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366|回复: 0

三坊七巷名人与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22: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望族名人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杨桥巷林家、文儒坊甘家、宫巷沈家、郎官巷严家为闽台交往和台湾的发展所作的努力令人不可或忘。

  杨桥巷(今为杨桥路)林家在福州曾是大名鼎鼎,其核心人物是林尔康和林熊祥父子。林家祖籍福建尤溪县,林尔康高祖林应寅渡台后住在淡水的新庄,开蒙馆教书为生,其祖父林平侯16岁才去台,后与人合伙销盐发了财,林家就由一个穷教书人家一跃而为富户。后平侯花钱捐官,由富而贵,做了广西柳州知府,财产更多了。告老返台后,大盖房子,广买从淡水到宜兰的田地,年收租谷数万石。平侯死后,其二儿子国华于1853年迁居台北板桥,盖大屋,造园林,垦荒地,兄弟子侄聚族而居,号称“林本源”。国华大儿子维让曾因捐助清廷军饷2万两被奖了个“三品衔”。其弟维源曾捐官内阁中书,1879年督办台北筑城得了不少钱。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办理全台开垦、抚番等事宜,林维源帮办并乘机扩展了不少土地,成为年收租谷20万石的大地主。据说,林家土地之大特快列车也要跑20分钟。1895年台湾人民奋起抗日,林维源跑到厦门,在鼓浪屿修建了有名的园林,并以其子林菽庄(尔嘉)名之。林尔康是林维源的侄儿。林维源曾来福州为林尔康向省垣望族求婚,曾做过清逊帝溥仪老师的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遣媒与林家撮合,把二女儿陈芷芳嫁给林尔康。甲午战争后,台湾割给日本,林尔康不甘做亡国奴,渡海来到福州杨桥巷定居并建起一座豪华的洋楼和一座五间排的大院,其后门就开在郎官巷。林尔康还在文儒坊为岳母张氏建了一座豪宅(现陈承裘故居),将岳父母从螺洲接来居住。林尔康早死,其妻陈芷芳常带着年幼的男儿女儿来往台、厦间。陈宝琛主持修建漳厦铁路时,每过厦门都下榻菽庄花园的西楼,和妹妹拉家常。陈芷芳还曾捐赠巨资给陈宝琛作为建设全闽师范学堂校舍经费和《德宗实录》红绫本缮写费,并因此得到清廷给的一品夫人诰封和“义方垂裕”、“福寿”匾额。陈芷芳死后就葬在福州鼓山下。陈芷芳的二儿子林熊祥娶了陈宝琛的小女。林家十分富有,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时期,福建当局每遇财政困难,都曾向林家借过债。当然,林家在慷慨解囊、助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藉债权人的身份得了不少的好处。

  另一个名人是福州评话和闽剧《甘国宝和王莲莲》中的男主角、妇孺皆知的甘国宝,其故居在文儒坊28号。甘国宝祖籍屏南,自幼习武,武艺精熟,后随家人搬到文儒坊。雍正十一年(1733年)甘国宝中了武进士,被授为殿前侍卫。后来曾两度当过台湾总兵,第一次于1759年赴台,常亲率小船在海上巡逻。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度任台湾总兵,依然率船出海巡防。他一共在台湾驻防了四年多,倭寇慑于他的声威,竟不敢来犯。人民感其为民御敌过上安稳日子,当他升任广东提督离台时,百姓“送万人伞、万民旗,同舟送行至鹿耳门,不忍分手,挥泪而别”。而乾隆也对他赞赏有加,诰封他为荣禄大夫。

  对捍卫台湾主权和开发台湾有杰出贡献的是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他的家在宫巷26号(原11号),1874年他正在船政大臣任上,这年5月,侵略成性的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派出11艘舰船和3500名士兵侵入台湾恒春,妄图以此为跳板进而侵占整个台湾。敌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清政府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54岁的沈葆桢不顾多病之身,毅然受命于国难之时,先命“福星”、“扬武”、“靖远”、“振威”等舰船或停泊台湾,或游弋于海上,给敌人以心理上的威胁。6月,沈葆桢率兵轮两艘和楚勇两个营到台巡视。当时台湾海陆防“无一可恃”,“千余里竟无一炮”。面对此境,他提出“固民心”,同仇敌忾;“联外交”,孤立敌人;“预边防”,加强福厦海防;“通消息”,利用四艘兵轮互通消息四艘对敌之策。发动民众,在安平、凤山的东港、旗后,澎湖的妈宫、大城北,基隆和沪尾等地构筑炮台工事,从大陆调集了二十七个营、一万多军队和十三个营精锐的淮军入台并进驻前沿,还在各地办起乡团,招募壮勇,使台湾防守固若金汤,随时准备给侵略者以致命打击。沈葆桢做好了“裹革而归”准备。他力谏“无惜国家目前之钜费”,向侵略者开战,将他们赶出台湾,“以杜后患于未形”。侵台日军十分惊恐,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但软弱的清朝廷对日本人怕得要死,并不采纳沈葆桢的建议,于10月31日,在北京匆匆忙忙与日本签订了《北京专约》,白白奉送给侵略者50万两银子。沈葆桢对“倭奴提心吊胆而来,养欲给求而去”感到万分痛心,但又无可奈何,只有“扪心清夜,无地自容”。日军拿了银子于11月26日高高兴兴地全部退出台湾,沈葆桢拖着病躯给朝廷写奏章,在《全台善后事宜并请旨移驻巡抚折》中,他认为“台湾海外孤悬,七省以为门户,其关系非轻”,且“台地向称饶沃,久为异族所垂涎,今虽外夷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期时”,建议必须开发和整治台湾,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修吏治,固其险,以保持台湾的长治久安。但朝廷也不采纳他的建议,他就再次上奏,建议让福建巡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终于得到朝廷采纳,于是闽台两地同归一个行政长官管辖。随后,他组织人民有计划地开垦荒山,并从厦门、汕头、香港等地招募一批批老百姓,让他们免费乘船到台垦荒,官方还供给口粮、耕牛、农具、种子。荒地开垦了,老百姓有了粮吃,有了衣穿,就在台湾安居下来,台湾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廷还在沈葆桢的请求下废除了长期的渡台禁令,使台湾与大陆的交通得以恢复正常。光绪元年(1875年)底,朝廷采纳沈葆桢的提议,设立了台北府,其他的县、厅行政区划也做了调整。他还对军队进行整编,然后部署到海防要地去。他还开山筑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对高山族采取招抚政策,设立学校,招收高山族子弟入学;引进英国先进采煤机器开采煤矿,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为台湾于1885年建立行省准备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沈葆桢为台湾人民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台湾人民的尊敬和怀念,台湾安平炮台遗址被修成公园,并塑有沈葆桢塑像让人敬仰。

  严复是另一个与台湾有密切关系的三坊七巷名人,他的故居有一处在郎官巷20号。他对台湾怀有深厚的感情,一是他的军旅生涯之始即曾跟随沈葆桢到台湾参加反对日本侵略台湾的斗争。1874年5月,严复曾到上海驾驶“建威”军舰运淮军赴台,随后又跟着沈葆桢到台湾“测量台东旗米各海口”地形和海面形势,为清军军事行动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中国台湾省海岸版图的界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法舰退据澎湖,进攻台湾,严复积极请缨率北洋水师南下打击敌人。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严复大受刺激。消息传出,举国激奋,反对割台。清军将领刘永福率军民给了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严复积极投入反割台的抗日斗争中,他在天津发表了《救亡决论》、《原强》等一系列政论文章,呼吁自强保种,“先国而后身,先群而后己”,救亡图强,把反对日本侵略的战斗进行到底,“万万不可求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坚毅刚强的决心和浩然正气。二是因为他托陈宝琛为他的三儿子严叔夏物色门当户对的媳妇,后由陈宝琛做媒,娶了台湾望族林尔康和陈宝琛妹妹陈芷芳的女儿林慕兰,严复还曾为此从北京专程回到福州,在故乡阳岐为严叔夏与林慕兰举行婚礼。后来由于抗战,林慕兰带着子女避到上海,抗战胜利后又带着子女到台湾探亲,后再没有回来。严叔夏却留在大陆,1952年至1956年曾任过福州市副市长,1957年被错打为右派,1962年去世,他与妻子儿女至死无法再见一面。严复的孙女严倬云和严停云都是台湾妇女界名人。严停云以姑姑华严的姓名为笔名,创作了大量散文,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严倬云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嫁给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她从小在福州长大,后到上海读书十几年,再后就随母去了台湾。2004年2月,应邀回到阔别67年的故乡参加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到郎官巷严复故居、鳌头山严复墓和鼓山外婆陈芷芳墓拜望,追思先贤,重温儿梦。80高龄的她风采依旧,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在心中汹涌澎湃,她的心如羽毛般宽舒和轻松,这才是真正的根呀,自己的根能够忘记么?从她带回的一幅祝词:“科学利人群荫被后昆祖武绳芬绵百世,爱国本良心名垂青史乡邦扬誉耀千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她对祖父严复的崇敬和对美丽的家乡福州的拳拳爱恋之心。■晨钟

来源: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网络中心
链接网址:http://www.linzexu.cn/show.aspx?id=92&cid=60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57 , Processed in 0.03761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