃明?”;另一联曰“异数褒忠壮气,擎海天一柱;中兴翊运大名,寿河岳千年”。
  近年来,台湾“雾峰林家”多次返回大陆进行祭祖,要求归还“宫保第”房产,修复“宫保第”建筑,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2006年3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曾作出重要批示:“‘雾峰林家’一直以来受到台湾各方面政治力量的关注,而漳州的林文察祠堂是林家后裔回大陆寻宗祭祖的必访之地。我认为妥善处理此事,既可保护文物,也有利于争取台湾民心。”此后不久,从漳州文物部门传来了关于重新修复“宫保第”的好消息,即将重修的“宫保第”不但继续保持原有御赐宫邸风貌,而且还将开辟“雾峰林家”纪念馆,以供游人瞻仰凭吊。
  无独有偶,在台湾的台中雾峰乡民主路24号,也有一座林文察专祠“宫保第”,它是与漳州“宫保第”同时由光绪皇帝敕建的,是目前全台唯一有这样规制的古建筑,也是台湾二级文物保护古迹,在1999年“9·21”大地震(震中就在台中旁的集集小镇)时,与其他林氏故宅均遭受严重破坏,2001年由台湾文化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督导推动包括“宫保第”在内的“雾峰林家”故宅灾后重建工作,并拨款6.5亿新台币作为重新修建资金。2005年1月19日,该古迹修建工程正式动工,2008年12月底全部竣工。地跨闽台的“宫保第”,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府两地式御赐宫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奥运特刊    报社邮局     漳州新闻网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16 19:39 , Processed in 0.12186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