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038|回复: 1

一“问”成名的林放 - 林子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2 22: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linziyun.blog.hexun.com/10806004_d.html
如果,两千多年前,林放没有“问礼之本”这事,可能人们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林放这号人,也可能不会知道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中还有林放这个人。
历史资料上有关林放的记载是少之又少。
《闽林开族千年谱》对林放的记载只有一句话:“林放,字子丘,周敬王时为大夫,从孔子游,问礼之本,列为七十二贤人。”查“长林谱系”,林放为林氏得姓始祖林坚的第十三世孙,为东周大夫林云的第三子。林放有四个儿子:长子林汝,次子林满,第三子林鸿,第四子林沧。其中,第三子林鸿的儿子林皋,字伯闻,先仕东周,后任赵相。林皋有九个儿子,都是十分贤达,有“十德之门”之称;所以,林皋被国人号为“九德之父”。赵王听到期后十分妒忌,发出命令:“欲幸诸国,择其木皋繁者伐之。”林皋说:“此王欲杀我父子也!”为了避免祸用无辜,他们父子相携入白云山。赵王知道后,也赞叹说:“贤哉,林皋父子也。”所以,林皋父子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先祖林放。
清代人倪企望总修,钟廷瑛纂辑的《长山县志》第一次在县志上记载了林放:“林放,字子邱,春秋鲁国人,是孔夫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春秋时期,山东境域属鲁、齐两国。林放家乡在今山东新泰市。新泰市至今还有个放城乡,当地还有林放墓。新泰,在历史上大有名气。商周时期,新泰地域曾分别为杞国、菟裘、淳于等小国。著名的成语“杞人忧天”就出于新泰地域。春秋战国时,新泰成为齐、鲁两国频繁争夺的地区。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会盟”就发生在新泰的夹谷。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景公邀鲁定公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东南)会盟,企图利用会盟的机会要挟鲁国。孔子陪同鲁定公参加,并担作““夹谷会盟”的司礼官。当齐、鲁两国国君按时相会于夹谷相互致礼敬酒后,齐人上演以被他们灭掉的莱夷人舞蹈助兴,企图侮辱鲁国时,被孔子斥退。齐人又用《文姜爱齐侯》的歌舞取笑鲁国。《文姜爱齐侯》说的是:鲁国的十五代国君鲁桓公,娶了齐国的文姜做夫人。可是,文姜又与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相好。鲁桓公知道后,责备文姜。齐襄公索兴叫人把鲁桓公打死在车上,对外说喝酒摔死的。后来,文姜的儿子还做了国君。齐国把鲁国的这一段奇耻大辱,编成歌舞,演唱给鲁国人听,可见嚣张之极。孔子一反平日温文尔雅之态,怒发冲冠,“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以礼严辞痛斥齐国君臣,命鲁国司马立即将两个领唱的舞女斩杀,威慑了齐景公。 (见《史记·孔子世家》)这次会盟,鲁国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还迫使齐人归还鲁龟阴等被侵占的土地。
“夹谷会盟”时,林放是否已当上了鲁国的於陵大夫,我们不得而知。於陵,是一个古邑,位于山东淄博周村区正南方,周村水库东南,在《战国策·齐策》和《孟子·滕文公下》等先秦古籍中都有记载。西汉至魏晋时,於陵已正式置县,至南北朝初年於陵才并入逢陵县。如果,林放为於陵大夫,其封地也就在这里。《长山县志》说:林放“以个人才学得到齐一重用,曾任於陵大夫,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林放闲暇时常与朋友去周村城西的长白山游玩,公务之余也招学生兴教育,与学生们一起研讨懦家学问。林放是儒家学派有卓越的成就的人物之一。”
说林放“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招学生兴教育”,“研讨懦家学问”有可能是后人的虚褒之词,因为所有的史籍上,都没有其“政绩”的记载。他的千古留名,还是他那千古一“问”。据《论语·八佾》载:“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意思:林放询问礼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孔子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太重要了!礼仪形式,如果不是发自本心一味追求奢华,不如俭朴一些;办丧事,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形式完美,还不如只求体现出内心的悲伤之情。” 古时礼有五种,即吉凶军宾嘉;吉礼是祭祀,凶礼是丧事。古人将祭祀看作为"国之大事",所以列位于五礼之首。孔子以林放问礼而答。列举对吉礼和凶礼的态度,阐明了“礼”的实质。可见,春秋后期“礼”崩溃。《礼记》里有一段孔子对弟子子路说的话:“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者,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孔子正是借林放问“礼”,阐明了“礼”的根本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奢”,而着重于内心的“戚”;正是体现了孔子学说的“克己复礼为仁”的核心。
林放“问”的好,真问出个“泰山不如林放乎”的结果,是在适当的机会,问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中国被推崇为至尊的儒家中,他“问”出自己的地位——曲阜城外留下了“林放问礼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唐玄宗李隆基追赠林放为“清河泊”。从宋始,儒学为治国之本后,林放的身价更是倍增。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赵恒在登封泰山时追封林放为“长山侯”,被尊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明嘉靖九年(1530年),黄山北的先贤祠内,又增添了林放像,定时祭祀。
从表面上看,林放之能千古留名,是因为有他那杰出的偶然一“问”;可是,谁说这“偶然”不就是存在于他“研讨懦家学问”的必然之中呢?
发表于 2007-10-27 19: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料

谢谢整理

已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4:53 , Processed in 0.03459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