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31 21: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建公以上的部分资料097 林万宠:闽林十五世,字圣功,国都公之长子。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七二零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文学,后迁长史。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授永州别驾。天宝十一年任饶州刺州。肃宗至德三年(公元七五八年)迁高平太守。夫人黄氏,生子三:韬(为阙下祖),披(为九牧祖),昌(为雾峰祖)。公与父玄泰公合葬于莆田西北尊贤里紫霄岩石鸡啼坪,坐寅向申。
赞曰: 为詹事父 为九牧祖 擢第开元 清秩圭组 两郡分符 仁风载溥 鹿觳行春 随车甘雨 贻厥孙谋 高曾规矩
098 林韬公:字茂复,行一,唐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任谏议大夫,迁礼部侍郎。娶方氏、张氏。子一:樽。
099 林樽公:字志高,官礼部侍郎,赠朝议郎。娶方氏、黄氏。子三:松、栩、攒。
100 林攒公:字贯通,行三,官北宋光禄寺卿。 闽林始祖林禄的十八世孙,阙下林氏始祖。早年任福唐县尉(今福建福清)。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他的母亲在莆田病重,他得知之后,急忙从福唐赶回,未到家母亲便去世。他悲痛欲绝,回家后扶尸痛哭,几次昏死过去,四五天不吃东西。母下葬后,他又在墓旁搭一座茅屋住下,亲自搬运土块、石头,为母亲的墓葬添土筑石。这样过了一年多。结果感动了苍天和其他生灵,以至相传有甘露三次降临到墓旁的松柏上或其他附近地区,又相传有白鸟两次飞来。事情传到朝廷,唐德宗专门下诏旌表他的门闾,并在宅第前立下双阙,他的家族也免除了徭役。家乡以此为荣,把他的家族称为义门,所居地称为孝里,所在的林姓支派,称为阙下林。阙下林氏繁衍出南安林氏、安溪林氏等支派。子一:奕。
101 林奕公:官泉州刺史。子一:桓。
102 林桓公:仕南岭门尉。子一:建。
103 林建公:白粉墙林姓始祖林建公,字波之,号盟官,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祖居福建莆田北螺村,天柘二年(905)明经擢第,授内阁长史,持节福建。后因朱温纂唐,林建遂致仕归隐。后唐同光三年(925)秋,挈眷定居瑞安县义翔乡五十七都筱村东源龙须岩(今泰顺县筱村龙须岩)下。北宋建隆二年(961),再徙泗溪上段(即今下桥花园)。尔后,枝派蕃衍,文士辈出。自北宋熙宁三年(1070)至南宋咸淳四年(1268)的198年中,连续9世,中文武进士者达43人,其中具有学士衔者18人,称"十八学士"。或兄弟同榜及第,或父子同甲登科,甚至祖孙三、四、五代连续金榜题名。仅正奉大夫林永年脉下,就有进士29人,济济一堂,簪缨相继。泗溪《林氏家乘》中有一诗曰:"长林世家住溪山,石柱巍峨拥画栏。胜地古今连海角,明岚苍翠起云间。千枝万叶传芳去,众子诸孙衣锦还。荣华富贵难比及,快瞻天日立朝班。"林氏长期为当地望族,有很多文臣在朝历官清要,政声赫赫;亦有不少武士在州县,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其中:林建公从福建莆田北螺村迁筱村时携带六子,除第六子随父迁往泗溪外,其余五子均留居东垟,逐渐形成三个居落群。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