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102|回复: 0

林全和:智者不如执著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名片
    厦门市泰吉水果行负责人、高雄县青果公会理事长

    兴趣爱好:做生意

    创业格言:做生意要随世事而变,但更要有持续性。
        44岁的台商林全和笑言自己半辈子都在做台湾水果批发生意。从22岁服完兵役开始,他子承父业,一步一个脚印步入商道。由于整个家族的兄弟姐妹全身心投入,又是直接面向果农采购,20年后,林氏水果批发在台湾已经小有名气。
    可就在去年,台湾生意场上一直很顺利的林全和,愣是认定大陆是块未开发的宝地。他从未离开台湾到其他地方做生意。但这一次,作为林家长子,他独自一人前来大陆开拓。
           他曾一夜之间,忽然亏损数十万元台币;他曾轻而易举就拥有掘到第一桶金的喜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经历过各种行情世事之后,林全和在厦门的台湾水果批发生意走上正轨,而且稳步增长。而他坚信,大陆台湾水果市场永远“足宽”,持续才有“钱景”。
    A
    眼光:台果有天时和地利
    林全和的“厦门泰吉水果行”就在中埔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内,这里没有漂亮的门面,甚至连简易装修都算不上。货架上摆放着零散的台湾水果,也没有任何特别的包装,一如他的个人显得有些朴素。
    店内摆着一台传真机、两台电话和一副茶具。林全和一再解释说:“水果和别的商品不一样,我做的是批发生意,不求店面好看,但讲究时效性。货进货出,只要新鲜,就能赚钱!”
    去年7底,从朋友处获取政策资讯后,林全和放眼大陆。经过对广州、上海、天津、南京等地考察,他毅然挑中厦门,原因是厦金“小三通”可以直航运货,厦门政府还给予补助,进一吨台湾水果就有1500元人民币补贴。
    有天时又有地利,林全和心中已然有本账: “以前,四五批台湾人来做这种生意,走的是国际柜,一趟下来就要10天,费时费力,水果烂一半,还有一半卖不动,当然亏钱。现在可不这么走,他们留下的市场资源,我来用。”
    现在看来,他选择投资时机,果真恰合时宜。但他依然觉得,这是“商人眼光”问题。他说,“大陆最具有开发价值,全世界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认为,这才是根本。所以,我来了!”
    B
    霸气:我是老大,我说了算
    毕竟不是当地人,初始来厦,林全和还有点“水土不服”,且不说快餐的卫生条件,单是普通日常食用油,就让他觉得口感很不适应。
    台湾是个农业地区,注重油的品质,食用橄榄油居多,且少食转基因油。大陆以食用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猪油为主。口味不对,他有时就只吃台湾泡面过日子,然后强迫自己慢慢一点一点地适应。这多少有点委屈自己,但他满不在乎,“生意人嘛,适应能力得强。”
    依他个人的感觉,大陆人生活好过了,但品质至少差台湾15年—20年。不过,这倒是给了他启发,“大陆人口多,生活水平一定会慢慢提升的,吃水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回想前三个月,林全和坦言当时确实有点压力。“刚开始,我对市场不熟悉,生意做不动,水果全烂了!”
    林全和是高雄县大树乡人,当地盛产荔枝、凤梨,因为甜度、水分 尚好,在台湾很有名气,也是林氏家族水果生意的主打品种。此外,林氏水果批发还直接从果农手中采购文旦柚、柳丁等,在台湾批发量很大。
    可是,两岸消费习惯毕竟不同。林全和后来才发现,台湾人吃水果普遍,水果摊四处都是,甚至成为专业街市,卖的水果也高档,进大卖场都是次级品。大陆市场则刚好相反,吃水果的人不多,水果摊也少,又因台湾水果价高普遍不愿进货,进超市卖场卖的反倒是中高档水果。在台湾,水果批发量大利小,1万斤一下子可以批发完;在大陆,生活水平还没跟上,船运一周又只有一个航次,有利润却难找对路销售。
    这样,林全和一开始走错道,挑选的水果不是不对消费者的口,就是没找到合适渠道。接连三个月,他进的台湾水果全部烂掉,一下子赔了30多万元台币。全家人群起反对他,还要他撤回来。林全和一股霸气上来,瞪直了眼睛不肯,“哪有马上做生意马上赚钱的,我是家中老大,我说了算!”
    他硬是说服了家人做后盾,“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我也算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大家要相信我。”最终,他坚持留在厦门。
    C
       积累:
    商人随世事而应变
    林全和进的台湾水果被公认很新鲜,这是因为他通常收购果农刚采摘下的水果。那边水果刚下树,下午五六点从高雄港出发,隔日早晨9点到达金门,经报关、验关后,再被运到厦门,此时差不多是隔日下午3点钟。林全和说,如果空运到大陆各地,水果从采摘到运送至大陆消费者口中,不过一两天。
    可是,台湾水果也面临其他城市水果竞争。如海南的台湾品种水果,就让他很头疼。这些水果大都是台湾商人引进到海南种植,水土固然有差异,但价格相差一倍,大陆消费者很喜欢。
    凭借经验,林全和想了个办法———打“时间差”。上个月,海南产的台湾凤梨还没上市,林全和就赶紧进货,多批发一些。最近海南产的台湾金煌芒果少了,他又赶紧多销点。至于柳丁、香蕉、枇杷等,大陆品种也不错,在大陆市场根本不赚钱,还是少进为好。
    在这些经营模式下,他做起了跨海二次批发,不仅批发给厦门果商,还批发到大陆各地,算下来还真赚到了钱。这让他有些得意,“商人随世事而变,以赚钱为主业!”
    慢慢摸索出两岸果市的不同之处,林全和认为,自己的批发渠道开始畅通,知名度也有了,客户也常常自动找上门。现在,杭州、南京、武汉均有他设立的批发点,北京、上海也销售他进的货,一切果真如自己的眼光在发展。
    D
          秘诀:
    惟有执著者,才是胜者
    最近,林全和又有新烦恼。原来,水果运输遭遇到“海鲜季节”,海鲜空运生意红火,食品空运价格便水涨船高。到南京、杭州等地的水果空运费,从1公斤不到2元,一下子逼近4元。
    林全和说,实际上台湾水果价格没那么高,有些水果当季时,还与大陆水果平价,品质却高得多。只不过加上运费、增值税后,价格就高了许多。从高雄走的是正常货柜,但从金门包船到厦门,一艘10吨以下货船,运费需要31500元台币,10吨以上的货船就得花上49500元台币。
    成本上去,水果没涨价,林全和坚持不辍,生意还照做,记者问道:“不觉得吃亏吗?”“不,这是生意上的方法。尽管不赚钱,我也愿意做,只有这样,才能将市场打开。”
    他坚持一个想法:早前,台湾水果卖不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持续性。生意上的事,惟有持续、执著,才有后续竞争力。
    他说,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爱好,在大陆有时也很无聊,但的确需要一种成就感,那就是作为商人,眼光判断准确的最终实践。

厦门商报 台商周刊2008.6.2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20:48 , Processed in 0.03192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