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9119|回复: 9

开闽都统使闽侯县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4 23: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桥林氏源流考

我六桥林氏, 源出黄帝,系承比干,姓从坚公,籍本固始,唐季入闽,历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有1145多年历史了。在我六桥林氏渊源上,我们掌握了从黄帝至林氏太始祖比干公的历史世系,但还不知道从林氏太始祖比干公至我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宗支的历史世系。目前,我虽然掌握了一些资料,但根据还不充分,不敢随便接上,留待今后进一步考证。在分流上,也还有不少分支搞不清楚,现在仅把族谱上记载的和这次调查发现的,原则上按迁出先后或世次先后为序,整理如下:
上街村  新峰村

现今这两个行政村,在古代统称上街,是我六桥林氏发祥地。
唐末寿州农民起义军前锋将、开闽都统使、六桥林氏入闽始祖林硕德,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岁次庚辰三月初三日诞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和元年(881年)秋率众参加王绪领导的寿州农民起义军,为反对秦宗权勒索无厌,于中和四年(884年)随主将王绪统率5000多义军和光寿两州部分吏民被迫渡江南下,经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省会南昌)、虔(今江西赣州)等州,挺进闽地,中和五年(885年)正月陷汀(今福建长汀)、漳(今福建漳州)两州,经过38年艰苦奋斗,于乾化三年(913年)受闽王分食邑古侯官县治,退居大屿头山东南侧闽王王审知赐建的三进封第(今上街村祖厝),见玉浦周围水绕,始建郑屿、温阳、玉浦、山后、玉丘六座木桥以渡,使道路四通八达,遂称六桥林氏,以区别其他林氏。至明初,十五世祖颐山(1415~1497年)公生七男,及长,各自成家立业,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分成七家,始发上街六桥林氏七房,子孙主要聚居上街、新峰,即在古代统称上街,因此,自古上街被称为六桥林氏发祥地。
泉州支祖仁翰公宗支

林仁翰,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次子,字宗学,为闽南廊承旨,支分泉州,忠于闽王宗室,后晋开远元年(944年)12月,联合旧臣,诛在皇城(福州城内)叛乱、谋杀王继鹏的朱文进、连重遇,遥奉建州(今建欧县)刺史王延政为闽王,改国号殷,改福州为东都。
1997530日,林其营代表六桥林参加《迎接香港回归、纪念林则徐暨福建省首届林氏源流研究会》中了解到,其后裔兴旺发达,多在永春一带,待进一步考证。
建阳支祖仁果公宗支

林仁果,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三子,字宗茂,为建州(今建欧县)从事,支分建阳等地,其次子林翔为闽都总管,在边镐取建州时为闽国而战死,有后裔,今已失去联系,待查。
长乐支祖仁琚公宗支

林仁琚,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四子,为长乐丞,支分长乐,但其后裔在长乐那里未详,据传其后裔中一支迁居今福州建新镇江边宅村,占全村林姓中多数,上街、江边宅六桥林氏都承认这一史实。至于支祖名字,何时从长乐何地迁来,则今人不清楚。
永昌支祖仁甫公宗支

林仁甫,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世孙,第二世祖延皋公九子,知晋安军,守永昌,落地生根,子孙甚多。今人与其失去联系,不知永昌在何处?待查考证。
经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贞观政要》199页:[注释]4),凉州:古行政区划名。唐时属河西道,辖境在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查:永昌属甘肃省金昌市辖治。永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
另查资料: 摘自<福州市志>第一篇政区124, , 福清市建置: 唐初境内为长乐县地. 唐圣历二年(699), 析长乐南部8乡置县, 8乡中有一万安乡, 遂称万安县, 隶于泉州(今福州). 天宝元年(742), 福州改称长乐郡, 万安县改名福唐县. 乾元元年(758), 长乐郡复称福州, 福唐县隶福州. 元和三年(808), 长乐县并入福唐县. 元和五年(810), 复析出置长乐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 福唐县改为永昌县, 隶福州. 后唐同光元年(923), 复名福唐县. 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 山自永福里来, 水自清源里来, 今于治所”, 乃改名福清县, 隶长乐府(是年, 福州升为长乐府) .
武平支祖林敦公宗支

  ,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五世孙, 第三世祖仁绍公长孙, 序公长子, 字锡睦, 行七十, 派分武平, 后裔未考. 待查?
兴化支祖林孜公宗支

  ,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五世孙, 三世祖仁绍公长孙, 序公次子, 字锡勤, 行八十三, 迁居兴化. 古代兴化, 当相今莆田市, 包括莆田县和仙游县, 后裔未详, 待查考?
查资料(): 江苏省兴化县().
查资料(): 福建兴化府, 莆田古称兴化”, 据明朝周华所著<福建兴化县志>(游洋志) 记载: 宋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 , 四年己卯, 诏永泰, 福唐(今福清县), 合游洋, 百丈二镇置太平军, 寻改为兴化.
江西支祖宋显公宗支

林宋显,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六世孙, 第四世祖庠公孙,第五世祖效公胞弟,敷公长子,第六世祖安宅公堂弟,字孝扬,登进士第,终宣义郎,江西安抚司总理机宜。派分江西,传说人丁兴旺,但与今人失去联系,待查考。
保昌支祖林 公宗支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七世孙,庠公曾孙,效公孙,第六世祖安宅公胞侄、进士安国公子,字伯威,登进士第,终宣教郎,知保昌县,升吏部主事,派分保昌,子孙随地而居。保昌在哪里?中国是否有个保昌县?需要查考。
据查资料:国学一宋朝事实(宋)李攸著,广东韶关市,南雄州领浈昌、始兴两县。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为避仁宗名浈的讳,改浈昌为保昌,此后,南雄州的境域基本不变,元时改为南雄路,明改为南雄,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改为直隶南雄州,裁去保昌县,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为南雄县。(古时属南雄府保昌县)。
建安支祖林鲂公宗支

  鲂,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八世孙,创建福州宋代最长十四门桥的六世祖安世,字居广公孙,七世祖怀资公子,字天游,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初任迪功郎,建宁府建安县尉,捉私盐,铸铜器,兼掌摧铜官,久于任所,子孙遂籍利其地而居焉,故派分建安。
查《辞海》(缩印本)第499页称:建安,旧县名,东汉建安初分侯官县置,以年号得名,治所在今福建建瓯,三国吴至隋为建安郡治所。唐以后为建州、建宁府建宁路治所。1913年改名建阳县。近年有数人两次来上街寻根问祖,本届统修族谱理事会会长林香官等当事人,曾热情接待他们,但未果,继续待考查。
浦上支祖林霓公宗支

  霓,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六世祖安宅公二孙,志行公长子,一说中行公子,但中行公宗支世系历来清楚,无其名字;2000年浦上新修支谱时,改为力行公子,这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不可取;还是志行公长子为妥,铁岭支祖即今南山支祖林震公胞兄,字其轰,迨元泰定间(按:公元1324~1328)迁怀邑九都龙径,生4男:长林忠,后裔未详:次林建,出继堂弟德达为嗣子,后裔未详:四林栗(金旁)分上库房,居铁岭,后裔也未详,唯独三男林炼,字国辉公,入赘于詹文林郎之女,因堂弟德达公首居埔上,地联咫尺,情同式好,遂同相土而居焉。炼公生子诚,诚公为浦上发祥祖,生4男:长添佑,后裔向魁岐、首凤山等地发展,子孙兴旺发达;二得甫,三名甫,衍至第十五世后,后代未详;四清甫,子孙也兴旺发达。为使对这一宗支有更深刻了解,把经上街六桥林氏(大宗)第24世祖桂,字肇抡,号培云公校定的五修浦上六桥林氏支祖霓公宗支世系图收入谱内。
南山支祖林震公宗支

  震,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三曾孙,七世祖澈公三孙,八世祖志行公次子,浦上支祖林霓公胞弟, 行三, 于元致顺元年(1330) 从上街玉浦迁居铁岭, 即今甘蔗镇南山六桥林氏支祖. 目前已知从第二十一世起有2; 君时公居山边, 称山边房; 君年公居南岭, 称南岭房. 至少20世纪30年代已认祖归宗, 民国25(1936) 薪建杏山六桥林氏宗祠剪彩时, 曾派人与王坑六桥林氏代表发  公等回祖家上街参加谒祖庆典; 民国37(1948) 重建杏山宗祠时, 至今尚健在的其佃和发禄等14位宗亲曾献干谷20多担支持修祠, 捐谷字据和上街印制的《重建杏山六桥林氏宗祠喜缘》簿由发禄、其雄父子珍藏几十年至今尚在,可作历史证据,但当时没有修谱,后代又多忘记根在上街玉埔。到1994年聘甘蔗镇林仁亮先生续修支谱时,错误归入“九牧堂”, 造成错接祖宗。不久,林其营多次到南山,用200多年前《六桥派分浦上林支谱》为文字根据,加上许多历史事实,使南山林氏自愿回归六桥,自愿参加199511月五修六桥林氏宗祠剪彩,并把支祖林震公、分支祖君时公、君年公神位牌晋入总祠,并送了“本固枝荣” 牌板悬挂宗祠大厅,这次主动参与统修族谱,南山房独立一卷,为八卷之一。震公宗支与上街、浦上支祖关系可看上面浦上支祖林霓公宗支世系图。
泉州支祖德遵公宗支

林德遵,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九世孙,八世祖仲加公子,七世祖行可公孙,六世祖文显公曾孙,我六桥林氏历代谱牒都记载派分泉州。现在已不知在何处,待研讨。
六桥林氏院前房林瑜公宗支第十世代至第十五世代世系总图:

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第一房林鼎公宗支

  鼎,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第十世祖林瑜公长子,行一,居今上街本村院前,是为院前房第一房分支祖。后裔迁何处,今人无法联系,待查考。

1,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一房分支祖林鼎公宗支第十一世至第十五世系图:

第十代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1)蓁---1)埙

林瑜---1)鼎---------------------------------
(1)岳               
                                                                            2)蕃-----
                                                                                              2)上巴下山
西宅房支祖林  鼐公宗支

   鼐,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院前房支祖瑜公次子,迁居西宅。但西宅在何处,今人不清楚,很可能在福州地区,但未找到依据。在《六桥林氏总谱》中仍存其从第十一世至二十一世世系图:
2,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二房西宅支祖林鼐公宗支第十一世至第十五世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2)鼐----------------------文泰------------------------------------
三都支祖林 鼒公宗支


,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三公子,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一世孙,院前房第三房分支祖,但未知三都在何处,是否是今南屿镇石松寺附近的三都,待查,现把总谱中“附列第十一代 鼒公派分三都谱系” 抄录如下:

3,六桥林氏院前房支祖
公宗支第十一世至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3 -----------------------------(长晶、次参、三曩、昕)晶生子元懋、元懋生德泾、德安。参生元祜,元祜生德礼。曩生元舒、元懋。

衙头下库房支祖应角公宗支

林应角,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第十二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七世孙,力行公玄孙,珏公次孙,一柱公子,元朝迁居竹岐衙头下库。竹岐衙头上库即白沙镇上岐村,而衙头下库在何处?是否在今鸿尾乡下岐村?今人未详。现仅录其藏在《六桥林氏族谱》中应角公宗支世系图如下:

1,六桥林氏衙头下库支祖应角公宗支第十一代至第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2)林一柱----[1]应角---[1] 铄---[1] 泽----[1] 拱----[1] 四伯

第十六代
第十七代
第十八代
第十九代
第二十代
附第二十一代

                       [1]英----[1] 玺---[1] 廷玉[2] 廷美


[1]
四伯----


[2]


上岐支祖应牛公宗支

林应牛,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二世孙,六世祖安宅公第七世孙,八世祖力行公云孙,一椿公子,元朝迁居竹岐衙头上库后,传至第二十二世宗俊公才开始发枝,宗俊公生功显、功代、功致三子,发上岐旧厝、马宅厝和新厝三房。三房生九孙,发展至今百余户。现附列其世系图:

1,
上岐六桥林氏支祖应牛公宗支第十一代至第十五代世系图:

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
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
附第十六代


[1]
金-----[1] 远-----[1] 支-----[1] 克待


[2]
银-----

(1)林一椿=  ---[1]应牛 -   -[4] 铁=====[1]沮---[1] 仲存--[1]广、[2]厚、[3] 庚、[4]庸。


                                                          [5]锡----

第十六代
第十七代
第十八代
第十九代
第二十代
附二十一代

(1) 克待-----[1] 继考----[1] 世所----[1] 德忠---[1] 懋宇---[1] 衍英(火旁)




[2]
衍廷(火旁)

(1) 广-----

(2) ----------[1] 世兴----[1] 复良------[1]
------[1]



[2]
朝植----

(3) ----------[1] 世真、[2] 世寅.

(4) ----------[1] 世资---

棠池房支祖林德公宗支

  德,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二世孙,第六世祖安宅公之七世孙,八世祖力行公玄孙,第十世祖超公孙,十一世祖森公子,字汝敬,派分怀安县九都虞塘池,后名棠池,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黎升村棠池自然村,明朝出了文秩、文秸同胞兄弟同科两进士双翰林,至今仍影响整个六桥林。有支祠,有支谱,至今尚有世系图、谱序、传记、名人、墓志铭等很多资料保藏于《六桥林氏族谱总谱》之中。

石门街支祖宗硕公宗支

林宗硕(1677~1774)六桥林氏八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二世孙,上街新宅三房支祖克和公第七世孙,懋合公孙,伯晃公子,乳名福,讳正蕃,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岁次庚辰24岁离家新宅,迁居今联心村石门街,至2000年已整整300年了,已发展到几十户,至今居住在石门街尚有20多户,靠近祖家新宅,关系密切,往来频繁,特别是当今年近八旬的发浣叔,无论租家建老人会、修祠堂、修族谱,他都带领石门街宗亲主动参与,深受大家好评。

榕桥房支祖玉礼公宗支

林玉礼(1685~1756)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第二十一世孙,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十一世孙,脘前房第二房分支祖、西宅支祖鼐公第十一世孙名天官,讳仕逵,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秋从西宅迁居今榕桥村过洋开托宏基,子孙兴旺发达,是院前房中人口最多的一房,因离上街祖家近,历代联系密切。民国37年(1948年)第四次重建杏山宗祠时,第二十七世祖宝钟为房缘首,捐干谷50担,宝彬公为房副缘首,捐干谷30担,整个榕桥房公捐石柱一合,至今尚存杏山总祠大厅内。本届统修族谱时,主动参与,副理事长、第二十八世孙长天公等人带头捐资,有力地促进了统修院前房支谱顺利完成。

龙湖支祖功辉公宗支

林功辉,南屿镇浦口村龙湖六桥林氏支祖,系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三世孙,棠池六桥林氏支祖林德公的第十一世孙,于明末清初,从棠池迁居今南屿镇浦口村龙湖,生子肇国公,子孙蕃衍。

据调查表明,当年上街六桥林氏长房第二十七世祖林文瑛公曾来此地过;20世纪90年代统修《六桥林氏族谱》过程中,笔者林其营前后三次到龙湖及其支诅功辉及其子肇国公的墓葬地考察证实,现有20多户,好几十人;其三十世孙林良藩、良韩兄弟还各献资2000元支持修建杏山总祠。

据《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中记载:南屿区,龙湖,俗呼土牛,杂姓,约百余户,土人多住永福(今永泰)经商,专贩炭篾。(今南屿镇镇龙泉村)通湖曾用名[别名]
土牛。

竹岐所支祖宗高公宗支

林宗高(1640~?)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二世孙,三房三房分支继玉公之6世孙,茂雅公次孙,第二十一世祖伯俊(火旁)公次子,宗兴公胞弟,乳名长,名正谊,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岁次庚辰年十一月十八日丑时,娶潘氏,生未详,夫妇于清初从上街新宅迁居竹岐所,即今竹岐乡316国道旁,待查。

摘自〈闽侯县交通志〉(福州市交通志中198811月版)里(进)京路引(福州方言评话调),桐口、甘蔗、竹岐所,叶洋、白沙、大目溪,梅浦十里闽清口,走过瓜园日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23: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闽都统使福建省闽侯县(古称侯官县)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源流考(续一)

魁岐房支祖孔信公宗支:

林孔信,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五世孙,浦上支祖林霓公第七世孙,浦上第十二世长房分支祖添佑公曾孙,暹公孙,喜(加土旁)公子,名林亮,约于明成化九年(1473)赘居鼓山下,即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魁岐村,子孙兴旺发达,有300多户,千余人,近年与祖家联系频繁,在本届修谱中从依铁字升旭家魁岐搜集到孔信公宗支一部分世系图,为藏历史,特收入谱。

永泰支祖林芹公宗支:

林  芹,系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的第十五世孙,棠池房支祖林德公的曾孙,兴公孙,节公次子,从棠池徙居永福(今永泰),在上街六桥林氏六房林瑞光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主持续修的《六桥林氏六房第一支谱》中有标明,旧谱中尚存其子雯(16世)、孙栾(十七世)的世系图。现已无联系,待考。

江边宅六桥林氏宗支:

江边村是今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的一个行政村。在这个通称江边宅村里,聚居着两支林氏。一支是江边六桥林氏支祖林某公宗支。江边宅六桥林氏支祖是谁?尚未调查清楚。有的说叫林监(加金旁),从长乐复迁江边宅。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后裔,这点是肯定的。据江边宅友永宗亲等人初步调查,至今在江边宅山上,还有许多古墓:1,功(显欠)公墓,位于高螺头山,即白马王庙过50米左右山腰中,碑中记有其二子:肇德、肇善,墓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岁次戊寅年:2,功本公墓,座落于蓝坑池山腰,有建墓时间;3,功汉公墓,座落于大王山山脚,其子二:肇明、肇绥,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岁次已未年;4,功常公墓;------5,功运公墓,座落于凤高村李生顺后门山沿-----,其子肇聪,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岁次已未年;6,功齐公墓-----;7,功泉墓-----;8,功恩公墓,坐落于坑罗里前左侧,记有建墓时间;9,功书公墓----;10,功球公墓----,这些古墓墓主主名字及其后裔建墓者名字,以及至今所使用的行第都与我六桥林一样;且都在清朝时期,现今六桥林人口有百余户,千余人。在调查中还听江边宅许多老人说,当年上街六桥林第28世祖文瑛(1875~1943)公在凤岗任乡长时曾彼此相认,为六桥林宗亲,还邦江边宗亲打赢与麦浦争洲官司;上街新建杏山宗祠落成时,江边宅发善公宗亲等几十人曾回上街祭祖。发善公不在了,而其子孙兴旺,有其安、其炳、其顺三子,福州市铸造厂车间主任祥松就是其顺公子!

下渡支祖林柯公宗支:

林柯(1529~?)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十八世孙,字惟本,廷宣公次子,林相(1515~?)公胞弟,林栋公胞兄,娶高宅吴氏,明期间从浦上四房第一支孔成公宗支中迁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藤山,子孙兴旺发达,1996年曾与浦上祥棋宗亲去调查过,未果,待查。

另一支陶江林,人口也不少,但不如六桥林人口多。两支林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但宗祠和族谱都未修,需极块创修,使源流清楚。



首凤山支祖应诚公宗支:

林应诚,首凤山六桥林氏支祖,系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的第十九世孙,浦上六桥林氏林霓公的第十一世孙,添佑房第十八世大有公长子,明隆庆期间(1567~1572)从浦上迁居今福州市洪山镇黎明村首风山肇基衍派,自古首凤山林氏都认为祖源上街屿头山;以春公等10多家在日本伦陷期间曾“走反” 逃到上街居住杏山宗祠内;1992年10月27日,时年81岁的第29世孙林能献宗亲偕尔泉、发增、能梅(梅生)、尔栋、国钦、自淦等7人到上街老人会寻根问祖;从此,在1995年前后,上街林其营曾三次到首凤山寻找源流文字依据,未果。直到2002年4月由五房祥(王晋)转来的《凤山林氏族谱简略》:“凤山林氏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州固始县迁闽省西门外屿头山(上街)。赘怀安詹氏。分支浦上(凤岗里)。传十八世祖大有公生子应诚,始仟(福州)西郊首凤山村” 从这简短的不到60字中十分清楚地看出:首凤山林氏支祖应诚公是浦上林氏十八世祖大有公子。这样,我从《浦上六桥林氏支谱》中找到了依据。今据首凤山第27世孙友贤公抄录、第三十世孙自奋公珍藏、第三十一世孙敏杰复印、第三十二世孙福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林实超宗亲送来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首凤山林氏宗谱》(摘录,主要是子才公宗支世系图,不是全部),录入首凤山支祖应诚公宗支世系图,以存史料,便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并补充完整。

坂头支祖大复公宗支: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世孙,院前房支祖林瑜公第十世孙,十九世祖应显公次子,第二十世祖大德公胞弟,幼名复,字懋复,于明万历六年(1578)携妻程氏震娘,从上街院前迁居江洋后井,万历九年(15810复徙于大湖坂头李厝后,子孙后代兴旺,认祖归宗后,积极参于统修族谱,其世系图详见院前房卷。

福州市府学前支祖宗贵公宗支:

林宗贵,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的第二十世孙,七房支祖克安公云孙,七房二分支祖继质公曾孙,世禄公孙,德华(秋华)公次子,字懋贵,迁福城府学前(今福州南街),后裔待考。

浦城支祖衍韶公宗支:

林衍韶,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的,六桥林上街新宅三房第三房第二十一世孙,懋发子,德本孙,世钊曾孙,继玉公玄代孙,名伯炜,号声玄,娶源里黄氏,生1男:正运,字宗运,号腾升,生于明宗祯六年(1633)癸酉年  月  日  时,娶麦浦廖氏,生3男:长振鼍、次振龙、三振;明末均迁居浦城县,后裔待考。

石门街支祖宗硕公宗支:

林宗硕(1677~1774)六桥林氏入闽始祖公第二十二世孙,上街新宅三房支祖克和公第7世孙,懋合公孙,伯晃公子,乳名福,讳正蕃,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岁次庚辰24岁离家新宅,迁居今联心村石门街,至2000年已整整300年了,已发展到几十户,至今居住在石门街尚有20多户,靠近祖家新宅,关系密切,往来频繁,特别是当今年迈八旬的发浣叔,无论祖家建老人会、修祠堂、修族谱,他都带领石门街宗亲主动参与,深受大家好评。

榕桥房支祖玉礼公宗支:

林玉礼(1685~1756)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一世孙,院前房支祖林德公第十一世孙,院前房第二房分支祖、西宅支祖鼐公第十一世孙名天官,讳仕逵,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秋从西宅迁居今榕桥村过洋开托宏基,子孙兴旺发达,是院前房中人口最多的一房,因离上街祖家近,历代联系密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闽都统使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源流考(续三)



招盛支祖功禄二府公宗支



六桥林氏招盛房支祖功禄二府公,系上街六桥林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三世孙,棠池六桥林氏支祖林德公第十二世孙,在统修〈六桥林氏族谱〉普查人口中,我于1992年7月23日从福州经湾边去南通镇银安村招盛拜谒招盛六桥林氏支祖功禄二府公墓后,在第30世孙元春,字其萱族兄家调查了功禄公宗支世系后形成初稿,1995年3月26日三易其稿,2000年9月15日又赴招盛核对补充后定稿,今收入总谱,以存史料,以作纪念。

温州支祖肇深公宗支

林肇深(1721~?)上街六桥林氏五房第四房第一支(天房)第二十四世孙,功进公长子,宗仁公孙,仲铉公曾孙,乳名岩,讳秀,行二,生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年八月初十日酉时,卒未详。娶今永泰县白云黄氏,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年八月初六丑时,卒于清乾隆年间--七月二十二日。生2男2女:男长周修,次盛修。女长新,适塍岸黄;次巧,适朱宅余。深同诸子,寓居温州多年,长子周修,娶温州郭氏,其后裔,待考查。

马保石沙支祖肇柱公宗支

林肇柱、林肇号公,六桥林氏长房第二房第二分支第二十四世孙,功强公子,宗振公孙,衍威公曾孙,兄名东柱,弟名东号,兄弟于清乾隆间从上街祖厝迁居今马保村石沙(古称石茶[石旁])自然村,恳荒放牧,成家立业,虽然发展缓慢,但世代都有继承人,特别是第二十八世孙长榕(1925~  )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任马保乡首任乡长,1958年后历任上街溪源农场场长,工艺厂厂长等职,近年积极认祖归宗,积极献资,参与统修族谱。

王坑支祖肇梓公宗支

林肇梓,荆溪镇关西村王坑六桥林氏支祖,系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四世孙,上街六桥林氏六房第一房第三分支德谨公6孙,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八月配今荆溪镇关西村王坑吴氏,从妻居王坑,世代延续,至今有13个“祥”, 即三十一代有13家,乃居住王坑。肇梓公子孙后代与祖家上街往来密切,祖家无论修祠还是修谱,历代王坑宗亲都积极主动参加,欲知其历代世系详细情况请见本谱六房卷。

奎石支祖肇贡公宗支

林肇贡(1753~1830)鸿尾乡奎石村六桥林氏支祖,系上街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四世孙,院前房长房鼎公后裔,功维公长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岁次戊子秋七月16岁时迁居穆源奎石(今闽侯县鸿尾乡奎石村)开创鸿基,蕃衍至今已有20多户。

林肇筹(1729~1796)也是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四世孙,院前房长房鼎公后裔,功河公次次子,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61岁时在其从弟肇贡公支持下举家过居穆源奎石,开头人丁兴旺,但传到第三十代,现在仅剩下1户了。奎石六桥林氏在鸿尾乡自古以来在所在地都能与各姓和睦相处,为鸿尾奎石的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详见肇贡公事迹。近年还积极参与祖家上街修祠修谱,往来密切。

坑源里支祖朝人公宗支

林朝人(1781~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六世孙,三房第七房第一支在修公第三子,肇祥公孙,功智公曾孙,宗介公玄孙,衍传公第六世孙,名叠,行十四,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年三月十一日已时,年轻时迁居十七都坑源里,娶当地某氏,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年九月廿一日,卒未详。生2男:长则封,次用封。这里的坑源里是不是现今的荆溪镇甘源里?需要调查研究?如果是,那么在现在的什么村?其历史与现状如何,在未弄清的时候,这次归类时暂放荆溪镇境内,待后继续调研。

根据资料:摘自《闽侯县地名录》坑源里在竹岐乡南洋村(47页)记载。是否待核对后定案。

下道支祖春茂公宗支

林春茂,下道六桥林氏支祖春茂公,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裔孙,从浦上六桥林氏四房第三支孔明公宗支中分出,至于是春茂公还是其子兴人公从浦上迁去下道,2000年长玉公主编的《浦上六桥林氏支谱》中未载明,现只好以其长者春茂为支祖,列其世系图:

根据资料:摘自《福州市地名志》记载:下道属环城区,建新公社,新颐大队(居委会)查图号12—G2。待进一步核对。

浦宁支祖元禄公宗支

林元禄(1810~?)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六世祖孙,六桥林氏长房第三房第一支第三分支潭修公三子,字禄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年六月廿九日戍时,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年25岁时,从上街村丹屿红目山厝迁居广东省浦宁县谋生,娶当地女子为妻,生2男:长纪  ,名亨,又名金  ;次纪  ,名亨  ,又名金  ;其后裔详情未详,待考。

根据广东省信息库:浙江金华府浦宁县经商的如广州回族《傅氏家谱》载:“始祖云峰公,浙江金华府浦宁县人,始祖云峰公生于前明崇祯八年(1635),终于雍正元年(1723)。

广东揭阳市普宁县,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取“普遍安宁“之建置,万历十年(1582)改称普宁。1952年县治迁流沙镇。

侯官支祖纪铿公宗支

据明如族叔回忆:侯官六桥林氏支祖纪铿(1832~1870)公,系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七世孙,三房第一房继高公第十一世孙,永人公三子,清道光三十年(1850)19岁时离开祖家上街新宅去福州城里澳门路桥下经营牛肉店,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其长子长旺(1857~1923)、三子长  (1864~1944)复迁侯官市经营米商生意,发展迅速,没几年就添置田产,新盖杉木结构厝屋前后2座,惜民国元年(1912)遭回禄,焚烧殆尽,只好迁回上街新宅祖厝居住。民国4年(1915),长旺公兄弟为了生存和发展,变卖部分田产又离家去侯官市重整营业米商并重建前后两座房屋,直到1950年随长  孙耀晨协和大学毕业分配福建医学院任教,其子明如也去福州工作,定居于台江铺城顶医大宿舍;长旺公次子发登,名培芳、三子登鎏两兄弟也在建国初迁居福州城里元帅庙新村75号和台江金挡谋生。纪铿公孙5个,迁福州三个,尚有发彬公,发尧公及其后裔仍居侯官村。

东张镇支祖亨昌公宗支

林亨昌(1916~1977)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九世孙,长房第二房,字发吉,章郁公三子,纪冰孙,生于民国5年--丙辰年四月十二日(1916年5月14日)寅时,有一手做服装好手艺,民国28年(1939)24岁时从上街林丹屿竹榄厝迁居今福清县东张镇以成衣手艺为生,娶东张叶竹宋,生于民国3年--甲寅年八月十八日(1914年10月7日) 午时, 生2男3女:长男林其清(1042~    ),于民国31年--壬午年正月初三日(1942年2月17日时生于东张镇,初中毕业文化,1961年参加福清镜洋粮站工作,娶福清城关廖万珠,生于民国31年--壬午年六月初三日(1942年2月17日)时,初中文化,生4男1女:次子其茂,生于1956年1月24日(乙未年十二月十二日)电子工程师,娶福州市鼓楼林平,也是电子工程师,生1女:林晨。

水北支祖祥谦公宗支

林祥谦(1911~1949)六桥林氏长房第一房第一支第一分支第三十一世孙,原谱字祥灿,其瑞公子,发忠(金章公)孙,长海(连河)公曾孙,纪度(上发)公玄孙,民国期间从上街迁居邵武,定居邵武市水北乡茶果场,在家乡娶沙堤村赵珠妹, 赵人泗长之女, 生2男2女: 男长升钟, 名依钟; 次升春, 名依春. 女长依仙, 次依妹; 子女都已成家立业, 已发展至第三十四代, 这次有参加修谱。

洪塘支祖祥桐公宗支

林祥桐,系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十一世孙,五房第四房第一支(大宅天房)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从上街大宅迁居今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洪光村洪塘状元街5号,世代续,子孙发展下去。

新洲房支祖祥凯公宗支

林祥凯,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三十一世孙,长房第二房人,因其父亲早逝,随母居住新洲外祖父金   家,长大成人在新洲竹姆头建房成家,生男育女,已发展4代了。

马排房支祖发秋公宗支

林发秋(1929~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第二十九世孙,长房第二房第一支第一分支第20世祖懋舒公之第9世孙,文锐公第三子,民国25年(1936)8岁时随胞姐水妹迁居马排村竹榄,建有房屋,有其财、其芳2男;兰英、兰娇、兰珠3女,还有祥豪、祥  二孙,林玲、晓丹两孙女,发展情况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0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硕德(860--926)唐未寿州农民起义军前锋将,五代开闽都统使,六桥林代入闽始祖。始祖硕德公于唐咸通元年(860)一庚辰年三月初三日诞生于固始县一个农民家庭,字邦定,号天复,军中尊呼十八翁。中和元年(881)秋,率从参加王绪领导的寿州农民起义军,为民除害;光启元年(885)正月随王入闽,沿途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封为前锋将军;光启二年(886)八月攻下泉州城;景福二年(893)四月又率军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宁,远近山区,沿海游散武警力量20余部相继归降,使王氏据有七闽之地;乾宁四年(897)十二月向闽王王审知提出“礼贤任能,修葺城池,训练士卒,轻徭薄赋”的治闽良策,王审知大喜,以翁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刚被封为闽王的王审知也封翁为开闽都统使,成为闽王在军事上最得力的部将;乾化三年(913),始祖硕德公致仕,食邑古侯官县治,定居闽王赐建的大屿头山三进封第,见玉浦江环绕,建六座木桥,使之四通八达,遂称六桥林氏。同光四年(926)十一月十八日,始祖硕德公逝世,享年67岁,他在几十年马生涯中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为王氏开闽事业,为福建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林硕德公世系传:

      第二代林延皋入闽始祖硕德公长子,名景和,行一,为拱宸卫都指挥。生九男:长仁绍,次仁翰,三仁果,四仁琚,五仁立,六仁普,七仁朗,八仁穆,九仁甫。个个魁武英俊,时称六桥林氏九龙。

   林延晁入闽始祖硕德公次子,字景众,行五,袭父荫。生4男:长京,次亿,三浩,四裒.。

   林延晖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子,名景曦,行九,少年掌兵,志图报国,殁于王事,年仅22岁,未娶失系.。

   第三代林仁绍,延皋公长子,名宗继,号九宜,行十一,为唐殿使,派衍上街六桥林氏。生3男:长序,次庠,三庸.。

   林仁翰延皋次子,林仁果延皋三子,林仁琚延皋四子,林仁立延皋五子,林仁穆延皋六子,林仁普延皋七子,林仁朗延皋八子,林仁甫延皋九子.。

   第四代林序,仁绍公长子,名惟春,行一,生2男:长敦,次孜,林庠,仁绍公次子,名惟夏,行二,时二十四翁也,生2 男1女:男长效,次敷,女适凤岗刘.。林庸,仁绍公三子,名惟秋,行三.。

   第五代林敦,序公长子,字锡睦,行一,迁居武平,是武平六桥林氏支祖。林孜,序公次子,字锡勤,行三,迁居兴化。林效,庠公长子,名锡厚,行二,以子为贵,赠正奉大夫。生3男2女:男长安宅,次安国,三安世,女长林瑛,适浦尾郑;次林琰,适厚屿黄;林敷,庠公次子,名锡远,行四,登状元徐铎榜,宋熙宁十年(1077)丁已科进士,历任奉议朗,知同安县。生2男:长宋显,次文显,林扬,庸公子,行五,字惠宣,登状元叶祖洽榜,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知无为军等官职。

   第六代林安宅(1097--1179)效公长子,字居仁,号寓庵,行六十,登状元李易榜,宋建炎二年(1128)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宰辅);端时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晋封开国伯,历仕版53年。生1男1女:男澈,女适进士刘奎,凤岗刘氏。林安国,效公次子,字邦翰,登状元陈诚之榜,宋绍兴十二年进士,历署承议郎,监察南康府诸榷军务。生1男:虎(左上加厂旁)。 林安世,效公三子,安居广,号以衡,生1男:怀资.。林宋显,敷公长子,名孝扬,行一,登状元王十朋榜,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进士,任江西安抚司机宜,任江西安巡使,总理机宜,适居江西.。林文显,敷公次子,名孝标,行二,生1男:行可.。

   第七代林 澈,安宅公子,字德清,行六十六,主管台州崇道观。生3男:长力行,次志行,.三中行.。

   第八代林力行,澈公长子,生1男:焯。林志行,澈公次子,生2男:长霓,次震。林中行,澈公三子,生1男:召(火旁)。林鲂,怀资公子。林伯熙,行可公长子,生2男:长德达,次德建。林仲加,行可公次子,生1男:德遵.。

   第九代林焯,力行公子,生2男:长珏,次超。林霓,志行公长子,生4男:长忠,次建,三柬(金旁),四栗(金旁)。林震,志行公次子,下代迁居铁岭甘蔗镇南山村。林炤,中行公子,生1男:瑜六桥林氏。林德达,伯熙公长子,迁凤岗浦上。林德建,伯熙次子,林德遵,仲加公子。

   第十代,林珏,焯公长子,生3 男:长一枝,次一柱,三一椿。林超,焯公次子,生1 男:林森。林瑜,炤公子,生3男:长鼎,次鼐,三林鼒。

   林硕德(860-926年)字邦定,号天复,河南光州固始人。一向素以智谋勇略,为乡里所推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林硕德率众投奔王绪领导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农民起义军。当王绪起义军进入光州后,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为光州刺史,王潮为军正,审知为都监,硕德为监丞。光启元年(885年),为避开已降服于黄巢的秦宗权勒索债赋,王绪统率5000多名义军和一部分光州、寿州的吏民,渡江南下,经江西九江、南昌,进入闽地。攻克了汀(长汀)、漳(漳州),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至南安时,因军粮不继,军心涣散。加之王绪生性猜忌,在滥杀刘成全、李逢益、陈浩等数名干将后,又想杀害王审知三兄弟及其老母董氏。危急时刻,林硕德接受王潮兄弟的恳请,策划竹林兵变,带壮士数十人,活捉了王绪,并将其关在牢中,不久王绪自尽。于是王潮被推举为主将,统率全军。竹林兵变后,林硕德成为王潮的得力部将,与王审知一起率精兵夺取泉州、攻下福州。乾宁元年(894年)四月,林硕德奉命率兵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宁,军声大振,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相继归顺,从此闽疆统一。林硕德也因军功卓著被王审知封为威武军军判。乾宁四年(894年)十二月,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林硕德则又被封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封闽王,林硕德封为开闽都统使。乾化三年(913年),闽王封第于屿头山令十八翁居住。

以上资料来自林丰年的雅虎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1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文山林(根字辈)不知与六桥林有什么关系,听老人说祖籍是闽侯南屿村下村三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28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1。始祖林硕德公的年代并无河南,只是光州固始县。
2。始祖林硕德公与与林氏始祖比干及子林坚的关系,能不能世系图帖出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7: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5# linjianw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17: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九牧文山林第42世  根字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福建省福州上街六桥林三房后裔,祖厝在丹屿庙附近,爷爷墓在“角山”。
    本人是“长发其祥”中的“祥”字辈,前些年与重修族谱擦肩而过,但祖父祖母的“牌位”有送到祠堂供奉。请问:“祥”之后的排行?不甚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5: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林姓来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是祖上在600多年前从福建避难来到山西榆次,就是现在的车辋村。
车辋村是由林寨—刘寨—成寨—王寨四个小村寨组建而成了现在的车辋
现在在车辋的林姓大概有600多人,在当时从福建来到山西时就来了兄弟三人,他们叫林彦 林奎。 林彦是我的老祖 , 剩下的一个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他的名字,分成三个老祖。分为:大门院—二门院—三门院。其中还有一支到了寿阳林家坡始祖是林奎 。
我们的家谱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集中收回去了,有的做了戏服有的做了其他,家谱在当时就烧了,后来家族中的老一辈去大队要过但由于当时社会背景,要了几次也没有要回来,导致我们现在的林氏后人也无从查找祖辈的来历。。。。。。
我的故土在福建,也是老一辈在家谱烧了以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一带一带传下来的,始祖迁移此处时大概在明初。开基老祖叫:林贤
开基老祖故于福建,夫人为周氏      http://shanxi.linshi.org/index.asp

QQ:602084241《林梁》    1063208918《林榕》   群号:85404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8:38 , Processed in 0.05274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