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075|回复: 0

仙谿林氏大宗祠沧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23: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谿林氏大宗祠位于仙游县城金石山南麓济川巷坐北朝南。唐太和年间(827~835年),林氏先贤从莆田迁徙仙游肇基开族,到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已繁衍十多代。政和三年(1113年),龙溪知县林迪退休返乡,与在朝为官的林豫、林敏、林国辅、林髦、林自、林成材、林宋卿、林正、林闶等共商筹建宗祠,族人踊跃捐资兴建。宗祠正厅供奉林氏太始祖殷少帅比干公,以及自周至唐的列代名臣,宗祠名为“名宦祠”。
  “名宦祠”历经460多年沧桑,斑驳颓废。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兴泰里济川名贤林爱云,大规模翻建,改名为“忠孝祠”,寄望后昆传承家风。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林氏乡贤再次重修更名为“仙谿大宗祠”,厅堂命名为“忠孝堂”,堂号一直延续至今。1930年,全县林氏族人大力支持,祠宇重修,木主牌重立,祭祀重开,香火重光,又更名“仙谿长林大宗祠”。
  新中国成立后,大宗祠作长林小学校址,1953年并入城厢小学,但祠堂仍由林姓管理。1958年改为长林粮库,2000年,城关粮油贸易公司要将其拍卖,引起林氏族人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及时停拍。2002年9月,林氏仙游分会隆重举行千年祭祖活动,三千多位海内外林氏宗亲会集大宗祠,经讨论复称“仙谿林氏大宗祠”。
  林氏大宗祠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二座,分大门坛、下厅堂、上厅堂、中设一口大天池(天井),左右回廊。两边延伸为左右龙虎护厝,各进深8间,共设8个小天池(天井)。大、小天池阶沿全用宽厚石板条铺砌,宽敞明亮,平整坚固。祠堂为穿斗抬梁式屋架,悬山式五脊顶,上下屋脊均用特制五线圈几何瓦形图案砌筑成,古朴雅观。
  宗祠大门上挂“林氏宗祠”匾额,左右安放石鼓一对,正面雕左麟右凤,侧面雕花草图案,刻工精美。左右偏门上眉分别书题“入孝”、“出悌”。左右八角大窗均设花格,门与窗之间雕刻字画。大门坛左右和护厝面墙饰红砖浮雕图案,是仙游县少有明代民间红砖浮雕艺术品。上下厅堂共有35对大木柱,横梁54对与屋柱连接,屋架上下的斗拱与雀替、垂莲、陀峰、云士、梁下眉、飞木尾、回头科等连接,对称排设,用材粗壮,美观牢固,特别是二对直径40公分大金柱使整个厅堂格外庄严,明敞开阔。其框架结构,梁柱用重拱偷心造格式,曲线形斗拱撑托,均具明代建筑特点;亦使宗祠具有较强抗风抗震,体现古代工匠高超建筑水平。
图为仙谿林氏大宗祠忠孝堂

来源:来源:湄洲日报2008-9-25 http://dzb.ptweb.com.cn/system/2008-9/25/20080925101159.htm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18:30 , Processed in 0.03766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