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09-08-23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当官时间最短的状元》石碑
■长泰文昌阁内的林震像(资料照片)
■长泰状元故里新近修建的文昌阁(资料照片)
■长泰历史文化丛书之三《人物春秋》图片
林震是漳州历史上惟一的文科状元,长期以来附会其身的种种传说,不仅误导了故里民众对先贤的认识,甚至还影响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专家的看法。日前,长泰八旬老人林约西投书本报指谬京城林震状元碑。本版特予发表,以飨读者。
碑文充满错误信息
绝大部分长泰人都是从传说中认识林震的。这些美好的传说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尝不可,但若上升为学界定论就难免谬种流传。
例如,在经三年修缮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内,参观者可以在新设立的明朝宣德五年进士题名碑旁,看到一块《当官时间最短的状元》石碑。
碑文如下:“本科状元林震,字敦声,长泰(今福建长泰县)人。早年家境贫寒而苦学不缀,渐至博闻强识,乡试以解元中举。宣德五年庚戌科会试第二,殿试以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即请假归田。以读书自娱,正当盛年而卒。他是明代不多见的几位‘两元’,也是状元中当官时间最短的一位。”
碑文一方面替林震吹牛吹过了头,说他是解元和会试第二名,是明代不多的几位”两元”;一方面又等于婉转暗示林震一生无所作为,附和了《明史》中说林震无所表现的说法。
由于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这些经专家学者审定的错误信息似乎更富有“权威性”,极易谬种流传,贻误后学。
史载乡试名列第六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介绍林震的碑文,说林震乡试第一名是没有史料依据的传说。
据长泰县志载:永乐十八年庚子(1420年),是乡试的年份,长泰有八名秀才取得参考资格。按当时的交通条件,需要取道县东南的朝天岭,然后经过龙溪、同安、泉州、莆田等地,才能到达省城福州。不幸的是,在翻过朝天岭时,有一人被老虎咬死了,结果只有七人到达福州参加乡试。发榜后,第一名(解元)是莆田人吴观,所以这一榜称为庚子吴观榜。长泰参试的七人竟然全部中举,33岁的林震名列第六。这一年是长泰县历史上中举最多的年份,一个只有三千多户的小县,一次能有七名举人,是很少有的。史载,长泰县中举第二多的一年是万历十年(1582年),有六人乡试中举。明朝对教育部门官吏的考察标准是每个县,在官员任职九年的三科乡试中,最少要有三人中举,才算完成任务,官员自己又考试及格,就可以升官;如果九年中管辖地中举人数不到三人,自己考试又不及格,就要降级。
乡试的名次,特别是解元和前几名,各县的县志都有记载,很容易就可查到。
会试第二于史无据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介绍林震的碑文,称林震“宣德五年庚戌科会试第二”,也是民间传说的再版。
史载:1422年,进士唐泰回到长泰,致力教育事业,盖了100多间草房给前来求学的四方学子居住。
当时,林震已经35岁了,并在两年前乡试中举了。但他仍然和众多学子一样,接受唐泰的指导,学业大为长进。5年后的1427年,唐泰的学生龙溪人谢琏,在殿试中得了第三名,这更加激励林震用功学习,最终成为状元。此乃后话。
明朝规定在丑、辰、未、戌等年份的二月在京师会试。开始时在南京举行,从永乐十三年(1415年)起改在北京举行。宣德五年庚戌年(1430年)是会试年份,二月,林震到北京参加会试。会试进行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日举行。
发榜后,共有100人中试成为贡士。第一名是浙江青田人陈诏。43岁的林震名列第十五,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我们只要读一下林震的《墓志铭》(同科探花、莆田人林文撰)和《行状》(林震五世孙林有孚撰),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权威说法以讹传讹
把第六名说成解元(第一名),第十五名说成第二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呢?
最先这样说的人是明朝著名史学家王世贞(1526-1590)。他在《科试考》一书中叙述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这一科会试和殿试情况时说:“震,福建解元,又会试第二人也。”因为王世贞生活的时代比林震晚了100多年,这个情况显然是听来的,不是第一手材料。
其实,王在另一本书《盛事述》的《解元状元》一节中,记载明朝(到他写书时)既是解元又是状元的共有九人:吴伯宗、林环、肖时中、陈循、柯潜、彭教、谢迁、李旻、杨维聪;是状元又是会试第二名的有两人:陈循、彭教,都不包括林震。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
这个矛盾被稍后的史学家沈德符(1578-1642)注意到了,他在《万历野获篇》中指出王世贞自相矛盾,但在辨析材料时却采信了王世贞的错误说法。而当代学者黄云眉、周腊生分别在《明史考证》和《明代状元谱·明代状元奇谈》书中,采用了沈德符的结论。
北京国子监介绍林震的碑文,显然是根据这些史学权威的说法。至于说林震是当官时间最短的状元,更是以讹传讹之说。林震当了九年修撰(其中请假三年),活了61岁,怎么能说是当官时间最短、英年早逝呢?
关于林震的出生日期
绝大部分长泰人都会说林震在元宵节晚上出生在溪园社张姓祠堂的故事:
林震生母张氏的娘家在溪园社,怀孕那年元宵节她回到娘家来看灯。当晚,祠堂里锣鼓喧天,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突然间,一阵风过,祠堂里的灯火都熄灭了,同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林震竟然出生在张姓祠堂里。幸好人声嘈杂,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这时林震的外祖父赶忙扶着女儿抱着外孙离开祠堂。因为如果让张姓族人知道了,就要掐死婴儿,以免好风水被外姓人带走。
这个故事把溪园社张姓祠堂变成了长泰县的著名旅游景点。溪园人自己说是因为后来林震中了状元,溪园才改名为京元。
可是,溪园社的人却长期说不出林震是哪一年的元宵节诞生的。
近年来,网上很多材料都说林震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一月初一,却都没有说明根据。年份没错,但日期却和族谱中说的不同。估计,这个错误是因为有人误用了右边这张图片而造成的(本图引自长泰历史文化丛书之三《人物春秋》),图中的“十一”两字,明显是由“七”字涂改而成的
根据《泰昌堂西河弘仕祖派族谱》中的《墓志铭》和《行状》所载,林震的出生日期是1388年戊辰七月初一戌时,属龙。出生日期,当然以族谱记载最为准确可信。
关于“一笔化三千”传说
说起林震在殿试中夺魁,长泰人就会说是用“一笔化三千”五个字夺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宣德五年二月,林震到北京参加春闱会试。主考官是左丞相杨士奇和右丞相杨荣。前者是江西人,偏袒江西贡士沈文求;后者是福建人,看重福建贡士林震。两位丞相争执不休,互不相让。双方后来同意在皇帝面前比试,由杨士奇出题,要两位贡士比试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写完三千个字。原来,杨士奇知道沈文求有绝技,能同时两手执笔快写,所以出此怪题。比试开始后,沈文求双手执笔疾书,林震和杨荣都惊呆了,无论如何是无法比了。后来杨荣用福建话偷偷提醒林震。“上大人,孔乙己”。林震很快就想起年幼时刚学写字时描红本上的语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灵机一动,就写了“一笔化三千”五个字,抢先交了卷,成了状元。
这些当然都是虚构的情节,无异说林震是靠取巧和作弊才取得状元称号的。
当年殿试的主考官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王英和侍读学士钱习礼,两人都是江西人,此外还有八名同考。发榜后,共有100人中试成为贡士,第一名是浙江青田人陈诏,林震名列第十五,沈文求并不在百人名单中。其实,沈文求只是小说《大明忠义传》中虚构的人物,在江西的历代进士、举人名单中都找不到。
文/林约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