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312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状元林汝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1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状元林汝侠
南宋嘉定四年(1211),福建省福州长溪县劝儒乡磻溪(今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林汝侠中武状元,历官阖门舍人、武功大夫、琼州彬州安抚使、辰州明道等职。林告老还乡时,理宗皇帝赵昀降旨赐白银一万两,遣长溪知县杨士豁在其故里建状元坊和状元府,林再三请求不盖,后仅在林氏宗祠外建一座石坊,余下白银9500两用于修大洞庵(双魁书院)和开辟故居九曲通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20:52 | 只看该作者

磻溪镇简介

磻溪镇简介

    磻溪镇位于福建省福鼎市西南部,“海上仙都”太姥山西麓,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294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磻溪清初属福宁府霞浦县劝儒乡望海里九都,后为鼎邑十三都,民国初设磻溪乡,1949年属白琳区,1950年属点头区,1952年复设磻溪区,1987年改为磻溪乡,1992年撤乡建镇。
  磻溪镇溪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足,年均气温为16.4度。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层峦叠嶂,清山碧水,被誉为“太姥山下的一颗绿色明珠”。磻溪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茶叶竹木、淡水养殖、水利矿藏资源。
  磻溪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青水秀的九鲤溪,气势磅礴的溪口瀑布,桑园水库的桑翠湖,溪口的后畲宫,磻溪的鲤鱼溪、南广的宋代古窑址、气势壮观的瀑布群等十多处景点。其中以九鲤溪最为著名。九鲤溪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侧山脚下,是构筑太姥山“山、海、川、岛”旅游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鲤溪是旅游家的首选生态旅游胜地。游览九鲤溪要乘坐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朴的竹筏,途经九曲十二滩,既可领略优美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又可体验水上漂流的紧张刺激。桑翠湖是一个人工湖,水环山,山抱水,相互掩映,恍若一个天外的湖泊。或垂钓于湖边,或漫步林间,或泛舟湖上,伴有赏心悦耳的小鸟鸣声,领略着与山水相伴的乐趣,令人留连忘返。后畲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聚人文与自然之胜景。特别每逢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六月十九等节日,来自罗源、宁德、福安、霞浦、浙南与当地上千名畲族青年身盛装聚于此对山歌,热闹场面闪亮着一道畲家文化风俗独特风景线。在磻溪镇境内有很多瀑布,龙亭瀑布、溪口瀑布、龙须瀑、隐龙瀑、烟雨瀑布。其中龙亭瀑布落差136米,是福建省最高的单级瀑布。这些瀑布犹如白练悬空,烟雾飘渺,在山谷中回荡着洪亮的声音。宋窑遗址位于南广村,是当年劳动人民烧制碗皿而留下的遗址,在当地不时能找到几件??人知晓,这更加使人们想探访之心。
  磻溪镇茶叶竹木资源可观。磻溪镇优美的生态环境,适宜发展优质茶叶。磻溪镇生产茶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58年全国茶业现场交流会在磻溪镇黄岗村召开。目前,全镇拥有无公害茶园2.16万亩,有机茶园1000亩,品种有福鼎大白毫、白茶和小茶,年产优质茶叶1500吨,为驰名中外的“白琳工夫茶”主产地。1999年由磻溪镇鸿雪茶业有限公司研制的鼎岩牌“白毛猴”、“白毫银针”荣获农业部推荐品牌。近年来,在茶叶农残降解,无公害建设方面的工作得到市上先进称号。磻溪镇还拥有林地面积24万亩,天然绿毛竹4.8万亩,贮藏量1400万根,年可砍伐290万根。生态公益林建设条件优越。
  淡水养殖前景广阔。磻溪镇水域面积1万亩。具有优良的淡水养殖空间。其中赤溪村的小溪的水质经权威机构检测,水质的理化性能达到优质水平,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目前在赤溪拥有占地面50亩的香鱼(即鲥鱼)养殖场,具有鱼苗繁殖、成鱼放养的成熟技术。
  水利资源潜力巨大,全镇水利资源总量达2.8亿立方米,包括市级桑园电站及镇村办电站16座在磻溪镇落户,尚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未被开发,潜力巨大。

[ 本帖最后由 陌路萧狼 于 2007-10-11 22: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24:11 | 只看该作者

九鲤溪漂流

九鲤溪漂流

太姥山风景区融山、海、川、岛为一体,其中“川”的部分以九鲤漂流最为精彩。
  民国杜琨咏《九鲤溪用东坡面步洪韵》:
  忆昔青溪泛绿波,飘飘竹筏如轻梭。
  溪回山促百川合,急流乱石相挝磨。
  水师使篙如舞戟,轻筏下驰如跳坡。
  目眩耳震山涧雨,生倾众乱风中荷。
  一篙电掣庆脱险,怒沫千点成漩涡。
  平川既决澄江静,水天一色明秋河。
  游鳞拔刺鸥鸟没,凉飙习习吹轻罗。
  回视云烟来径绝,峰峦起伏驰明驼。
  一自风尘寄京洛,十年此景犹委蛇。
  况复河山烽火劫,千里赤地空巢窠。
  弟史南此各星散,百般风月如悉何?
  安能摇笔三千字,遍和公诗凌寒呵。
  九鲤溪全长20公里,漂流区16.5公里,下游延伸到霞浦县境内,和杨家溪景区相连。溪流两岸青山绿树,怪石林立,共有数十处自然景观。
  九鲤溪两岸芦苇点缀,尤其到了深秋时分,洁白的鸿絮飘扬。沿溺溪漂流,需要历经九曲十三滩,动静对比鲜明。而且每一滩每一曲各有特色,或平静祥和,或峰回路转,或急流直下,但均有惊无险。两岸的山上,有许多国家级的保护树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家一级保护树木——红豆杉。树龄约二百多年,主干有两人合抱粗,位于吉星濑的左上方,枝干高大,旁逸斜出,红果成熟时,许多鸟儿飞来,聚集树上。还有闻名遐尔的中华文母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是地球上最早的几种植物之一。多分布在我国长江两岸,是集合观赏、物种研究的珍稀树种。
    由磻溪镇的赤溪村采筏而下,可领略雄狮把口、唐僧西拜、老鼠过溪、仙女下凡、笔架峰、达摩面壁、雄狮下山、金龟戏鳖等数十处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的山石景致。号为江南第一漂的四杆濑,坡度30度,浪花飞溅,竹筏顺水而下,如离弦之箭。溪面平缓处,时常能见到群鹅戏水。有的地方溪水深得发绿,有的地方水清见底,许多香鱼、鲲鱼等在鹅卵石间游弋嘻戏,悠闲自得。
  兰兜村是福鼎与霞浦的交界处,以一条小溪为界。著名的林嵩草堂就座落在这里。林嵩,唐乾符二年(1875年)第一个进士,曾经做过金洲刺史,后弃官归隐此处,结庐山中,过着散淡而又清高的生活。自题草堂楹联:“士君子不袭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大丈夫岂寄篱下,还将台阁占山颠”。现在林嵩草堂遗址上只剩下几块石墩。
  龙亭瀑布群位于龙亭村,瀑布落差136米,宽3米,是我省最高的单级瀑布。瀑布下方有一块可容纳200多人的的观瀑天然巨石,巨石下方是一米见方的龙潭。瀑布周围有拔地而起的岩峰,将军印、文架山等几十处岩石景观。
    溪口瀑布位于九鲤溪上游,桑园大源头下游,落差60米。瀑布下方峡谷两岸千姿百态的水蚀石,在水雾飘忽中时隐时现,犹如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
  进入霞浦境内的杨家溪后,溪面逐渐开阔。沿溪可领略小玉女峰、仙人望月、迎仙船、观音坐莲等山石景观。相传北宋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与杨金花曾率兵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并派杨家将士驻守此地,因此得名杨家溪。溪边还有杨金花指挥战役所站在“三叠石”,以及水面泛红的“卸甲潭”等景观。下游渡头村有万株枫树,为江南最大的纯枫香林。附近还有17棵据称是全球纬度最北一片古榕树群,树龄近150年。枫香林与大榕树群已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国家树林奇观》一书。
  九鲤溪物产丰富,诸如香鱼、威鱼、鲲鱼、鲤鱼、毛蟹、溪虾、龙鳗、淡水鳗,还有各式各样的野蘑菇、鲜笋等,给游人增添更多野趣和意味。

作者:王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25:38 | 只看该作者

九鲤溪漂流

九鲤溪漂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28:00 | 只看该作者

寻幽探胜话磻溪

寻幽探胜话磻溪
新华网蕉城在线[闽东日报]
福鼎市磻溪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姥山西麓,距景区峰巅步行约二十华里。四廓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流丰沛,山青水碧。古往今来是盛产茶叶与毛竹之乡,饮誉海内外的“白琳工夫”茶就出产于此地,山林毛竹源源不断地销往闽浙沿海一带。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为昔日农业社会的种族集居,繁衍生息,人文荟萃奠定了物质基础。
据林氏谱牒记载,早在宋嘉定年间,山东济南林姓迁居磻溪,先祖林汝峡公字伯深号则庵,二十五岁入沣,宋嘉定四年辛未科年三十四岁中右榜状元,初授修武郎阁门舍人,二任武翼大夫殿前正将阁门舍人……后任武功大夫琼州郴州安抚使主管辰州明道。晚年告老回乡,旨下赐银万两建武状元坊和状元府,可林汝峡公不好大喜功,不铺张排场,只在林氏宗祠对面路上立一牌坊,连同盖一座简朴别墅和九曲底道路建设才不过千余两银子,大部分钱款悉作重建双魁书院之用。九曲底两旁砌围墙夹道九曲而进故而得名。双魁书院是林汝峡状元未及第时学习于此,原名大洞庵。如今斗转星移,第坊已废,栋屋倾圮或改建,仅遗残垣败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磻溪双魁书院与福鼎桐山书院齐名,是当地最早成立的最高学府,曾经培育了不少人材,林汝峡厥后林梦渔廪生任教职时,秉性酷爱丹青,有日偶作牡丹与菊花合并一图,旋即发觉牡丹春发,菊花秋开,因时序不同将会贻人笑柄,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地在画幅上题诗一首云:“艳如富贵众争求,冷若寒香孰并收,我共涂成花一幅,不知人世有春秋”。写下此诗后,不啻给自己解了围,反而寓意巧妙,堪称佳作,博得学台赞赏。科举时代,除了出有武状元1人、进士4人外,举子和秀才更是为数不少,均系同一宗族林姓,这在福鼎绝无仅有。清代某科乡试,闽浙合并举行,福建省只有林忠节1人高中解元,其余悉皆落榜,故此学台批语嘲讽:“福建若无林忠节,满船空载月明归。”足见当时福建出类拔萃者之匮乏,唯磻溪林忠节为之争了光。
做官成名者有林楚云任直隶州知州,林宝霞任山东某县知事,林择斋和林宝斋俱进士出身,亦各有官衔。清末民国初,林大可、林家凤、林剑波等知名人士,对地方公益事业均颇有贡献。林大可先生系科举廪生,复毕业于福建政法学院,后又继读国立师范学校。林家凤先生也曾讲学于双魁书院,后任县劝学所所长,并在霞浦三中执教期间与周梦虞先生为反对县府挪用学款同遭逮捕。幸遇当时国会议员朱腾芳自京来闽公差,查明案情实属冤枉,遂上书当局将其释放,并把被挪用的学款归还校方。此举深受人们的好评。
此外,在磻溪西涧溪畔有一座叫北洋里的深宅大院,原有前后两院落,房间三十余间,之中设置有池塘花圃、书房客厅和藏书室等,据今健在的耄耋老人林开讲先生考证,北洋里先后辈出秀才17人。有一林则庚女儿名秋馨,平素既工女红,又擅长作诗,大家都以女秀才称呼。某吉日出嫁长岐吴门新婚之夜,好事者争来观看,洞房闹至夜阑不退,更有秀才之辈却以新娘才貌双全提议吟诗一首,否则不许合枕。新娘本不想吟,无奈司仪纠缠不休,即随口一首七绝云:“洞房花烛语嘻嘻,漏尽更残竟不知,百岁夫妻偕此夜,诸君何必误佳期。”此诗一出,众人惊羞,只好无言以对地谢别而去,此后北洋里有18位秀才之称。
北洋里学院窗楣原书有:“适轩”、“可楼”、“留耕处”与“寄闲斋”等字样。门头内外匾额分别大书“南山拱翠”与“北斗凝辉”依稀可辨,左右墙耳还题有行书辞赋,字迹犹清,古色古香,读之令人浮想联翩(如图)。林大可生前家中原藏有历代古书数千卷,可算福鼎个人藏书之最,先生在世时每年曝晒1次,以防虫蛀。不幸死后逐渐被人窃取,至文革期间尽付之一炬,洵属可惜。
曩日磻溪不仅人才荟萃,而且景色幽美,风光旖旎,被文人墨客评有八景,其中“九曲寻春”、“苍松归鹭”、“碧沼观鱼”、“池署凤鸾”四景尤为驰名。“苍松归鹭”原为磻溪所特有,西涧溪畔山冈上种植水松几十株,属叶类柏树,干同苍松,大株可三人合抱,枝叶茂盛,犹如华盖。白鹭数以万计集巢于松树上,仿佛梨花万朵茫然一色。每日清晨,白鹭腾空而出飞向海中觅食;天晚归林,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期间,水松被砍伐尽光。白鹭无枝可栖,时而息在山头岩石上,时而往复盘翔,依恋之情经久不散。终有一日群飞而去,不知迁徙何处?天然奇景,一旦遭到人为破坏,真是令人遗憾!
改革开放后,磻溪虽然也同其他乡村一样走上了自由致富的道路,但环境日益恶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潺潺的溪水逐渐断流,清澈的鱼塘变得浑浊不堪,溪边成了日常生活垃圾的倾倒点,往日美丽的景象荡然无存。去年11月1日一场大火,把磻溪古廊街50多溜吊脚楼全部焚毁,更是让重访故土的游子陡增几分哀愁。但愿构建新农村的和谐春风吹拂磻溪的山山水水,让太姥山下的这颗古明珠重新焕发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彩!
  □陈承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2:33:06 | 只看该作者

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金盘寺

磻溪金盘寺(林氏家庙)
金盘寺位于磻溪镇金谷村金盘自然村,地处太姥山支脉,原为福鼎十二中寺之一。
该寺前身为下庵(万松庵),始建于北宋时期。明永乐十一年,僧觉通迁下庵于金盘村,改称为金盘寺(俗称上庵)。据该寺碑记载,“觉通延请大檀樾,首延五蒲凌饮公献基并捐户内田十四石及庄业悉归之,继由磻溪林氏望族林宝斋(福鼎佛教誌误为“宾齐”)暨紫岭林仲儒共献田租贰佰伍拾多担。历后百余年,僧众皆食其赐。”至嘉靖癸丑年,寺遭回禄,住持宗进与徒方汰集资,于甲寅年重建。嗣僧人法流乏能继其业。万历庚寅年,其第九代证煤奋志重振,扩建殿宇,僧众骤增,佛法旺盛。清乾隆五年改奉曹洞宗太姥灵狮洞派,其行辈偈有“祖师隆法眼,永博寿昌宗”句。清末住持僧永贵喜文,于宣扬佛学之余,与磻溪知名人士林大可过从甚密,唱酬佳作颇多,后永贵立分寺兴国寺于白琳镇后溪禄马山,委其徒孙释寿松主持。
解放后该寺由释寿荣住持,历经艰辛,文革时被生产队占用,寺宇年久失修,几成危房。1991年尼僧释昌根(寿荣师归真后,昌根尼师又礼城关棲林寺释立化法师为次师,法名悟芳)住持,重建五榴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东西两庑僧舍、山门等,并广结善缘,经林氏宗亲、莲波居士及十方施主喜舍净财于2002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建成2.5公里长3米宽的柏油公路,极大便利广大信众及当地村民。
    [释明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11 23:19:45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过这地方,不知道长溪赤岸和你是不是同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12 12:53:4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宁德的资料之前还没有怎么看过呢!
  想起最近在看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依稀记得我的历史老师说国人当看明史以励,以宋史以思。
宋史是中国最长最多英豪的史书,宋朝却是被打的最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23:2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林佳 于 2007-10-11 23:19 发表
我来过这地方,不知道长溪赤岸和你是不是同宗。

我的族谱记载,先祖宋代从江浙“昆阳”迁居“磻溪”,“昆阳”是什么地方,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就我查考,苏州附近有地名“昆山”、、、今浙江省苍南县有“昆阳村”,浙江省苍南县的昆阳村距离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仅仅80公里距离,似乎不太对。
族谱字辈有“宋代肇基世德昌、、、、、、”,“宋”字辈是第29世,“代”字辈是第30世、、、磻溪镇古代归属长溪县劝儒乡管辖,劝儒乡本名“赤岸”,因该乡唐代林嵩进士及第,皇帝钦命改名“劝儒”,所以,我老家又有说法,说“磻溪林”是从赤岸迁徙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14 23:38:48 | 只看该作者
浙江 永嘉有一个昆阳乡林山村,姓林的很多,他们的祖先是林清之,是五代时期从长溪赤岸迁过来的,我去过长溪赤岸,就是今天霞浦的赤岸村。我们温州大多姓氏的祖先都是从那里搬过来的,五代十国时,闽国内乱,那里战乱不断,离温州也不太远,温州境内还没有多少人烟,相对安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0-15 11:05:11 | 只看该作者
永嘉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我们林姓的第一次大迁徙。八姓入闽,林氏为首
依渔歌子所说的长溪赤岸,应该类似福建的石壁,广东的珠玑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3:22:16 | 只看该作者

福鼎县志-部分大姓简介

福鼎县志-部分大姓简介

  “王”姓 最早的一支是唐代广德年间由温麻(今霞浦)迁入桐山西园,后移居透埕,始祖王不奢,至今繁衍52代,发展人数约2000多人,人称“透埕王”。
  另一支是明初由霞浦赤岸迁入福鼎五都台家洋(今称台峰),至今约700年。散居在南洋、溪美、富老洋、甘家岐、桐山等地共有4600多人,仅台峰村就有1900多人。全县王姓共有6600人左右。还有一支于清初从福清迁来秦屿堡,已繁衍13代。
  “朱”姓 南宋时由厦门移迁江苏、浙江,后迁居福鼎管阳金钗溪,发展人口近万人,人称“金钗溪朱”。
  “李”姓 明正统年间由汀州上杭县金峰里迁入福鼎管阳章峰,始祖李耀,至今传有30代,发展人口约有4000人。又有明代由福清外宅迁来沙埕,再迁武蛘的一支。
  “陈”姓 先有南宋时迁入溪头的一支,始祖陈傅佥。明洪武初,有由长乐玉溪迁入东湾孙店的一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又有一支由玉溪迁入嵛山后移店下阮洋、桐山阮洋亭的。始祖陈珧坦,至今传有23代,发展人数计4300多人,人称“阮洋陈”。
  “林”姓 福鼎2000人以上的“林”姓有两支,一支于北宋时由浙江昆阳迁入福鼎磻溪,至今传有34代,发展人数约有2400人;另一支于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由福清迁入桐山流美,始祖林维福,至今传有23代,发展人数约3400人。
  “张”姓 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由温州迁入管阳,始祖张碧峰,至今传有27代人,发展人口有4883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由柘荣迁管阳,始祖张仁测。宋德佑二年(1276年)由柘荣迁磻溪后坪,始祖张礼和,发展有3000多人。
  “周”姓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由宁德西乡迁入福鼎磻溪黄冈,始祖周瑶,至今传有28世,发展人口4100多人。
  “夏”姓 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江苏定远县迁入福鼎叠石、库口、大章、南溪等地,后迁居桐山玉塘村,始祖夏章保,至今传有46代,发展人口约50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3:22:54 | 只看该作者

福鼎县志-林汝浃

福鼎县志-林汝浃
林汝浃(1178~?年),字伯深,号则庵,长溪县劝儒乡望海里九都(今福鼎磻溪)花门头村人。生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家贫,幼年资质聪慧,曾从大洞庵老僧学儒业,通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他擅长诗赋,出口成章。一日至匠铺购买剪刀,受到工匠雅谑,即以剪刀为题吟道:“一双蒲剑两边开,几向红炉炼出来;寄语嫦娥须展手,蓝袍急急为君裁。”工匠称奇,便以一快剪相赠。
汝浃多才多艺。年二十五始入泮宫就读,课余随父习武。因日常刻苦磨炼,功技压群。又兼学医,善治骨伤。
嘉定四年(1211年),汝浃赴京应试,中右榜武状元,授职閤门舍人。中秋,宁宗赵扩设宴百花楼,令群臣咏新月诗以助兴。汝浃即呈一律:“高压群星出海涯,清光不许乱云遮;上悬碧落三千界,下烛红尘百万家。陶径柳疏金影现,榭庭帘卷玉钩斜;嫦娥特地通消息,报道君家有桂花。”宁宗大悦,即赏黄绢5匹、白绸10丈。汝浃历任武功大夫、琼州安抚使、郴州安抚使、辰州明道等职。告老返乡后,修建双魁书院,延聘良师教育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3:23:27 | 只看该作者

福鼎县志-林滋秀

福鼎县志-林滋秀
林滋秀(1778~1833年),号纫秋,字兰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福鼎县桐山流美村。自幼聪颖,5岁从父授读,9岁能吟“雨打竹林林滋秀,风吹荷叶叶向高”之佳对。10岁应童子试,16岁以《兰花赋》府试夺冠,18岁中举。
  嘉庆初年,滋秀三试进士不第。嘉庆八年(1803年)应聘为相国梁蕉林相府教席。阅遍相国家藏书,学益进,文名大噪。嘉庆十年返里,先后主讲于浙江罗阳书院、福鼎桐山书院,凡十余年,造就不少人才。
  嘉庆十四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5旬寿诞,滋秀撰《集姓千字文》以祝,文中无一字无来历,博得时人称誉。其诗名重京华,曾与当朝太史徐廉峰、黄树斋诸名流拈韵赋诗,倚声填词,结社盘桓于燕山北海间。时祭酒汪梧门赠诗曰:“古人不可见,作者厚相期。”可谓推崇备至。嘉庆二十四年,他主讲浙江罗阳书院时,淳安拔贡吴素江获宋遗臣谢枋得(号叠山,谥文节)“号钟”古琴图,描图致书滋秀征诗。滋秀览琴图,信笔作《琴歌》:“君弦一断臣弦绝,文山忠义叠山节,各留一砚还一琴,五百年后在闽浙。”颂扬忠臣义士,慷慨悲怆,情至文至。
  道光十年(1830年),滋秀奉部文召赴京待选,此乃士林之捷径。滋秀却耻之,坚辞不赴,在家编选《逢源斋诗文集》。道光十二年,滋秀签分湖北荆门州知州,未到任。翌年十月病逝京邸,享年55。生前著有《双桂堂文集》、《双桂堂经义》、《快轩诗存》、《腐子脍传奇》、《砚凹余渖》、《竹林合咏》等诗文集113卷,俱刊行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23:24:04 | 只看该作者

福鼎县志-书院

福鼎县志-书院
  境内自唐始有书院,至宋兴盛一时;入学者有童生、生员、监生等,以学习儒家经典和习作策论、八股文为主。清雍正以后逐渐为官府所管,任命“山长”(院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书院改称学堂。
  草堂书院,为县境最早的书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地址在秦屿屯头里澳北山,原名灵山,后改名草堂山。唐咸通初,金州刺史林嵩曾在此读书,于草堂自题楹联:“士君子不袭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大丈夫岂寄篱下,还将台阁占山巅。”
  石湖书院 建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址在潋村(今冷城),是宋代有名书院。庆元三年,朱熹因避朝廷禁“伪学”,由古田取道长溪,在霞浦赤岸住留。朱熹弟子秦屿潋村人杨楫前往迎到家中,在石湖观设石湖书院,为朱子讲学处。桐山西园(今称西门)村高松(字国楹,宋绍熙元年进士)曾往听其讲学。朱熹为书院撰写对联:“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
  双魁书院 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址在磻溪溪口,即今磻溪镇人民政府对面山坳。原名大洞庵。嘉定四年(1211年)考中武状元的林汝浃幼时曾就读于此。后汝浃告老还乡,修建大洞庵,称双魁书院,亲任书院山长,延聘名师教育子孙。该院历经元、明、清三代,现仅存碑碣。
  桐山书院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高琦创办,址在城内莲池社(今实验小学),为县境第一所官办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该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仙蒲书院 建于元代,为磻溪仙蒲林家义学。
  秦屿龙门书院 创办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
  点头孙店的孙宥、孙调父子讲学处 孙宥为南宋时长溪县知县,其子孙调为南宋理学家,父子均在家乡讲学。此地原为闽浙士子往来必经之路。据称:“当时闽浙士子下马求教者愈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0-22 11:52:5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霞浦是有个赤岸..这个村很出名.因为有个日本空海和尚从这里登陆,开始了中日的交流!
本人现在也在找族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0-28 10:59:47 | 只看该作者
俺这支系也是从霞浦赤岸分支而来!!想问一下我们的主系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21:00:34 | 只看该作者

参阅萧某的老帖子《福鼎得名“鹤顶山”(校对版)》

参阅萧某的老帖子《福鼎得名“鹤顶山”(校对版)》
http://www.up2go.cn/dispbbs.asp? ... 8472&id=2372&skin=0

《福鼎志》载:福鼎于乾隆四年(1739年)从霞浦县划出劝儒乡(赤岸乡)的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隶属于福宁府,县治设在桐山,故称桐城。1995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福鼎县设立福鼎市,仍属宁德地区。2000年11月撤销宁德地区设立宁德市,现隶属宁德市。

清朝乾隆年间,霞浦县劝儒乡仅有5个“里”,其中4个“里”划给新设立的“福鼎县”,所以说,有从“赤岸”外迁的林氏族人并非都是从现在的霞浦县“赤岸”外迁的。

磻溪林氏:济南郡,林尊公、唐“九牧”公之后裔义章公于唐开元初偕子迁居温郡昆阳(今浙江温州平阳县)三十五里前仑。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遇公自浙江昆阳徙居闽之磻溪(今福建福鼎市磻溪镇)西宅拓基立业,为磻溪林氏肇基始祖,今以一世自此起。自殷比干公、林坚公至禄公入闽乃至遇公迁磻溪达3000多年,传100余世,其中遇公奠基磻溪历今(公元2006年)1028年,繁衍35世,是林氏家族迁鼎最早的一支。遇公生八男一女,其中盛公(字君茂,行二)、宠公(字公泽,行六)留居磻溪外,其余兄弟在遇公之后,又不断迁徙紫岭、车岭、坪后、樟柏洋、炉屯、井下、岭尾、牛埕岗、店下、梨洋、古坪、翠郊、管阳、西涧、西昆、孙店、秦屿、瓦窑坪等地,共闽浙两省三县十乡镇几十个村、街。现在磻溪林氏人口约2500多人。
资料来源:《济南郡林氏宗谱》(磻溪林氏)共和癸未年重修。

[ 本帖最后由 陌路萧狼 于 2007-10-28 21: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1-11 00:09:02 | 只看该作者
寻根
我是福建宁德霞浦县溪南镇青山村的,我们全村都姓林。听老人说,我们的祖先原来是莆田迁居过来的,但是我们的家谱以及墓碑都是写着“济南堂”,哪位大哥大姐帮忙,告诉我,我们那是哪里的支系,谢谢啊,小弟是第一次来这论坛的,谢谢!
林良,字思贤,青山人,明朝永乐十六年戊戌科登李骐榜进士,以书经中三甲第一名,后官至陕西巡察御史,工画鹰,名重一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8-9 09:57:37 | 只看该作者

七月十五日

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法会”,福鼎市磻溪林氏家庙金盘寺将举办盂兰盆法会,超荐七世父母宗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32 , Processed in 0.05634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