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919|回复: 7

感德全景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00: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击可缩放图片【右上铁路桥下是埔兜——林聚居地】

[ 本帖最后由 感德林 于 2008-12-9 13:5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德镇基本概况


    感德镇地处安溪的西北部,北纬25°18′,东经117°51′,距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镇,南接长坑、祥华、福田三乡,北邻永春县一都、横口两乡,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面积221.78平方公里。感德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境内有远近闻名的潘田铁矿,有漳泉肖铁路第一桥尾厝大桥,有近5000米长的华东最长隧道坑仔口隧道。这一切,无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感德这方水土上生活。宋代,感德寓“以德感化”之意为金田乡感德里。明清时为感德里。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民国34年(1945年)10月分属潘桃、乐德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第十三区;1955年9月建立感德区;1956年6月改属长坑区;1958年10月成立感德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感德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感德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1991年11月改为镇建制。2005年,全镇辖22个行政村和2个场,人口53100人。


自然资源



感德镇属于资源型的乡镇,蕴藏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的感德镇,地质属火山拗断带,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沿莲花山太华尖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达5000万吨。早在五代北宋时期,感德就有潘田铁场开采铁矿的记载,至今还留有多处明、清时期的冶铁、铜、银遗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厦门后,曾派人到潘田勘查铁矿,意欲开采掠夺。新中国成立后经地质部门勘探,发现感德有铁、石灰石、煤、锰铁矿、铜等10多种矿藏,储量丰富。


  位于感德潘田村的潘田铁矿,共有19个矿床,储量达3100万吨,含铁品位达60%以上,大部分可露天开采,是全国少有的优质富矿。195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组织开采,现年产约30万吨平炉富矿,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三钢、首钢等全国钢产基地。潘田铁矿于2002年底进行股份制改制,总投资6000多万元,2003年2月投产。改制后的潘田铁矿较大地提升感德镇矿业生产这一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感德经济腾飞注入活力。


  潘田煤矿、霞春煤矿储量达624万吨;尾厝煤矿点、格口煤线、赤坑煤线均有煤层;在潘田矿床,还蕴藏巨大的石灰石矿,储量达14117万吨。霞春矿点也有长70米、厚15米的石灰石矿,为生产水泥提供原材料。


  岐阳、霞春、洪佑等地还发现、开采锰铁矿、锰、铜等多种矿产。洪佑的稀土矿质量良好,含有轻重稀土较齐全的各种元素;霞春的铜、硫铁矿有三矿化带,储量500吨。


  感德的林业资源亦名列全县前茅。全镇山地面积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木材蓄积量达50多万立方米;绿、毛竹基地2000多公顷。


  感德降雨量多,且河谷狭窄,河道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全镇已建成的水电站18座,35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在投建中。


  铁观音后起之秀


  感德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境内多山,泉甘土赤,土壤肥沃,大多数地区海拔高程500多米,十分适宜茶树及各种林木的生长。


  感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优良,是名茶铁观音主产区之一,以其“质优、味香、韵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镇拥有茶园面积2100多公顷,年产量3200吨,茶叶产值超过5亿元。


  近年来,感德镇根据全镇茶叶生产实际和内外销市场的变化,适时提出“精品、优质、名牌”的茶叶发展战略,实施“建基地、创名牌、拓市场”的三步走战略。广大茶农在制茶工艺上,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与时俱进,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生产出各种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特别是积极探索推广空调制茶技术,更为安溪茶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茶农们在夏暑茶制作中,利用空调的低温、低湿,控制“做青环境”的技术,随着气候变化而灵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突破传统乌龙茶加工“看天做青”的难题,拓宽了茶叶制作技术的新领域。空调制茶技术的推广,既增强人在控制茶叶质量上的主动性,又缩小了不同季节茶叶质量的差别,大大增加高档茶的数量,满足消费者对高档茶的需求,同时大大增加茶农的收入。空调制茶技术的领头人岐阳村茶农王奕荣,因科技致富,于2002年11月应邀赴省参加中央电视台“省长访谈录”录制现场,2003年9月被县委确定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2004年被评为泉州市劳动模范。


  广大茶农还将传统民间的斗茶习俗逐步发展为以市场推广为目的的茶王赛,多次利用茶叶生产季节,巧搭各种合作交流平台,在全国各地频频举办茶王赛及其他茶事活动,宣传名茶铁观音,弘扬安溪茶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辟茶海明珠感德镇更加广阔的前景。充分展现茶乡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时代风貌。


人文景观


感德镇是“保生大帝”的出生地,也是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翠岗起伏、绿水长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俗姓吴名夲,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由贡举授御史。其父吴通、母黄月华,北宋年间由安溪入居白礁(今漳州龙海)。17岁起,吴夲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学本领,在白礁龙渊庵畔结茅为舍,修身养性,采药炼丹,悬壶济世,成为一代灵医。仁宗时,医帝母后愈,炼丹救世、恩泽一方。宋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在龙海白礁显化。自宋至明,被敕封15次,为“恩主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位尊至极。吴夲也从一代名医而成为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地方神灵。现海外崇奉保生大帝的道教文化日涨,吴真人更被誉为泉南道教第一人。


  近年来,经各地专家考证,吴真人系感德石门村人,故闽台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数百座,独石门的“玉湖殿”称之为“殿”。石门,别称“玉湖”,是安溪县西北重镇感德的一个行政村,入村处的石古格有三方巨石,天然构成石洞,洞可通人,酷似石门,海拔千余米的石门尖和石门村因此而得名。玉湖殿地处戴云山脉石门尖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坐北朝南,依山而筑,青山蜿蜒环后,浑圆山包在前,上仰苍天,下俯家邦,形如“蜈蚣吐珠”,气势雄浑,景色宜人。殿中悬挂“真人古地”之匾,内祀保生大帝塑像,殿中柱联分别为:“保佑遍寰区,大道为公扬佛法;生成周海宇,帝心天威著神恩。”“保佑家邦,大道洋洋光祖宇;生成民物,帝恩浩浩达九霄。”千百年来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闽台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在台湾,吴真人的民间信仰,发展极为迅速,其影响仅次于妈祖。岛内现有奉祀吴真人的宫庙270多座,并成立吴真人庙宇联谊会。1999年以后,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多次组团到石门玉湖殿谒祖参拜。2001年1月,玉湖殿供奉的保生大帝真身被台湾青年道教协会奉迎到台湾参加祭天大会。历史上,侨居他国的泉漳人也把吴真人分炉到居住国奉祀。现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中,保生大帝的信仰人数众多。近年来,厦、漳、泉及台湾宗教界、学术界、文艺界相继联合举办有关吴真人生平事迹、医药等学术活动、纪念活动,著书立说,挖掘宝贵医学遗产,大力弘扬吴真人慈惠济世的精神,开发史迹,发展旅游,加强与海外亲人的联系,促进海峡两岸的合作与交流。


  镇境内部分区域属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主峰为太华尖主要山峰,海拔1226.3米,跨感德、福田、桃舟三个乡镇,山势突兀,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流瀑飞溅,云雾缭绕,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完好,是集休闲、度假、避暑、娱乐,科研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侨乡风采


感德虽地处偏僻山区,然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上出过不少俊才。如清代的林有怀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登进士第,任宁波知府;林廷沐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陈其登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武举人。现代学有所成的有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汪秋兰,留美工程博士汪金通,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汪文鼎等。


  感德是个侨乡,不少人在外事业有成。原籍感德洪佑的章文双(1885—1975年),童年南渡马来西亚谋生,为该国居銮的开埠功臣,后经商,先后创设万和利等公司,成为居銮富商和著名的实业家。文双事业有成后,不忘教育等公益事业及社会福利事业,先后创办多所华侨中学,筹创多个华侨社团组织,深受当地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好评,先后获马来西亚国家元首颁赠的建国纪念勋章、柔佛州苏丹封赠准拿督勋衔。1953年,柔佛州安溪公会成立,文双被推举为公会的名誉会长。他的后裔均学有所成。长子士荣,毕业于暨南大学,抗日战争中为国牺牲;次子士庆,为柔佛州安溪公会首任会长;五子士怡,毕业于澳州大学,曾任安溪公会会长;八子士信,以其父名誉捐建感德文双小学。此外,文双的后裔共有10多人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捐资在马来西亚设立柔佛州准拿督章文双大学贷学基金。


  著名书画家汪济诚,号一愚,民国7年(1918年)出生于感德霞春,曾师从清代文学家、泉州的汪家辉攻读古文诗词,研习书法。抗日战争胜利后,济诚往台,曾担任台北安溪同乡会总干事、福建同乡会文教委员等职。济诚一生沉浸诗书,历60余载,其书法具诗书画之效,久享盛誉,被东南亚爱好艺文人士誉为“三绝”,其作品数十次在国外参展,并在历届中日文化交流国际书法展上获首奖。在本土安溪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期间,专门举行济诚画展和作品义卖活动。他爱土爱乡,捐资支持霞春中学建设。


  现代知名企业家有汪全读、杨景对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清万等。


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纯朴智慧的感德人充分发挥水能、矿藏、茶叶等优势,紧紧围绕“工业强镇、茶业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发展工业企业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作为安溪县七大卫星集镇之一的感德,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68亿元,财税总收入49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漳泉肖铁路贯穿全境,辖区内设有三个火车站。镇境通往周边乡镇的公路及村级道路硬化率达100%。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镇所有的行政村;有线电视与县联网,覆盖率达80%。镇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拥有1.2公里长的茶叶街,辐射剑斗、桃舟、福田、长坑等乡镇的感德镇中心市场和茶叶专业市场已粗具规模,还有农贸市场、矿产品交易市场、林竹产品加工及小商品批发市场,日供水800吨自来水厂等,镇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镇区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省级卫生城镇。


  感德镇有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21所,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其它各小学附设有学前班。2006年,全镇在校生202班7881人;幼儿园及学前班有1000多人。全镇初步形成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善教为乐”的社会氛围。

[ 本帖最后由 感德林 于 2008-12-9 04: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乡风采

感德镇地处安溪的西北部,距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镇,南接长坑、祥华、福田三乡,北邻永春县一都、横口两乡,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和2个镇办场,至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5.53万人。是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是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也是安溪名茶铁观音主产区之一。

  以德感人

  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感德这方水土上生活。在宋代,感德寓“以德感化”之意为金田乡感德里,自古至今,感德就以“感恩载德”著称。早期保生大帝——吴真人的慈惠济世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多年来,感德人就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的。功成名就的人,会感谢父母师长对他的深深教诲。远离家乡的人,会思念家乡故土的山山水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终于有了干部群众的团结精神,有了民营企业家的重教捐资助学,有了海内外乡亲的家乡情怀,有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兴家业的良好局面……,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感德人的感恩之识、之说、之举,才使得感德社会多一份文明、环境多一份祥和、家庭多一份和睦,为感德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内在动力。

  以茶富民

  感德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以其“质优、味香、韵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全镇拥有茶园面积3.6万亩,其中生态茶园6000多亩,年产量3400吨,茶叶产值超过5亿元。近年来,感德镇根据全镇茶叶生产实际和内外销市场的变化,适时提出“生态、优质、品牌、文化”的茶叶发展战略,茶业富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走出了一条地地道道的“茶业富民”之路。广大茶农在致富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在制茶工艺上不断创新,生产出各种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有正味做法、消青做法、拖酸做法等多种茶叶)可供茶商选择,特别是积极探索推广空调制茶技术,更为安溪茶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今,感德镇注重在培植感德茶叶企业个性品牌和持续打响“感德铁观音”整体品牌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茶产业。

  以矿兴镇

  感德镇属于资源型的乡镇,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铁、石灰石、煤、锰铁、铅锌、铜等10多种矿藏,储量丰富。位于感德潘田村的潘田铁矿,共有19个矿床,储量达3100万吨,含铁品位达60%以上,是全国少有的优质富矿。该铁矿于2002年底进行股份制改制,改制后的潘田铁矿较大地提升了感德镇矿业生产这一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该镇最主要的税收增长点,为感德经济腾飞注入活力。

  此外,潘田煤矿、霞春煤矿储量达624万吨;尾厝煤矿点、格口煤线、赤坑煤线均有煤层;在潘田矿床,还蕴藏着巨大的石灰石矿,储量达14117万吨;霞春矿点也有长70米、厚15米的石灰石矿,为生产水泥提供原材料。尾厝铅锌矿储量174万吨,霞春的铜、硫铁矿有三矿化带,储量500吨;歧阳、霞春、洪佑等地还有锰铁、铜等多种矿产,洪佑的稀土矿质量良好,含有轻重稀土较齐全的各种元素……这些资源,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得到科学利用。

  以文固本

  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围绕“大感德、大发展、大和谐”发展主线,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步伐,通过组织开展全民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爱感德、爱学习、促发展”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创业、创新、创造”的能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感德镇有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各1所,小学21所,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善教为乐”的社会氛围。许多人才从这里出发,走向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有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汪文顶、莆田师院党委书记陈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汪秋兰、留美工程博士汪金通、留美博士黄振超和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任教的青年医学科学家吴先仁等等。做好宗教文化工作。感德石门村是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在石门村奉祀保生大帝的庙宇——“玉湖殿”,千百年来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闽台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在台湾,保生大帝——吴真人的民间信仰,发展极为迅速,其影响仅次于妈祖。近年来,厦、漳、泉及台湾宗教界、学术界、文化界相继联合举办有关吴真人生平事迹、医药等学术活动、纪念活动,著书立说,挖掘宝贵医学遗产,大力弘扬保生大帝的慈济精神。目前,以开发史迹为中心的保生大帝旅游风景区正在加紧建设中,这对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合作与交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对台作用。发展旅游文化。着手开展“云中山养生旅游区、茶叶观赏园、龙通土楼旅游”规划工作,搭建基本旅游框架。筹建感德星级大酒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繁荣旅游业。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及老人活动中心,繁荣农村文化。建设河滨休闲文化广场,提高镇区品位。实施文明工程。加大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力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真、善、美的良好形象,努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在深入实施“大感德、大发展、大和谐”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勤劳智慧的感德人民正以空前高涨的创业热情,在这片飘香热土上,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 本帖最后由 感德林 于 2008-12-9 11: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德镇主要姓氏

感德镇

  民国以前为安溪县感德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感桃乡,今域属焉。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称潘桃乡。主要姓氏有吴、汪、王、陈。

  【注:感德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坡,东连剑斗镇,南与长坑、祥华、福田乡接壤,北邻永春县,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现辖22个村委会。】

  洪佑——九斗、中甲、溪坂、垵仔、边口、布兜、高坪头、杏树、徐树、大横、大林头——〖龚、章、王、徐、林〗

  潘田——洋中、寨格、角垵、大格、矿山、铁石、虎坪——〖吴〗

  华地——洋中、上格仔、平田垵、后垄头、大坪仑、正行岭、白叶坂——〖吴〗  

  福德——福德——〖吴〗

  岭西——岭富、乡岭、光岭头、大岭兜、石古坑、下场、西坑仔、尾园、困沟——〖官〗

  尾厝——尾厝、山塔、小舟、新田坪、大山湖、大坪、圳头、内湖仔——〖吴、王、姜〗

  岐阳——中洋、坂仔、上洋、后蟹、潮坂、大岭头、双溪——〖王〗

  洋山——狮仔寨、岭头、后坪、晓菊、陈桥头、大山——〖王、苏、陈〗

  五甲——五甲、帮圳、南山、熨斗、马头山——〖王、翁、苏〗

  大格——内石迈、大格、外石迈、和枫头、尾园、岳圳山——〖苏、吴〗

  槐川——形坑、路坑、山洋埔、高山、福溪洋——〖陈〗

  霞云——灰山脚、云南坝、山狗尾、西山——〖汪〗

  霞庭——三角庭、格头池、内堀、南华——〖汪〗

  龙通——林东、和尚坂、西洋、虎豹岭、福堂、莲山、鸟仔巷——〖许、王〗

  霞中——深仔洋、石古潭——〖汪〗

  槐东——垵口、古仔头、青草洋、溪坂、下路——〖陈〗

  槐植——黄厝、埔上苏、土楼、上厝、庵兜格——〖黄、苏〗

  槐杨——杨厝、崎兜、上寮、大份、中心洋——〖杨〗

  霞春——霞春——〖汪〗

  炉地——炉地、西坑、亚口——〖吴〗

  石门——中堀、石崩桥、墓龙、定坑、龙通小队、上村、大坪尾、内堀、外堀、肖宅、双溪炉、后垵、石头坂——〖吴〗

  大坂——加纳坪、大坂、大山湖、许厝洋、金山行、区林、炉内坂——〖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4: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德镇林姓人口资料统计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


感德镇林姓人口计431人。其中洪佑村352人,大格村14人,霞庭村55人,霞云村10人。

[ 本帖最后由 感德林 于 2008-12-10 14:4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4: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埔兜林姓世系表

入闽始祖禄公--2世景公--3世缓公--4世格公--5世靖公--6世遂公--7世逐氏公--8世玉珍公--9世元次公--10世茂公--11世孝宝公--12世文济公--13世国都公--14世玄泰公--15世万宠公--16世披公--17世蕴公【九牧六房】--18世愿公--19世同公--20世旻公--21世尚清公--22世元穹公--23世坤公--24世涣之公--25世震公--26世世彰公--27世昆公--28世钦公--29世敏公--30世禼公--31世博公--32世时公--33世鋈公--34世雅公--35世伟公--36世福公--37世迪公--38世文德公--39世八郎公--40世三十五郎公--41世五一郎公--42世逵兴公--43世茂敫公--44世己生公--45世三哥公--46世得嵩公--47世志旻公【明景泰(1450-1458)开基泉州安溪县感德里洪佑埔兜】-----本人志旻公第17世孙

[ 本帖最后由 感德林 于 2008-12-15 11:3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600年了啊,人丁不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1: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600年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9:18 , Processed in 0.04590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