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桥林氏源流考
我六桥林氏, 源出黄帝,系承比干,姓从坚公,籍本固始,唐季入闽,历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有1145多年历史了。在我六桥林氏渊源上,我们掌握了从黄帝至林氏太始祖比干公的历史世系,但还不知道从林氏太始祖比干公至我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宗支的历史世系。目前,我虽然掌握了一些资料,但根据还不充分,不敢随便接上,留待今后进一步考证。在分流上,也还有不少分支搞不清楚,现在仅把族谱上记载的和这次调查发现的,原则上按迁出先后或世次先后为序,整理如下:
上街村 新峰村
现今这两个行政村,在古代统称上街,是我六桥林氏发祥地。
唐末寿州农民起义军前锋将、开闽都统使、六桥林氏入闽始祖林硕德,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岁次庚辰三月初三日诞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和元年(881年)秋率众参加王绪领导的寿州农民起义军,为反对秦宗权勒索无厌,于中和四年(884年)随主将王绪统率5000多义军和光寿两州部分吏民被迫渡江南下,经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省会南昌)、虔(今江西赣州)等州,挺进闽地,中和五年(885年)正月陷汀(今福建长汀)、漳(今福建漳州)两州,经过38年艰苦奋斗,于乾化三年(913年)受闽王分食邑古侯官县治,退居大屿头山东南侧闽王王审知赐建的三进封第(今上街村祖厝),见玉浦周围水绕,始建郑屿、温阳、玉浦、山后、玉丘六座木桥以渡,使道路四通八达,遂称六桥林氏,以区别其他林氏。至明初,十五世祖颐山(1415~1497年)公生七男,及长,各自成家立业,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分成七家,始发上街六桥林氏七房,子孙主要聚居上街、新峰,即在古代统称上街,因此,自古上街被称为六桥林氏发祥地。
泉州支祖仁翰公宗支
林仁翰,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次子,字宗学,为闽南廊承旨,支分泉州,忠于闽王宗室,后晋开远元年(944年)12月,联合旧臣,诛在皇城(福州城内)叛乱、谋杀王继鹏的朱文进、连重遇,遥奉建州(今建欧县)刺史王延政为闽王,改国号殷,改福州为东都。
1997年5月30日,林其营代表六桥林参加《迎接香港回归、纪念林则徐暨福建省首届林氏源流研究会》中了解到,其后裔兴旺发达,多在永春一带,待进一步考证。
建阳支祖仁果公宗支
林仁果,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三子,字宗茂,为建州(今建欧县)从事,支分建阳等地,其次子林翔为闽都总管,在边镐取建州时为闽国而战死,有后裔,今已失去联系,待查。
长乐支祖仁琚公宗支
林仁琚,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四子,为长乐丞,支分长乐,但其后裔在长乐那里未详,据传其后裔中一支迁居今福州建新镇江边宅村,占全村林姓中多数,上街、江边宅六桥林氏都承认这一史实。至于支祖名字,何时从长乐何地迁来,则今人不清楚。
永昌支祖仁甫公宗支
林仁甫,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九子,知晋安军,守永昌,落地生根,子孙甚多。今人与其失去联系,不知永昌在何处?待查考证。
经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贞观政要》199页:[注释](4),凉州:古行政区划名。唐时属河西道,辖境在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查:永昌属甘肃省金昌市辖治。永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
另查资料: 摘自<福州市志>第一篇政区124页, 四, 福清市建置: 唐初境内为长乐县地. 唐圣历二年(699年), 析长乐南部8乡置县, 因8乡中有一万安乡, 遂称万安县, 隶于泉州(今福州). 天宝元年(742年), 福州改称长乐郡, 万安县改名福唐县. 乾元元年(758年), 长乐郡复称福州, 福唐县隶福州. 元和三年(808年), 长乐县并入福唐县. 元和五年(810年), 复析出置长乐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 福唐县改为永昌县, 隶福州.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复名福唐县. 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 以” 山自永福里来, 水自清源里来, 今于治所”, 乃改名福清县, 隶长乐府(是年, 福州升为长乐府) .
武平支祖林敦公宗支
林 敦,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五世孙, 第三世祖仁绍公长孙, 序公长子, 字锡睦, 行七十, 派分武平, 后裔未考. 待查?
兴化支祖林孜公宗支
林 孜,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五世孙, 第 三世祖仁绍公长孙, 序公次子, 字锡勤, 行八十三, 迁居兴化. 古代兴化, 当相今莆田市, 包括莆田县和仙游县, 后裔未详, 待查考?
查资料(一): 江苏省兴化县(市).
查资料(二): 福建兴化府, 莆田古称” 兴化”, 据明朝周华所著<福建兴化县志>(游洋志) 记载: 宋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 间, 四年己卯, 诏永泰, 福唐(今福清县), 合游洋, 百丈二镇置太平军, 寻改为兴化.
江西支祖宋显公宗支
林宋显,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六世孙, 第四世祖庠公孙,第五世祖效公胞弟,敷公长子,第六世祖安宅公堂弟,字孝扬,登进士第,终宣义郎,江西安抚司总理机宜。派分江西,传说人丁兴旺,但与今人失去联系,待查考。
保昌支祖林 虒 公宗支
林 虒,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七世孙,庠公曾孙,效公孙,第六世祖安宅公胞侄、进士安国公子,字伯威,登进士第,终宣教郎,知保昌县,升吏部主事,派分保昌,子孙随地而居。保昌在哪里?中国是否有个保昌县?需要查考。
据查资料:国学一宋朝事实(宋)李攸著,广东韶关市,南雄州领浈昌、始兴两县。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为避仁宗名浈的讳,改浈昌为保昌,此后,南雄州的境域基本不变,元时改为南雄路,明改为南雄,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改为直隶南雄州,裁去保昌县,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为南雄县。(古时属南雄府保昌县)。
建安支祖林鲂公宗支
林 鲂,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八世孙,创建福州宋代最长十四门桥的六世祖安世,字居广公孙,七世祖怀资公子,字天游,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初任迪功郎,建宁府建安县尉,捉私盐,铸铜器,兼掌摧铜官,久于任所,子孙遂籍利其地而居焉,故派分建安。
查《辞海》(缩印本)第499页称:建安,旧县名,东汉建安初分侯官县置,以年号得名,治所在今福建建瓯,三国吴至隋为建安郡治所。唐以后为建州、建宁府建宁路治所。1913年改名建阳县。近年有数人两次来上街寻根问祖,本届统修族谱理事会会长林香官等当事人,曾热情接待他们,但未果,继续待考查。
浦上支祖林霓公宗支
林 霓,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六世祖安宅公二孙,志行公长子,一说中行公子,但中行公宗支世系历来清楚,无其名字;2000年浦上新修支谱时,改为力行公子,这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不可取;还是志行公长子为妥,铁岭支祖即今南山支祖林震公胞兄,字其轰,迨元泰定间(按:公元1324~1328)迁怀邑九都龙径,生4男:长林忠,后裔未详:次林建,出继堂弟德达为嗣子,后裔未详:四林栗(金旁)分上库房,居铁岭,后裔也未详,唯独三男林炼,字国辉公,入赘于詹文林郎之女,因堂弟德达公首居埔上,地联咫尺,情同式好,遂同相土而居焉。炼公生子诚,诚公为浦上发祥祖,生4男:长添佑,后裔向魁岐、首凤山等地发展,子孙兴旺发达;二得甫,三名甫,衍至第十五世后,后代未详;四清甫,子孙也兴旺发达。为使对这一宗支有更深刻了解,把经上街六桥林氏(大宗)第24世祖桂,字肇抡,号培云公校定的五修浦上六桥林氏支祖霓公宗支世系图收入谱内。
南山支祖林震公宗支
林 震,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三曾孙,七世祖澈公三孙,八世祖志行公次子,浦上支祖林霓公胞弟, 行三, 于元致顺元年(1330年) 从上街玉浦迁居铁岭, 即今甘蔗镇南山六桥林氏支祖. 目前已知从第二十一世起有2房; 君时公居山边, 称山边房; 君年公居南岭, 称南岭房. 至少20世纪30年代已认祖归宗, 民国25年(1936年) 薪建杏山六桥林氏宗祠剪彩时, 曾派人与王坑六桥林氏代表发 公等回祖家上街参加谒祖庆典; 民国37年(1948年) 重建杏山宗祠时, 至今尚健在的其佃和发禄等14位宗亲曾献干谷20多担支持修祠, 捐谷字据和上街印制的《重建杏山六桥林氏宗祠喜缘》簿由发禄、其雄父子珍藏几十年至今尚在,可作历史证据,但当时没有修谱,后代又多忘记根在上街玉埔。到1994年聘甘蔗镇林仁亮先生续修支谱时,错误归入“九牧堂”, 造成错接祖宗。不久,林其营多次到南山,用200多年前《六桥派分浦上林支谱》为文字根据,加上许多历史事实,使南山林氏自愿回归六桥,自愿参加1995年11月五修六桥林氏宗祠剪彩,并把支祖林震公、分支祖君时公、君年公神位牌晋入总祠,并送了“本固枝荣” 牌板悬挂宗祠大厅,这次主动参与统修族谱,南山房独立一卷,为八卷之一。震公宗支与上街、浦上支祖关系可看上面浦上支祖林霓公宗支世系图。
泉州支祖德遵公宗支
林德遵,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八世祖仲加公子,七世祖行可公孙,六世祖文显公曾孙,我六桥林氏历代谱牒都记载派分泉州。现在已不知在何处,待研讨。
六桥林氏院前房林瑜公宗支第十世代至第十五世代世系总图:
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第一房林鼎公宗支
林 鼎,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第十世祖林瑜公长子,行一,居今上街本村院前,是为院前房第一房分支祖。后裔迁何处,今人无法联系,待查考。
1,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一房分支祖林鼎公宗支第十一世至第十五世系图:
第十代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1)蓁---(1)埙
林瑜---(1)鼎---------穆----------燧---------海-----
(1)岳
(2)蕃-----
(2)上巴下山
西宅房支祖林 鼐公宗支
林 鼐,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院前房支祖瑜公次子,迁居西宅。但西宅在何处,今人不清楚,很可能在福州地区,但未找到依据。在《六桥林氏总谱》中仍存其从第十一世至二十一世世系图:
2,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二房西宅支祖林鼐公宗支第十一世至第十五世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2)鼐-----------涣-----------文泰----------福------------贵--------------璋
三都支祖林 鼒公宗支
林 鼒
,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三公子,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院前房第三房分支祖,但未知三都在何处,是否是今南屿镇石松寺附近的三都,待查,现把总谱中“附列第十一代林 鼒公派分三都谱系” 抄录如下:
3,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 鼒
公宗支第十一世至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3)林 鼒----------翰-------------炯------(长晶、次参、三曩、昕)晶生子元懋、元懋生德泾、德安。参生元祜,元祜生德礼。曩生元舒、元懋。
衙头下库房支祖应角公宗支
林应角,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第十二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七世孙,力行公玄孙,珏公次孙,一柱公子,元朝迁居竹岐衙头下库。竹岐衙头上库即白沙镇上岐村,而衙头下库在何处?是否在今鸿尾乡下岐村?今人未详。现仅录其藏在《六桥林氏族谱》中应角公宗支世系图如下:
1,六桥林氏衙头下库支祖应角公宗支第十一代至第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2)林一柱----[1]应角---[1] 铄---[1] 泽----[1] 拱----[1] 四伯
第十六代
第十七代
第十八代
第十九代
第二十代
附第二十一代
[1]英----[1] 玺---[1] 廷玉[2] 廷美
[1] 四伯----
[2] 奕
上岐支祖应牛公宗支
林应牛,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二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七世孙,八世祖力行公云孙,一椿公子,元朝迁居竹岐衙头上库后,传至第二十二世宗俊公才开始发枝,宗俊公生功显、功代、功致三子,发上岐旧厝、马宅厝和新厝三房。三房生九孙,发展至今百余户。现附列其世系图:
1,
上岐六桥林氏支祖应牛公宗支第十一代至第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1] 金-----[1] 远-----[1] 支-----[1] 克待
[2] 银-----
(1)林一椿= ---[1]应牛 - -[4] 铁=====[1]沮---[1] 仲存--[1]广、[2]厚、[3] 庚、[4]庸。
[5]锡----
第十六代
第十七代
第十八代
第十九代
第二十代
附二十一代
(1) 克待-----[1] 继考----[1] 世所----[1] 德忠---[1] 懋宇---[1] 衍英(火旁)
[2] 衍廷(火旁)
(1) 广-----
(2) 厚----------[1] 世兴----[1] 复良------[1]
养------[1]
冬
[2] 朝植----
(3) 庚----------[1] 世真、[2] 世寅.
(4) 庸----------[1] 世资---
棠池房支祖林德公宗支
林 德,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二世孙,第六世祖安宅公之七世孙,八世祖力行公玄孙,第十世祖超公孙,十一世祖森公子,字汝敬,派分怀安县九都虞塘池,后名棠池,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黎升村棠池自然村,明朝出了文秩、文秸同胞兄弟同科两进士双翰林,至今仍影响整个六桥林。有支祠,有支谱,至今尚有世系图、谱序、传记、名人、墓志铭等很多资料保藏于《六桥林氏族谱总谱》之中。
石门街支祖宗硕公宗支
林宗硕(1677~1774)六桥林氏八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二世孙,上街新宅三房支祖克和公第七世孙,懋合公孙,伯晃公子,乳名福,讳正蕃,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岁次庚辰24岁离家新宅,迁居今联心村石门街,至2000年已整整300年了,已发展到几十户,至今居住在石门街尚有20多户,靠近祖家新宅,关系密切,往来频繁,特别是当今年近八旬的发浣叔,无论租家建老人会、修祠堂、修族谱,他都带领石门街宗亲主动参与,深受大家好评。
榕桥房支祖玉礼公宗支
林玉礼(1685~1756)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第二十一世孙,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十一世孙,脘前房第二房分支祖、西宅支祖鼐公第十一世孙名天官,讳仕逵,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秋从西宅迁居今榕桥村过洋开托宏基,子孙兴旺发达,是院前房中人口最多的一房,因离上街祖家近,历代联系密切。民国37年(1948年)第四次重建杏山宗祠时,第二十七世祖宝钟为房缘首,捐干谷50担,宝彬公为房副缘首,捐干谷30担,整个榕桥房公捐石柱一合,至今尚存杏山总祠大厅内。本届统修族谱时,主动参与,副理事长、第二十八世孙长天公等人带头捐资,有力地促进了统修院前房支谱顺利完成。
龙湖支祖功辉公宗支
林功辉,南屿镇浦口村龙湖六桥林氏支祖,系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三世孙,棠池六桥林氏支祖林德公的第十一世孙,于明末清初,从棠池迁居今南屿镇浦口村龙湖,生子肇国公,子孙蕃衍。
据调查表明,当年上街六桥林氏长房第二十七世祖林文瑛公曾来此地过;20世纪90年代统修《六桥林氏族谱》过程中,笔者林其营前后三次到龙湖及其支诅功辉及其子肇国公的墓葬地考察证实,现有20多户,好几十人;其三十世孙林良藩、良韩兄弟还各献资2000元支持修建杏山总祠。
据《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中记载:南屿区,龙湖,俗呼土牛,杂姓,约百余户,土人多住永福(今永泰)经商,专贩炭篾。(今南屿镇镇龙泉村)通湖曾用名[别名]
土牛。
竹岐所支祖宗高公宗支
林宗高(1640~?)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二世孙,三房三房分支继玉公之6世孙,茂雅公次孙,第二十一世祖伯俊(火旁)公次子,宗兴公胞弟,乳名长,名正谊,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十八日丑时,娶潘氏,生未详,夫妇于清初从上街新宅迁居竹岐所,即今竹岐乡316国道旁,待查。
摘自〈闽侯县交通志〉(福州市交通志中1988年11月版)里(进)京路引(福州方言评话调),桐口、甘蔗、竹岐所,叶洋、白沙、大目溪,梅浦十里闽清口,走过瓜园日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