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148|回复: 14

羊城双桂书院始建碑序:合省公建林氏大宗祠原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0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565093758 于 2010-8-2 16:53 编辑

我近日特意到了中山图书馆找了双桂书院志略,还抄了始建时的序文回来。这篇序文作者就是双桂书院的倡建者之一,是阳春文明房的裔孙。现在发上来与大家分享:

      合省公建大宗祠序

盖闻:木有本,水有源。大宗小宗之制,曲礼重之本,源之义也。后世宗谊寝废,即有合族敦本之意,祗各祀其小宗,而探本穷源,愈远愈睽,甚至忘其所自,士君子伤之。不知得姓受氏之始,其本大源长,实有与天壤同其不朽者。是则大宗祠之建,合千百支派而上溯本源,建崇庙祀,匪以誇示望著,亦犹行古之道也。

吾林,发轫轩辕,有枢星绕电之祥,肇启神圣,致玄鸟降生之异;嗣及成汤,奄有九有,历数十传而少师比干公生焉。比干公者,太乙之子,帝乙之庶第,实为吾林始祖。所自出何也?当殷末祚,忠谏剖心,评列世史,不具详。夫人有妫氏,娠三月,逃牧野,避难于长林石室中,生男泉公。周武王封比干墓,征夫人及子。因其诞于林中石上,赐名曰坚,命氏为林。剖符锡壤,食采博陵,改爵清河,世为牧伯,此命姓之始,而泉公实为吾林始祖。天祚明德玉钮金绳,云蒸川续。回,则以弃璧全赤子;放,则以问礼称圣人;炊鼻之战,雍,奋不顾身;蒲圃之役,楚,义不辞难;稷曲之师,不狃誓不却战;皆忠荩无匹,流耀春秋。战国自是厥后,族人有各房之别:门则有十德之号,汉兴改郡济南,尊公官少府太子太傅,林氏以济南称望者,自尊公始。历汉积三十二传,至西晋太子太傅礼公徙下邳,生颖;颖公为别驾,随中宗渡江,生二子:懋,禄。懋公为下邳守,有六子,时号六龙;禄公为黄门侍郎,从元帝南渡,同陶侃征杜 苏峻韩冕,累建奇绩,除昭远大将军,领合浦郡刺史,守晋安,卒于官,遂家焉。入闽之林,又自禄公始。初汉诛东越王,以闽粤累叛,移民江淮,遂空其地。旋自东土徙闽,居者八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太宗命高士廉校正天下氏族,退耕门,隆旧望,以晋安林居首。禄公生景暹;景生缓,封国仍南平,传八代茂公,为隋右丞。及莆,生泉州刺史孝宝公;宝生侍御史文济公,济生常侍参军国都公;都生瀛州刺史玄泰公,泰生高平太守万宠公,子三人:韬,披,昌。昌,生萍,澧州司马;韬孙攒,庐母塚右,有白乌甘露之祥。唐德宗诏褒异之,立双阙墓则,为阙下林氏。披公,官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子九人同仕二千石。苇公,端州刺史;藻公,廷试合浦珠还,称曰擢进士及第授江陵刺史;著公,横州刺史;荐公,韶州刺史;晔公,通州刺史;蕴公,邵州刺史;蒙公,循州刺史;迈公,雷州刺史;【艹既】公,福唐刺史,皆贞元中同朝,称九牧林氏。自后星居东南,或闽或粤,旁及各省要,皆九牧之裔居多。溯千百载而上,无不出自少师公者。猗欤休哉!

夫吾林系出殷仁,初博陵,继济南,大晋安,盛莆田。而棋布五岭南北,绳绳济济,无非比干公所绵衍。则木本水源之思,安可不上溯之德泽也哉?誉忝宗支,幸叨一弟,皆蒙祖荫,素怀睦族,尤切宗祊,曾与寿石、桓次弟谋及修谱合祠之举,未尝不奋然兴殷然,慕翘然望也。今寿石殁矣!桓次官翰林苑,惟予解组南旋,时不可待,此非予之责而谁责哉?因与弟丽等奋情倡首捐金布助,购得祖祠基地一所,坐落老城内担杆巷,坐北向南,地址方广,足建祠宇。吾宗敦本好义,十倍他人,集腋以成,将不日而予其可无辞?以呼将伯哉!是为序。

阳春文明房,赐进士出身,历官南北岸督河同知,实授霸州知州,委署河间府知府,加三级纪录七次,裔孙闻誉静山氏谨撰

道光贰十九年岁次己酉八月十五日重镌【阿星标点】
发表于 2009-3-20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阿星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00: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0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后,世宗谊寝废”,应该为“后世宗谊寝废”。 辛苦不敢当啊···小弟也是学着标点,难免出错,大家要帮忙点出,互相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08: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

双桂书院志的书有广州双桂堂重印了,我手上有一本。辛苦啊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访双桂书院不获记

双桂书院的历史比万木草堂,陈家祠【光绪年间】都要早,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地址在今天的越秀区德政中路。担杆巷,今天很多人都不认识了。担干巷附近有番禺书院,亦即现在农讲所,过去从省内四面八方赶来考取举人的秀才,熙熙攘攘,挑着担子先安顿在担杆巷,因为人太多了,单用来挑书箱行李的扁担杆就排满了这条巷,这就是担杆巷的来由。现在是居民区。之前,我赶到中山图书馆抄好资料之后,便赶往大小马站探寻双桂书院,走来走去,最后走进了流水井的庐江书院。我向工作人员打听双桂书院,这下惊动了庐江书院的馆长钟先生,他既是书法家又是摄影爱好者,他对我说,双桂书院应该在今天的德政中路那边,80年代时,他的一个书法好友邀请他去那看过双桂书院的门额。那块麻石【广州人称花岗岩为麻石】雕成的门额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大概有5米长;而且“双桂书院”四字也是他见过的最大的且写得最好的祠堂门额,足有1米见方,比庐江书院的字好看得多。从一块门额就可以看出当年双桂书院占地有多大,建筑有多雄伟华美。我听了,不断点头,因为我刚刚在图书馆看了志略,里头记载的购地契约有20多篇,还有书院的平面图,真的很大,旁边还有林氏祖祠,即双桂东斋吧。我听了,和钟先生聊了一会,便想前往一探,但是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我还有事,不得不打消了计划。不知现在还有书院的遗迹否?待改日再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5: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啊星

多谢有心人!如有可能将访双桂书院的现况介绍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8: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我将会找时间前去探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4: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星

阿星真用心啊。南方对族谱研究真热,我们这儿差一些。去年去过广州,要是现在,肯定去双桂书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22: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桂书院在1999年前后已经被拆了,现在已经在原址建了商品楼。双桂书院的门额石刻现今移往他处,保存在广州黄埔南海神庙碑林里,有机会的话,宗亲们可以前往观摩凭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4 23: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桂书院在1999年前后已经被拆了,现在已经在原址建了商品楼。双桂书院的门额石刻现今移往他处,保存在广州黄埔南海神庙碑林里,有机会的话,宗亲们可以前往观摩凭吊
565093758 发表于 2009-9-14 22:04


可惜,又小了一個歷史文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65093758 于 2009-11-10 23:07 编辑

周日去了东山,顺便到德政中路寻访双桂书院的痕迹,拍了些照片。来到德政中路,一路探访,担干巷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看到旁边的里仁坊路边一个士多店,店里有位老人在听粤曲,还是《夜战马超》,我就知道他是本地老人,便上前询问,才知道里仁坊后面就是担干巷。
   穿过里仁巷,便是担干巷。 一路询问双桂书院,都没几个人认识,后来,一位买菜回来的阿姨迎面而过,听我在询问保安,便接过话头,说:喏,双桂书院就在这,担干巷8到10号这几栋楼,就是双桂书院的范围。听话音,她对双桂书院甚熟悉,对于当年为什么拆掉双桂书院,阿姨对我像有戒备,并不愿多讲,只是说双桂书院是广东林氏合族修的大宗祠等等。
    我围着这几栋楼转了一圈,双桂书院的旧址上,一共起了4栋楼房,长65步,约52米,宽40步,约32米,她的占地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米,在清代这里就属于老城区了,那时能购下3000多平方城里的土地,用来建这么大座的书院,在雍正年间已经属于很难得的事了【陈家祠祠址,在西门口外,光绪年间还是城外,周围是农田,所以,购地容易且地价极低,故此比我林氏双桂书院占地大得多,而陈家祠听说就建在几张大鱼塘上,我双桂书院,是购买民居住址而建】。
     听说现在这几栋楼上还有林氏子孙居住,我估计那阿姨就是林氏子孙的家属。我想找些书院的遗迹,但很失望,没有什么发现,最后,只有在街口保安亭拍到一个石柱础,听说,那就是书院的遗物。
    在路人奇怪的眼光中,我对着门牌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离开了,又徒步到中山图书馆拍了几张照片。中山图书馆,设计师是林克明,东莞人,此馆在1928年12月设计,奠基石是林云陔所题,信宜人;馆内收藏有我林氏《双桂书院志略》四卷,这似乎和我林氏颇有缘分。【见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9 2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亞星君了,向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注:上面序文中,林文誉提到的林桓次,就是林蒲封。

林蒲封
  [清](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桓次,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o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升侍讲学士。侍从二十年,性耻奔竞,迟食之暇,闭户著述,萧然如寒素。屡和御制诗,皆称旨。纂修国史及《皇朝文颖》,又校刊经、史、《三通》无不精当。奉命提督江西学政,来到任而卒。命驰驿归葬。蒲封经术湛深,于天文、律吕,靡不砰究,兼工书法。著有《鳌洲诗文集》及《读史录》十四卷,《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lggp.net/newslist.asp?id=83蒲封,1704——1750,字桓次,号鳌州,莞城外水北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国史馆篡修官,日讲起居注官、侍读、侍读学士、庶吉士教习,卒於官。著有《鳌州诗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21 05:53 , Processed in 0.07874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