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898|回复: 12

转载:也谈家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16: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09-8-20 16:51 编辑

作者:黄永年
作者简介:黄永年,江苏江阴人,1925年10月出生,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古籍版本学》。...
本文收入作者《学苑与书林》集中,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6年。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12284&cid=331222)

     8月23日《南方周末》上发表了葛剑雄教授的题为《靠不住的家谱》的文章,说“近年来常从报上看到一些某某名人第几代后人在某地发现的消息,根据都出于他们自己保存的家谱。稍作分析,就能发现漏洞百出,不是误信了前人作的假,就是当代人为了某种需要故意以假乱真”。说得好,这样的文章早就应该发表了。

    家谱的前身叫谱牒,是西周春秋时为封建领主们编制的。从战国起社会本已进入地主制,可东汉后期领主制又来个回光返照形成了门阀制度,所谓“谱学”又盛行起来,《隋书·经籍志》在史部里还开设了专收家谱族谱的类目。隋唐以后门阀制度虽告衰亡,但在思想意识上讲究家世、借祖上之显贵为自己贴金的事情仍不易清除。于是阿Q之流动辄会说“我的先人比你阔”,修谱之举到解放前还未断绝。现在见到的家谱,包括明清时修的以及进入民国后修的,都是这种产物。

    这种家谱一般都有两部分。后一部分占的篇幅多,记载得也翔实。如第一代某某娶妻某氏,生了儿子,长子某娶妻某氏,又得儿子,次子某某娶某氏又有儿子,……这样一代代写下去,有的还记上女某某适某某即嫁给了谁,有的除名某某外还记上字和号,有功名的如中了举人进士做了什么官当然也必记不漏。这一般都是可靠的,不会无中生有,但一般也只是从明代晚期甚至从清代开始,这开始在某地安家落户的第一代还得了个名称叫“始迁祖”。抗日战争爆发时我随父母回到过江阴西乡的黄家坍老家,看到清末修的《黄氏家谱》,记得始迁祖某某是在明代初年从江西迁来的农民,实际上是逃荒逃到了长江江边当时还荒僻的地方以谋生。

    逃荒的农民哪有携带上代家谱的,弄不好连字都不见得认识。可家谱上在始迁祖之前的第一部分居然还从远祖写起。如我们的《黄氏家谱》就以战国时的春申君黄歇为远祖,以后的记得有西汉时的循吏黄霸,北宋时的大诗人黄庭坚,还有个元朝的文人黄溍,当然还不止这一些,苦于其时我只十三岁,历史知识少,其它统统记不住了。不过黄巢是肯定没有的,因为原先认为他是大强盗头;南宋初跟随过赵构的宰相黄潜善也与敝族不相干,因为他是奸臣。至于黄歇、黄霸、黄庭坚、黄溍这些黄氏先人之间的世系,好像这部《黄氏家谱》上并没有讲清楚,不像始迁祖以来那么班班可考。画像倒是有的,记得黄溍的衣冠就颇为特殊,大概是仿元朝的服饰吧,所以我才记住他的名讳,后来看到《四部丛刊》里有他的《黄文献公集》,才知道他真是个名人。只是其时并无照相技术,战国以至汉代的黄歇、黄霸也不可能真有画像传下来,无非是想当然地画一画而已。黄姓如此,其他各姓也不会例外,他们家谱上的第一部分始迁祖以前的列朝名人,大体上也是什么编造出来的。

    1956年我因公到北京,在干面胡同当时的中科院宿舍见到张政烺先生,闲谈时张先生讲到了旧社会编造家谱的事情。说当时有一种专以包修家谱为业的人,是多面手,还备有一副排印书的木活字,从家谱的编写到用木活字排版印刷,最后装订成书,能一手包办完成。这种人当然有技术,同时也有点文化,能用半通不通的文言文给该姓的名人和地主老财写篇家传、寿序之类。始迁祖以前的名人如有旧本可据当然很好,没有,就靠他们来编造。

    怎么编张政烺先生没有说,我想无非也是用些通行的姓氏书吧!早一点有元明时编刻的《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之类可用,晚一点可用明万历时凌迪知编刻的《万姓通谱》。还有一部更易得的叫《尚友录》,是明天启时廖用贤编的,在清代直到民国时还流行,我小时候就买过这书的石印小册。《尚友》者,用今天的白话说就是向前贤学习,所以《录》上面记载的各姓列朝人物无一不是名人,包修家谱时要编造始迁祖以前的人物,拿来一翻便得。我猜想敝姓《黄氏家谱》上那些先贤从黄歇到黄溍,当即是从这《尚友录》上抄来的;否则,黄溍的名气毕竟不能和黄庭坚等相比,没有《尚友录》之类的工具书,凭修家谱者的这点文化是不可能知道的。
也许以上这些修家谱的知识偏了点,有点像考试中出的偏题怪题,以致某些以通晓文史自诩者未必都知道,于是难免发生如葛剑雄教授所指摘的这类荒唐事,闹点这类的笑话。葛教授指摘的都发生在近年,我记忆中在“文革”前60年代初也已闹过一次,是某老教授发现南宋末年抱了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的大忠臣今江苏盐城人陆秀夫,原来还是大诗人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孙儿,当时也在报纸上喧闹了一阵子,其根据就是他看到了陆姓的家谱,相信了上面的那些胡言乱语。这位老教授还是颇以熟悉清代诗文掌故自命的,遗憾的是他怎么没有看过黄宗羲的集子。这位人称梨洲先生的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和我们江阴黄家并非同宗,但因为是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集子我倒是看过的。在他的《南雷文定》三集里有一篇《淮安戴氏家谱序》,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四集里还有一篇《唐氏家谱序》,更进而分别了始迁祖以下之可信与以上之多出伪造。这位黄宗羲先生生活在三百年以前,已有这样明快的识见,今天某些文化人倒糊涂起来,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这些伪造了祖先的家谱今天见到了也不必丢弃,更不能学破“四旧”的办法付之一炬,还是要把它收藏起来,有些图书馆还给馆藏家谱编了专目,这就做得很对。因为始迁祖以下的仍是可信据的资料,今天研究人口迁移、族姓分布等问题都用得上。
   
    (原载《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1年9月10日)
发表于 2009-8-20 22: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辉先生:你好!你和3116631先生是不是有点过意不去啊?311先生已经在这两三天发过两次关于家谱问题了!你又来一次!这好像有点重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23: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09-8-21 09:06 编辑

我只是把专门研究历史和古籍的专家对族谱的看法转到本论坛,对族谱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发的和他的有重复吗?
就把这当做灌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葛剑雄的[关於家谱],对修谱中的附会现象,编造史实行为进行评论,並希望传媒慎重对待这类家谱,他没有否定家谱,说的也客观。黄永年的[也谈家谱],对家谱的结论就有奌过了,他借黄宗羲的口说出“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也像[族谱资料在客家文化研究中的局限]一文一样,是对“谱牒整体说的,不是部份说,既然最不可信,那郡县之志,氏族之谱也就没意义了。
在家谱这个问题上,我和忠辉先生各自转载别人的观奌文章,我和他也都各自赞同所转载的文章观奌,这是正常的,也没有什么,现在的问题是,我只是不赞同否定谱牒的说法,並没有否认谱牒存在的造假,攀附等不良现象,不赞同部份说成整体,可是忠辉先生好象不管我这些,按他的思路说下去,这是其一,其二,忠辉先生的思路是什么?从他维护[族谱资料在客家文化研究中的局限]一文中的观奌:氏族之谱。。。。。。大抵子孙粗读书者为之,掇拾讹传,不知考究,抵牾正史。。。。。。修谱者。。。。。。没什么见识之徒。。。。。。编造。杜撰历史,和他转述黄宗羲的最不可信者。。。。。。氏族之谱也知道,忠辉先生也是否定谱谍的,如果这样,讨论。争论都没意义了,谱牒都否定了,我们还在林氏论坛做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看出来我是否定谱牒的,我要对谱牒不感兴趣,我在这里呆着干嘛?

     我所转的文章都是专门对谱牒有过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如葛剑雄先生、谭其骧先生都是研究历史地理的权威,而且利用方志、家谱资料对氏族源流、人口迁移做了精深的研究。就是我转载的“局限”一文的作者也是充分利用了族谱资料来研究客家迁移和源流的。正是因为这些专家对族谱资料中的利弊有深入了解,所以他们才多次提醒大家注意族谱资料的问题。
      论坛主旨是为林氏宗亲服务的,但是我们需要有审慎的态度和谦虚的精神,不是说有一颗火热的心就足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请你去看“局限”一文所涉及的全书,不知道为什么还说作者是在全局否定谱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2: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逃荒的农民哪有携带上代家谱的,弄不好连字都不见得认识。可家谱上在始迁祖之前的第一部分居然还从远祖写起···"
     黄永年先生文章中提到的情况是古时出现得比较多的,但似乎也有例外。南方对于祖宗崇拜保留的比北方要好得多,古时的人迁徙时往往宁愿不要其他重要东西也要带上家谱,或者带上抄本。这样,迁徙到新的地方之后,因其带有迁来前的旧谱,一些远祖世系还是得以连贯的。
     拿我的例子来说,我们那边近代以前读书的人确实比较少,家谱一事多由族里的私塾先生代为记录,而且,这里保留了原始的做法,就是口述背诵世系,一些族人以其惊人的记忆,从某祖始迁入闽世系,到莆田世系,到入粤世系,到新会世系,到迁石城世系,分段记忆,条清缕贯。每当清明祭墓,冬至祭祠,那些族老就在坟前或祠堂里当众背诵出来,就这样年轻一辈耳濡目染,又将世系传承下去。这种原始做法也有缺憾,就是多数只记直系,而且不免有记忆错漏,但多数是读音讹误的情况,并没有影响到全部的世系。
     我这一支的世系,就是靠着这两种记谱方法传到至今。对于我这支始祖【明中期】以前的世系有些疑问,但由于旧谱记载比较清楚,在清末,92年都曾有族人前往新会寻根对照族谱,寻不获。前些日子,我前往新会,由当地一位宗亲带路,终于找到了始迁祖地,而且还找到了清道光九年的重修谱,那我带来的旧谱一对,南宋到明代的世系,除几处同音异字之外,基本吻合。所以说,黄先生所说的是大体状况,或者是更似北方的情况,并不说所有的都是这样,总体来说,南方的世系衔接情况会好一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家谱资料的看法跟葛先生、谭先生的相近,就是始迁祖以下的世系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上林氏论坛最早的初衷就是想看看有没有湘西林端以下的详细世系资料。后来重亲合川林泽中先生还给我发过林端以上追溯到林藴的世系资料,我一看,都拐到宁化石壁的林文德了,基本不可信。所以,我只对始迁祖以下有详细世系资料的族谱感兴趣。上溯世系没有,我也觉得没关系,即使林端是福建土著,不是九牧林,不是比干子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想要为林氏宗亲服务,就尽量不要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往论坛上放,发上来的东西自己要多思考一下,尽量给出来源和证据。毕竟有许多人的水平都没有你高啊,大家都相信你,你就得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7: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辉先生,既然你没有否定谱牒,我也没有否认谱牒的造假,攀附等不良现象,那你我有什么好争呢?我4#帖说的其二说错了么?说错你可以谈你的看法,指出来啊,我摘录的[谱牒的渊源和作用],说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时,当首推族谱,你指出来后,我思量,这评价确实又过头了,而我其=中指出的,你就不认为是过头么?这过头比[谱牒的渊源和作用]说的过头还严重,它已是否定谱牒了。只要你我都客观地看待转载文章,你也没否定谱牒,你我就没有矛盾,就不会有什么?我已说了,我不是对你,你不要介意,看来你还是介意啊!
论坛主旨。。。。。。需要有审慎的态度,不是说有一颗火热的心就足够的尽量不要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往论坛上放。。。。。。大家都相信你,你就得对得起大家的信任不是,这是题外话了,你是说我也好,是告戒大家也好,已是无的放矢了,如果扯题外的东西,是永远扯不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瞧瞧阿星先生质疑的水平,我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8: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确点说吧,告诫的是论坛上所有人,包括我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存真,校对神主碑文,查点遗物,这是可以避免谱写错误漏失,另从县志府志,甚至省志中可以查阅资料,或从同时代的名贤中文字来往可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0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同的意见,各有各精彩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3-29 20:30 , Processed in 0.099962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