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739|回复: 0

林晟、林炜——数学“兄弟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5 2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版上周《教坛姊妹花》一文令不少教育界人士称奇之后,又有知情人告诉记者,除了这一对高中语文教师“姊妹花”之外,我市的小学数学圈中还有一对毫不逊色的“兄弟连”。原来,他们是教院二附小的林晟和台三小的林炜兄弟俩,两人都是30余岁的年龄,都已经是这两所名校的教导主任,同时,身为数学名师的他们在小学奥数的教学和辅导上堪称“独步江湖”。   A   “动如脱兔,静若处子”   这兄弟俩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泛着智慧之光的宽阔的额头,但林晟却称弟弟林炜长得更像妈妈,自己则长得像爸爸。至于两人的性格,他们自称也是一动一静,据记者观察,觉得为兄的林晟口才不错,而弟弟林炜则惜字如金,于是猜测哥哥是“动如脱兔”那类,而弟弟则是“静若处子”一型。   可事实却让记者挺吃惊的,看着腼腆的林炜在数学之外,简直可以用“多才多艺”来形容。据说他从小就被发现具有声乐天赋,曾代表福州市参加全国的声乐比赛获得过二等奖;上师范时,身上的运动细胞又突然“苏醒”过来,轻轻松松就破了师范几年未动的校短跑纪录。现在在台三小,他常代表学校出战全市教育系统的各类音乐、体育比赛,“如果名次不错,就会蛮有成就感的。”他笑眯眯地说。   林晟虽然没有弟弟那样的“才艺”,但胜在专注,在前进的路上,他几乎一直承担着弟弟的榜样、“引路人”那样的角色。林炜望了一眼哥哥,眼里尽是踏实的神情,他告诉记者,林晟长他2岁,在学习上刚好多他一轮。他刚踏入师范大门的时候,哥哥已经毕业;他踏上工作岗位,哥哥已经经历过最初的磨练,“在他的身上,我几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将来。”将来那么具体地呈现在他面前,这点让他做起事来没有迷茫、目标明确。   B   为人“父”与为人“兄”   林晟毕业的时候刚满18岁,一到二附小竟然被校长委以重任,让他直接教六年级的数学。“其实我离毕业还有一学期的时候,二附小一个老师休产假,校长就跑到巷子对面的师范学校要一个男的毕业生,我刚好符合,于是就提前‘上岗’了,顶替休假的老师接手五年级。”这个机缘让原本热爱语文、希望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林晟走上了数学教学这条路。   回忆起初踏上讲台的时光,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课堂纪律真是乱啊!”毛头小伙竟敢带毕业班?当时小学还有初考,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是7岁上学的,又曾经留级一年,当年有14岁多,只比他小4岁,站起来跟他一般个头。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林晟才“管”住了学生。   林晟当时享受的“待遇”可不一般:校领导特别安排他一周只上5节课,但每天罗振兴校长上课,他都必须跟着听课,课后再找林天从(原二附小校长)老师备课,这两位校长都是从教四十载的数学特级教师,二附小能得到他们二位耳提面命的“嫡传”教师只有林晟一位。在这样的高起点上,林晟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方法教给学生!   到了今天,他深有感慨地对记者说:“作为一位老师,当他(她)有了孩子之后,他(她)作为老师,才能达到更高一个层次!”这句话令人费解,而他自己也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其间的百味杂陈。他是一位5岁女孩的父亲,“为人父之后,就有了变化。不会再苛求学生一定成绩要好!就像我觉得女儿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她能成才,这个才包含的范围很广。”班上有60名学生,他在了解了每个孩子处在什么层次上之后,给出的目标很明确:尽力提高每个孩子的层次,而不是一味论成绩高低。   C   将金字塔尖的奥数带给平凡的学生   在教学生涯步入成熟期之后,哥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奥数”教辅这条路。在不少人看来,小学数学中的“奥数”学习是属于金字塔式的高端教育,但他们的观念和这不同,他们认为“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虽然奥数确实位于金字塔尖上,但这种教育完全可以带给更多平凡的学生,以启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在这样的理念下,他们通过对教材的消化、重组,将“奥数”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带入孩子们的日常数学课程学习中。即使是那些原本挺反感数学、没有奥数基础的孩子,他俩也能有一些办法“点石成金”。林晟说:“首先,在孩子学奥数的最初一定要让他感觉奥数其实并不是很深奥的,而是在身边随时都存在着的。比如‘相遇问题’就可以放在‘两个人走路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情景中,让孩子很容易理解,并有兴趣去弄明白其中的奥妙。其次,一定要让孩子有收获,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有收获了也就会有兴趣。”   他们始终认为奥数是一种思维的学问。“现在很多重点中学喜欢考察奥数题的原因也在于,奥数能够反应出孩子的思维能力,体现出孩子的智力素质。因此,学习奥数态度要放开,并不只是为了做题目、拿分数、考上好学校。”   林炜并不建议孩子做太多奥数题。他认为,学奥数的关键在于能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去解决各种题目。“如果仅仅是做题,不能够举一反三,系统透彻地理解奥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那么,做再多题目也是没有用的,反而更容易让孩子的头脑形成混乱。”而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对于指导老师的要求是更高的,“要透过一道题将规律传授给孩子,这就要求老师在这一道题的背后至少研究过十道题。”
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安梓/文 2008-07-14 http://fzen.fznews.com.cn/fzwb/20080714/GB/fzwb^9844^21^WBA2114001.htm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4:56 , Processed in 0.04037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