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564|回复: 0

百年沧桑话林家(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6 14: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雾峰林家”外景
  
  林盛发 文/供图
  引子:来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的台湾“雾峰林家”,被海峡两岸史学界公认为台湾2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家族,在台湾的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集商、政、军、文身份为一体的庞大家族兴衰荣辱百余年,直至现今,其后代族人仍活跃于政、商两界,尽管已失去了昔日辉煌,却仍潜在地影响着台湾现代文明的进程。而今,作为海峡西岸埔坪林家祖地,正以新的风貌,迎接“雾峰林家”的后裔,一同为振兴中华、共襄两岸和平发展盛举而努力。
  
  渡台肇基创业忆当年
  
  康乾年间,大陆沿海人口压力日重,而此时台湾地旷人稀,仍是个番人出没,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的地方。不过,由于此地资源丰富,以及民间“台湾钱淹脚目”的传言诱惑,使之成为迁徙者首选之地。如康熙中叶郁永河所说:“台土宜稼,收获倍蓰。”雍正五年,台湾知府沈起元提及:“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雇,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在这种趋势下,甘冒生命风险,偷渡东移的人众“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乾隆十九年(1754年),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青年林石,凭借坚忍不拔意志,勇敢冷静性格,加入到东渡行列,踏上了移台拓垦创业的征程。
  渡台之后,林石先抵达彰化城,后选择在大里杙(今台中大里市)定居。大里杙,荒芜一片,险恶重重,到处是汉番杂处,属未开化的边陲险要之地;更甚的是“逼近内山……藏奸其中,吏不能问”。不过,此地也蕴含着无限潜能与生机(丰富的水源及肥沃的土壤)。林石为此大胆冒险挺进,“购地而耕,治沟洫,立阡陌,负耒枕戈,课晴习雨,勤劳莫敢懈”,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他具备非常人可比的长远目光和过人胆识。经过短短几年努力,他便开垦了四百多甲土地,岁入禾谷近万石,一跃成为地方豪绅。其间,他不但回大陆将故乡的两个弟弟(林寿、林总)接来,一同打拼奋斗,还特意把祖先骸骨迁葬至台湾,显现其扎根台湾、立足创业发展的决心与气魄。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当林石的拓殖事业进入旺盛发展之际,彰化地区爆发了林爽文事件。林爽文(大里杙人),原籍平和县,清代台湾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与林石虽不同宗,却是同乡旧识。据《台湾雾峰林氏族谱》载,起事前,时任族长的林石曾力劝其莫糊涂,“此灭族事、胡可为”。进而,以“人生欲得富贵尔,吾今幸得稍温饱,终不忍视汝及祸;能从吾言,毋妄动,愿割产之半俾汝,且以一子为汝子”。可惜的是,他不仅没能劝阻制止,反而被诬为林爽文的同党而受牵入狱,祸至抄家没籍,冤死狱中。就这样林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建立的基业一夕冰消瓦解。
  林爽文事件后,大里杙被清军夷为平地,林石子孙四散逃生,其中长子林逊一支尤为不幸。林逊早卒(病故大陆老家),遗孀黄氏(鹿港海防同知书办的女儿黄瑞娘)不见容于婆婆,被迫带着稚儿琼瑶、甲寅辗转移居阿罩雾庄(今台中县雾峰乡)。
  雾峰,以前叫做阿罩雾,是平埔族群的一个地名,介于草湖溪与乌溪之间,靠近内山,易遭番害,当时仍是一片草莽未辟的险地。可见,黄瑞娘母子三人生活处境之艰难。根据《林氏族谱》记载,黄端娘移居时,筑草庐以蔽风雨,披荆棘以启山林,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应当说,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以一个青壮男子持养一个家庭,已属不易,更遑论一个力薄体弱之女子。难怪黄瑞娘一直备受林家子孙推崇,后代子孙林献堂于家谱中写道:“忍饥寒以成复兴之业,斯则我雾峰一系所当铸金而事者也。”
  或许上苍垂怜,值得庆幸的是,她的两个儿子林琼瑶、林甲寅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特别是次子林甲寅,抚番有方,长于经商,继承了祖父林石的经商才能,生意越做越大,投资土地开发和伐木烧炭,积累了丰厚的家资。几年间在近山顶竹围一带,拥地二百多甲,雇请了佃户耕种,年收谷四千余石。后人为纪念林甲寅开发顶竹围的功绩,将这个地方改名“甲寅村”。
  林甲寅的拓垦事业继续发展,到林甲寅的子孙辈,扩张到阿罩雾圳和乌溪以北地区,又以专营樟脑而获暴利,成为闻名全台的巨富。可以说林甲寅这一家族,是奠定现今“雾峰林家”规模的主要家族。
  林甲寅共有三子:林定邦、林奠国、林振祥。其长子林定邦(分得1700公顷)、次子林奠国(分得800公顷)迁出甲寅村旧宅,兴建顶厝、下厝两处宅第,其规制之恢宏,装饰之堂皇,堪与“板桥林家”宅第相媲美,因而被尊为下厝系与顶厝系的始祖。这两个分支家族的子孙,分别以武功和文胆为“雾峰林家”写下辉煌的历史,并打下“雾峰林家”武风浓厚的下厝和文风鼎盛的顶厝之建筑根基。
  武风浓厚的“雾峰林家”(下厝)
  一
  十九世纪初,在阿罩雾周围,活跃着几股的大垦首、大土豪。根据雾峰乡志记载,当时阿罩雾一带的大户,除了林家外,尚有草湖的林和尚(又名林妈盛)势力、赖家、吴厝的吴家、草屯的洪家。《台湾通史》也载:“父(林定帮)为乡甲首,负义侠,里党倚为重。林和尚者,草湖庄人,为一方雄;群不逞之徒出入其门,椎人越货,莫敢撄。”这些势力常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山林,不时发生冲突械斗。
  阿罩雾的垦辟,从一开始就经农与习武并进。因其地与番接,邻乡巨族各拥一方,为防番害及械斗,人多剽悍、尚武。主家和佃户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在主雇的名义之下,还有一份浓厚的族亲或乡谊情感。这些,既反映台湾开发初期的社会特点,也对“雾峰林家”的发展生成影响殊大。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和尚侄儿林婴与林定邦族人林连招发生纠纷,互相争殴,林定邦路过劝解起冲突,定邦追赶林婴,被林和尚工人林概开铳击毙。
  林定邦死讯传到家中,长子林文察对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决定展开激烈的报复行动。林文察,字密卿,又字子明,沉稳有谋略,果敢又勇猛。小时长相斯文,喜欢与附近孩童玩打仗游戏。十二岁时已能写诗文,十四岁时在当地孝廉杨廷鳌门下受学。然而,他对读书考试兴趣不大,反而喜好关羽、岳飞忠义报国的故事,并好读兵书,勤练枪法、刀剑等武术,尤其擅长射击火枪。据《林氏族谱》说法,林文察报仇后,由于官府查办罪首,举庄不安,林文察于是主动投案。县令认为文察是人子报父仇,故将此案悬而未办。适逢咸丰四年(1854年)小刀会黄位举事,犯北台之香山、噶玛兰、鸡笼(基隆)等地,时任台湾北路协副将曾玉明听说林文察有才气,且林家于地方亦有相当影响力,乃征召他,命其戴罪立功。果然林文察率领200名乡勇为前锋大败小刀会,成功收复鸡笼,拿下首功。此外,彰化县府也判定林文察于林和尚案中无罪,这些契机令林文察得以大展军事才能,也使他能够趁机增加家族的田产,招募更多乡勇,扩充手下兵力,从而迅速发展壮大为一方豪绅。


闽南日报2009.9.16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00 , Processed in 0.03591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