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265|回复: 3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连续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 0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顺网讯(记者 林小勇)11月17下午,带着曾祖父的遗愿,带着四代人的寻根梦,来自江西、祖籍泰顺的19岁厦门大学学子吴刚亮从厦门踏上了前往泰顺的班车。吴刚亮在给记者的电话中说,不管结果如何,但希望此行是美好的,令人难忘的。
    今日早报、温州晚报等媒体10月中旬曾刊登了吴刚亮的寻根故事,引起许多读者的很大反响。但吴刚亮从祖父那里得到的线索却很模糊:曾祖父叫林细定,在泰顺有三兄弟。大哥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在乡里的一个官员,二哥是木匠。此外,还有一个叔叔在当时开了个染布坊。具体的老家地名已经难以考证,用当地的方言念作“TangYang”的发音,几乎成了唯一的线索。

第一个长洋   

11月18日上午,记者陪同吴刚亮来到筱村镇。根据之前温州晚报读者所提供的线索,念作“TangYang”,而且又是林姓聚集地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筱村镇长洋村。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72岁的林奕谱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媒体刊登出寻找“TangYang”林细定的消息后,便有不少人前来村里打探消息,他把长洋村的家谱多次进行仔细查看,但始终没有找到这个名字。说着,林奕谱把家谱拿出来帮我们再次寻找。“这本家谱有着80多年的历史,是长洋村最为详实的林姓族谱,如果确有其人,又是长洋的,应该就可以查找出来。”林奕谱说。我们查找后发现家谱里并没有“细”字辈分,有的只有“世”字辈。“是不是林世定弄成了林细定呢?” 吴刚亮问道。“家谱里年长者也并没有以“定”结尾的名字。” 林奕谱老人回答。吴刚亮似乎有些不大相信,他自己又接过那本家谱不停地翻阅着,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找了几遍后还是没有收获。“或许可以去找一下东洋村的林元算,县里很多地方的林姓家谱他都有参与。” 林奕谱老人给我们建议。
仔细查看家谱
  于是,在林奕谱的带领下,我们沿一条山间小道准备到东洋村拜访林元算。在途经林氏祠堂时,林奕谱指着不远处一座修缮一新的建筑说:“那就是我们林家的祠堂,每年的三月三可热闹了。” 吴刚亮略有所思地说:“如果能在祠前合个影也好。” 林奕谱听后很感动并说可以带吴刚亮进去看看。我们来到祠堂前,而林奕谱则忙着去拿祠堂的大门钥匙。吴刚亮看着“林氏宗祠”四个字的匾额凝思良久。他告诉记者,此刻他心里有中说不出的滋味,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进入祠堂后,吴刚亮深深鞠了三个躬。“如果真找不到现在的亲人,就算是认祖归宗、了却几代人的心愿吧。” 吴刚亮哽咽地说。
在祠堂前留个影
  我们找到林元算老人后,也没问出什么线索,但他说一定会尽量帮我们查。从东洋村出来天色已晚,回县城的车早已停开,走在小镇里,很多老人都闻讯赶来安慰我们:“这么急想找一个离开这么久的人,确实太难。”为了不让吴刚亮失去信心,我们准备到竹园村吃过晚饭后再作打算。就在我们晚饭吃到一半时,林奕谱老人打来电话称,本村一位在南院乡政府工作的林燕微同志说,南院乡也有个自然村叫长洋,那里也聚集着一部分姓林的人,而且所了解到的一户人家与吴刚亮讲述的情况比较接近。于是,我们重新返回东洋村同林奕谱一起前往林燕微家碰头。而此时吴刚亮也显得异常兴奋,不断地对记者说:“有希望了,有希望了。”

第二个长洋   

原来,当晚,林奕谱和林燕微吃晚饭时,林奕谱提起了吴刚亮。林燕微忽然说:“我在报纸上也看过这个消息,我有个同事,老家也叫长洋,只是这个长洋是个山头上的自然村,现在已经没几户人家了,外面也很少有人知道。”   

这时已经是晚上7时多,山里很寂静,但我们经过商量,还是决定连夜赶往南院乡南院村。


  到达南院乡南院村时,那户人家早已在等候。通过了解,那户人家的当家人现年73岁的林能业说,他们的老家就在南院乡长洋村。在那个年代算是不错的家庭,房子是全村最好的。上辈中有四个兄弟,当时把最后一个过继给了别人,也就剩下了三兄弟。分别是林宏康、林宏昌、林宏村。而他是林宏康的儿子,如果现在他父亲还健在的话年龄应该在90岁左右。而且他知道,三叔林宏村也的确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江西当过兵,后来也就始终没有音讯。他所能记得的是三叔平时会做些布鞋,也会用自己染的不同颜色的布料做鞋面。“我老家阁楼里也有曾祖父做布鞋时用过的工具。”吴刚亮兴奋应和道。同时,吴刚亮还想起,他的祖父曾无意中提到,曾祖父有段时间曾经和一位姓黄的家乡人很要好,而且姓黄的这个人离曾祖父的老家也就5公里的路程。但后来曾祖父和这个姓黄的家乡人失去了联系。  

 虽然我们不能马上就下定结论“林细定”和“林宏村”是同一人,但我们也可与吴刚亮所提供的模糊线索进行比较。首先,地名“TangYang”,而且是姓林这是对应的;其次,三兄弟也算是符合的,也有一个兄弟去江西当兵又没有回家而且又会做布鞋会染布;再次,曾祖父老家5公里外也有个叫育秀洋的黄姓聚集村落;最后,从年龄上看,如果最大的林宏康还健在的话年龄应该在90岁左右,而吴刚亮曾祖父健在的话年龄在86岁左右,林能业今年73岁,而吴刚亮的祖父是64岁,这年龄又是相差不大的。人们只能按当时的情况猜测,吴刚亮的曾祖父流落他乡时,连年龄都不向人透露,同样也可能向别人虚报了名字。  


 经过交谈,林能业一家觉得问题已经不大,随时都可以相认。吴刚亮表示,回去后一定会把这边的情况向他的家人汇报,并会把他祖父的照片寄张给林能业一家。最后,吴刚亮和林能业等人合影留念。在记者把他们拍好的照片给吴刚亮看时,他一个劲地说:“他(林能业)的长相太像他自己的祖父了。”
吴刚亮与林能业合影
  林能业的儿子林崇文告诉记者,祖父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就是三叔的问题,此行不管吴刚亮是否真正寻到了根更或是一种巧合,其实能找到两家情况都如此相似的就已经不大容易了。当晚,林崇文用车送我们回县城的路上,吴刚亮用“叔叔”称呼林崇文似乎显得很贴切。  

 11月19日上午10点30分,吴刚亮从泰顺踏上了返回厦门的班车。在车上他给记者发来短信:感谢家乡媒体、感谢家乡好心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来源:www.ts.gov.cn 泰顺网 发布于:2006年11月23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0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

  如果你熟悉那段旧事,知道“TangYang(音)”在哪里,请与早报联系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本该在60多年前就结束的故事。战火纷飞和生老病死能阻隔回家的路,却阻隔不了吴刚亮一家四代人对故乡的遥望。曾祖父当年离开泰顺,去往江西鹰潭,从此没能再回家。而19岁的小伙吴刚亮,决定续完曾祖父60多年前没写完的故事,寻到自己的根。

  但乡愁这枚小小的邮票,60多年来却不知道该往哪儿投寄,因为对故乡的记忆,只剩下一段模糊的口述。在得知吴刚亮的心愿后,无数泰顺家乡人,热情地给他提供一切可能的线索,“希望吴刚亮来到泰顺时,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美丽的故乡”。中秋节即将来临,人们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

  □通讯员 林小勇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轶笛

  1942年,那是20岁的林细定第一次从乡下来到泰顺集市上,他跟在开染坊的叔叔身后,眼前的一切在他看来都那么繁华和新奇。

  “我要留在这里!”他冲叔叔喊了一声,便跑了。叔叔当即傻了眼,无论怎么劝说,这个大哥在当地政府做事、二哥做木匠、家里还算富足的年轻人,都不肯回头。当叔叔只身一人回家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拉都拉不回来。”

  之后时局混乱,林细定流落到江西鹰潭的一个小村,他认了当地一名吴姓老人为父,此后,又和当地一个年轻女孩成了亲,几年后,生了两个男孩。

  生活渐渐安定下来,林细定想要回家。看着妻子和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他的心又软了。他只能在偶尔空闲的时候,对两个孩子,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自己的家乡、亲人和往事。他想着,等大儿子到了20岁,就带着他们回到泰顺。

  然而,他再也没等到这一天,1956年,带着无法落叶归根的遗憾,林细定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的大儿子才12岁。

  18岁时,吴刚亮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浙江人”。

  高考前夕,吴刚亮开玩笑地说起,自己挺想考浙江大学。已经老迈的爷爷笑了:“你知不知道?其实你是个浙江人。”看着孙子瞪大的眼睛,爷爷凭着模糊的记忆,对他说了林细定的故事:“你本是姓林的,你的根在浙江泰顺。”

  现在,这个根在泰顺的家庭,已经是个有36人的大家族,他们没有一个人找到过自己的根,拥有的只有这个故事。断断续续的故事一直刻在了孙子的心上,尽管吴刚亮最后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个传奇让他有了寻根的念头。

  但爷爷的记忆太模糊了,父亲过世时只有12岁的他,无法记清太多细节。林细定没留下什么遗嘱和老家泰顺的任何消息,也没留下任何笔录,甚至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没跟任何人提过。具体的老家地名已经难以考证,用当地的方言念作“TangYang”的发音,几乎成了惟一的线索。

  凭着这个故事和这个发音,吴刚亮近乎着迷地查阅着任何关于泰顺的资料,他知道了泰顺的廊桥、古民居,但查遍了泰顺所有的村庄名字,发现有太多太多相近读音的地方:仕阳镇赵垟,朝阳;筱村镇东垟长垟;西旸镇横川旸、双旸;仙稔乡春阳;大安乡大垟;包垟乡新塘垟;凤垟乡旁垟村……究竟是哪一个,他也只能望而兴叹。

  在朋友的提醒下,吴刚亮找到“中国廊桥网”,在论坛里发出了“寻根”的帖子:“我对泰顺充满好奇,更为曾祖父对家乡的眷恋而感动。虽然他老人家早已过世,但是作为他的子孙,我希望能回到泰顺看看,寻到我的根,以告慰他老人家。真诚希望大家能圆我一个寻根的梦。”

  帖子很快被置顶,很多网友给予解答,不少人留下联系电话。论坛管理员谢寒冰和“大笨钟”,把帖子整理成一个“拳拳学子心,悠悠桑梓情——四代人的乡愁:寻根泰顺”,好让更多的泰顺网友看到。

  凭着林姓、“TangYang”、大致的年代和林家的旧事,网友们开始忙活着给吴刚亮提供一切可能的对应。有网友觉得“TangYang”有点像大安一带的口语。大安那年代也有染坊,乡镇府所在地林姓是大户。

  也有网友从名字入手,提出“细”字并不是林姓的辈份,通常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口头上的称呼,按照当地的一些取名习惯,林细定哥哥的名字里,应该也有个“定”字。

  更多的网友都愿意为吴刚亮跑一趟,趁着国庆长假,回到家乡打听和这个故事有关的历史。网友们的帮助,让吴刚亮感叹道:“泰顺人的淳朴和我意境中的家乡人是那么的相似。”离亲人团圆的中秋节越来越近了,每个人都希望吴刚亮和他的家人,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根。有网友回帖对吴刚亮说:“希望吴刚亮来到泰顺时,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美丽的故乡,而不再是一个概念。你会为这个美丽的故乡感到自豪的。”

  泰顺县廊桥协会副主席陈圣格也被这个孩子感动了。他一直在研究本土家谱以及方言等方面的课题,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为了能使吴刚亮尽快完成寻根问祖的心愿,陈圣格查对资料后,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分析,线索变得越来越多,也更清晰。

  1、林氏是泰顺的第一大姓,主要聚居地有筱村、泗溪、仕阳、雅阳、大安、凤阳、包洋等地,小聚居的村落很多,无法统计。“细”,即“小”,表示第二,这是闽语取名的常用字,相对来讲,吴语不用“细”而用“碎”,所以林细定为闽语区人,可排除包洋等地。

  2、去世前,林细定应该会讲江西方言。江西方言读“tang”,按照蛮讲(蛮讲是泰顺县的原住土语)的发音,很有可能是“长洋”的谐音。

  3、查询《泰顺县志》,1946年泰顺所辖地名中,闽语区与“TangYang”音近的地名有:鹤巢的汤洋村、筱村的长洋、三魁的藤洋、东溪长洋四个村落。

  4、筱村是泰顺林姓的最重要的发源地,目前长洋村即林姓聚居地。而鹤巢的汤洋村在当时是一个人气较旺的村落,不排除有林姓人居住。

  5、不排除当时族谱或家谱有登记林细定的名字,即使林细定没有入谱,那么其余兄弟应该有编入。另外他的两个哥哥所从事的职业也清楚,这在村子里是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只要多寻访,会有结果。

  如果你熟悉那段旧事,如果你知道“TangYang”是哪两个字,即使那些也很模糊,也请你告诉早报。我们都曾为余光中的《乡愁》感动过,在这个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希望能陪着19岁的吴刚亮,还有他的家人,直到写完这个回家的故事。


来源:http://news.sina.com.cn/o/2006-10-04/041210162017s.s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动容!炎黄子孙,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地方,根的意识已经深深地刻进华人的骨子里头。追本溯源,落叶归根,本来就是我们的一种永久不变的美德,即使在今天也不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18: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本溯源,落叶归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4 19:53 , Processed in 0.06319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