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通贤女,林家诞默娘。话说距离现在公元2008年的1048年前,即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的三月二十三日,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岛,天地间突然出现一道红光,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香味,闽海都巡检林惟悫的夫人王氏,生下一名女婴。小孩出生后至满月都没有啼哭过,所以给取名“默”,人称“默娘”。她的辈份所属是,九牧林氏第六房蕴公之第七世孙女。
列位看官,这天地生人,皆有灵性。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高谈清浊二气之禀赋;北宋洪迈写《林夫人庙》,趣谈“神降于樯”的故事;南宋方志《咸淳临安志》,则写“林氏女数著灵异”。盖自宋至清,文人讲故事,时常用假语村言,其中自有大道理存焉。由此观之,我们的祖姑林默娘,真乃非凡之人也!她天性聪慧,性情温顺,又勤奋好学,能观天文气象,护佑渔民出海打鱼谋生;能到深山采药行医,为贫苦人家排忧解难。一千多年来,她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如“窥井得符”,“挂席泛槎”,“祷雨济民”,“龙王来朝”,等等,等等。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林默娘身披一袭红袍,一人登上了湄洲岛上的麒山之巅,她为了天下苍生,义无反顾,飘飘乎而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成为了海神。她升天时年仅28岁。
林默娘到哪里去了?乡亲们都相信,这位心地善良,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女神,她就在天上,关注着并护卫着我们的疆土和人民。百姓人家千年传颂着她的故事,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
妈祖生于宋代,她升天后第一次受皇封是宋徽宗宣和五年,赐庙额“顺济”。自此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受褒封几十次(有40次、36次、35次、26次诸说)。封号规格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上圣母”。终以最高神格列于国家祀典(黄帝、孔子和妈祖),其殊荣堪称典范。对于这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有评论说,一个年轻的民间女子,受到四个朝代,从百姓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在如此长时间和大范围内传颂和膜拜,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其实,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妈祖灵光显现,正是在当代!首先要提到的是湄洲祖庙的历久弥新。乡亲们当年为了纪念和颂扬妈祖的圣迹,就在湄洲岛上建庙奉祀。主殿供奉的妈祖,是宋代妈祖金身。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可现在这一整座层台耸翠、金碧辉煌的“海上布达拉宫”,已嬗变为全世界五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庭”。是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2亿多妈祖信众的“心灵的故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华诞”和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湄洲飞升”纪念日,这里便成了“东方的麦加”,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云集,朝谒天后,拜祖寻根。还有,湄洲的妈祖祭典,场面宏大,古朴庄严,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博大感召力,是国家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是咱们中国人的“国宝”。2004年,国家正式把妈祖民间信仰现象界定为“妈祖文化”,并将之正式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自此妈祖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已提升到了国家级的档次和规模。在《湄洲圣迹》里,我们看到了部分国家领导人为妈祖文化题赠墨宝,在《中华妈祖》杂志里,我们看到了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题赠湄洲天后宫祖庙“神昭海表”;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题赠“圣德配天”;新党主席郁慕明题赠“风调雨顺”;“立法院院长”王金平题赠“恩被四海”。看看这些在文化上取得认同的文字,想想我们的林祖姑,真是“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了不起!
妈祖民间信仰的地域和人口,主要分布和集中在我国的沿海省市和岛屿,从天津、山东、福建到广东,从长岛,台湾岛到香港和澳门岛。此外,全世界数千万华侨华人,90%是妈祖信众。大海边的村庄,大海边生活的人,飘洋过海的赤子,都必得与风浪搏斗,只有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才能得以图存。但谁又能驾驭大海呢?让我们合掌祈祷吧!妈祖保佑,平安就是福!所以,妈祖悲天悯人,见义勇为,扶危救难,广施仁爱的精神就成了老百姓的心理依托和精神支撑。简约而言之,妈祖的精神第一是爱(仁者爱人),第二是公平(一视同仁),第三是忘我(舍身求法),第四是利他(舍己救人),第五是开明博大(海纳百川)。妈祖精神之所以久盛不衰,与其孕育于大海之滨,带着与生俱来的大海的性格和生命力有关。她既有内陆黄土文明的底蕴,又明显地呈现出海洋文化的表征,她是海神的精神,所以是湛蓝色的。
我国的民间传说里有许多妇孺皆知的女神仙。例如补天的女娲,奔月的嫦娥,救夫的白蛇娘子,慈航普渡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在广东省境内,还有粤北德庆的悦城龙母,粤西高州的冼太夫人,粤中增城小楼的何仙姑。但是,如果你以位于珠江口的番禺南沙天后宫为中心点,向东西两边海岸线查勘过去,就不难发现,沿海受奉祀的宫庙尽是妈祖庙或天后宫。有句话说,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此言不虚。上面说了许多民众供奉的女神,她们同妈祖的区别在于,妈祖精神已经跨越了时空和国界,对全世界的华侨华人有着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是中国人在海外最庞大的精神体系,这真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妈祖文化”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可见诸1987年在莆田召开的某次学术讨论会。但当时即受到许许多多的质疑。在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看来,林默,海边一个村妹而已,既无思想,也无文章;天妃显圣,不外是皇封的效应罢了。再说,现代化的社会环境怎么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并行不悖呢?
是金子,就一定会放射出光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思想解放,国学复兴。妈祖文化研究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已涵盖到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外交史志,移民迁徙,航海天文,文学方志,民间信仰与习俗等等方面。再有,妈祖是从民众中走出来的,更确切地说,她是林祖姑,是神格化了的真实的历史人物,所以,根植于农村的平民文化最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而对一个民族的认同最根本的是文化的认同,可以说,方兴未艾的妈祖文化热,其发展前景正未有可期,其扮演的历史责任角色和影响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其实,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平安和博爱,这和儒家的价值观:孝悌、仁义、忠恕之道一脉相承。儒家主张亲亲、尊尊和长幼有序的社会伦理,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尊重和信任,反对相互敌视,欺诈和对抗;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换个说法,就叫做“和谐社会”。妈祖的种种神迹,《天妃显圣录》中的54个故事,都不外是儒家文化价值观的民间解读或演绎。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过了历史与文化双重提炼而成的人文奇观。
毫无疑问,妈祖庙、天后宫都是妈祖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那烧香礼敬,诚心膜拜是迷信吗?在这里让我们借用中国佛教界一代宗师欧阳竟无大师的话来阐释。欧阳大师的唯识学是讲正理的信仰。没有理由的信仰才是迷信。1923年,他在第四中山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演讲,题目就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如果你今天遇到了上述类似的质问,你也可以参照欧阳大师的醒世恒言并依此句式答曰:“妈祖文化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