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656|回复: 2

“短篇圣手”林斤澜笑着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1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left_bt></DIV><!--标题--><!--时间-->
<DIV class=left_time>&nbsp;</DIV><!--时间-->
<DIV class=left_ph><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4-13/U136P4T8D1642900F107DT20090413104309.jpg"></DIV><!--图片说明-->
<DIV class=left_p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年时期的林斤澜夫妇。 </DIV></DIV><!--图片说明--><!--图片-->
<DIV class=left_ph><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4-13/U136P4T8D1642900F116DT20090413104309.jpg"></DIV><!--图片--><!--图片说明-->
<DIV class=left_p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老家的酒瓶墙。林布谷摄 </DIV></DIV><!--图片说明--><!--图片搜索-->
<DIV style="FONT-SIZE: 14px; MARGIN: 0px auto; WIDTH: 98%" align=center><!--Yc94EUEtAn4YSUKCaSOM --></DIV><!--图片搜索-->
<DIV style="MARGIN: 15px 15px 0px 0px; TEXT-ALIGN: right"><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cn/photo/index.shtml"><SPAN style="COLOR: #040498">【点击查看其它图片】</SPAN></A></DIV><!--正文-->
<DIV class=left_zw><!--放大缩小字体功能--><FONT id=fontzoom>
<P>  4月11日16时46分,被称为“短篇圣手”的著名作家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在同仁医院告别人世,享年86岁。这位被众多文坛晚辈看作慈父,被称作“远看像赵丹,近看像孙道临”的潇洒老人,在弥留之际五六次对爱女、朋友绽放出无比纯真、无比阳光的笑容,最后一次传递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回报亲友无尽的敬爱和眷恋。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R>
<TD></TD></TR></TBODY></TABLE></P>
<P>  据悉,林斤澜追悼会将于本周五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P>
<P><STRONG>  哭着来,笑着走</STRONG></P>
<P>  2001年,林斤澜老人就因肺部感染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记得,当时他已切开气管接上呼吸机,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连衣服都给准备好了。没想到,几天之后,他凭借顽强的生命力缓了过来。那之后,林老一如既往,坚持写作,直到去年9月27日再次住院。</P>
<P>  这次住院后,林老对女儿说“精力没办法集中,写不了了”。此后林老在医院几进几出,几次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直到前天。</P>
<P>  11日14时多,作家刘心武和从维熙相约来看林老。因为担心自己的感冒传染给林老,刘心武还戴着大口罩。“我先到了一会儿,他当时正坐着,我叫‘林大哥,我来看你’,他就瞪大眼睛笑,笑了好几下,笑完之后眼睛就不离开我。”刘心武没想到,正冲着他笑的林老却因心力衰竭不得不接受抢救。他赶忙躲到走廊里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大哭起来,意识到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P>
<P>  15时多,从维熙赶到医院,刚刚的抢救已经奏效。从维熙大声说:“你记得吗,1955年我在《北京日报》当记者的时候,你在北京文联工作,我们一块儿去北大荒采访。从哈尔滨到佳木斯、再到北京青年垦荒队……”林老看着从维熙,嘴唇嚅动起来。女儿林布谷“翻译”道:“你们是一辈子交情了。”从维熙看着老人,慢慢竖起大拇指。昨天与记者说起林老,从维熙依然十分激动:“哪次政治运动中林斤澜先生做过坏事?没有!我向他伸出大拇指,是我对他人文行为的评价。他笑了。”</P>
<P>  刘心武和从维熙成为林老临别前见的最后两个朋友。在他们离开医院后20分钟,林老就告别了人世。</P>
<P>  林布谷回忆,最后的抢救不到10分钟。在此之前老人一直非常清醒,拉着她们夫妇俩的手断断续续嘱咐“要坚强”“要豁达”。女儿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淌,老人却说:“高高兴兴的嘛!”“游子要回去了!”</P>
<P>  “每个人都是哭着来的,但应该要笑着走。这本来是我对自己说的,爸爸做到了。”林布谷说。</P>
<P><STRONG>  从老舍助手到短篇圣手</STRONG></P>
<P>  林斤澜1923年出生于温州,1937年开始在粟裕任校长的闽浙抗日干部学校学习,不久便转入温台地区的地下斗争。他和北京文坛的缘分要从1950年起在北京人艺和北京文联工作开始。那时,他担任老舍的助手。“老舍委派他去农村搜集素材,协助采访。他也帮老舍先生誊写材料。”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青说,当时老舍就非常看好他和汪曾祺。</P>
<P>  林斤澜的成名作是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姑娘》。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记得,“我17岁时正当兵,正是文学意识萌芽的时候,在连队里一本《人民文学》上看到了这个作品,对我影响非常大。”刘恒说,《台湾姑娘》文笔细致,人物婉约动人,是灵感充沛之作。“这种精确细腻的手法,是林老文学的标志,渐入老迈之后又添了空灵之气,境界便越发旷达了。他的小说和杂文造诣极深,大家开玩笑,说他成精了。”</P>
<P>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头像》、“矮凳桥风情系列”等当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代表作的问世,林斤澜被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圣手”。他主张小说创作要“无事生非”“空穴来风”(强调小说的虚构性、想象力);“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现实中经常存在的就不要说了,因为有新闻等其他文体来说;如果别人常说,我就不说了,要创造);“以小见大”“小说说小”(强调从小处着眼,强调小说的细节,切入点要小,强调小说艺术的特殊性)。</P>
<P><STRONG>  文坛“怪味豆”尚待挖掘</STRONG></P>
<P>  林斤澜经常说,作家作品有来世报和现世报两种。自己应该属于来世报。因为他的作品太独特,短时间内不会被社会认知。</P>
<P>  虽然有些评论说,林老的文风部分师承鲁迅、部分师承沈从文。但林老的“粉丝”之一、作家刘心武认为,林老风格并无师承而是自成一家。“他的创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朦胧诗、意识流、无主题变奏,这些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写作潮流和观念,林斤澜在50年代就已经在写了。只要看看他的《一瓢水》、《姐妹》等作品就知道。”因此,他称林老的作品是“怪味豆”,认为谁如果将林老作品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就可以成为大陆的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发现者)。</P>
<P>  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认为,林斤澜的作品庄严、炼美而有力量。“他的独特在于对语言的深究,每一个字都要深究。如果把字看成一口井,他要深挖,要挖出水来;如果把字看成树,他要让树开花结果。”</P>
<P>  林老的作品在结构上也非常有匠心。作家刘连书说,林老在中国短篇小说创作上堪称结构方面的第一高手。担任《北京文学》主编期间,林老曾在一次创作会上说,短篇小说的结构就像我们吃豆腐丝,只截生活的一段,又把这一段用好刀工切得细细的,再加上各种作料那么一拌,端到桌上就是一道菜。“这对我的创作帮助非常大。”</P>
<P><STRONG>  人性光辉常留人间</STRONG></P>
<P>  很多林老的朋友,无论同辈还是晚辈,都把自己和林老的相识相知看作一种幸运和幸福。</P>
<P>  刘心武说,林老对自己并无恩,但他却在相识林老的30年里,愿意涌泉相报。“就是因为他人性中的善,那种善的光芒会照耀我一生。”他说,林老甚至在“文革”中被批斗时,还在台上担心两个负责写材料的文弱女士因批得不够狠而完不成任务。</P>
<P>  刘庆邦说,“林老是一个匠心独运的作家,并具有智慧之心。他有独立的人格、不屈的精神、高贵的灵魂。他认为作家应该坚持独立思考的底线。”</P>
<P>  刘恒得知林老去世消息后,写下“林老不朽!他的文名和创作功绩将永载文学史。他的智慧、仁厚、谦谨和通达,是晚辈同仁永恒的精神财富。他的幽默感令人难忘,而他内心的深邃也令人肃然起敬。逝者永在,生者长思!愿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P>
<P>  (本报记者 周南焱对此文亦有贡献) </P>
<P><STRONG>  人物资料</STRONG></P>
<P>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P>
<P>  林斤澜是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短篇小说圣手”,主要作品有:剧本集《布谷》,小说集《惹祸》、《第一个考验》、《春雷》、《飞筐》、《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矮凳桥风情》、《草台竹地》、《十年十癔》、《林斤澜小说选》,文论集《小说说小》、《短篇短见》,散文集《舞伎》、《随缘随笔》、《立存此照》等,有《林斤澜文集》(5卷)。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等。林斤澜一生主要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他写于1950年代的《台湾姑娘》、1980年代的《头像》、“矮凳桥风情系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P>
<P><STRONG>  人物故事:无酒不成书</STRONG></P>
<P>  林斤澜爱喝酒,爱喝高度白酒,这点文学圈内无人不知。</P>
<P>  在林老家里,有两面格外“饱满”的墙。一面从上到下都是书,一面从上到下都是酒瓶。甚至卫生间的壁灯都是酒瓶形状的。这个家的设计者是林布谷,她也是父亲忠实的酒友之一。</P>
<P>  “我上人大新闻系时,老师说得接近生活,让不想和你说话的人能和你聊天。我就跑到街上卖高粱烧酒的柜台边,一边喝一边和老大爷们聊天。”布谷说,父亲发现后来了一句,“回家喝吧,我陪你喝。”于是乎,爷俩几乎天天对酌。“爸爸说,真正的好酒要下到喉咙管,你在那转口才能体会到它的味道。”</P>
<P>  林老和朋友聚会,和晚辈谈文学,也都是无酒不成书。好友汪曾祺晚年时医生不让沾酒,可林老还和陈建功一起拉他出来偷偷喝。</P>
<P>  因为爱喝酒,进而喜爱收集酒瓶,这个爱好让很多朋友都记在心上,于是“酒瓶给斤澜留着”成了朋友们酒干席散时常说的一句话。刘庆邦本来约定昨天下午去看望林老,没想到晚了一步。“前阵子,我从河南带回一个酒瓶子,还没来得及捎给他,他就走了。” </P></FONT></DIV>
发表于 2009-4-14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呜,伤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7: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家有才,默默耕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1:33 , Processed in 0.03983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