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960|回复: 1

泉州清源林李氏与李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9 02: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续上文http://lin.bigan.cn/thread-3361-1-1.html 增加帖子数量
四、李贽的宗亲族裔
  李贽的先祖林闾(一世),其派下子孙除了老长房林驽及其次子仙保(通衢)居郡城泉州,续传林姓外,其余均先后离开泉州而移居南安榕桥,改为李姓。榕桥原属南安三十都,今属柳城街道。从泉州迁入的李姓在榕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可分为两个支系:即广齐上塘李和允诚胭脂巷李。李广齐兄弟从郡城学前迁至南安三十都上塘;李允诚兄弟从郡城胭脂巷迁至南安三十都胭脂巷,允诚弟玉生、福生,可能是无嗣、失传,不见于碑刻谱志。
  榕桥李姓自古至今仍是榕桥六个村(三堡、杏莲、上都、下都、祥堂、西坪)中的大姓,其余尚有吴、黄、林、王、陈等二十多个姓氏。早在明永乐二十二年甲辰(1424),榕桥李氏即在榕桥娘仔桥头修建李氏祠堂,供奉先祖牌位。因李贽是榕桥李氏的后裔,故逝世后神主也入祠堂,配享四时祭祠。该祠堂除恭奉李贽神位外,还悬挂表彰李贽功绩的匾额“乡贤名宦”、“举人”,柱刻楹联“龙湖六籍文章艳,函谷千言道德新”。李氏子孙每值春冬二祭及李贽生日,都轮值在祠堂举行祭祀,且尊李贽晚年礼佛之事,谨以清酌、蔬果、金楮之仪奠告。在《光绪已亥年学前李氏分刊族谱源流》中,载有“十月廿六日卓吾祖伯诞辰祠中行礼祝文式,”文曰:“维光绪×年岁次×十月朔×越廿六日×,主祭孙某某直祭孙某某等,谨以清酌、蔬果、金楮之仪,奠告于明中宪大夫祖伯卓吾先生之灵曰:昔吾夫子删定之外,特修《春秋》。后世因之,遂多讨搜。汉推班马,五代称欧。三国陈寿,北朝魏修。唐宋以后,杂操纷投。下及元明,更多谬尤。惟公振刷,积岁校雠。遂成《藏书》,手眼高遒。前掩百代,后俟孰俦。某等忝列宗孙,值兹诞辰,恭具薄酌,祗荐蔬羞。望公下降,暂此停留。俾我宗孙,寡厥愆尤。尚飨。”
  李氏宗祠厅柱还刻有“祖孙父子科第,兄弟叔侄连登”楹联。上联“祖孙父子”指李应先一李佺台一李元禄。明万历十三年(1585)出举人李应先,任云南陆凉州知州;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其子李佺台中进士,任南京光禄寺正卿;李佺台之子元禄又于顺治十三年中武举人,诰封怀远将军。下联“兄弟叔侄”指李贽与应先堂兄弟,李贽与李佺台堂叔侄。
  《族谱源流》“诉娘仔桥樟树禀单”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南安榕桥娘仔桥“李氏祠堂”设有李贽等人的神位,祠堂旁的娘仔桥头有两棵樟树。时县衙以军工之需拟砍去两树,李氏后人以祠堂祀有李贽等乡贤,恐伤桥梁风水等为由据理力争,终于胜诉。说明早在清朝乾隆六年(1741),李贽即作为榕桥李氏先祖奉祀。后来,该祠堂年久失修被毁,迁建于上塘村,“文革”又被毁殆尽,夷为平地,1986年榕桥李氏在原地重建李氏家庙暨李贽纪念祠。
  上塘李姓一支即李广齐兄弟传脉。李广齐之兄广懋(信与),据《睦斋公圹志》载曰:“信与无嗣。”而详谱却载曰:“直斋公长子讳信与,字广懋,娶郭氏,生子讳胜宗,至此弗传。”李广齐传四子“献官(遁斋)、珙官(端孝)、玠官(刚毅)、寿官(忠义)。献官无嗣,过继珙官之子简斋为子,传三甲派,即三堡下库崎一带。此处姓李一脉,已湮没近百年,有的迁往泉州,有的迁今西坪村坤寨。珙官传诚斋,诚斋生五子(长曰志辉),传杏田派及五、四、七、八甲,即今杏莲村前埔、下都村黄龙及西坪村梧坝一带。玠官传勉斋,勉斋生渐、派、深、泮、演五子,传东郭派,即三堡村拜埔山西南。历代《南安县志》均有“东郭”地名,现尚存“东郭宫”及附近之元代石桥“通郭桥”,其后代有说迁往安溪,但已湮没失考。寿官传辚官(朴斋),朴斋生澄、清二子,传上塘九甲派,即今祥堂村的上塘、树垵、庵后、尾窑、路乾一带。
  胭脂巷李姓一支即李贽直系传脉。由郡城泉州胭脂巷(今尚存)迁南安榕桥龟山南麓,仍叫胭脂巷。李允诚(三世)之下,屡代单传,至六世宗洁,方传钟秀(白斋)、廷桂(章田)、钟英、钟美四子。长子钟秀(白斋),携妻徐氏,往郡城设馆授徒,生下李贽等五男三女⑤。除了长子李贽,以及嫁给苏存淑为妻的女儿(谥孝庄)以外,其余均不见有载。李贽一生不得志,颠沛流离,饱受妻离子夭之苦。21岁时娶晋江黄公朝之女为妻⑥,生下四男三女,唯长女(谥恭懿)长成,嫁晋江苏纯夫为妻,生子三:祖耳、宗耳、胤耳。李贽子桂儿,据传并非己出,乃其弟所予。桂儿娶妻成家后,不幸溺水而死。一连串的国忧家难,使李贽已是身心疲惫,欲哭无泪,唯避世向佛了其残生耳。
  李贽的祖父母、父母合葬于泉州东岳山,墓志铭“文革”被毁难觅,墓圹经1976年泉州文管会派员清理,唯剩若干瓷片。李贽妻黄氏之墓在今晋江张园,紫帽山脚下的一片龙眼树园中。
  李宗洁二子廷桂(章田),在胭脂巷村经营章田洋,辛勤劳作,成了附近有名的富户。倭祸被虏复出之后,“公犹不忘艰危,绨衣革革沓 ,室绝游惰冗食,厉俭啬,以致丰阜。所贳贷存活,惠施于宗党者弥广⑦。”李章田先后娶六个妻子,晚年才生载华、载盛二子。宗洁三子钟英、四子钟美之后代及章田孙辈皆不见谱志。其后人除了居住胭脂巷外,还有不少散居畲后、坑头、砖仔埕附近一带。后来胭脂巷逐渐为林姓所居,李氏后人有的迁往泉州,有的入赘他姓,有的迁往上塘李派。如献出《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媵张氏合葬志铭》石刻的李火,便是胭脂巷李派的后人,其父李兆四十代年才从三堡畲后迁至西坪顶梧坝承祧。目前,南安榕桥三堡村(包括胭脂巷、东郭、下库崎、后厝等)已不再有李姓后人。李章田的“古大厝”遗址在今三堡小学前,其墓葬在今三堡小学与诊所交界处,解放前曾被盗挖过。畲后、白云寺传说是李贽少年的读书处,胭脂巷门口一马平川的洋田,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章田洋”。李贽12岁时所写《老农老圃论》便是他当年在胭脂巷叔父家中生活和劳动中的感受。当地老年人说起胭脂巷李派和李贽,大家便滔滔不绝,仿佛很多事情是刚发生不久的,仍是历历在目。
  李贽的三世祖伯林仙保一脉传衍于泉州,今尚有后人。泉州今有“榕桥世第”,即榕桥李姓后裔,但仍姓李,不从林姓了。
  综上考略,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祖籍南安榕桥。他的祖辈们曾在那里艰辛劳作,蕃衍生息,哺育了李贽、李应先、李佺台、李元禄等乡贤名宦,为开发南安榕桥做出了贡献。而李贽等人也是南安的骄傲,其功勋业绩永远载入《南安县志》,记在南安人民的心中,成为不朽的篇章!

  注释:
  ①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列李贽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
  ②明时泉州属晋江县辖地。别称温陵、桐城、鲤城。
  ③见《陇西李氏族谱》光绪抄本。
  ④见泉州《清源林李宗谱老长房二世祖湖林公传》。
  ⑤见苏懋祺《祭卓吾母舅文》。
  ⑥见庄国桢所书《诰封宜人黄氏墓表》。
  ⑦见林奇材《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媵张氏合葬志铭》。
  *文中括号均为作者自注。
发表于 2010-1-19 0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云南曲靖的林友,祖上林奇棻是泉州“林李氏”后裔,请问林奇棻世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4 08:32 , Processed in 0.06168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