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896|回复: 1

博学多才的爱国华侨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3 11: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Arial><STRONG>林文庆</STRONG>(<STRONG>Lim Boon Keng)</STRONG>,字梦琴,祖籍福建海澄,1869年10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一殷实华侨家庭。童</FONT><FONT face=Arial>年先入<U>福建会馆</U>附设的书院读《四书》、《五经》,又学英语,后升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习。18</FONT><FONT face=Arial>87年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奖学金,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成为赴英留学的第一位中国人</FONT><FONT face=Arial>。1892年获得医学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后,应邀到剑桥大学从事病理学研究。1893年返</FONT><FONT face=Arial>回新加坡,挂牌行医,与同学罗伯逊医生合资开办“九思堂”西药堂。林文庆医术精湛,又能操汉语</FONT><FONT face=Arial>、马来语、英语、泰米尔语、日语等,深受群众爱戴。1894年3月14日清朝驻新总领事黄遵宪</FONT><FONT face=Arial>赠送匾额,盛赞林文庆“上追二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FONT></P>
<P><FONT face=Arial>林文庆曾一度担任新加坡乔治七世医学院讲师,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会会员、英国医学会马来亚</FONT><FONT face=Arial>分会会员、比利时根脱医学会通讯会员、日本京都医学会会员等。1895年他被推选为海峡殖民地</FONT><FONT face=Arial>立法议会议员,曾公开反对英国把军费转嫁给殖民地,抨击殖民地政府的鸦片公卖政策,主张严禁鸦</FONT><FONT face=Arial>片,维护侨胞利益。1901年至1915年他又三度当选为议员。</FONT></P>
<P><FONT face=Arial>1897年,林文庆与友人、新加坡著名律师宋旺相合办《海峡华人杂志》,并与新加坡著名诗</FONT><FONT face=Arial>人、爱国华侨志士、《天南新报》创办人邱菽园(海澄人)组织“好学会”等社团,开设中国古典文</FONT><FONT face=Arial>学讲座,在华侨中积极推广汉语普通话。他还在新加坡、印尼爪哇等地开设华侨女校、华文学校和华</FONT><FONT face=Arial>语训练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并发起剪辫子、反对妇女缠足、反对吸鸦片等运动,推动南洋华侨社</FONT><FONT face=Arial>会的习俗改革。</FONT></P>
<P><FONT face=Arial>林文庆对实业的开拓也倾注了极大热情。早在1896年,他就与同为海澄籍的马来亚华商陈齐</FONT><FONT face=Arial>贤合作,引进巴西橡胶到南洋种植,集资经营马六甲橡胶园,获得巨大成功。陈嘉庚就在他的影响下</FONT><FONT face=Arial>,经营橡胶园,并取得颇为丰厚的利润。因而,林文庆被陈嘉庚誉为“<STRONG>南洋种植橡胶之祖先</STRONG>”,并从</FONT><FONT face=Arial>此与陈嘉庚结下不解之缘。1900年,林文庆帮助岳父黄乃裳与砂劳越王签订开垦土地合约,并建</FONT><FONT face=Arial>议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对黄乃裳领导的诗巫“新福州”的垦殖事业和我国大批移民越洋垦荒,起了</FONT><FONT face=Arial>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920年8月林文庆还与龙溪籍华侨、一代船王林秉祥合办“<STRONG>和丰银行</STRONG>”,</FONT><FONT face=Arial>与星马华侨黄仲涵、黄奕住联合开办“<STRONG>华侨银行</STRONG>”,还与他人合资创办“<STRONG>华侨保险有限公司</STRONG>”,成为</FONT><FONT face=Arial>新马华人金融业的先驱者之一。</FONT></P>
<P><FONT face=Arial>林文庆身在海外,却密切关注祖国政局,曾经为反清革命运动出力。他早年与孙中山在英国结识</FONT><FONT face=Arial>,对其所领导的革命深为同情。1900年6月,闻讯孙中山与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在新加坡被捕,他</FONT><FONT face=Arial>即向殖民政府当局疏通,成功营救两人出狱。1906年他与岳父黄乃裳欣然加入孙中山到新加坡组</FONT><FONT face=Arial>织的同盟会。民国成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卫生部部长。1916年又出任外交部顾问,</FONT><FONT face=Arial>并先后获得中华民国二等嘉禾章及二等文虎章。不久,因孙中山辞去南京临时大总统职务,政府北迁</FONT><FONT face=Arial>,他又返回新加坡从事医务、教育工作。陈嘉庚曾说:“在南洋数百万华侨中,而能通西洋物质之科</FONT><FONT face=Arial>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当首推林文庆博士。”</FONT></P>
<P><FONT face=Arial>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电召林文庆回国襄赞外交,几乎同时陈嘉庚</FONT><FONT face=Arial>也盛邀林文庆出任新办的厦门大学校长。两者如何选择,林文庆电请孙中山代为决定。孙中山出于对</FONT><FONT face=Arial>祖国教育事业的关怀和重视,支持林文庆到厦门大学。于是他毅然于6月底抵达厦门,7月4日到校</FONT><FONT face=Arial>任职,宣布把厦大“办成一生的非死的、真的非伪的、实的非虚的大学”,以《四书》的“大学之道</FONT><FONT face=Arial>”为依据,将校训定为“止于至善”,亲自拟订《厦门大学校旨》,绘制校徽。在校旨中提出“发扬</FONT><FONT face=Arial>美满民族精神,造就应用科学人才,使我国得与世界各强国居同等地位”的办学方针。林文庆任<STRONG>厦门</STRONG></FONT><FONT face=Arial><STRONG>大学校长</STRONG>16年间,为贯彻陈嘉庚办学意图倾注了自己全部精力。他运筹厦大的建设和发展,建立起</FONT><FONT face=Arial>完备的机构和规章制度,揽聘了文坛巨子鲁迅、林语堂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建造了四十余幢教学</FONT><FONT face=Arial>、科研大楼和宿舍,配备了丰富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他在校务中,贯彻教学和科研并重、汉语和外语</FONT><FONT face=Arial>并重的方针,强调师资培养,使厦大赢得了“中国南方之强”的盛誉。1934年初,厦大经费极端</FONT><FONT face=Arial>困难,林文庆自捐年薪6千元大洋,并亲自到南洋各地向侨胞募得20余万元经费,使厦大得以度过</FONT><FONT face=Arial>难关。1937年7月,征得陈嘉庚先生同意,厦大改为<STRONG>国立厦门大学</STRONG>,林文庆遂辞去校长职务,载誉返回新</FONT><FONT face=Arial>加坡,重振故业。</FONT></P>
<P><FONT face=Arial>林文庆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丰。1929年他完成《离骚》英译本,并由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和</FONT><FONT face=Arial>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序出版。1930年兼任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期刊《民族</FONT><FONT face=Arial>周刊》的主编。其它著述有:《从内部发生的中国危机》、《东方生活的悲剧》、《新的中国》等。</FONT></P>
<P><FONT face=Arial>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翌年2月日寇占领新加坡,年逾古稀的林文庆在集中营被发现,</FONT><FONT face=Arial>被逼担任“昭南华侨协会”会长。1945年日寇投降后,英国当局虽然豁免对林文庆的任何追究与</FONT><FONT face=Arial>谴责,众多朋友和侨胞也曲谅林氏苦衷,但他仍自责甚深,闭门谢客。</FONT></P>
<P><FONT face=Arial>1957年1月1日,林文庆病逝于新加坡,终年88岁。他临终遗嘱:将其绝大部分财产献予</FONT><FONT face=Arial>厦门大学及新加坡中正中学为基金。<BR></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class=display_on id=particularView>林文庆是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一生多姿多彩。他是一代名医,又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是雄辩滔滔的立法议员,也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是忠实的新加坡国民,不知疲倦地为侨居地华人请命,又是赤诚的民族主义者,始终心系故国,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并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辛亥革命史上和新加坡华人史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BR>荣获英女皇奖学金的第一人 <BR>林文庆字梦琴,原籍福建海澄,1869年10月18日(清同治八年九月十四日)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林天尧,当时是鸦片种植园的助理管理人员。林文庆10岁丧母,16岁丧父,是由祖父母抚养成人的。他童年入福建会馆附设书院,读四书五经。后考入官立英文学校,不久升入莱佛士书院学习。1887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英女皇奖学金,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1892年获得医学内科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以后,香港大学又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林文庆虽受英国教育,但对汉语也有较深的造诣,并熟谙闽、粤方言。他还精通马来语、泰米尔语、日语等,被誉为“语言天才”,这对他的行医或开展其他社会活动,都是很有帮助的。 <BR>多姿多彩的成就 <BR>1893年,林文庆回到新加坡后就在市区开业行医,并一度到“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义务讲授药物学和治疗学,荣获该医学院特颁给他的名誉院士学位。由于他医术高明,辨证施治,很快就成为著名医生。据当时报载:1894年3月14日,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亲自赠送匾额给林文庆,赞他“上追二千年绝业,洞见症结,手到春回”。这期间,他在行医之余,还积极热情地研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897年他与新加坡著名律师宋旺相合作创办了《海峡华人杂志》,并与《天南新报》创办人邱菽园组织了“好学会”,以唤起华侨对政治、时事、学术及科学的兴趣,曾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林文庆热心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和华人教育的改革,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就排除众议,劝说一些友好剪掉辫子。1898年,他发起一个剪辫子运动,在当时华侨社会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思想保守的认为,剪掉辫子将被视为造反,即使自己不回国,但国内的亲属难免会受连累,所以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加以讽刺、挖苦。但林文庆及其同志如宋旺相、陈武烈等,仍极力鼓吹。而他提倡女子教育,更是开风气之先。1899年,他作为新加坡第一所女子学校——中华女校的创办人之一,率先捐献了建校舍的土地。他的夫人黄端琼也亲自到女校任教,黄端琼系老同盟会员黄乃裳之长女,受到良好的中英文教育,又曾游历、考察过英、美等国。1896年与林文庆结为伉俪后,积极支持并参与丈夫的社会改革事业。为了在华侨中推广普通话,林文庆首先在自己的家里开办华裔普通话学习班。后来,由于学生多起来,不得不借用“威基利俱乐部”上课。1906年,林文庆还访问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中华会馆,劝说华侨采用华语(普通话)作为共同语言,并负责开办了5所学校。为此,中华会馆特授他金牌奖,以表彰他的卓越劳绩。 <BR>林文庆兴趣广泛,涉足多方面的活动,而且多有建树,1896年,他与陈齐贤合作试种从南美洲引进的树胶,开办马来亚第一家树胶种植园,被陈嘉庚称为“马来亚树胶之父”。1919年,林文庆与爪哇糖王黄仲涵以及著名商人黄奕住等组建“华侨银行”,并担任主席。翌年,又与一批商界朋友集资创办“华侨保险有限公司”,成为这一重要商业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先后担任过新加坡市政局委员、立法院华人议员、内务部顾问以及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等职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为英国红十字会筹款。鉴于他对英属殖民地的贡献,1918年,英皇特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 <BR>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BR>林文庆早年在英国就结识了孙中山。1900年,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到新加坡,为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合作进行活动,被当地政府拘捕。孙中山特由西贡赶到新加坡营救,经林文庆代向英当局疏通,使宫崎寅藏很快获释出境。义和团运动后,资本主义列强搬出德皇威廉二世所捏造的所谓“黄祸”论,作为侵略中国的口实,林文庆在《新加坡自由报》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提出“白祸”,并以资本主义列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灾难,说明“白祸”比“黄祸”更为可怕。他援引英人托玛斯·杰克逊的话:“条约只有平等,才能持久”,指出当外来者(指教会与洋行)终止享有特权,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仇恨也就随之过去,从而也就不会再有排外的暴动。 <BR>1906年2月,孙中山到新加坡组织同盟会分会,林文庆欣然入会,成为新加坡早期的同盟会员。 <BR>1911年,林文庆到欧洲游历考察了9个月,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状况进行考察、研究;并作为中国代表,先后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世界人种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的卫生会议。在伦敦时,一度担任中国代表团秘书。 <BR>1912年初,林文庆应孙中山的聘请,到南京担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司长,同时兼任孙中山的保健医生。不久,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政府北迁,林文庆返回新加坡,继续从事医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BR>出掌厦门大学 <BR>1921年4月,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邓萃英上任不久即辞职,陈嘉庚遂聘请林文庆当校长。厦大开学后,林文庆亲自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试,并将口试情况通报全省各公、私中学,对推动福建省外语教学起了积极作用。一直到1937年厦大改为国立,林文庆才辞职回新加坡。他在厦大任职16年,在厦门岛上荒凉的一角,建立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学府,校内设施,院系组织、课程设置以及教授的延聘,都参照欧美大学而改进,使厦大成为全国闻名的立案私立大学。1934年,陈嘉庚经营的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下宣告破产,厦门大学也濒于关闭,林文庆毅然和陈嘉庚分忧,只身南渡,为大学筹募经费,共得20万元,使厦大度过难关。他用《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四个字作为厦大的校训,以培养学生“人人为仁人君子”。学校经常组织尊孔、祭孔活动,孔子的生日被列为重要节日,全校放假,“以示恭祝”。1926年,厦大成立国学研究院,林文庆亲自兼任院长,自称“对于国学,提倡不遗余力”。他除了主持日常校务之外,还从事儒家伦理的研究以及其它多方面的著述活动。他喜爱屈原的《离骚》,曾熟读《离骚》,并于1929年完成《离骚》的英译,由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H·A·Giles)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R·Tagore)作序出版。1930年,他兼任上海出版的英文期刊《民族周刊》主编。他的主要著作有《从内部发生的中国危机》、《东方生活的悲剧》和《新的中国》等。 <BR>林文庆又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会会员,英国医学会马来亚分会会员,比利时根脱医学会通讯会员,日本京都医学会会员。 <BR>晚年的磨难 <BR>1937年,林文庆自厦大辞职回到新加坡。因年事已高,他没有出任公职,不复昔日之活跃。但他德高望重,经常应邀出席一些宗教、艺术、教育等活动,曾多次接受记者访问,畅谈时局问题,并在广播电台作讲演,人们再度听到他谈儒说孔,以及为正义、和平发出的呼声。他揭露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指出日军除以暴力施虐、破坏文化机关和医院之外,还助长许多社会弊害,诸如娼妓、赌博和鸦片等,他呼吁华侨尽一己之力,帮助祖国,拯救同胞;也鼓励华侨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英国的反侵略战争。 <BR>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林文庆已是72岁的垂暮老人。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后,急需利用一些社会上有名望的领袖人物来为其服务,而当时公认的华侨领袖如陈嘉庚等人,早已出走,销声匿迹。于是年逾古稀的林文庆在劫难逃,被迫出面组织了“华侨协会”,并筹集5000万元的“奉纳金”献给日军最高指挥官山下奉文,作为愿对日本的军事统治加以合作和支持的一种表示。林文庆被迫无奈,受尽煎熬。但他也利用“协会”及其“会长”身份,营救了一些爱国华侨。如“南侨总会”财政李振殿被日本宪兵拘捕后,就是由林文庆签具保证书而获释的。据当时在“华侨协会”当秘书的陈育嵩回忆,当李振殿被保释出来时,日宪兵队长水摩指着林文庆对他说:“呶!这位是你的救命恩人,快上去向他跪谢!”李当即跪下去,林文庆不知所措,两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相对无言,老泪横流。又如古晋侨领黄庆昌等被日本水上宪兵拘捕,也是由“华侨协会”出面保释的。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当局豁免对他的谴责。 <BR>林文庆从此不闻世事,纵酒豪饮,“一杯在手,人间何世”。他就这样排遣时光,默默地度过余年。他于1957年1月1日逝世。但世人并没有忘记他,殡葬之日,新加坡政要均亲临吊唁,各族人民前往执绋者不计其数,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19 21:49 , Processed in 0.11905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