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4336|回复: 1

民国风云人物林立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5 01: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sss0104 于 2009-10-25 01:30 编辑

林氏出自少数民族丘林氏,位列当今华夏姓氏百强第16位,林氏先贤曾获“九龙衍派,双鹤入云”之誉,人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丹阳林氏肇于宋代,宋德二年(1276年),福建省进士林芳,字逢春,出任丹阳县令,此后便长住于此。林芳长子伯一居于城邑,次子伯二定居丹阳南郊松卜,人们常说:“先有松,后有卜,方公来此就占卜,占卜是顺卜,得名叫松卜。”丹阳林氏历经元、明至清代近600年的繁衍,人丁兴旺族力渐盛。后因累遭清军与太平军战争之创伤,人丁大折,锐减了五分之三的人口,出现了林家茅舍十室九空的惨景,但“松卜堂”却一枝独秀,名流辈出。清末民初上海滩上名声鹊起的“滩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肇灿世住丹阳后松卜村,他的孙女林佳楣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更有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早期同盟会会员、南社重要成员林立山事迹昭彰,享誉中华。
    林懿均,字立山,号心枢,晚号天因居士,江苏丹阳松卜乡后松卜村人,出生于1881年5月4日(清光绪七年四月初七日)。林立山天资聪颖,13岁读完十三经,14岁考取秀才,乡人无不称奇,由衷钦佩。他师从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贡生林恩佩,林恩佩曾断言:“立山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乃当今的千里马,将来能传承我衣钵的非他莫属,能让我林氏宗人光宗耀祖也非他莫属。”
    林立山生性耿直,果敢刚毅,自小嫉恶如仇,忧国患民。弱冠之年,正当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接着八国联军蹂躏京津,清廷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他愤恨清廷腐败无能,外侮日亟,竟一再退让。1902年春天,他改名为“砺”,投笔从戎,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
    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是官办机构,从总办俞明震至教员都是些顽固守旧的老官僚,每每干涉压制学生的正义言行,常引起学生的义愤直至罢课抗议。林立山跨进学堂不到一年,便以品学兼优见长于同辈,尤其擅长辩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久被同学推举作为代表,晋见两江总督魏光焘。他不畏权势,从容淡定,慷慨陈词,气势磅礴,从国难危急谈及匹夫有责,感叹身为热血青年如何能坐以待毙?一腔报国之情却被当政者视为不安分,不久以其言论过激为借口,遭受辍学处分。此事导致学堂学潮扩大,由罢课发展为集体退学。此后,林立山与来自长沙的同窗好友章士钊一起携手在南京奔走,宣传反清革命,并结下手足之情。辛亥革命后,章士钊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次年兼署教育部总长。1949年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中共文史馆馆长。林立山晚年时,他们也一直保持书信联系。
    陆师学堂爆发学潮,上海中国教育会会长蔡元培同情学生,发电支持。林立山、章士钊秘密潜入上海进行联络,蔡元培当即邀请他们前往上海共谋革命大业,这使得困境中的学生喜出望外。继而,林立山、章士钊率领全体退学学生40余人历经艰难,辗转数百公里路程抵达上海。当他们赶到江湾革命机关时,爱国学社的革命同志正在聚会,林立山随即以南京代表资格发言。他的一番激昂言辞,震惊四座,引得众人掌声经久不止。此后,这群热血男儿加入上海爱国学社,继续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林立山除了在《苏报》撰写文章鼓吹宣传革命外,还经常参加张园集会,以“陆师学堂”退学学生代表身份现身说法,痛斥清朝政府的腐败专横,丧权辱国,谄媚列强,不顾百姓死活。他革命热情高涨,活跃于多种场合,成为当时爱国学社中才能出众的佼佼者。爱国学社是中国清朝末年中国教育会设立于上海的一所近代学校,是东南各省学界的革命大本营,蔡元培任学校总理,吴敬恒为学监,黄炎培、章太炎等人义务执教。它存在的时间虽很短暂,但是它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满清政府斗争的影响却波及全国。
    辛丑条约签定后,各国军队先后撤退,只有俄军拒不撤离,并提出种种狂妄要求,意图永远占据我国东北。于是,规模空前的拒俄运动爆发了。1903年,东京留学生发起并号召组织拒俄义勇队,旋改为学生军。同年4月30日,上海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接到东京留学生电报要求协助,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热烈响应,除了在张园召开群众集会广为宣传外,还在爱国学社中开设军国民教育体操课(简称兵操),师生同受军事训练,组织了国内第一支拒俄义勇队。林立山、章士钊因系陆师学堂出身,与社中原有的体操教员何海樵、何山渔兄弟俩分别担任兵操教练,积极进行军训。拒俄义勇队后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宗旨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参加者有爱国学社的学生,有中国教育会主要成员如爱国学社的教师蔡元培、吴稚晖、蒋维乔、黄宗仰等,共96人,分为八小队,早晚操练。为求军训早见成效,1903年5月3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七日),林立山联合陆师学堂退学学生14人,领衔在《苏报》上发布《陆师退学生与陆师毕业诸君函》,呼吁陆师毕业生响应东京留学生号召,组织义勇队并来社协助军训。
    1903年6月,《苏报》案发,爱国学社亦受牵连,被迫解散。不久,林立山和爱国学社的同学吴江人氏柳亚子应中国教育会同里支部发起人金松岑的邀请,前往同里协助金松岑组织同里支部和附设的自治学社。林立山在学生中担任兵操教员,柳亚子在学社学习,后来成为。
    1905年,各省选送官费留日学生,林立山和同乡王毓华经两江总督端方考查,派遣至东京弘文馆师范科学习,直到毕业。他一到日本,立即剪去辫发,并联络有识之士创立体育会,从事以推翻满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活动。体育会活动频繁,发展很快,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中影响较广。当时,中国同盟会初创,孙中山抵达日本时获悉体育会人才荟萃,均属革命分子,便通过多种途径设法与林立山取得联系,切谋合作。孙中山对林立山鼓励慰勉,赞赏不已,并动员他及会员集体加入同盟会,以扩大革命声势,增强革命力量。林立山在弘文馆毕业那年,终因工作量大神经高度紧张,患上神经衰弱症,只得返回国内治疗,但在暗中他仍然积极开展革命工作,没有丝毫松懈。不久,清朝廷颁布各州县劝学所章程,林立山应选担任丹阳县教育会总董,兼县视学。任内他不负众望,创办简易识字学塾,扫除文盲,普及教育。1909年9月(宣统元年八月),江苏咨议局成立,由各乡民众选拔德高望重的能人贤士充当议员,林立山与乡绅马相伯、赵瑞豫、姜光辅等人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在此期间,他除出席开会外,奔走他乡,与吴稚晖、柳亚子、黄宗仰等志士聚会,共商革命大计,并与同盟会主要领导人辛亥革命先驱赵伯先交往密切,为革命而努力。
    1909年11月13日,由柳亚子等发起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南社成立大会,参加的会员17人,其中同盟会会员14人。南社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者,对北而言,寓有不向满清之意,它以文字鼓吹革命,“欲借文字播风雷”,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林立山是南社的首批社员,经他介绍加入南社的丹阳老乡有韩笔海、张挥孙、姜可生、姜证禅、王立佛等六人,此成为丹阳文坛的雅事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辛亥革命,各省先后响应,民国告成。丹阳光复后,林立山奉檄担任丹阳军政分府司令。当时,清朝的八旗子弟、贪官污吏不甘心推出历史舞台,妄图负隅顽抗,纠集一批顽固势力,在沪宁镇常一带嚣张滋事。丹阳军政分府密报南京,并指明顽敌的活动据点、军事要塞,一时大军云集,江苏都督程德全亲临丹阳坐镇指挥。战事期间,林立山着力稳定后方,收编散兵,肃清奸宄,惩治顽敌,兢兢业业维持地方治安不遗余力,保护革命成果事事在先。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由海外归来,由沪去宁组织临时政府,乘车过丹阳时,林立山曾去车站迎侯。孙中山先生下车与之握手交谈,勉慰有加。
    林立山任丹阳、丹徒两县浚河总指挥时,使我国南北水运大动脉京杭大运河航运畅通无阻,秩序井然。他曾担任金坛、扬中两县知事。扬中绵亘滚滚长江之中流,港汊纷歧,芦苇浩荡,地瘠人贫,一向是周遍县区盗贼匪帮藏身纳垢之处。扬中百姓深受匪患折磨,苦不堪言。林立山到任后,即张榜公告,肃清匪患,安定民生。为此,啸聚在扬中的土匪地痞恨之入骨,多次密谋暗杀林知事不成。一天,匪首鲍景松结集了一帮不法之徒,大约千余人,一路烧杀抢掠,围攻县署。他亲率地方团队一百多人迎战,竭力御敌于城外。因敌我众寡悬殊,且战且退,待占据一有利地形时,他猛然下令全线反击,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匪徒毫无防备,顿时溃不成军,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遂作鸟兽散。这次战斗,活捉匪首鲍景松,当即枭首示众,过往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剩余匪徒闻风四处逃窜,不敢在扬中久留,扬中再没有发生匪患过。
    1916年,他任丹阳视学,两年后,改任江苏省视学。1921年调任江苏省立(松江)第三中学校长,树立该校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1923年担任江苏省教育厅第三科科长,为了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了江苏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并极力主张指定全省屠宰税收入,悉数扩充教育经费专款,逐月由教育公款公产管理处派员坐提,防止了一些专横的学阀、官僚挪用教育经费,危害教育事业。1925年,林立山与丹阳名士吕凤子、韩笔海、陈湘圃等人,在城镇西门府馆巷内城隍庙,创建“丹阳县立初级中学”(现吕叔湘中学),是丹阳最早的一所公立中学,陈湘圃为首任校长,次年,吕叔湘先生莅任英文教员,兼教务主任。


北伐期间,林立山在上海望志路(今兴路业)以江苏省教育协会的名义进行地下活动,日夜奔忙。经常参会的有金侣琴、姜伯翰、郑品仁等。金侣琴是国内最早翻译列宁著作的学者,姜伯翰是中国当时的教育权威。北伐胜利,教育协会归并于黄炎培领导的江苏省教育会。1927年后,林立山先后担任过江苏省农矿厅、实业厅、教育厅、民政厅等科长、秘书,及宿迁、盐城、如皋等县县长。他立身行事刚正不阿,禀性严厉,独善其身,不与鼠辈同流合污。在盐城时,国民党县党部包揽讼事,县长主管司法常受到干预,他一概予以坚决抵制,从不退让,以至县府遭暴徒围困,个人行动失去自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点燃全面侵华战火,中国人民奋起抗战,一场反侵略民族革命战争在中国大地爆发。爱国救亡,匹夫有责,林立山被丹阳各界人士推举为丹阳抗日后援会副主任,发动群众,捐输财物,慰劳地方伤员,支援前线战士,召集大会,宣传抗日,激励民气,抵制日货,随处看得见他忙碌的身影,听得见他激昂的声音。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临近丹阳时,他仍终于职守,坚持在岗位。城外依稀传来零星的枪声,危急迫近县城,他才携家小乘着一条小船从京杭大运河丹阳码头匆匆出发,经扬州沿运河北上,至徐州改乘火车转郑州,历经艰难困苦抵达武汉。沿途难民成群,饿孚遍地,一向以国事民生为重任的林立山禁不住老泪纵横,扼腕长叹。不久,武汉吃紧,他又经长沙西上贵阳,被贵州农工学院(后改称国立贵州大学)聘请做文史教授。后应南社老友茅祖权之邀前往陪都重庆,任行政法院评事,转而改任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专门委员。在重庆,他陆师学堂同学章士钊曾赠诗给他,“同学少年万点尘,多君未是党怀英”,称赞他脱离沦陷区后,进入后方的正确选择。1945年,林立山加入了由柳亚子、谭平山等发起组织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当时还处在底下状态。
    抗战胜利后,因交通困难,林立山推迟至1946年6月才乘木船东下。此前在官场一待多年,他目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腐败,某些达官显贵大发劫难财,极感愤慨,便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从此不再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官职,息影家园,以阅读写作排遣岁月,只和老朋友柳亚子、黄炎培、冷御秋、章士钊、邵力子等民主人士保持通信联系。回到丹阳,他曾与友人合创天健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由于人望很高,依然被邀任为丹阳县参议员,不久辞职。在任期间,他秉公直言,提出许多兴利除弊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应中国共产党之邀到达北京的柳亚子满怀激情投身建国大业,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曾专函邀请林立山北上共事,因为邮递耽搁,未能成行。不久,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有人向政府举报林立山家大业大,曾收过地租。1951年1月15日,年逾七旬的林立山被错误地当作恶霸地主,关押在丹阳陵口看守所中,家产全部被没收。经此意外的沉重打击,林立山忧愤交加,落魄抑郁,并以绝食抗争,一周后病殁于陵口看守所。那一夜,寒风咆哮,枯叶纷飞,一向宁静的大运河浊浪拍岸,涛声凄厉。中国近代史上如此铮铮铁骨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雅士,丹阳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一生追随革命真谛,竟如此含冤离去,天悲地悯,风飘雨摇。
    林立山生有三子,夫人管氏乃当时丹阳抗日武装领导人管文蔚的妹妹。长子林德培,后成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受文革冲击压力过大患精神病。次子林德铭,早年在日本留学,后定居台湾。1989年林德铭随台胞访问团回访过丹阳,现其子女在上海经商。第三个儿子系林立山与二房顾月仙所生,顾月仙家住实验小学附近的顾家大院,祖上也是丹阳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因顾家没有儿子,家道中落。顾月仙上过私塾,也是断文识字之人,只因家境贫困,常做些女红送到林府,维持家庭生计,一来二去与林府上下熟识。她极钦佩林立山的学识为人,当林立山在如皋做县长时,俩人在当地购房同居并育有一子林德皋,按德字辈起名“德皋”别有用意,为的是纪念他们在如皋的这段缠绵情缘。当他们带着幼儿回丹阳时,管氏不让顾月仙进林家大门。无奈,林立山只好在外单独为顾月仙母子租了一间房屋,隔三差五过去看看,接济些财物。管氏仍不罢休,追逐上门吵闹,林立山烦恼不已。解放之际,新政府奉行一夫一妻制,林立山登报声明与顾月仙离婚。从此,顾月仙孤儿寡母独立清贫度日,空余一片凄凉。林德皋在县中读书时,林立山多次去学校探望,在屈辱的阴影中成长起来的他却拒绝与父亲相见。毕业后他直接参军去了朝鲜战场,战争结束凯旋归来时,老父亲已经在冤屈中乘鹤西去。林德皋之女林洁现为丹阳正则画院院长助理,市政协委员,她笔下的牡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 国色天香,独步江南,不愧为名门之后。2002年,林洁曾与林德培夫人卢毓珍取得联系,见到了在上海发展的林德铭女儿,巧合的是她的名字也叫林婕,丈夫竟然是插队丹阳的浙江宁波的下放知青,原彰绒丝织厂的创办人。
    林立山有个车夫兼通讯联络员,名夏锦芳,十几岁时就跟着主人走南闯北,出生入死,忠心耿耿,颇具传奇色彩。解放后受林立山案件影响,认为他海外关系复杂,被关押了几十年。落实政策平反时已经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西门大街租了亲戚的一间旧房安身。他时常收到来自台湾、香港以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等落款的书信,令周围邻居惊异羡慕,他依然平静地生活着。谁也不会将硝烟弥漫的战场、显贵集聚的官场与眼前这个胡须杂乱衣着朴素的糟粕老人联系在一起。一次,他在西门大街偶遇正上小学的林德皋之女林洁,昏花的目光顿放异彩,他拉着林洁的手絮叨着:“你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才华,有本事,长得和你神似,就是脾气性格急噪。……”
    “文革”后,党中央清理历史上遗留下的冤假错案,落实平反政策。林立山的长子德培,次子德铭提出申诉,经过丹阳县人民政府法院的认真调查核实,终于把这件沉冤三十余年的错案彻底纠正。1986年12月24日,丹阳县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上郑重宣告:“林立山的一生思想进步爱国,是较有名望的激进民主人士,在职期间未有罪行。”据此,撤消1951年9月10原判,发还被没收的房屋财产。


来源:丹阳新闻网 曲阿论坛     http://www.danyangnet.com/bbs/viewthread.php?tid=4884
发表于 2012-12-27 0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太奶奶叶睦氏是林立山阿姨的女儿,与其同一婆婆。叶睦氏的儿子:叶渭清是我爷爷,其孙子是我爸爸:叶沪生。
我听爸爸口述:他小时候都是江苏丹阳市松柏林立山一手培养,送进私塾学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0 10:51 , Processed in 0.05381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