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796|回复: 1

林绍斋---三大忠实随从陪建文帝“潜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7 2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晨报A3版昨日独家披露了专家从福建宁德考察归来,并认定宁德上金贝村大墓主人为南京“第一谜帝”的建文帝的考证经过。昨天,专家们再次披露了福建行的另一重大发现,那就是在建文帝陵周围,有3个当年随同他一同逃出南京城的忠实随从的踪迹。这也从另一侧面佐证了建文帝陵的真实性。  【最新发现】  建文帝出逃时有21个随从跟随  “在建文帝危难之时,一个铁匣帮助建文帝逃出了当时危机重重的南京城。”明史专家、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副编审马渭源是福建宁德行的3位专家之一,他告诉记者,“尽管建文帝是个勤俭的皇帝,但还是遭遇了‘靖难之役’,不仅让他的皇帝没得当了,还弄得生死不明。”马渭源说,“1402年,皇宫内突然起了熊熊大火,建文帝不知下落,造成了历史悬案。”马渭源表示,当时建文帝从“鬼道”逃出了南京城,且他并非单人独行。几乎所有的文献史料都记载:“神乐观住持王升,在鬼门外驾舣舟守候,建文帝与9人登舟,舟随风驶,历时已至神乐观,由王升导入观中。时已薄暮,见杨应能、叶希贤等12人同至,共22人。”   也就是说,建文帝一行中一共有22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逃亡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失散,还有一部分人扮作建文帝的替身,继续南下广东、海南,将朱棣派出的锦衣卫目光引向南海一带。“在此次福建宁德发现的建文帝陵周边,我们就发现了3个建文帝忠实随从的踪迹,这不得不说是建文帝陵在宁德的一个重要佐证。”  21随从之一郑洽隐身郑岐村  著名明史专家、南京大学教授潘群曾经研究过建文帝随从郑洽的行踪。“建文帝逃亡的第三站,就是浙江浦江郑义门。之所以逃到这里,正是因为当时的21随从之一翰林侍诏郑洽就是郑氏家族成员。”潘教授表示,而此次在建文帝陵所在地上金贝山脚下,就发现了郑洽家族的踪迹。   潘群表示,上金贝山下,有一个村庄叫做郑岐村,村中的村民大都姓郑。同时遗留有大批明清时期的建筑。村里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浦江极其相似,尤其是郑洽故居门外那口“郑宅井”,俨然就是浦江郑义门公用井的再版。还有屋内的小水井,与浦江方面风格完全一致。还有墙基、门槛,也带有浙江的建筑风格。   此外,当地祖祖辈辈流传着一个故事,当时村里有一位王姓始祖王进,在永乐年间结交了一位迁到当地的郑姓朋友叫郑三合。村里一户陈姓长者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娶亲那天,南山上金邶寺高僧也来喝酒,郑三合管那僧人叫“师傅”,自称“弟子”。后来,金邶寺那位高僧圆寂了。郑三合便举家搬到邻近的井上村去居住。临走时,他告诉好友王进,僧人就是建文皇帝,自己不叫郑三合,而叫郑洽,三合正是一个洽字。他还将郑岐村《郑氏宗谱》取名为《白麟谱》,意在让后人明白自己的根系源自浙江浦江郑义门前的白麟溪。   因此专家们认为:建文帝葬在山上,郑洽葬在山脚下,这完全符合忠智公郑洽的忠臣性格,生为建文帝护卫,死为建文帝守陵,真可谓大忠臣一个。“因此,现在宁德市政府的领导给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准备为浦江的郑洽后人和当地的郑洽后人做个DNA比对,让他们能够认祖归宗。”马渭源告诉记者。  林绍斋和杜华泗踪迹相继曝光  在考察过程中,专家们在距离建文帝陵不远处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古墓,通过对墓志的解读他们发现,古墓的主人叫林绍斋,是明初的一位国子监生,埋葬的年代是永乐十二年,也就是1414年。“这个林绍斋的级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讲师。”江苏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自海告诉记者。   郑自海以及宁德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为此专门查阅了七都林姓家谱以及周边的林姓支谱,均未发现有叫林绍斋的国子监生,很显然,这是一个外籍人,从永乐十二年这一个时间点来看,墓主人很可能是追随建文帝逃亡的侍臣之一。况且墓葬所在为金邶寺山场,未经寺庙许可,一个外乡人是不能随便下葬在此的,该墓碑也不可能留存至今。如果这一推论成立,那么建文帝是什么时间从雪峰寺转移到金邶寺来,大体就可以确定了。这意思也就是说,“永乐中”(永乐十一年),郑和与建文帝在雪峰寺会面后,为了安全起见,建文帝君臣一行就转移到金邶寺来了,时间大约是永乐十一年底或永乐十二年初。   继发现郑洽、林绍斋的踪迹之后,考察小组又在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瑞岩村发现了建文帝朝臣,殿前三品指挥使杜华泗的踪迹。与郑洽一样,杜华泗已在瑞岩村繁衍后代,成了真正的闽东人。此史事该村《杜氏宗谱》有记载。  【专家解谜】  在福建宁德的考察过程中,一件件文物的亮相以及实物的出土都给整个“建文帝陵”的认定带来了许多谜团。建文帝陵的“闭嘴龙”石刻和火龙珠到底有什么涵义?五爪金龙袈裟藏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专家都将一一解读。   “闭嘴龙”为什么闭嘴   江苏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自海表示,在南京明孝陵、明故宫,北京的故宫和明十三陵等各地的明代皇家建筑中,不难发现雕刻有千万条龙。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明初至中叶时期皇家建筑中多为闭嘴龙。创造这种闭嘴龙的人便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为何选择“闭嘴龙”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故。首先,朱元璋出生贫寒,经过16年的出生入死的战斗,终于在41岁时即皇帝位。朱元璋非常珍惜皇位的来之不易,低调务实是其一贯的作风。其次,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策略所至。闭嘴创造大明江山,从不锋芒毕露是朱元璋的一贯做法。再次,元代皇家喜爱用张嘴龙。朱元璋改朝换代后决定不选用元代的张嘴龙,而沿用南宋的闭嘴龙。也是明初闭嘴龙盛行的原因。   火龙珠为什么高等级   在专家们此次认定的“建文帝陵”上,有一个由两条龙尾巴闭合而成的火龙珠。专家们由此认定,这是高等级的墓葬,因此将墓主人身份指向建文帝,这是为什么呢?   郑自海先生考证认为,明初,朝廷以尊崇藏传佛教为重要国策,而火龙珠是藏传佛教的标志性器物,只有相当高等级的法师,死后在建墓时才能使用该标志性的器物,由此可见墓主人不是一般人物。而明史专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熊召政先生表示,墓顶的火龙珠与支提寺一块明万历年间圣旨牌顶端的那颗火龙珠造型十分相似,这是断定古墓为建文帝陵的一个很好的物证,要加以研究。   五爪金龙袈裟藏什么秘密   “通过这件五爪金龙袈裟,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说,这个袈裟的主人就是建文帝。”南京明史专家、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副编审马渭源先生表示。这件袈裟上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呢?   马渭源告诉记者,当时他一看到这件袈裟,便发现袈裟中间有五条张牙舞爪的金龙,而正上方有九条龙。这肯定是建文帝的袈裟。“为什么这么说呢?明初谁敢穿这象征九五之尊的袈裟?明代唯一一个先当过皇帝后当过和尚的是谁?那就是建文帝。”   此外,记者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建文帝在金邶寺出家,而袈裟却藏在支提寺呢?“这个非常容易解释,据我的考证,当时建文帝的活动范围也就在这几个寺庙之间。”马渭源表示,金邶寺和支提寺路程非常近,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建文帝应该经常在这两个寺内活动。因此袈裟随着后代寺僧和住持的相互流动,金龙袈裟藏在支提寺非常可能。而根据郑自海先生的考证,支提寺曾经留下了郑和的木刻,这也为建文帝在该寺活动过提供了证据。  【相关新闻】  建文帝五爪金龙袈裟将在南京复制  建文帝的五爪金龙袈裟非常奢华和珍贵,一直被深藏在支提寺内!据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郑自海介绍,南京专家们可能是最后一批见到并摸到该袈裟的人了。寺庙方丈告诉他们,他们将复制一件相同的袈裟,而这件袈裟将珍藏起来,不再向世人展示。而这件袈裟的复制地正是建文帝逃离之地———南京。   南京云锦研究所张洪宝表示:“2006年,福建支提寺特地把寺里珍藏的五爪金龙袈裟带到南京,我们看过后,做了详细资料留存,每个细节都拍了照片,但由于袈裟非常尊贵,不易放在所里保管,被他们带回。他们走后,我们感到困难重重,不知该如何下手。通过前不久少林寺在我们这儿制作的一件袈裟,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去年11月,我们有了信心,去支提寺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复制工作正式启动。”张洪宝表示,为了对后人负责,不留下半点遗憾,整个复制工作非常谨慎。按照所里的计划安排,估计到2010年,这件复制明代云锦袈裟有望与公众见面。   600年前,建文帝逃离南京,600年后,他生前穿过的袈裟却神奇地回到了这个令他怀念和伤心的土地,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给朱家开了一个玩笑。   
作者:成岗/来源:南京晨报新华报业网2009-09-01
发表于 2009-9-18 19: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文帝出逃后,朱棣四处寻找,有逃出海外说,有盾入山林寺庙说,文革前我曾在广西贵县南山寺见过记述建文帝的石碑,文革中,石碑和南山寺中的其它碑刻.佛像全被毀,以后也再沒听到过建文帝的其他传说,今天看到这篇资料,很高兴,可信,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10 , Processed in 0.04497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