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7372|回复: 1

林爱姑(詹典嫂)告御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9 16: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起“詹典嫂告御状”的故事,很有认同感,毕竟事件的发生地就在身边,虽年代久远,真实与否,像我这种浮世中的小生是难以验证。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詹典嫂姓林名爱,尊称林爱姑,福建安溪官桥赤岭村人,十八岁那年,嫁给邻村西坪詹社里詹典为妻。詹曲,为人忠厚老实,勤劳朴素,平时靠制茶,贩茶为生。每年新茶登场,总要运载茶叶到海外做生意,婚后不久,又是新茶登场的时候,詹典又运着新茶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出远门去了。临别时,叙不尽夫妻爱,道不尽别离情,约定三个月后回来团聚。
却说西坪田头村,有一个茶商,名叫詹天香。此人财大势焰,上交官吏,下结匪盗,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好争之徒。听说詹典娶了一个容貌似花的妻子,早就心怀鬼胎,旁生邪念。一听说詹典出远门去卖茶,而且是一去又是三个月,认为是天赐良机,便似“野蜂出窝”想采“花蕊”。他一面登门“攀亲”,假献;一面买通“红人”,暗中挑唆,拐诱爱姑弃贫从富。谁知,花言巧语难动白玉心,千金难买坚贞志,每次登门,都被爱姑斥回。一直过去了两个月,都没无法成事。詹天香贼心不死,发觉爱姑心里只有詹典,因些,要夺爱姑,只有除去詹典。马上派人送大礼去赤岭收买爱姑的继父林佳木,要林佳木假造詹典因漂洋过海,路遇狂风,葬身鱼腹的凶讯,逼林爱姑易门改嫁。这林佳木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一尝到詹天香给他的甜头,就马上依计而行,上爱姑处报了个讯,关规劝爱姑趁“红颜未老”。改嫁詹天香,坐离一生清福。可是,事偏凑巧,凶讯送去,没几天,詹典却提前从海外回来了。詹典回来,路经官桥赤岭,按礼之常情,先登门见岳父,顿使林佳木手足无措。佳木一面假装热情,一面马上派人告詹天香。这视良民如草木、心狠心辣的詹天香,马上遣人逼上门,要林佳木一不作,二不休,立即杀了詹典。这吞了钩饵、利欲熏心的林佳木,慑于林佳木的权势,当天晚上便以设宴为女婿接风洗尘为名,用酒灌醉詹典,伙同詹天香派来的人,把詹典杀了;尸体装在麻袋里,连夜背到荒郊野外去埋了。
   
前他转眼三月已满,接到凶讯半信半疑的林爱姑,思夫心切,便回到赤岭,想向继父问个究竟。惊魂未定的林佳木,一见爱姑上门,一面狐狸装佛——假发善心,关切地劝慰:一面一下令媳妇杀鸡宴请久未入门的小姑。大嫂十分热情,马上动手杀鸡;爱姑无心享受,随即上前阻拦。谁知嫂嫂脚勤手快,却把鸡杀了,鸡未断气还在地上打滚。这时被家里个心直口快不大懂事的内侄看到,大叫起来:“哎呀,杀鸡好像杀姑丈,倒在地上两脚还在发抖。”说来也巧,那天林佳木同詹天香的手下人杀詹典的时候,被这个好奇的小孩子看到了。这时见景生情,出奇喊了这么一句。佳木听了,火气大发,跨上去打了小孩一巴掌。冷静沉着的林爱姑看在眼里,一时不追究,直到天深夜,爱姑才向心肠慈善的嫂嫂问个究竟。天还未亮,爱姑就偷偷开了后门,跑向县城鸣冤告状去了。
   
能制在“有钱就是理”的社会里,哪里有林爱姑告状的衙门?到了县里,詹天香和县太爷乃八拜之交,遂以“事无佐证”把案子驳回:告到泉州府,被拒之门外。林爱姑一个单身女子,到了人生地疏的泉州府,举目无亲,告状无门,便垂头丧气来到泉州浮桥头,面对那滔滔东流的江水,准备投江自尽。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要纵身投江的时候,突然从桥头闯来一个见义勇为的汉子,拦住了她。这位汉子是谁?原来是一个历尽沧桑、饱经世故、足智多谋的相士,姓芦名秋金,原籍安溪虎邱竹园人,靠相命度日,这天正要桥头寻觅顾客,看林爱姑一身打扮像内安溪妇女的装束,发现她悲伤满面,欲寻短见,便上前拦阻,问个底细。爱姑见他是同县邻乡人,就将冤情一一向他诉说,并求帮助。芦秋金出于同情之心,便满口答应,要带她到福州告状。谁知到福州同样碰壁。芦秋金看破世情,认为当时的社会仍是官官相护,贪赃枉法的世道,若想雪冤,唯先告官。因此,便挥笔写了“福建无官,万里喊冤”的状子,带着詹曲嫂上京告官。詹典嫂绝处逢生,感激涕零,便跟着芦秋金,万里跋涉,上京告御状。
   
地部一路上芦秋金在前引路,詹典嫂随后紧跟,为伸冤,何惧山高路遥,想雪恨,不怕艰难险阻。走过了一山又一山,涉过了一水又一水,终于走到了浙江杭州城。这时朝廷有一个御史奉旨出巡,祖籍福建泉州人,名唤陈西镛。芦秋金认为时机难得,即打发詹典嫂捧着“福建无官,万里喊冤。”爱姑依计而行,果然拦住御史大人。御史见爱姑是位女子,为报夫仇,不远万里,饱受跋涉、风霜之苦,精神可嘉,加上又同是福建泉州人,立即受理,答应带她进京,上殿告状。
   
设多到京不久,皇帝果然下旨召见詹典嫂,那里正是新年皇帝朝庆的大喜日子,詹典嫂听从芦秋金的安排,脱去孝衣,穿上吉服,头插珠花,脚着红鞋,壮着胆子去见皇帝,皇帝一见,原来是一位普通的民女,一身红绿装束,便生反感,发问道:“既然是为夫伸冤,为何身吉服?”“今天乃是皇宫朝庆的大喜日子,万岁恩德如天,万民称颂。喜庆瑞祥吉日,不敢坏了“彩市”,故不穿孝服而着吉衣。詹典嫂以礼答道。H皇帝欣喜地点头,称赞偏僻村妇,尚知礼仪,进而发问:“自古发来,父天母地,乾坤之德难量,为何不以孝道为先,反而告起为父来呢?这到底是父亲?还是夫亲呢?”
詹典嫂回答道:“俗语说,穿衣穿裤见父母,脱衣脱裤见夫主。民女本当以孝以先,怎奈为父不守王法,为匪作乱,竟贪财杀婿灭尸,罪恶滔天,为父既无忠君心,民女亦无孝可言了。”
有下皇帝主为言之有理,告之合法。但细察状词:“福建无官,万里喊冤。”继以发问道:“咦,纵使你继父杀婿灭尸有罪,却为何告起官来呢?”
现现爱姑又冷静地回答道:“常言道,官清民自安,官昏民遭难。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理应为国效劳,为民伸冤。可是,走遍县衙、府衙,尽是一些坐享粮饷,不察民情、贪赃枉法、徒有虚名的昏官。因此,名虽有官实无官。”
实者詹典嫂对答如流,加上深知福建官府内情的御史旁证、撑腰,皇帝听了龙颜大悦,遂夸爱姑深明大义,节志可嘉,马上准奏,并赐龙银千元,御秤一支,一路上,过府交府,过县交县,各地官员不得怠慢,否则,严惩不贷。另外,又派御史为钦差,下到福建安溪,为詹典嫂昭雪夫冤。
    过行案情经查属实无假,并在荒郊野外找到詹典的尸体,因此,县衙、府衙等贪官污吏皆革职,好色之徒、贪财害命的詹天香、林佳木二犯,均以死罪,以命偿命。詹典的沉冤得到昭雪,百姓拍手称快。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桥赤岭不演《詹典嫂》

清朝道光年间,安溪官桥赤岭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谋财害命的故事。这个故事被编成高甲戏《詹典嫂告御状》,很快就在国内遍及闽南地区及港、澳、台,国外则有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凡是闽南人到的地方,便有这个故事。
     故事在安溪更是家喻户晓,各种山歌手抄本、民间歌谣久传不衰。艺术家们用各种手法,歌颂了民女詹典嫂坚贞不屈、大义灭亲,历尽艰辛上京告御状,为夫报仇,终于革除贪官污吏,惩办杀人凶手,达到恶有恶报大快人心的结局。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距今不过是一百多年,经查詹典嫂(林爱姑)娘家族谱,发现戏剧故事与现实有很大出入:
     戏剧出于吊人们胃口的需要,将杀害詹典的凶手林加木说是林爱姑的继父,其实不然。这林加木虽是赤岭人,但和林爱姑的家乡驷岭隔一条溪,有二里之远,而且他的辈份,比林爱姑低三辈,也就是说,他应当叫林爱姑姑奶奶,戏中说他是林爱姑的继父,一丈差九尺了!
     却说这林加木,从小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道光初年,他见卖鸦片能挣钱,便在崩圳开起乌烟(鸦片)馆。
     詹典从台湾卖茶回乡经过崩圳,林加木知道他必定有钱,便请他到馆内吃茶,将他关在乌烟间内,准备谋财害命。
     当时正是六月大小暑天,詹典路上得了痢疾,又被关在小房间里,二天没吃没喝,竞被活活关死。林加木情知不妙,便乘着夜色,让手下人将詹典背到冬田里埋了。埋詹典的地穴至今犹在,惨不忍睹。
     由于《詹典嫂告御状》编得过于离奇,赤岭人认为是强往他们脸上抹黑,因此,赤岭人演社戏,就不演《詹曲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29 , Processed in 0.03707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